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1. 二味消毒散(外科大成卷1)
【药物组成】★∮№015★明雄黄,明雄黄。
上为末,茶清调化。
【用法】鹅羽蘸扫患处。
【功能】除湿止痒。
【主治】红肿痛痒流水;耳朵。
2. 干胭脂膏(婴儿百问卷4)
【药物组成】★∮№015★白龙骨、白矾(煅)、白石脂(研究)等分。
【制法】以枣肉为枣,如枣核大。
【用法】用绵包l药丸,纳耳,一天换三次。
【功能】收湿生肌。
【主治】小儿?耳,常出脓水不止。
3. 大黄散(太平圣惠方卷36)
【药物组成】★∮№015★川大黄15g,黄连末7.5g,龙骨末7.5g。
上为末。
【用法】每用一点,在纳耳中包裹。
【功能】泻火燥湿,收敛生肌。
【主治】耳有恶疮,时流脓。
4. 白龙散(卷下外科精义)
【药物组成】★∮№015★寒水石120g(烧半白,研究)乌贼鱼骨(研究)、滑石(研究)30g,硼砂9g,轻粉3g。
【制法】上面是细末。
【用法】每用于掺;耳中痛者,油调如煳,滴红于耳中。
【功能】生肌止痛。
【主治】耳朵;耳朵突然疼痛。
5. 白龙散(《不知医必要》卷二)
【药物组成】★∮№015★枯矾1.2g,龙骨4.5g。
上为末。
【用法】先用绵杖搅拌脓液,然后每天吹一点药,两三次。
【功能】收湿生肌。
【主治】耳有脓不干。
6. 白矾灰散(太平圣惠方卷36)
【药物组成】★∮№015★白矾灰7.5g,白龙脑22.5g,乌贼鱼骨7.5g,蒲黄15g。
【制法】细散。
【用法】每次1.5g,纱布包裹,塞耳,日三易之。
【功能】解毒收湿。
【主治】耳出脓,延长不愈。
7. 白矾灰散(太平圣惠方卷89)
【药物组成】★∮№015★明矾灰、黄柏(锉)、乌贼鱼骨、龙骨15g。
【制法】细散。
【用法】用缠绕柳杖展去脓血,干掺药末于耳内,一天两三次。
【功能】清热解毒,收湿止血。
【主治】小儿耳有脓血,疼痛不止。
8. 红玉散(医级卷8)
【药物组成】★∮№015★黄丹各黄丹各1.5g,水龙骨(即底部老油灰)3g(煅烧,研究),海鱿鱼3g。
【制法】上面是细末。
【用法】用绵竖子搅拌耳内脓液,用少许药,掺入耳中,一天两次。不要让风进去。
【功能】收湿敛疮。
【主治】耳流脓。
9. 红绵散(普济方卷55)
【药物组成】★∮№015★枯矾6g,胭脂1.5g,炉甘石(研)6g,麝香少许。
【制法】上面是细末。
【用法】用棉杖缠住耳朵,使脓液耗尽。不要用棉杖蘸药,也不要吹干。
【功能】祛湿生肌。
【主治】耳出脓及黄汁。
10. 红绵散(《丹溪心法附余》卷)
【药物组成】★∮№015★每一种都是干矾,每一种3g,麝香,干胭脂1.5g。
【制法】上面是细末。
【用法】先清洗耳中脓水,再用吹药管将药吹入耳中。
【功能】祛脓生肌。
【主治】耳脓黄水。
11. 红棉散(寿世保元卷6)
【药物组成】★∮№015★枯白矾1.5g,干胭脂粉0.75g,一点麝香,片脑0.3g,熟炉甘石1.5g。
【制法】上面是细末。
【用法】先用棉杖将脓液擦干,再将鹅羽管送入耳底。
【功能】祛脓生肌。
【主治】耳脓并流黄水。
12. 花胭脂丸(太平圣惠方卷89)
【药物组成】★∮№015★胭脂、白龙骨、明矾灰、白石脂15g,
【制法】上为末,枣肉为丸,如枣核大。
【用法】用时用绵包1丸,一天换三次。
【功能】收湿生肌。
」
13. 吹耳散(青囊秘传)
【药物组成】★∮№015★功劳叶(烧炭)、桔壳(烧炭)、少许梅片。
【制法】上面是细末。
【用法】吹入耳中。
【功能】除湿清热。
【主治】耳中流脓。
14. 青矾散(《选择精华》卷3)
【药物组成】★∮№015★枯矾3g,龙骨0.6g,黄丹0.6g,麝香0.09g。
上为末。
【用法】干掺。
【功能】收敛生肌。
脓耳。
15. 香矾散(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药物组成】★∮№015★各有白矾、胆矾、红花3g,麝香少,蛇蜕1条(烧留)。
【制法】上面是细末,瓷瓶存放。
【用法】先用新绵缠住细筷子,将耳中脓干燥,然后在耳中挑一点药。第二天,用调耳子擀去昨天的药,然后用它来愈合。
【功能】祛风活血,燥湿解毒。
九,
16. 《圣济总录》卷总录卷114)
【药物组成】★∮№015★矾石(熬令汁枯)15g,雄黄7.5g。
【制法】极细末。
【用法】先用绵杖擦干耳朵,但滴生麻油一两点进入耳朵,耳朵里还有一点绵杖粘药末。不拘久近,只有一两次愈合。
【主治】耳内脓,疼痛不止。
17. 珍稀散(凡台玉案卷6)
【药物组成】★∮№015★珍珠、炉甘石(煅烧)、紫草茸9g,麝香、枯矾各0.6g。
【制法】上面是细末。
【用法】每次稍微吹一下耳朵。
【功能】解毒燥湿,生肌敛疮。
【主治】耳疮并耳脓。
18. 香附散(普济方卷55)
【药物组成】★∮№015★香附子末9g,干胭脂3g,密陀僧3g,轻粉少许。
【制法】上面是细末。
【用法】每用一点,吹进耳朵。
【功能】湿化脓。
【主治】耳内脓液不干。
19. 禹余粮丸(太平圣惠方卷36)
【药物组成】★∮№015★禹余粮7.5g(烧,醋淬七次),乌贼鱼骨7.5g,龙骨7.5g,釜底墨7.5g,伏龙肝7.5g,附子1枚(去皮、脐、生用)。
【制法】以上为末。每次用肥皂荚大,用绵包。
【用法】纳耳,一天两次。
【功能】祛湿祛脓。
【主治】
20. 胚矾散(普济方卷55引海上方)
【药物组成】★∮№015★枯白矾,乌贼骨各3g,麝香少许。
上为末。
【用法】先用绵杖擦脓,再将药吹入耳朵。
【功能】止疮排脓。
【主治】耳中脓出。
21. 蚕香散(圣济总录卷114)
【药物组成】★∮№015★蚕纸(已出者,烧灰)、乌贼骨(去甲)、胭脂染色3g,麝香(研)1.5g。
【制法】分散。
【用法】满塞耳,不动,等待自落;不愈用。
【功能】收湿生肌。
【主治】耳中流脓久不愈。
22. 莫愁汤(辨证录卷3)
【药物组成】★∮№015★白芍,生地各15g,当归30g,炒栀子、天花粉、香附6g,甘草、苍术各3g,炒荆芥9g,枳壳1.5g。
【制法】水煎,去渣。
【用法】温服。
【功能】疏肝清火。
【主治】妇女经来时,两耳出脓,两太阳痛,乳房胀闷,寒热交往,小便不利。
23. 黄矾散(太平圣惠方卷89)
【药物组成】★∮№015★黄矾15g,乌贼鱼骨7.5g,黄连7.5g(去须)。
【制法】上面是细末。软包,如枣核大。
【用法】塞耳,一天换三次。
【功能】清热燥湿,收敛脓。
【主治】儿童耳朵,脓液。
24. 润胆汤(辨证录卷3)
【药物组成】★∮№015★白芍30g,当归30g,柴胡3g,炒栀子6g,玄参30g,天花粉9g,菖蒲2.4g。
【制法】水煎,去渣。
【用法】温服。
【功能】润胆开窍。
【主治】双耳突然肿痛,内流清水,久创脓血。
25. 清肾汤(寿世保元卷8)
【药物组成】★∮№015★防风、天花粉、贝母、黄柏(盐水炒)1.5g,生甘草0.75g。
【制法】加3片生姜,水煎,去渣。
【用法】分为二次温服。
【功能】清肾化痰。
【主治】耳热出汁痒。
26. 麝香散(小儿卫生总微论卷18)
【药物组成】★∮№015★蜘蛛1只,空白胭脂,麝香0.15g。
【制法】上面是细末。
【用法】用绵捻子将耳中脓尽,用少许药,掺入耳中。
【主治】小儿聤耳内生疮,或有脓汁。
27. 舒胆汤(慈幼新书卷2)
【药物组成】★∮№015★当归、白芍、玄参、花粉、炒栀子、柴胡、石菖蒲。
【制法】水煎,去渣。
【用法】温服。
【功能】行气舒胆,清热解毒。
【主治】两耳肿痛,内流清水,长则脓血。
28. 章矾散(仙年集卷2)
【药物组成】★∮№015★各有章鱼、枯矾3g,麝香0.3g,干胭脂1.5g。
【制法】上面是细末。
【用法】用一点,吹耳朵。
【功能】收湿生肌。
【主治】耳出脓。
29. 鼠粘子汤(古今医鉴卷九)
【药物组成】★∮№015★连翘、黄连(酒炒)、玄参、桔梗、栀子(炒)、生甘草、牛蒡(炒)、龙胆草(炒)、板蓝根。
【制法】水煎,去渣。
【用法】食后服,适量饮酒。
【功能】清肝胆,消肿止痛。
【主治】耳内肿痛。
30. 藤蔓荆子散(仁斋直指21卷)
【药物组成】★∮№015★蔓荆子、赤芍药、生地黄、桑白皮、甘菊红茯苓、川升麻、麦门冬(去心)3g。
用水300ml,加姜3片,红枣2片,煎至150ml。
【用法】食后服。
【功能】疏风清热。
【主治】耳出脓。
31. 犀角饮(《诚书》卷7)
【药物组成】★∮№015★菖蒲、犀角、赤小豆、赤芍、木通、玄参、甘菊3g,炙甘草1.5g。
【制法】加生姜,水煎,去渣。
【用法】温服。
【功能】疏风清热,解毒消肿。
【主治】耳门肿痛,脓液流出。
32. 解疮散(普济方卷55)
【药物组成】★∮№015★各有赤芍、白芍15g,木龟子仁、当归、甘草30g,大黄汁1升,黄芩,防风7.5g。
【制法】上为末,每次15g,煎,去渣。
【用法】食后临卧服。
【主治】耳内闭痛,脓血流出。
33. 《六岳全书》
【药物组成】★∮№015★各种干矾、龙骨(研究)6g,黄丹(飞)4.5g,干胭脂2.1g,麝香少许。
【制法】上面是细末。
【用法】先用棉杖擦脓,不要用棉杖蘸药引入耳朵。
【功能】收湿敛疮。
脓耳。
34. 蝎子倍散(普济方卷55)
【药物组成】★∮№015★五倍子30g(炒),全蝎9g(烧存),明矾(枯)3g。
【制法】上为末,人麝香少一点。
【用法】吹人耳。
【
35. 麝红散(杨氏家藏方卷十二)
【药物组成】★∮№015★蝎梢7枚(去毒、烧干、取末)1.5g乳香0.3g麝香1.5g(别研)。
【制法】并研末令匀。
【用法】每天用调耳子挑一点入耳,一天三四次。
【功能】祛脓定痛,收湿生肌。
脓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