肖瘤医生互联网医院
首页 / 医院动态 / 文章详情

郭薇薇主任提醒:孩子行为怪异,不是“调皮”,可能是抽动症!

肖瘤医生互联网医院
肖瘤医生互联网医院郭薇薇主任医师
郭薇薇|主任医师

肺部疾病

“这孩子特别调皮、爱动,坐在那总是扭来扭去,乱甩头做鬼脸,说他也不改!”您以为这只是孩子小,调皮、爱作怪?那可不一定!有一种病,您可能没听说过,那就是“儿童抽动症”!这是在临床上误诊率很高的一种病,常被当做坏习惯、多动症,甚至咽炎、眼病等误治。

今天,肖瘤医生特邀请儿科专家郭薇薇主任专门就儿童抽动症的问题给家长朋友做一期全面讲解。

儿科专家郭薇薇主任表示:“抽动症是一种复杂的慢性的精神发育障碍,孩子经常眨眼、皱眉、耸鼻、歪嘴、摇头、清嗓子、喉部发声或者做复杂的面部动作和表情、肢体或腹部抽动、步态改变等都可能是抽动症的表现。”

与孩子正常调皮捣蛋做的类似动作相比,抽动症的这些表现会比较刻板,并非孩子有意为之,就算自己想控制也控制不了。同时,抽动症也常兼有学习困难、注意缺陷、自卑焦虑、情绪障碍、睡眠障碍等伴生症状。如不及时治疗,会对孩子的生活和学习造成极大的影响。

郭薇薇主任表示:“精神压力是很多抽动症孩子发病的重要外在诱因,如果孩子已经发病,除了吃药之外,家长一定要知道,家庭环境对孩子康复的重要性,尽量营造好的家庭氛围,做好孩子的心理辅导。”

约50%-90%的抽动症孩子伴有1种或1种以上共患病。常见的共患病有多动症、学习困难、品性障碍、强迫障碍、睡眠障碍、自伤攻击行为、自卑孤僻等。

大多数孩子在10岁前发病,发病年龄主要集中在5至6岁。儿童遇到了不利的环境条件,超过了自身的神经系统的耐受力,常促使疾病的发生。

家长三个错误的做法

误区1:过度关注,人为制造焦虑

很多家长带抽动症孩子就诊时,往往带有明显的焦虑,不断询问关于孩子的各种问题,平时在家也经常讨论孩子的病情,什么都不让孩子做,把孩子彻底当成特殊对象来对待。这些都潜移默化的给孩子带来了负面影响,不利于疾病康复。

误区2:责怪或刻意纠正孩子

很多家长无法忍受孩子的怪异行为,会不断刻意纠正孩子,甚至出言呵斥,然而孩子的动作都是不由自主的,并无法通过纠正得到改善,这只会增加孩子的焦虑和紧张,在一遍一遍的“提醒”下,强化原有的症状。

误区3:不管不顾,认为长大就好了

有的家长认为抽动症就是小孩子的病,等孩子大了就好,不用治疗。这是完全错误的观念。从临床案例来看,抽动症是很难自愈的疾病,如果不及早控制,一般会越来越严重,逐渐发展为全身抖动、吼叫、说脏话、骂人、自残等,不仅影响上学,还会造成心理问题。症状严重后,治疗也会变得困难。

抽动症的发展阶段

●抽动症初期症状普遍是轻微的,大多为单一的抽动,病程一般不超过一年,分类上它属于一过性的抽动障碍。

●病程如果持续一年以上,则会表现为复杂的运动型抽动或者是发声性抽动,此时就是慢性抽动障碍了。

●若进一步发展,可能会表现为发声和多种运动联合抽动,病情就严重了。总之,病程越长,病情就会越复杂,治疗就会越困难。

能治好吗?家长要怎么做?

抽动症虽然一般不能自愈,但只要进行了正规治疗,它的预后是比较好的。家长只要与医生做好配合,注意以下要点,大多可以获得满意的疗效。

1.西药须谨慎,不要随意减量或停药

抽动症可进行中西医结合治疗。需要注意的是,治疗抽动症的西药多属于抗精神病类的药物,每一种药都有适应症和一定的不良反应,应在医生指导下谨慎使用。

2.可以吃中药,但不要迷信偏方

中药汤剂治疗抽动症也有很好的效果,郭薇薇主任表示:中医一般按照抽动症的症候以及伴随的症状辨证施治,整体调节,标本兼治,并根据病情的变化,随时调整药物。在症状控制以后,会进一步用中药去扶正固本,巩固疗效,减少复发,使患儿抽动症状消失,体质提高,饮食,睡眠,精神状态都有明显改善。中医治疗不等于吃偏方,每个孩子的体质都不同,这要根据每一个个体不同的情况分析,不能一概而论。

3.“忘了”疾病,吃好、玩好

抽动症患儿的饮食一定要合理搭配,不要吃辛辣刺激性的食物、添加剂过多的食物、容易兴奋的食物,要注意三餐应时,营养均衡摄入。同时,各种有益的活动,也可以帮助孩子减少紧张、抑郁等负面情绪,同时使肢体得到锻炼,让各种刻板动作得到缓解。

专家介绍:郭薇薇主任

中国中医科学院西苑医院儿科主任医师

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工作近40年,侧重小儿呼吸系统疾病(反复呼吸道感染、支气管炎、支气管哮喘等)、消化系统疾病(营养失衡、厌食、腹泻等)、小儿肾脏疾病(肾病综合征、肾炎等)和血液系统疾病(过敏性紫癜等)的治疗,并取得满意疗效。

擅长支气管哮喘、气管炎、肺炎、抽动症、多动症、小儿肾病、腺样体肥大、发育迟缓、小儿脾胃病等。

【免责声明:本页面信息为第三方发布或内容转载,仅出于信息传递目的,其作者观点、内容描述及原创度、真实性、完整性、时效性本平台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涉及用药、治疗等问题需谨遵医嘱!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自行核实相关内容。如有作品内容、知识产权或其它问题,请发邮件至suggest@fh21.com及时联系我们处理!】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预约挂号

热门文章 更多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