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发性黄斑裂孔(IMH)没有明显的病因。排除眼底疾病引起的黄斑裂孔,占黄斑孔的大部分。这类患者中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较高,因此认为黄斑裂孔的发病率可能与脉络膜缺血有关。此外,发现雌激素治疗或子宫切除术后黄斑裂孔的发病率较高,因此认为性激素可能与黄斑裂孔的发病率有关。近年来,人们强调了玻璃体表面黄斑拉在黄斑裂孔中的重要性,认为玻璃体的浓缩和凝结对黄斑中心凹切线方向的牵引在黄斑裂孔的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
       1、玻璃体前后和切线方向的拉力    从20世纪70年代到80年代初,许多学者开始注意到黄斑裂缝的形成与黄斑区玻璃体视网膜的异常关系有关。目前,人们认为这种疾病与玻璃体的牵引密切相关。在正常生理条件下,玻璃体皮层与黄斑区视网膜紧密连接。当眼球移动时,玻璃体移动牵引黄斑部分。当玻璃体在病理条件下浓缩收缩时,黄斑部分的牵引更为明显。长期牵引导致视网膜水肿、变性,最终形成裂缝。当时,人们认为视网膜前后的玻璃体是IMH形成的主要原因是玻璃体脱离(PVD)在IMH在形成中起着重要作用。许多学者长期支持这一理论。
       2、内部膜的作用    在不断的研究中,发现仍然存在一些问题Gass关于IMH发病机制的理论不能完全解释。这些现象表明,除了玻璃体的作用外,其他因素也可能存在IMH在发生和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IMH伴黄斑前膜的发生率超过65%,在Ⅳ期孔黄斑前膜的发生率(76.9%)明显高于Ⅲ期孔认为黄斑前膜继发于裂孔形成,影响裂孔的进一步扩大。术中黄斑前膜联合剥离后,裂孔愈合率高于单纯玻璃体切除。黄斑裂孔旁视网膜内膜联合剥离,使IMH术后闭合率达到95%~100%。因此在IMH除了玻璃体对视网膜的牵拉作用外,视网膜前膜内界膜也参与了发展过程IMH在开发过程中,其作用至少包括作为视网膜表面增生组织的支架和内膜本身的内部离心张力。
       3、眼压的作用    视网膜和内膜组织为弹性组织,易受压力影响。为了明确眼压对准IMH的形成和发展的影响,曾采用猴眼进行动物实验。采用YAG激光切开猴眼黄斑区神经上皮层,制作黄斑裂孔模型,将眼压提高到40~50mmHg,每天1h。眼压升高2个月后,与对照组相比,黄斑裂孔明显扩大,推测眼压也可能参与IMH的形成和发展,但有待进一步证实。


特发性黄斑裂孔的病因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特发性黄斑裂孔症状

特发性黄斑裂孔治疗

特发性黄斑裂孔病因 特发性黄斑裂孔饮食
特发性黄斑裂孔医院 特发性黄斑裂孔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