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布于 2024-03-08 来源:复禾疾病百科
一、病因
疱疹性口炎又称疱疹性齿龈口炎,由疱疹病毒Ⅰ急性口腔的急性口腔引起的急性口腔粘膜感染。发热性疾病、感冒、消化障碍、过度疲劳等。
二、发病机制
1.单纯疱疹病毒属于DNA病毒。单纯疱疹病毒可分为两种类型,即单纯疱疹病毒Ⅰ类型和单纯疱疹病毒Ⅱ型。Ⅰ类型主要导致生殖器以外的皮肤、粘膜和器官感染;Ⅱ类型主要导致生殖器皮肤粘膜和新生儿感染。Ⅰ、Ⅱ荧光免疫检查和细胞培养鉴别可用于型病毒,两者之间存在交叉免疫。近年来,研究发现单纯疱疹病毒Ⅰ型和Ⅱ类型与唇癌和宫颈癌有关。
2.人是单纯疱疹病毒的天然宿主。大约一半的正常人是病毒的携带者。病毒通过呼吸道、口腔粘膜或损伤皮肤进入人体。大多数原发性感染是通过直接接触患者获得的,如接吻、使用疱疹性龈口炎患者使用的餐具等。大多数普通人的单纯疱疹病毒感染仅限于皮肤粘膜表面。特别容易感染的人,如新生儿、严重营养不良或其他感染的儿童、免疫缺陷和使用免疫抑制剂的人,可能会传播血液。原发性感染多为隐性,只有10%患者有临床症状。原发感染发生后,病毒可以继续潜伏在体内。由于单纯疱疹病毒在人体内不产生永久免疫力,每当身体的抗病性减弱,如发热、胃肠功能障碍、月经、怀孕、病变感染、过度疲劳和情绪环境变化时,体内潜伏的病毒就会活跃起来。
3.原发性感染早期出现补体依赖性中和抗体,即需要补体参与才能中和病毒,后期用非补体依赖性中和抗体代替。抗体在消除病毒血症和缩短病程方面起着一定的作用,但不能防止感染复发。虽然一些易感的人仍然有严重的抗体疾病,但这可能是由于病毒潜伏在白细胞中,或者病毒与抗体结合,但仍然具有传染性,免疫淋巴细胞、干扰素或分泌性抗体相对缺乏。血清抗体阳性的人对单纯疱疹病毒抗原有迟发性变态反应,其致敏性T淋巴细胞可以释放各种淋巴因子,对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靶细胞有毒,可以直接杀死。因此,局部或全身单纯疱疹病毒感染的细胞免疫缺陷和长期使用免疫抑制剂的患者可能会相当严重或延迟。巨噬细胞还可以限制单纯疱疹病毒的复制和传播。感染引起的特异性免疫可以消除大多数病毒。少数病毒侵入周围神经,沿神经轴索移动到三叉神经节或感觉神经节,潜伏在神经细胞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