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血性疾病的临床表现主要是不同部位的出血。在对出血性疾病进行初步评估时,应详细询问患者的出血史、家族史、症状,并仔细检查患者的出血体征。对于患者的诊断,应注意性别、出血年龄、出血频率、药物、手术、创伤史、无家族史等。由于发病机制的不同,临床表现往往不同。

   

       1、皮肤粘膜下出血

   

       各种出血性疾病,特别是血管和血小板疾病,最常见和最容易发现的症状和体征是皮肤和粘膜下的出血。出血程度、范围和出血部位的表现如下:

   

       1.出血点:指皮肤上的直径2mm内部出血,如针头大小,通常不高于皮肤表面,按压不褪色。早期为深红色,1~2周内完全吸收。出血点可分布在身体的各个部位,四肢更常见,躯干下部更常见。

   

       2.紫癜:直径3~5mm皮下出血,不高于皮肤表面,抑制不褪色,其性质、特点、部位和临床意义与出血点相同。

   

       3.淤斑:直径为5mm上述皮下片状出血分布与出血点和紫癜相同。单发和多发小瘀斑一般表明为血管或血小板疾病;大瘀斑常见于严重血小板减少或功能缺陷和严重凝血功能障碍。

   

       4.血疱:口腔粘膜血疱常表现为严重血小板减少。

   

       5.鼻出血:常见于血小板疾病和遗传性毛细血管扩张。然而,在高温和干燥气候下,正常人也可能有鼻出血。如果只有一侧鼻出血,局部血管因素比凝血功能障碍更有可能。

   

       6.牙龈出血:是血小板疾病和血管疾病的常见症状。

   

       二、深部组织出血

   

       深层皮下、肌肉、关节腔、浆膜腔等部位常见深层组织出血。

   

       1、血肿:深层皮下、肌肉等软组织出血。当血肿较大时,会引起肿胀和疼痛,压迫邻近的组织和器官,引起疼痛和功能障碍。轻度创伤或自发血肿在凝血机制障碍中很常见,如血友病。

   

       2、关节出血:常见于膝盖、脚踝、肘部、手腕、髋关节等负重关节。早期可见关节肿胀、疼痛,关节穿刺可提取不易凝固的旧血。反复关节出血会导致永久性关节畸形和严重的功能障碍。关节出血常见于凝血机制障碍,如血友病。

   

       3.浆膜腔出血:主要见于腹腔、胸膜、心包、睾丸鞘膜出血。凝血机制障碍,如血友病,常见于原因不明或自发性浆膜腔出血。

   

       4.眼底出血:多见于严重血小板减少和严重血管疾病,其他出血性疾病较少。

   

       三、内脏出血

   

       内脏出血的临床表现为咯血、呕血、便血、血尿、引导出血和中枢神经系统出血,出血量较大。除相应的器官和系统症状外,还可伴有循环紊乱,甚至由失血引起的休克。主要见于严重的血小板减少和凝血因子缺乏。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出血性疾病症状

出血性疾病治疗

出血性疾病病因 出血性疾病饮食
出血性疾病医院 出血性疾病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