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咽鼓管功能障碍是主要原因。
咽鼓管是中耳与外界环境沟通的唯一方法~管道。咽鼓管阻塞是分泌性中耳炎的重要原因。正常情况下,中耳内外气压基本相等。当咽鼓管因各种原因出现通风功能障碍时,中耳气体被粘膜吸收,中耳负压导致中耳粘膜静脉扩张,渗透性增加,血清泄漏积聚在中耳,形成中耳积液。
咽鼓管通风功能障碍分为机械功能障碍和功能功能障碍。
1.机械性阻塞:鼻咽各种良性或恶性占位性病变(如腺样体肥大、鼻咽癌、鼻咽纤维血管瘤等。)、鼻腔和鼻窦疾病(如慢性鼻窦炎、巨大鼻息肉、肥厚性鼻炎、鼻中隔偏曲等。)、长期鼻咽腔填塞、咽鼓管咽口粘连、代谢障碍性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等。),以及罕见的鼻咽白喉、结核病、梅毒和艾滋病。
2.功能性通气功能障碍:儿童腭帆张肌、腭帆提肌、咽鼓管咽肌等肌肉虚弱,收缩无力。此外,咽鼓管软骨发育不成熟,弹性差。当咽鼓管处于负压状态时,软骨段管壁容易坍塌,导致中耳负压。细菌病毒感染、放射性损伤、先天性呼吸道粘膜纤毛运动不良、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等原因导致咽鼓管表面活性物质减少,导致咽鼓管开放阻力增加,也被认为是分泌性耳炎的原因之一。Ⅰ、Ⅲ异常反应可引起分泌性中耳炎,可引起咽鼓管粘膜水肿和管腔闭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