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大学人民医院
首页 / 科室列表

产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学科主任:张晓红副主任刘国莉学科助理:周敬伟学科概况:1.人员构成: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3名,副研究员1名,助理研究员1名,副主任技师1名,护理人员58名。2.床位:56张,其中单间病房9间。3.设置:围产保健门诊及产科B超室,病房,产房,产前诊断实验室。学科现状产科作为妇产科学科的一部分,在国家重点学科多年发展的基础上,在围产保健、妊娠合并症、疑难重病症抢救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近年来又在产前诊断方面进一步开展工作、拓展了发展方向。并在承担大量医疗、教学、科研等任务中不断发展着。1.围产保健:具有完善的产前保健系统及高危妊娠管理制度,并常年开展孕期健康教育及产后指导。坚持数十年的孕妇学校健康教育,课程由本院产科资深专家、护士长担任,内容丰富、形式多样,吸引了大批孕产妇及家属参与。门诊设普通、专业及专家门诊,有健全的产前各项检查诊断方法、独立的产科超声检查及产前、产时监护系统。胎儿畸形的产前筛查及较高的宫内诊断率提高了围产保健质量,开设产前诊断专业门诊,为发现胎儿异常的孕妇提供咨询,并进行后续产前诊断。我院为全国分娩镇痛试点单位,产房开展了产时无痛分娩、温馨待产、助产士陪产。病房提供了新生儿听力筛查、新生儿心脏畸形筛查等多项服务。多年来,发挥综合医院的优势,在妊娠合并症、并发症的诊断治疗上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特别是妊娠合并血液病、甲状腺疾病、心脏病、肾病、癫痫等内科合并症。目前,我院为北京市妊娠合并血液病转会诊中心,北京市及周遍地区妊娠期严重的血液系统疾病均转入我院治疗。2.疑难重病症抢救:目前为北京市危重孕产妇抢救中心之一,北京市产科技能与孕产妇救治培训考核基地。每年广泛接受北京市、远郊区县及外地的危重孕产妇转诊。院内成立了由多科室专家组成的孕产妇抢救小组,在院内各科室尤其是血液科、心内科、呼吸科、手术室、血库、SICU的配合下,成功抢救多例妊娠合并严重危重血液系统疾病、多脏功能衰竭、恶性肿瘤、羊水栓塞、DIC的危重孕产妇,抢救成功率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承担多个单位的医护人员产科技能培训工作,为北京市孕产妇救治提供人才培养。3.产前诊断:目前为北京市产前诊断中心之一,临床已开展(1)母血清筛查工作针对胎儿染色体疾病及神经管畸形,孕妇可在孕11-13+6周、15-20周行两次血清学筛查,或者无创DNA检测。(2母血浆胎儿游离D

儿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儿科成立于1953年,有着辉煌而悠久的历史。几任儿科主任都是在儿科学界享有盛誉和广泛影响力的专家,其中周华康教授是首都儿科研究所的创始人之一,袁承文教授曾担任《中华儿科杂志》的副主编,儿科也曾获得北京市级的先进集体奖励。经过几代医学专家及全体医务人员的共同努力,儿科得到全面发展,2001年成为国家重点学科,尤其以血液、神经及新生儿专业为特色专业。儿科门急诊24小时开放,诊治16岁以下儿童及青少年。各专业均设有专家门诊,具体参阅专家布告栏。特色诊疗一、血液病专业组我科于70年代初就致力于小儿白血病诊治的研究,近几十年来在小儿白血病诊治方面取得突出成绩。儿科在国内率先完善了儿童白血病的MICM(形态、免疫分型、细胞遗传学、分子生物学)分型诊断,并率先开展了儿童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监测工作。目前依靠流式细胞术及实时定量PCR技术,已使儿童白血病微小残留病的监测覆盖率超过90%,将诱导化疗后及治疗期间各个时间段微小残留病水平纳入白血病的危险度分级标准,个体化调整化疗强度,并个体化的选择单纯化疗、化疗联合靶向治疗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等不同的治疗方法。从1983年开始在全国率先使用大剂量、多药物、短疗程、系统治疗小儿白血病。目前已使急性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缓解率达99%,5年无病生存率达80%,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缓解率达90%,5年无病生存率达60%,在小儿白血病诊疗中持续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近年来,我科继续完善IKZF1、c-kit、FLT3-ITD等多种基因突变的筛查,不仅为白血病的预后判断提供依据,并可有针对性的给予酪氨酸激酶抑制剂、FLT3抑制剂等靶向药物联合化疗,进一步改善高危白血病患儿的疗效。另外,我们在全国较早开展免疫细胞治疗清除微小残留白血病的新技术,在复发及难治性白血病的治疗方面探索采用氟达拉滨、氯法拉滨、克拉屈滨、单克隆抗体等药物,为行造血干细胞移植赢得时机。近年来,我们还积累了大量CAR-T细胞治疗复发难治白血病的的临床经验,并探索这一全新的治疗技术在儿童白血病治疗领域的作用及地位,这项工作目前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非肿瘤性血液系统疾病,如:营养性贫血、出凝血疾病、再生障碍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噬血细胞综合征等的诊治方面我科也具备丰富的临床经验,并开展先天性骨髓衰竭性疾病的基因筛查诊断。二、新生儿专业组我院新生儿病房已有40多年的历史,下设重症监护病房

中医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56年。医院聘请全国著名中医徐衡之、孙仲寰建立中医科,并出任内科血液病专业组中医顾问,开创血液病研究治疗的先河,成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疾病的典范。经过六十余年的发展,中医科在祖国传统医学与西方现代医学在临床诊疗结合道路上不断探索,现已发展成为集中医特色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科室依托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优势学科平台,凸显中医、中药、针灸、康复相结合的特色学科模式,逐步形成以呼吸系统疾病为代表的内科多系统疾病中西医综合临床诊疗为方向,以中风(脑血管病)综合治疗、骨关节、血液病化疗后神经损伤门诊为特色,包括睡眠障碍、脾胃、皮肤、糖尿病、肿瘤、男科、月经不调等中西并重全科医学的综合医院中医科发展格局。目前中医科是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北京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北京中医管理局脑病重点专科。特色诊疗中医科特色专业门诊为了方便广大患者就诊和长期随诊,中医科周一至周五开设专家、特需门诊。可在门诊大厅挂号或在中医科门诊诊室内预约。同时为满足患者多元化需求,不断推进中医科特色专业门诊开展工作,目前已开设两个专家专业门诊。中医妇科专业门诊:每周一下午中医慢性肠炎门诊:每周四上午睡眠障碍联合门诊:我科与神经内科、呼吸科、精神科及老年科联合开展了睡眠障碍联合门诊,对患者进行专业的睡眠状态筛查,给予个体化的指导及治疗。可在门诊大厅挂号。时间:周一下午;地点:门诊楼五层老年科门诊五诊室。患者可直接在门诊大厅现场挂相应的专业门诊号,或通过拨打114或下载\"北京大学人民医院\"APP进行挂号,专业门诊挂号费与普通门诊费用相同。中医科特色诊疗近两年在既往工作基础上,充分发挥中医特色,提升医疗质量,在保持中药汤剂、针灸等传统治疗项目基础上,中医科门诊开展了多项具有中医特色的新诊疗技术,如针刀、超声药物透入治疗、中药离子导入、中药湿热敷、温针灸、隔物灸、穴位贴敷、耳穴压豆、刮痧放血、刺络拔罐等。对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失眠、癌痛、痛经、颈椎病、腰椎病、丹毒、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咽炎、慢性鼻炎、湿疹、牛皮癣、慢性胃炎等疾病有较好的治疗效果。以中西医结合的思维方式和整体观念,采用多方法、多层次个性化治疗。运用传统中医技术,发挥简、便、廉、验的特色,为广大患者解除病痛。中医科与兄弟科室协作中医科在科主任带领下,积极与医院多个科室开展合作,寻求创新点。在院领导

眼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眼科创建于1942年。眼科专业在原中央医院(人民医院前身)改组时设立,已故原协和医院著名眼科专家罗宗贤教授为首任特约医师,指导孙信孚医生工作。1946年孙信孚医生离院,由付守静及索曼霞医生负责。建科初期的主要临床工作仅为院内会诊及一般的眼科门诊。至60年代,杨均主任首先开设眼科病房,并开展了青光眼、白内障手术。进入70年代,在费佩芬、吕永顺、冯耀庭几位主任的领导下,眼科床位数增加至8张。80年代,胡雨桐教授任眼科主任,眼科业务进一步发展,逐渐开展了各类抗青光眼手术、视网膜脱离复位手术、眼内异物取出、白内障摘除等术。1987年,黎晓新博士回国,在眼科开展了白内障摘除联合人工晶体植入和玻璃体切割等显微手术、激光治疗青光眼和眼底病、眼内疾病超声诊断等新技术。90年代初,黎晓新教授任眼科主任,人民医院眼科事业迅猛发展,医、教、研水平全面提高。如今,在黎晓新主任的领导下,眼科已发展成为以视网膜、玻璃体手术为科室特色,眼前、后段手术全面展开,各项诊疗设备不断完善,专业组逐渐健全,新技术、新疗法日益增加,科研课题不断增多的综合性科室,部分工作已经栖身于国际先进行列,2002年成为教育部批准的国家重点学科,2005年在国内率先成立儿童眼病中心。学科已形成以转化型医学为基础的视觉损伤与修复的视觉科学研究和以临床解决疑难或争议性问题为中心的临床研究基地。凝炼为黄斑病、视网膜脱离合并增殖性玻璃体视网膜病变发病机制,糖尿病视网膜病变和早产儿视网膜病变的临床诊治、发病和干预机制等研究方向。临床研究涵盖所有眼科亚专业设置,特别是眼底病亚专业,是国内开展治疗项目最多的眼科,带动了全国该领域的快速发展。临床研究方面:十五期间主持黄斑裂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手术模式研究、十一五期间主持老年黄斑变性的流行病学研究和抗VEGF治疗的多中心研究、十二五期间主持973老年黄斑变性的发病机制研究和干预相关的基础研究和参与十二五重大新药创新-药物实验平台。目前人民医院眼科开放床位数64张,近3年平均年出院3584.7人,急门诊量138765人,门诊量和手术量保持了45年的连续上升,其中外省市患者占55.47%。医治的病种涵盖眼科所有亚专科。疑难危重病例占住院病种36.94%。年手术量达5000余例,收治白内障、青光眼、各种类型的眼底病变、眼肿瘤、斜视、弱视、眼肌麻痹、角膜病变、近视、远视、散

口腔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口腔科创建于1917年,历任主任分别为俞家振、张仁德、夏善福、高承志,经过数代人近百年的努力,人民医院口腔科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亚专业齐备,人才梯队完整的现代化科室,在医教研等方面都居于先进行列。口腔科现在拥有医护人员50余人,日均接诊能力300人次以上,具有10个口腔二级专业的综合性临床科室。秉承人民医院\"本仁恕博爱之怀,导聪明精微之智,敦廉洁醇良之行\"的院训,口腔科一直密切跟踪国内外口腔科学的最新进展,不断引进新技术,其中口腔修复、牙周、根管治疗、种植以及综合治疗5个专业在北京地区内具有一定优势。高承志主任目前担任北京市口腔医学会副会长,另外科室内有8人在国家及北京地区各级学会组织中担任常务及以上职务。人民医院口腔科拥有西直门、白塔寺两处门诊,其中西直门处有26张综合治疗台,日均门诊量230人次,白塔寺处有7张综合治疗台,日均门诊量60人次。两处地点由科室统一安排医师轮转出诊。口腔科现有门诊包括特需门诊、专家门诊以及专业门诊,为了方便患者,均采取上午开放门诊,下午全部为预约治疗的接诊方式。人民医院口腔科目前拥有的二级专业包括:1.牙体牙髓病专业2.牙周病专业3.口腔粘膜病专业4.儿童口腔专业5.口腔颌面外科专业6.口腔修复专业7.口腔正畸专业8.口腔种植专业9.口腔预防保健专业10.口腔颌面医学影像专业为了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服务,口腔科配置了大量高端医疗设备,主要包括:1.综合治疗台2.口腔手术显微镜3.数字化牙片机4.口腔CBCT5.口腔激光6.CAD/CAM修复系统7.口腔手术动力系统口腔科针对器械的消毒极其严格,我科在各大医院中最先做到了涡轮机机机头和洁治器手柄每名患者消毒一次。另外人民医院口腔科多年来坚持洗牙洁治之前检查感染四项(甲肝、乙肝、梅毒、艾滋病),严格预防交叉感染。特色诊疗1.牙体牙髓病专业a)主要诊治: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牙体组织磨损、牙本质敏感、楔状缺损b)疑难病范围:猖獗龋、牙齿发育异常、牙隐裂、压根纵裂、c)开展的诊疗技术i.根管治疗术ii.橡皮帐隔离术iii.显微根管治疗iv.热牙胶垂直加压充填术v.复合树脂直接粘结修复术vi.阻塞根管疏通术vii.牙齿漂白术viii.根尖手术ix.MTA修补术2.牙周病专业a)主要诊治:慢性牙周炎、侵袭性牙周炎、药物性牙龈增生、牙周脓肿、牙龈炎b)疑难病

神经内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内科成立于1983年,目前共有床位56张(包括癫痫中心6张床位)。拥有一批素质较高的专业化人才队伍,现有正高4人(教授2名,主任医师2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9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3名,护士20名,技师7名。有国外工作、学习经历者多名。在加强技术力量同时,注重先进医疗设备的引进,在院内提供MRI、CT、DSA等检查的基础上,科内目前能够为患者进行肌电图(EMG)、脑电图(ECG)、脑电监测、诱发电位(VEP、SEP、BAEP)、经颅彩色多谱勒超声(TCD)、脑循环动力学检查(CVA)等检查,每项检查均由经过严格专业培训的技师完成。医疗工作优秀的医学教育背景和丰富的工作经验成就了高超的专业技术和优质的服务,我院神经内科能够诊治各种神经系统疾病,在脑血管病、癫痫、头痛、痴呆、锥体外系疾病、肌病及周围神经系统疾病等方面具有较高诊治水平。神经内科每年门诊量:普通门诊11万余人次,专家门诊13000余人次;病房每年住院患者1200多人次。病房严格执行三级查房制度,同时进一步完善教学查房,疑难病例提交全科病例讨论,各级医师广泛阅读国内外最新资料,互相学习,共同提高。学科建设神经内科当前学科建设的主要内容是制定各分支的目标和内容,加快人才培养,形成一批学术带头人;加强硬件建设,临床设备向着现代化、统一化、网络化方向发展;加强软件建设,健全各种规章制度和技术规范。在教学方面使各层面的教学制度化、规范化;在科研方面以基金资助项目为龙头,全面带动临床科研,提高全科的科研水平。我们秉承着以患者为中心、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的宗旨,以良好的职业道德、全面的专业知识、精湛的医术、熟练的技能和严格的管理,为患者提供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特色诊疗(1)可进行全脑血管造影、颅内外动脉支架植入术和颈动脉内膜剥脱术。(2)神经电生理方面,能进行脑外科术中电生理检测、Wada试验和一些外科手术项目的术中神经功能探查与定位。(3)神经免疫方面,可进行血浆置换、大剂量免疫球蛋白静脉注射等项目。(4)开设\"卒中专病门诊和睡眠障碍专病门诊\"。教学科研教学工作科内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的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任务,并承担医学生临床见习和生产实习的教学工作。同时,已培养多名硕士研究生和博士研究生。每年两届招收进修医生十余名,每年为全国各地培养神经科专业人才。为了加强对进修医师培训,

消化内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消化内科做为独立的学科始建于1990年。90年代历任主任及副主任为吴晶新教授,赵景涛教授及屈汉廷教授。九十年代后期,学科引进了年轻的学术精英刘玉兰博士。刘教授1996年至1998年任消化科副主任,1998年至2001年任消化科常务副主任、肝病研究所副所长,2001年后担任消化科主任,成为学科发展史上的第三任学术带头人,2006年起担任人民医院科研副院长。21世纪开始在刘玉兰主任的带领下,学科进入了快速发展时期。经过三代人的努力,目前消化科已经拥有病房、门诊(并设有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炎症性肠病及胃食管反流专业门诊)、内镜中心、胃肠动力室、超声检查室和实验室,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能力较强的科室。目前消化科是卫计委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品监督管理局临床药物试验机构;内科博士点。多年来消化学科在医、教、研三方面均衡发展,确定了学科发展方向;同时加强了青年医护人员的培养,建立了完善的人才梯队。现有医生27名,正高4名,副高10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9名,绝大多数具备博士学位;31名护士;技师2人。经过几代人的传承,消化科目前不仅配备各类先进的电子胃肠镜,腹部B超及胃肠动力等检查及治疗设备,而且在临床疾病的诊疗方面步入了一个平稳并快速发展的轨道,形成了学科特色。多年来炎症性肠病和慢性肝病的诊疗一直是消化内科临床及科研优势发展方向,在难治性炎症性肠病、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免疫性肝病及疑难重症肝病诊治方面有丰富的诊疗经验;食管癌,胃癌及结肠癌的早期诊断及内镜治疗方面也发展迅速,形成了完善的人才队伍建设及与科学研究密切结合的临床诊治平台。目前消化科不仅对常见病及多发病制定了规范的诊治体系;同时也是疑难疾病的诊治中心。近十余年在刘玉兰教授的带领下,消化科的科研水平逐年提高,每个研究方向都有一组医生在从事临床与基础密切结合的科研工作,形成了良好的团队合作及共同发展态势。目前获得了几十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基金的资助;发表了百余篇科研论文及主编了多部专业书籍。近年来,国外交流亦明显增多,先后有10余名医师及护师赴美国、澳大利亚、德国、日本等地学习肝病、炎症性肠病及内镜治疗等科研和临床技能;同时每年均有美国,德国,日本及澳大利亚等学者来参会及讲学。每年举办的\"肠粘膜屏障及相关疾病论坛\"及\"免疫介导的消化系统疾病论坛\"吸引了国内的大批医生参会学习,得到了与会者

内分泌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创建于1986年,多年来承担了大量的医教研工作,在内分泌代谢疾病的临床及研究中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于2011年获得国家卫计委重点专科(内分泌代谢病专业)建设项目,目前是北京市唯一一家由北京市科学技术委员会授予的糖尿病领域临床研究中心。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现有在职教授\/主任医师4名,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7名,住院医师3名,护士14名,实验技术人员4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具有内分泌门诊、内分泌病房、内分泌临床实验室、糖尿病科研实验室。学科设置了1型糖尿病、2型糖尿病、营养和肥胖症、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甲状腺疾病、骨盐代谢和骨质疏松学组。内分泌门诊年接诊患者近15万人,内分泌病房年收治病患千余人,诊治疾病涵盖了下丘脑垂体、甲状腺、肾上腺、性腺、糖脂代谢、骨盐代谢、钾钠代谢、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相关的常见病和罕见疑难病。内分泌临床实验室承担了各种内分泌激素、糖化血红蛋白、尿白蛋白、1型糖尿病相关抗体等检测项目。糖尿病科研实验室承担了大量的糖尿病流行病学、糖尿病分子病因学、糖尿病分子分型和个体化诊疗、糖尿病发病机制等领域的科研任务。近年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紧跟国际上最新医学发展步伐,积极引进先进的疾病诊疗技术和管理理念,广泛开展糖尿病新药评价临床研究,积极落实各种疾病防治指南,在规范疾病诊疗的基础上,将新兴的医学技术应用到疾病的个体化诊疗中,推进精准医疗的发展,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代谢科在广大患者和同行中的声誉不断提高。特色诊疗新诊断糖尿病门诊:新诊断糖尿病门诊是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内分泌科专业门诊的主打项目。随着我国糖尿病发病率、患病率的不断提升,新发糖尿病患者人数在逐年攀升,但是新诊断糖尿病患者往往因为初得此病,处于苦闷困惑和焦虑状态,对糖尿病的认识和诊治深感迷茫。因此,内分泌科自2013年底开设新诊断糖尿病专业门诊,为新诊断的糖尿病患者进行精确诊断,并进行糖尿病并发症筛查和治疗。新诊断糖尿病门诊遵循《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推荐的规范化诊疗流程,专业性针对性强。本专业门诊配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及住院医、研究生数名,共同为新诊断糖尿病患者进行全方位管理。可在内分泌科门诊的诊室内预约或转诊。时间:周三下午。地点:门诊楼三层内分泌门诊1诊室。青少年糖尿病门

心血管内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具有悠久的历史,我国著名的心血管病专家马万森教授于上世纪50年代奠基并创建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病专业,对心血管疾病诊治及相关技术进行潜心研究。经过共同努力,于80年代正式成立了心血管内科。经过几代人的奋斗,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目前是\"教育部国家级重点学科\",\"卫计委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预警和干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美国心脏学会专业示范中心\",国内综合医院中首家通过美国SCPC认证的胸痛中心,卫计委心血管冠脉介入治疗培训基地,卫计委心律失常介入治疗的培训基地,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亚专科基地。并获得了\"全国巾帼文明岗\"和\"北京市模范职工之家\"称号。心血管内科自成立至今,经历了快速成长和不断壮大的发展过程,并创造了一系列一流的工作业绩。担负着全国心血管疑难重症的诊疗工作,在心血管疾病相关领域的多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科室对各类心脏常见、疑难、危重疾病具有高水平的诊治实力,特别是冠心病、高脂血症、心律失常、高血压的诊治水平在全国处于领先行列。具有较强的科研实力,是\"急性心肌梗死早期预警和干预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建立了标准化的心血管疾病生物标本库和临床随诊系统,为临床科研储备了丰富的原材料,为探讨重大心血管疾病的发病机制和预后评估指标提供有力的数据支持。近年来,先后开展了一系列国内外领先的创新技术,主要包括晕厥数据库和随访系统的建立、冠心病标本库和随访系统的建立、早发冠心病遗传数据库和随访系统的建立、胆固醇代谢关键基因的检测、血谷固醇浓度的检测、心肌活检、多项心脏重症监测和治疗技术:脉波轮廓温度稀释连续心排血量监测(PICCO)、体外膜肺氧合(ECMO)、心包穿刺术等,心肺运动试验、心脏超声声学造影及三维应变成像、心脏植入装置感染电极拔除新术式、心房颤动导管射频消融新术式、长程心电监测、光学相干断层成像(OCT)、血流储备分数(FFR)、冠状动脉腔内斑块旋磨术、冠状动脉腔内激光治疗、高血压射频消融术以及心脏康复等,显著提升了本专科疑难危重心血管疾病的临床诊疗水平和医疗服务质量。特色诊疗血脂异常和动脉粥样硬化防治的创新技术;急性冠脉综合征早期预警新方法;心血管植入电子装置感染电极拔除术;冠状动脉钙化病变旋磨术;心房颤动导管消融术;冠状动脉影像学和生理学检查;心血管疾病临床数据库和随访系

感染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1918年我国著名的\"鼠疫专家\"伍连德博士创建了\"北京中央医院\"(即今天\"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并担任首任院长,伍连德博士致力于当时中国常见传染病鼠疫、疟疾等疾病的诊治和控制,是我国传染病防控的奠基人。人民医院感染病科秉承了先辈对于传染病严谨治学、勇于奉献的精神,伴随着我国传染病历史的发展,几代人始终兢兢业业地致力于传染病的诊治与研究事业。魏来教授任人民医院感染病科首任主任,现由高燕教授担任科室主任,目前已拥有医生12人,护士9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主任医师\/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以感染疑难重症病例的病原诊断、治疗和研究为特色,依托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丰富的感染病例资源、检验科全面的病毒检测能力和微生物实验室全面的细菌、真菌检测能力,根据感染性疾病的病原复杂性、涉及人体器官系统多样性特点,按照专业特点分为感染病病毒组、细菌组、真菌组、传染病组、病毒性肝炎组等多个技术全面的专业团队。感染病科临床部分包括特需门诊(每周二、四上午)、专家门诊(每周一上午,周二、周四下午)、发热门诊(全年24小时开诊)、肠道门诊(每年4月-10月24小时开诊)及感染科病房。感染病科病房主要收治各种感染性疾病,包括发热原因待查、各部位感染等。我科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长学制及研究生教育教学工作、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及继续医学教育教学工作。同时还负责为院外及院内各临床科室提供会诊,包括抗菌药物合理应用、疑难危重发热病人诊治等。近年来,感染病科的门诊量和住院患者不断增加,医疗、科研、教学工作各项指标再创新高。2013年人民医院感染病科获得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项目\"资助,籍此契机学科得到了进一步的发展。近年来,在中国医院学科影响力排行榜多次取得前十位的成绩。人民医院感染病科从无到有、从小到大,逐渐发展成为以感染疑难重症病例的病原检测、诊治和研究为特色的科室,这个发展历程包含了老一辈专家教授们的心血和新一代学科骨干们的努力。特色诊疗1.突出感染疑难重症病例的病原诊断、治疗和研究:依托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丰富的感染病例资源及全面的病毒、细菌、真菌检测能力,按照专业特点分为感染病病毒组、细菌组、真菌组、传染病组、病毒性肝炎组等多个技术全面的专业团队,并开设特需门诊及专家门诊。2.病毒性疾病的研究和诊治处于国内同行的领先地位:2006年我院实验室被列

风湿免疫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该科室为国家临床重点学科,教育部创新团队,北京市风湿病重点实验室,亚太风湿病中心。目前,全科有100余人的医教研队伍,包括教授和副教授25人,博导7人,硕导及副博导14人。该中心成员包括前国际风湿病联盟主席和前亚太风湿病联盟主席、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名誉主委、中国免疫学会临床免疫分会主任委员、WHO肌肉骨骼疾病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常委及委员等。获得的学术及称号包括973首席科学家、CMB杰出教授、国家杰出青年基金及吴杨奖获得者、教育部跨世纪优秀人才、科技部国家中青年科技创新领军人才、国家万人计划人才、北京市科技新星、教育部新教师基金获得者等。已发表论文600余篇,SCI论文300余篇。IF9.0-41.06的论文36篇,其中NatureMedicine等CNS及其子刊论文10篇。主(译)编了《类风湿关节炎》、《凯利风湿病学》等30部风湿病学专著及全国统编教材。获13项国家发明专利和国际PCT。特色诊疗:开展了新型生物制剂及免疫吸附治疗难治性风湿免疫性疾病、长周期持续DMARD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低剂量IL-2以及免疫抑制剂联合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等,在风湿病的新型诊治方法应用上居国际前沿。专业门诊:开设了13个专业门诊,包括类风湿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红斑狼疮、痛风、白塞病、IgG4相关病、银屑病关节炎等。特色诊疗该团队在类风湿关节炎诊治及机制研究、系统性红斑狼疮的免疫治疗及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上位居国际前列,已成为国际知名的风湿免疫病中心之一,在风湿病的诊疗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1.针对风湿病治疗长期依赖激素和免疫抑制剂的现状,创新性地开展了多种治疗方法,取得了重大突破:在国内率先开展小剂量IL-2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的研究,证明小剂量IL-2安全、有效,研究成果发表在国际顶级期刊《自然·医学》(NatureMedicine),目前已在临床使用,为风湿病提供了新的治疗手段;将小剂量环磷酰胺用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的治疗;针对难治性狼疮研究了联合治疗方案(CIST方案)取得显著疗效;将T细胞疫苗用于红斑狼疮治疗。首次研究了长疗程强化(PRINT)方案治疗类风湿关节炎,被国际指南引用,形成了具有特色的类风湿关节炎诊治模式。这些方法已分别在国内外发表和在临床上应用。2.研究并开展了多种诊断方法,提高了风湿病特别是疑难性或不典型风湿病的诊断率:建立了一

重症医学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作为综合性重症医学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是我国第一家整合型的成人重症医学科,包含着内科、外科、心血管及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北院区四个病区,共49张床位,是国家卫生计生委首批临床重点专科。随着科技的进步和发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拥有几乎全部重症医学诊疗设备。科室高度重视医护人员对诊疗仪器设备使用及操作技术应用的训练,使得这些先进设备和技术能够广泛地应用于临床,达到更好的诊断及救治患者的目的。在1986年以外科ICU及其后相继建立的多个专科ICU基础上,2008年底将全部5个成人ICU整合成为国内首家多学科专业的综合型重症医学科。整合之后,以重症医学科为平台的多学科联合诊疗的理念深入人心,危重患者的抢救成功率显著提高。同时规模化、集约化的运营大大提高了重症医疗资源的效益成本比。特色诊疗我科现年均收治危重患者多达2700余人,病情危重程度高,APACHE-II评分平均在15-18分之间,而平均死亡率控制在6-10%,医疗质量居国际领先水平。经过30余年的努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在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重症感染、严重出凝血障碍、风湿免疫疾病的器官损伤、严重创伤、严重营养不良、器官移植、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ARSD)、慢性阻塞性肺病(COPD)、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急性肾损伤(AKI)的诊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并取得了出色的成绩。尤其擅长外科超大型手术的围手术期处理,其中骨肿瘤、肝移植、关节置换、神经重症及心脏手术在综合性医院中均居前列。在产后出血、妊娠高血压等产科重症,血液病、风湿免疫疾病重症如:合并感染、ARDS、弥漫性血管内凝血(DIC),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以及危重患者的镇静与镇痛等治疗方面治疗理念先进、抢救成功率高。教学科研教学方面: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首批临床重点专科之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症医学科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及研究生重症医学相关课程以及实习教学;已培养毕业和在读博士、硕士研究生8人;北京大学医学部首个重症医学专业硕士在导师安友仲教授的指导下于2017年7月顺利毕业;作为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着院内外住院医师的培训及教学任务;每年接受各级各类进修医师逾30人;申请教学课题共8项,教学专利1项;朱凤雪主任医师兼任医院外科教研室主任。科研方面:近年来,科室整合后注重多学科多平台的优

肾内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创建于1988年,拥有一支不断进取、以中青年医疗骨干为核心的学科队伍,经过数十年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技术全面、临床扎实的国内一流肾病科室。我科现为教育部985国家重点学科、肾脏内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药理基地,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点学科,并且是《中国血液净化》杂志的所在地、中华护理学会血液净化培训基地。目前肾内科有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2名,教授3名,主任医师8名,副教授2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5名。病房年平均收治病人1200余人次,年均血液透析22000余人次,年均门诊量近60000人次。肾脏内科由病房、门诊、血液净化中心(含血液透析(HD)中心和腹膜透析(PD)中心)、慢性肾脏病(CKD)中心、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RRT)中心、肾脏病理室、临床检验室及《中国血液净化》杂志编辑部组成。科室拥有健全的规章制度、岗位职责和诊疗常规,并坚持每月各部门的医疗质量考核、汇报制度,促进了持续性质量改进。血液透析中心和腹膜透析中心的管理水平国内领先。积极开展肾活检病理诊断技术,肾活检完成量及肾脏病理诊断数量均居北京市前列,接受全国30余家医院送检的病理标本。科室开设了CKD、IgA肾病、狼疮性肾炎、HD、PD等专病门诊,接受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危重患者。借助CKD、HD、PD及CRRT生物标本库,科室先后承担了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项目、北京大学临床研究项目、北京大学985基金、高等学校博士点专项科研项目等,推动了临床水平的不断提高。近年医院对肾内科投入不断增大,新建的血液透析中心布局合理并实施现代的信息化管理,为持续质量提高、促进患者回归社会提供了保障。主要临床发展方向为:肾小球疾病的临床与病理研究、重症肾脏病、慢性肾脏病一体化治疗、CKD相关的骨代谢异常和血管钙化、血液净化通路的建立和维护、血液净化(血液透析、腹膜透析)。特色诊疗一、腹膜透析腹膜透析是肾脏替代治疗的主要方式之一,已被越来越多的终末期肾脏病患者所采纳。作为一种居家治疗,腹膜透析患者的全面诊治和综合管理极为重要,需由专职的腹膜透析团队对患者进行延续性管理,通过定期随访、全面评估透析情况、腹膜功能及各项合并症,并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肾内科腹膜透析中心成立于2006年1月,经过15年的不懈努力,现有由

泌尿外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泌尿外科科室介绍一、科室简介建科时间:专业组1952年建科1978年框架:《中国北方泌尿系结石防治基地》《北京大学应用碎石技术研究所》《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男性健康管理研究所》重点学科:卫生部、教育部双重点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外科由病房、门诊及实验室构成。目前在新院和老院各有一个病房,老院31病房开放床位32张,新院13A病房开放床位45张,共计床位数为77张。在编职工64人(医生23名,护士40名,技术员1名);医生中正高级职称9名,副高职称10人.全科医生23人中有17人具有博士学位;3人具有硕士学位。护士40人,其中主管护师8名,护师11名。泌尿外科门诊拥有5个诊室,1个男科检查室,1个尿动力学检查室,1个泌尿外科治疗室,1个临床药理基地办公室。泌尿外科实验室供研究生实验研究使用,在读博士生11人;硕士生8人。目前泌尿外科病房设置为9个治疗组,分别由7位正高级职称和2位资深副高职称负责。近年来根据泌尿外科的主要疾病的病种,完成了亚专科的基本设置:泌尿系结石组、泌尿系肿瘤的腹腔镜治疗组、前列腺疾病组;尿控和盆底组、男科组、移植组,门诊还有体外震波碎石组。2016年在科室全体同仁的不懈努力下,科室在医、教、研各个方面都稳步发展。泌尿外科继续保持泌尿系结石诊疗和功能泌尿外科学术水平在国内的领先地位,同时男科及腹腔镜微创技术,也达到国内先进水平。二、科室开展的新技术、新项目(1)经输尿管软镜碎石取石手术是今年新开展的项目,该手术方法用于治疗疑难的输尿管结石和体积较小的肾结石,手术进一步微创,患者住院时间短,恢复快。2016年共计完成该手术接200余例。(2)泌尿外科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我科在2015年4月开展了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疾病中的应用。已经完成机器人辅助腹腔镜手术23例,包括难度较大的膀胱全切回肠原位膀胱术、前列腺根治术、肾根治术、肾部分切除术等手术,在北京市同期开展此手术的4家医院中名列前茅。(3)泌尿外科电视腹腔镜技术:我科在国内较早开展了腹腔镜技术在泌尿外科疾病中的应用。目前我科全面开展并普及了腹腔镜手术技术,大部分手术都是在腔镜下完成的,2016年共完成了腹腔镜手术466余例。难度较大的腹腔镜下肾脏肿瘤部分切除术,前列腺癌根治术和根治性膀胱切除手术已经在科内得普及为常规的手术。(4)经皮肾镜技术:经皮肾镜技术是泌尿系结石治疗的里程碑,是

神经外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神经外科是以\"精准、微创\"为诊疗特色,秉承\"患者为中心\"的诊疗理念,门急诊救治兼备,涵盖中枢神经系统疾病显微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内镜神经外科治疗的专业科室。科室由栾文忠教授于1984年创建,经过30余年的传承积淀和不懈努力,现已成为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教学、科研和优质护理为一体、专业特色突出的学科。神经外科现有医护人员40余人,其中医生14人,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生3名,住院医师4名;教授3人,博导3人。神经外科位于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住院部8层C区。各种先进专业医疗设备、设施齐全,实力雄厚能够高水平解决各种神经外科疾病。神经外科注重学科资源和功能的优化与整合,加强医疗安全与规范的落实,重视医疗创新的引领作用,加强国际国内业务交流与合作,突出面向患者的服务理念,精进特色专业技术和管理,发扬薪火相传的科室文化,致力于打造以功能神经外科为龙头的精品专科,全心全意的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特色诊疗神经外科在面肌痉挛、三叉神经痛和舌咽神经痛微血管减压手术治疗领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癫痫、帕金森病、梅杰综合征、肌张力障碍等疾病的功能神经外科治疗方面具有独到之处。在颅脑创伤救治、脑动脉瘤、脑脊髓血管畸形、缺血性脑血管病、Moyamoya病、脑胶质瘤、脑膜瘤、脑转移瘤、听神经瘤、颅底肿瘤、颅颈沟通肿瘤、颅底颌面肿瘤、垂体瘤、脑积水、脊髓肿瘤、Chiari畸形、脊髓拴系综合症、脑瘫外科治疗方面卓有建树。教学科研学科先后参加完成国家\"973\"计划课题1项,国家科技支撑计划课题(十二五课题)1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18项,获得国家专利3项、发明专利1项;发表各类学术文章260余篇。先后培养研究生40余人,进修生200余人。联系我们门诊:门诊楼3层北侧病房:8层C区,,

麻醉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麻醉科成立于1954年,是我国最早一批成立麻醉科的医院。历任主任谢柏樟教授、于德水教授、杨拔贤教授。现任主任冯艺教授,副主任乔青副主任医师和安海燕主任医师。经过几代人民麻醉人的不懈努力,现已经发展成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现有在职医师64名,技护19名,95%以上医生具有硕士、博士学位,其中5位主任医师,12位副主任医师以及多位校级、院级优秀教师,形成了一个人员众多、人才济济、多元化、多层级而又充满活力的团体。麻醉科基本情况与特色:1.设备先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现有手术室39间(西直门院区中心手术室27间,白塔寺院区9间,海淀清河院区3间);麻醉恢复室床位24张(西直门院区18床,白塔寺院区3床,海淀清河院区3床)。各手术间内均配备进口麻醉机、监测仪,能实施多种现阶段最先进的围术期生命指征监测,如ART、CVP、TEE\/TTE、FloTrac、PiCCO、CCO、肌松、BIS、TEG、血气、麻醉气体、体温等。2.手术种类齐全,复杂性高:作为国内一流的大型综合三甲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中心手术室能开展多学科、多病种、多专业的相关手术,为不同年资的麻醉医师的培训及技能的提高提供了良好的机会。心脏(搭桥、先心病)、血管、脊柱外科、耳鼻喉科等学科年手术量超过500例;胸科(开胸及腔镜)、骨肿瘤、腹部外科、眼科、妇产科、骨创伤、骨关节、泌尿外科、乳腺外科、神经外科等学科年手术量超过1000例;而达芬奇机器人手术、肝移植手术、巨大骨肿瘤、肾镜手术、硬气管镜下手术、经气管超声、早产儿全麻检查及眼光凝治疗等手术更是在其他医院较为少见,对病例病种的学习及积累有着良好的帮助。3.急性疼痛的规范化治疗:北京大学人民麻醉科自2000年开始规范化术后镇痛治疗并组建了完善的APS团队,现已实施术后镇痛近5万例。在国内首先倡导多学科疼痛管理pMDT,术后镇痛整体满意率达95%。自2002年开始全天分娩镇痛服务,镇痛有效率达98%,无一例并发症发生,为产妇提供了更安全、更舒适的分娩方式。急性疼痛治疗同时还提供无痛胃肠镜、无痛采卵和无痛人流等相关麻醉支持。4.麻醉风险评估门诊:自2007年起全天开放麻醉风险评估门诊,年门诊量1.2万余人次。5.围麻醉期全自动数字信息化管理:我科是目前全国麻醉信息管理最为完善的科室之一,围麻醉期间包括患者病历、化验、手术麻醉安排

乳腺外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于1992年成立,是全国首家以医疗、科研、教学、普查于一体的综合诊疗模式为特征并命名的乳腺中心。乳腺中心致力于乳腺癌早诊早治和综合治疗,从门诊影像学诊断,到住院手术直至术后化疗等系统性治疗的一体化诊疗模式,全面全方位服务患者。时至今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乳腺中心各项工作硕果累累,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我中心现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9人,护士8人。乳腺中心由外科届泰斗张嘉庆教授创立,历任主任乔新民教授,杨德起教授,2014年起由王殊教授担任科室主任。我中心自创建以来,严格要求乳腺肿瘤影像诊断水平,我中心医生均需亲自进行乳腺超声诊断、乳腺X线摄影、乳腺MRI读片。30年的锐意进取成就了中心如今每年初诊乳腺癌1000余例,其中原位癌的比例接近20%,I、II期乳腺癌比例超过75%,居国内一流水平。上世纪90年代,我中心在国内率先广泛开展乳腺癌保乳手术,保乳手术率稳定在40%;同期中心在国内率先以\"紫杉醇+表阿霉素\"方案开展局部进展期乳癌患者的新辅助化疗的实践。2010年我中心亦率先在国内开展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荧光示踪,一经报道,便引起业界广泛关注,国内各级医院亦先后派人来我中心参观学习交流。2016年我中心开展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手术方式及评估策略的规范应用和优化\"项目荣获北京市科学技术奖。2017年底王殊主任撰写的《乳腺癌腋窝淋巴结评估与处理——王殊2017观点》由科学技术文献出版社发行。砥砺十年,只为乳腺癌腋窝淋巴结手术方式及评估策略找出安全高效方案,长期随访结果已于2021年3月在BreastCancerResearchandTreatment在线发表,该技术使得早期乳腺癌患者无需接受残酷的腋窝淋巴结清扫手术,避免了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风险,有效提高患者生活质量。我中心积极邀请美容外科、病理科、骨肿瘤科、放射科、介入科、核医学科、疼痛科、胸外科、放疗科、心内科、检验科、生殖科参加多学科联合查房(MDT),进行疑难病例讨论,特别是针对乳腺癌骨转移、乳腺癌内脏转移、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的病例,加强相关科室之间的交流,一起制定了乳腺癌骨转移、乳腺癌术后乳房重建、乳腺癌术后患肢淋巴水肿防治的诊疗、乳腺癌遗传基因检测流程,创建了乳腺癌骨转移综合诊疗团队、乳腺癌淋巴

血管外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管外科自2000年开始起步,是国内较早的独立血管外科之一。目前已经发展成为国内外享有较高知名度的血管疾病综合诊疗中心,也是全国普通外科重点学科和全国外周血管疾病介入培训中心。拥有开放床位30张的独立病区,专家团队11人,年手术量1,200余例,年门急诊量约15,000人次,在医院中心手术室拥有独立的杂交手术间,配备先进的DSA造影系统,可以开展各类血管疾病的诊断和治疗。科室管理遵循开放、创新、精干、高效的原则,建立了一整套以医、教、研资源合理配置利用和优秀人才成长的有效机制,建设了一支素质良好、结构优化、精干高效、富有活力的高素质医疗护理团队。目前科室内医师11人,护士15人,其中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2名,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主管护师1名,护师5名,所有医师均具有研究生学历,博士学位人员比例达到100%,博士后研究经历达到50%,国外访学经历比例超过80%。先后培养硕博研究生60余人,部分学生毕业后分赴10余省市的心脏和血管外科中心继续从事相关专业,多人已经成为国内心脏、血管和介入各级委员会的委员和骨干。在临床工作中,不仅可以良好诊治几乎所有动静脉血管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且对于复杂主动脉瘤和夹层、布加氏综合征、肿瘤侵犯大血管等疑难及复杂病例的诊疗效果也获得业内各专家团队的广泛认可,完成的手术例数和难度均居国内领先。是国内第一个成功完成深低温停循环全主动脉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的血管外科团队,独创的肝段下腔静脉全程显露布加氏综合征根治术是介入失败后布加氏综合征患者除肝移植外最后的手术希望。近些年,通过与美国、德国、澳洲、法国等欧美国家和国内香港、台湾及内陆几家综合血管诊疗中心开展短期和长期的学术交流和临床学习,逐步开展和完成了诸如主动脉疾病完全腔内微创治疗、开窗支架技术、多分支支架技术、髂内动脉IBD重建技术等目前国际主流血管外科微创技术,同时科室引进了动脉斑块旋切、血栓抽吸和碎栓、药物涂层和切割球囊等新式设备和器械,在技术和设备上能够始终保持与时俱进,国际领先。在科研上,注重疾病病理生理学的病因学研究,形成了以马凡综合征与胸主动脉瘤、动脉粥样硬化与术后再狭窄、布加氏综合征病因学等三条主线的科研团队,申请获得和参与科技部专项基金2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项、教育部博士点专项基金1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项、首都特色技术专项基金2项、北京

妇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妇产科于1942年4月由著名妇产科专家林巧稚教授创建。在几代学科带头人王耀云、李自新、钱和年、万焕忠、胡永芳、魏丽惠等的带领下,妇科学科以妇科肿瘤、宫颈病变、盆底疾病,妇科内分泌、微创手术、超声诊断等为重点发展方向,年诊治门诊患者15万余人次,年住院患者5000余人次,外地患者占1\/3以上,成立了妇科肿瘤中心、盆底疾病诊疗中心,在在卫生计生委临床学科评比中位居全国第二,国内有较大的影响力。妇科现有床位108张(疑难手术病区58张,普通手术病区28张,化疗病房22张)。全科人员总数110人,医师37人,护士47人,其中正高11人(教授3人,主任医师8人),副高12人(副教授3人,副主任医师7人,副研究员2人),中级职称9人(主治5人,助理研究员4人)。博士生导师4人,硕士生导师8人,形成了良好的学术梯队。妇科学科是国内较早的妇产科硕士和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具有一批德高望重、敬业爱教的教师队伍。几十年来,培养了一大批妇产科临床、科研和教学人才,遍布海内外。钱和年教授和魏丽惠教授为北大医学部桃李奖获得者。妇科学科是教育部重点学科、211工程重点学科、国家卫计委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卫计委妇科IV类内镜技术培训基地,北京市卫计委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等。特色诊疗临床诊疗特色及擅长疾病妇科恶性肿瘤妇科以妇科肿瘤治疗研究为重点,卵巢癌、子宫内膜癌、子宫颈癌作为主攻方向,开展了各种妇科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手术、放疗、化疗),建立了妇科化疗病房,使晚期患者的生存率明显提高,达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卵巢癌:卵巢癌早诊率低,死亡率较高。针对卵巢癌早期发现是提高患者生存期的重要环节,进行卵巢癌早期诊断相关研究,建立联合病史+超声检查+血清学标志物等早诊模型,对高危人群,进行卵巢癌筛查和早诊早治,显著提高了卵巢癌的生存率。针对卵巢癌晚期患者、复发转移患者较多的状况,与肝胆外科、胃肠外科和血管外科联合多学科手术,提高了肿瘤切除率,改善了无瘤生存率,在国内领先地位,多次获得国家级和部级科技成果奖。宫颈癌:子宫颈癌是最常见的妇科恶性肿瘤,近年来发病呈年轻化趋势,妇科对宫颈病变制定了系统规范的诊治方案,建立了\"门诊-病房筛查、诊断、治疗一条龙\"模式,进行宫颈病变和宫颈癌个体化诊疗。对宫颈癌患者开展了微创手术、保留神经手术、介入化疗、放疗增敏化疗等治疗方法,改善了预后,提高了生存

脊柱外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脊柱外科成立于2001年,系中国较早成立的几家专门从事脊柱疾病治疗的专业科室之一。科室自建立之初在刘海鹰主任的带领之下一直良性健康发展,目前具有脊柱外科床位42张,年脊柱手术逾800例,其中颈椎手术300例,腰椎400例,脊柱侧弯及椎间盘镜手术约100例。秉承着严谨奉献、奋斗不息的精神,我院脊柱外科在刘海鹰主任的带领下,在国内首先开展了各类脊柱手术技术,在随后的近15年时间里,更是勇于开拓创新、积极反思,在腰椎管狭窄症及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治疗、脊柱退变性及特发性侧弯、重度脊髓型颈椎病后路椎板成形、上颈椎颈枕融合、各类脊柱微创技术(椎间盘镜、小切口腰椎后路手术及微创下椎体成形术)等手术技术深入钻研,并在国内外著名学术杂志《Spine》、《中华医学杂志英文版》、《中华医学杂志》、《中华外科杂志》、《中国脊柱脊髓杂志》等发表论著多篇,编著出版《脊柱内固定学》、《中华骨科治疗学》、《小儿矫形外科图谱》、《骨科临床特殊病历大讨论——脊柱外科分册》,《实用颈椎外科学》等多部专业论著。目前科室共有床位42张,医生11名,护士18名,其中教授3名,主治医生4名。在读研究生5名,硕士3名,博士2名。每年完成各类脊柱手术800余例。收治病种包括:各型颈椎病、寰枢椎病变、胸椎管狭窄症、腰椎管狭窄症、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间盘源性腰痛、脊柱侧弯、脊柱骨折、强直性脊柱炎脊柱后凸畸形、脊柱手术失败综合症、脊髓损伤等。学科带头人刘海鹰主任,从事骨科临床工作二十余年,在脊柱疾病的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目前累计已完成脊柱手术逾6000例,并且无一例严重神经系统并发症发生。我科护士长多年来钻研脊柱外科护理相关理论,并在长期的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护士长的带领及教导下,我科室培养出一支素质过硬、专业理论扎实、待病患如家人般温暖的专业护理团队。在汶川地震期间,我科室的白衣天使们更是不畏个人得失,远赴抗震救灾第一线,践行了救死扶伤、舍己为人的希波克拉底精神。目前,脊柱外科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刘海鹰主任的领导下,全科同志同舟共济,奋力拼搏,已成为国内仅有的几家专门从事脊柱外科基础与临床研究的重点学科之一针对脊柱外科高风险、高手术并发症的特点我科制定了严格而详尽的围手术期诊治流程,比对卫生部相关疾病诊治规范制定了严格的术前检查、多科室风险评估、个性化手术方案研讨制定、严密术后

骨关节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创建于1987年,是以治疗各种骨关节病为主,以膝、髋关节置换及关节镜为特色的科室。科室现有医生、技术员和护士50余名,其中主任医师9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管技师2名。骨关节科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关节置换和关节镜手术的临床中心之一。上世纪90年代初,人民医院骨关节科事业迅猛发展,医、教、研水平全面提高。现已发展成为以膝、髋关节置换及关节镜手术为科室特色,各项诊疗设备完备,专业组健全,新技术、新疗法日益增加,科研课题不断增多的综合性科室。2000年本中心升格为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本中心针对不同疾病阶段的关节病患者开展包括运动锻炼、微创手术、人工关节置换手术等在内的阶梯化治疗,部分工作已经跻身于国际先进行列。目前本中心每年完成人工关节置换术2000余例,各类关节镜手术近1000例。本中心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在2002年获评教育部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2007年获评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骨关节科重点专科介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关节科成立于1987年,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关节置换和关节镜微创治疗的临床中心之一。1990年,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关节病诊疗研究中心正式成立。2000年本中心升格为北京大学关节病研究所。作为国家级重点学科,骨关节科以晚期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股骨头坏死、髋臼发育不良等关节病的外科治疗为主攻方向,在人工关节置换及关节镜,尤其是膝关节置换方面作了大量工作,置换的数量、难度和手术效果方面已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围绕关节疾病进行的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工作,填补了多项国内、外空白;并且通过研究生、留学生和进修医生多渠道的教学培养方式,在全国范围内建立关节病诊疗分中心和应用网络远程医疗教育及会诊,带动我国的关节外科事业迈向了一个新的高度。骨关节科总结申报的\"人工膝关节置换技术的临床应用及相关基础研究\"课题于2007年获得了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风湿性关节病患者多关节严重畸形的人工关节置换\"获得了北京市科技进步二等奖。科室临床诊疗特色鲜明,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用高标准的临床诊疗与服务赢得了广大患者群体的优良口碑。科室的特色诊疗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1、人工关节置换骨关节科是国内最早开展人工关节置换的临床中心之一,针对晚期骨关节病,开展了膝、髋、踝、肘、肩以及足部、手部小关节的关节

耳鼻喉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成立于解放前,1942年,由林必锦教授主持科内工作,并聘请我国耳鼻喉科鼻祖刘瑞华教授为顾问。1943年,刘瑞华教授全面主持科内工作。1953年,时任主治医师的刘芳柽负责我科的医教研全面工作。1960年耳鼻喉科从外科中分离,成为独立的耳鼻喉咽喉科和耳鼻咽喉教研室。1995年,划分为三个专业组:耳科组,鼻科组,以及咽喉头颈组并延续至今。1999年,耳鼻喉科博士研究生的申报顺利通过,时任科主任的于德林教授也成为了北京大学医学部的首位耳鼻喉科博士生导师。2001年,余力生教授接任耳鼻喉科主任至今。耳鼻喉科分为耳、鼻、咽喉头颈三个专业组:耳科专业组内包括3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带领1-2名主治医师,组建了耳内科学组及耳外科学组,每年完成中耳、内耳各种显微手术500余例,能够开展听神经瘤、颈静脉球体瘤等侧颅底肿瘤切除等疑难手术,眩晕的外科治疗水平位于国内领先水平。于国内首先报道了中耳内窥镜的临床应用研究,填补了国内这方面的空白。自2000年起开展了人工耳蜗植入手术,是国内最早开展这项技术的单位之一,并于2002年完成了国内首例双侧人工耳蜗植入。2005年成为北京市首批5家免费人工耳蜗植入基地。耳内科每年收治耳聋、耳鸣、眩晕等病例百余例,提出了突发性耳聋的分型治疗方案,取得了很好疗效。每年开设的耳外科及耳内科学习班在业内口碑极佳,受益者众。2007年,由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耳鼻喉科发起的全国多中心突发性耳聋临床研究正式启动,这是国内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学界首次进行的大规模临床多中心研究。2015年,余力生教授作为第一执笔人制订了中国突发性耳聋诊疗指南,并于次年作为主要参与者,修订了中国梅尼埃病及BPPV的新诊疗指南。耳科诊疗进展学习班,开办于2009年,在业内同样广受好评,影响深远。鼻科专业组内有高级职称3人,主治医师2人,每年完成鼻内镜微创外科手术500余例。1989年,在于德林教授的领导下,于国内率先开展了鼻内窥镜手术技术,并一直居于国内领先水平,至今开展手术数千例,取得了良好疗效。自1994年开始每年举办一期全国鼻内窥镜学习班,至今已经成功地举办了20余期,为我国鼻内镜技术的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在国内率先开展了经鼻的鼻腔泪囊造口术,双径路上颌窦手术,并首创了鼻甲粘膜下组织切除术,并在国内获得广泛应用。目前能够开展包括侧颅底、前颅底手术,鼻眼相关

检验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是集临床检验、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综合性医学实验室。承担着全院日常的检验服务,为临床疾病的诊断、治疗、预防和预测提供准确科学的实验室依据。科室的宗旨是:以病人为中心、质量为基准、服务为根本、科学为原则。检验科现开展检验项目300余项,每年承担标本量达200余万;2008年,成为国内较早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的实验室之一;2010年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并于2015年通过美国病理学家协会(CAP)的评审,获得CAP实验室认可。检验科承担北京大学临床医学八年制实验诊断学及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工作并是北京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的硕博士研究生培养点,北京市检验医师\/技师的培训基地,全国耐药监测培训基地。几年来连续承担国家级、北京市级继续教育项目,培训人员超过两千人次。历年来十余人次主持并参加行业标准的制定及国家卫生计生委组织的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教材。科内多人次作为主编、副主编、编委参编了《临床微生物学检验》,《临床微生物学检验技术》、《实验诊断学》、《临床检验医学》、《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临床分子生物学检验技术》等教材。科内多人担任中华医学检验学会微生物学与免疫学分会常委,全球华人临床微生物和感染性疾病学会常务理事,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总干事,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检验科目前在研国家级,省部级等课题30余项。近三年共发表统计源期刊论文60余篇,SCI论文20余篇。特色诊疗降钙素原、肾素、醛固酮、血管紧张素II、性腺等激素、免疫固定电泳、糖化白蛋白、同型半胱氨酸、胱抑素C单克隆血小板抗原捕捉分析(MAIPA)、肝素诱导血小板聚集(HIPA)破碎红细胞检测开展40多项过敏原定量检测、14种食物不耐受IgG检测、自免肝4项人体尿液中NMP22测定开展肺炎链球菌抗原检测、结核杆菌基因检测、结核杆菌耐药基因检测开展移植后病人病毒感染监测、巨细胞病毒耐药基因检测、EGFR、遗传性耳聋基因检测个性化治疗的基因检测(CYP2C9ADH2)教学科研教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检验科在近五十多年的临床检验诊断学和检验医学教学中,建立了一支高水平、多层次的教学队伍,培养和输送了大量优秀的现代检验医学人才,在全国各地的检验医学岗位上发挥着重要的作用。检验科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医学专业八年制班实验诊断学及医学检验专业的教学

病理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为985国家重点学科,北京大学医学部病理中心主要参与单位,现有工作人员38人,其中医生19名(副高级职称以上人员7人),技术人员19人。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成立于1955年,是国内在综合医院内较早设置的病理科。历任病理科主任在国内病理界享有盛名。病理科承担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组织及细胞学标本的诊断工作,自建科以来已完成病理学诊断近80余万例。2019年全年完成各项病理检查7万1千余例,其中组织学标本5万8千余例,冰冻检查4625例,非妇科细胞学4318例,妇科细胞学16476例,外院疑难病例会诊3344例,分子病理检查324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病理科在乳腺肿瘤、妇产科肿瘤、骨及软组织病变的病理诊断水平位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病理学界具有较高的影响力。病理科医生积极参加院内临床各科室组织的MDT讨论会,为临床诊治提供合理化建议。科室已开展的辅助诊断技术包括:☆特殊染色☆免疫组化染色☆原位杂交☆电镜诊断☆FISH、NGS等分子遗传学检测。病理科是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主要的研究方向为乳腺癌、妇科肿瘤以及骨与软组织病理学,已培养研究生10余名。我科也是北京市病理专业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已完成三年住院医培训20余名,科室坚持每天早上疑难病例集体读片以及经典病例带教阅片,受到各级医生的欢迎。近年来科室医生还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口腔海外班口腔组织病理学以及病理学系妇产科病理课程的教学工作,已完成课时量200余学时。近五年来,培养各类进修医生近30余名。每月参加北京市病理学读片会,提供病例与同行交流。每年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不断提升专业水准,并多次参与组织国内学术会议。多次邀请海外学者来院并举办学术交流活动。科室注重知识更新,为系统地学习病理学前沿知识,每两周进行一次全科学术活动,隔周一次为住院医生及进修医生的专题讲课及带教阅片。近年来,病理科承担及参与国家级、省部级以及北京大学科研课题十余项,涉及卵巢癌甲基化、子宫内膜癌早期筛查、结肠癌免疫治疗以及骨肉瘤转移机制等方面的研究,发表SCI及国内核心期刊论文五十余篇。科室专家以主编及副主编撰写了《妇产科病理学》、《乳腺肿瘤临床病理学》、《细针吸取细胞病理学》、《子宫内膜癌》以及《手术中病理诊断图鉴》等专著,以主译及副主译翻译了《阿克曼外科病理学》、《诊断外科病理学》、《女性生殖道病理学》、《骨科病理学图

急诊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急诊科成立于1983年。是我国最早建立急诊医学科的医院之一。30余年的不懈努力,使之成为北京地区业界最繁忙、口碑最佳的学科之一。并于2012年成为全国重点专科。对心脑血管急症、血液相关急症有较深入的研究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是2016年创伤中心的成立,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急危重症病患的救治能力有了很大的提升。追溯到1918年刚建院时,人民医院就开展了急诊工作。80余年来,急诊工作大致可分为3个阶段:急诊室前期,建院时只有1间诊室处理各科急诊病人,无专职人员,由各科值班医师接诊。急诊室期,开始有专职急诊室护士,以后逐渐派内、外科医师值班,并设2-10张留观床。自1983年起,开始筹建急诊科,1985年设急诊科专职医师,并建成了独立科室。目前,急诊科已拥有急诊内科专业医师30名,护士60余名,成为北京市急诊人员较多的医院之一。急诊科的工作特点可概括为一个字\"急\"。来到这里的病人全部是\"急、危、重症\"病人,这里永远都是川流不息的人群,我们的医护人员永远都是步履匆匆,不论白天,还是深夜,日复一日,年复一年。作为急诊医疗核心的抢救室位于急诊科入口处,有20张抢救床,1张洗胃床,每张床旁配有监护仪,抢救室24小时有专医专护,并保证24小时急诊有高级职称医师值班,这是在本市独有的。近5年来每年4000人次,平均每日10-15人次,全年2\/3时间抢救室需要加床,最高1日可达20人次。监护室成立于1997年,设有10张床位,多数是需要呼吸机及各种生命支持的病人,是抢救室的继续,许多危重病人均在此处起死回生。装饰一新的临时留观室是急诊医疗的重要一环,亦是一种便民的医疗形式。由于急诊病人发病急,进展快,诊断不明,所以需要时间观察病情变化,才能决定对其作出相应处置。为了更好地服务于病人,在这里开通了多条救治病人的绿色通道,要保持绿色通道的畅通无阻,作为第一站的急诊科更是关键。如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绿色通道——设有心内专科医师24小时在院值班,一旦有心肌梗死病人,急诊科医师立即与他们联系,共同协商治疗方案,可在急诊溶栓,亦可直接进入导管室行介入治疗,诊治时间平均提前40-60分钟。在上消化道出血病人的绿色通道,病人一到达急诊后,立即通知消化科医师到急诊做胃镜,并在胃镜直视下止血,明显缩短病人诊治时间。日前,急诊科与神经放射等合作建立的卒中中心正式成立,这一举措,为急诊卒中病人

精神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在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倡导健康生活方式,加强心理健康服务的背景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精神科成立。我科采取现场挂号和预约挂号相结合的方式,药物治疗与非药物治疗(心理治疗)相结合的治疗原则,为广大受情绪、心理、睡眠、记忆等问题困扰的人们提供专业、系统、连续性的医疗服务。主要诊疗范围包括:失眠等睡眠问题,抑郁等情绪问题,焦虑、神经症、认知障碍等。特色诊疗抑郁障碍的全病程治疗:抑郁是一种常见的心境障碍,以显著而持久的心境低落为主要特征,表现为闷闷不乐到悲痛欲绝,伴有焦虑或烦躁。具有反复发作的倾向,每次发作大多可缓解,部分可残留症状。基于以上特点,本科室提供全病程治疗,从最开始的评估筛查到诊断分类、药物治疗、心理治疗、治疗随访等。其中以心理治疗为我院特色部分。针对轻度抑郁、中度抑郁,不应用药物药物治疗,仅应用心理治疗即可取得满意疗效;重度抑郁,联合应用心理治疗可矫正患者存在的心理社会问题,更大范围减少功能损害,兼顾心理社会问题的缺损。各类焦虑障碍的评估筛查、药物治疗和整合式心理治疗:焦虑障碍属于最常见的精神心理障碍类别,发生率约为1\/7。焦虑是一种正常的常见情绪,当焦虑的严重程度与客观处境不相称或持续时间过长,则为病理性焦虑或焦虑症状。焦虑症状分为躯体症状和精神症状,躯体症状多数为自主神经系统功能亢进如心慌、气短、胸闷、口干、出汗、震颤、颜面潮红等;精神症状多数为提心吊胆、恐惧、忧虑、紧张不安等。针对以上问题本科室通过全面系统的评估筛查、诊断分类。完成诊断后根据病情提供系统、规范化药物治疗或者整合式心理治疗。所谓心理治疗是通过言语或非言语交谈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治疗关系,应用心理学和医学知识指导和帮助患者克服、纠正不良行为习惯、情绪障碍、认知偏见,帮助患者解决其适应问题。失眠认知行为治疗(CBT-I):睡眠是每种动物必需的生理需求,就像吃饭、喝水一样不可缺,如果得不到满足,身体机能无法正常运作。饿到一定程度想进食;奇怪的是,困到一定程度竟然无法入睡?据权威机构发布,15岁以上民众,24%的人有失眠困扰。如此重要的需求出现了问题,我们该如何帮助他们呢?失眠这种广泛存在的身心问题,是最容易又是最困难处理的问题,我们常这样告诉求助者\"让人保持不睡很难,让人睡着的办法太多太多了\"。本科室做法是这样的:第一,鉴别失眠的原因,了解其睡眠型态,探讨失眠成因;第二,根据失眠成因探讨治疗

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创建于1978年,目前已发展为集科学研究、临床治疗、临床检验为一体的综合性研究所;下设有肝病科、感染科、检验实验室、肝病研究所等部门。创始人为我国著名肝病学家、检验医学家陶其敏教授。我所以肝炎病毒和所致疾病的诊断、治疗及预防为主要研究方向,研制了我国第1支血源性乙肝疫苗、第1批乙型肝炎病毒和丙型肝炎病毒血清学和分子生物学诊断试剂盒。是首批通过卫生部认证的临床药理试验基地,并是消化内科专业、传染病学博士点和博士后流动站;现为北京市丙型肝炎和肝病免疫治疗重点实验室、感染病国家重点专科。1990年,我所建立了肝病科。肝病科是我国首批临床药理试验基地,多年一直承担多种肝病新药的临床验证工作,在临床用药和治疗方面保持国内领先。近几年来,在长期实验室研究和常规临床治疗基础上,重点开展了用生物技术治疗慢性病毒性肝炎和肝癌疫苗的研究。2004年,我所创建了感染科,主要从事发热待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感染性腹泻等传染病的防治工作,开设有感染病门诊、肠道门诊等专科门诊等。2014年建立了感染科病房。我所设有检验实验室并为临床提供肝炎病原学相关的检测服务。建立并研发了多种肝炎病原学检测方法和诊断试剂盒。已通过了昆泰实验室认证和CNAS认证,并于2014年通过了美国病理协会的CAP认证,是国内首家通过此认证的肝病实验室。我所与国内外同行有着广泛、密切的科技合作和友好的学术交流,涉及基础研究、诊断技术和临床治疗等不同领域。通过这些研究,肝病研究所在肝病研究领域有了相当的积累和发展,并在国内外同行中享有一定的地位和影响。特色诊疗主要擅长治疗的疾病:-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肝纤维化、肝硬化-脂肪肝、酒精性肝病-药物性肝损伤-自身免疫性肝病-暴发性肝衰竭-人工肝治疗系统-乙肝疫苗接种专业门诊(肝病科白塔寺部)特色治疗技术慢性乙型肝炎抗病毒、监测、随访综合管理: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在难治性乙型肝炎、乙型肝炎肝硬化、乙型肝炎肝癌、免疫抑制患者等抗乙型肝炎病毒治疗和长期管理监测,尤其是骨髓移植前后乙型肝炎的处理和肝功能维护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难治性丙型肝炎的优化治疗:北京大学肝病研究所牵头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制定了丙型肝炎抗病毒标准治疗方案及难治性丙型肝炎的3套治疗方案。优化治疗方案使我国丙型肝炎抗病毒治愈率达到78%,较既往提高15%,目前已在全国26个省市35家临床中心

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经过几代人三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和拼搏奋斗,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血液病研究所之一。1981年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正式成立,由著名血液病学家陆道培教授任所长,研究重点为白血病的诊治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最为突出。本团队于1964年在亚洲首先成功开展了异体(同基因)骨髓移植,于1981年首先在国内成功进行了异基因BMT并获持久植活,开创了我国异基因骨髓移植事业的先河,促进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事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稳定发展,形成了一个创新能力较强、研究方向稳定、人才结构合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团队。2004年黄晓军教授接任血研所所长,刘开彦教授和江滨教授任副所长,传承血液科几代人的优良传统,锐意进取、务实创新,领导血研所向更高的目标迈进。2005年以来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迎来了快速发展新阶段。临床床位数量逐步扩大,门诊患者就诊人次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显著上升,并取得了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成果。目前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有医护及科研人员42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5人,副高级职称24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9人。血液科由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普通血液病房、门诊以及临床诊断中心组成,全所床位扩大到370余张,其中干细胞移植病房260张床,包括层流床位81张。实验室目前由流式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HLA配型室,骨髓形态及病理实验室、细胞采集与细胞治疗室等组成。本科室的特色是血液恶性疾病的诊治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我科已建立了国内高水平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规范化诊断平台,特别是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染色体FISH检测及实时定量PCR监测疾病相关基因等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高水平,具备了在国内牵头组织建立多中心规范化诊断平台的能力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本科室的白血病诊疗更加规范化,对病人实行分层诊治,使疗效进一步提高;通过先进的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使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靶向治疗也更加规范化;更多的新药及新的方案组合应用于骨髓瘤及淋巴瘤的治疗,进一步提高疗效;此外在出凝血方面本科室近几年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体现在出凝血检测项目更加完善,针对疑难病种开展了新的治疗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红细胞系统疾病方面我们已建立了MDS的标准化诊断、

超声诊断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超声科是国内综合性的超声医学科,集超声诊断与超声引导介入治疗于一体的超声科室,超声医学科拥有专业的人才梯队,世界一流的超声设备,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医教研任务,是北京大学博士、硕士培养点,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养基地,是中国医师协会超声分会肌骨超声首批培训基地。超声医学科现有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8人,住院医师16人。博士生导师2人。科室创始人李建国教授,兼任中国超声医学工程学会会长、《中国超声医学杂志》主编、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超声医学专家委员会常务委员等,是国内最早开展介入性超声和消化道胃肠超声的专家之一。特色诊疗近些年,学科形成了腹部超声、浅表器官超声、血管超声、肌骨超声、介入超声、风湿免疫超声和超声造影七个亚学科组。特色和优势项目包括胃肠超声、血管超声、直肠腔内超声、前列腺超声、周围神经超声、风湿免疫超声、肌腱和肌肉的运动损伤等诸多方面。在腹部超声领域,将先进的弹性成像转化为临床常规项目,提供肝脏、胰腺等脏器的硬度信息。例如,慢性肝病、脂肪肝的硬度监测对于早期发现肝纤维化具有重要意义。具有国际先进的直肠腔内360度探头,有助于直肠病变的检测。超声造影方面,涵盖项目几乎包括腹部、浅表、血管和肌骨等全部领域,尤其在颈动脉易损性斑块、肝脏的布加综合征和免疫性血管病变的活动性方面的超声造影具有优势。血管超声方面,科室开展的新技术不但能提供形态学信息,而且可以提供颈动脉的功能学评价。具有全面的微小血管超声显像能力。浅表超声方面的优势,主要在于标准化方法的应用和常规的穿刺介入性诊断,例如国内较早和系统的应用甲状腺结节的TI-RADS分类诊断,乳腺肿块的BI-RADS分类诊断。皮肤超声有专门的亚专业组,可以提供肿块、炎性病变以及系统性病变的超声评估。口腔黏膜超声,是近年来科室开发的新技术,优化了最新的超声检查方法,对于血液病和移植物抗宿主病的评估具有新的影像学评价靶目标。泌尿系统超声方面,除了经直肠前列腺穿刺外,科室增加了经会阴前列腺穿刺项目,提高了前列腺穿刺的精度,患者可门诊完成。科室还开展了男性尿道超声和控尿性病变的超声评价新技术。肌骨超声方面,作为国内最为系统开展此项目的单位,包括肌腱、肌肉和关节的运动损伤超声、风湿免疫超声、周围神经超声、疼痛超声、肌骨肿瘤和超声引导下对肩关节、肘关节、腕关节等各区域疼痛的介入治疗等。教学科研科室始终以科研

创伤骨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人民医院创伤骨科是集病房、急诊、门诊及研究室为一体的完整学科,现为北京大学博士点学科,教育部211工程国家重点学科、卫生部国家点专科(骨科)、全国严重创伤规范化救治培训基地、教育部创新团队,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前任主任委员单位、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北京医学会骨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学科人员梯队合理,包括正高级职称8人、副高级职称5人、中级职称7人、初级职称(医师、护士)及在读研究生42人。学科主要医疗工作包括:四肢、关节周围骨折的诊疗(肩肘、足踝外科专业),周围神经损伤的修复,脊柱脊髓损伤等。在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上,采用了国际先进的AO理论和内固定技术治疗了大批脊柱、骨盆和四肢骨折病人,取得了满意的疗效;学科采用关节置换治疗严重肩、肘粉碎关节内骨折,完成病例数和治疗疗效国内领先;学科在脊柱及四肢的骨折,尤其是关节周围骨折的治疗方面,达到同期国际先进水平;在周围神经损伤领域,以大量实验研究为基础,提出生物套管小间隙套接法修复周围神经损伤的可能性,先后在低等动物、高等动物体内得到验证,目前全国范围多中心临床试验已经顺利完成,神经再生管正在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报批。相关研究先后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GUSI和平奖一项、教育部技术发明一等奖一项、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中华医学科技进步奖一项、北京市科技进步奖2项;学科先后2次获得\"全国青年文明号\"。特色诊疗1.四肢骨与关节损伤四肢骨与关节损伤的诊治是我科一贯的工作重点,关节内骨折治疗已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改善患者的预后生活质量,我科引入关节置换、微创固定系统、关节镜等多种技术,尤其在处理老年人骨折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2.脊柱脊髓损伤采用微创技术治疗脊柱骨折及退变性脊柱疾患,进行国际多中心临床规范治疗急慢性脊髓官能损伤。国内率先采用SPR术式治疗痉挛型瘫痪。3.周围神经及软组织损伤在该领域,我科拥有丰富的临床和科研能力,成功治疗大量周围神经卡压及损伤继发的肢体畸形患者。针对创伤引起的软组织缺损,综合应用VSD技术和各类皮瓣进行治疗,大大降低了截肢率并改善了肢体的活动功能。4.运动损伤的关节镜诊疗关节镜是用于关节检查和治疗的内窥镜,具有切口小、干扰小、恢复快等优点。我科近年来逐步引进此项技术,把国外最先进的关节镜技术引入科室,诊疗范围已覆盖髋、膝、踝、肩、肘、腕等6大关节,临床诊疗效果良好。

放疗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治疗科创建于1988年。二十一世纪初,放疗科开展三维立体定向适形放疗,开启了肿瘤精确放疗的新时代。在医院的大力支持和科室人员不懈的努力奋斗下,经过短短20余年的发展,放疗科现已拥有国际一流的硬件设备与丰富的治疗经验,并成为北京大学肿瘤放疗系主要组成单位之一,为其承担了教学科研任务及进修医师培养任务。在陈亚林主任的带领下,科室有一支由医护人员、物理师和技师等22人组成的专业队伍,其中包括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全部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物理师5人,护师2人,技师10人。先进设备VarianTurebeam:目前放疗科拥有美国瓦里安公司生产的最先进的直线加速器VarianTurebeam,其高剂量率、自动集成影像系统及RPM呼吸门控系统,使其具有治疗时间短、肿瘤实时监控并达到精确放疗的特点。Eclipse治疗计划系统飞利浦16排大孔径螺旋CT模拟定位机18通道核通后装治疗机技术优势图像引导的调强放射治疗技术三维适形放射治疗技术三维后装放射治疗技术旋转调强放疗技术特色诊疗放疗科与临床科室联合开展肿瘤多学科综合治疗。以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病研究所、妇科肿瘤中心、呼吸科、胸外科、普外科、乳腺外科等科室的雄厚实力为依托,在治疗白血病、肺癌、妇科肿瘤、乳腺癌、消化道肿瘤、淋巴瘤、软组织肿瘤、脑胶质瘤、头颈肿瘤等多种肿瘤的放疗技术和水平达国内先进,同时对于异位骨化、脑垂体瘤等良性病的治疗也有丰富治疗经验。白血病相关放射治疗妇科肿瘤放疗肺癌的同步放化疗直肠癌术前新辅助放化疗乳腺癌术后放疗教学科研近几年,我科有多人在国内外学术团体中担任重要职务。学术兼职包括北京市医疗事故鉴定委员会专家、北京放射肿瘤学会委员;北京大学肿瘤放疗系副主任;北京放射物理组、北京放射技术组委员;北京放射肿瘤学会青年委员会委员。科室人员秉承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的良好学风和医风,以减轻患者痛苦、征服肿瘤为己任,努力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高效、优质、人性化医疗服务。联系我们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疗科地址:北京市西城区西直门南大街11号联系电话:(010)88325700,{:"

放射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放射科经历了近一个世纪的发展,成为全数字化、种类齐全的现代化影像检查、诊断、治疗科室,提供数字X线摄影、造影检查、CT、MRI、以及各类介入检查治疗的服务。在放射科的历史上,谢志光教授、李果珍教授、刘庚年教授、汪绍训教授、张德苓教授等我国医学影像领域多位泰斗都曾在此就职。放射科继承了诸位泰斗先贤们的精神与学识,在专业领域不断探索,并将成果和经验一代一代地传递给年轻的医师和学者。目前,放射科由125人组成,其中诊断医师48人、技术及技术支持66人、护士11人。医师高级职称17人,40人拥有医学博士学位,6人拥有医学硕士学位。护、技人员高级职称3人,5人拥有硕士学位。现有大型仪器设备30台,包括直接数字化X线成像DR设备8台、计算机X线成像CR设备2台、数字化乳腺钼靶成像设备1台、数字化胃肠机2台、CT机5台、磁共振成像扫描仪4台、直接数字化移动床旁机5台、普通床旁机3台。放射科每年都会引进设备和培养人才,用更先进的诊疗设备以及更专业的诊疗技术为广大患者服务。特色诊疗目前,放射科按照系统分为五个诊断专业组:①中枢神经系统及头颈部专业组;②呼吸系统、循环系统大血管及胸部(包括乳腺影像学)专业组;③消化系统、泌尿生殖系统及腹部专业组;④骨关节系统专业组;⑤介入诊断治疗专业组。放射科在肌肉骨骼系统疾病、消化系统疾病、心血管疾病和颅脑疾病的影像诊断方面都取得了国内瞩目的成绩;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CT引导下肺小结节术前弹簧圈定位项目,目前已经完成病例60余例。其他特色诊疗包括:1、低剂量CT扫描:胸部,心脏冠状动脉2、体内金属假体伪影的去除3、高心率及心律不齐患者的冠状动脉CT成像4、快速大范围扫描获得优异的血管成像:头颈部血管等5、高分辨力内耳及小关节成像6、单器官灌注和大范围动态成像教学科研作为我国首批影像学硕士和博士授予点之一,放射科已培养博士生近60名,常年承担北大医学部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的教学工作,每年培养数十名进修医生、访问学者,并于2007年成为北京市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十二年来,科室每年均举办全国医学影像疑难病例论坛,学员近300人,被业界誉为高质量的专业会议。近年来,放射科共获得来自国家级科研课题资助8项、省部级8项、院级14项;国内发明专利2项;在分子影像诊断研究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数百篇,主编各类教材及专业书籍近

肝胆外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肝胆外科多年来一直在肝胆外科领域享有盛誉,现为国家211工程、卫生部重点专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国家教委博士点学科、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北京大学器官移植研究所、北京大学肝癌研究中心,现有教授8人、副教授6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2名、硕士生导师5名,承担着多项卫生部行业专项、863、973、985计划、九五至十二五攻关、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等国家大型科研项目。肝胆外科作为国内最早致力于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及肝癌治疗的医疗机构,经过半个多世纪的努力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在肝、胆、胰、脾等疾病治疗领域长期居于国内领先地位,并为全国各地培养了大批肝胆外科学科骨干。已故著名外科学专家黄萃庭教授早在60年代即已在国内率先运用脾肾分流治疗门静脉高压症,并与杜如昱、冷希圣教授一道创立了\"液递物质学说\"这一门静脉高压症发病机制的经典理论,其学术价值一直为国内外同道所推崇。黄萃庭和杜如昱教授先后被推举为全国中华外科主任委员。90年代初期冷希圣教授在国内首先推广小口径人造血管搭桥门腔分流手术,获得了良好的疗效。冷希圣教授还担任了首届中国医师协会外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和中华外科学会副主任委员。自2009年朱继业教授担任肝胆外科主任以来,肝胆外科在临床、教学、科研等各方面都有了更大的飞跃。肝胆外科从2000年开始在朱继业、冷希圣教授的带领开展了肝移植手术,目前共累计完成肝移植手术超过60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1年存活率达到90%以上,肝移植的数量和质量均在北方地区各家医疗单位中居于先进行列。在供体日益短缺的情况下,朱继业主任作为卫生部人体器官移植临床应用委员会委员兼秘书,一直参与心脏死亡捐献器官移植的标准流程和技术规范制定工作,肝胆外科于2013年完成了北京市首例心脏死亡供体捐献肝移植,取得了满意的疗效。特色诊疗肝移植肝胆外科依托在肝硬化门静脉高压症以及肝癌治疗领域积累的丰富经验,自2000年开展肝移植手术以来共累积完成肝移植手术超过600例,肝移植术后患者1年存活率达到90%以上,已有30多位患者存活超过10年。肝移植的数量和质量均在北方地区各家医疗单位中居于首位,在北京市肝移植准入评分排名中总分位列第一位。科内多名专家参加国家器官移植立法工作,朱继业教授多次代表国家参加世界卫生组织(WHO)器官移植工作会议。肝胆外科还多次举办国际和国内高

骨肿瘤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骨肿瘤科是从事骨与软组织肿瘤诊疗的专业机构之一,自1997年建科以来,历经多年发展,已成为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在国内外享有很高知名度的骨与软组织诊断治疗中心,现为国家教委重点学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重点科室,全国骨肿瘤诊疗研究中心。科室于2003年改名为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中心拥有国内最著名的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专家和高级专业技术队伍,每年诊治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骨与软组织肿瘤病人,尤其在复杂、高难度的脊柱、骨盆和骶骨肿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方面处于国际先进水平,已完成高难度手术数千例。其中切除骶骨、骨盆肿瘤的数量和难度居世界首位。骨肉瘤的化疗和恶性肿瘤的保肢治疗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90年代以来在国内最先开展术前大剂量新辅助化疗,使恶性骨肿瘤的保肢率达到90%以上,5年生存率由过去的20%提高到现在的70%以上。目前我科的化疗方案已推广到全国十多个省市的三十多家大中型医院。中心多年以来对骨转移癌治疗进行了系统的临床研究,并制订了相关的诊疗指南,使骨转移癌的外科治疗规范化,合理化。经过数年努力,大量骨转移患者在中心接受治疗,术后生活质量明显改善,取得了令人满意的疗效。骨与软组织肿瘤治疗中心主任郭卫教授,自美国著名肿瘤中心Sloan-kettering纪念肿瘤医院骨肿瘤学专业留学回国后,全身心的致力于骨肿瘤疾病的临床和实验的研究中,目前人民医院骨肿瘤科在郭卫教授等资深专家的领导下,已建立了骨肿瘤专业特色科室,现有病床一百余张,每年手术1500例,其中三分之二为大型手术。特色诊疗中心目前主要以原发良、恶性骨肿瘤的外科治疗及化疗治疗为主,此外每年还收治多例的骨转移癌患者。患者来自全国各地及海外。年手术量千余台,化疗病例数量超过千余人次。在骶骨、骨盆肿瘤治疗,脊柱肿瘤治疗,四肢恶性肿瘤保肢治疗,儿童恶性骨肿瘤保肢治疗,以及骨与软组织恶性肿瘤化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治疗水平及疗效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并达到了国际先进的治疗水平。特别是在骶骨、骨盆肿瘤的外科治疗方面,自建科以来收治了2000余例骶骨肿瘤病人,包括脊索瘤、骨巨细胞瘤、软骨肉瘤、神经纤维瘤、转移癌等不同病理类型,在不断的实践中完成了对这一公认手术禁区的突破,治愈率、有效率明显高于国内外有关报道,已得到国际同行充分认可。目前已开展全骶骨切除术,显著降低了肿瘤局部复发率。骨盆恶性肿瘤的切除重建一直

国家血液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血液科暨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经过几代人三十多年的艰苦创业和拼搏奋斗,已发展成为国内规模最大,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血液病研究所之一。1981年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正式成立,由著名血液病学家陆道培教授任所长,研究重点为白血病的诊治和造血干细胞移植,尤其在造血干细胞移植方面最为突出。本团队于1964年在亚洲首先成功开展了异体(同基因)骨髓移植,于1981年首先在国内成功进行了异基因BMT并获持久植活,开创了我国异基因骨髓移植事业的先河,促进了造血干细胞移植事业在我国的迅速发展。经过近半个世纪的稳定发展,形成了一个创新能力较强、研究方向稳定、人才结构合理、具有国际影响力的优秀团队。2004年黄晓军教授接任血研所所长,刘开彦教授和江滨教授任副所长,传承血液科几代人的优良传统,锐意进取、务实创新,领导血研所向更高的目标迈进。2005年以来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迎来了快速发展新阶段。临床床位数量逐步扩大,门诊患者就诊人次和造血干细胞移植数量显著上升,并取得了系列基础和临床研究的成果。目前北京大学血液病研究所有医护及科研人员420余人,其中正高级职称15人,副高级职称24人,博士生导师8人,硕士生导师9人。血液科由造血干细胞移植病房、普通血液病房、门诊以及临床诊断中心组成,全所床位扩大到370余张,其中干细胞移植病房260张床,包括层流床位81张。实验室目前由流式细胞及分子生物学实验室,细胞遗传学实验室,HLA配型室,骨髓形态及病理实验室、细胞采集与细胞治疗室等组成。本科室的特色是血液恶性疾病的诊治及造血干细胞移植。目前我科已建立了国内高水平血液系统恶性疾病规范化诊断平台,特别是多参数流式细胞术、染色体FISH检测及实时定量PCR监测疾病相关基因等技术已达到国际先进、国内领先的高水平,具备了在国内牵头组织建立多中心规范化诊断平台的能力和基础,在此基础上本科室的白血病诊疗更加规范化,对病人实行分层诊治,使疗效进一步提高;通过先进的分子、遗传学检测技术,使得慢性粒细胞白血病的靶向治疗也更加规范化;更多的新药及新的方案组合应用于骨髓瘤及淋巴瘤的治疗,进一步提高疗效;此外在出凝血方面本科室近几年也取得了巨大的进步,体现在出凝血检测项目更加完善,针对疑难病种开展了新的治疗方案并取得了较好的疗效;红细胞系统疾病方面我们已建立了MDS的标准化诊断、

核医学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核医学科前身为1958年创立的同位素室,现已发展成为独立的专业科室,工作内容包括放射性核素显像、放射性核素治疗及体外放射分析。现有医生、技术员和护士19名,其中高级职称3人,中级职称9人,初级职称7人。目前科室具有PET\/CT1台、SPECT\/CT2台、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1台。开展核素显像30余种,年检查例数上万人次。目前核医学科影像诊断水平位于全国前列,除将18F-FDGPET\/CT用于肿瘤显像外,对于炎症性疾病的诊断与鉴别诊断,特别是不明原因发热的病因学诊断中的应用位于国内领先地位。2017年及2018年核医学科连续举办了两期国家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PET\/CT用于不明原因发热诊断研讨会》,受到业界广泛好评。由我院核医学科牵头的PET\/CT用于不明原因发热诊断的全国多中心研究取得重要研究成果,相关文章发表于核医学国际顶级杂志EJNMMI。特色诊疗科室诊疗项目:1.SPECT显像:骨骼显像肾动态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甲状腺显像甲状旁腺显像肺通气\/灌注显像静息态\/运动态心肌血流灌注显像唾液腺显像肝胆动态显像淋巴显像2.PET\/CT显像:肿瘤代谢显像心肌代谢显像脑代谢显像感染与炎症显像3.放射性核素治疗:甲亢131碘核素治疗骨转移瘤89锶核素治疗4.体外放射性分析5.双光能X线骨密度检查其中我科开设的特色检查项目包括:1、18F-FDGPET\/CT显像用于炎症性疾病的诊治2、18F-FDGPET\/CT显像用于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及疗效评估3、脑SPECT及PET显像联合正常人脑数据库比对用于脑功能性疾病的诊断4、SPECT\/CT用于骨转移瘤的早期诊断5、三时相骨显像用于人工关节置换术后感染与松动的鉴别诊断6、甲状旁腺显像联合血清学检查用于甲旁亢术前定位及代谢性骨病的诊断7、半定量唾液腺显像用于干燥综合征的早期诊断教学科研核医学科多年来一直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及五年制学生的教学工作,以及研究生和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工作,特别是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中取得了卓越的成绩。历年来在我基地培训的医师参加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考核的通过率始终为100%。同时,在多次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的动态评估中,我基地均名列前茅,在2017年更是获得了第一名的好成绩。核医学科主编和参编了10余部教科书,发表多篇高

呼吸内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始建于1962年。科室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一体,全科同仁长期以来致力于对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及危重症精准诊断和规范治疗,\"以疑难重症为重心,和谐共进讲奉献;以全面高效为目标,打拼一流树品牌\"。2016年第九届中国健康总评榜我科被选为\"年度最受欢迎特色专科\"。临床能力建设是科室发展的灵魂。历经几代人的努力,科室已发展成为全国呼吸疑难与危重症临床诊疗中心,获得\"国家临床重点专科\"殊荣。设立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哮喘、肺部感染、呼吸危重症、睡眠呼吸障碍、肺癌、介入呼吸病学、肺间质病、肺栓塞及肺血管病等9个专业组,形成一批技术全面、结构合理、能力突出的专业团队。教学相长贯穿每一位呼吸人临床行为的始终。本专科是临床医学生的培养轮转基地、北京市住院医师呼吸内科及危重症的培训基地、美-中PCCM呼吸与危重症专科医师培训基地,以及全国各级医院专科医师进修培养基地。科研是科室持续发展的基石,是树立品牌的旗帜。我们建立了\"基因组与精准医学检测技术北京市重点实验室\",创立了呼吸道病原体和呼吸道疾病分子诊断体系,并按学组专业深入拓展研究领域。展望未来,随着医院\"人才、空间、学科\"\"123战略工程\"深入拓展,我们秉承\"厚道坚卓\"科训,为创建国内外一流呼吸疾病诊疗与研究中心而努力奋斗。特色诊疗戒烟门诊吸烟对人们健康的危害,已成为世界公害之一,每四位吸烟者就有一位死于烟草相关性疾病,30%以上肺癌是吸烟引起的。由于社会和媒体广而告之,许多吸烟者都已经意识到吸烟有害健康。但由于烟草依赖性和多年来养成了吸烟的习惯,欲戒不能,个别人戒烟后会出现烦躁、情绪不稳、沮丧、睡眠障碍、注意力不集中、头痛、口干、咳嗽、食欲增加、体重增加、腹泻或便秘、疲劳、想吸烟的冲动等戒断反应。90%以上吸烟者自己戒不了烟,戒烟门诊就是为帮助所有想戒烟的人成功戒烟设立的。出诊时间:周一、三下午13:00-16:30出诊地点:门诊楼南侧七号楼二楼呼吸内科6诊室挂号方法:在挂号室挂戒烟门诊戒烟咨询电话:400-810-5180,800-810-5180,010-88325387慢性阻塞性肺病专业门诊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阻肺)是一种慢性呼吸道疾病,常常呈进行性发展。通过系统规范治疗和管理,可以达到减少急性发作、维持病情稳定、提高生活质量和减少医疗经费开支的目的。我科自2001

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科已有30多年历史,1982年配合国家计划生育政策在妇产科建立了计划生育专业,同时也初步开始了不孕症的治疗。1996年开设了不孕症治疗的专业门诊,1997年开始筹建北京市第二家生殖医学中心,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卵胞浆单精子注射、宫腔内人工授精等辅助生殖技术,以及不孕症腹腔镜及宫腔镜微创手术治疗。在北京市首批通过卫生部人类辅助生殖技术资质的认证,成为国家卫生部批准开展人类辅助生殖技术的专业医疗机构。2004年正式成立了计划生育与生殖医学科。生殖医学专业经过近20年的发展,已经建立了一支热爱本职工作,临床技术精湛,科研水平日益提高的专家团队,有员工40余人。设有生殖医学及计划生育两个专业门诊,床位30多张。拥有先进的诊疗设施,包括层流净化胚胎实验室、全套胚胎培养设备,显微注射操作台等;宫腔镜,腹腔镜,输卵管镜等全套不孕症微创手术设备;自动实时动态输卵管造影仪等。能够对女性及男性不孕症进行系统规范的诊断和治疗,对输卵管阻塞,多囊卵巢综合征、子宫内膜异位症性不孕、复发性流产、男性少弱畸形精子症等常见疾病的诊疗水平达国内领先水平,能开展体外受精-胚胎移植(试管婴儿)、宫腔内人工授精等各种辅助生殖技术,年实施辅助生殖治疗2000余人\/次,妊娠率达到40%以上。可以进行宫腔镜,腹腔镜等不孕症微创手术,年手术量近千台。计划生育作为一个传统的专业,也有了长足的发展。开展人流、药流、取放环手术,B超引导下无痛人流手术,逐渐扩大计划生育手术范围如宫腔镜下残环\/嵌顿环取出、腹腔镜下输卵管绝育术或输卵管再通术。我科完成了大量来着北京市乃至全国的血液病患者的计划生育手术。除了处理周边转诊的各种疑难计划生育手术如高危人流,困难取环,瘢痕妊娠终止妊娠外,还致力于推广人流术后的避孕措施,维护广大妇女的生殖健康,从源头减少不孕症的发生。结合临床实际情况开展科研推动临床诊治的发展如对早期妊娠的药物流产的流产率及药流后出血问题进行了相关研究,并用于指导临床工作,取得了较满意的疗效。计划生育科已成为院内药物临床试验基地,完成和在进行多项国内外避孕药具的临床观察,为广大女性朋友避孕带来了福音。特色诊疗1.女性不孕症的病因学诊断项目:包括妇科内分泌激素测定、B超监测排卵、子宫输卵管造影(输卵管通畅度检查),彩超、宫腔镜及腹腔镜检查等。2.男性不育症的病因学诊断项

临床营养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属于医技科室,隶属于医疗副院长管理。前身为营养部,成立于1953年,2010年2月正式更名为临床营养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人,其中营养医师6人,营养技师4人;高级职称2人,中级职称5人,初级职称3人;营养学博士2人,营养学硕士4人。科室遵循医院各项规章制度,注重科学管理,强化团队意识,加强人文建设,始终寻求医、教、研相互促进和谐发展之路,现已建设成一支特色诊疗与健康宣教为一体的营养专业团队。在科室全体成员共同努力下,2010年,科室荣获\"北京卫生系统医院营养治疗技能比赛\"第一名;2011年,科室被中国营养学会评为\"中国临床营养示范单位\"。北京大学人民医院临床营养科是针对各种原因引起的营养代谢病(包括营养不良)的患者通过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价进而进行营养诊断,并使用药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治疗膳食对患者进行个性化营养治疗的业务科室。目前科室开展7项主要工作:1)营养门诊(专家门诊、特色门诊、联合门诊、社区门诊);2)住院患者营养会诊;3)营养风险筛查和营养评估;4)营养科研;5)营养教学;6)营养健康教育;7)住院患者膳食管理。未来,我们将继续以院训\"仁恕博爱、聪明精微、廉洁纯良\"为指路明灯,不断完善诊疗制度、创新诊疗方法、改善患者就医体验,为更多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学营养服务。特色诊疗1)孕期营养管理;2)医学营养减重;3)肿瘤营养治疗;4)妊娠期糖尿病的营养治疗;5)老年常见慢性病的营养治疗;6)1型糖尿病营养管理;7)儿童营养指导;8)母乳营养成分分析及个性化指导;9)造血干细胞移植白血病患者的营养治疗。教学科研【教学方面】我科每年承接来自全国各地的进修营养医师以及营养师的教学任务,承担我院8年制学生营养选修课以及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研究生的临床营养课程的教学工作,同时担任着医学营养专业实习生的见习教学工作。我科还从2008年起承担中华医学会国家Ⅰ类继续教育课程——\"临床营养和医院膳食\"的主讲任务。【科研方面】基金获得各项基金资助2016年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青年培育课题,母乳成分与婴幼儿湿疹的相关性研究。2016年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青年培育课题,蜂王浆对老年人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及免疫功能的影响。2015年度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研究与发展基金基础课题,β-葡聚糖对人结肠上皮细胞TLR4通路的

泌尿与碎石中心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一、学科框架《北京大学应用碎石研究所》《中国北方泌尿系结石防治基地》《中国前列腺癌联盟-前列腺癌诊疗一体化中心》《中华医学会全国县级医院人才培养计划-泌尿结石与腹腔镜培训基地》北京大学应用碎石研究所源于医院泌尿外科,成立于1988年。上世纪八十年代,在孟广栋教授领导下,由何申戌教授主持研制出了我国第一台体外冲击波碎石机(E-8410型),于1986年通过卫生部鉴定并应用于临床,同年获卫生部科技成果甲级奖及北京市科技成果一等奖。1987年获得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一等奖。为促进碎石技术的提高和推广应用,成立了\"北京医科大学临床碎石研究所\",孟广栋教授任所长,何申戌教授任副所长。2000年北京医科大学与北京大学合并,研究所更名为现在的北京大学应用碎石研究所。历经三十年,在孟广栋、何申戌和黄晓波三位所长的不懈努力下,已经发展成为医疗、教学、科研、设备研发相结合的综合学科。目前有员工33人,医生17人(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4人,住院医2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护士16人(主管护师2人,护师9人,护士5人),床位数35张。十几年来手术量逐年增加,2018年完成手术1649台,平均住院天数6.4天。泌尿与碎石中心的成立标志着学科向着泌尿外科领域全面发展的方向。除了完成泌尿结石的微创治疗外,也覆盖泌尿外科领域的腹腔镜微创技术,尤其是在泌尿系结石的微创治疗方面尤为突出,在复杂疑难上尿路结石,如孤立肾结石、马蹄肾结石、移植肾结石、婴幼儿结石、以及合并严重感染的结石等特殊病例的治疗居国内和国际先进水平。二、科室现任主要领导:黄晓波:北京大学应用碎石所所长,北大人民医院泌尿与碎石中心主任熊六林:北京大学应用碎石所副所长兼白塔寺院区综合党支部书记许清泉: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与碎石中心副主任贾晓君: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白塔寺院区总护士长兼泌尿与碎石中心护士长周颖: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泌尿与碎石中心副护士长特色诊疗1、经皮肾镜手术技术:2005年在国内率先开展了标准通道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技术,近三年又率先开展微通道微超声经皮肾镜碎石取石手术技术,是世界首创的新技术。2、婴幼儿结石的微创手术技术:2008年\"奶粉事件\"后,我们承接了卫生部交给的任务,为近150例婴幼儿泌尿系结石进行了微创治疗,并逐步熟练掌握了婴幼儿结石的经皮肾镜手术、输尿管镜和输尿管软镜手术

皮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皮肤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卫生部临床重点专科,国家\"211\"和\"985\"重点学科、教育部博士点授予单位、卫生部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机构皮肤性病专业基地、中华医学会皮肤美容示范基地。学科有医师20人,其中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10人,科主任张建中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主任委员,科内十多人在各种学术组织中任职。学科在特应性皮炎(湿疹)、白癜风、红斑狼疮、皮肤分枝杆菌病和脱发方面的研究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学科在国际上首次报告\"特应性皮炎样移植物抗宿主病\"、\"妊娠股臀红斑\",首先发现单纯性少毛症基因RLP21,在国内首先发现游泳池肉芽肿病;牵头制定了我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湿疹诊疗指南》、《男性型脱发诊疗指南》、《皮肤型红斑狼疮指南》,参与制定了《白癜风治疗共识》,在重症和疑难性皮肤病的诊治方面能力突出。学科国际交流活跃,张建中教授荣获2013年国际皮肤科联盟杰出贡献奖,共培养博士\/硕士\/留学生70余人,培养进修医师100多人。设专家门诊、特需门诊、专科门诊、病房、皮肤医学激光中心、皮肤病理室、皮肤真菌室、性病化验室、治疗室、手术室和皮肤病研究室。年门诊量约14万人次,开设病床21张,年出院病人400余人次。特色诊疗1.变态反应性皮肤病(湿疹\/皮炎、荨麻疹等):*是中华医学会皮肤性病学分会\"特应性皮炎研究中心\"组长单位;*主持制定了《中国特应性皮炎诊疗指南》、《中国湿疹诊疗指南》、《荨麻疹诊疗指南》、卫生部《重症药疹临床路径》;*诊疗和长期随访了大量患者,有完善的检验手段。2.银屑病:*倡导和实行\"慢病管理\"模式,主编了中华医学会教材《银屑病》、患者教育教材《银屑病就医指南》;*牵头组织了全国多中心银屑病流行病学调查和\"银屑病分级治疗\"研究;*牵头组织了1.1类新药苯烯莫德治疗银屑病临床研究和阿达木单抗治疗斑块型银屑病临床研究。3.皮肤型红斑狼疮和新生儿红斑狼疮:*发现两型亚急性皮肤型红斑狼疮预后的分离现象,总结出中国新生儿红斑狼疮临床特点,系列研究获2009年中华医学奖;*牵头组织了《皮肤型红斑狼疮诊疗指南》的制定。4.移植物抗宿主病(皮肤型):*在国际上首次提出\"特应性皮炎样移植物抗宿主病\"这一新的类型,发表于《美国皮肤病学会杂志》(JAAD),受到广泛好评。*诊治和随访了大量皮肤型移植物

腔镜外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腔镜外科(普外三科)。前身为1994年老人民医院(白塔寺院区)的外科病房,专业为北京(医科)大学人民医院普外腹腔镜专业组。人民普外先后由著名外科学家黄萃莛、杜如昱、祝学光教授担任科主任。自1991年引进腹腔镜技术以来,共完成各类普外科手术数万例,其中腹腔镜手术占70%。举办过各类腹腔镜培训班研讨会百余期次,培训学员数千名。2010年更名为腔镜外科,由外科及腹腔镜专家黄迅主任医师任科主任,2016年6月起由著名腹腔镜微创外科专家王秋生教授担任科主任。我科室秉承了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普外科的传统,在治疗肝胆、胃肠、胰腺、脾脏、甲状腺及甲状旁腺、各类疝气等疾病有着较为丰富的外科治疗经验。特别是在胆道良恶性疾病的诊疗方面有很高的水平,如:胆囊结石、胆囊息肉、肝内外胆管结石、先天性胆道疾病、胆囊癌、胆管癌、胆道术后合并症等,逐渐开展腔镜肥胖治疗、微创手术治疗上消化道功能失调疾病如贲门失迟缓症、食道裂孔疝、反流性食管炎,微创手术治疗肝胆胰疾病,各类微创疝气手术。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随着现代微创外科腹腔镜、纤维内镜治疗技术的发展,我们在北京市率先引进并开展了腹腔镜手术并且不断创新和发展,其中腹腔镜胆囊切除手术无论质量还是数量在北京处于领先地位,是我国最早开展腹腔镜普通外科手术的科室之一,每年开展的腹腔镜各类手术多达700-800余例。随着腹腔镜技术及器械的不断发展,我们不断探索和创新,在具有开腹手术熟练技术的有力保障下,已成功的完成了各类腹腔镜微创手术,包括:腹腔镜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腹腔镜胃癌根治术、腹腔镜胃肠旁路手术;腹腔镜胆总管探查、胆道镜活检、取石术;腹腔镜肝脏手术(肝囊肿开窗术、肝脓肿引流术、肝活检术、肝叶切除术);腹腔镜胃、小肠、结直肠良恶性肿瘤切除及根治术;腹腔镜脾切除术治疗ITP和脾功能亢进;颈腔镜微创手术治疗甲状腺疾病(甲状腺瘤、结甲等);腹腔镜疝修补成形术(腹股沟疝、腹壁疝、切口疝、脐疝及复发疝);腹腔镜胃底折叠术治疗胃食管反流病;腔镜下食道裂孔疝修补术及治疗贲门失弛缓症等。在纤维内镜治疗方面也颇有心得,对各种类型的肝内外胆管结石、先天性胆道疾病、胆道术后残余结石的治疗、处理居于国内前列。另外,我科室对于各类消化道肿瘤(肝癌、胃癌、结直肠癌、胰腺癌等)及甲状腺癌的术后综合治疗,如化学治疗、介入治疗及免疫治疗也颇为专长。我科室与全国范围内多家

疼痛医学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疼痛医学科前期为麻醉科疼痛治疗专业组,成立于2007年6月,2013年成为独立科室。是一个集临床、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综合科室。拥有先进的临床和科研团队及国际一流的疼痛诊疗设备,在慢性疼痛的诊断和微创介入治疗方面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目前拥有教授、博士生导师、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博士、硕士等高精尖专家和人才,并且拥有经验丰富的优秀的护理团队。由于疼痛医学科诊疗疾病范围广、涉及多个科室,因此我科建设时注重科室成员专业多样化,包括麻醉、骨科、肿瘤内科、神经内科、中医科、康复治疗等多个专业的医生。设有骨与关节疼痛、神经病理性疼痛及癌痛三个亚专业。设有疼痛门诊、疼痛治疗室、疼痛恢复室和疼痛病房。建科以来,我科采取多种门诊治疗及微创介入手术为许多长期遭受疼痛折磨的患者解除了病痛。我科是卫生部首批\"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之一,同时依托我院医疗共同体的优势,借助现代信息技术,与社区医院共同管理居家癌痛患者。疼痛医学科致力于疼痛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先后承担或参与\"97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首都卫生发展专项等多项国家级和省部级课题,在SCI期刊和国内期刊发表论著数十篇。我们将用一流的服务和精湛的技术为患者解除病痛,始终秉承\"祛除疼痛是患者的基本权利,也是我们的神圣职责\"。特色诊疗特色诊疗一、诊疗范围1.骨与软组织疼痛颈腰椎间盘突出症、骨性关节炎、类风湿性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急性腰扭伤、棘上棘间韧带炎、腰背肌筋膜炎、纤维肌痛综合征、腱鞘炎、网球肘、肩周炎等。2.神经病理性疼痛颈源性头痛、蝶腭神经痛、三叉神经痛、舌咽神经痛、枕神经痛、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复杂区域疼痛综合征、腹腔神经痛、幻肢痛、残肢痛等。3.癌症相关性疼痛各种癌症、癌症相关性病变及抗癌治疗所致的疼痛。4.血管缺血性疼痛下肢脉管炎、下肢动脉闭塞症等引起的缺血性疼痛。5.非疼痛性疾病突发性耳聋、美尼尔综合征、顽固性呃逆(打嗝)、顽固性失眠、急性面神经炎(面瘫)、面肌痉挛、过敏性鼻炎、雷诺氏综合征、不定陈述综合征等。二、特色诊疗技术(一)门诊注射治疗:我科门诊开展各种慢性疼痛注射治疗,例如各种椎旁阻滞、星状神经节阻滞、臂丛阻滞、颈丛阻滞等各种神经阻滞,膝、髋、肩、肘、踝等关节腔注射,局部痛点注射等。我科的特色治疗是超声引导下的注射治疗,既保障治疗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又最大程度的降低治疗的风险。(

胃肠外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胃肠外科前身为1942年的中央医院普外科胃肠专业组,具有七十余年的历史。著名教授黄萃莛、杜如昱、张嘉庆、祝学光曾先后担任科主任。1997年以后普通外科根据学科发展的需要,按照专业特点划分为肝胆外科、胃肠外科、乳腺外科中心、外科监护、微创外科等科室。于永祥教授担任胃肠外科主任,王杉教授为副主任。2003年王杉教授担任胃肠外科主任,叶颖江教授担任副主任。2006年王杉教授任人民医院院长,叶颖江教授担任副主任。2013年叶颖江教授担任胃肠外科主任。胃肠外科目前是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北京市重点学科、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英国爱丁堡外科学院和香港外科学院住院医师培训基地。现有医师19名,其中正高职称8人(含教授2人)、副高职称7人、中级职称1人、初级职称3人;护士39人,其中主管护师3人、护师20人、护士16人;技师1人,技士1人。共有床位70张,平均年收治病人2000余次,开展手术1000余次。承担本院6A病区(手术治疗病区)和42病区(综合治疗病区)医疗工作。收治的病种主要包括胃肠道良恶性疾病,甲状腺、肝脏、胆囊、疝、阑尾和肛门等普通外科疾病,尤其擅长胃肠道肿瘤的规范化、个体化治疗。在消化道恶性肿瘤的综合治疗、结直肠癌肝脏转移癌的外科治疗、腹腔镜微创手术、胃肠间质瘤治疗、甲状腺及甲状旁腺结节、痔手术等方面,保持全国甚至国际的领先水平。在国内最早开展并推广多学科专家组治疗模式(MDT模式),受到国内外同行的高度赞扬。胃肠外科立足国内现况,把握国际专业发展方向,形成多途径、多手段、多方法的立体治疗的医疗模式,全面提高临床诊疗水平,快速、安全地为广大患者解除痛苦。特色诊疗1.结直肠癌规范化手术治疗在国内最早倡导结直肠癌规范化手术方式: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ME)、肛提肌外腹会阴联合切除术(ELAPE)及经肛门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ransanalTME),规范化的手术操作确保了肿瘤的根治性,减少了手术并发症,改善了病人预后,提高了结直肠癌患者的生存率。2.进展期结直肠癌、胃癌的综合治疗对于肿瘤分期较晚的结直肠癌或胃癌病人进行术前新辅助化疗、放疗等辅助治疗使不能切除的晚期肿瘤降期降级,从而获得二期切除甚或根治的机会。对一部分肝转移病人积极采取转移癌和原发癌同期切除或先行化疗、生物(靶向)、介入、射频治疗后再分期切除,均取得了良好效果,使晚期肿瘤病

心外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脏外科成立于1987年,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经成为国内一流的心脏外科中心,开展了包括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心脏瓣膜疾病,主动脉疾病,心脏肿瘤,心律失常以及心脏移植治疗心力衰竭治疗在内的各种心脏大血管手术。其中微创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处于全国的领先水平,开展了非体外循环不停跳冠状动脉搭桥术、各种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局麻清醒状态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微创获取搭桥移植血管等多种术式,获得教育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先天性心脏病治疗方面开展各种包括法洛氏四联征、完全房室隔缺损、大动脉转位、单心室、右室双出口,永存动脉干、Ebstein畸形、肺动脉闭锁、体静脉异位引流及完全肺静脉异位引流等疾病的解剖学矫治和功能学矫治,挽救了大量来自全国各地的先心病患儿。各种晚期重症瓣膜病、主动脉夹层和主动脉瘤的外科手术、房颤的外科治疗及心脏良恶性肿瘤的治疗亦为心脏外科的特色项目。心脏移植手术患者已经成功存活10年以上。心外科在医生培训项目方面也做出了有益的探索。本院心脏外科青年医生培训已经施行\"七年制\",保证35岁之前掌握微创冠状动脉搭桥术。\"一心培训\"项目设立面向全国的进修奖学金,全部免费和完全开放的培训形式,使来自全国各地的很多外科医生获益。医教研三位一体的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心外科,一如既往致力于为病人服务、解除病人疾苦;面向临床,培训心脏外科临床医师;把握方向,发展心脏外科基础研究。心外科科训:\"仁心、和谐、求精、创新\"。特色诊疗专业门诊简介1、冠心病微创外科冠脉旁路移植术是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手段,也是远期效果最好,复发率最低的方法。北京大学人民医院是国内最早实施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搭桥术的单位之一,目前非体外循环搭桥的手术例数和手术难度全国领先。迄今开展了包括激光心肌血管重建术,人工心脏辅助装置、各种微创小切口冠状动脉搭桥手术和局麻清醒状态下的冠状动脉搭桥术在内的综合性冠心病外科治疗方法,并致力于冠脉搭术后提高生活质量和恢复正常劳动能力,减少复发的研究。本专病门诊内容:①明确诊断冠心病;②根据心血管病变的类型,确定最佳治疗方案;③提供冠心病微创手术治疗的专业咨询;④冠心病微创手术的术后随访。2、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性心脏病是心脏发育过程中出现的结构异常。心脏结构的异常严重影响心脏功能,需要积极治疗。我们目前根据患者的病变情况已开展了先天性心脏

胸外科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创建于1952年。经过65年艰苦奋斗,尤其是进入本世纪以来的跨越式发展,已经成为以胸部微创技术为鲜明特色、以肺癌的早诊早治为突出优势的全国知名学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是王俊院士领导下的国家临床重点建设专科,是以胸腔镜微创手术及肺癌微创综合外科治疗为主要特色,医疗、教学、科研全面协同发展的全国知名学科,是国内外公认的我国胸腔镜胸部微创手术技术力量最为雄厚的\"排头兵\"单位。科室现有教授及主任医师8人、副教授及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5人、护士28人。发展历程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外科是由著名外科学家谷钰之于1952年创建的,是我国最早的胸外科之一。1968年胸外科撤销,与普外科合并。1972年,医院再次恢复胸外科建制。1986年,心脏专业自胸外科分出。1990年,位于西直门的人民医院新院区落成,胸外科由白塔寺老院搬迁至西直门新院,并建立了独立的护理单元。历任主任谷钰之、杨俊、胡家齐、张国良为学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艰苦卓绝的努力。2000年,王俊作为\"领军人才\"加入胸外科,北京大学人民医院胸部微创诊疗中心成立。王俊接任胸外科主任。2007年,胸外科搬迁至新病房楼,床位扩张至54张。2010年胸外科成立化疗病房,总床位扩至62张。2019年,胸外科主任王俊被评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医疗团队近十多年来,科室着力进行人才储备和人才梯队建设,逐渐形成了一支基础扎实、技术精良、团结互助、蓬勃向上的医护团队。这其中包括教授及主任医师8人、副教授及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5人、护士28人。他们秉承\"大医精诚\"的从医理念,以及\"低调做人、踏实做事\"的科训,力争为每位病患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最好的治疗方法和最全面的医疗服务,以求得最满意的治疗效果。在全体同仁的努力下,学科的社会影响力逐年攀升。2015年,在北京市卫计委重点专科医疗服务绩效综合评价排名中居北京市第一名。特色诊疗在中国率先开展胸腔镜手术,创立了胸腔镜技术体系及肺癌手术\"王氏技术\",在肺癌、胸腺瘤、肺气肿、手汗症、食管癌、肺大泡等疾病的诊疗上特色鲜明,居国际领先水平。科室制定医疗服务的宗旨是\"三最\":为每位患者提供目前国际公认的最佳的治疗方案,最好的治疗方法,和最全面的医疗照护。(1)胸腔镜技术:1992年王俊教授最早将国际上刚刚出现的电视胸腔镜技术引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