颅内静脉血栓形成应尽快诊断和治疗。治疗原则包括降低颅压、改善循环、对症治疗和病因治疗。
       1.炎性血栓
       积极治疗感染灶,培养患者的血液和脑脊液,选择敏感的细菌-脑脊液屏障的抗生素应与病原体不清楚的抗生素一起使用。抗生素应在退热后继续使用足够的时间,一般抗生素应用时间不少于1个月。

       2.非炎性血栓
       (1)外科治疗:球囊血管成形术和支架置入术直接进行静脉窦血栓切除术。
       (2)内科治疗:主要原则是抗凝治疗和溶栓治疗。但对药物的剂量、时间、联合用药及其对血流再通的作用及副作用尚无统一认识。

       ①抗凝治疗:抗凝治疗已被广泛应用和公认为一种有效的方法,无论是否有出血性梗死。由于抗凝的疗效远远大于出血的风险,颅内静脉血栓形成患者对抗凝治疗效果满意,出血性梗死组抗凝并没有增加颅内出血的风险。
       普通肝素(SH):原则上,剂量和给药方式应根据血栓形成的大小和范围综合考虑颅内出血。一般第一剂静脉注射3000~5000U,之后2.5万~5万U/d连续静脉滴注1天,部分凝血激酶检测2次(PTT)纤维蛋白原水平。PTT延长两倍但不超过120s颅内出血和全身出血是治疗7~10天的常见并发症。Einhaupl肝素治疗组治疗3个月后80%患者1/2恢复正常;对照组只有10%恢复其中5%恢复正常60%有后遗症30%死亡。
       低分子肝素(LMWH):能抑制凝血过程中的中心环节Xa因子活性抑制体内、外动和静脉血栓形成,对凝血和纤溶系统影响不大,无需监测PTT并发症发生率很低。推荐剂量为4.1ku2次/d根据神经功能恢复和血流再通情况,皮下注射一般需要7~10天,然后改为华法林(华法令)维持治疗。

       ②溶栓治疗:近年来,经股静脉路径的选择性插管可迅速进入静脉窦或颅内静脉。与经前囟穿刺、经额钻颅或切开穿刺相比,具有损伤小、成功率高的优点。神经功能恢复与血流再通一致。治疗前有出血性梗死者,治疗后出血范围未扩大。
       尿激酶溶栓药物(UK)、链激酶(SK)或阿替普酶(重组织纤溶酶原激活物)。(UK)血栓特异性溶解差溶栓需要很长时间(平均)71h),消耗量大(平均614万)U)阿替普酶(rt-PA)血栓形成特异性高,直接作用于避免低纤维蛋白原血症,全身出血并发症少,溶栓时间短(平均29h),用量小(平均43mg)。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颅内静脉窦血栓症状

颅内静脉窦血栓治疗

颅内静脉窦血栓病因 颅内静脉窦血栓饮食
颅内静脉窦血栓医院 颅内静脉窦血栓专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