猴痘是一个病毒组,包括牛痘病毒、天花病毒等。猴痘作为一种人畜共患病,主要经由各种动物传播,例如猴子、兔子等。正是由于猴痘病毒首先在哥本哈根的绿猴身上发现,因而命名为猴痘。但经研究表明,猴痘在人与人之间也可以传播,其传播途径可能是经由飞沫传播。

       猴子痤疮是一种发生在非洲中西部雨林中的猴子,也可以感染其他动物,偶尔会感染人类,临床表现与天花相似,但病情较轻。这种疾病是由猴子痤疮病毒引起的。它属于一个病毒组,包括天花病毒、天花疫苗中使用的病毒和牛痤疮病毒。它需要与天花和水痤疮区分开来。该病毒可以通过动物直接和密切接触传播到人体或人之间,主要包括血液和体液。然而,猴子痤疮的传染性远低于天花病毒。

       猴痘病毒最早(1958)与丹麦哥本哈根实验室的猴子分离,当时被称为哥本哈根猴痘病毒;后来发现松鼠、大鼠、小鼠、兔子、豪猪、穿山甲等非洲动物也可能是这种病毒的宿主。猴痘病毒和天花病毒属于痤疮病毒(Orthopoxvirus)。猴子和人类猴子痤疮病毒感染在临床症状和组织病理上很难区分天花。猴子痤疮病毒和天花病毒有共同的抗原,两者之间有很强的血清交叉反应和交叉免疫力,所以当猴子痤疮流行时,可以接种牛痤疮。猴子痤疮病毒是长方形的,大小是200nm×250nm,它可以在非洲绿猴肾细胞中培养和生长,导致细胞病变。空斑可以在鸡胚成纤维细胞的单层培养中产生。类似天花病毒引起的细小痘泡病变发生在鸡胚绒毛尿囊膜上。兔接种猴痘病毒只会引起皮肤病变和角膜炎,而小鼠脑接种猴痘病毒会引起脑炎。

       猴痘感染的主要症状有:感染者会出现高烧、头痛、咳嗽、全身疼痛,严重者可能会死亡。猴痘的平均死亡率是10%,其中,特别是儿童感染者的死亡率最高。猴子痤疮皮疹同时发生,在斑疹、丘疹、疱疹、脓疱、结痂后留下疤痕,此外,猴子痤疮还会引起局部淋巴结肿大。潜伏期为7~14 天,前期为2~5 天,表现为发热、全身不适、疲劳、头痛、肌肉疼痛、背痛,有时有喉咙痛等。猴子痤疮发烧1~3 天皮疹,开始为斑丘疹,以圆形到环形红肿为特征;迅速发展为疱疹,形成小脓疱,伴局部淋巴结肿大;猴子痤疮部分皮肤损伤有出血倾向;最后结痂,脱落。猴子痤疮皮疹通常从面部开始,然后扩散到肢体部位,口腔、生殖器等部位也可能出现皮疹;但也可以从身体的其他部位开始。猴子痤疮皮疹持续2~4 周。

       猴痘可以从松鼠科动物和灵长类动物传播到人类。一旦人们被携带病毒的动物咬伤,病毒就会通过血液传播到人体。初步调查显示,美国猴痘的出现与宠物草原土拨鼠有关。兔子和其他啮齿动物也可以携带病毒。

       猴痘通常是自限性疾病,所以猴痘患者不用太担心。一般来说,猴痘患者可以在大约2到6周内自行痊愈。猴痘死亡率低,严重程度远低于天花板。未接种疫苗的人一般对猴痘比较敏感,所以经常接触猴痘病毒携带动物的人建议接种疫苗。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猴痘症状

猴痘治疗

猴痘病因 猴痘饮食
猴痘医院 猴痘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