佝偻病主要是由维生素引起的D摄入不足导致骨骼正常形成障碍,一些骨骼发育畸形和缺陷的慢性营养疾病主要是由维生素引起的D缺乏往往是由于婴儿母亲在怀孕期间维生素的缺乏D摄入不足导致子宫内先天性维生素D缺乏,或者出生后不经常晒太阳,因为在阳光的紫外线作用下,皮肤下7-脱氢胆固醇转化为维生素D,肝肾羟化酶转化为活性维生素D,促进钙的吸收。第三种可能是出生后补充的维生素D维生素缺乏或生长过快也会导致维生素缺乏D。佝偻病的主要临床表现是导致骨骼畸形,如鸡胸、O型腿、X腿型、方颅等的表现,如果不及时治疗,导致生长发育出现一些畸形。
       佝偻病的临床表现如下:
       1、初期(早期):见于6个月以内,尤其是3个月以内的婴儿。主要表现为神经兴奋性增加,如易怒、哭泣、出汗、枕秃等。在此期间,通常没有骨病、骨病X线路正常,或钙化带稍微模糊
       2.活动期(激期):病情继续恶化,发生PTH功能亢进和钙磷代谢异常的典型骨骼变化。6个月以内的婴儿佝偻病主要是颅骨变化,前囟门边缘软化,颅骨薄,轻轻按压有乒乓球的感觉。6个月后,骨缝周围也可以有乒乓球的感觉,但前额和顶骨的中心部分往往逐渐增厚,直到7~8个月,头部形状变成方形头,头围正常增大。骨骺端由于骨样组织的积累而膨胀,沿肋骨方向与肋软骨的交界处可触及圆形隆起,从上到下如串珠,第7~10肋骨最明显,称为佝偻病串珠;严重时,手腕、脚踝也可形成钝圆形环,称为手、手镯。1岁左右的儿童可以看到胸骨和相邻的软骨向前突出,形成鸡胸样畸形;严重佝偻病儿童胸部下缘形成水平凹陷,即肋膈或郝沟。
       3.恢复期:经过上述任何治疗或阳光照射后,临床症状和体征逐渐减轻或消失。血钙和磷逐渐恢复正常,碱性磷酸酶需要在1~2月降至正常水平。治疗2~3周后X线改变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的钙化带,以后钙化带致密增厚,逐渐恢复正常。
       4.后遗症期:2岁以后的儿童更为常见。由于婴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畸形,如O型腿、X腿型、鸡胸等。无临床症状,血生化正常,X骨骼端病变消失的线检查。


什么是佝偻病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佝偻病症状

佝偻病治疗

佝偻病病因 佝偻病饮食
佝偻病医院 佝偻病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