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到这个名字,你应该知道它是如何患病的。鼠咬热是指家鼠或其他类型啮齿动物咬伤后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老鼠咬伤人后,会引起局部病变或发热感染。当然,除了啮齿动物咬伤感染外,鼠咬热也可以通过牛奶传播,这是因为乳牛被老鼠咬伤感染。人类喝牛奶时患有鼠咬热。因此,鼠咬热具有很强的传染性,需要我们预防。接下来,我们将介绍鼠咬热的分类,以便更清楚地了解鼠咬热。

       家鼠或其他啮齿动物咬伤引起的急性传染病。这实际上是一种不同病原体和不同临床表现的疾病。病原体是小螺菌和念珠 链杆菌,鼠咬热也根据病原体临床分类分为两类。这种疾病分布在世界各地,但病例很少,中国只看到小螺杆菌引起的报道。抗生素治疗后,预后较好。未经治疗的死亡率达到10%。两种类型在感染方法、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面存在差异。

       小螺菌型        病原体小螺菌(Spirillum minus)属螺菌科。长约3~6m,像螺旋体一样,有2~6个规则螺旋,两端锋利,每端有一根或一束鞭毛,运动活泼,革兰氏染色阴性,不生长在人工培养基础上,可通过动物接种检测到。这种类型分布在世界各地,主要是在亚洲。中国有分散的病例报告,主要是在长江以南。老鼠是感染源,咬过病鼠的猫、猪和其他食肉动物也很有感染力。人们在被这些动物咬伤后生病,人们通常对 型感到敏感,更有可能感染居住地卫生条件差的婴儿和实验室工作人员。人被病鼠咬伤后,小螺菌通过伤口进入淋巴系统,引起局部淋巴结炎,进入血液循环,可引起 菌血症和毒血症。潜伏期为14~18天。疾病急剧发生,表现为寒战,高40℃以上,持续3~6天,然后体温迅速下降到正常,3~7天间歇后,体温再次上升。所以一次又一次,它又回到了热的类型。高烧期间有头痛、疲劳和肌肉疼痛。局部伤口肿胀疼痛、坏死,形成硬结表面有黑痂溃疡。局部淋巴结肿胀, 触摸疼痛。半数患者的四肢和躯干有不同大小的深紫色皮疹,数量不多,可以融合成一块。重症患者有妄想症、昏迷症、菌血症和毒血症。体温正常时,症状缓解,皮疹消退。未经治疗的人可以重复6~8次。根据鼠咬史和回归性发热,并伴有原发病变和局部淋巴结肿大,可进行临床诊断。取血作为动物接种和分离病原体,或取伤口分 泌物作为显微镜检查,有助于诊断。此外,半数患者的血清瓦瑟曼反应和康氏反应呈阳性,也具有诊断价值。除一般治疗外,还应治疗局部伤口。青霉素是治疗小螺菌的首选。预后一般更好。灭鼠是预防这种疾病的重要环节。

       念珠状链杆菌型    又称黑弗里尔热或流行性关节红斑。病原体念珠链杆菌属于弧菌科,革兰氏染色呈阴性,常 呈链状排列。细菌中的念珠状隆起是细菌宽度的2~5倍。20%生长在新鲜兔血清的培养基中,兼性厌氧,加热至55℃,30它可以在几分钟内被杀死。传染源是野生 或实验室饲养的老鼠和其他啮齿动物。人们被病鼠咬伤或吃被病原菌污染的食物。1928年,马萨诸塞州黑弗里尔因食用被病原菌污染的乳制品而爆发。到目前为止,中国还没有关于老鼠咬热的报道。病鼠咬伤后,伤口迅速愈合,无硬结样溃疡;消化道感染者,无伤口。这种类型的潜伏期为1~7天(一般 2~4天),突然出现寒战、高烧(间歇性热或不规则热)、呕吐、头痛、剧烈背痛、手掌和脚可见皮疹。更多的关节红肿、疼痛,可能有渗出物,主要涉及大 关节。根据老鼠咬伤的历史和临床表现,可以考虑这种疾病。在发热期进行血液和关节渗出培养,如果分离到病原菌,可以诊断。血清瓦瑟曼反应和康氏反应是阴性的。如果特异凝集素在疾病后2~3周的血清中测量,也有助于诊断。除一般治疗外,还应用青霉素和红霉素作为病原体治疗。如果伤口没有愈合,就需要治疗。防鼠灭鼠是预防的重点。野外工作人员应做好个人防护。注意食品卫生,切断消化道传播途径,防止爆发。

       从病原体分类可分为以上两类,两类不同,有相似之处,简而言之,鼠咬热是一种传染性强,疾病不易诊断,治疗不是很困难,一般只要及时发现和治疗可以治愈,但因为疾病类似于常见疾病,可能被忽视延误最佳治疗时间和死亡,所以我们不能轻视。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鼠咬热症状

鼠咬热治疗

鼠咬热病因 鼠咬热饮食
鼠咬热医院 鼠咬热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