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白斑的常见部位是脸颊、舌背、舌腹、唇、腭、口底、牙龈等部位的口腔粘膜,但有时也可能发生在其他部位。有些类型有特定的部位:颗粒状白斑多见于口腔角区的颊粘膜;皱纹纸白斑多见于口腔底部和舌头腹部;疣状白斑多见于牙龈。白斑的发病部位不同于白色角化病的常见区域,在形状和纹理上没有共同点。除了微脓肿和上皮异常增生外,白色念珠菌白斑还可以通过碘酸雪夫染色或培养来找出组织中的病原体。从发病部位、损伤纹理和损伤边界的清晰度可以区分白斑和白色角化病,组织学检查更加清晰。
白斑是癌前损伤,显示典型的上皮异常增生、核深染、丝分裂增加、极性消失、核浆比变化、异角化等。至于皱纹纸、疣等上皮表面形状,虽然不象征癌前的变化,但应高度警惕。
1.斑块状 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均质硬斑块,质地紧密,损伤形状和面积不同,轻微隆起或不均匀。值得注意的是,损伤大小与癌症的可能性之间没有平行关系,有时即使只有大米大小。肉眼可以看到斑块损伤,通常很难识别白念菌白斑,但前者很硬。(彩色图1)
彩图1 白斑病
2.颗粒状 亦称颗粒-结节状白斑,口角区粘膜多见。损害常如三角形,底边位于口角;损害的色泽为红白间杂,红色区域为萎缩的赤斑;赤斑表面“点缀”结节或颗粒状白斑。因此,有许多同义名:结节-颗粒状白斑或颗粒状红斑或非均质性红斑等。白色念珠菌感染的白斑都能发现白色念珠菌感染。
3.皱纸状 多见于口底和舌腹,同名为口底白斑和舌下角化病。这种疾病可以同时发生在口底和舌腹,也可以单独发生在口底或舌腹或舌腹左右交叉。损伤面积不同,甚至可以累及舌侧牙龈。表面起伏如白色皱纹纸,基底柔软。除了粗糙的不适,一开始没有明显的自觉症状,女性比男性多。为了明确诊断,必须进行体检。所有位于口底、舌腹、软腭、牙槽粘膜等区域的损伤,往往都有肉眼可见的皱纹纸“峰状突起”,镜下所见也同。
4.疣状 损伤隆起,表面不均匀,伴有乳头或毛刺突起,触诊微硬(彩色图2)。除牙龈或上腭外,基底无明显硬节,损伤区域粗糙,通常由溃疡引起。
彩图2 疣状白斑
上述类型在溃疡发生时可以冠以“溃疡型”。溃疡本质上是癌前损伤进一步发展的标志;其次,必须验证各种临床诊断,作为进一步选择治疗的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