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5-06-14 来源:复禾健康
骨质疏松并非老年人专属疾病,其高发人群主要有绝经后女性、长期服用糖皮质激素者、甲状腺功能亢进患者、长期缺乏运动者以及长期吸烟酗酒者。
雌激素水平下降是导致骨量流失的关键因素。女性绝经后5年内骨密度可能下降20%,表现为腰背疼痛、身高缩短等症状。建议通过骨密度筛查早期干预,必要时在医生指导下使用抗骨吸收药物。
2、糖皮质激素使用者:连续使用泼尼松等糖皮质激素超过3个月可能抑制成骨细胞活性。这类患者可能出现自发性骨折,需定期监测骨代谢指标并补充钙剂与维生素D。
3、甲亢患者:甲状腺激素过量会加速骨转换周期,导致骨微结构破坏。典型症状包括腕部骨折风险增加,需控制原发病同时进行抗骨质疏松治疗。
4、长期缺乏运动者:机械负荷不足使骨重建负平衡,办公室工作者等久坐人群腰椎骨密度显著低于同龄人。建议每周进行3次负重运动,如快走、太极拳等。
尼古丁和酒精会干扰钙吸收并损害成骨细胞功能。每日吸烟超过20支或饮酒超过50克白酒者,其髋部骨折风险较常人高2-3倍。
预防骨质疏松需建立终身骨骼健康管理意识。每日摄入300毫升牛奶或等量乳制品,搭配深绿色蔬菜补充维生素K;选择跳绳、爬楼梯等冲击性运动刺激骨形成;避免过度节食减肥;40岁以上人群建议每2年进行一次双能X线骨密度检测。存在高危因素者应在专科医生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防治方案,切勿自行服用钙剂或保健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