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心力衰竭是一组由心脏结构或功能异常引起的复杂临床综合征,导致心脏充盈或射血能力受损。心力衰竭作为各种心血管疾病的最后阶段,由于其发病率高,临床症状患者的5年存活率低于常见恶性肿瘤,已成为21世纪心血管医生的最后战场。即使按照目前指南推荐的标准治疗方案,心力衰竭患者的住院率和死亡率仍处于较高水平。我国心力衰竭患者占总人口的比例1-2%。心力衰竭不仅明显降低了患者的生活质量,也给患者的家庭和社会带来了巨大的经济负担,而且死亡风险也很高。
1、心力衰竭易损期是什么?
虽然大多数心力衰竭患者的症状和体征在住院期间经过系统治疗后可以显著改善和出院,但患者的心功能损伤在这一时期尚未完全恢复,出院后早期仍有复发的可能性。2-3一个月后,心力衰竭患者将经历一个易损期。顾名思义,易损期患者在此期间极其危险,易于再次住院,应高度重视!
2、心力衰竭易损期风险仍然很大
许多研究表明,心功能不全的加重是导致心力衰竭患者死亡或在易损期再次入院的重要病理和生理基础。此外,当心力衰竭患者急性发作时,通常需要在医院接受静脉血管活性药物进行强化治疗。心功能改善后,静脉药物剂量逐渐减少,直至停止使用,并开始提供有循证学依据的口服药物。在易损期内,口服药物仍处于调整阶段,这是不良事件风险较高的另一个原因。在此期间,治疗方案对心力衰竭患者的长期预后有至关重要的影响。在此期间,优化治疗方案可以更好地改善患者的心功能,降低后续风险,推迟有效药物治疗可能导致预后不良。
3、如何应对风险
对于心力衰竭患者,医生应评估其器官功能,考虑各种疾病的共存,注意药物协同反应,从原发性疾病开始治疗心力衰竭。此外,对于心力衰竭症状和潜在心力衰竭患者,建议:
(1)找固定的心内科医生(有心力衰竭治疗经验者),全程关注心脏结构和功能的变化,指导相关治疗、心脏康复和慢性病管理;
(2)定期做心脏超声,了解心脏是否有扩张和发育,3-6最好每月检查一次同一心脏超声医生;定期做动态心电图检查,了解自己的心律;
(3)建议心力衰竭患者定期进行BNP检测,指导自己的心功能,可以更好地预防症状性心力衰竭发作或复发。
心力衰竭患者出院后应注意定期用药、限水、限盐、监测病情、适当运动;对于心力衰竭症状,患者必须尽快发现、干预和治疗,以预防为主,而不是心力衰竭后死羊,尽可能事半功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