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食管癌患者在人们的生活中越来越有可能,所以现在人们追求多样化的饮食,但也更关注绿色无污染的食物,这表明人们越来越关注自己的健康。以下小边为您整理了食管癌的具体原因,我希望您看完后能有所帮助。
发病原因
1.饮食习惯和食道慢性刺激
(1)吸烟和食管癌:西方学者认为吸烟可能是食管癌的主要因素。通过流行病学调查,一些食管癌高发地区的居民吸烟相当普遍,而一些地区的居民不吸烟,而食管癌则很少见。Paymaster在印度穆斯林、基督教和印度教徒中,食管癌的发病率很高,而没有这种爱好的拜火教徒中,食管癌的发病率很少。因此,人们认为吸烟可能是食管癌发病率高的原因。然而,中国以往的流行病学调查并没有发现吸烟与食管癌密切相关。现在,这些研究似乎大多来自当地食管癌的高发地区,仅限于农村人口。近年来,中国学者对高发地区、低发地区、城乡食管癌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大多数人仍然认为吸烟也可能是中国食管癌发病率不容忽视的癌症促进因素。
(2)饮酒及食管癌:外国学者对食管癌与饮酒的关系进行了大量的流行病学调查,发现许多食管癌患者有大量的饮酒史,或大多数酿酒师和与葡萄酒经销商有关的员工。最近,英国和香港科学家对香港食管癌患者的吸烟和饮酒进行了调查。经过详细的比较和分析,他们发现饮酒可能比吸烟更容易导致食管癌。国内学者张玉德调查了1400名食管癌患者,发现病例组有阳性饮酒史(平均每周22年以上,连续5年以上)26.9%,而对照组为17%。然而,刘伯齐对江苏省扬中县、新疆新源县、江苏省淮安县食管癌患者进行了比较,发现只有饮酒量大的淮安县为阳性结果。酒精的作用似乎与其持续时间和饮酒量有关。
(3)饮食习惯及食管癌:经过对高发区发病因素的调查,发现食管癌患者有食物粗、糊、吃得太快、喜欢吃热饮的习惯,损害了食管上皮,增加了致癌物的敏感性。大多数研究表明,热食物是食管癌的发病因素之一。在我国食管癌高发区,许多居民和食管癌患者都有美味的热食习惯。研究人员测量了高发区居民进食时碗中食物的温度,发现高达70~80℃,最高为80~88℃。有报道用75℃用热水喂小鼠可以发现上皮细胞变性,影响粘膜炎症和细胞核酸代谢。因此,长期反复的热刺激可能会导致食管癌。也有报道称,吃得太快、食物粗糙、蹲着吃、喝浓茶、三餐不规律与食管癌有关。
(4)食道慢性刺激:上述一些致病因素会刺激食管,长期反复刺激会进一步导致食管粘膜病变。研究发现,食管癌的发病率较高,如食管贲门失弛缓、慢性食管炎、食管良性狭窄、食管粘膜白斑等,表明慢性刺激引起的慢性损伤和炎症在食管癌的发病中起着一定的作用。
2.营养和微量元素
近年来,我国学者在一些食管癌防治现场进行了大量的营养调查和营养干预实验。
中美学者发现,补充富含高蛋白质、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饮食可以保护身体,预防食管癌。试验表明,新鲜蔬菜、水果、茶叶和维生素具有抗突变作用,相对缺乏应被视为食管癌的危险因素。最近,一些学者发现,用简单的玉米饲料喂老鼠可以显著提高甲基苯基亚硝胺的致癌率,表明缺乏营养可以提高食管上皮细胞对亚硝胺致癌物的敏感性。一些动物实验也证实了缺乏维生素A、C、E、核黄素能促进食道病变,增强致癌物对食道的作用。深入分析发现维生素C可阻断致癌性N-由于亚硝基化合物的合成,缺乏核黄素可以显著增加甲基苯基亚硝胺对大鼠食管癌的诱发率,缩短其潜伏期。这进一步揭示了维生素抗癌的机制。林县的研究结果表明,向高发区人群补充核黄素和烟酸复合营养可能会降低食管癌的发病率。因此,为高发区人群补充维生素可能是一种有效的预防措施。
3.亚硝胺类化合物 亚硝胺化合物被认为是一种强致癌物。已经证实,大约有十种亚硝胺可以诱发动物食管癌,包括甲基苯基亚硝胺(NMBAR)、亚硝胺,肌氨酸乙酯(NSAR)、亚硝基吡咯烷(NPyr)和亚硝基哌啶(NPip)、N-3-甲基丁基-N-1-亚硝胺甲基丙酮基(NAMBNA)等等。亚硝胺及其前体广泛分布在环境中,通过饮用水和食物进入人体。前体通过胃内亚硝化产生亚硝胺。
4.真菌和病毒的作用
(1)真菌的作用:研究表明,我国食管癌高发地区的发病率与真菌性食管炎和真菌对食物的污染有关。通过对林县、阳城、磁县、盐亭、南溴、新疆等高发地的多次流行病学调查,发现食品、泡菜及霉菌食品中的一些真菌及其代谢物是食管癌的重要危险因素。例如,黄曲霉毒素B1致癌作用已被公认。林县食品常被串珠镰刀菌、链孢霉、弧青霉、白地霉、黄曲霉等污染。
(2)病毒的作用:病毒在食管癌中的作用也引起了国内外学者的关注。目前研究的病毒主要是乳头瘤病毒(HPV)和EB病毒(Epstein Barr Virous,EBV)。
①HPV:乳头瘤病毒感染与宫颈癌的关系已被公认。近年来,研究发现食道也是如此HPV感染的好部位。据报道,食道感染HPV目前有研究认为,主要是6型、16型和18型。HPV16类型与食管鳞癌的发生有关,HPV18类型与腺癌的发生有关。HPV16有许多类型的研究,包括食管癌和癌旁组织HPV16 DNA检测表明,癌症和癌旁组织HPV16 DNA检出率分别为60%及51.95%。提示HPV16感染是食管癌的常见现象,可能与食管癌有关。HPV体外实验表明,它可以引起细胞转化,但是HPV作用机制尚不清楚。一些学者认为,HPV DNA进食管癌组织可以整合DNA其中,引起基因异常参与肿瘤的发展。一些学者认为,HPV通过减少局部淋巴细胞,破坏局部免疫监测系统,并与其他致癌因素合作,可能导致食管癌。然而,在林县食管癌和癌旁组织中,陆士新未能检测到分子杂交和多聚酶链反应HPV DNA。看来HPV需要进一步研究与食管癌的关系。
②EB病毒:EBV过去关于癌症的文献主要集中在鼻咽癌上。关于食管癌的报告很少。Mori发现食管癌EB病毒阳性率为3.3%,吴名耀在中国发现食管癌:EBVLMP-1(潜在膜蛋白1)阳性率6.3%。EBV阳性细胞可见细胞浆疏松和空泡变性等形态变化EBV癌细胞感染引起的反应有关。EBV阳性率与EBV一般有两种假设:A.EBV感染发生在癌变后,患者粘膜上皮细胞EBV检测常呈阴性;B.EBV感染发生在癌变之前,并且在癌的形成中起一定作用。由于目前所发现的病例阳性率均较低,所以EBV还有待进一步研究。
5.遗传因素 大量的研究表明癌症都是各种环境因素对具有不同遗传素质的个体长期反复作用的结果。前已述及食管癌患者中有癌家族史的比例显着高于对照组,提示食管癌发病存在遗传倾向,遗传因素可能是发病的一个重要危险因子。随着分子生物学和分子遗传学的发展,众多证据表明正常细胞的恶性转化要涉及遗传物质结构和调节控制方面的改变,从上一代遗传下去的并非是肿瘤本身,而是对肿瘤的易感性。这种肿瘤易感性的本质可能是患者体内DNA结构异常或复制、转录、表达错误,或与致癌物激活、无害化所需酶活力减弱或丧失有关,也可能是先天性或获得性染色体畸变或某些免疫遗传缺陷的结果。
以上是食管癌的原因。当然,每个人的情况可能都不一样,但总的来说,还是有规律可循的。希望大家在了解之后,在生活中多注意食品的卫生和健康。所谓的疾病从口进入是不合理的,所以小编在这里提醒大家注意食品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