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独特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中产生过多的红细胞,这些红细胞不成熟,容易受损。胎儿出生后,胆红素产生过多,约为成年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胆红素代谢有限,导致新生儿黄疸一段时间。

       说到新生儿黄疸,我相信许多婴儿父母更清楚,新生儿黄疸是婴儿中更常见的疾病。生理性黄疸通常发生在婴儿出生后的两三天内,并在7到10天内消失。如果新生儿黄疸长时间不消失,请注意。那么,新生儿黄疸的原因是什么呢?

       黄疸是新生儿最常见的症状,导致新生儿黄疸的原因如下:

       1.生理性黄疸

       新生儿生理性黄疸是新生儿时期的一种独特现象。由于胎儿在宫内低氧环境产生过多的红细胞,这些红细胞不成熟,容易受损。胎儿出生后,胆红素产生过多,约为成年人的两倍;另一方面,新生儿肝功能不成熟,胆红素代谢有限,导致新生儿黄疸一段时间。

       足月生理性黄疸从第2-3天开始。此时,皮肤呈浅黄色。巩膜(白眼珠)以蓝色为主,微黄色。尿液略黄,但不染尿布。第4-5天是最黄色的。足月在第10-14天消退。检查肝功能正常,血清未结合胆红素增加。早产儿的生理性黄疸会出现得早、高、持续时间长,可延迟3-4周。虽然有黄疸,但儿童没有不适,一般情况良好。生理性黄疸是一种正常的生理现象,不需要治疗。

       2、母乳性黄疸

       因为吃母乳的新生儿黄疸被称为母乳性黄疸,这是一种特殊类型的病理性黄疸。少数母乳喂养的新生儿的黄疸程度超过正常的生理性黄疸,原因不是很明显。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高峰后黄疸继续加重,如继续母乳喂养,黄疸在高水平状态下缓慢下降,如停止母乳喂养48小时,黄疸显著下降,如果再次母乳喂养,黄疸再次上升。由于母乳中含有孕二醇激素,可抑制新生儿肝脏中葡萄糖醛酸转移酶的活力,导致血液中胆红素不能及时代谢和排泄,因此血液中胆红素浓度增加,新生儿皮肤和巩膜黄染。

       出现母乳性黄疸后,一般不会影响小儿的健康,也无发烧和食欲不好的症状。如及时停止喂母奶,黄疸大约在2—4天内减弱,6—10天内全部消失。对于母乳性黄疸,一般不会引起神经系统的伤害。对于母乳性黄疸也不必惊慌,停母乳时可用牛奶暂时替代,待黄疸好转后可以继续用母乳喂养。

       溶血性黄疸

       溶血性黄疸最常见的原因是ABO溶血是由母亲与胎儿的血型不合引起的,以母亲的血型为基础O、胎儿血型为A或B最常见,黄疸严重;其他,如母亲的血型A、胎儿血型为B或AB;母亲血型为B、胎儿血型为A或AB黄疸较少见且较轻。据报道,新生儿ABO不溶性血型的发病率为11。9%。新生儿溶血性黄疸的特点是出生后24小时内出现黄疸,并逐渐加重。如果是,可以在早期进行血液交换治疗ABO只要采用光照疗法,血型引起的轻微症状。

       四、感染性黄疸

       感染性黄疸是由病毒感染或细菌感染引起的黄疸,损害肝细胞功能。病毒感染主要是宫内感染,最常见的是巨细胞病毒和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其他感染是风疹病毒EB病毒和弓形体相对罕见。败血症黄疸是细菌感染最常见的。黄疸的特点是生理性黄疸后持续或生理性黄疸消退后持续性黄疸。

       5.阻塞性黄疸

       阻塞性黄疸多由先天性胆道畸形引起,常见于先天性胆道闭锁。黄疸的特点是出生后1-2周或3-4周出现黄疸,逐渐加深。同时,大便颜色逐渐变浅黄色,甚至呈白陶土色。这种黄疸一般B超检查即可确诊。

       此外,还有药物性黄疸。如维生素K3、K4、引起新生霉素等药物。红细胞等遗传疾病6-磷酸葡萄糖脱氢酶(G6PD)缺陷、红细胞丙酮酸激酶缺陷,球形红细胞增多,半乳糖血症,α1抗胰蛋白酶缺乏症、囊性纤维病等也可引起黄疸。

       以上几点是新生儿黄疸的具体原因,对父母和朋友来说,无论什么原因,都要注意。当婴儿出现新生儿黄疸时,父母应冷静下来,及时带孩子去医院,通常多注意观察,耐心照顾婴儿的身体,促进婴儿尽快恢复健康。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黄疸症状

黄疸治疗

黄疸病因 黄疸饮食
黄疸医院 黄疸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