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入性损伤的治疗方法相对较差。由于代谢和内部环境稳定紊乱、肺功能性病理生理变化以及其他损伤的频繁合并,治疗原则仍根据其病程的阶段性变化进行相应的对症治疗。

       1.保持气道畅通,防止和消除梗阻

       ⑴气管插管及气管切开术:由于组织、粘膜水肿、分泌物堵塞、支气管痉挛等原因,吸入性损伤可在早期发生气管梗阻,因此应及时进行气管插管或切开术,以消除梗阻,保持气管通畅。气管插管指征:①面部特别是口鼻严重烧伤,有喉咙阻塞的可能;②声门水肿加重;③气道分泌物排出困难,哮喘加重,缺氧。气管内插管不易长期保留(一般不超过一周),否则会加重喉水肿,或引起喉溃疡,甚至留下狭窄的声门。

       气管切开术指征为:

       ①声门以上严重水肿,伴有面颈环状痂;

       ②支气管粘液泄漏严重;

       ③合并ARDS机械通风者;

       ④合并严重脑外伤或脑水肿者;

       ⑤气管插管留置时间超过24小时。气管切割可立即消除梗阻,方便药物滴入和气管灌洗,方便纤维镜检查和机械通风。然而,气管切割也增加了气道和肺感染的机会。只要正式操作,加强术后护理,加强预防措施,就可以避免。

       ⑵焦痂切开减压:颈部、胸腹环状焦痂吸入损伤,可压迫气道和血管,限制胸部和膈活动范围,影响呼吸,加重呼吸困难,减少脑血供应,导致脑缺氧,因此,及时切开减压,改善呼吸功能,预防脑缺氧,具有重要意义。

       ⑶药物治疗:对支气管痉挛者可用氨茶碱0.25g慢慢推,每4~6小时一次。或者用舒喘气雾喷雾,可以扩张支气管,缓解痉挛。如果支气管痉挛持续发作,可以进行激素治疗。同时,激素可以增强毛细血管的渗透性,防止急性炎症引起的症状,减少水肿,保持肺泡表面活性物质的稳定性,并具有稳定溶酶体膜的作用。由于激素增加了肺部感染的发生率,提倡早期一次性大剂量静滴,地塞米松比氢化更有效。据朱佩芳等报道,地塞米松早期采用地塞米松,654-2吸氧等综合治疗可加速CO排出,改善肺功能。

       ⑷湿雾化:湿有利于气管和支气管粘膜不受干燥损伤,有利于增强纤毛活性,防止分泌物干痂,对防止痰堵塞、肺不张力、减少肺感染具有重要意义。气道药物可通过雾化吸入进行治疗,以缓解痉挛,减少水肿,预防感染,有利于痰排出。一般使用NS 20ml内加地塞米松、庆大霉素,α-糜蛋白酶各作雾化吸入。

       保证血容量

       改善肺循环 过去认为,吸入性损伤后,由于肺毛细血管渗透性增加,容易发生肺液和液体外渗,因此应限制输液量,以避免体液早期引起的肿胀。这种理解是片面的,因为吸入性损伤伴有表面皮肤烧伤,不仅从表面烧伤区域流失,还从受损气道和肺部流失。因此,根据尿量、血压和生命征的变化,进行正确的液体复苏。

       肺循环是一种低压、低阻力、高流速系统。吸入性损伤可增加肺循环阻力,低血容量会进一步降低肺动脉压,导致肺循环障碍甚至右心衰竭。因此,可以使用强心药物,如毒毛旋花子苷K以改善肺循环功能。低分子右旋糖酐可降低血液粘度,减少红细胞凝聚,有利于改善微循环。

       维持气体交换功能,纠正低氧血症。

       ⑴气疗:①给氧浓度:氧疗的浓度可分为低浓度(24%~35%)、中等浓度(35%~60%)、高浓度(60%~100%)高压氧(2~3atm)四种。氧浓度计算如下:

       氧浓度(%)=21%+4×氧流量

       给氧的目的是使用PaO2若PaO2降低,PaCO2正常情况下,可吸入低浓度或中浓度氧;如有高碳酸血症或呼吸衰竭,应进行控制性氧疗,即氧浓度不得超过35%。②吸氧时间:一般认为,长期吸氧时,氧浓度不得超过50%~60%,时间不得超过1天,纯氧吸收时间不得超过4小时。长期吸入高浓度氧会损害肺部,轻度有胸痛和咳嗽,重度有肺顺应性下降,加重呼吸困难、肌肉无力、精神障碍,甚至死亡。③氧气供应方法:除鼻导管吸氧外,还有氧气罩、氧帐和机械通风。对于吸入损伤引起的呼吸功能不全,鼻导管或面罩的氧气供应往往无效,一般需要正压氧气供应和机械通风。

       ⑵机械呼吸:吸入性损伤后病人往往都出现不同程度的呼吸功能不全,若治疗不及时,可出现呼吸功能衰竭  而危及生命。呼吸器是治疗呼吸衰竭的一项有效措施。机械呼吸是通过呼吸器来完成的。应用呼吸器,可给病人以机械辅助呼吸,改善通气和换气功能,维持有效通气量,纠正缺氧,防止二氧化碳潴留。

       机械呼吸是一种对症治疗和应急救援措施,掌握其使用时间重要。使用呼吸器的说明如下:

       ①临床表现:患者呼吸困难,呼吸频率大于35次/分,神志模糊易怒,气管切开后,焦痂减压,氧疗后仍无法缓解,呼吸道脱落坏死组织脱出,分泌物多,咳嗽无力;

       ②血气分析:给予高浓度吸氧扣后,PaO2仍低于7.8kPa或PaCO2大于6.5kPa;

       ③肺部体征及X线拍拍摄:当患者出现呼吸衰竭时,早期胸片透明度低,肺纹理增加,增厚,与呼吸困难的体征不一致。当肺干湿时,胸片出现云阴影,大多是晚期。

       虽然机械呼吸能有效改善呼吸功能,但有机会增加肺部感染。因此,应彻底消毒机械和管腔,掌握正确的操作程序,防止交叉感染,减少肺部感染的机会。

       目前常用的机械呼吸有正压通气和高频通气两处。正压通气:临床上应用的呼吸器多属正压呼吸器。机械正压呼吸时,是以正压将气送入肺内,使胸腔内和肺内的压力增高。因而,对循环系统和呼吸系统可有不良影响。故应严格掌握禁忌症。凡对气道加压可使病情中重的疾患;如肺大疱、高坟气胸、大咯血及急性心肌梗塞者,均不宜使用。

       a.间歇正压呼吸(IP PB):吸气时产生正压,将气压降至肺部,呼气时通过胸部和肺组织的弹性收缩排出。

       b.吸气末正压呼吸(EI PB):吸气结束,呼气前,呼气阀继续关闭一刻,然后呼气,利用小气道扩张,可增加有效通风。

       c.呼气末正压呼吸(PE EP):吸气相产生正压,将气压进入肺部。呼气相时,呼吸道压力仍高于大气压,导致部分肺泡因渗出、肺不张等原因扩张,增加气体交换面,增加血氧浓度。

       d.强烈呼吸间歇(IMV):机械呼吸频率为正常呼吸频率的一半或1/10。当呼吸器不呼吸时,患者可以进行独立的呼吸运动。这样,随着病情的改善自主呼吸的恢复,呼吸器可以疏散。

       e.呼吸延迟:在呼气口加一个小孔盖,增加呼气排出阻力,延长呼气时间,防止呼气时小支气塌陷。

       间歇正压呼吸是一种常用的方法,可以同时给予正压氧气。间歇正压呼吸和高浓度氧疗后,PaO2仍低于6.7~8kPa当时,应及时改为呼气末端正压呼吸。使用时,应密切观察患者心血管功能的变化,注意患者血气、血压和脉冲率的变化,观察颈静脉的充盈程度,及时调整压力。呼气末端正压值一般为294~784Pa,不宜超过1.5kPa,压力过大,气体过多,会造成不同程度的压力(HFV):如果每分钟通风频率超过60次,则称为高频通风。它具有低气道压、低肺动脉压和心脏正压通风(HFPPV)。高频喷射通风通常用于临床上。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吸入性损伤症状

吸入性损伤治疗

吸入性损伤病因 吸入性损伤饮食
吸入性损伤医院 吸入性损伤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