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黄疸是由血液中游离胆红素水平过高、尿黄、巩膜黄染、皮肤黄染等临床症状形成的一组临床症状。黄疸常见于新生儿生理性或病理性黄疸、肝病、胆管梗阻等胆红素增多、代谢紊乱、排出阻塞等。
正常成人总胆红素水平一般17.1μmol/L其中,胆红素结合3.42μmol/L,胆红素非结合13.68μmol/L。当胆红素在17.1~34.2μmol/L,临床上不易察觉,称为隐性黄疸。体内胆红素水平超过34.2μmol/L,被称为显性黄疸,很容易发现皮肤和巩膜的黄色染色。由于环境的变化,新生儿从体内缺氧环境到外部氧供应的充分变化,导致体内过多的红细胞受损,血红蛋白分解代谢形成胆红素进入肝脏和血液,加上新生儿肝脏代谢功能有限,所以大多数新生儿出生后都会出现生理性黄疸。新生儿的生理性黄疸通常发生在出生后2-3天开始出现,4-5当天气达到峰值时,它开始在大约一周内消退,通常在三周内完全消退。胆红素水平的正常范围因年龄和早产而异。新生儿生理性黄疸胆红素水平一般为225mmol/l如果内部超过225mmol/l要注意排除病理性黄疸,积极进行蓝光治疗,预防胆红素脑病。
总之,不同年龄段胆红素水平的参考范围不同。当胆红素水平超过该年龄段的正常范围时,应积极检查和排除肝胆疾病。,胆红素水平超过安全范围除了积极检查排除病理性黄疸外,还应积极进行蓝光照射,尽快控制胆红素水平继续上升,防止核黄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