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一)流行病学因素
包括年龄、性别、职业、社会经济地位、饮食成分和结构、水摄入量、气候、新陈代谢和遗传因素。上尿路结石发生在20年~50岁。男人比女人多。男性发病年龄为35岁。女性有两个高峰,30岁和55岁。第二次世界大战期间,上尿路结石的发病率降低,间隙期和近40年的发病率大幅上升,这与经济收入和饮食结构的变化有关。实验证明,动物蛋白和精制糖在饮食中增加,纤维素减少,促进上尿路结石的形成。大量饮用水稀释尿液,减少尿液中晶体的形成。同等的高温环境和活动减少也是影响因素,但职业和气候不是单一的决定因素。
(二)尿液因素
1. 结石物排出过多:尿液中钙、草酸和尿酸排出增加。长期卧床、甲状旁腺机能亢进(再吸收性高尿钙)、特发性高尿钙(吸收性高尿钙一肠道吸收钙增加或肾性高尿钙-肾小管再吸收钙减少)、其他代谢异常和肾小管酸中毒都会增加尿钙的排泄。痛风、尿液持续酸性、慢性腹泻和噻嗪类利尿剂都会增加尿酸的排泄。内源性合成草酸或肠道吸收草酸的增加会导致高草酸尿症。
2. 尿酸性降低,pH增高。
3. 尿量减少,增加盐和有机物的浓度。
4. 尿液中抑制晶体形成的物质含量降低,如柠檬酸、焦磷酸盐、镁、酸性粘多糖、某些微量元素等。
(三)解剖结构异常
如尿路梗阻,导致晶体或基质沉积在排水不良部位,尿液滞留继发性尿路感染,有利于结石的形成。
(四)尿路感染
大多数草酸钙结石的原因尚不清楚。磷酸钙和磷酸镁铵结石与感染和梗阻有关。尿酸结石与痛风有关。胱氨酸结石是一种罕见的家族遗传疾病,尿液中排出大量胱氨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