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临床表现和病因,肌强直性肌病分为强直性肌营养不良先天性肌强直和先天性副肌强直。

       强直性肌营养不良I型(DM1)致病基因位于19号染色体长臂(19q13.3),萎缩性肌直蛋白激酶(DMPK),编码582个氨基酸。3′-端非翻译区有三核苷酸串联重复序列(CTG)异常扩增DM2致病基因位于3q21的ZNF9,该基因含子1中的四核苷酸串(CCTG)由异常延伸引起DM2。目前认为DM是RNA选择性剪接异常是临床多系统损伤的原因。

       先天性肌强直位于染色体7q35氯离子通道(chloride channel,CLCN1)由基因突变引起。该基因编码的骨骼肌电压门控制氯离子通道蛋白是一种跨膜蛋白,膜内外氯离子的转移起着重要作用。CLCN1氯离子通道主要疏水区的氨基酸替换是由基因点突变引起的,降低了氯离子的渗透性,从而诱发肌肉强直。

       致病基因位于先天性副肌强直常染色体显性遗传17q35,编码骨骼肌门控制钠通道蛋白。基因突变导致钠通道蛋白功能障碍,主要是失活异常。钠离子连续进入细胞,肌膜持续去极化,肌肉强直。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肌强直性肌病症状

肌强直性肌病治疗

肌强直性肌病病因 肌强直性肌病饮食
肌强直性肌病医院 肌强直性肌病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