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华西医院
首页 / 科室列表

皮肤性病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皮肤科始建于20世纪50年代初,至今已有六十余年的历史,是中国西部地区皮肤病规范化诊治、疑难重症救治的区域性中心。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华西医院皮肤科已经发展为基础设施完善、师资技术力量雄厚、管理水平较高的专科科室,是国家卫健委建设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务院学位办公室皮肤性病学硕士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四川省专科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四川省教育厅医学重点学科,是西南地区最主要的皮肤性病学医教研和人才培养基地之一。皮肤科已连续4年(2015年-2018年)进入全国医院最佳皮肤科专科排行榜十强(复旦版)。皮肤科现任科室主任蒋献教授,副主任王琳教授,支部书记黎静宜副教授;护士长陈吉辉,副护士长任丽。科室现有医师33名,其中名老专家7人,教授7人,副教授7人,是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副会长单位,有多人在中华医学会皮肤科分会及中国医师协会皮肤性病学分会担任副主委、常委、委员、学组组长等重要职务。科室现有博导4名,硕导10名,设有6个亚专业方向:医学美容与化妆品学、皮肤免疫性疾病、真菌及感染性皮肤病、皮肤肿瘤临床病理研究、遗传性皮肤病、皮肤外科;除此之外还设有多个以疾病为中心的专业组,如甲病组、毛发疾病组、罕见病组等。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积累,培养了一批具有丰富临床经验的指导教师。每年为国家培养\"博士、硕土近20名。

骨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骨科自1947年开始有骨科医生专门收治骨科病人,是国家首批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复旦大学中国医院骨科专科声誉排名第六,中国骨科医院综合排名第七,北大科技影响力排名第五,2011年获四川青年科技创新研究团队。骨科分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创伤骨科、骨与软组织肿瘤、运动医学、足踝外科六个亚专业。骨科附设中国西部关节重建外科中心、西部关节病诊治中心、西部脊柱外科中心、西部创伤骨科中心与西部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治中心。共有六个病区,近400张床位,病床使用率达到120%以上,年门诊量16.5万人次,年住院病人13000余人次,年手术台12700多台。学科拥有医生93名,其中教授21名,副教授22名,博士生导师20名,享受国家特殊津贴的专家3名,硕士生导师19名,医师中有11人从事过博士后研究经历,90%以上医师获博士学位。他们分别在中华骨科分会、中国骨科医师分会及四川省、成都市骨科专委会分别担任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理事等职务。骨科在骨科手术加速康复、复杂髋膝关节置换与翻修、颈椎间盘置换、脊柱畸形矫正、复杂创伤急救与功能重建、骨肿瘤保肢及个性化定制假体、膝关节脱位重建、复杂足踝创伤与畸形矫正、骨与肌腱组织工程、神经损伤修复、脊髓损伤修复、骨质疏松防治等研究方面取得了一批具有国际、国内先进水平的基础与临床研究成果。先后承担国家级、省部级科研项目近200项,获科研经费8000余万元。获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三等奖,省科技进步一、二、三等奖十余项。关节外科华西骨科关节外科是中华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及关节学组组长单位和西部疑难关节疾病诊治中心,在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复杂髋膝关节置换及翻修术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华西骨科关节外科是国内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主要基地,发表了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相关专家共识7个,是国家卫健委关节置换术加速康复能力建设培训中心,为全国各级医院培养了大量关节外科专科人才。脊柱外科脊柱外科中心是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脊柱专家工作委员会副主委、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分会胸腰椎专委会副主委单位。目前华西脊柱外科是亚太AO-Spine培训基地,国家卫计委脊柱内镜培训中心和中国西部脊柱侧凸治疗中心。中心的特色核心技术:脊柱畸形矫正、颈椎外科、胸腰椎前路手术、脊柱内镜

泌尿外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是我国最早建立的泌尿外科专业之一,在泌尿外科领域拥有雄厚的基础,一直是我国泌尿外科疾病、微创泌尿外科和肾脏移植的医疗、科研、教学中心,其整体学术水平长期位居全国前列。泌尿外科是泌尿外科专业硕士学位和博士学位授予权单位及博士后流动站,是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西南微创泌尿培训中心,并与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强强联合获得美国外科医师协会(ACS)在亚洲地区首家认证的教育机构,并于2012年底成立了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西南泌尿系结石治疗中心。2012年泌尿外科通过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审批,2014年正式成立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泌尿外科研究所,泌尿外科的医教研工作也迈入了新的历程。首先,目前泌尿外科拥有一支高素质的专业队伍,截止2014年底共有在职医师32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0人,副高级职称7人;博士生导师7人,硕士生导师6人;具有医学博士学位医师23人。在职护士88人,其中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9人,本科及以上学历23人,另外还有在职技师3人。已有10余人先后在美国、英国、加拿大、香港等地留学。目前有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1名,委员1名,其余多人分别在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学分会肿瘤学组、微创学组、结石学组、尿控学组、肾移植学组、基础学组、护理学组任委员。还拥有四川省泌尿外科学会、器官移植学会、男性学会的主任、副主任委员,四川省性学会理事长,成都市泌尿学会主任、副主任委员,有多名专家享受国家政府特殊津贴。有8名专家分别在中华泌尿外科杂志、中华器官移植杂志、中国男科学杂志、国外医学器官移植分册、中国腔道泌尿外科杂志、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临床泌尿外科杂志、实用癌症杂志、华西医学、四川医学等任编委。获多项省部级科研成果奖。近5年平均每年在国内外核心专业杂志发表论文超过50篇,累计有超过百篇为SCI收录。自1978年设立硕士点、1984年设立博士点至今,共培养硕士生、博士生逾200名,为各级医疗单位及泌尿外科专业输送了大量骨干力量。每年还在全国范围内招收泌尿外科进修医师及护士20多名。其次是拥有先进的设备条件,华西泌尿拥有齐全、一流的现代化泌尿外科检查和手术设备。目前有六间层流标准手术间,另有层流的安置泌尿检查台手术间一间,层流的膀胱镜检查治疗室一间,尿流动力学检查室一间,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室一间。拥有多套Olympus经尿道手术系统、Olymp

神经外科 查看详情

神经外科在外科各个领域中,是历史最短,发展最快的学科之一。迄至20世纪初期,已经有了较为完整的系统理论。解放前,我国的神经外科几乎是一片空白。自新中国成立直到改革开放前的近三十年中,以华西医院的丘褆光、高立达、廖文满,邱绪襄等老师为代表的一批神经外科医师,在科技领域几乎处于与外部世界隔绝,极为艰难的环境中,不断探索,不断进取,为华西医院及省内外神经外科的发展,作了大量开拓性工作。2005年,华西神经外科完成了学科建设的重大改革——细分亚专业。在当时的中国的综合性超大型医院里,完成真正意义上亚专业划分的,华西神经外科是唯一的一家。从此,华西神经外科走上了快速发展的道路。十余年来因这一重大举措,科室在医、教、研、学科建设和人才培养诸多方面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目前我科共有医师52人,其中正高职称15人,副高职称14人,中级15人,有博士学位33人。科室共有博士导师8人,硕士导师16人。其中上锦院区共有高级职称9人,中级4人,博士生导师3人,博士学位14人。华西神经外科是国务院首批批准的博士学位(1986年)、硕士学位(1981年)授权点,也是中国西部地区重要的神经外科博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和博士后流动站。科室目前有充足的人才储备及可持续发展的人才梯队。近年来,科室承担国家、部、省等各级科研课题70多项,共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论文20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20多部,获得各级科技成果奖15项,其中国家级4项,省部级8项,包括中华医学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和二等奖,华夏医学科技奖二等奖等。与数家国外医学中心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目前,神经外科分为脑脊髓血管疾病、前中颅底疾病、后颅底疾病、神经胶质瘤、脊髓疾病、颅脑创伤、功能神经外科、立体定向放射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外科、神经介入等十个亚专业。科室现有正式床位294张,其中上锦院区114张,另有神经ICU床位20余张,用于康复及后续治疗床位100余张,是西南地区最大的神经外科基地。专业细化、专病专治、多学科联合攻关、规范化医疗及手术管理等举措,使科室越来越成为疑难重症神经外科疾病诊治的中心,疾病构成发生了巨大的变化。复杂颅内血管病、颅底肿瘤、脑深部病变、功能神经外科、复杂颅颈交界区病变等,成为了治疗的主体,超过手术病例的70%以上。在颅脑外伤、癫痫外科、颅咽管瘤的基础与临床研究、环枕部先天畸形的外科治疗、脑血管病、帕金森病等功能

乳腺外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乳腺专业成立于上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2008年4月乳腺内外科专业独立、2015年3月成立乳腺外科专病中心、2017年6月1日成立乳腺外科病房。经过30多年的发展,目前已成为一个集医、教、研于一体的西南地区乳腺疾病的诊疗中心,每年门诊量6-7万余人次,年手术量近5000台次;作为国家区域疑难重症中心医院,在专业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多学科(肿瘤内科、医学影像科、核医学科、病理科、整形外科、肿瘤国家重点研究室等)协作诊断、治疗体系,为患者提供个体优化的诊断和治疗。现为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卫计委重点专科,在2016年复旦大学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中位列第三。目前医生17人,其中正教授4人、副教授3人、主治医生10人;博士后1人、博士7人、硕士5人。护士28人,其中副主任护师2人、主管护师5人、护师18人、护士3人;博士1人、硕士1人。一、临床特色长期以来,秉承患者安全和利益第一的宗旨,积极探索和开展规范化临床特色新技术。在创始人陈佩珍教授的带领下于专业成立之初即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荧光免疫法检测乳腺癌雌孕激素受体(ER、PR)和乳腺癌的内分泌治疗及研究,引领全国乳腺癌内分泌治疗研究的潮流,并获得了\"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陈佩珍、赵扬冰和杨金巧教授们开展的\"乳腺硅胶假体植入乳房成形术\"曾获得\"四川省政府科技进步三等奖\"。2010年初华西即率先在西部开展规范化的(淋巴示踪方法和操作医生学习的规范)早期乳腺癌的前哨淋巴结切除活检替代腋窝淋巴结清扫技术,最大限度地保护了患者的上肢功能,目前已在全科开展。由于坚持使用国际上公认的、技术指标最佳的核素+蓝染料双重示踪前哨淋巴结的方法,同时最大限度地保证了手术的质量、患者的疗效和安全。在乳房重建方面,继续与时俱进、追求卓越,主张多样化、微痕化、少创伤、原位重建,其中包含假体、各类自体组织和自体脂肪移植乳房重建,以及开放和腔镜辅助手术技术联合重建,积极探索个性化定制性的乳房重建,能够满足各类因为病痛失去乳房的患友们的需求,进行尽可能完美的乳房重建,重塑美丽人身。是华西医院开始MDT诊疗模式较早的专业之一,联合肿瘤内科等相关科室积极开展晚期、复杂乳腺肿瘤的综合治疗,为了患者利益尽最大的努力,开展了乳腺巨大晚期肿瘤、颈部和内乳区转移性癌的辅助性手术治疗等,使得不少晚期乳腺癌患者也能得到改善疗效的机

病理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病理科\/华西临床医学院病理教研室集医疗、教学、科研工作于一体,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病理科之一,现有员工130余人,包括病理医师\/教师近50人(其中国家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1人,国家级教学名师1人,国家专业技术二级岗教授3人,教授10人,副教授8人;博士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研究生导师10人),技术与辅助人员80余人。现有在培住院医师\/技师40余名,在读博士和硕士研究生30余人,在站博士后近10人(含联合培养);每年接收70多位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医师、进修技师或访问学者。我科是建设中的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之一。2013年,我科完成的医疗服务工作量为182,112例,包括组织病理102,212例,细胞病理707,20例,手术中冷冻病理诊断10,767例。实验室完成各类实验技术项目595,996项(次),包括普通组织病理、细胞病理、特殊染色、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原位杂交和荧光原位杂交3,500例(次)、基于PCR的基因分析6,787例(8,523项检测);电镜检查1,486例。我科是国家卫生主管部门授牌的全国三个区域性病理会诊中心之一,每年接收院外会诊逾万例;开展了骨与软组织病理、乳腺病理、胃肠病理、泌尿生殖病理、血液病理、神经病理、眼科病理、肾脏病理、呼吸系统病理等亚专业工作。我科负责四川省病理质控中心工作。2013年11月,我科一次性通过了美国病理医师协会(CAP)全面认证,包括实验室总体、外科病理、细胞病理和分子病理四个部分、共八个实验室(包括组织病理、细胞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分子病理、电镜等实验室),成为国内大型综合医院中第一个通过CAP认证的病理科。病理科承担了华西临床医学院、口腔医学院、基础与法医学院的病理学教学任务,多次获得国家级、省部级和校院级教学成果奖,是国家和部委病理学规划教材的主编或编委单位。我科是国家认定的病理住院医师和进修医师培训基地,为进修医师和住院医师培训开设了为期一年共120学时的\"诊断病理学\"课程;举办了多种继续教育项目和培训班;开设了多门研究生课程。我科在肿瘤病理学、分子病理学多个领域有成绩突出的研究方向,科室的研究实验室为医师\/教师\/研究生提供了实验研究平台,培养了大量研究生,他们许多已成为国内外各单位的骨干或学术带头人。我科医师\/教师近五年主持国家级和省部级研究课题数十项;近五年在国际国内学术期刊发表研究论文数百

急诊科 查看详情

华西急诊始于上个世纪50年代,经过几代人励精图治、耕耘奉献和孜孜追求,终于从完成简单中转功能的急诊室成长为具有急危重患者全方位紧急救护能力的现代化急诊科。自2004年成立急诊党支部以来,充分发挥支部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党建促业务发展,提高医疗教学科研质效、提升患者就医体验。并通过一系列精准医疗扶贫措施,助力打赢脱贫攻坚战,获批全国工人先锋号、全国青年文明号,教育部首批全国党建工作样板支部。作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华西医院急诊科现由华西医院、上锦南府医院和华西天府医院等多家医院的急诊科组成,使用面积共15000多平方米,核定床位数250张,专科医护人员300余人。通过链接网格化急救资源,建立\"呼救即急救、上车即入院\"院前院内一体化救治模式,现已建设完成基于信息化平台的胸痛中心、卒中中心、创伤中心、消化道出血快速通道等重点病种绿色通道,可开展困难气道管理、ECMO\/ECPR心肺支持治疗、床旁血液净化治疗、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危急重症抢救技术。年平均收治患者25万余人,抢救危重患者6万余人次。作为四川大学双一流超前部署学科\"灾难医学\"的核心科室,华西急诊积极参与突发公共事件的紧急医学救援,如SARS、汶川地震、九寨沟地震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防控。参与建成世界卫生组织(WHO)认证的全球第一支(非军方)TypeIII国际应急医疗队,在华西天府医院楼顶建设直升机停机坪1个,智慧化立体紧急医学救援体系已初具规模。华西医院急诊医学教研室是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培训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骨干师资培训基地和急诊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作为四川省急危重症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华西医院急诊医学研究室以急诊医学和灾难医学为学科发展方向,致力于开展攻克制约急诊医疗发展的重大科技难题和共性关键技术,发展急诊+基础、急诊+工科、急诊+5G、急诊+人工智能等多学科协作科研项目。其中\"5G+网格化院前急救平台\"被国家工信部认定为全国5G+医疗健康示范项目。华西急诊以创建世界一流的急救中心及灾难医学中心、追求卓越为目标,努力成为推动\"健康中国建设\"、服务国家战略全局的先行者和实践者。,,

超声医学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医学发展始于1961年,是国内最早开展超声医用及研究的单位之一,1986年成为独立的科室。在前名誉主任黄承孝教授、现任主任罗燕教授的领导下,华西超声医学科已经发展成亚专业门类齐全、超声诊断及治疗并重的科室,形成了超声医教研管齐头并进的格局。超声医学科包括腹部超声(包括消化及泌尿)、心血管超声、妇产科超声、儿科超声、介入超声、浅表与肌骨超声、临床POC超声(急诊、麻醉、重症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科是教育部第一批重点学科(2007年影像医学与核医学)、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2013年影像医学与核医学)。是四川省医师协会超声分会主委单位、四川省超声医学会前任及候任主委单位、四川省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单位。是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博士后流动站,超声医师规范化培养和专科培养基地、四川省超声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的负责单位、超声技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临床超声培训基地。在2015~2017年复旦大学学科排名中名列第三~五名。超声医学科目前担负着全院临床科室住院、门诊患者的超声工作,年接诊量约90余万余人次。医疗工作实行超声医技协同、分级诊疗的新模式,在这种模式中,超声技师承担大多数普通超声的筛查和检查工作,超声医师则承担普通超声会诊工作及更多的专科超声、介入超声和多学科团队工作。2016年在卫计委财政项目\"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超声分级诊断及实时质控的平台建设与管理\"的支持下,超声医技协同、三级诊疗的模式在华西医院全面推广;从而一方面较好地保证了超声技术越来越广泛地应用在基础和常规医疗中,另一方面也同时提升了超声新技术越来越多地应用到精准诊疗和微创医疗中。教育工作涵盖医技、分类分层的教学方式。华西医院超声教育包含超声医师、超声技师、临床非超声医师三大类别,每一类别包括在校学历教育、毕业后规范化培养、工作后终身继续教育三大层级。2003年开始的超声医师规范化培养项目,该项目是国内最早开展的超声住院医师规培项目之一;2007年华西医院在国内率先推出毕业后2年超声规范化技师培养项目,目前已经累计培养约100名超声技师;2016年四川大学华西临床医学院在国内第一个设立4年本科超声技术专业方向,该专业的课程目前已获得美国注册诊断超声技师协会(ARDMS)的认可,且毕业学生将有资格申请参加ARDMS相应的资质认证考试。针对非超声医生的临床POC超声,科

胆道外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胆道外科、肝胆胰疾病研究室最早由冉瑞图、肖路加、吴和光等当时我国著名肝胆胰外科专家组建成立于1980年,有着光辉的历史与传承。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在国内具有重要影响力和学术地位的学科。科室以疑难肝胆胰疾病的诊治和微创手术为特色。现有教授12人,博导2人、硕导8人、四川省人事厅带头人1人、四川卫生厅学术带头人2人、绝大多数医生有美国、日本名校留学或行医经历。还拥有一支33人的具有专业素养的护理队伍,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5人,护师25人,护士2人。本着以\"医疗质量为中心、一切以病人为中心、学科建设是立科之本\"的宗旨与理念。我们在全世界首先提出胆道蛔虫病并成功为病人施行手术;在国内首先提出重症化脓性胆管炎分级诊断标准和治疗原则;首先证实重症胆管炎病人存在胆砂血症的事实等,这些被国内外科同行广泛接受并已载入多部胆道外科专著;首先建立化脓性胆管炎和肝内胆管结石动物模型,以它为载体对胆石成因的研究已经深入到基因水平,是全国乃至亚洲相关领域研究最系统、最广泛和最深入的基地,为临床胆道疾病的治疗提供了坚实的理论基础。近年来,我们完成了大量肝胆胰疑难病例的诊治、开展了诸多国内外首例高难度手术和微创手术,在国内外率先提出并实施肝门胆管癌扩大根治术的理念,曾完成国内外首例五次胆道术后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国内、外首例二次手术胆囊癌的腹腔镜扩大根治术,所带领团队是目前完成胆囊癌二次腹腔镜根治术国际单中心例数最多的团队;完成国内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加胰头切除,国内首例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加胰头切除;完成四川省首例肝胆胰联合切除治疗胆管癌、机器人辅助下胆囊癌及胆管结石微创肝切除,目前系四川省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肝胆胰手术例数最多的团队;科室对胆道肿瘤制定并实施了一系列诊疗规范及相应管理细则,在肝门胆管癌根治术及胆囊癌扩大根治术方面能够达到国际标准;完成我院首例单孔腹腔镜胆囊切除、腹腔镜中肝肿瘤切除、在省内率先常规开展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的肝血管瘤、胆囊癌、胆管癌、肝癌、胰腺肿瘤、胆管结石等国际最新微创手术;临床中常规开展腹腔镜肝癌切除、胆道肿瘤和胰腺肿瘤切除,能够高质量的开展包含腔静脉切除的大肝癌切除术、包含血管切除的困难胰腺癌切除术、胆囊癌扩大根治术、腹膜后肿瘤切除、复杂肝内胆管结石、腹腔镜胆道探查取石、腹腔镜脾脏

放疗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是国内最早开设肿瘤放射治疗的单位之一,其历史可追溯至上世纪30年代的协和教会医院。首例病例为1936年美国、加拿大、英国医生使用镭针治疗宫颈癌;新中国成立后,于1956年成立15病室,专门负责收治肿瘤患者,采用的放疗设备是深部X线机和苏联产的Co-60治疗机;1962年病室逐渐壮大,更名为24科;1983年成立肿瘤科,放疗设备更新为现代主流设备-电子直线加速器(东方红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是当时国内最为先进的放疗设备;1997年成立肿瘤中心放疗科,科室拥有当时国内先进的Varian2300CD医用电子直线加速器,在国内率先开展MLC适形、旋转照射;2006年,引进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技术,率先在亚洲开展图像引导放射治疗(IGRT)、立体定向放射治疗(SBRT)等技术,并成为IGRT技术的培训基地;2007年,放疗科中的物理技术组独立出来成立了新的科室——放射物理技术中心;2010年率先在国内开展容积旋转调强治疗(VMAT),并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进行相关基础研究。2016-2017年,配置了瓦里安Edge电子直线加速器和医科达VersaHD,Synergy(2台)电子直线加速器,其中Edge和VersaHD两台设备为现今全球非常先进设备。2018年,为适应医院的发展需求,放射物理技术中心和肿瘤中心放疗医师组双剑合璧,组建最新的放疗科。科室依托肿瘤中心及全国重点学科——肿瘤学专业,近年来在临床科研、学科建设、人才培养方面取得巨大进步。做为西南地区最大的放疗单位之一,科室现每日治疗达500人•次以上。已有治疗设备9台:其中六台ELEKTA电子直线加速器(VersaHD、SynergyVMAT、Precise和Synergy)和两台VARIAN电子直线加速器(CX和Edge)和一台国家高端医疗示范设备Accstar电子直线加速器;放射治疗计划系统及相关系统二十余套(Pinnacle、Eclipse、Raystation、Monaco、XIO、OnCentra、ABAS和MIM等);并拥有PET-CT、MRI、定位CT、常规模拟定位机、超声容积测量仪、Calypso电磁引导系统、Catalyst激光表面成像系统等大型放射治疗相关设备。科室对各种放疗技术进行了深入的研究并对新技术的推广做出了巨大努力,制定了一系列相关的操作规范,保证了治疗的质量,从容应

放射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华西医科大学附一院)放射科始创于1924年,作为中国最早的一批放射科室成员,已发展成为国内最大的医学影像中心之一,拥有73名放射诊断医师,以及164名训练有素的技师、护士、工程师和辅助人员。放射科采用一流的成像设备、优秀的后处理技术、雄厚的诊断实力及影像引导治疗手段,提供全天24小时、全年无休的影像服务,年服务量高达147.5万项次。科室近年荣誉2013-2020: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第二名。2018:中国最佳专科综合排行榜第一名。华西医院年度教学先进集体奖。2013: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医学影像科\"建设项目。2012: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第一名,教育部长江学者与创新团队发展计划。2011:功能与分子影像四川省重点实验室,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四川省放射医学质控中心。2009-2010:中国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第三名。科室目标学科综合实力全国领先。科室价值观卓越,创新,合作,诚信。科室发展策略以人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科方向为主线,以绩效管理为重点,以人才培养为核心,以学科交叉为模式。综合管理放射科管理小组由科室主任、亚专业诊断组组长、技师长、工程师长、护士长、工勤组长、兼职和专职科室秘书构成,实时接受华西医院运营管理部的高效咨询。这确保了科室的每项重大决定都经过了数据分析和充分论证。科室每年还邀请国内一流的专业管理咨询师,围绕管理理论、工具和技巧对管理小组进行培训。现任放射科主任、教授——宋彬博士,是腹部放射诊断学专家,在医院及科室管理中经验丰富。专家团队放射科诊断医师在传统放射成像、透视、CT和MRI诊断及诊断性操作上具有丰富经验,覆盖神经、胸部、心血管、乳腺、腹部、肌肉骨骼系统影像及介入放射学等广泛领域。科室拥有一批享有很高声誉、担任各种社会学术任职的专家和人才,例如全国或四川省最高专业学会的主委、副主委及成员、中国影像医学界首位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杰出青年基金\"获得者、\"中华医学会杰出教授\"获得者、国家\"WR计划\"青年拔尖人才、\"cJ学者奖励计划\"青年学者、\"吴阶平-保罗•杨森医学药学奖\"获得者、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国内外知名学术期刊的编辑和审稿人。影像技术放射科配备众多先进的影像设备,为放射诊治、健康筛查、医学教育、专科培训和科研服务。在放射科影像引导治疗计划中心(ITPC)和科外影像技术服务组的支持下,图像后处理技

肺癌中心 查看详情

华西医院肺癌中心是我院成立的第一个单病种癌症治疗综合中心。它是中国西部最大的肺癌专病中心,亦是中国肺癌筛查、早诊早治示范基地、中国肺癌临床治疗指南的起草基地、肺癌治疗新技术新方法的发源地、中国肺癌基础研究的创新平台、创新药物研发以及转化医学研究中心,以及中国肺癌防治中心和人才培养基地。肺癌中心将胸外科、肿瘤科、放疗科、呼吸科、病理科、影像科及肿瘤放射物理技术中心等临床资深专家集合在一个科室,为肺癌患者提供综合性医疗服务。避免了患者多科室多次往返就诊,避免在单纯的分科治疗体系无法为患者提供全方位专业服务的诊疗策略。从而使患者在同一科室完成从肺癌诊断到治疗及康复等全部医学过程,为肺癌患者提供最佳的个体化治疗方案。科室目前开放床位120张,肿瘤内科医疗组4个,胸外医疗组4个,呼吸内科医疗组3个。医师团队中有胸外科医师、肿瘤放射治疗医师和肿瘤内科治疗医师和呼吸内科医师,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共6名;博士后\/博士研究生导师2名,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其中,周清华教授是中国卫生部肺癌早诊早治专家组组长,中华人民共和国政府特殊津贴专家,跨世纪学术带头人,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主任委员,中国西部肺癌研究协作中心主席。侯梅教授担任中国抗癌协会全国化疗专委会常务委员、四川省抗癌协会化疗专委会主任委员。罗锋教授是四川省学术技术带头人及省卫生厅肿瘤学术技术带头人,中国肺癌专委会会员及四川省肺癌专委会委员,四川省化疗专委会常委,四川省肿瘤免疫治疗专委会候任主任委员。许峰教授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肺癌专委会常委,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转移专委会委员,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肿瘤分子靶向治疗专业委员会委员,卫生部吴阶平基金会放射治疗专委会常委。本科室承担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专职博士后的培养工作。现阶段已完成专职博士后培养1名,成效显著;目前在培博士后10名。此外,科室亦承担华西医院\/临床医学院研究生、规培生的教学与实习工作以及进修生的业务培训工作,为我院及其他大型三甲综合医院培养众多优秀医学生。不仅如此,科室经常与北上广三甲医院兄弟科室和基层医院进行学术、临床实践交流、现场手术操作示范及远程会诊,大大推动了肺癌规范化诊疗理念的传播。本科室依托于周清华教授为所长的肺癌研究所以及位于高新区华西科技园及天府科技园的国家重点实验室,具备进行分子生物学、免疫学、

腹部肿瘤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腹部肿瘤科是目前国内最大的腹部肿瘤综合治疗中心,为教育部重点学科、卫生部重点临床专科。现有医护人员100余名,其中教授8名、副教授8名、主治医师11名、住院医师及肿瘤专业研究生30多名、护理人员48名。主病区位于第三住院大楼7楼全层,病床140张,上锦分院40张。病房主要收治消化道肿瘤(胃癌、肠癌、肝癌、胰腺癌、胆道肿瘤等)、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肾癌、膀胱癌、输尿管癌、前列腺癌、睾丸肿瘤等)、妇科肿瘤(卵巢癌、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生殖细胞肿瘤)等腹部肿瘤的化疗、放疗、介入、靶向、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我科高度重视多学科综合治疗和生物标志物指导下的个体化治疗模式,为了使每个我科住院病人都能得到真正规范合理的综合治疗,让治疗效果最大化,我科建立了由肿瘤内科医生、放疗医生、介入影像医生共同参与的住院患者多学科讨论制度,根据国内外肿瘤治疗的研究进展和诊治规范,结合病人的个体特点,为病人\"量身订做\"最佳的个体治疗方案。该模式在临床实践中已得到国内同行和病人的认可及称赞。2008年,根据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会的指示,我科学科带头人毕锋教授首先创建了中国的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委员会,主办《肿瘤分子靶向治疗时讯》等杂志。毕锋教授连续十年担任每年一届的中国肿瘤分子靶向治疗大会主席,是该领域的国家级领军人物。我科是国家指定的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基地,患者能够享受到最新的科研成果。已承担和完成了80余项国内外新药、新疗法的临床试验,多次领导全国多中心的新药临床试验项目组长单位(甲磺酸多拉菲尼、麦他替尼、卡巴他赛、迪安替康钠等),使我科住院病人完全可能获得与欧美发达国家一致的最新的抗肿瘤治疗。腹部肿瘤科主要特色医疗项目有:(1)\"规范性\"与\"个体化\"原则相结合;(2)与国际同步的肿瘤分子靶向治疗;(3)强大的放射治疗平台和团队;(4)精湛的介入诊疗技术;(5)与国际同步的最新抗癌药物临床实验基地;(6)多学科诊疗的专家团队。我科目前有博士生导师5名,硕士生导师7名。承担有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重大科研项目以及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基金。四川大学华西科技园《肿瘤分子靶向治疗研究室》为我科的实验研究基地。研究室具有国际一流的实验设备,拥有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信号分子实验室、细胞培养室、免疫组化室、电泳分析室、消毒供应室和学术会议室等功能单元。同时还与其他研究

感染性疾病中心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感染性疾病中心是我国西南地区感染性疾病疑难重症诊治及疑难重症救治中心,感染性疾病专业人才培养和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学科是国家首批设立的博、硕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并在1983年被批准为国家药品临床研究抗感染专业基地,1993年获批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建设项目,2003年被批准为卫生部感染病专业住院医师培训基地,2004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06年本学科的肝病研究方向作为华西医院消化系统的组成部分获批国家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国家重点专科。中心现拥有床位152张,设有传染病房、感染病房及感染性疾病研究室;并设有肝炎门诊、感染门诊、肠道门诊;年出院病人5000余例次,年门诊量17万余人次。2017年,在复旦大学医学管理研究所发布的\"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上排名全国第十,连续2年位居前十。中心具有多个各具特色的亚专业,包括病毒性肝炎及肝病、人工肝、发热待诊、细菌\/真菌感染、艾滋病和结核病。学科发挥感染疾病诊治领域的中心指导作用,在感染的病原学诊断、重症肝病诊治、各类突发传染病的现场抢救及工作指导、发热待诊、各类耐药菌感染、导管相关性感染、免疫功能低下者感染、肺外结核病、寄生虫感染及院内感染控制,AIDS抗病毒治疗以及机会性感染等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向整个西南地区提供了重要的技术支撑,发挥着重要的咨询及指导作用。"}

核医学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核医学科,成立于1958年,经过半个多世纪、四代人的努力和传承,已成为亚专业设置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梯队结构合理、发展方向明确,综合实力强大的科室,中国\"复旦医学专科年度排行榜\"中,一直名列前茅。科室目前配有医、技、护、药相关专业人员共51人,配备了等先进齐全的核医学功能分子影像设备,拥有医用回旋加速器一台,SPECT\/CT3台,PET\/CT2台、PET\/MR1台、MicoPETCT;目前开展了30多项核医学特色影像检查项目,SPECT\/CT年检查病人超过25000人次,位居全国首位。PET\/CT、PET\/MR年检查人次也超过7000人。常年开设核医学专科门诊,年门诊量超4.2万人次。在甲亢、甲癌、骨转移瘤、肿瘤放射靶向治疗、皮肤血管瘤及瘢痕治疗方面位居全国前列。拥有国内一流的核素治疗病房,是国内首家标准碘131治疗规范病房示范基地,开放床位21张,每年治疗甲癌患者1200人次,治疗甲亢患者超1000人次,享誉全国。科室作为国家级医学重点学科——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人才的培养基地,也是卫生部核医学专业临床医生、核医学住院医师和住院技师的培养示范基地,承担了博士、硕士、本科生和留学生的教学科研指导。核医学科的各位老师都是历年来全国核医学领域公认的一流学者和标志性人物,他们具有宽广的学术胸怀、高深的学术造诣;为指导学科发展与专业技术人才队伍建设做出了巨大贡献。目前科室拥有博士生导师4名,硕士生导师3名,每年都在为全国各地培养输送高水平的核医学专业人才,在海内外业界拥有崇高的学术声望。华西医院核医学科作为全国最早建立的专业核医学临床研究室,持续开展了代表国际先进水平的基础研究,又紧抓转化性、实用性强的临床应用性研究。多年来共获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余项、卫生部临床学科重点重点建设项目3项、国家科委工程1项、其它国家和部省级科研课题20余项。研究成果获省、部级奖项10余项。,

甲状腺外科 查看详情

目前中心有医务人员50人,其中医师18人,高级职称6人(教授3名、副教授3名)、中级职称(主治医生)12名,博导1名,硕导4名;护理人员30人,其中高级职称1名,主管护师5名、护师20名,护士4名,本科及以上占96%(硕士研究生3人、本科生26人);专职科研人员2人(其中1人为四川大学引进人才,1人为博士后)。我科是国内规模最大的甲状腺外科疾病诊疗中心之一,每年门诊量4万余人次,收治2000多例来自全国各地的甲状腺疾病患者,其中不少是疑难重症,在专业上已经形成了一个完善的治疗体系,并与多个学科如肿瘤科、内分泌科、肾病科、泌尿外科、医学影像科、核医学科、病理科等多个科室组成多个疾病协作中心,针对不同的疾病采用多种不同的联合治疗方案,尤其对晚期甲状腺癌的综合治疗更是取得了良好效果,在国际上处于领先水平,使得大量极晚期甲状腺癌患者得到了更加完善的治疗并取得良好的生活质量。我科在如下方面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1、甲状旁腺功能保护由朱精强教授在全球首创\"纳米炭甲状旁腺负显影辨认保护法\",并在此基础上提出\"华西朱氏甲状旁腺分型\"在业内得到高度认同,引领业内甲状腺手术中保护甲状旁腺功能,为推进国内规范化甲状腺手术起到了里程碑的作用,并受中国医生协会外科医师分会甲状腺外科医师专委会委托,于2015年执笔编写并在中英文杂志发布了全球首部《甲状腺手术中甲状旁腺保护专家共识》;2、晚期甲状腺癌的手术治疗我科在业内以对疑难、复杂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疾病的诊断和手术治疗水平高而著称。每年治疗全国范围内来的疑难及再次甲状腺手术患者比重超过20%。2008年,中央电视台2、10频道均报道了朱精强教授的疑难超复杂手术病例;3、P53用于晚期甲状腺癌的综合治疗从2009年开始全球首创使用人重组P53或结合放化疗治疗晚期甲状腺癌(包括低分化癌及未分化癌),取得较好疗效。现共有50多名患者接受治疗,大多数患者生存时间得到延长,部分患者长期存活;4、术中喉返神经监测技术我科是全国首家普外系统使用术中喉返神经监测(IONM)的单位,是医师协会全国最老资格3家IONM培训基地之一;5、高级能量平台我科是全球500强-强生(中国)医疗公司的高级能量平台的全国培训基地,每年举办2-4次全国高级培训班,在业内极具声誉。6、强大的多学科协作(MDT)团队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就与核医学每周半天联合门诊,目前不定期地与

康复医学科/康复医学中心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单位、四川省重点学科、四川省卫生厅重点专科、四川省康复质控中心主任单位、中国第一个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物理治疗博士、中国第一个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作业治疗博士、中国第一个与香港理工大学联合培养假肢矫形博士、中国第一个康复治疗本科培养单位、中国第一个专科治疗师培训单位、康复医学四川省重点实验室主任单位。1892年,美、英、加等国基督教会在成都创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前生成都仁济、存仁医院。这,便是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的前身;1929年,华西医院开始用物理因子治疗疾病,1933年美国人包维尔开设临床理疗课程。1989年正式成立康复医学中心。2013年被评为国家十个临床重点专科之一。1996年在美国纽约中华医学基金会资助下,报经教育部、卫生部备案批准,成为中国第一个培养康复治疗学专业本科学生的学校;2001年获硕士学位授予权;2006年获博士学位授予权;2008年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6年卫生部批准为康复医师\/治疗师培训基地;2008成立康复医学系;2013年三个专业全部通过国际认证,2014年成立华西康复医学院;中心现拥有员工169名,其中高级职称16人,博士后9人、博士18人、硕士36人,中心引进欧美现代康复技术与模式,形成了以专病为基础、以功能康复为导向、以康复技术为核心的专科康复特色。2018年复旦大学专科声誉排名全国第三、综合排名全国第三。"}

老年医学中心/干部医疗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老年医学中心为国内最早成立的老年病科之一,是华西医院直属的临床中心。2016年华西医院被授予国家老年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四川省老年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科室担负临床医学院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生和进修生教学以及开展老年性疾病的基础和临床科研任务,是中国循证医学中心的实践基地和华西医院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老年科博士学位和硕士学位授位点,是四川省老年专科护士培训基地、中华护理学会安宁疗护专科护士实习基地。中心目前拥有4个病区,268张床位,有各级专业人员60余名,专业队伍齐全,结构合理,其中高级职称22人,中级职称24人,中级职称以上人员均完成了博士后、博士或硕士研究生的培训,副高职称以上90%均曾留学美国、英国、加拿大、法国、日本等国。经过数十年的发展,老年医学中心的临床、教学、科研综合实力达到了全国领先水平。2016年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老年医学专科综合声誉排名全国第三。老年医学中心承担了包括国家973重大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在内的各级科研课题,累计达30余项,研究经费超过1000万元。目前已形成了长寿与衰老的分子遗传学研究,老年感染与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的研究,胰岛素抵抗及血管内皮退行性变的研究,老年胃肠动力障碍及便秘的研究,中国循证临床实践模式的建立等主要五个学科研究发展方向。老年医学中心是国际老年学及老年医学学会(IAGG)中国唯一研究协作单位;是国家老年疾病临床研究中心;是四川省唯一一家老年医学博士学位授权点。现有在职博士生导师6人,硕士生导师17人,每年可招收博士研究生4-6人,硕士研究生10-16人。科室与美国、英国、法国、加拿大等国家的多家大学医院老年科建立了密切友好合作关系。近年来获得卫生部、四川省政府、四川省卫生厅等科技进步奖5项。2007年通过国家食品药物监督管理局GCP中心认证可承担临床药物验证;2007年通过四川省卫生厅重点学科建设项目立项评审。科室现有专业组、师资情况老年医学中心按照老年性疾病特点设置了老年疾病专科病房、老年新技术专项管理单元和各种慢性疾病(如:心脑血管病、呼吸病、内分泌消化病)等病区。老年病专科病房包括:1)老年人急性期快速恢复病房(AcuteCarefortheelderly,ACE)2)老年人慢性病功能促健病房(Subacute\/PostacuteCarefortheelderly

临床药学部(药剂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学部(药剂科)是集药品供应与调剂、制剂生产与检验、临床药学实践与教育、药学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临床药学部现有员工300余名,其中正高6名,副高15名;博士9名,硕士20余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四川省学科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2名,四川省卫生计生委学术技术带头人2名。四川省临床药学重点学科(甲级)。科室多人现任中华医学会临床药学分会、中国药学会医院药学分会、中国药理学会药源性疾病学专业委员会、中国药理学会治疗药物监测研究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学教育学会药物安全分会、中国INRUD合理用药组、四川省医学会临床药学专委会、四川省预防医学会药物安全分会、四川省预防医学会静脉药物配置专委会、四川省医院协会药事管理分会、四川省药学会药事管理分会、四川省药学会药物经济分会、成都药学会医院药学专委会等主委、副主委、常委等职务。多人在《中国医院药学杂志》、《中国药房》、《中国循证医学杂志》、《中国药师》、《今日药学》等杂志担任副主编或编委。同时,是四川省药事管理质控中心(华西片区)和四川省药品不良反应监测技术分中心,多次获得上级单位嘉奖。临床药学部由药库、住院部药房、门诊药房、急诊药房、中药房、制剂室、质控室、肠外营养液调配室、静脉用肿瘤化疗药物调配室、药品不良反应监测室、临床药学室、临床药学与药品不良反应研究室组成。部门以\"促进合理用药、保障用药安全\"为核心,开展药学服务工作,科室不断持续改进药学服务质量,优化药品采购、储藏、调剂、使用和评价的全流程管理体系,多角度、多层次提升合理用药水平。(1)药品库房承担全院住院药房、急诊药房、门诊药房及分院药房的药品采购供应及EMT(中国国际应急医疗队)药品保障工作,严格按照相关要求对药品进行分类储存和在库管理,全力保障全院临床用药安全。(2)住院药房和急诊药房面向全院4000余住院患者提供药品供应和药事管理工作,开展药学服务,实行药品单一剂量的调剂;以\"病区药师\"的形式面向临床科室开展药品贮存、使用的咨询工作;面向患者开展用药安全咨询工作;同时勇于创新优化工作流程,自制符合院感标准的效期标识牌,麻醉、第一类精神药品空安瓿分类回收箱,调整病区麻醉药品基数,设置专岗负责对错误医嘱进行记录、通知、跟进、处理,及时消除病人在诊疗过程中的用药安全隐患等项目,充分体现药师服务价值,并有效的降低运营成本,减少

内分泌代谢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始建于上世纪50年代末,是我国医学院校中最早建立的专业之一。在老一辈内分泌专家如梁荩忠教授、邓尚平教授、张存泓教授、李秀钧教授等的亲自领导和培育下,经过该学科几代人的艰苦努力,目前已发展成为西部地区一流、在全国内分泌学界有重要影响的医学专科。我科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内科教研室的分科,内科硕士点,博士点,博士后流动站,四川省重点学科,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临床药理基地内分泌专业基地。2011年被国家卫生计生委评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单位。2018年被四川省卫健委批准为四川省内分泌医疗质控中心(主任:童南伟)目前我科住院部病床93张,设有2个医疗护理单元。年门诊诊治病人12万余人次、出院病人约4000人次。有最先进的骨密度检测仪,可用于人及动物骨密度检测,人体成份分析。最先进的腹内脂肪测定仪。还拥有胰岛素钳夹系统设备、动态葡萄糖监测系统,数字震动感觉阈值检测仪、血压脉波检查装置、激光多普勒检测系统、足底压力步态分析系统、糖尿病足诊断箱,以及与糖尿病治疗相关的压力治疗仪、超声清创治疗仪等。我科临床共有9个亚专业:糖尿病肥胖症亚专业、骨质疏松和代谢性骨病亚专业、下丘脑-垂体疾病亚专业、肾上腺疾病亚专业、性腺疾病亚专业、甲状腺疾病亚专业、周围血管病与慢性创面(糖尿病足病)亚专业、高尿酸血症\/痛风亚专业以及罕见病与少见病亚专业。并设3个实验室:内分泌代谢病研究室(余希杰主任),以科研工作为主;国家生物治疗重点实验室代谢与疾病研究室(傅湘辉教授);激素测定中心(与实验医学科合作),以临床工作为主。1个研究中心: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代谢研究中心(松散型,童南伟主任)体现以患者和疾病为中心的诊疗模式,我科联合其他科室成立了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糖尿病医疗教育中心(童南伟任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糖尿病足诊治中心(冉兴无任中心主任),四川大学华西医院-美敦力糖尿病强化治疗教育培训中心(冉兴无任中心主任)。2004年成立了以内分泌科和骨科为核心的华西医院骨质疏松医疗教育中心(陈德才任中心主任),该中心于2009年被卫生部医政司、中国医师协会遴选为\"全国骨质疏松症培训与诊疗技术协作基地\",是全国的4个基地之一,并于2012年被卫生部医疗服务标准专业委员会授予\"全国骨质疏松症诊断和治疗控制标准示范基地\",是西部地区唯一获此认可的单位。同时成立了以我科

全科医学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医学科成立于1999年,是国内大型综合性医院中最早具有独立建制的全科医学科之一。我科运用全科医学理念,借鉴欧美医院全科病房、健康管理组织、社区家庭医疗机构和家庭医生等全科医学实践的成功经验,成为西部地区第一个全方位开展全科医学专业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的综合医院临床科室。我科在全科医疗运行模式、全科与专科交叉融汇、医院-社区分级诊疗协同、健康\/慢病全程管理、全科医生规范化培训和能力提升建设以及全科医学临床科研等方面开展了系列创新实践,开创了大型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新模式。我科现有医师14人,其中硕士研究生导师1人,教授1人,副教授2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7人。作为国内新兴临床专科,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全科医学科坚持以临床为中心,教学为基础,科研为动力,管理为手段,充分整合医院、社区、政府资源,积极探索符合国情的全科医学学科建设之路。一、开展整合型临床医疗,创新全科医学科发展模式我科依照全科医学特点,细分医疗技术服务流程与要素,把握全科医疗在综合医院疾病诊治过程中的作用,开展了一系列多元化的全科医学临床运行新模式:全科-专科分级协同门诊,\"全科-专科整合型\"住院综合医疗,基于病情、病程的全科-专科\"双向转诊\"及健康\/慢病管理一体化服务等。全科医学科打破传统按病种分科医疗,而以病情、病程为重心,以技术分级诊疗疗作依据,整合专科核心技术和全科综合服务的新型临床医疗服务模式,在综合性医院中既是病种、病情和病程的鉴别诊断提供者,又是组织协调相关技术措施,实施专科治疗方案、观察疗效和反馈信息的要素整合平台:对\"一身多病\"患者,全科医疗整合各专科技术提供综合性诊疗方案;对\"一病序治\"患者,全科医疗提供从疾病诊断、手术治疗、术后康复到放化疗实施等一系列连续性服务;对\"一病终身\"患者,全科医疗提供持续、综合和协调的慢病健康管理服务;对于\"疑病待治\"患者,全科医疗发挥技术整合特长,厘清、辨识病症属性,为专科治疗提供依据和支撑。这种整合型医疗模式为综合医院开展全科医学临床实践、全科医学学科建设起到示范作用。二、开展全科医生培养,加强全科专业人才队伍建设我科是原卫生部(2006年)首批\"全科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原国家卫计委\"全科医生临床技能培训基地\"、四川省原卫计委\"全科医生国际合作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

头颈肿瘤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肿瘤中心现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国家重点学科、四川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肿瘤中心肿瘤放疗科、化疗科及生物治疗科是在1995年依托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医院肿瘤科成立的专门学科,是我国西南地区最早开展肿瘤放射及化学治疗的中心,放射治疗的历史可追溯到1933年,当时已使用放射钴镭治疗宫颈癌、鼻咽癌等恶性肿瘤。我科生物治疗是在魏于全院士1996年筹建的国内规模最大的肿瘤生物治疗临床科室的基础上发展至今,其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等国内处于领先地位。2007年,三科主要医护骨干及部分乳腺外科骨干人员强强联合,形成现在的肿瘤中心头颈乳腺肿瘤科。科室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现有四川省、省卫生厅学术与技术带头人1人;国家级专业委员会委员以上学术任职5项,省级专业委员会副主委、常委学术任职7项;博士生导师3人。医疗组13个,拥有各级医护及专业技术人员共79人,设有病床140张。科室的主要研究方向及亚专业包括:鼻咽癌、下咽及喉鳞癌、乳腺癌、中枢神经系统及儿童肿瘤、脑胶质瘤、视网膜母细胞瘤、恶性淋巴瘤及NK\/T细胞淋巴瘤、骨\/软组织肿瘤及恶性黑色素瘤、心理社会肿瘤学、实验放射肿瘤学、肿瘤免疫治疗等亚专业多学科综合治疗(MDT)平台。科室开展了放疗、化疗、介入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深部热疗免疫治疗等综合治疗手段,恶性肿瘤治疗的治愈率和有效率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室还是国家指定的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单位,已承担和完成了数十项国内外新药临床试验,目前正在参与多项国际多中心抗肿瘤药物临床试验。住院病人完全有机会获得与欧美发达国家一致的世界上最新的抗肿瘤治疗。依托位于高新区华西科技园的国家重点实验室,我科具备进行分子生物学、化学纳米生物技术、有机高分子材料学、免疫学、细胞生物学、蛋白质组学、基因工程药物开发、转基因及基因敲除及各种动物实验等多方面研基础及临床转化研究究条件,还与国际一流的实验室建立了长期的合作关系。,,,

胃肠外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胃肠外科中心是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我国胃肠外科疑难疾病诊治中心、卫生部内镜专业技术普通外科培训基地。中心长期致力于胃肠外科创新手术的探索与实践,旨在用最小的创伤、最好的手术效果为胃肠外科患者服务。中心现有床位156张(加床180张),年手术量6600余台。下设胃肠I病区与胃肠II病区;下分胃肠外科疾病、结直肠肛门外科疾病(肛肠外科疾病)、炎性肠病、肠瘘及胃肠营养、疝与腹壁疾病、糖尿病及减重外科等亚专业。消化道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是中心的主要工作任务,其中,胃肠肿瘤、结直肠肛门肿瘤的外科治疗是胃肠外科中心的工作重心。中心在国内外首创了腹腔镜直肠癌TME超低位保肛术、开放式小切口结直肠癌根治术、标准腹腔镜胃癌根治术等新技术,使手术疗效提高、创伤减小,保肛率显著增加。中心获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重点项目、国家杰出青年基金、863计划、卫计委公益行业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青年项目、四川省科技创新团队等课题资助4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三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奖项几十余项;2007年获得全国百篇优秀博士论文称号,实现华西临床医学历史上零的突破。近年发表论文700余篇,其中SCI收录论文300余篇。"}]

小儿外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原华西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成立于1960年10月1日,由全国著名的小儿外科专家胡廷泽教授组建,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小儿外科中心之一。经过逾60年四代华西小儿外科人的不懈努力,目前科室已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区域(西南)儿童外科医疗中心,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四川省和成都市医学会小儿外科专委会主委单位,其综合实力和学术影响力位于全国前列。目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在岗教授9名、副教授10名、主治医师20名、医护人员100余人的专科团队。华西医院主院区科室编制床位126张,年门诊量达8万人次,年住院病人近1万人次、手术台次近9400台;华西附二院锦江院区科室编制床位25张,年住院病人及手术台次近1500人。科室既能开展小儿外科常见病培训,诸如:儿童急腹症、腹股沟斜疝和鞘膜积液、胸廓畸形、泌尿生殖器畸形、骨关节畸形病等规范化诊疗,又可掌握小儿外科国际前沿进展,诸如儿童肿瘤外科、儿童器官移植、微创达芬奇机器人外科手术等。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专业是全国最早被批准的六个小儿外科硕士、博士点之一,已为国家培养超过100名优秀的小儿外科研究生,目前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30余人。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于2006年成为首批卫生部全国小儿外科专科医师培养基地,2007年与四川大学华西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一起被授予儿科学卫生部全国重点学科,2012年与四川大学华西妇女儿童医院儿内科一起成立四川大学华西儿童医学中心,2014年被成都市人民政府授予\"青年文明号\"称号,2018年成为国家先天性结构畸形基金定点单位,2019年成为爱佑基金会-浦发银行\"逐梦萤火虫\"西部千名儿科医护人员进修培训基地,2021年被批准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目前,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已拥有小儿普通外科、小儿泌尿外科、小儿骨科、小儿普胸外科、新生儿外科和小儿肿瘤外科六大亚专业组,科室病房主要分布于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主院区的第一住院大楼7楼、第二住院大楼3楼及华西附二院锦江院区门诊5楼;另外,在主院区第一住院大楼11楼拥有儿童外科ICU病房。同时,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小儿外科已与美国、澳大利亚、日本、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相关院校开展了多方交流与合作,并将\"学科交叉\"和\"转化医学\"作为学科发展的重要方向,力求与国际接轨,促进临床工作水平进一步提升,造福西南乃至全国的儿童患者。护

心理卫生中心 查看详情

川大学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前身可以追溯至华西协合大学医科(学制6年,1914年开设)的神经精神病学教学组,是我国历史最悠久的精神病学及精神卫生学科之一,也是我国精神医学临床、教学和科研的主要发源地之一。中心曾主编了我国第一部《精神病学》统编教材的第一和第二版(1960年代),创建国内首个精神科开放式病房(1984),建立了国内第一个司法精神病学教研室(1986),目前是国家重点(培育)学科(2007)、四个国家区域精神卫生中心之一(2008年)、国家卫健委临床重点专科(2011)、《精神病学与精神卫生学》国家级精品课程承当单位(2012)、国家标准委首个\"综合医院心理健康服务综合标准化试点\"(2017)。中心目前拥有临床服务规模居我国综合医院精神专科之首,拥有核定床位278张,实际开放床位340余张,年门诊量30万人次、出院6千多人次,近年开展\"阳光医院\"项目,每年为10余万人次的非精神科住院患者提供心理健康筛查及服务,并牵头成立了我国\"阳光医院联盟\",对我国综合医院精神卫生事业发展起到重要推动作用。中心是我国重要的精神卫生人才培养基地。我国著名的老一辈精神病学家如陈玉鳞教授、陶国泰教授、刘协和教授及江开达教授等都曾在本中心长期工作或研修。作为我国首批《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硕士(1978起)及博士(1990起)培养机构,本中心现有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9人,每年招收硕士及博士研究生20余人,已授位200余人(授位率达95以上)。多年来,毕业后研究生大多在各自的工作单位中,医、教、研齐头并进,取得重要成果,如:陆林教授成为我国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领域唯一中科院院士,并任北京大学第六医院院长及北京大学精神卫生研究所所长;宋伟宏教授成为加拿大健康科学院院士;李涛教授获得杰出青年基金资助及\"长江学者\"称号,现任华西医院心理卫生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张伟教授成为现任华西医院党委书记;孙学礼教授曾任中华中华医学会精神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现任西部精神医学协会会长;赵旭东教授现任同济大学教授、中国心理卫生协会副会长,曾任中德心理治疗连续培训项目首任中方协调人,是我国现代心理治疗事业的主要推动者之一;许秀峰教授现任昆明医学院附一院精神科主任;祝卓宏教授现任中科院心理健康重点实验室教授、中央国家机关职工心理健康咨询中心主任,等等。我中心始终坚持科

心脏大血管外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由在50年代初期归国的著名专家杨振华教授和杨经国教授创建,是国内最早建立的心脏大血管外科中心之一。1957年开展了第一例心脏手术。1962年就开展了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手术。1978年获得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1993年获得临床医学博士学位授权。1994年创办《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2004年被评为\"四川省重点学科\"。2005年荣获\"成都市青年文明号\"称号。2006年成为卫生部心脏大血管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07年被评为教育部\"国家重点学科\"。2008年荣获\"成都市十佳青年文明号\"称号。2011年获评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心脏大血管外科每年门诊量四万余人次,每年完成的各类心血管手术约3300余例,位于国内同类型医院的前列。开展的心血管手术种类包括经心尖穿刺微创主动脉瓣膜置换(TAVR)、心脏移植、瓣膜成形术及置换术、婴幼儿复杂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及\"杂交\"镶嵌治疗、先心病外科微创封堵术、房颤的外科手术、胸腔镜微创手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手术、主动脉夹层的腔内介入治疗及其他心脏疾病的手术。我科技术力量雄厚,临床诊治经验丰富,科研成绩显著,学术气氛浓厚,科室文化健康,医德医风良好。现有医生3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6人,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7人。石应康教授曾担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张尔永教授曾担任中国医师协会心血管外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安琪教授担任四川省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郭应强教授担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护士共39人,其中硕士3名,本科31名,主管护师6名,护师24名。我科非常重视对外交流与人才培养,与加拿大、美国、德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一流医院建立了友好合作关系,并多次派中青年医师、护士到友好医院进修学习。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作为我国西部地区心脏大血管外科疾病的诊疗和研究中心,已经发展成为国内规模较大的高水平心脏大血管外科临床、教学和科研基地,推动了我国西部地区心脏大血管外科诊疗水平的提高,促进人民健康水平的提高和社会经济的发展。

胸部肿瘤科 查看详情

华西医院肿瘤中心是西南最大的肿瘤综合治疗中心,国家教育部重点学科、国家卫生计生委重点专科,国家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基地,是唯一进入全国肿瘤专业排名前10的综合性医院肿瘤中心。胸部肿瘤科主要收治肺癌、食道癌及纵膈肿瘤等胸部恶性肿瘤。科室医护员工71人,医师团队中有肿瘤放射治疗医师和肿瘤内科治疗医师,其中教授\/主任医师6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7名;主任护师及副主任护师2名;博士研究生导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8名。科室与医院呼吸科、胸外科、影像科、病理科和精准医疗中心等联合开展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multiple-disciplinaryteam,简称MDT)),向病患提供国内一流的胸部肿瘤诊疗服务,以及省市肿瘤靶向药物的社保认定及处方随访。同时,科室设有癌痛评估治疗(CPT)、肿瘤患者心理辅导(CPC)、肿瘤患者营养评估指导(CNG)、肿瘤感染控制(CIC)等专业组为患者提供人性化服务,还有专门为患者提供国际前沿抗肿瘤新药临床试验(GCP)资讯的服务小组。本科室承担了四川大学华西医学中心胸部肿瘤学的留学生、本科生和研究生教学与实习工作,承担了肿瘤专科住院医师及护士规范化培训的临床教学工作,经常与华西医院网络医院和基层医院进行学术交流及远程会诊,推动了本地区的规范化抗肿瘤治疗。本科室依托生物治疗国家重点实验室,致力于恶性肿瘤的基础与临床的转化研究。承担了国家\"973\"计划、\"863\"计划、\"十一五\"、\"十二五\"、\"十三五\"以及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多项国家重大课题研究,相关研究成果已在NatMed、PNAS、ClinCancerRes、MolTher、IntJRadiatOncolBiol&Phys、Radiother&Oncol等国际知名杂志上发表。其中一些研究成果已在临床上应用,或成为国际推荐治疗方案的循证医学证据。另外一方面,科室积极参与的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新药研究,已经证实其明确有效的临床获益,部分发表于国际知名肿瘤学期刊JClinOncol,LancetOncol等杂志。诊治服务当您或您的亲友不幸罹患恶性肿瘤就诊于我科门诊与病房时,将得到如下服务:1.您若是首次接受抗肿瘤治疗或参加临床研究的患者,我们确保您在3-5个工作日内收治入院。2.您在我科诊治过程中,将会得到与发达国家类似的国际化专业服务。我们对每一位初治患者都将进行全科讨论,专业的

胸外科 查看详情

华西医院胸外科创立于1954年,是国内最早建立的胸心血管外科专业之一。1978年获首批临床医学硕士学位授权,1993年获临床学博士学位授权。1994年创办《中国胸心血管外科临床杂志》,1997年创办《中国肺癌杂志》。2006年成为卫生部胸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2007年,被评为\"国家重点学科\";2011年获评卫生部全国临床重点专科;2011-2016年连续六年在全国医院专科声誉复旦排行榜第4名(综合医院排名第一),2017年医院科技影响力全国排名第三名。华西医院胸外科不但有着辉煌的历史,且始终具有自己的特色。上世纪80年代,在国内率先开展局部晚期肺癌的外科治疗(上腔静脉置换术、左心房部分切除术、体外循环下肺动脉主干\/主动脉部分切除术),居国内领先水平并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创立了食管癌的食管分层吻合技术,极大降低了吻合口瘘发生率,达到国际领先水平;胸内食管胃半机械吻合术也具国际先进水平。尤其是近十几年来,我科创立的单向式胸腔镜肺叶切除术、胸腔镜下吸引侧压止血法、胸腔镜无抓持整块淋巴结清扫术为代表的全胸腔镜技术极大的促进了复杂性胸腔镜手术在国内的推广和普及。目前胸外科微创胸腔镜肺、食管癌手术和纵隔手术的比例已超过60%,个别医疗组已达90%以上。科室还在国内率先开展非体外循环下双肺序贯移植手术,并取得成功。胸外科现有高级专业技术职称者14人,具有博士学位的临床医师达78%,博士生导师5人,硕士生导师8人。多人在国内行业协会担任主要工作。一人获国务院特殊津贴,3人被评为四川省学术和技术带头人,3人被评为四川省卫生厅学术和技术带头人。胸外科现有核定普通床位数148张,ICU床位4张。现设9个医疗组,每年门诊量46000余人次,年手术近3400例。

血液内科 查看详情

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由罗德诚教授创立,经过几十年艰苦创业,逐渐发展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西部地区疑难危重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四川省心血管疾病质量控制中心,是四川省内唯一由国家卫计委评定的冠心病、心律失常和先心病介入诊疗培训基地。四川大学华西医院心内科是一个团结友爱的大家庭,作为全国著名的心脏疾病诊治中心,心内科秉承\"精益求精、不断创新\"的宗旨,打造了一支在全国享有盛誉的高水平专业队伍。科室目前拥有医师57名、护士134名、技师14名,其中正高级职称20名,副高级职称16名,博士生导师9名,硕士生导师4名。科室下设三个医疗护理单元(16护理单元,14护理单元及2护理单元)、两个介入导管室(共9个介入手术间)、两个辅助检查科室(超声心动图室及无创心电检查室)。在亚专业建设方面,科室设有8个亚专业组,包括冠心病、先心病、瓣膜疾病、心电生理、心衰及器械治疗、高血压、心脏重症和无创心脏检查。各亚专业均紧跟时代步伐,不断创新,不断超越,除心内科常见疾病的常规治疗外,还引进、创新开展了多项技术水平先进、居于国内领先的诊治技术。各亚专业组领军人物及青年医师中,有多人担任了全国、四川省和成都市各级专业学\/协会的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青年委员。为进一步加强医院间合作,向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医疗服务,尤其是心血管急重症(如急性心肌梗死等)的及时救治,我院已成立胸痛中心、高血压中心、房颤中心、心衰中心等,坚持实施医院间的双向转诊合作及针对危急重心脏急症全天候的绿色通道,力保转诊及危急重症患者能在第一时间接受高效、优质的医护服务。作为国家级区域医疗中心——华西医院的心内科,帮扶、培训区域内心血管专业医务人员是我们的重要工作之一,我们将一如既往地乐于与各兄弟医院及科室分享优质医疗资源、提供人才培养、开展多方位的合作,进一步开创互惠互利、共同发展的美好未来。同时,科室长期积极响应党和国家的号召,派遣科室专业人员参与援外、下乡、支边等工作,不负广大人民群众的期望,高质量地完成党和国家交给的任务。四川大学华西医院作为教学医院,心内科也承担了大量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科室每年承担的本科生教学学时达1500学时,科室每年针对本科生、研究生、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开设的各类讲座、教学查房、疑难病案讨论、操作培训等达120余次。作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西部地区疑难危重心血管病诊疗中心,四

中西医结合科 查看详情

华西医院中西医结合科成立于1956年。现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优秀重点学科、卫健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中医外科)、人社部博士后科研流动站、中西医结合一级学科博士学位授权点、国家区域中医专科诊疗中心(中医外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肺病)、国家药品(中药)临床研究基地、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四川省急性胰腺炎中西医结合防治中心、四川省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医肛肠)。在教育部一级学科评估中名列全国前茅。中西医结合科现有在职医师60人,护理人员112人。其中高级职称人员30人,博导5人,四川省名中医8人。现有编制床位218张,其中主院区113张,上锦分院105张。设中西医结合消化、呼吸、针灸、肛肠、肿瘤5个临床亚专业。门诊诊室治疗室15间。为全国西医院校附属医院规模最大的中医临床科室,以显著的中西医结合特色临床和优势而享有盛誉。中西医结合消化方向主要进行重症急性胰腺炎及肠梗阻的治疗。创新性地提出了能系统概括重症急性胰腺炎病机演变规律和证候类型的\"热病理论\"及其指导下的\"益活清下\"疗法,采取针药结合、中药内服与外敷共用、口服与灌肠同施的多种中医药特色治疗手段,结合西医治疗技术和学术进展,形成了完善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方案。是国家\"三部委\"重大疑难疾病中西医协作全国牵头单位。每年收治急性胰腺炎患者超过2000例,是全球规模最大的治疗中心,疗效居国际领先水平,是公认的中医药治疗危急重症的典范。多次获得省部级科技进步一、二等奖。与英国、美国、新西兰等胰腺病学国际一流中心开展广泛深度的国际合作。中西医结合呼吸方向针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哮喘创新性地提出中西医结合防治的理论及方法,建立了综合防治的中医药新思路,弥补了西医治疗手段单一的不足,大幅降低了肺心病、肺性脑病的病死率。每年收治COPD及哮喘患者800余例。获得四川省科技进步一等奖等四个省部级奖项。针灸治疗广泛应用于临床各科,尤其在脑血管病与外科围手术期并发症诊治方面疗效优势明显,每年诊治患者10万余人次。并开设瘫症、中医骨伤、减肥3个针灸专科门诊。中西医结合肛肠以\"微创、无痛、优效\"为理念,独创\"分段整形切除治疗环状混合痔\"和\"切除挂线、断端肌肉固定缝合治疗高位复杂性肛瘘\"等国内领先的治疗痔瘘的手术方式。每年手术患者超2000例。针对恶性肿瘤提出中西医结合分期治疗方案,采用\"清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