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病因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寒冷、早产、感染、缺氧是本病的可能致病因素。

       1.内因 新生儿,特别是早产儿,体温调节功能尚未完全发育,体表面积较大,皮肤较薄,血管分布较多,易散热。皮下脂肪较少(<1500g体重极低的儿童皮下脂肪很少),缺乏酶将饱和脂肪酸转化为不饱和脂肪酸,皮下脂肪组织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软脂酸占29%,硬脂酸占3%,温度稍低容易凝固。早产儿主要从棕色脂肪代谢产热,但脂肪储存不足,容易耗尽。<1500g极低体重儿皮下脂肪极少),缺少使饱和脂肪酸变为不饱和脂肪酸的酶,皮下脂肪组织中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软脂酸占29%,硬脂酸占3%,稍低温度极易发生凝固。早产儿主要从棕色脂肪代谢产热,但此脂肪储存不足,容易耗尽。

       2.外因

       (1)寒冷环境:寒冷收缩外周血管,增加去甲肾上腺素分泌,导致棕色脂肪分解,增加产热以维持体温,长期寒冷,棕色脂肪耗尽,化学产热能力急剧下降,导致新生儿寒冷损伤,心肺功能抑制恶性循环。胎儿产后体温随室温下降;窒息、麻醉、母镇静剂、感染、产伤等因素会影响体温调节,更容易发生低温。

       (2)摄入不足:早产儿热量摄入不足,新生儿糖原储备少,产热来源有限。

       (3)疾病:肺炎、败血症、腹泻、窒息、严重先天性心脏病或畸形会影响新生儿的新陈代谢和循环功能,尤其是严重感染时。DIC。缺氧、酸中毒、休克可抑制神经反射调节和棕色脂肪产热。

       (二)发病机制

       近年来,我们对低温引起的病理生理变化有了进一步的了解。外国学者建议,当大多数细胞感冒时,细胞和细胞内膜的结构发生了严重的变化。脂质首先凝固并与膜的成分分离,使膜结构失去透明屏障。因此,寒冷的损伤对身体有广泛的影响,国内学者建议硬肿胀有微循环障碍、休克和DIC病理过程改变了全身主要器官的代谢和功能。

       1.体温调节障碍 体温下降至20~25℃后来抑制了中枢神经系统。

       2.心血管系统 寒冷抑制窦房结,心率慢,体温低<28℃心率异常易发生;血管收缩、血粘度增加、肺循环和身体循环阻力增加、中心静脉压升高;肢体血流图显示受影响部位血流波幅下降,血流减少。<28℃时易出现心率失常;血管收缩,血黏度增高,肺循环和体循环阻力增高,中心静脉压上升;肢体血流图显示患处血流波幅下降,血流减少。

       3.呼吸系统 呼吸频率、通风量和水分与体温成比例下降16~20℃呼吸暂停;体温暂停;<25℃肺血管紧张度下降,肺血容量增加,肺血管床随体温下降而扩张,导致肺水肿和肺出血。<25℃肺血管紧张度下降,肺血容量增多,肺血管床随体温降低而扩张,出现肺水肿和肺出血。

       4.中枢神经系统 低温使脑血管收缩,血流下降,逐渐出现感觉和运动障碍、瞳孔扩张、昏迷、体温下降18~20℃当脑电图波形消失时。

       5.血液系统 随体温下降,血细胞比例逐渐增加,血浆容量下降,血小板和白细胞减少,红细胞变形,破碎红细胞增加,红细胞表面电荷减少,容易凝结。血氧向左移动曲线。<29℃凝血酶原时间延长,AT-Ⅲ、Ⅶ凝血障碍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是由于因子浓度降低、纤溶活性增加引起的。<29℃时凝血酶原时间延长,AT-Ⅲ、Ⅶ因子浓度减少、纤溶活性增加发生凝血障碍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

       6.肾功能 随体温下降,肾血流量减少,导致少尿、无尿、血肌酐升高。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是由什么原因引起的?

       7.胃肠 肠蠕动减弱,肝解毒功能和星细胞吞噬活性降低,白细胞趋化、吞噬和过氧化酶产物功能明显降低,易感染,过氧化氢酶浓度降低,肾、心LDH同工酶活性相对增加。

       8.代谢 摄氧和耗氧量随核心温度平行下降,呼吸机低于正常,核心体温30℃呼吸商降到0.65;葡萄糖代谢率下降,使用减少,易发生低血糖;组织血流减少,缺氧导致乳酸积累,代谢性酸中毒;抑制呼吸中心CO2呼吸性酸中毒减少。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症状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治疗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病因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饮食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医院 新生儿寒冷损伤综合征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