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我们对于禽流感疾病并不陌生,近几年很多患者被禽流感所威胁,为了避免疾病的侵袭,越来越多的患者开始关注禽流感疾病的治疗方法,其中一般治疗、抗病毒治疗及中医治疗是最多用到的方法,下面我们一起看看关于禽流感的常规治疗方法介绍。
1.一般和对症治疗
确诊或疑似禽流感患者应隔离,保持室内通风,并进行空气消毒。让患者充分休息,多喝水,加强营养,给予易消化的饮食。应密切观察和监测并发症,特别是儿童和老年患者。严格掌握抗生素的应用指标,只有明确或充分的证据表明继发性细菌(细菌【译】:指一大类细胞核无核膜包裹,只有裸露的细胞被称为拟核区DNA原始单细胞生物,包括真菌和古生菌。)只有在感染时才能使用。根据患者的临床症状进行对症治疗,对高烧患者,酌情使用解热镇痛药或物理冷却方法冷却;流鼻涕、鼻塞,应使用缓解鼻粘膜充血药物;咳嗽、痰,给予咳嗽痰药物。儿童禁止使用阿司匹林和其他水杨酸制剂,以避免引起Reye综合征加重病情。对于呼吸功能不全的重症患者,应给予吸氧和呼吸支持治疗;其他并发症患者应采取积极有效的措施进行相应治疗。
2、抗流感病毒治疗
抗流感病毒药物的早期应用可以改善症状,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降低死亡率1~2d只有在内部使用,才能达到最佳疗效。目前常用的抗病毒药物包括离子通道M2阻滞剂和神经氨酸酶抑制剂。
离子通道M2金刚烷胺是治疗甲型流感病毒的传统药物(amantadine)和金刚乙胺(rimantadine)。其通过抑制M2蛋白和病毒脱衣壳,阻止病毒复制的启动而发挥作用。金刚烷按成人剂量100~200mg/d,儿童5mg.(kg-1.d-1),口服两次,疗程5d。老年患者和肾功能受损者应酌情减少剂量。金刚乙胺成人100mg/d口服。在用药过程中,应注意监测神经系统的副作用,如头晕、嗜睡、兴奋,甚至神经系统、恶心、呕吐、食欲不振、腹痛等恶心、呕吐、食欲不振等胃肠道不良反应。有癜风和疼痛史的人不应该使用它。
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是一类新型抗病毒药物,其疗效和安全性均优于其它抗流感病毒药物,并且研究证明,对H5N1和H9N2病毒株有效,已用于临床神经氨酸酶抑制剂扎那米韦(zanamivir)和奥司他韦(oseltamivir)两种药物的作用机制是阻断流感病毒表面的主要糖蛋白——神经氨酸酶的活性会改变病毒的正常凝聚和释放功能,防止病毒感染的传播。
扎那米韦口服生物利用率低,仅局部用药,通过鼻腔或口腔吸入,患者不易接受。常见的副作用包括鼻不适、腹泻、恶心、头痛、支气管炎、咳嗽和咽痛。
奥司他韦商品名TamifluTM新研究证实,它具有治疗和预防流感的双重作用。成人剂量150mg/d,儿童3mg.(kg-1.d-1),口服两次,疗程5d,宜餐后服用,以增加其生物利用。病人对药物耐受性好,主要不良反应有恶心、呕吐等。
三、中医治疗
禽流感患者可辨证施治,中医治疗。发热期可酌情用瓜霜退热灵胶囊、紫雪等退热中成药治疗;清开灵、双黄连、银翘、鱼腥草等口服液或注射剂具有清热解毒、抗病毒的作用,可酌情选择。
温馨提示:禽流感病毒对乙醚、氯仿、丙酮等有机溶剂、热紫外线敏感,56℃加热30分钟,60℃加热10分钟,70℃加热几分钟,阳光直射40-48小时使用常用消毒剂可灭活病毒。保持室内空气流通,尽量少去空气不流通的地方;注意个人卫生,打喷嚏或咳嗽时掩盖口鼻。
【参考文献:禽流感防治问答、禽流感防治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