孩子的健康是父母关心的问题,所以父母尽量了解孩子的一些疾病,比如 儿童腹泻。这种疾病是儿童常见的疾病,所以我们需要更多的了解。以下是疾病的病因分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小儿腹泻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一)病因

       由多种原因和因素引起,分为内在因素、感染和非感染。

       1.内在因素

       (1)消化系统发育不成熟:婴儿期胃酸和消化酶分泌不足,消化酶活性低,胃肠道神经系统调节功能差,不易适应食物质量和数量,生长发育快,营养需求相对较多,胃肠道负担大,消化功能往往处于紧张状态,易发生消化功能障碍。

       (2)身体防御功能差:婴幼儿免疫功能相对不成熟,血液中的免疫球蛋白和胃肠道SIgA均较低,胃肠屏障功能弱,胃酸分泌少,胃肠排空快,感染因素防御功能差。此外,新生儿出生后尚未建立完善的正常肠道菌群,对侵入肠道的病原微生物的拮抗能力较弱,人工喂养者食物中缺乏大量的母乳免疫物质,食物和食物污染机会较多,肠道感染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母乳喂养儿童。

       (3)体液分布特点:婴儿细胞间质液多,水代谢强,肾功能调节差,容易发生体液紊乱。

       2.感染因素

       (1)肠道感染:主要由细菌和病毒引起,包括:

       ①除法定传染病外,细菌:

       A.大肠埃希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按其致病机制分类为致病性大肠杆菌(Enteropathogenic E. Coli,EPEC)、毒素性大肠杆菌(Enterotoxinogenic E.Coli,ETEC)、侵袭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invasive E.Coli,EIEC)、出血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henor-rhagic E.Coli,EHEC)、粘附性大肠埃希杆菌(Enteroadhesive E.Coli,EAEC)。

       B.空肠弯曲菌(Campylobacter jejuni)。

       C.耶尔森菌(Yersinia enterocolitica)。

       D.另外:鼠伤寒沙门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变形杆菌(Proteus)、绿脓杆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克雷伯菌(Klebsiella)、金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梭状芽孢杆菌难以辨别(Clostridium difficile)等。

       ②病毒:

       A.轮状病毒(Human Rotavirus),是婴幼儿腹泻的主要病原体。

       B.诺沃克病毒(Norwalk virus)。

       C.肠道腺病毒(Adenovirus)。

       D.其状病毒(Astrovirus)、杯状病毒(Calicivirus)、冠状病毒(Corona virus)等。

       ③真菌和原虫:真菌感染主要是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蓝氏贾第鞭毛虫等一些原虫感染(Giardia lamblia)、结肠小袋虫(Balantidiumcoli)、隐孢子虫(cryptosporidium)、阿米巴原虫(Entamocba hiltolytica)等。

       (2)肠外感染:儿童患呼吸道感染、肺炎、肾盂肾炎、中耳炎、皮肤感染等急性感染性疾病时可伴有腹泻,这是由于发热和病原体毒素的影响,导致消化功能障碍、酶分泌减少和肠蠕动增加。

       3.非感染因素 主要是饮食因素、气候因素和过敏因素。喂养不当是腹泻的主要原因之一。过早喂养大量淀粉和脂肪食物,突然改变食物品种和断奶会导致腹泻。气候的突然变化会增加肠道蠕动,减少消化酶和胃酸的分泌,从而诱发腹泻。乳糖不耐症、糖原腹泻、先天性氯化物腹泻、遗传性果糖不耐症、胰腺囊纤维变化、原发性肠道吸收不良等吸收不良综合征可引起腹泻。牛奶蛋白过敏,吃牛奶后48h水样泻。

       (二)发病机制

       腹泻的机制因病因不同而不同,可通过以下机制引起。

       1.非感染因素 主要是由于饮食量和质量不当,导致婴儿消化道功能障碍,食物不能完全消化吸收,滞留在肠道上部,酸度下降,有利于肠道下部细菌的上移和繁殖,使消化功能紊乱。肠道产生大量乳酸、乙酸等有机酸,增强肠道渗透压,引起腹泻。

       2.感染因素 病原微生物能否引起肠道感染,取决于宿主防御功能的强弱、感染、微生物毒性(粘附、毒性、侵袭性)和细胞毒性,其中微生物的粘附能力对肠道感染至关重要。

       (1)细菌性肠炎:主要发病机制是细菌产生毒素和细菌侵袭。

       ①肠毒素性肠炎:病原菌不侵入肠粘膜,不引起病理形态变化,只附着在完整的肠绒毛上,通过肠毒素致病。典型的细菌是ETEC霍乱弧菌。其他细菌也可产生肠毒素,如耶尔森菌、鼠伤寒沙门菌、金黄色葡萄球菌、变形杆菌、空肠弯曲菌等。ETEC例如,它的菌毛粘附在小肠的微绒毛上,生长繁殖,产生大量的肠毒素。有两种肠毒素,即不耐热毒素(heat-liable toxin,LT)和耐热毒素(Heat-stable toxin,ST)。LT与霍乱毒素相同的态和作用机制与霍乱毒素相同。LT结合小肠上皮细胞上的受体神经节苷脂,激活腺苷酸环化酶,使肠上皮细胞酸腺苷(ATP)转化为环磷酸腺苷(cAMP)。ST三磷酸鸟苷(GTP)转化为环磷酸鸟苷(cGMP)。二者均抑制肠黏膜对钠(同时对氯和水)的吸收,促进氯(同时对钠和水)的分泌。使水向肠腔内渗透,液体积聚于肠道,引起腹泻。

       ②侵袭性肠炎:病原体侵入肠粘膜固有层,引起充血、水肿、炎症细胞浸润、渗出性炎症病变、侵蚀、溃疡等,引起腹泻。由志贺菌、沙门菌等各种侵袭性细菌引起EIEC、空肠弯曲菌、耶尔森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等。EIEC金黄色葡萄球菌主要侵犯结肠;空肠弯曲菌主要病变在空肠和回肠,也可累及结肠;耶尔森菌主要累及回肠;鼠伤沙门菌主要累及回肠和结肠。这些病原体可引起痢疾症状,粪便水分少,脓性粘液,痉挛性腹痛;肠毒素和侵袭性菌株可引起毒素性水腹泻和痢疾症状。

       (2)病毒性肠炎(viral enteritis):目前对轮状病毒(rotavirus)研究更多。轮状病毒侵入小肠上部,严重者涉及整个小肠。复制在小肠绒毛顶部的柱状上皮细胞中,细胞变性,微绒毛肿胀,不规则,使受影响的小肠粘膜上皮细胞迅速脱落。小肠隐窝立方上皮细胞(分泌细胞)不受损伤,增殖修复受损的粘膜上皮,但新上皮细胞不成熟,酶活性和运输功能差。由于肠粘膜上皮细胞脱落,吸收面积减少,水和电解质吸收减少,绒毛暴露,导致水和电解质渗透,导致腹泻;微绒毛双糖酶,特别是乳糖酶活性降低,导致双糖(乳糖)吸收障碍腔内无法分解的营养物质,被肠道细菌分解,增加肠道渗透压,使水进入肠腔,导致腹泻加重。-钠耦合运输机制受阻,进一步减少水和电解质的吸收,形成水样便利。国外研究发现,轮状病毒上的非结构蛋白 NSP4引起类似细菌毒素的作用,导致分泌性腹泻。

小儿腹泻病是什么原因引起的

       3.脂肪、蛋白质和糖代谢紊乱 由于肠道消化吸收功能减少,肠道蠕动过度,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受阻。营养物质的流失主要是由酶功能障碍引起的同化功能障碍引起的。蛋白质的同化功能减弱,但仍能消化和吸收蛋白质。脂肪的同化和吸收受到影响,在恢复期,脂肪的同化仍然很低。碳水化合物的吸收也受到影响,糖耐量试验曲线较低。但在急性腹泻中,儿童胃肠道的消化吸收功能并没有完全丧失,营养物质的吸收可以达到正常水平60%~90%。

       以上是儿童腹泻的病因分析。我希望通过以上介绍,我们能对该疾病有一个新的认识,并意识到该疾病对儿童健康的危害。最后,父母应该更关心孩子的健康,远离疾病。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小儿腹泻症状

小儿腹泻治疗

小儿腹泻病因 小儿腹泻饮食
小儿腹泻医院 小儿腹泻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