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
首页 / 科室列表

中医科 查看详情

中医科现任主任马丽红。阜外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8年,北京名医施今墨高徒、著名的中医药学家丁鸣九、李介鸣先生分别任科室主任,他们在当时兴起的中西医交流大潮中,扬中医之长,取西医之优,研制出\"心力生丸\"\"附子I号\"等治疗心血管病的中药制剂,组方严谨、效光力宏,在全国享有盛誉。为中医科之后进行心血管病专科专病的中西医结合临床和基础研究打下了坚实的基础,同时培养了一批心血管病中西医结合防治的专业人才。五十八年来,科室长期致力于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的医疗和科研工作,并重视心血管病的中医健康教育、长期随访和社区防治。经过几代阜外中医专家的努力,在中医、中西医结合防治慢性心衰、冠心病心绞痛、心肌梗死、PCI或CABG术后再狭窄、各种心律失常、高血压病、各种心肌病、肺心病、糖尿病、心脏植物神经官能症及其心脏病康复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在心血管病疑难重症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面具有独特思路和显著疗效,得到患者的认可。同时自参加我国第一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术后康复工作至今,在心脏病术后综合症的中医特色治疗和康复方面具有绝对的专业优势和实践积累。中医科与内外科密切合作,学术共享。中医科退休返聘专家张瑞华、曲家珍、范爱平,主治医师殷仕洁,住院医师兰玥、郭彩霞。中医科先后承担多项国家和北京市中西医结合防治心血管病的科研课题,承担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课题、卫生部重点课题、首都发展基金课题、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十病十药\"项目、北京市自然基金以及北京市中医管理局课题,完成\"心复力冲剂治疗慢性充血性心力衰竭的临床和实验研究\"\"心复力颗粒的开发研究\"、\"益气活血汤对缺血性心肌细胞凋亡及其基因调控的干预\"等课题研究。参与完成国家自然基金、国家\"九五\"、\"十五\"攻关课题以及国家973项目。作为项目负责单位负责完成多项上市后中成药临床再评价研究。曾获中国医学科学院医疗成果三等奖一项、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二等奖两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目前科研重点:1中西医结防治慢性心力衰竭的临床疗效和作用机理研究;2脊椎非药物手法治疗心脏植物神经官能症的疗效评价研究;3评价中成药治疗冠心病和慢性心力衰竭的注册登记研究;4名医名家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为了传承北京名医丁鸣九、李介鸣先生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促进我院中医科心血管病重点专科建设,推动中医心血管人才培养,在北京

超声影像科 查看详情

阜外医院超声科(现为超声影像中心)创建于1975年,为我国最早成立的独立超声影像科室。经过30余年的发展,现有彩色超声诊断仪33台,21个检查室。可满足经胸超声心动图、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负荷超声心动图、术中超声、床旁和急诊超声、血管、腹部以及特殊检查等需要。现有48名医务工作者,其中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9名,主治医师11名。超声影像中心承担了我院门诊和病房患者的超声检查工作,每天平均检查约900名来自全国各地的患者,年超声检查达22万例次。此外,我科还承担本市及全国各地超声心动图疑难病症的会诊任务。由于阜外医院为全国心血管病防治研究中心,在这里可见到各种常见与罕见的心脏病病例。我科为国内最早利用M型超声心动图技术诊断心脏粘液瘤,后经手术证实。自建科以来,始终保持全国最大组利用超声心动图术前诊断心脏肿瘤的记录,此记录在国外也是罕见。法乐氏四联症、心内膜垫缺损等病例在超声科几乎每天均可见到;右室双出口、大动脉转位、肺静脉畸形引流等时常遇到。创科以来,我科共荣获部级和中国医学科学院级科技成果16项;曾先后承担国家\"七五\"、\"八五\"、\"十一五\"等项目的课题研究工作。近几年承担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一项: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指导心脏瓣膜病外科手术作用的研究;北京市科技计划一项:心内血流模型定量技术的临床应用性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一项: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二尖瓣返流体积的实验研究。目前在研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四项:彩色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评价主动脉瓣反流容积的实验研究;应用左房超声指标联合心室长轴应变建立舒张性心衰早期诊断模型的初步研究;强化阿托伐他汀促进心肌SCF分泌并趋化c-kit+心脏干细胞靶向归巢修复梗死心肌及其机制研究;中国国民健康状况和基本生理参数本底调查;承担国家\"十二五\"项目研究工作。还对以下几项内容进行研究(中央级公益性科研院所基金):综合指标提高超声对心脏再同步化治疗的预测价值;瑞舒伐他汀提高缺氧缺血环境诱导下骨髓干细胞存活的实验研究;超声斑点追踪显像技术评价肥厚型心肌病患者预后的临床研究等。作为全国心血管领域中最高学术机构下属科室,我中心也承担了为全国各地培养专业技术人员的任务。每年固定培训6期进修医师,全年约培养70人。先后培养研究生共51人,其中博士生32人,硕士生19人。共举办各种形式的超声学习班、专题研讨会30余期。至今

成人外科中心 查看详情

成人外科中心现任主任王水云,副主任宋云虎、凤玮、刘盛、孙寒松、王现强。成人外科中心是阜外医院外科系统最大的诊疗中心。其服务的专业范围为6岁以上的所有心脏病患者,包括冠心病、风湿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肿瘤、心肌病、心脏外伤、心律失常以及各种重症晚期心脏病。成人外科中心现有床位245张,分9个病区(7病区、9病区、10病区、13病区、53A病区、53B病区、55A病区、55B病区、58病区),配有三个现代化ICU。近三年手术量以每年超过10%的速度递增,2011年手术量达5700例,其中搭桥手术2800例,超过十分之一的患者为70岁以上的高龄患者,而手术死亡率连续多年保持在1%以下,目前是全世界最大的成人心脏外科中心之一。成人心脏外科中心技术力量雄厚。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心血管外科专家、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名誉主任委员朱晓东院士受任首席专家。中国工程院院士、知名心血管外科专家、中华胸心血管外科学会主任委员胡盛寿院士亲自指导并参与中心的医教研工作。中心现有正副主任医师二十余名,硕士博士研究生导师8名。成人心脏外科中心是国家心脏外科博士后流动站和国家教委重点学科点,拥有心脏瓣膜及辅助循环研究室和器官移植研究室。每年承担大量国家省部级临床及基础科研项目,在心、肺移植,人工心脏瓣膜,组织工程,心肌细胞移植,人工心脏等方面开展着国内领先的研究工作。

高血压病区 查看详情

高血压病区现任主任蔡军,副主任宋雷、马文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高血压中心是国内大型专门从事研究和诊疗专业机构,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在继发性高血压鉴别、诊断、治疗、研究方面处于国际领先地位。为国内广大疑难高血压和外周血管病患者解决了病痛。病房现有床位40张,教授、副教授10余名。高血压中心现开展动态血压监测、四肢血压及动脉硬度、睡眠呼吸监测等检查,为重度睡眠呼吸暂停患者开展呼吸机试戴和指导。可进行血尿儿茶酚胺、血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尿醛固酮、尿游离皮质醇等特殊化验检查。本中心刘力生教授在1964年在国际上首次提出了\"大动脉炎\"的概念。郑德裕教授在大动脉炎的病因、临床分型、诊断、治疗和预后方面在国际上做了最大的一组报道(530例)。目前大动脉炎诊治病例数居国际领先水平。本中心还开展继发性高血压的基因诊断工作,已为多名疑难高血压患者明确病因并进行了有效的药物治疗。在肾性高血压、肾血管性高血压、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嗜铬细胞瘤(含异位嗜铬细胞瘤)、肾素瘤等继发性高血压诊治方面有丰富经验。外周血管疾病介入治疗是本中心特色治疗,迄今完成外周血管造影3500余例,介入治疗(颈动脉、主动脉、肾动脉、四肢动脉及肾上腺增生或腺瘤性原醛等)3000余例,手术相关的并发症<3.5%,疗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其中在大动脉炎和肾动脉介入方面积累了国际上最大的一组病例,处于国际先进水平。除雄厚医师力量外,我中心还拥有一支在高血压、主动脉夹层等疾病、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术前术后护理方面经验丰富、技术精湛、耐心细致的护理团队,开展优质整体护理,与医师共同出色配合完成高血压和外周血管疾病诊治工作。高血压中心在科研领域成绩显著,心血管大规模临床试验等方面的研究具有重要的国际影响。有多项科研成果获国家、部级和医科院校奖,2010年发表sci论文8篇,影响因子总和23.58分,核心期刊论文5篇,获得授权专利2项。高血压诊疗中心积极参与国内外的专业会议,中心也自行组织国际、国内学术会议,主要包括每年一届的\"国际高血压及相关疾病研讨会\"及\"中日高血压学术研讨会\"、\"难治性高血压高峰论坛\"。每年都有多名中青年学者参加国际会议交流。"}

功能检测科 查看详情

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功能检测科是全国最大的心脏功能检测部门,于2003年4月由多个临床检查科室合并而成立。功能检测科主要职能是为广大心血管病人提供一流的心脏功能检查服务,为临床及时准确地诊断治疗提供有力保障。功能检测科目前开展的检测项目包括:常规心电图、动态心电图(Holter)、远程心电监测、平板运动试验、直立倾斜试验、肺功能测定、血气分析及各种无创心电学检测技术如心室晚电位、T波电交替、窦性心率震荡等,几乎涵盖了目前医院所有的心脏功能检查项目,是医院为病人服务的重要窗口单位。科室自成立以来实行了统一预约、检查和出具检测报告的服务方式,将患者平均预约和检测时间从以往的5~7天缩短到1~2天,明显改善了患者就医检查难的状况。功能检测科拥有先进的检查设备、经验丰富的专业技术人员。科室总资产逾千万元,主要包括美国GE公司、Moltara公司生产的Holter主机共14台、Holter记录盒160个、美国Moltara平板运动试验设备4台、西门子MAGECART心电图机、美国MAC5500心电图机共计八台,以及若干进口的血气分析仪、肺功能分析仪、远程心电监测仪和直立倾斜试验仪等。科室专业人员包括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主管技师等工作人员共38名。每年平均完成心电图检查22万人次、Holter检查3万人次、平板运动试验1万人次等。功能检测科同时是全国心脏功能检测技术人员的重要培训基地,每年为全国各地医院培养各种专业人员40余名;每年还承担院内外多项重要合作科研任务,是医教研一体化临床检查中心。功能检测中心将始终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服务宗旨,贯彻\"密切结合临床需要,不断提高服务质量,扩展服务项目,加强科学管理,促进医教研结合\"的发展方向,为实现阜外医院创建\"规模一流,技术一流,管理一流,员工素质一流\"的国家心血管病中心的宏伟蓝图贡献力量。欢迎广大患者前来就医检查。

冠心病中心 查看详情

冠心病中心现任主任吴永健,副主任窦克非、袁晋青、高展、宋雷、赵汉军。阜外医院冠心病研究室创立于1978年,我国著名心脏病学专家陶寿淇、陈在嘉和徐义枢教授分别担任前三任室主任。冠心病研究室是集科研、临床和教学为一体的临床研究室,2003年更名为冠心病诊断治疗中心。目前有教授(主任医师)8名,其中1名工程院院士,副主任医师8名,本中心培养的主治医师7名,在院就读博士研究生18名,硕士生11名。冠心病中心近20多年来一直承担国家重要科研项目,从国家七五开始,八五、九五到十五攻关项目,目前还承担了国家973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卫生部等8项科研课题,先后荣获国家级以及院校级科研进步奖14项。冠心病中心主管冠心病监护病房和2个冠心病普通病房总共90张床位的临床医疗工作,每年收治急性心肌梗死患者400-500例,不稳定性心绞痛患者1000多例,还主管全内科冠心病患者的介入治疗,自1987年开展冠心病介入治疗以来,累积完成冠心病介入治疗12000余例(冠状动脉造影3万多例),去年全年完成2555例,今年前5个月已超过1500例,预计全年将超过3000例,在数量上不仅遥遥领先于国内其它医院,目前已成为亚洲第一,并进入国际特大中心行列。从冠心病介入治疗的临床疗效看一些重要的临床疗效指标,例如住院期间死亡率和心脏事件的发生率,已明显低于国际报道,介入治疗的疗效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冠心病中心多年来重视国际交流,已组织了十届国际介入治疗大会,吸引了众多国际著名的介入治疗专家来我院进行学术交流,参加学术会议,同时本中心先后获得向新加坡介入大会,欧洲PCR介入大会,日本CCT介入大会以及韩国介入大会转播手术的殊荣。阜外医院介入治疗领域的知名度已享誉国内外。为了满足广大患者的需要,我院门诊于周一至周五均设有冠心病专科门诊(包括冠心病介入门诊),对于有介入治疗指征的患者可优先收入病房,入院后1周内安排手术,1-2周内即可出院。对于在院外已完成冠状动脉造影,适合行介入治疗的患者可于介入治疗的前1-2天入院,如无并发症术后第3天即可出院。由于卫生部系统采取了招标购进介入治疗耗材的方法,介入治疗费用今年又进一步降低,例如支架价格较2004年又下降20%左右,因此本中心可为介入治疗患者提供最低价格和最优质的治疗。

核医学科 查看详情

阜外医院核医学科创建于1961年,是我国最早建立的心血管核医学临床和科研机构。在创始人刘秀杰教授及以后几代专家、临床和科研工作者的不懈努力下,一直保持着国内领先并具有重要国际影响力的地位。目前,核医学科拥有一批训练有素、经验丰富的医学工作者,包括: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5名医师具有博士学位、2名医师具有硕士学位;技师15名,护士1名,放药师1名。博士生导师和硕士生导师各1名。核医学科装备有一批先进的医疗设备和基础设施,包括:单光子发射断层显像仪(SPECT)4台,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仪(PET-CT)1台,拥有第四类放射性药物使用许可证的放射性药物实验室、体外放射免疫分析实验室等。已开展心肌灌注显像、心肌代谢显像、心脏神经显像、肺灌注\/通气显像、肾功能显像、血管炎症显像等多种心血管相关核医学项目,每年完成心血管显像约15000例,体外分析约80万例,完成心血管显像数量在全国遥遥领先。特别是在冠心病心肌缺血诊断、治疗决策及疗效评价、肺栓塞诊断、肾血管性高血压诊断等方面具有专长,是国内心血管核医学指南及临床路径的主要制定者,临床研究成果被欧洲临床诊疗指南所引用。核医学科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开展了大量的科研工作。曾连续承担并完成\"七五\"、\"八五\"、\"九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十五\"、\"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十三五\"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项目,先后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各类项目14项,以及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等资助的各类科研项目。科室注重人才培养,1名青年医师入选中国科协青年托举人才工程。近年来,技术创新成为科室发展的重要方向,取得了多项具有原创性的科研成果,包括:心肌灌注显像和心脏神经显像创新药物、心肌血流绝对定量新技术等的研究和临床转化,优于国外同类技术,获得国家发明专利授权10余项,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中华医学科技奖、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奖等10余项。

呼吸与肺血管病一组 查看详情

肺血管与血栓一病区现任主任柳志红,副主任罗勤。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肺血管与血栓一病区是国内最早的心肺循环临床研究基地,收治各种心血管内科疾病,特别是专长于各种肺血管疾病如肺栓塞、肺动脉高压,心肺血管病合并睡眠呼吸暂停,右心疾病等的诊断及治疗,心肺运动试验在心肺血管疾病的临床应用。1964年诊断了国内首例无心肺疾病的肺栓塞患者;1990年开展了首例急性肺栓塞的溶栓治疗,至今已成功完成240余例,无一例颅内出血、死亡等严重并发症发生。1997年配合外科开展了首例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肺动脉内膜剥脱手术治疗。1997年至1999年完成了首个全国肺栓塞多中心临床试验。为引导全国肺血管病的发展、提高我国肺血管病防治水平、推广普及肺血管病诊疗技术做出了重大贡献。此外,自1997年以来开展了肺栓塞等肺血管病的介入治疗。率先开展和报道了Amplatz血栓消融术治疗大面积肺栓塞以及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肺血管病的介入治疗,效果满意,无明显并发症发生,完善了肺血管病的治疗手段,建立了一套较完善的诊断、治疗策略。睡眠呼吸暂停与心脑血管疾病关系密切。约50%OSA患者有高血压,估计30%高血压患者存在OSA,并常被漏诊,而贻误治疗。在顽固性高血压的患者中,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高达83%,男性更可高至96%。需植入起搏器的患者中OSA的患病率高达59%,而68%的房室传导阻滞患者存在OSA,影响后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是最常见的睡眠呼吸紊乱,常伴有高血压、冠状动脉硬化、卒中和心房颤动等心脑血管疾病;而中枢性睡眠呼吸暂停(CSA)主要发生于心力衰竭患者。我病区是在院所各级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开展睡眠呼吸监测和心肺运动试验两项工作,由于上述检查对科研和临床均具有重要的意义,其重要性越来越得到临床医生的认识,我们的工作也得到同行的认可和高度评价。

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 查看详情

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现任主任王立清,副主任罗新锦、胡晓鹏。结构性心脏病二病区以治疗各类心脏病例数多、成功率高、不断创新为特点,在全国在心血管外科病领域具有很大影响力。治疗病种涉及:各类疑难及危重冠心病,各类风湿性及老年性心脏瓣膜病,各类先天性心脏病,月手术量为80例左右,总体手术成功率99.8%,危重心脏病手术成功率在98%以上。在胡盛寿院长和病区王巍主任的带领下,病区不断的开拓创新,突破自我,严格遵循合理规范的心血管疾病治疗指南,并将世界范围内的最先进的治疗理念或方法融入到临床工作中。特色医疗A组主要承担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外科手术治疗,包括:1.冠心病的外科治疗2.各类瓣膜性心脏病3.各类先天性心脏病4.其他简单的心脏病手术B组主要承担疑难及危重心血管疾病的诊断,非手术治疗,围术期管理,同时也承担我院外科部分临床科研工作,包括:1.疑难心血管疾病的诊断2.危重心血管疾病的术前调整3.各类心血管疾病的围手术期管理4.临床在研课题有:搭桥手术联合大网膜移植治疗危重冠心病的随访工作,搭桥手术术后桥血管通畅率评价的研究,成人先心病相关肺动脉高压围术期优化管理的研究等。社会贡献由于我病区良好的治疗效果,来我院的福利院机构和接受社会捐助的患者,很多是在我病区进行手术治疗的。我们强大的技术力量,保证了手术的安全性,长期以来建立了良好互信的联系。团队建设对于复杂及危重心脏病,术前的诊断非常关键,这涉及到具体手术方式的选择,而确切的诊断依赖于临床症状和超声心动、CT、MRI及血管造影和心导管检查等多种辅助检查,根据以上情况,综合判断。每周1次的多科联合病例讨论,包括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恢复室,放射科,超声科等,吸引了越来越多的医生参加,同时对各科医生的经验交流起到良好作用,内容涉及患者术前诊断,术式选择,术后处理等,使得整个团队的治疗水平明显提高。科室设置我病区共有床位50张,恢复室床位5张;外科医生10余名,其中包括教授4名,副教授2名,主治医1名,内科医生1名,护士20名。我病区专为危重症冠心病和疑难瓣膜病开辟出绿色通道,以缩短患者就诊时间,尽早为您联系我病区主任专家提供治疗方案。可以联系绿色通道的心脏病包括:需要行搭桥手术的冠心病,各类瓣膜病,各类先天性心脏病。{:"

结构性心脏病三病区 查看详情

结构性心脏病三病区现任主任潘湘斌。阜外医院结构性心脏病三病区是国内最早大规模开展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的科室,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就采用经皮穿刺的微创方法治疗各类心血管疾病,实现了\"不开刀治疗心脏病\",大大减轻了患者的痛苦。其主要技术包括动脉导管未闭封堵术,房间隔缺损封堵术,室间隔缺损封堵术,卵圆孔未闭封堵术,肺动静脉瘘栓塞术,冠状动脉瘘栓塞术,主动脉窦瘤破裂封堵术,体肺侧支栓塞术,主动脉缩窄成形术,房间隔造口术;肺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二尖瓣狭窄球囊扩张术,主动脉瓣狭窄球囊扩张术;动脉腔内支架植入术、经皮肺动脉瓣支架植入术等。病房年手术量3000余例,总体手术成功率达99%以上。结构性心脏病三病区拥有由影像科、心脏内科及心脏外科专家组成的复合技术团队,复合技术(也称杂交技术、外科介入技术)是一种结合了外科手术及内科导管技术的新型治疗方式,该技术博采众家之长,具有微创、安全、高效的特点,不但能为患者提供涵盖多学科的\"一站式\"诊疗服务,而且能整合不同学科、不同治疗方式的优点,为患者量身定做最佳治疗方案,有效地提高治疗的安全性。复合技术团队的多项新技术处于领先地位,国际上首先报道\"超声引导经皮动脉导管封堵术\"、\"超声引导经皮室间隔缺损封堵术\"等新技术,实现了\"不开刀、不用放射线、不用全身麻醉\"治疗房间隔缺损、动脉导管未闭等常见心血管疾病,甚至实现门诊手术治疗心血管疾病。此外,团队在经皮主动脉瓣置换(TAVI)、经皮肺动脉瓣置换(PPVI)、经皮二尖瓣置换、经导管二尖瓣修复、经导管三尖瓣置换等技术方面均处于国际领先地位,团队不但参加了新器材、新设备的研发工作,而且积极推动新技术的临床应用,有效地提高安全性和有效性,给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结构性心脏病三病区是目前国内最大的结构性心脏病诊疗中心,是国家卫健委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质控中心,以及国家卫健委经外科途径心血管疾病介入诊疗质控中心,是培养结构性心脏病微创介入医生的国家级培训基地,不仅为全国各地医疗机构培养了大量复合技术人才,也吸引了众多来自德国、美国、日本、土耳其、哈萨克斯坦等国家的医疗技术人员前来学习交流。团队核心成员多次受邀到加拿大、俄罗斯、英国、法国、土耳其、泰国、肯尼亚等二十余个国家和地区现场演示手术,编写的中文教材被欧美专家翻译成英文并培训了来自国外30余个国家的学员,用中国方案填补了世界空白。

结构性心脏病一病区 查看详情

结构性心脏病一病区现任主任张戈军,副主任赵杰。结构性心脏病一病区主要从事冠心病、瓣膜病的诊断、治疗和科研工作。在全国著名专家吴永健教授的带领下,整个团队团结协作,坚持病人利益第一,质量第一的服务宗旨,本着\"诚信,规范,求精\"的原则为病人服务,得到了全国各地患者的一致好评和高度评价,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服和赞誉,同时获得同行的广泛认同。我病区重点诊治冠心病,主动脉瓣狭窄等心血管领域的各种疑难病症。尤其擅长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包括多支病变、钙化病变、分叉病变、左主干病变、慢性闭塞性病变等。我们开展了杂交手术,避免了患者进行传统的开胸手术,创伤小,赢得了患者的欢迎和好评。同时我们开展了血管内超声、冠脉血流储备分数等冠脉检测手段,增加了我们冠脉诊治的手段,更加客观的进行冠脉病变的评价,为患者提供一个合理的治疗方案。我们开展了冠心病患者的长期随访工作,并建立了自己科室的网站,建立起我们医生和患者沟通的桥梁,方便了患者咨询、就医,促进了医患和谐。我病区冠心病介入数量在全国遥遥领先,冠脉介入的复杂程度和难度系数均为全国最高,全国各地各种复杂冠脉病变患者纷纷慕名前来,我们在治疗各种高危患者的同时,也保证患者的医疗安全,我们的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的成功率居全国首位。我病区在全国率先开展了主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手术,探索出一整套适合我国主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流程,对主动脉瓣狭窄介入治疗的适应症的把握,介入术中各种情况的处理,术后患者的管理总结了大量经验。经过团队的不懈努力,我们科室的临床综合实力及科研水平始终都处于全国前沿水平。"}

结构性心脏病中心 查看详情

结构性心脏病中心现任主任潘湘斌,副主任吴永健、张戈军、谢涌泉、赵杰。结构性心脏病是近年心血管疾病领域提出的一个新概念,2005年由德国法兰克福的HorstSievert医生首先提出,泛指一大类先天性或获得性的以心脏和大血管结构异常为主要表现的心血管疾病,如传统定义的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和心肌病等。在过去十年中,结构性心脏病的诊断及治疗取得了飞速发展,成为了当今心血管疾病领域的一大亮点,其未来发展引人瞩目。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经历了漫长的探索过程,众多有识之士为这一领域的发展作出了卓越贡献。随着介入治疗领域诸多新技术、手段与方法的不断涌现,结构性心脏病中的主要四类疾病的介入治疗取得了突飞猛进的发展。广义的结构性心脏病是指除原发心电疾患(因某些电生理异常而发生的VT\/VF)和循环疾病(部分高血压、稳定性心绞痛、ACS)以外,任何心脏结构的异常,任何与心脏和大血管结构有关的疾病。而狭义的结构性心脏病是指解剖异常引起的心脏结构改变所造成的心脏的病理生理变化。包括:(1)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VSD)、房间隔缺损(ASD)、动脉导管未闭(PDA)等;(2)瓣膜病:二尖瓣、三尖瓣、主动脉瓣、肺动脉瓣等;(3)心肌病:肥厚性心肌病、扩张型心肌病、致心律失常型右室心肌病等;(4)心肌梗塞后室间隔穿孔、室壁瘤、疤痕心肌等。经过近年发展,介入治疗已成为结构性心脏病患者治疗的主要手段,该领域取得重大进展,多项技术逐渐走向成熟。由于其创伤小、风险低、并发症少、住院周期短等特点,在我国有广阔的发展和应用空间。动脉导管未闭、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的封堵治疗已获得相对丰富的经验,取得了良好效果。经皮瓣膜修复及置换术作为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的新亮点,取得了快速发展,技术正在不断改进和完善。镶嵌治疗技术汲取内、外科所长,为先天性心脏病的治疗提供了一种新模式。随着医疗材料的更新、技术的改进以及经验的积累,相信结构性心脏病介入治疗领域在未来将会取得更大的发展,造福于广大患者。国家心血管病中心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在院长胡盛寿院士的倡导和支持下,在国内率先创建了结构性心脏病诊疗中心,融合了阜外医院心血管内科、外科、放射科的专业人员和技术优势,在经导管主(肺)动脉瓣置换术、经导管先天性心脏病介入治疗等方面居全国领先地位。特别是在超声引导下经导管先心病介入治疗和经外科途径心脏病介入治疗方面做了

麻醉中心 查看详情

阜外医院麻醉中心现任主任晏馥霞,副主任袁素、石佳、段福建。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麻醉中心前身—阜外医院麻醉科,成立于1956年,是国内最早独立的麻醉科之一。建立之初,麻醉科承担胸科及心血管外科的麻醉和体外循环两方面临床工作,同期创建了麻醉研究室和动物实验室。麻醉科在首任主任尚德延教授、第二任主任徐守春教授和第三任主任胡小琴教授的带领下,开展了心脏直视手术、大血管手术和重症肺部手术的低温麻醉研究,并将其成功应用于临床麻醉。同时,对低温麻醉相关领域进行了系列研究,如常温、低温、深低温下心脏手术的心功能恢复和心脏复苏;低温、深低温的病理生理改变;低温下心室纤颤的预防和治疗等,均取得了显著成果,为当时之创举。1958年阜外医院麻醉科与心脏外科及北京协和医学院维修厂合作研制体外循环机。在尚德延主任的组织下进行体外循环动物实验200余次,并于1959年首次成功完成体外循环下心内直视手术。阜外医院麻醉科对低温麻醉及体外循环等方面的卓越贡献,推动了中国心血管外科的发展。80年代后,麻醉和体外循环技术迅速发展。1983年麻醉科建立了相对固定的麻醉专业及体外循环专业队伍。1994年体外循环专业独立,原麻醉科分成麻醉科和体外循环科。1994年后,阜外医院麻醉科在第四任主任刘进教授领导下,在临床、科研和教学各方面都取得了长足的进步,获得多项国家层面研究基金的支持。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科室人才队伍建设和麻醉科管理等方面都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同时还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监测工作。2000年后,阜外医院麻醉科在第五任主任李立环教授的领导下,经麻醉科全体同仁多年的共同努力,在临床实践方面有较多突破,如优化冠脉搭桥病人围术期用药方案,在国内首次把钙通道阻滞药和β受体阻滞药作为麻醉前用药用于冠心病手术病人;秉持先进的麻醉理念,在国内率先开展成人体外循环下心脏手术、心脏移植术及复杂先心病手术超快通道麻醉;勇于突破禁区,在国际上首次将喉罩应用于重度气管狭窄患儿先天性心脏病矫治术的麻醉等。2014年,阜外医院进行临床科室管理模式改革,麻醉科转变成麻醉中心,除临床工作外,加强了科研、教学和相关技能培训等工作。阜外医院麻醉中心是我国最早设立的麻醉学科硕士学位授予点和博士学位授予点,为国内、外培养了一大批心血管麻醉专业人才和管理人才。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5人,承担多项国家级、省部级和中

门诊部 查看详情

我院是心血管疾病专科医院,以收治各种复杂疑难的心血管疾病著称,专业性极强。门诊是医院的第一道窗口,平均每天要接纳来自全国各地的心血管病患者1500余人。主要开设心内科和心外科门诊。心内科又细分为冠心病门诊,冠心病介入门诊;血脂门诊;高血压门诊,高血压与周围血管病变门诊;心律失常门诊,电生理及起搏器随访程控门诊;药理门诊;心肌病心衰及心脏移植门诊,肺血管病门诊,康复咨询,健康查体门诊,会诊门诊等特色专科门诊。心外科分为婴幼儿门诊,小儿内外科门诊;成人心脏、血管与瓣膜门诊。放射科开设介入门诊,外院影像会诊门诊等特色专科门诊。近期还配合内分泌和血脂中心开设内分泌门诊。另外,还设有中医科,眼科,口腔科及各种辅助检查科室,给心脏病患者提供了有力的保障。为满足不同就医人群的需求,还设有高干、特需门诊。新近针对复杂疑难患者成立了疑难病会诊中心,大大提高患者确诊治愈率。为解决患者挂号难问题,我院配合卫生局,实行以网络、114电话、诊间等多种模式的预约挂号形式,并增加了专家人数及出诊次数,确保来我院就医的患者都能挂上号。门诊大厅设有导医咨询台,自动化验查询打印机等设施,方便患者就医。欢迎广大患者来我院就诊,我们将竭诚提供优质服务!特色医疗:我院以治疗复杂疑难的心血管疾病见长。每年进行的各类心血管介入手术及心脏外科手术可达万余例。门诊是医患沟通的平台,主要开设心内科、心外科门诊。配合不同的亚专业分别开设冠心病、心律失常、高血压、心肌病心衰和成人外科、婴幼儿外科等。新近开设血脂代谢及内分泌心血管疾病门诊。在每年暑期为青少年开设绿色通道。为复杂疑难患者开设疑难病会诊中心。现任主任杨国胜。

内科重症病区 查看详情

内科重症病区ICU现任主任于丽天,副主任刘亚欣。内科重症病区ICU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为我院急重症中心抢救链条(急诊室—内科重症病区ICU—重症后病房)中的一环。目前建筑面积900平方米。配有22张病床。抢救床平均面积15平方米,一般床位平均面积14平方米。内科重症病区ICU由2位主任医师,其中一位为病房主任,另一位为病房三级医生,均为急重症专业高年资医生。病房现设3位主治医师负责管理,近20位住院医师,40位护士参加日常医护工作。护士床位比为2:1。内科重症病区ICU设有中心供氧,中心吸引和中心压缩空气。病房与全院一起配备了先进的信息系统。配备各种抢救设备,包括电除颤仪、呼吸机、心电监护系统、血滤机等。能同时进行心电、血压、血气及血流动力学监测等全方位监测。内科重症病区ICU主要收治来自急诊室的危重、急症心血管病人,及来自院内各病区转来的各种重症心血管病人,包括严重心律失常、严重心力衰竭、严重呼吸衰竭、重症高血压及主动脉夹层等。每年收治急重症患者约1000人次,其中抢救患者占30%左右,抢救成功率约90%。内科重症病区ICU执行全院和内科的各项诊疗和工作常规。内科重症病区ICU是北京市卫生局、中华护理学会、ICU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北京地区)。除本院内科住院医师培养外,每年还接受研究生,心内科进修医生,急重症专科进修医生,其他专业进修医生及ICU专科培训护士多名。近年获奖情况:卫生部共青团中央2007~2008年度青年文明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6年度护理青年文明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7年度护理青年文明号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09年度最佳护士集体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0年度最佳医生集体奖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2012年度医疗安全奖{:"

小儿外科中心 查看详情

小儿外科中心现任主任李守军,副主任闫军、王旭、花中东。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自1957年开展全国首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以来,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建成由小儿内科、小儿外科、麻醉科、体外循环科及小儿重症监护病房组成的全国最大的小儿先心病诊疗中心。目前我中心有医护人员300余人,其中工程院院士1人,正教授7人,副教授10余人;年手术量为3000余例,总体死亡率1%。其中简单的先天性心脏畸形的手术成功率基本达到100%,复杂先心病矫治手术成功率到97%,体重小于5Kg的先心病手术成功率达到95%以上。均处于国内第一和世界领先。我中心治疗病种涉及所有先天性心脏病,包括简单的房间隔缺损,室间隔缺损,肺动脉瓣狭窄,以及重症复杂病种法鲁氏四联症,心内膜垫缺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右心室双出口,完全性大动脉转位,肺动脉瓣闭锁,主动脉弓缩窄,主动脉弓中断,单心室,左心发育不良等。其中大动脉转位合并左室流出道狭窄所采用的解剖根治术式:双动脉根部调转手术,突破了传统手术无法解剖根治的禁区,达到了真正意义的根治,受到世界心外科同行的认可及好评等。并在国内率先开展杂交技术(Hybrid技术)治疗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开创了中国治疗先心病的新思路,新方法等。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国际先进水平。小儿外科中心包括小儿外科37病区、38病区、57病区,现开放病床位160余张。各病区均设置一定比例的家属陪床及温馨病房。小儿重症监护病房拥有设备如高频呼吸机、新生儿暖箱、血滤机、纤维支气管镜、肺功能治疗仪、多导联脑电图仪等,形成以心肺功能支持为主,涵盖多学科的综合治疗平台。科学的管理模式加上高素质的人才、高超的手术技术和现代化的医疗设备有效保证了小儿外科中心工作快速、高效、有序而精确的进行,从而保证先天性心脏病患儿在最短的时间内得到最好的治疗。小儿外科中心在重视临床工作的同时,还注重科研工作的研究,承担了国家级科研课题10余项,每年在国内外心血管会议发言及刊物发表文章数十篇。阜外医院作为国家复杂先心病培训基地,已成功举办了2期大动脉转位,1期法鲁氏四联症,1期右室双出口的外科及相关学科的培训及研讨会,将我们的经验向全国推广,使全国的医生受益,更多的患儿受益。

小儿心外科一病区 查看详情

小儿心外科一病区现任主任李守军。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小儿心外科一病区以治疗复杂先天性心脏病例数多、成功率高以及科研学术氛围浓厚为特点,在全国乃至世界范围先心病诊治领域具有极大影响力。目前病区治疗病种涵盖所有先天性心脏病,年手术量达1000余例,其中法鲁氏四联症、完全性大动脉转位、右室双出口、心内膜垫缺损、完全性肺静脉异位引流等复杂先心病患儿比例占60%以上,总体手术成功率99%,复杂先心病手术成功率更是在98%以上。于此同时,随着我国对先心病患儿日益关注和产前诊断水平的不断提高,小儿心外科一病区低龄、低体重复杂先心病手术比例亦不断增加,尤其危重症新生儿手术量占阜外医院绝大部分,手术疗效达国际领先水平。近年来,小儿心外科一病区在胡盛寿院长和李守军主任带领下不断开拓创新、突破自我,及时将国际上最先进的治疗理念和我国国情有机结合,创新了一系列术式并成功应用于临床,例如双大动脉根部调转术(DRT手术)治疗大动脉转位合并左室流出道狭窄、一站式杂交技术治疗室间隔完整的肺动脉瓣闭锁等,相应成果发表在国际先心病外科权威杂志,并多次在国际高水平会议发言交流,受到国内同行的肯定。尤其在2011年,小儿心外科一病区通过不懈努力,填补了多项国内空白,如一个半心室矫治术治疗复杂矫正型大动脉转位、ROSSII手术、婴幼儿\"无异体血\"心脏直视手术等。为使全国更多的复杂先心病患儿受益,履行\"国家队\"责任,阜外医院成立了以胡盛寿院长为主席、李守军主任为执行主席兼秘书长的国家级复杂先心病培训基地。自2008年以来,小儿心外科一病区作为主要参与者成功组织举办了四期学习班,分别以大动脉转位、法鲁氏四联症、右室双出口及复杂先心病姑息治疗策略为主题,推动了我国复杂先心病整体诊治水平的提高。目前小儿心外科一病区承担各级科研项目十余项,包括国家重点项目973课题等。病区成员除了在国内会议上在先心病领域作为不可或缺的发言,在国际会议上也占有一席之地,尤其在2009年11月美国心脏病年会(简称AHA年会,属国际心血管领域最高水平年会)上的发言,属我国大陆小儿心脏外科界首次。我们始终以高质量的诊疗技术以及热忱的服务态度,欢迎全国各地先心病患儿前来就诊,以早日摆脱病痛。为保证危重症患儿及时就诊,我们与北京地区各儿童医学中心和妇幼医院及部分基层医疗机构合作,建立了新生儿及小婴儿先天性心脏病救治网络,并专为危重症急

心力衰竭中心 查看详情

心力衰竭中心现任主任张健,副主任黄洁、张宇辉。近年来,恶性肿瘤已成为危害我国居民健康和生命的头号杀手,且呈现逐年上升的趋势。但接受抗肿瘤治疗的患者大部分会产生心血管并发症,且该风险在已知有心脏病史的患者中更高,严重干扰了肿瘤的正常治疗过程,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总生存期,甚至成为部分肿瘤患者最终的死亡原因。化疗药物、分子靶向药物及放疗引起的心血管相关不良反应主要包括:心脏功能异常,心肌病以及心力衰竭,心包疾病,以及其他心血管疾病。目前研究显示,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干预可减少和控制放化疗过程中出现的心血管并发症。为解决这一问题,张健教授、张宇辉教授在阜外医院建立了肿瘤心脏病学专业,并设立了北京市第一个肿瘤心脏病门诊,目的是想让患有肿瘤治疗相关心血管病的患者能得到专业、正规的指导及治疗。我们将和肿瘤医生携手为肿瘤患者衡量已有心脏疾病或相关危险因素以及在抗肿瘤治疗中的风险和获益,并优化治疗决策,为您在抗肿瘤治疗过程中保驾护航。Theprognosisofpatientswithcancershasimprovedinthelastyearsduetonewerandbetterformsoftreatmentwithchemotherapyandradiation.Whileadvancementsincancertreatmenthaveledtobetterpatientoutcomes,treatmentssuchaschemotherapyandradiationtherapycancauseproblemsforyourheart.Thisisespeciallytrueifyouareatriskforheartdisease.Cardio-oncologyisanemergingfieldinmedicine.Thegoalistominimizetheeffectsofcancertreatmentsonyourhearthealth.InBeijing,FuwaiHospitalbuiltthefirstCardio-OncologyProgramandCardio-Oncologyclinic.LeadingourprogramisProfessorZhangJianandProfessorZhangYuhui,bothofthemarethec

心律失常二病区 查看详情

心律失常二病区现任主任陈柯萍。心律失常二病区专属诊断和治疗各种心律失常疾病,设有41张床位,专用手术导管室配备有所有先进标测系统,收治的病种包括以下五个方面:一,血流动力学不稳定的心动过速患者,包括ICD术后室速电风暴等危重患者,施行急诊导管消融术及综合治疗;二,经导管消融消除各种快速性心律失常,包括:心房颤动、心房扑动、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室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等;三,植入心脏起搏器治疗心动过缓、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治疗恶性室性心动过速以及预防心脏性猝死、心脏再同步治疗(CRT)部分慢性心力衰竭患者;四,针对晕厥病因未明者,给予风险评估、规范化病因筛查,必要时植入皮下长程循环记录仪(ICM)助诊;五,遗传性心律失常,包括长QT综合征(LQTs)、短QT综合征(SQTs)、早复极综合征(ERS)、儿茶酚胺敏感性多形性室性心动过速(CPVT)、Brugada综合征等的诊治。\"严谨、精湛、细心\"为患者服务是我们一贯坚持和追求的原则。本病区连续两年被评为阜外病院\"优秀病房\"。\"严谨\"。知名专家欧阳非凡、马坚和陈柯萍主任医师,带领由优秀中青年医师组成的专业团队,秉承阜外医院科学、严谨、务实、耐心的精神,用\"心\"守护健康。针对每一位患者的具体病情,快速完成各项必要检查,实行三级查房会诊制度,认真分析讨论疾病的诊断、确定最佳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严格把握手术适应症,专注做好每例手术。在提供积极和有效治疗的同时,坚决杜绝过度医疗行为,尽最大可能维护患者的利益。\"精湛\"。每年完成2000余例各种心律失常的介入手术治疗。在确保有效安全的前提下,提高治疗成功率是我们唯一的努力方向。射频消融或冷冻球囊治疗心房颤动的成功率始终保持国内最高水平,长期疗效得到国内外同行和患者的一致认可,获得良好口碑。年消融治疗300多例复杂、罕见或国内其他医院消融失败的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心动过速和房性心动过速,治疗病例数领先,成功率最高,积累了丰富经验。对于起搏器、ICD和CRT患者的术前和术后综合管理在国内处于领先水平。开展左束支起搏,技术水平领先,位于世界前列。\"细心\"。实时全程监测记录和分析每位入院患者的心电活动。术前详细讲解手术方案、可能存在风险。术后细致周到观察病情变化,指导恢复过程。出院前告之术后用药和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出院后定期随访或患者上传有关病

心律失常三病区 查看详情

心律失常三病区现任主任华伟,副主任唐闽。心律失常三病区:由原52B、56B病区组成原52B病区:原52B病区主要从事心律失常疾病的诊断、治疗和研究工作。我病区技术力量雄厚,治疗水平精湛,充分发挥我院技术特色及技术优势,在全国知名电生理专家、心电领域专家、病区方丕华主任的带领下,整个团队贯彻\"以病人为中心\"的指导思想,以严谨、负责的工作作风、热情谦和的工作态度形成了临床综合实力及科研水平均较高的团队,并吸引大量了全国各地慕名而来的患者。本病区目前已开展最前沿的心律失常介入诊疗手术,包括导管射频消融术、心脏起搏器和埋藏式自动心脏复律除颤器植入术。擅长各种快速心律失常(如阵发性室上性心动过速、预激综合征、房性心动过速、频发房性早搏、室性早搏等)、缓慢心律失常(如病态窦房结综合征、窦性心动过缓、窦性停搏、各种传导阻滞等)及疑难复杂心律失常(如心房颤动、心房扑动、室性心动过速、心室颤动)的诊断及治疗工作。并采用国际上最先进的CARTO三维标测系统,开展复杂难治心律失常疾病的诊疗,增加了手术安全性,提高了手术成功率,为患者提供了个体化、最优化的治疗方案。本病区以介入性心血管治疗为重点,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发展。承担了北京市、国家、部委等多项研究项目,并承担了全国进修医师、硕士生及博士生的教学和培养工作。原56B病区:原56B病区是心律失常专科病区。位于北楼四层,病房宽敞、明亮、洁净,共设床位26张,配备有特需病床单间。每年收治全国各地患者1200余人。本病区主治心律失常,兼治冠心病、高血压及心力衰竭等患者。本病区强有力的专业技术团队由2名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和1名高年主治医师组成。病区年手术量超过1000例。对各种缓慢性及快速性心律失常的诊治水平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临床结合科研是本病区的又一突出亮点,病区承担着国家\"973\"课题和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等4项,参加课题2项。在心律失常的基因和电生理机制,药物机理和心源性猝死的预警机制研究方面每年发表SCI论文3-4篇。同时常年培养硕士和博士研究生4-5名,培训电生理介入专科医师4-6名和心内科进修医师20名以上。,,,

心律失常一病区 查看详情

心律失常一病区现任主任姚焰,副主任樊晓寒、丁立刚。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一病区是我国心律失常领域最早成立的心律失常专科病区。经过20余年的努力,已发展成为亚洲乃至国际规模最大、临床科研学术实力雄厚、年手术量最大、以面向全国和国际的复杂疑难病例为主的心律失常专科病区。以本病区为依托的阜外医院的孙瑞龙、陈新、王方正教授,做为我国现代心律失常领域的创始团队,于1965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永久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1973年在国内最先开展了心内电生理检查。1983年安装了国内第一台双腔起搏器和国内第一台频率应答式起搏器。1985年安装了国内第一台抗心动过速起搏器。1989年和1990年国内率先开展经冠状动脉化学消融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试验研究。1990年国内首次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房室结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国内首次自行安装埋藏式自动除颤器(AICD)。老一辈医学家孙瑞龙教授和陈新教授成为我国心电生理和心电起搏的主要奠基、开拓人,为我国心脏电生理研究工作作出了卓越的贡献。陈新和王方正主任分别担任了中华医学会心电生理和起搏分会前两届主任委员。目前,心律失常一病区设有床位40张,近几年来每年收治患者2000余例,每年手术量均在1600例以上,2011年手术量超过1700例,其中房颤、房扑、室速、室上速射频消融手术超过1250例,起搏器手术近500例。以年手术量最大、诊治病种最多、病情复杂严重的心律失常病房享誉国内外。近年来,病区专家还承担了国家、部委以及国际多项研究项目,同时也是硕士、博士培养点及搏士后流动站,在多个国际著名学术期刊上发表多篇有较大影响的原创性学术成就。姚焰主任在室上速、室速、房扑以及房颤等方面均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个人每年手术量超过1000例,总手术量已经达8千例,其中多数为来自全国各地和国外的各类复杂疑难或外院手术失败患者。在国际上最早开展Brugada室颤的射频消融。在致心律失常性右室心肌病(ARVC)的导管消融方面居国际领先地位,在房颤射频消融治疗方面独创了房颤的个体化线性消融术式。率先探索以迷走神经节改良治疗血管迷走性晕厥,倡导并推广\"全三维电生理模式\",在本领域具有较高的国际声誉,是迄今唯一参与制定室速领域国际顶级学术指南的中国学者。

心律失常中心 查看详情

心律失常中心现任主任姚焰,副主任华伟、陈柯萍。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心律失常中心的前身是阜外医院临床电生理研究室,是我国心律失常领域唯一的专门研究机构和临床诊疗中心。在过去的20余年中,中心在历届院所领导的大力支持下为我国的心律失常、心脏电生理的研究及临床工作做出了突出贡献,创造了该方面我国多项记录。目前以年介入治疗心律失常患者过千例成为我国乃至亚洲最大的心律失常介入治疗中心,也是国际知名的心律失常研究中心之一。电生理研究室建于1981年,其前身是心电图室。该室自1956年即陆续开展心导管检查和心血管造影工作。1965年在国内率先开展永久起搏器治疗心律失常,至今已安装三千余例,为国内最大系列。1973年用自制的前极放大器经导管第一次记录到希氏束电图。在国内最先开展了心内电生理检查。各种新型起搏器均在国内首次应用。1983年安装了国内第一台双腔起搏器和国内第一台频率应答式起搏器。1985年安装了国内第一台抗心动过速起搏器。1989年和1990年国内率先开展经冠状动脉化学消融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快速心律失常的试验研究。1990年国内首次应用导管射频消融房室结治疗顽固性室上性快速心律失常。1991年广泛开展射频消融治疗旁道折返及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国内首先开展经导管射频消融治疗室性心动过速。国内首次自行安装埋藏式自动除颤器(AICD)。心律失常中心坚持始终以最新技术为广大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多年来成功救治了大量重症心律失常患者。在诊断方面以心电图、心室晚电位、动态心电图、食道电生理及心内电生理检查为技术特点,在治疗方面,对各种心动过缓性及心动过速性心律失常治疗水平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尤其是近十年来应用射频消融及心脏起搏技术治愈了上万例对药物无效顽固性心动过速及心动过缓病例。近年来研究室承担了国家、部委以及国际多项研究项目,同时也是硕士、博士培养点及博士后流动站。在与国内同行共同发展及竞争中进一步确立并更趋稳固学术领导地位。

心脏康复中心 查看详情

中心简介及团队建设心脏康复是针对急性心肌梗死发作稳定期、冠状动脉支架植入术后、冠状动脉搭桥术后或其他类型的心脏外科手术术后、稳定性心力衰竭、稳定性心肌病以及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等心血管病人群,通过一系列的康复评估、运动疗法、饮食疗法、心理疗法、生活方式的改善、规律服药、定期监测各项指标和接受健康指导等手段,全程全面关注,针对患者术后以及院后的症状转归,使患者的生活质量得到改善,回归正常社会生活,并预防心血管疾病的发生。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以下简称\"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成立于2015年5月,以\"医、教、研、产、用\"五位一体的临床研究及应用科室,秉承阜外医院高品质、高标准的医疗水准,借鉴东西方医学康复的精髓,在探索中国化的心脏康复的进程中已颇有成效。中心主要由多名留学归国的博士研究生、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组成,拥有完备的心血管病医师、康复师、心理治疗师、中医理疗师、营养师、呼吸治疗师、护师等组成的康复体系和适合于国人的规范化的中西医结合心脏康复方案。合作与对外交流中心与院外多级医院紧密合作,牵头了5项多中心科研实验和中西医结合Ⅰ期心脏康复专家共识,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心脏康复专家共识,中国心血管疾病居家预防和康复管理规范。同时组建了多个国家级的心脏康复相关的学会、协会,发起心肺预防与康复中心协作网。2019年共完成30000余例心血管疾病患者的康复治疗。中心不定期地组织医生、护士、康复师召开康复论坛及培训班、创建交流平台、建立规范化的心脏康复基地和培训基地为来自全国的医生、护士、康复师等进修人员传授可实操的标准化的心脏康复模式及流程。中心重视国际交流,已与德国、美国、日本、澳洲等心脏康复机构建立并保持良好的沟通协作,为中心及进修人员搭建国际交流平台。中心特色为践行\"教育先行,动静结合,愉悦康复\"的医疗理念,阜外医院心脏康复中心注重加强与患者的沟通宣教,注重加强患者的就医体验,注重培养创新型医务人才,以\"讲健康、做预防、推康复\"的方式,不断推进康复工作的个性化、科学化、系统化。康复中心围绕运动康复、营养支持、二级预防用药依从性、呼吸锻炼、心理干预、疼痛管理、睡眠管理、中医理疗、戒烟关注,即\"九久方案\"的系统结构,为患者提供多样化、专业化康复评估和治疗方案。并根据危险因素开设减重、降压、压力管理等治疗项目。中心注重加强与社区医院合作,已探索出一条

血管外科中心 查看详情

血管外科中心现任主任舒畅,副主任于存涛、蒋雄京。中国医学科学院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是该院具有显著专业特色及崇高学科声誉的中心之一。从1958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主动脉外科手术至今,历经几代人的努力探索和不懈追求,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已在相关专业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并为中国的主动脉外科领域培养了一批又一批的知名专家和技术骨干。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已成为全国最大、世界较大的主动脉外科和主动脉腔内微创治疗中心,在手术数量和质量上都达到了国际先进水平。2015年,阜外医院引进了数位国际国内著名血管外科专家,在主动脉疾病的外科、腔内和杂交治疗领域技术力量得以进一步加强的同时,全面开展包括下肢血管疾病、颈动脉疾病、内脏血管疾病在内的各种外周血管疾病的腔内及外科手术。至今,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在心脏、主动脉及外周血管领域,已基本实现\"无诊治盲区\"、\"无技术短板\",并朝着建设国际顶级血管外科中心的目标稳步迈进。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目前有主任医师9名、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和住院医师若干名,具有博士学历者约占80%。该中心在阜外医院设施先进的新住院楼开设3个病房,拥有普通病房床位135张,术后恢复室床位20张,拥有目前世界最先进的心血管杂交手术室3间,技术力量十分雄厚,硬件条件国际先进,可开展各种主动脉疾病、外周血管疾病、先天性心脏病、瓣膜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等各类心血管外科手术,尤其在主动脉疾病的传统外科和腔内微创、杂交手术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针对我国高血压发病率高、控制满意率低,因此主动脉疾患具有发病率高、病情重等特点,逐步探索确立了一整套临床诊疗的模式和流程,并在医院的支持下建立了主动脉患者就诊\"绿色通道\",为广大病患实现方便就医、及时就医、保证高质量医疗服务提供了诸多切实有效的解决方案。在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临床治疗方面,我们不断地巩固和发展原有被普遍接受的各种诊疗技术,同时也应用了许多对于提高手术效果非常关键的临床新技术,明显降低了手术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死亡率,并减轻了患者创伤和经济负担,2009年至今开展的大血管杂交手术技术在危重主动脉病变的治疗上又有了新的突破。通过血管外科中心各级医护人员以及麻醉、体外循环科室的共同努力,阜外医院主动脉手术的成功率已经达到或超过国际水平。阜外医院血管外科中心不仅在临床工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