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儿童腹泻,不同原因引起腹泻的机制不同,那么我们对儿童腹泻的发病机制了解多少呢?让我们一起看看。

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介绍

       发病机制

       1.非感染因素    主要是饮食量和质量不当,使婴儿消化道功能障碍,食物不能完全消化吸收,积聚在肠道上部,酸度下降,有利于肠道细菌上升繁殖,使消化功能障碍,肠道产生大量乳酸、乙酸等有机酸,使肠道渗透压增强,引起腹泻。

       2.感染因素    病原微生物能否引起肠道感染,取决于宿主的防御功能、感染量、微生物毒性(粘附、产毒、侵袭)和细胞毒性,其中微生物的粘附能力对肠道感染至关重要。

       (1)细菌性肠炎:主要发病机制是细菌产生毒素和细菌侵袭。

       ①肠毒素性肠炎:病原菌不侵入肠粘膜,不引起病理形态变化,只附着在完整的肠绒毛上,通过肠毒素致病,典型的细菌是ETEC还有霍乱弧菌,其它细菌也会产生肠毒素,如耶尔森菌、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空肠弯曲菌等。ETEC例如,通过其菌毛粘附在小肠微绒毛上,生长繁殖,产生大量肠毒素,肠毒素有两种,即不耐热毒素(heat-liable toxin,LT)和耐热毒素(Heat-stable toxin,ST),LT理化性质、免疫状态和作用机制与霍乱毒素相同,LT结合小肠上皮细胞上的受体神经节苷脂,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肠上皮细胞酸腺苷(ATP)转化为环磷酸腺苷(cAMP),ST三磷酸鸟苷(GTP)转化为环磷酸鸟苷(cGMP),两者都抑制肠粘膜对钠(氯和水)的吸收,促进氯(钠和水)的分泌,使水渗入肠腔,液体积聚在肠道,引起腹泻。

       ②侵袭性肠炎:病原体侵入肠粘膜固有层,引起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渗出性炎症病变、侵蚀、溃疡等,引起腹泻,由志贺菌、沙门菌等各种侵袭性细菌引起,EIEC,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志贺菌,EIEC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侵犯结肠;空肠弯曲菌主要病变在空肠和回肠,也可累及结肠;耶尔森菌主要累及回肠;鼠伤沙门菌主要累及回肠和结肠,可引起痢疾症状、粪便水、脓液粘液、痉挛性腹痛;肠毒素和侵袭菌株可引起毒素性水腹泻和痢疾症状。

       (2)病毒性肠炎(viral enteritis):目前对轮状病毒(rotavirus)研究较多,轮状病毒侵犯小肠上部,严重累及整个小肠,复制小肠绒毛顶部的柱状上皮细胞、细胞变性、微绒毛肿胀、不规则,使受累的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迅速脱落,小肠隐藏巢立方形上皮细胞(分泌细胞)不受损伤,增殖修复受损的粘膜上皮,但新上皮细胞不成熟,酶活性和运输功能差,由于肠粘膜上皮细胞脱落,吸收面积减少,水和电解质吸收减少,绒毛暴露,导致水、电解质渗透,导致腹泻;微绒毛双糖酶,特别是乳糖酶活性降低,导致双糖(乳糖)吸收障碍,无法分解的营养物质滞留在肠腔内,被肠道细菌分解,增加肠道渗透压使水进入肠腔,导致腹泻加重,葡萄糖-钠耦合运输机制紊乱,进一步导致水、电解质吸收减少,水样便利,国外研究发现轮状病毒上的非结构蛋白NSP4引起类似细菌毒素的作用,导致分泌性腹泻。

小儿腹泻的发病机制介绍

       3.脂肪、蛋白质和糖代谢紊乱    由于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少,肠蠕动,营养消化吸收障碍,营养损失主要是酶功能障碍引起的同化功能障碍,蛋白质同化功能减弱,但仍能消化吸收蛋白质、脂肪同化吸收,恢复期脂肪同化仍较低,碳水化合物吸收也受到影响,糖耐量试验曲线低,但在急性腹泻中,儿童胃肠道消化吸收功能未完全丧失,营养吸收可达到正常60%~90%。

       以上是对不同原因发病机制的相关介绍。如果你能彻底理解它,它将对治疗儿童腹泻的麻烦有很大的帮助。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小儿腹泻症状

小儿腹泻治疗

小儿腹泻病因 小儿腹泻饮食
小儿腹泻医院 小儿腹泻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