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急性肠炎患者
急性肠炎是由食用含有病原体及其毒素的食物或饮食不当引起的胃肠粘膜急性炎症性变化,如过量刺激性和不易消化的食物。其病理表现为胃肠粘膜充血、水肿、粘液分泌增加,有时伴有出血和侵蚀。在我国,夏秋两季发病率较高,无性别差异,一般潜伏期为12―36小时。
恶心、呕吐、腹泻是急性胃肠炎的主要症状。为什么急性胃肠炎会引起呕吐和腹泻?这是由神经反射引起的。急性胃肠炎,由于细菌、毒素或胃肠粘膜炎症,刺激消化道感应器,冲动进入呕吐中心,引起呕吐中心兴奋,通过神经到胃、膈肌、呼吸肌、腹肌、咽、腭、会厌等,引起一系列协调运动,形成呕吐运动。同时,由于肠粘膜的炎症刺激,肠道内容物增加,直接或反射导致肠蠕动增强,吸收功能减少,腹泻。
由于呕吐和腹泻在某些情况下对人体有一定的保护作用,临床上应根据不同的情况采取不同的措施,如食物中毒或误服药物,不仅不应给予腹泻药物,而且应给予呕吐和腹泻药物,以促进毒物的排出。如因消化道炎症引起的呕吐和腹泻,为了减少水、盐代谢和电解质平衡失衡对身体的不利影响,应积极治疗原因,同时给予呕吐和腹泻治疗。
慢性肠炎患者
慢性肠炎一般是指肠道慢性炎症性疾病,可由细菌、霉菌、病毒、原虫等微生物感染引起,也可由过敏、异常反应等原因引起。临床表现为长期慢性或复发性腹痛、腹泻和消化不良,严重者可有粘液粪便或水样粪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