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转移是恶性肿瘤常见并发症之一,平均每5个患者中就会有1个发生骨转移,且多为多发性骨转移。肿瘤骨转移对患者威胁很大,不管在身体还是心理上都会产生很大的打击。
骨肿瘤有很多种,其中转移性骨肿瘤是常见的一种,这种疾病发病奇怪,让很多患者感到痛苦不堪。
骨骼那么坚硬,为什么会发生转移呢?
正常的骨骼中存在着“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顾名思义,成骨细胞是“建设队”,破骨细胞“拆迁队”。骨组织和人体的所有组织一样都是动态平衡的,像一栋永远在施工中的房子,每秒钟都在经历着修修补补。
骨组织虽然坚硬,但是也需要血液循环提供营养。骨骼中的血管较为丰富,毛细管管网可以滞留体积较大的肿瘤细胞,同时骨的动静脉广泛吻合,而静脉网的直径较大且血流平缓,非常适合肿瘤细胞的定植。而肿瘤细胞转移到骨组织之后通常首先激活破骨细胞,就是“拆迁队”,“拆迁队”忙着拆,“建设队”就要忙着补,从而打破了骨的平衡状态。骨转移部位多在骨膜,或向内浸润至骨髓、脊髓,或向外进入肌肉层引起肿块。
转移性骨肿瘤常见症状
骨转移在许多癌症患者中非常常见,几乎所有癌症到了晚期都会发生骨转移,是继肺和肝以外,第三大常见的癌症转移部位。
据统计,骨转移的发病率占全身转移癌的15%~20%,仅次于肺及肝转移癌的发病率。常有以下症状:
1、疼痛:是常见的症状,约占70%。疼痛的出现时间可早可晚,疼痛的性质也可轻可重,病程一般较长。疼痛的程度不一,在早期,疼痛较轻,呈间歇性,逐渐变为持续性,严重者易引起注意,轻者常被忽视。位于脊柱者可表现为腰部、胸背部、肋胸部、颈疼痛。在胸椎者常伴单侧或双侧的肋间神经痛。在腰椎者有时可以表现出腹痛。疼位于骨盆者,常伴有髋关节、股内侧疼痛;位于股骨上端及肱骨上端者常伴有关节功能障碍。
2、肿胀、包块:位于深部的骨转移肿瘤早期常不易发现包块,只反映出局部疼痛,表浅者部分病例可见肿胀及包块,约占5%,因此因包块而就诊者极少见。靠近关节附近的肿瘤可以引起关节功能的障碍,肿瘤增大在重要的神经附近时可以有或多或少的压迫症状,产生麻木、肌肉无力或萎缩,很多病例的诊断是在病理骨折发生时才发现了骨骼的病变,要特别引起重视。
3、压迫症状:脊柱转移肿瘤常很快出现脊髓、马尾或神经根的压迫症状,出现根性神经痛,感觉可减退,肌力减弱以至麻痹,常伴括约肌功能障碍。以麻痹为首症者约占2%,因瘫痪而入院者几乎占50%。在骨盆者可引起直肠、膀胱的压迫症状,出现大小便功能障碍。位于肢体者亦可引起血管和神经干的压迫症状。
4、病理性骨折:常为转移性骨肿瘤的主要症状之一,有轻微外伤或根本没有任何诱因,即发生骨折。下肢出现率高,一旦发生病理性骨折,疼痛加重,肿胀明显。在脊柱者很快即出现瘫痪。
5、全身症状:有原发癌症状者,周身情况差,常有贫血、消瘦、低热、乏力、食欲减退等。无原发癌表现者,患者全身情况常较好,部分患者如正常人一样,但很快即出现周身症状。
临床上,大多患者常在骨破坏较严重,疼痛难以控制后才接受专科医生的诊治。当疼痛出现时,患者和家属往往采取自服止痛药物或按一般的良性慢性疼痛去综合医院的骨科、推拿科、针灸科、理疗科等接受诊治,这就耽误了病情。
骨转移,及早治疗是关键
2010年版的《恶性肿瘤骨转移及骨相关疾病临床诊治专家共识》中,恶性肿瘤发生骨转移的主要治疗目的有以下四种:预防和治疗骨相关事件;减轻疼痛;保持活动和功能,提高生活质量;控制肿瘤进展,延长生存期。
关键在于早发现、早治疗。从现阶段来看,骨转移发生率高,对患者影响大,而目前的临床治疗重点在发生骨转后,有症状才开始治疗。而骨转后开始治疗获得的终疗效比较有限,且病情不可逆转。那么,患者是否有办法提前预防,来降低这些可怕的骨相关事件发生率呢?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冯利主任指出,骨转移患者,肾气虚弱为本,痰、瘀互结之肿瘤邪毒为标,该病本虚标实,虚实夹杂,病情复杂。治疗时应着重于标本、虚实的转化,一方面抑制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同时阻断肿瘤邪毒继续流窜转移;另一方面还应扶正固本,扶助受损正气。
经过数十年苦心专研,冯利主任以中医“阴阳平衡”、“未病先防”、“既病防变”的理论为基础,结合西医现代肿瘤骨转移分子生物学理论提出了肿瘤骨转移治疗的“平衡阻断”治疗方法,同时应用“益肾骨康方”提升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为骨转移患者的“带瘤生存”创造了机遇。
中国医学科学院肿瘤医院主任医师、北京四惠中医医院肿瘤科特聘专家冯利主任提醒,骨转移给患者带来危害非常大,但只要采取规范化治疗,大部分骨转移患者的生活质量和生存期都可以得到“”。目前,临床治疗骨转移主要以“平衡阻断”治疗方法为主,一方面治疗原位癌、转移癌,另一方面修复受损骨细胞,并阻断破骨细胞对正常骨质的溶骨性破坏,可以实现患者“带瘤生存”的远期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