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涉及主动脉及其重要分支,导致节段性动脉管腔狭窄和闭塞,继发性血栓形成,肺动脉和冠状动脉也经常受到影响。少数病例合并动脉瘤样扩张。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表现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病因尚不清楚。大多数学者认为这种疾病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可能是由结核杆菌或链球菌、立克次氏体等在体内感染引起的,诱发主动脉壁和/或其主要分支动脉壁的抗原,产生自身抗体的抗主动脉壁和/或主要分支管壁的炎症反应。
       临床表现
       多发性大动脉炎多见于年轻女性,占64%~93%。发病年龄多为5~43岁,64%~70%或者在10到30岁之间。早期可出现疲劳、消瘦、低热、食欲不振、关节肌肉疼痛、出汗等非特异性症状,临床上容易误诊。特征性临床表现只有在后期发生动脉狭窄时才出现。根据受累血管的不同部位,分类如下:
       1.头臂型 占33%病变位于左锁骨下动脉、左颈总动脉和/或无名动脉的起始部,可累及一个或多个动脉,最常见于左锁骨下动脉。这种病变会导致大脑、眼睛和上肢缺血,表现为耳鸣和视力模糊。少数患者抱怨眼睛有闪光点或有意识地有一层白色的屏幕,逐渐出现记忆丧失、嗜睡或失眠、多梦、头晕、头晕、暂时性黑蒙古等。当颈动脉狭窄时,局部脑血流会减少到正常状态60%有时会出现意识障碍、性错厥,甚至偏瘫、昏迷、突然失明、语言、失写等。体检可以发现颈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颈动脉行径可以闻到粗糙和响亮Ⅲ~Ⅳ血管杂音、眼球震颤、角膜白斑、虹膜萎缩、白内障和视网膜萎缩。当无动脉或锁骨下动脉近端受累时,患侧肢体也可能发冷、麻木、虚弱、无脉、血压无法测量,锁骨上部可闻Ⅲ~Ⅳ血管收缩期杂音。由于受影响侧动脉压力下降,血液可从椎动脉回流,大脑回流到左锁骨下动脉,造成大脑缺血损伤,导致锁骨下动脉盗血,表现为患肢运动后脑缺血症状加重甚至昏厥。1978年Ishikava在颈动脉阻塞的多发性大动脉炎病例中,眼底检查可显示视网膜病变,分为四个阶段。Ⅰ期:小动脉扩张;Ⅱ期:形成小血管瘤;Ⅲ期:动-静脉吻合;Ⅳ期:眼并发症。Ⅰ、Ⅱ期轻中度,Ⅲ、Ⅳ期为重度。
       2.胸腹主动脉 占19%。病变涉及左锁骨下动脉以下的主动脉和/或腹主动脉。主要病理生理变化为主动脉近侧高血压和远侧供血不足,增加心脏负担,增加脑血管意外开放率。表现为上半身高血压,伴有头痛、头晕、心悸、下肢供血不足等症状,如酸麻木、疲劳、感冒、间歇性跛行,严重者可表现为心功能障碍。体检显示上肢脉搏强,血压高达18.7~32/12~18.7kPa(140~240/90~140mmHg),下肢股、腿筋、足背动脉搏动减弱甚至消失。可闻到胸骨左缘、背肩胛骨间区、剑突下或脐上。Ⅱ~Ⅲ杂音在血管收缩期。
       3.肾动脉 多为双侧肾动脉受累。单纯肾动脉病变仅占据。16%,主要累及肾动脉起始部,腹主动脉狭窄者达80%。动脉炎性狭窄使肾脏缺血,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醇系统,引起顽固性高血压。临床表现为持续性高血压,腹部可闻血管杂音。
       4.混合型 占32%病变涉及多个部位,涉及两种以上。大多数临床患者都有明显的高血压和动脉缺血。
       5.肌动脉 病变主要涉及肺动脉。目前国外报道约45~50%多发性大动脉炎与肺动脉病变相结合,可见于单侧或双侧肺叶动脉或肺段动脉。前者是常见的,并且是多发性的变化。单纯肺动脉型临床上一般无明显症状,肺动脉缺血可由支气管动脉侧支循环补偿,体检时只能在肺动脉瓣区听到收缩杂音。
       此外,由多发性大动脉炎引起的冠状动脉狭窄也值得注意。1951年Frovig首先报道这一现象。1977年Lupi据报道,107例大动脉炎中,冠状动脉狭窄16例,其中心绞痛8例。最初的症状通常与神经系统症状(头痛、暂时性脑缺血等)同时出现,也可同时出现心肌梗死症状。有些病例会出现心力衰竭,尤其是左心衰竭。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多发性大动脉炎症状

多发性大动脉炎治疗

多发性大动脉炎病因 多发性大动脉炎饮食
多发性大动脉炎医院 多发性大动脉炎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