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
首页
简介
医生
科室
指南
评价
首页
/
科室列表
内科
查看详情
外科
查看详情
妇产科
查看详情
儿科
查看详情
肿瘤科
查看详情
皮肤性病科
查看详情
中医科
查看详情
中医科在北京儿童医院也是老科室,自建院初期即成立,迄今已有60余年。中医科技术力量雄厚,拥有几代中医名家、中西医结合专家。近年来又获批一名首都名医,现在具有三位德高望重的国家级名老中医,以及一批博士生导师、硕士生导师、教授、副教授等知名专家学者,还有从事中西医结合儿科临床教学多年、经验丰富的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及青年骨干。设有两个住院病房,80张床位。中医科一直是北京市四大中医药研究基地之一,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北京小儿脾胃病重点学科,北京市综合医院示范中医科,是全国示范科先进单位,首都医科大学中西医儿科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北京中医药\"十病十药\"临床研究基地,北京市中医儿科\"治未病\"中心。拥有裴学义、陈昭定两位名老中医工作室。2012年底又获批成立了中西医结合儿科研究所,仅近三年来就获得国家科技成果奖三项,北京市科技成果奖五项,目前还承担多项国家及北京市科研课题,医、教、研综合水平在全国中医儿科界达到领先水平。中医科擅长看什么病?几十年来,中医科在金厚如、娄延承、刘韵远、王鹏飞、王敏智、裴学义、孙燕华、陈昭定、闫慧敏等几代名老中医专家的带领下,共同努力,不断进取,发挥集体智慧,不断发掘中医特色与中西医结合治疗优势,深入研究儿科常见病的中西医结合诊治方案。早在60年代末,中医科就参与了\"乙型脑炎\"等重大疾病防治工作,取得优异成绩,受到北京市政府表彰。70年代在中药治疗腺病毒肺炎的工作中,也取得了突出的成绩。在这些经验基础上,中医科先后研制了多种中药内部制剂,服务于临床,深受患儿及家长的好评,每天有好多外地家长专程来儿童医院购买中医科的中药内部制剂。北京儿童医院中医科位于门诊大楼八层。设有中医普通门诊、专家门诊、专业门诊及专病门诊。既看儿童常见病、多发病如感冒、流感、咳喘、厌食、腹痛、腹泻、便秘等,也看一些非器质性病变的疑难杂症。针对小儿脾胃病、小儿呼吸道疾病、小儿风湿性疾病、过敏性紫癜、婴儿肝炎及小儿妇科疾病等的临床诊治,临床疗效显著,久用不衰,深受病人与家长的欢迎。科室还根据中医内病外治原理,开展了多项如中药泡洗、熏蒸、外敷贴、子午流注、推拿按摩等中医外治疗法。中医专业和专病门诊具体介绍如下中医消化专业:具有较强的专业技术力量,目前是全国中医儿科脾胃病研究中心,拥有电子胃镜及胃电图多功能检查,对于胃炎、十二指肠球炎、消化性溃疡
骨科
查看详情
北京儿童院医骨科成立于1956年,在中国小儿骨科奠基人-潘少川教授的带领下,经过50余年的奋斗和几代人的努力,成为全国小而骨科领域里的领跑者,是全国先天小儿骨骼畸形研究和治疗中心。早在80年代儿童医院骨科就被批准为首都医科大学首批博士点,90年代成为重点学科,北京市小儿脊柱矫形中心。美国TSRH医院Herring教授,哥伦比亚大学Roye教授,西北大学纪念儿童医院Sarwark教授,西班牙巴塞罗那儿童医院Wentolor教授为我科名誉教授。北京儿童医院骨科现有教授、副教授8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5人,近20余名高学历医师,虽人数不多,但各具所长,其中相当一部分具有留学经历。儿童医院骨科目前拥有病床40张,能够完成18岁以下各年龄阶段儿童复杂骨骼肌畸形的矫正及翻修,包括各种类型的脊柱畸形、四肢畸形,骨折及畸形愈合,骨关节感染、肿瘤等。儿童医院矫形骨科汇聚众多国际国内知名专家的技术,精心为患者制定先进而规范的综合治疗方案,以手术技术精湛、疗效确切、并发症少深受患者的信赖和赞誉。儿童医院矫形骨科老主任潘少川教授曾赴原美国、加拿大、意大利等国家访问学习,目前担全国小儿骨科学会荣誉主任委员,是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的国内知名杰出专家。潘少川教授带领的儿童医院矫形骨科在1980年在国内率先开展小儿脊柱矫形手术,并将Ilizzarov骨外固定器引入国内用于儿童四肢矫形,承担多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并取得了多项重要科研成果和专利,对先天性骨与关节疾病有着非常深厚的造诣。北京儿童医院骨科经潘少川教授及于凤章教授两届主任,如今在张学军教授的带领下,儿童骨科综合领域处于全国领先,其中先天性脊柱侧凸矫正,发育性髋关节脱位手术,应用Ilizzarov技术治疗肢体短缩、胫骨假关节等,以及马蹄内翻足的矫正均已接近或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先天性颈椎畸形、胸腔镜下脊柱侧弯矫形、关节镜治疗膝关节疾患等新型微创技术、新业务的引进,符合了当今国内国际骨科领域的发展趋势。自70年代以来,儿童医院矫形骨科先后主持国家级、省、部级重点攻关课题及各类横向联合课题数十项。全科共获专利5项,11项科研成果通过鉴定,其中3项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儿童医院骨科主编编译大型专业书共10余部,发表论文达百余篇。北京儿童医院骨科拥有国际一流的骨科手术设备:脊柱手术专用显微镜和手术导航CT设备,以及脊柱手术中神经功能监测和术中血液回收设
男科
查看详情
耳鼻喉头颈外科
查看详情
眼科
查看详情
口腔科
查看详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口腔科成立于北京儿童医院建院之初的1953年,60多年来经过几代儿医口腔人的努力,从最初的只有一名医生的小科室,发展到现在全科已有40名医护技人员,年门诊量达6~8万余人次。患儿来自全国各地,涵盖了儿童牙牙体牙髓,儿童口腔粘膜病,儿童口腔正畸,儿童口腔颌面外科,儿童口腔预防,医疗美容牙科及口腔特需及国际部VIP等多个专业,成为集检查、诊断、治疗和预防保健于一体的综合性儿童口腔专业门诊。口腔科共有医生28人,退休返聘医生2人,护士13人,技工4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4人。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12人。科室引进了全套具有世界高水平的牙科诊疗设备.先进的德国KaVo牙科综合治疗台,3Shape口内扫描仪,使患儿就诊更舒适,治疗更快捷,相应减少了患儿的恐惧感;配有全自动系列消毒系统,彻底消毒口腔治疗用的各种器械,避免交叉感染,给孩子安全保障;数码全景曲面断层、头颅侧位X光机及数字牙片机,锥形束CT机一机完成全面牙科检查,以最少的射线量,快速的计算机直接成像,使检查更加安全,快捷,并减少家长及患儿等候时间。口腔科根据自己的特点,充分发挥儿童口腔专业特色,针对儿童正处在不断生长发育过程中需要连续的预防保健和治疗的特点,对0-18岁的儿童提供系列的医疗服务,这种以预防保健和口腔疾病治疗相结合的新的服务模式,使口腔科摆脱了以前单一的以治疗为目的临床行为,更加注重儿童整体牙颌发育与功能,对于复杂病例通过及时的各专业会诊提供最佳诊治方案。业务介绍:1.口腔预防方面对患儿进行全面的检查和设计,进行卫生宣教,牙齿涂氟等工作。2.儿童牙科方面对患儿常见的龋病,牙髓病、根尖周病及非龋性牙体硬组织疾病进行常规的治疗。对年轻恒牙进行根尖诱导成形及牙髓再生术治疗,并开展了全身麻醉下的牙科治疗,对许多有全身疾病的患儿进行口腔健康维护。3.口腔黏膜病设有口腔黏膜病的门诊,对日常常见的,口腔溃疡,鹅口疮,疱疹性口炎,地图舌以及全身疾病的口腔表现进行诊治。4.口腔正畸可以应用先进的光学取印模的方法,目前已经开展了部分咬合诱导的工作,以及乳牙列及恒牙列牙列不齐的矫正,可以开展活动矫正或者固定矫正,并开展了儿童的隐形矫治,在埋伏阻生牙牵引方面也积累了丰富的经验,还开展了唇腭裂儿童相关的正畸治疗。5.关于口腔颌面外科方面儿童的牙槽外科,复杂多生牙拔除,可以进行颌面部的软组织损
整形美容科
查看详情
医技科
查看详情
其它科室
查看详情
神经内科
查看详情
消化内科
查看详情
普通内科
查看详情
内分泌科
查看详情
心血管内科
查看详情
感染科
查看详情
肝病/肝炎科
查看详情
免疫科
查看详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对儿童风湿免疫性疾病的诊治有着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儿童免疫性疾病是一类发病人群广泛、病程长、发病机制复杂的慢性疾病,累及多个脏器和系统。免疫发病机制和免疫治疗涉及到儿科各专业的疾病、肿瘤、罕见疾病诊疗、大规模感染性疾病的预防控制等。免疫学作为古老而新兴的学科,儿童免疫性疾病诊治技术迅猛发展,诊疗疾病谱不断扩大,为顺应未来医学发展的需求,2021年在医院整体战略布局下,正式成立免疫科。免疫科为亚太免疫缺陷学会APSID临床委员会主席、国际儿童风湿病组织PRINTO委员、中华儿科学会免疫青年学组副组长、福棠医学发展中心药学专委会风湿免疫学组副组长、健康传播学组组长单位。科室团队由临床医疗团队、护理团队、临床药师团队、临床实验研究团队共同构成,为病患提供专业、循证、多学科协作诊疗服务。临床医生团队由1名博士后、4名博士和5名硕士组成;临床主管药师1名;护理团队共26人,其中主管护师5人,护师11人,护士10人。核心团队成员均毕业于国内外顶尖医学院相关专业,深耕临床,主要从事儿童免疫性疾病、风湿性疾病、自身免疫和自身炎症性疾病、原发性免疫缺陷病的临床精准诊治,以及免疫缺陷病的造血干细胞移植、遗传咨询和产前基因诊断等;尤其在风湿免疫和儿童肿瘤性疾病的多种生物制剂与精准小分子靶向治疗方面具有国际先进的临床实践经验。团队曾经首次在亚太区创新性使用阿巴西普治疗CTLA4\/LRBA缺陷所致自身免疫性疾病,取得了显著临床疗效。在全球首次鉴定了一种全新的免疫缺陷致病基因,实现了中国在该领域零的突破。免疫科坚持践行转化研究服务于临床的理念,在临床和转化研究两方面协同发展。团队先后承担和参与了\"十三五\"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CFDA委托课题、首都卫生发展科研专项、香港研究资助局RGC、香港食物卫生署、深圳市发改委以及科创委等研究课题。先后在NatureGenetics,JAllergyClinImmunol,AnnRheumDis,Blood,FrontImmunol,中华儿科杂志等国内外专业领域权威期刊发表论文数十篇,总影响因子200多,总引用率1000多次。临床科研团队在全球率先报道鉴定和证实新型免疫致病基因,多项临床科研成果引领学科发展,对儿童免疫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北京儿童医院免疫科在学科带头
高压氧科
查看详情
过敏反应科
查看详情
北京儿童医院过敏反应科于2014年1月正式成立,是一个从应用开发过敏疾病新诊疗技术向临床转化的新科室。科室前身是北京市儿科研究所呼吸功能研究室和支气管哮喘中心,具有20余年应用研发儿童全年龄段呼吸功能新技术、气道高反应性新技术优化的历史,尤其对儿童慢性过敏性哮喘规范长程跟踪管理、难治性哮喘、婴幼儿反复多发喘息、慢性迁延性咳嗽等综合诊疗、家庭内尘螨过敏原监测与防护进行技术攻关。牵头组织全国儿童和成人多中心医疗单位进行过敏性鼻炎和哮喘患者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又称脱敏治疗)临床疗效和安全性评价,牵头组织全国儿科医疗机构进行食物蛋白过敏婴儿早期营养干预评价。是制定中国儿童支气管哮喘诊断治疗规范指南、中国儿童肺功能技术专家共识、儿童哮喘社区管理规范、中国儿童过敏性鼻炎诊断治疗指南的核心单位,是北京儿童医院国家呼吸病临床研究中心的核心关键技术平台。随着儿童哮喘和过敏性疾病患病率的逐年增高,全身系统性过敏性疾病的患儿亦显著增长,医疗需求不断加大。原先将过敏疾病患儿按照症状划分到呼吸科、耳鼻喉科、皮肤科、消化科等分而治之的模式,形同于将患者划分成不同的\"碎片\",由各个不同专业的医生固定在各自的专业领域中,患者作为一个整体被忽略。这样的模式已经不能满足系统性过敏性疾病应早期综合诊治、多学科联合诊治的需求。过敏反应科的成立旨在为越来越多的过敏性疾病患儿提供一站式联合诊疗的就诊服务,推行多学科联合诊治,对过敏性疾病的干预采取高危人群一级预防、轻症患者二级预防、典型患者三级预防的治疗策略,不断为中国儿童过敏性疾病的预防和治疗贡献力量。学科地位、科研情况:(1)已承担实施科研课题11项1)儿童呼吸道常见慢性阻塞性疾病诊疗规范的研发与制定,北京市科技计划,执行年度2013年-2016年。2)调节性T细胞及其相关免疫耐受标志物对尘螨特异性免疫治疗哮喘儿童有效性的预测价值研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批准号81100022,执行年度2012年-2014年。3)环境变应原控制和免疫治疗综合干预对哮喘儿童气道炎症的影响,北京市卫生系统高层次卫生技术人才培养计划,项目编号2011-3-053,执行年度2012年-2014年。4)家庭尘螨控制和特异性免疫治疗对儿童哮喘气道炎症作用,北京市教委科技计划重点项目,项目编号KZ201110025032,执行年度2011年-2013年。5)儿童支气管哮喘病双向转
呼吸科
查看详情
肾内科
查看详情
血液科
查看详情
泌尿外科
查看详情
泌尿外科于1972年在国内小儿泌尿外科创始人黄澄如教授的带领下组建,是国内最早的小儿泌尿外科专业,床位由最初的11张扩大到60余张,年手术量约2800余例,但仍远远不能满足大量病人住院需求,大部分病人来自外省市,多数为疑难重症。2002年1月成立北京市小儿泌尿中心。专业队伍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8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6人。多位专家担任中华医学会学术职务,孙宁教授、张潍平教授曾先后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黄澄如、孙宁、张潍平教授曾先后任小儿外科分会泌尿外科学组组长,宋宏程副教授任小儿外科分会泌尿外科学组副组长,李明磊、宋宏程副教授曾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孙宁教授担任外科教研室主任,张潍平教授为泌尿外科主任,宋宏程副教授为泌尿外科副主任。经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各种小儿泌尿生殖系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其中泌尿生殖系畸形中尿道下裂个体化治疗积累上万例经验,一期手术修复成功率达80%以上,且外形美观;先天性肾积水肾盂输尿管吻合手术成功率95%以上。泌尿生殖系肿瘤中各种肾脏肿瘤病理类型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中肾母细胞瘤经手术、化疗及放疗等一系列综合治疗长期生存率90%以上;横纹肌肉瘤及睾丸肿瘤也取得满意效果。泌尿生殖系创伤中外伤性后尿道断裂急症经会阴入路一期手术修复后尿道,明显缩短病程、减少并发症,陈旧性外伤性后尿道狭窄与闭锁经会阴修复或会阴联合耻骨入路修复积累了丰富经验,肾脏外伤特别是肾盂输尿管交接部断裂的诊治达国际领先水平。神经性膀胱功能障碍:根据尿流动力学改变选择适当治疗,清洁间歇导尿和可控性尿流改道在保护患儿肾功能前提下获得排尿控制、提高生活质量。熟练应用腹腔镜微创手术:用于肾盂输尿管连接部梗阻、气膀胱手术、重复肾半肾切除、触摸不到的隐睾、精索静脉曲张、肾切除、前列腺囊切除等,使损伤减小、病程缩短、早期恢复正常活动。积极开展科研指导临床是小儿泌尿外科的另一特色。尿道下裂病因学研究、包皮血液供应的解剖学研究、尿道下裂修复手术的临床研究、肾肿瘤病理组织类型、横纹肌肉瘤多药耐药性的研究、神经源性膀胱等下尿路梗阻尿动力学研究等对推动上述临床工作发展和水平提高发挥了重要作用。北京儿童医院小儿泌尿外科注重开展国内外学术交流,同时是国内小儿泌尿外科专科医师培
普通外科
查看详情
神经外科
查看详情
麻醉科
查看详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麻醉科是国内小儿麻醉的发源地,是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小儿麻醉培训基地。科室承担着全院急症和择期手术患儿的临床麻醉、围术期复苏监护和术后镇痛,参与全院急救插管,深静脉穿刺的任务。科内人员专业水平高,技术过硬,目前是博士生导师单位,麻醉医师44位,其中主任医师6位,副主任医师9位,主治医师13位,16位住院医师。10位医师在美国、意大利、新加坡等著名医学机构进行过3个月以上的培训和进修。目前拥有20个手术间,均配备了高级麻醉机和监护仪、此外还具备可视喉镜、纤维支气管镜、血流动力学监测、脑氧监测及BIS监护仪等多种先进设备。每年完成各种手术麻醉2.6万余例,患儿年龄跨度从早产儿至18岁,涵盖耳鼻喉头颈外科、泌尿外科、胸外科、骨科、肿瘤外科、心脏外科、神经外科、新生儿外科、普外科、烧伤整形外科、急症外科、眼科、口腔外科、各种介入治疗等方面,特别是在疑难重症麻醉、低体重早产儿麻醉、日间手术麻醉、手术室外镇静麻醉和腔镜麻醉等方面有丰富的经验。我科已成功举办10期全国小儿麻醉学习班,并且接收全国各地麻醉进修医师的进修学习,是中国医师协会麻醉学分会儿童舒适化医疗培训基地,中国医师协会小儿麻醉专科培训基地,也是北京协和医院麻醉学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联合基地,承担北京市住院医生规范化培训第二阶段的临床培训和协同培训的质量控制工作,近五年主要研究方向为脊柱侧弯围术期麻醉深度监测及重要器官功能保护;儿童术后多模式镇痛;婴幼儿气道工具安全性研发和实用评价等。主持并参与多项GCP项目。"}]
肛肠科
查看详情
肝胆胰外科
查看详情
甲状腺乳腺外科
查看详情
胸心血管外科
查看详情
血管外科
查看详情
妇科
查看详情
产科
查看详情
妇科内分泌
查看详情
儿科
查看详情
计划生育科
查看详情
试管婴儿/人工授精
查看详情
肿瘤内科
查看详情
肿瘤内科科室包括儿童实体肿瘤、儿童淋巴瘤两个专业,具体介绍如下:(一)儿童实体肿瘤专业:北京儿童医院是全国最大的儿童实体肿瘤诊治中心之一,具有丰富的儿童实体肿瘤病例资源,技术力量雄厚。肿瘤内科团队实体肿瘤专业组成立于2006年,联合多部门、多科室,建立了多学科诊治团队,主要负责多学科联合模式下儿童恶性实体肿瘤的分层治疗,化疗与管理,化疗与手术、放疗、干细胞移植的衔接,长期随访患儿疾病状态、远期疗效、治疗相关毒副作用、生长发育、生存质量等全程管理,制定了一套适合于我国国情的儿童实体肿瘤综合治疗方案。针对头颈部肿瘤、腹部实体肿瘤,与多学科专家分别组建了儿童头颈肿瘤MDT诊疗团队、儿童腹部肿瘤MDT诊疗团队,定期会诊讨论,制定出最适合患儿的个体化诊疗方案。针对中枢肿瘤,与我院神经外科、天坛医院小儿神经外科、北京协和医院放疗科以及美国St.jude儿童研究医院定期讨论患儿诊断及治疗方案,力求儿童中枢肿瘤的诊疗达到国内领先、与国际接轨水平。经过15年的努力,肿瘤内科实体瘤专业组目前累计诊治各种新发实体肿瘤病人近4000例,年收治各种新发恶性实体肿瘤500余例。单中心多种实体肿瘤治疗效果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单中心眼内期视网膜母细胞瘤5年生存率达到95.3%、中低危神经母细胞瘤5年生存率达到96%以上、伴有骨髓转移高危神经母细胞瘤3年生存率49.3%、儿童及青少年横纹肌肉瘤5年生存率68.1%。在实体肿瘤患儿长期随访生活质量评估、医药护联合、疼痛管理及干预以及难治复发实体肿瘤诊治等方面积累了丰富临床经验。成立15年以来,专业组学术水平逐渐上升至国内领先地位。牵头制定了\"中国儿童及青少年横纹肌肉瘤诊疗建议(CCCG-RMS-2016)\"、\"中国儿童胸膜肺母细胞瘤诊疗建议\"。由我院牵头组织,肿瘤内科重点参与编写了国家卫健委儿童恶性肿瘤(2019版)神经母细胞瘤、骨肉瘤、尤文肉瘤、横纹肌肉瘤、非横纹肌肉瘤类软组织肉瘤、肝母细胞瘤、视网膜母细胞瘤以及(2021版)儿童脑胶质瘤、髓母细胞瘤、室管膜肿瘤、中枢神经系统生殖细胞肿瘤、颅外恶性生殖细胞瘤、胸膜肺母细胞瘤、鼻咽癌诊疗规范。负责组织编写了《诸福棠实用儿科学》肿瘤性疾病章节,《胡亚美实用儿童血液与肿瘤学》儿童实体肿瘤章节。发表儿童实体肿瘤相关论文150余篇,负责和重点参与科研项目21项,牵头开展多个儿童实体肿瘤多中心临床研究和注册
放疗化疗科
查看详情
皮肤科
查看详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于1974年在诸福棠院士和张金哲院士大力支持下组建,是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科室,是国内最早拥有儿童皮肤科病房的专业科室之一,是国内第一个的儿童皮肤科药物临床试验基地。2015年门诊量超过22万人次,其中约70%来自外省市,港、澳、台地区及其他国家来诊者亦与日俱增,病例数之多、病种之广在国内儿童皮肤科首屈一指,诊疗实力居于国内先进水平。(一)科室历史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成立于1974年,当时,重症药疹、脓疱型银屑病、坏疽性脓皮病等都收治在外科,缺乏专业的皮肤科医生和护士。对此,当时的院长诸福棠院士和外科主任张金哲院士大力支持,组建了儿童皮肤科,任命赵佩云教授为负责人,并由当时的北京大学第一医院皮肤科主任王光超教授和北京中医医院赵炳南中心的张志礼教授不定期对皮肤科危重症进行查房、指导。开始时皮肤科只有一把椅子、半张桌子和一名医生。经过20多年的努力,到1999年,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发展到11名医生(图2),年门诊量69000人次,年收治患儿300余例。同时赵佩云教授在八九十年代一直担任北京医学会皮肤病分会秘书,在北京皮肤科学会的发展、专业培训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二)科室现状1999年8月开始马琳教授任皮肤科主任,现任首都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系副主任、中国医师协会皮肤科医师分会儿童皮肤病亚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在马琳主任的努力和带领下,在北京儿童医院领导和同事们的支持下,近十余年儿童皮肤科发展迅速,科室已拥有医生30人(其中教授1名,副教授2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9名,住院医师10名);拥有主管护师1名,护师4名,技师3名;21人具有硕士学位、6人具有博士学位;13名医护师分别从澳大利亚、美国、英国、瑞士、日本、德国等国留学归来。作为一个集临床、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临床科室,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皮肤科工作范围包括皮肤内科和皮肤外科,具体分为皮肤科病房和皮肤科门诊,门诊又分为皮肤科治疗室、皮肤科真菌室、皮肤科黑光治疗室、皮肤测试室、病理读片室、皮肤科GCP接待室、皮肤科激光\/血管瘤中心以及皮肤科各专业门诊,包括变态反应(特应性皮炎\/湿疹)、血管瘤和血管畸形、激光治疗、白癜风、银屑、感染性皮肤病、遗传性皮肤病、痤疮、毛发和甲病、皮肤肿物、瘢痕和皮肤科诊疗团队共12个专业门诊(具体见皮肤科专业设置)
性病科
查看详情
中医内科
查看详情
针灸科
查看详情
中医骨伤科
查看详情
骨外科
查看详情
脊柱外科
查看详情
骨关节科
查看详情
男科
查看详情
耳鼻喉科
查看详情
眼科
查看详情
眼底
查看详情
口腔科
查看详情
口腔正畸科
查看详情
口腔种植科
查看详情
牙周粘膜科
查看详情
口腔修复科
查看详情
口腔颌面外科
查看详情
整形科
查看详情
检验科
查看详情
病理科
查看详情
北京儿童医院病理科成立于1955年,是在我国现代儿科医学奠基人、北京儿童医院第一任院长诸福棠院士倡议下,由国内知名儿科病理医生李佩娟教授创建,是国内儿童专科医院中最早成立的病理科。具有业务范围广、标本量大、病种杂、疑难病例多、经验丰富、诊断水平高的特点,在国内儿童病理诊断方面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多年来,病理科从初期的仅有2名工作人员发展为在编医技人员14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其它医技人员12人),从早期1台切片机加1部显微镜发展到现在拥有全封闭自动脱水机、全自动包埋机、全自动染色机、全自动免疫组化染色机、人手一台的高分辨显微镜、5人共览显微镜、LED光源高级显微镜、电子透射显微镜等许多先进的仪器设备,为临床病理诊断的顺利开展提供重要支撑。病理科实行科主任负责制,在学科带头人何乐健主任医师领导下,科内下设病理诊断、常规病理技术、免疫组化、电子显微镜、神经肌肉共5个实验室,开展的项目有常规活体组织病理诊断、尸体解剖、术中快速冰冻病理诊断、免疫病理诊断及电镜病理诊断。病理科自成立以来,一直承担着医院临床病理的教学、医疗、科研和人才培养等工作。至2013年,累计活体组织病理诊断13万例、尸体解剖近万例、电镜病理诊断八千例,疑难病理会诊五千例,工作量位于全国儿童医院病理科首位。具有业务范围广、标本量大、病种杂、疑难病例多、经验丰富、诊断水平高的特点,在国内儿童病理诊断方面享有较高的知名度,并形成自己的特色和优势,如儿童软组织肿瘤、淋巴造血系统肿瘤、泌尿生殖系统肿瘤、肾脏穿刺、儿童间质性肺疾病。自1982年被国务院学位办批准为病理学专业硕士学位授予点以来,病理科共培养硕士研究生10名,协助临床专业培养硕士及博士研究生30余名,主编、副主编专著1部,参加编写专著5部,在国内外杂志发表论文近百篇,获得北京市卫生局科技进步奖3项。在医疗改革深化的过程中,病理科将不断开展新技术、新项目,为患儿提供更加优质的服务。
药剂科
查看详情
营养科
查看详情
超声科
查看详情
北京儿童医院超声科成立于20世纪80年代,是国内率先开展儿童疾病专业超声诊断的科室之一。拥有以国内知名儿童超声诊断专家贾立群主任为首的诊断团队。在内分泌疾病、浅表器官、儿童各类急腹症,新生儿疾病等超声诊断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拥有国外知名品牌GE、PHILIPS,SIEMENS、HITACHI等公司高端一线设备15台,年完成检查17万人次。超声科历经功能科、影像中心等多个发展阶段,凭借其独特的影像诊断优势,依托国内权威的儿童专科医院北京儿童医院的临床优势,不断开拓创新,现已发展成为具备先进临床诊断基础,具备综合科研及教学能力的特色专业科室。该科拥有以国内知名儿童超声诊断专家贾立群主任为首的诊断团队,在国内率先开展小儿消化道超声,很大程度上替代了胃肠造影,使患儿避免了大量放射性辐射,备受儿科同行的瞩目与推崇。对儿童腹部及浅表器官肿瘤的定位定性诊断也保持着高符合率。在内分泌疾病、浅表器官、儿童各类急腹症,新生儿疾病等超声诊断方面处于国内领先水平,获得临床及超声界同仁的一致认可。超声科一线诊断医生普遍具有硕士及硕士以上学位,高年资医生多人于北京超声学会、中国医师协会、首都医科大学超声学系等协会中担任委员。现儿童医院超声诊断团队已老、中、青三代骨干梯次已初现规模,为进一步发展奠定了良好的基础。得益于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与重视,我院超声科拥有国外知名品牌GE、PHILIPS,SIEMENS、HITACHI等公司高端一线设备15台,年完成检查17万人次。积累了充足的临床诊断经验,各省市进修医生慕名前来,年培养进修医生三十余名。同时为紧跟国内超声发展潮流,加强学术交流,积极举办全国范围内的儿科超声诊断学习班,受到广泛好评。为与国外先进水平同步,积极与国外先进超声诊断团队加强交流。科研方面,超声科积极与临床配合,独立承担或参与协作科研课题共7项。同时加强自己的科研实力,获得丰厚的科研成果,于国家各级核心期刊发表论文三十余篇。,
介入医学科
查看详情
放射/影像科
查看详情
体检科
查看详情
重症监护室
查看详情
急诊科
查看详情
康复科
查看详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康复科于2014年1月从神经康复中心独立出来并正式成立,可进行全方位多学科疾病的康复。服务人群包括神经内科、神经外科、骨科、眼耳鼻喉科、皮肤科,以及血友病和风湿病等有康复需求的相关疾病人群。科室不仅开展了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水疗(HT)、语言言语治疗(ST)、感觉统合训练、蜡疗、肌兴奋治疗、脑循环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矫形支具、特殊教育等一系列现代康复项目,还包括针灸、按摩、中药等传统康复项目。拥有包括神经内科医生、训练师、护士、中医医生在内的一支现代康复人才梯队,力图打造成为国内一流,国际先进的康复科。一、服务人群:1、神经内科:各种先天性因素和\/或后天获得性因素导致的儿童发育落后和婴幼儿早期一过性发育落后。先天性疾病:脑性瘫痪、发育迟缓、先天性良性肌张力低下、肌营养不良、脊髓性肌萎缩、家族性痉挛性截瘫、各种导致发育落后的遗传代谢性疾病的稳定期。获得性疾病:中枢神经系统感染恢复期、急性播散性脑脊髓炎恢复期、多发性硬化恢复期、癫痫脑病病情相对稳定者、脑血管病恢复期、脑外伤恢复期、缺氧性脑损伤早期及恢复期、脊髓损伤恢复期、急性驰缓性麻痹恢复期、格林巴利综合征恢复期、臂丛神经损伤、坐骨神经损伤、面神经麻痹等2、神经外科:术后恢复期病人3、骨科:术后恢复期病人4、血友病5、风湿病6、眼耳鼻喉疾病7、皮肤科疾病二、康复项目:现代康复项目:物理治疗(PT)、作业治疗(OT)、水疗(HT)、语言言语治疗(ST)、感觉统合训练、蜡疗、肌兴奋治疗、脑循环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矫形支具、特殊教育。传统康复项目:针灸、按摩、中药药浴三、康复治疗模式:1、医院康复、家庭康复、定期康复指导、医院康复+家庭康复、社区康复多钟模式并存。2、静止性病变和后天获得性疾病接受长期康复治疗或康复训练指导,并长期随访,逐步提高运动、语言交流能力,提高社交能力、提高生活质量及学习能力。3、遗传代谢性疾病、退行性疾病可接受康复训练指导及健康指导,旨在维持关节活动范围,避免继发畸形,改善生活质量。4、康复训练及康复训练指导建立统一的书面病历记录。四、康复评价:首次评价:在康复门诊进行,建门诊病历,评价内容包括:1、疾病诊断2、运动、语言、视力、听力、智力、日常生活能力、心理评价等。再次评价:定期召开康复评价会,对长期康复治疗的儿童进行再次评价。包括:运动、语言、视力、
老年病科/干部门诊
查看详情
特色医学科
查看详情
精神科
查看详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于2017年8月成立精神心理科,包括精神病专业和临床心理专业。其前身为1999年成立的心理门诊,至今已经走过了20个年头。●基本情况:作为一个年轻的科室,正在高速发展过程中。现有知名专家3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3人。精神病与精神卫生学专业博士6人,硕士6人。精神心理科主任崔永华博士目前为北京市\"十百千\"人才,北京市卫生系统\"215\"高层次人才,北京市\"百千万\"人才工程领军人才,专著于儿童青少年精神医学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20年。精神心理科包括精神疾病诊室、心理治疗室、心理访谈室、心理测量室、物理治疗室、沙盘治疗室、生物反馈治疗室、压力与情绪管理室、行为观察室、科学研究室等。精神心理科主要服务对象为18岁以下的儿童和青少年。●诊疗范围(按专业擅长以词条形式而列):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孤独症谱系障碍、自闭症、抽动症、抽动秽语综合征、学习困难、学习障碍、厌学、智力低下、言语和语言发育障碍、缄默症、言语发育延迟、口吃、情绪和行为障碍、焦虑障碍、分离焦虑、强迫症、恐怖症、学校恐怖症、疑病症、躯体形式障碍、癔症、心境障碍(躁狂和抑郁障碍)、心身疾病、品行障碍、网络成瘾行为、精神药物滥用、应激障碍、睡眠障碍、进食障碍、厌食症、精神残疾(孤独症)评估、脑部疾病或躯体疾病所致的或共患的精神障碍联络会诊等。●医疗特色:主要服务内容为心理健康相关的问题和疾病的预防、诊断、治疗和康复,包括: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多动症)、抽动障碍(抽动症)、孤独症谱系障碍、抑郁症、双相情感障碍、精神分裂症、情绪障碍、品行障碍等;各种儿童青少年心理问题的咨询,包括学习困难、人际沟通、网络成瘾、科学育儿、健全人格培养、压力管理等。主要的治疗方法与服务模式为:药物治疗、心理治疗、行为治疗、康复训练、健全人格培养为核心的综合治疗模式和预防-早期诊断-治疗-康复为一体的连续式服务机制。非药物治疗方法包括:心理治疗、沙盘治疗、艺术治疗、音乐治疗、生物反馈治疗、物理治疗、认知功能训练、社交技能训练、压力与情绪管理等。目前已开设如下专业细分门诊:注意缺陷多动门诊、孤独多动抽动门诊、学习困难门诊、心理咨询门诊、青春期心理咨询门诊、精神病专病门诊、精神残疾评估门诊、脑功能及行为发育门诊、脑认知功能评估门诊、心身会诊联络门诊等。●学科地位:以追求学科学
保健中心
查看详情
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成立于七十年代,2000年6月1日正式由保健科更名为儿童保健中心。中心拥有一支雄厚的专业队伍、完整的儿童保健服务内容和流畅的检测程序,是一家集挂号、缴费、检测和诊疗于一体的儿童保健机构。北京儿童医院儿童保健中心设有新生儿行为测查、婴幼儿抚触、小儿生长发育及精神发育测评、儿童营养评价,听力筛查、视力筛查、超声骨密度检查、超声骨龄检查、智力筛查、智力测评、0-1岁52项神经运动检查、气质测评、铅损伤筛查、血铅测查、微量元素测评、血常规测查、25羟维生素D检测、注意力测评与训练、孤独症测评、人体成分测查、早期发育训练、语言测评、语言障碍训练、保健咨询以及健康教育,儿童免疫规划等多项与保健相关的服务,同时也可接纳幼儿园、中小学生集体儿童的健康体检工作。其中,小儿生长发育与营养、精神发育测评与早期干预是中心的工作重点及亮点。与此同时,儿童保健中心还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学生儿童保健部分的教学工作。并曾多次承担世界卫生组织、儿基会以及国际多中心合作等项目工作。2002年11月开始启动会员制服务项目。对0-6岁儿童进行纵向连续的健康管理,并取得了良好的效果。此项业务主要为满足需高水平保健服务的儿童。保健中心现有医务人员17人。医生8人,护士8人,技师1人。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2人。具有研究生学历2人,大本学历者11人。门诊时间:周一至周五8:00-16:00;周六、周日、节假日8:30-11:00。,
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查看详情
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成立至今已经有近50年历史,是中华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小儿学组组长单位。我院倪鑫院长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专业,现任中华医学会小儿外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葛文彤副院长是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儿科学组组长,《中国耳鼻咽喉颅底外科》杂志编委;张杰主任是中国医师协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医师分会委员,《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编委。我科现拥有床位30张,睡眠中心床位12张。专业设置分为耳科、鼻科、咽喉科、头颈外科。年门诊量约20万人次,病房年手术量3000余例,年急诊量1.8万例,且呈每年递增趋势。科室共有38名医师及研究员2名,其中15名主任医师,9名副主任医师,10名主治医师,住院医师4人;博士毕业22人,硕士毕业15人,6人在职博士研究生在读。有多人到国内外进修超过半年。北京儿童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在全国小儿耳鼻喉科领域具有领军的地位,目前承担科研项目21项,其中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省部级科研项目3项,局级科研项目8项,每年发表中文核心论文20余篇及SCI论文10余篇,参与著书、牵头及参与制定诊疗指南及专家共识。我科从1996年开始承担首都医科大学临床耳鼻喉科教学任务及北京护校教学任务;近年来,每年培养10余名全日制硕士及博士研究生、每年培养10余名进修医师,规范化培训联合培养,并有多人次的短期进修人员参观学习。科室在进行常规手术的同时,开展了一系列具有一定难度的手术项目,如内镜辅助第一鳃裂畸形切除术、改良乳突根治鼓室成形一次成型术、面神经减压术、人工耳蜗植入术、外耳道狭窄成型术、听骨连重建术、内镜下脑脊液耳漏修补术;新生儿内镜辅助下鼻咽肿物切除术、后鼻孔成型术、鼻内镜下鼻腔鼻窦肿瘤切除术、鼻内镜下全组鼻窦开放术、鼻内镜下脑膜脑膨出切除术及颅底修复术、内镜辅助下鼻正中瘘管切除术;支撑喉镜下喉乳头状瘤切除术、支撑喉镜下喉裂修补术、支撑喉镜下声门及声门下肿物切除术、支撑喉镜下喉软骨成型术;梨状窝瘘激光烧灼术、颈部淋巴管瘤切除术等颈部良性肿物切除术、颈部神经纤维母细胞瘤切除术、甲状腺癌根治术等颈部恶性肿瘤切除术、食道重复畸形切除术、甲状腺功能亢进甲状腺全切术、食管气管瘘修补术、咽喉粘连松解及颈阔肌皮瓣下咽食道成型术、食道狭窄及食道吻合术等功能性恢复手术。特色项目1.儿童气管支气管异物的诊断与治疗:在国内、国际
感染内科
查看详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感染内科依托首都医科大学儿科重大疾病研究重点实验室,设有专业病房和专业门诊。目前床位数57张,常年收治各种复杂与难治性感染疾病患者,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且在危重症早期管理、多脏器损伤救治、医院内感染防控与昏迷整体护理等方面技术精湛,是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现有在职医师13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1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和在读硕士共7名,硕士生导师1名。护士28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感染内科常年收治各种复杂与难治性感染,在发热待查、败血症、全身感染、各类复杂和混合感染的诊断、鉴别、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各种不同病原体引起的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特别是细菌性脑膜炎的早期诊断、难治性化脑的综合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开展硬脑膜下穿刺、引流和灌洗术,进行鞘内注射、腰大池引流、侧脑室引流并局部治疗等多种治疗方法;在各种病毒感染,特别是巨细胞病毒、EB病毒感染等以及各种细菌,包括肺炎链球菌、A族链球菌感染、流感嗜血杆菌和肺炎支原体等不同病原体感染的临床鉴别、诊断、综合治疗和长期管理与随诊方面经验丰富,对各种不同免疫状态人群感染的临床经验性判断与治疗、特殊感染的综合治疗以及抗生素合理应用等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感染病科拥有各种危重症早期识别、监测与抢救体系,在危重症早期管理、多脏器损伤救治、医院内感染防控与昏迷整体护理等方面技术精湛,是北京市优质护理服务病房,现有在职医师13人,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4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和在读硕士共7名,硕士生导师1名。护士23人,其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2名。感染内科是首都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点,长年承担儿科感染病临床型与科研型研究生的培养工作。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九五公关、科技部及首都发展基金等多项科研项目,在细菌性脑膜炎病原菌诊断与规范化治疗、细菌耐药性监测与抗生素合理应用方面、中枢神经系统感染科学化综合治疗与长期管理、儿童原发感染长期管理、不明原因发热早期诊断与管理等方面开展长期的科研工作,在反复感染和免疫缺陷等特殊人群感染方面进行宿主因素与病原体因素方面的深入研究。感染内科每年组织承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长期与国内外同行进行广泛的交流,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论文八十余篇,其中SCI收录10篇,编写或参编论著
呼吸二科
查看详情
呼吸二科负责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和非传染性肺结核病的诊治和研究,科室创始人江载芳教授为我国著名的儿科专家,是我国儿内科主要创始人之一。学本科室具有雄厚的医疗、科研和教学实力,全体医生均为硕士以上学历,博士占90%。本科室对儿童各种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有深入的研究和丰富的临床经验,在呼吸系统疑难及少见病的诊治方面尤为突出,如反复呼吸道感染、反复喘息和反复咳嗽、各种难治性和反复肺炎、难治性和重症哮喘、不明原因咯血和肺泡出血、间质性肺炎、胸腔积液、支气管扩张闭塞性细支气管炎、先天性和后天性气道狭窄、气道肿瘤、吸入性肺部疾病、肺动脉高压以及肺血管、淋巴管畸形、免疫缺陷病引起的肺部损伤以及其他系统疾病的肺部表现等等,受到国内外同行和家长肯定,病人来自全国各地。对常见呼吸疾病的深度和精准诊治也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主要执笔和参与了我国多部儿童常见呼吸系统疾病指南的制定,参与和主编多种儿童呼吸疾病和结核病著作,如诸福棠实用儿科学、实用小儿呼吸病学、实用小儿结核病学等。对儿童肺结核的诊治国内领先,制定了全国儿童结核病诊治规范。本科室除完成病房和门诊以及教学工作,注重科学研究,主要研究方向包括反复肺炎的诊治、支气管扩张的病因诊断、先天性和后天性疾病的气道疾病介入治疗、5岁以下儿童哮喘的诊治和早期预测、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个体化诊治、囊性纤维化和免疫缺陷病的长期治疗、儿童重症肺结核的诊治、肺间质性疾病的病因诊断和长期治疗、肺泡出血综合征的病因诊断和长期治疗,以及其他疑难少见病的诊治。获得卫健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市医管局等多种基金资助。
呼吸一科
查看详情
北京儿童医院呼吸专业于1978年在江载芳教授带领下成立,在儿科呼吸疾病疑难重症诊治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科室1991年在国内儿科最早开展支气管镜介入诊疗;诊断了北京儿童医院首例肺泡微石症(相关论文发表在新英格兰医学杂志)、肺泡蛋白沉积症、变应性肺曲霉病、囊性纤维化和闭塞性细支气管炎、血管环畸形;2011年获批成为卫生部\"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3年获批科技部、国家卫生计生委、总后勤部卫生部\"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是全国唯一获批的儿科专科医院。江载芳教授曾任国际儿科学会的执委和常委、亚洲儿科学会常委、美国儿科学会荣誉会员。科室目前学科带头人为国家呼吸系统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主任,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申昆玲教授。在学科带头人领导下,由各亚专科学科骨干作为负责人成立亚专科发展人才梯队,专业医护人员40余人,其中医师14人,护士22人。呼吸科设有专家专业门诊,平均年门诊量20000余人次。病房现有开放床位40张,另有8张支气管镜观察床,并具备完善的急救条件。月均入院人数达200余人。以成为全国小儿呼吸系统重症和疑难疾病诊治示范基地及呼吸专科人才培养基地为目标,呼吸科确立的专科业务发展方向包括:①呼吸道感染性疾病诊治及其病原学研究;②睡眠呼吸障碍诊治及其发病机制研究;③支气管哮喘和喘息性疾病诊治及基础研究;④儿童支气管镜应用技术研究;⑤呼吸系统疑难少见病诊治及其发病机制研究。继率先在国内儿科开展支气管镜介入诊疗后,2001年,呼吸科成立了儿童哮喘中心,同年在国内最早建立了规模最大的儿童睡眠中心,采用与国际接轨的多导睡眠监测技术已完成了7000余例多导睡眠监测。初步明确了闭塞性细支气管炎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开展间质性肺疾病研究长达14年、儿童原发性纤毛运动障碍的研究近20年。2013年2月,科室开始与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附属麻省总医院儿童医院进行远程病例讨论。呼吸科集\"医教研\"为一体,具备较完善的呼吸专业教学体系,常年负责本科生、研究生、社会化培训、进修人员的教学、培训和科研任务。每年派多人参加全国、国际学术会议及学习班,并安排人员出国学习深造。与医院北京市儿科研究所、省部共建重点实验室合作共同完成了\"十一五\"、\"十二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并于近五年获批重大专项等科研立项共10余项。,
急诊内科
查看详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内科前身为急救中心,成立于1983年,2010年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012年8月在急救中心基础上,正式成立急诊科,2020年成立急诊内科。目前承担着儿童危重症的急救重任以及大型活动的儿童保障服务。从1983年以来,经过30余年的建设与发展,急诊内科建立了完整的服务体系,已成为具备合理人才梯队和临床应急能力的专业平台科室,医疗技术、急诊医学教育及学术研究水平均居国内领先。北京儿童医院急诊内科现拥有二十余名急诊医生和八十余名急诊护士,包括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6人,中青年医师占90%以上。科室由急诊抢救室、急诊内科诊室、急诊观察室、急诊输液、急诊ICU组成,共有床位44张,承担了大量临床任务。每年急诊病人数量平均约为20万人次,日均急诊量在600-800人之间。收治范围包括各种儿童内科、外科危重症及疑难重症、心跳呼吸骤停、多发创伤、休克、呼吸衰竭、心脏衰竭、癫痫持续状态、多脏器衰竭等。急诊内科通过建立完善的分诊预检制度、监护制度、突发事件应急预案和绿色通道等提高了工作效率,能够为病人提供更加便捷和人性化的服务,做到\"高速度、高效率、高度责任感\"。除临床任务之外,急诊内科在教学方面也发挥着积极的作用,参与《实用儿科学》(第八版)、《儿内科疾病临床诊疗思维》、《罗森急诊医学》、《尼尔森儿科学精要》等多部大型专著的编写,为我国儿童急诊医学学科建设做出较大贡献。急诊内科一贯坚持以临床为根本,解决来自全国各地患儿的急重症、疑难杂症,视急诊医疗安全和质量为生命,使急诊临床总体水平一直国内保持领先水平;未来急诊内科会继续坚持以医疗为基础,强化教学和科研力度,促进人才队伍的建设,以更加完善的制度、科学的管理、顺畅的工作流程、合理的人才队伍不断提高自身的医学质量和水平,向国际一流急诊医学科的目标迈进。历经三十余载风风雨雨,正是一代代急诊人不断努力与奉献,才有了她从无到有、从小到大的成长历程。所有儿童急诊人一直秉承着\"公慈勤和\"的儿医精神,以执着的医志、高尚的医德、精湛的医术和严谨的态度,书写了一段段儿童急诊辉煌的历史。
急诊外科
查看详情
急诊外科是由张金哲院士倡导,于上世纪80年代初创立。是国内成立最早的小儿急诊外科,目前是国内为数不多的、独立的小儿创伤和急症中心。患儿来自祖国31个省市和地区以及国外十余个国家,并承担国家重点功关课题,是北京市的重点学科,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国家级重点培训基地。科室主任及成员参与了《张金哲小儿外科学》的编写,主持了小儿外科诊疗规范的制定。秉承张金哲院士的深深教诲,在急诊外科践行了\"深思熟虑、速战速决\"的宗旨,继承北京儿童医院\"恭、慈、勤、和\"的院训,全心全意地为患儿服务。在各级领导的关怀指导下,近年来,开展以创伤救治为重点的发展方向,联合相关各个学科,采取多科会诊、多科救治,与时间赛跑,建立快速绿色生命通道,使小儿创伤和急症的救治水平达到国内领先,保障了患儿的生命安全。继续发挥腹部急症的传统特色,做到快速、准确、及时的高水准,腹部危重症患儿得到团队化、专业化的治疗;以此为基础打造形成不同临床特色的亚专业团队。目前急诊外科有固定床位24张,现有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住院医师7名,博士5名。年均手术量1800余例,具备急诊诊疗特色鲜明,团队精诚合作,结合互联网技术和微创技术使患儿得以更加精准、有效的治疗,最大程度的挽救生命,维护了患儿生命健康的权益。我院儿外科在复旦大学医院管理研究所《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全国同行专业评价连续多年保持第一,我们是重要的组成部分,急诊外科的专业始终处于国内领先的地位。急诊外科全体同仁将继承和发扬老一辈儿医人的精神,不负韶华,努力前行。"}]
检验中心
查看详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检验中心是从事儿科临床检验的医学实验室。检验中心在历代科主任的领导和职工们的共同努力下,已发展成为设备先进、管理科学、充满活力的现代化儿科检验医学实验室。作为医院的临床检验平台,中心努力加强专业建设,以满足日益增长的临床需求,目前已拥有临床生化、临床免疫、临床微生物、临床检验和遗传代谢5个专业,检验项目达194项。中心秉持\"行为公正、方法科学、检验准确、服务及时\"的质量方针,全心全意为临床和患儿提供优质、热情的服务,尽力满足临床与患者的需求。先进设备检验中心拥有目前国内外医疗仪器市场上先进的自动化医疗诊断仪器,包括美国ABI公司API2000串联质谱仪、美国IL公司ACLTOP700全自动血凝分析仪、美国BDPhoenix100自动化微生物鉴定及药敏分析系统、美国Bactec9120、Bactec9240、BactecFX全自动血培养系统和MB-80微生物快速动态检测系统、德国罗氏公司的Cobas601全自动电化学发光免疫分析仪、美国雅培公司的ARCHITECTi2000、美国贝克曼公司的Immage全自动特种蛋白分析仪、DxI800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仪,美国DPCImmulite全自动化学发光分析、BeckmanLX20、DXC600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奥林巴斯AU2700、AU5821全自动生化仪、美国BeckmanCoulterLH75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日本SysmexXS-800i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XE5000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Sysmex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TEST-1血沉分析仪、BH2100、BH5100原子吸收光谱仪、AA7003型原子吸收光谱仪等较先进的大型分析仪。先进的仪器配备为提高实验室效率和提供准确的检测结果奠定了基础。质量管理质量是实验室的灵魂。检验中心内部建立了完善的质量管理体系,在卫生部、北京市临检中心的质量监督下按时完成各检测项目的室内质量控制工作,参加卫生部、北京市临检中心的室间质量评价活动,部分项目参加美国CDC的室间质评活动,取得优异的成绩。根据国家卫生计生委和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的有关要求,从2006年6月起参加了北京市二级及以上医院部分检验结果相互通用的活动,接受北京市医学检验质量控制和改进中心对本科室结果通用项目室内质控的实时监测和盲样测试,为规范临床实验室的执业行为,不
临床营养科
查看详情
北京儿童医院临床营养科于2012年7月成立,现有职工8人,其中医师4人,技师4人。主要工作是对住院患儿进行营养风险筛查和评估、各种疾病的肠外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开设营养门诊、生长发育随访等。并为住院患儿提供营养膳食和治疗膳食计算配方。科主任闫洁,198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大学儿科学系,主任医师,小儿内分泌领域知名专家。科室成员有营养学博士两名,硕士两名、大学本科三名。临床医生主要完成全院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及营养门诊。公卫医师及营养技师主要完成住院患儿特殊疾病治疗膳食计算及食谱制定、膳食营养指导及营养咨询门诊。每周一到周六均开设营养门诊,针对所有有关营养疾病的诊断治疗,包括肥胖、糖尿病、肾病、呼吸道疾病、术前术后营养支持、营养不良等。我科已开设微信营养公众号进行科普宣传(BCH儿童营养)及儿童医院官网APP专家在线咨询。目前课题有与国家体育总局合作开展体医融合对肥胖儿童的科学管理;血液肿瘤病人的营养治疗;长期应用激素患儿的营养治疗(风湿免疫性疾病、慢性肾脏);代谢监测下厌食症患儿的精准营养治疗等等2017-2018年连续2年联合国家体育总局体医融合中心成功举办2届3期肥胖儿童夏令营,受到家长及孩子的好评,并受到多家媒体的关注,央视新闻1频道、北京新闻都进行了报道。与朝阳疾控中心联合管理朝阳师范附小及二外附中的肥胖儿童,对家长及孩子进行宣教及每日的饮食指导,使之养成健康饮食概念及健康生活方式的习惯。因在儿童肥胖管理方面做出的成绩,获得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营养与代谢管理分会颁发的百佳医学营养减重教学基地。连续两年成功举办血液肿瘤病人营养治疗、住院患儿膳食制作与管理学习班,惠及全市及医联体内多家医院。每年门诊量达到13000人次左右现拥有美国MedGraphic公司ULTIMACCM能量代谢测定系统(代谢车)一台,人体成分分析仪(In-body720)一台,可以很好的了解不同疾病的代谢情况及人体成分组成,更加精确的指导临床营养治疗方案,并因此开展了许多课题研究。营养诊室布置温馨,宣教特色鲜明,展柜的食物模具可以很形象直观的做饮食指导宣教,容易让孩子知道什么是健康饮食。营养技师为全院住院患儿提供普通营养膳食、特殊疾病治疗膳食(如糖尿病、肥胖、肾衰、低蛋白、低盐、低脂等20余种治疗膳食)、半流食、流食等治疗方案,并监督指导膳食制作。人员介绍:闫洁:1988年毕业于首都医科
内分泌遗传代谢科
查看详情
内分泌学为20世纪才发展起来的新兴学科。国际上第一本儿科内分泌学著作是于60年代出版(法国)。我院于1965年在颜纯教授的带领下,建立了全国第一个儿科内分泌专业组和内分泌实验室,开始了内分泌的门诊和病房的临床工作。几十年的临床发展积淀了几代人的临床工作经验,成为全国儿科内分泌临床基础最扎实,临床经验最丰富,诊疗最正规的小儿内分泌专业之一。几十年稳步发展,2002年又成立北京儿童青少年糖尿病中心。2006年,率先通过了全国第一批GCP基地认证,通过项目实施,使临床工作进一步规范化,培训了一批年轻有为的临床专业医师。2008年内分泌专业病房有19张扩建至39张床。继之于2012年3月成立儿童内分泌遗传代谢科中心,并重点发展专业疾病的规范化临床诊治和相关研究工作。我们在传统的糖尿病专科门诊的基础上,又先后开展了儿童肥胖门诊、矮小门诊、性腺门诊、甲状腺疾病门诊和普通内分泌门诊,成为全国开设儿科内分泌亚专科门诊最齐全的医院。慢性疾病长期管理得到开展,临床科研工作得到快速发展。临床科研的成果有效而合理地运用于临床实践,使病人获得最优化的救治。我专业始终站在专业前沿,历届专业带头人学有建树,在全国的学术界一直是学组组长或副组长的带头地位。从90年代开始,我们就开始举办全国小儿内分泌遗传代谢与性疾病诊疗进展学习班,并于2007年、2010年、2011年、2012年和2013年先后四次举办全国儿科内分泌遗传代谢性疾病高峰论坛,受到全国各地内分泌专业医师的好评。2012年北京儿童医院集团成立之后,我专业与集团内相关专业积极开展合作交流,目前共同举办糖尿病儿童联谊会以及开展糖尿病和CHI的联合课题研究。还将继续在内分泌遗传代谢多个亚专业开展进一步的合作,促进集团内多家医院医教研共同提高。2013年7月11日,我院与复兴医院儿科合作病房正式成立。该儿科合作病房设立于复兴医院住院楼8层,病房编制床位数22张,先期开放床位数16张,其中包括4个特需病房单人间,以满足不同层次的人群需求。该病房主任由我院内分泌遗传代谢中心主任巩纯秀教授兼任。诊疗范围侧重于内分泌专业,兼顾其他专业一般常见病。在复兴医院现有的儿科医护人员基础上,由我院选派医护技术骨干,共同组成儿科病房技术团队,通过共享优秀医疗资源,扩大服务社会的范围,增强为患者服务的能力。目前中心有内分泌专业在职医生13人,在职护士18人。其中正主
普外科
查看详情
国家儿童医学中心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普外科是由中国小儿外科创始人,中国工程院院士张金哲教授在国内最早建立的专业,国内最早的儿科学硕士、博士学位授予单位和博士后流动站。承担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和国家攻关课题等科研课题的研究,科研成果多次获北京市科技进步奖、卫生部科技奖及宋庆龄儿科医学奖等奖项。主编《张金哲小儿外科学》、《小儿腹部外科学》、《小儿门诊外科学》及《实用小儿外科新型手术图解》等专著。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而普外科是我院小儿外科的重要组成部分。国内最具权威的《中国医院专科声誉排行榜》自建立以来,北京儿童医院小儿外科一直在全国排名第一,既是临床和科研实力的体现,也是同行以及患儿家长的赞誉和信任。普外科是北京市重点学科,博士生导师陈亚军教授为学科带头人,目前在职高级职称医师7人,中级职称医师2人,每年在读研究生、博士生3-5人,开放床位27张。先天性肛门直肠畸形、先天性胆总管囊肿、胆道闭锁、门脉高压以及小儿腹部外科复杂疑难病症的诊治是普外专业组的临床工作重点,承接外院术后严重并发症以及多次手术效果不佳患儿的诊疗,是小儿复杂肛门直肠疾病、胃肠疾病、肝胆疾病攻坚的最后一站。
烧伤整形外科
查看详情
北京儿童医院烧伤整形专业成立于1960年,是一个医、护、技全面发展的专业,专业人员具有年轻化、高学历的特点。共有医护人员40名,其中正主任医师2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4名。专业诊疗范围内各种检查全面、诊疗设备先进、手术器械精良。我科室是全国最早的专业从事儿童烧伤救治及儿童整形的单位。经过几代儿童烧伤人的不懈努力,在儿童烧伤抢救、创面修复、营养支持及瘢痕的防治等方面,形成一整套自己独特的治疗方案,居国内领先水平。曾成功救体表面积达90%的患儿。每年病房收治烧伤患儿1000余例,其中重度及特重度烧伤占40%。烧伤整形专业每年接诊烧伤整形患儿两万人次左右,手术病人1500余例。科室参与了多项国家级药品及敷料临床试验研究,多次成功召开国家级儿童烧伤救治及瘢痕管理继续教育项目学习班,并举办了儿童烧伤瘢痕夏令营。烧伤特色治疗包括:1重症烧烫伤病人救治经过多年临床实践,烧伤整形专业在救治成批烧烫伤病人、大面积重症烧烫伤病人、电击伤及烧烫伤并发症防治、营养支持等方面经验丰富,形成了一整套适合小儿特点的治疗方法。开通了烧伤病人急诊绿色通道,为重症烧伤病人赢得了宝贵的治疗时间。曾成功救治多例特重度全身大面积严重烧伤患儿,包括1例烧伤总TBSA达90%的10个月女婴,总TBSA75%的其中III°占50%且合并呼吸道损伤的3岁女童。烧伤整形专业根据不同伤情采用不同治疗方式修复创面,大面积者采用了微粒皮、网状皮,Meek植皮、recell技术、人工皮等人工敷料,结合使用生长因子创面换药,完成多例削、切痂植皮手术,VSD负压引流手术及皮瓣修复创面手术,减少了创面的感染,缩短了住院时间,尽可能地保留外观及功能。创面愈合后患儿至我科康复门诊进行激光、支具、弹力加压等防治瘢痕,同时辅以功能锻炼、心理康复等系统化综合治疗。于2019年成立的国家儿童医学中心Meek植皮中心,为大面积烧创伤患儿创面修复提供了更好的修复方法。特聘夏照帆院士为我科特聘专家。2创面修复皮肤创面发生在严重烧、创伤、感染、放化疗后、巨大肿物或黑痣切除后等,创面面积大且常常伴有深部组织外露,治疗困难,严重影响患者的生存质量甚至危及生命。我科根据不同患儿制定适宜的个体化方案,应用创面全封闭负压引流、异体、自体皮肤移植、皮瓣移植等手段,不仅使患儿创面得到修复,还保证其具有良好的外观及功能。我科于2019年成立了创面
肾病一科
查看详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肾脏专业于1973年由我国著名儿科专家江载芳教授创建成立。1999年11月肾脏专业独立病房、拥有42张床位。经过40余年的扎实积累、稳步发展,肾病科临床专业医疗及科研水平已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并与国际接轨。肾病科作为医院的重点支持学科,我院肾脏专业已步入全新的发展时期。目前,肾病一科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溶血尿毒综合征、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狼疮性肾炎、过敏性紫癜性肾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血尿、蛋白尿、急性肾小球肾炎、急进性肾炎、泌尿系感染、遗传性肾脏病、急性肾损伤、慢性肾脏病等各种急、慢性及疑难重症肾脏疾病患儿。肾内一科专注于各种儿童急危重及罕见肾脏疾病的诊治,多次获得院内杰出科室、优秀科室。肾病一科先后承担了国家\"863\"计划、\"十一五\"国家科技支撑计划、科技部、首发基金、中医药管理局、北京市级、北京市卫生计生委级等多部门的临床科研项目二十余项,内容涉及三聚氰胺致泌尿系结石流行病学研究、儿童链球菌感染菌株的分子流行病学监测、肾病综合征、IgA肾病及紫癜性肾炎诊治、溶血尿毒综合征的诊治、狼疮性肾炎及慢性肾脏病的综合防治等众多方面,均圆满的完成了科研任务,为促进我国儿童肾脏疾病的诊疗发展做出重大贡献。三十余年来,肾病科开展肾穿刺、腹膜透析、血液透析治疗,成功救治了来自全国的疑难危重患儿。目前肾病一科团队百分之九十在职人员具有博士研究生学历,先后有多人赴美国、英国、意大利、日本和中国香港等国家和地区进修学习。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是一种儿童急危重罕见病,病死率高,慢性肾脏病及透析依赖发生率高。刘小荣主任在全国率先开展针对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aHUS)患儿血浆H因子及抗因子抗体检测,进行了病因分类,开展基于病因分类的精准诊断与个性化治疗,大大减少了慢性肾脏病发生、透析依赖及死亡率。刘小荣主任牵头制定了《中国儿童非典型溶血尿毒综合征诊治规范专家共识》,并赴全国各地进行aHUS规范化诊治知识的普及巡讲。大大提升了我国儿科肾脏医生治疗aHUS的诊治水平。我科在儿童慢性肾脏病及急性肾损害的综合诊治,刘小荣主任牵头制定了《中国儿童慢性肾脏病贫血诊治规范专家共识》,改善了慢性肾脏病及血液净化患儿的生存率及生活质量。科室主要致力于研究危重症溶血尿毒综合征、难治性肾病综合征、IgA肾病、紫癜性肾炎、狼疮性肾炎、ANCA相关性血管炎和临床用药等方面。参与
消化科
查看详情
北京儿童医院消化科每年收治专业系统疾病1300~1500人次,在全国小儿消化方面处于前列。拥有独立的病房、门诊、内镜中心以及胃肠动力研究室,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具有一支梯队合理、技术精湛的医疗队伍。消化科擅长诊治儿科常见消化系统疾病,如腹泻病、幽门螺杆菌感染、胃食管反流病、消化性溃疡、婴儿肝炎综合征、炎症性肠病、急慢性胰腺炎等,对少见病、疑难病症的诊治及急危重症抢救和处理亦具有较高水平,其中食物过敏症、小肠淋巴管扩张症、胃肠动力性疾病、炎性肠病和幽门螺杆菌感染的研究是科室的特色优势,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内镜方面不仅已经开展常规的胃镜、结肠镜及胶囊内镜检查,而且已经熟练开展包括婴幼儿在内的内镜下止血、置管、内镜下扩张、异物取出术以及息肉切除等介入治疗。同时,科室能够进行24小时食道pH监测、24小时胆汁监测、食道\/直肠压力测定和腹部B超引导下肝穿刺活检等技术技能。科室现有人员35人,包括临床医师15名,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师6名,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9人。中心现有副主任护师1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9人,护士8人。在国内外临床及科研交流方面,科室主持或作为主要参加人参与了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和北京市科技新星等,在国内外核心杂志发表论文多篇,并派出青年医师到国外儿童医院进行临床培训,科室的临床及相关科研成果也引起了国际消化界同仁的关注和认可。,
小儿神经中心-神经内科
查看详情
北京儿童医院神经科于1975年由叶其芬、吴沪生教授创立,是我国小儿神经内科的发源地之一,至今已有40余年发展历史。该科门诊病人多、病源广、疑难杂症集中,许多患者慕名而来,80%以上来自全国各地,部分来自国外,每年门诊数量不断上升。著名儿童神经科专家吴沪生教授仍然工作在临床一线,对儿童神经科常见病及罕见病均积累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还担任指导年轻大夫业务学习和查房。吴沪生教授在2016年荣获了中华医学会颁发的\"中国儿科医师终身成就奖\"。神经内科拥有专业医师40名,其中主任医师9名,副主任医师6名;博士学位19名,硕士学位20名。电生理技师17名(副主任技师1名,主管技师12名,初级技师2名)。护士45名(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9名,护师31名,护士4名)。现神经科包括两个神经内科病房、神经内科门诊(普通门诊、专病门诊、专家门诊、特级门诊、特需门诊、特需小夜加班门诊)、电生理检查室(脑电图室及肌电图室)、神经肌肉病理会诊。开展了长程视频及24小时脑电图监测、肌电图与诱发电位、智力测查及心理测试、基因检测、代谢筛查、神经肌肉病理等检查。神经科共有床位64张。神经内科二病房为癫痫综合治疗中心,配备有128导术中监测脑电图仪、64导及32导视频长程脑电图仪,形成脑电监测单元,主要收治各种癫痫尤其是难治性癫痫病人。整合神经内科、功能神经外科、神经调控、神经影像等亚专业,为患儿提供综合、全面、多元化选择诊疗服务,包括药物治疗、生酮饮食、术前定位与评估、经颅磁刺激以及迷走神经刺激术等治疗手段,可进行颅内电极脑电监测、立体定向脑电图监测、各种认知心理评估以及健康教育。神经内科一病房承担各种神经内科危重症、疑难病、神经内科疾病以及癫痫术后恢复病人的诊治和护理,技术力量雄厚。多年来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数百篇,SCI引用文章百余次。在小儿神经免疫性疾病,如各种免疫性脑炎、神经根炎、重症肌无力、小脑共济失调、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脊髓炎等的诊断和治疗达国内领先水平;在遗传代谢病、线粒体病、脑白质营养不良、神经变性病、神经肌肉病、肌营养不良、发作性睡病、周围神经病、脑血管病以及儿童不典型颅内肿瘤方面有着丰富临床经验和优势。近年来为满足患者需求,神经内科开设难治性癫痫、神经肌肉病、遗传代谢病、肌营养不良、发作性睡病、难治性癫痫、癫痫术后、生酮饮食、结节性硬化、神经遗传咨询、脑白质病、神
小儿神经中心-神经外科
查看详情
神经外科被称为外科领域里的皇冠,而小儿神经外科则被誉为是皇冠上的明珠。小儿神经外科是难度最大的外科专业之一,小儿神经外科医生的培养也是周期最长的,在国外通常需要有10年以上的成人神经外科工作经历的医生,才能从事小儿神经外科临床工作。早在1994年,在中国小儿外科的开拓者和奠基人张金哲院士亲自指导下,北京儿童医院就成立了小儿神经外科专业组。此后通过多年发展,于2008年10月正式成立了小儿神经外科,经冀园琦主任及葛明主任的带领下我科不断壮大发展,由最初的8张床位扩大到22张床位。现我科室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2人,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4人。年均门诊量10000余人次,年均收治住院病患950余人,年均手术900余例,在有限的条件下已达到效率最大化,但仍不能满足大量病人就医、住院治疗需求。本专业目前拥有国内领先的神经外科大型医疗设备,如ROSA机器人操作系统、美敦力S7术中导航系统、莱卡OH4显微镜、美敦力术中电生理监测系统、蛇牌神经内镜系统、术中超声系统等。在国内著名小儿神经外科葛明教授的带领下,可收治小儿神经外科全部病种。其中有大量小儿颅内肿瘤、脑血管畸形、脊髓肿瘤等疑难、重症患者。同时,对先天性神经系统畸形(如脊髓栓系综合征、脊膜膨出等)、脑积水、神经系统创伤、颅骨畸形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拥有丰富临床经验。在治疗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及先天性神经管畸形等方面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并取得了满意疗效。在儿童颅脑外伤治疗方面,尤其是治疗颅脑弥漫性轴索损伤取得了较好的疗效。在颅颌面畸形方面,率先在国内开展微创下通过神经内镜行颅骨条状切除术治疗颅缝早闭,在颅骨重建方面处于国内领先位置。同时广泛开展了显微医学外科手术,将显微外科理念及技术广泛应用于小儿神经大部分病种之中。争取做到手术创伤最小化、术后并发症少、疗效最佳,用我们的爱心及我科室精湛的医疗技术全心全意为患儿服务。当前科室积极探索,在以下几个方面是我科室的医疗特色:1、在视路胶质瘤的治疗上:是国内唯一开展术前做视觉纤维重建的单位,在保护视力上取得了可喜的研究成果,在国际上率先提出按视觉纤维与肿瘤的位置关系来分型的理论,改变了原来按肿瘤的解剖部位分型的方法,这种分型可以更好地保护视力、更多地切除肿瘤,并且在术前就可以对术后视力的影响做出预判。2、在因脑肿瘤引起的脑积水治疗上:我们的原则是不先植入分流管
心脏中心--心脏内科
查看详情
心脏内科病房主要收治来自全国各地的各类严重心律失常、暴发性心肌炎、感染性心肌炎、扩张型心肌病、限制型心肌病、肥厚型心肌病、充血性心力衰竭、感染性心内膜炎、川崎病、高血压、心包积液等各类心脏内科系统疾病,收治专业病人数约150-170人次\/月,居全国首位。心内科导管室具备先进的EnsiteNavX三维标测系统,其优势主要表现为更精确快速找到消融靶点、缩短手术时间,使得射频消融治疗小儿快速型心律失常的手术成功率高达95%以上,并有效减少并发症及复发率;显著减少X线曝光,对于房室结双径路的消融甚至可达到零曝光,极大程度地保护了患儿和术者的健康;在某些血流动力学不稳定或不易诱发的心律失常的消融中更具优势。我科目前每年在Ensite系统三维标测引导下完成小儿心律失常射频消融治疗等百余例,处于国内外儿科领先水平。射频消融主要病种包括室上性心动过速、室性早搏、特发性室性心动过速、房性心律失常等,小儿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安装治疗技术、小儿川崎病合并冠状动脉并发症的选择性冠状动脉造影诊断技术。专病门诊名称:先心病介入微创专病门诊专病门诊简介:先天性心脏病已成为5岁以下儿童的第一死亡原因,严重影响了孩子生长发育。目前先心病可以施行介入治疗。介入封堵治疗住院时间短、不需要开胸、不用体外循环等优势明显,很多家长更愿意选择通过非开胸方法来代替手术治疗先心病孩子。北京儿童医院近30年来,完成数千例介入微创手术,效果良好。先心病介入治疗就是在X线、超声波等指引下,将穿刺针及导管沿血管插入心脏要达到的部位,进行影像学诊断后,对病变部位做定量定性分析,再选用特制器材对病变实施封堵、扩张或栓塞的治疗方法。先心病介入治疗的优势:传统的先心病开胸外科手术需要闯过全麻关、开胸手术关及术后复原关这三道关,而且还会留下终身疤痕。而与此相比,介入治疗的优势显著:1、无需在胸背部切口,仅在腹股沟部留下一个针眼(3mm左右)。由于创伤小,痛苦小,术后几天就能愈合,不留疤痕;也无需打开胸腔,更不需切开心脏。2、治疗时无需实施全身外循环,深低温麻醉。患儿仅需不插管的基础麻醉就能配合,大龄患儿仅需局部麻醉。这样,可避免体外循环和麻醉意外的发生,也不会对儿童的大脑发育产生影响。3、由于介入治疗出血少,不需要输血,从而避免了输血可能引起的不良反应。4、相比外科手术,介入治疗手术时间较短,住院时间短,术后恢复快。一般在30分钟
新生儿内科
查看详情
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内科成立于1972年,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成立于1990年。2008年新生儿内科与NICU合并整合后正式成立了新生儿中心。2017年医院将新生儿外科纳入了新生儿中心,形成了目前由新生儿内科病房、NICU和新生儿外科病房三部分组成的新生儿中心。目前新生儿中心的新生儿内科与NICU共拥有床位110张,医生44名(其中中正主任医师10名,副主任医师11名,主治医师9名,医师14名),护士69名(其中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2名,护师55名)。目前7人具有博士学位,25人具有硕士学位,有博士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2名。新生儿内科病房每年救治新生儿患者近3000例,抢救成功率达99%,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新生儿溶血病的交换输血术,换血成功率100%,在治疗新生儿溶血症伴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方面取得良好效果。NICU每年救治危重新生儿约1500例,抢救成功率达99%,在呼吸机应用、气道管理、胃肠外营养、新生儿腹膜透析、严重先天畸形的围手术期管理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大大提高了各类先天畸形(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消化系统畸形)患儿的救治成功率,全方位提高了新生儿危重病人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监护、抢救水平。配有最先进的长颈鹿暖箱39台,飞利浦心电监护仪72台(其中44台为中心监护仪),全套进口的有创呼吸机20台(其中高频振荡呼吸机4台,常频呼吸机16台)、无创呼吸机23台(其中双水平CPAP2台,NCPAP21台),并配有雷度微量血血气分析仪3台、床旁头部彩色超声诊断仪和床旁心脏超声诊断仪各1台、床旁X线仪2台,进口视频脑电图仪和床边振幅整合脑电图仪各1台,耳声发射和脑干测听听力检测仪2台,为成功抢救患儿生命提供了保障。2012年开始,新生儿中心成为北京市新生儿急救转运救治中心,与北京市120合作开展了危重新生儿院前主动转运工作,配备了全套进口的新生儿转运暖箱、移动式呼吸机、移动式心电血氧监护仪、移动式静脉输液泵等,由新生儿专科医生护士组成专业的新生儿转运团队,目前主动转运的危重新生儿中,需要气管插管高级生命支持的比例超过了75%,转运成功率达100%。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并拥有高素质的护理队伍,常规开展深静脉置管、PICC置管、脐静脉置管、外周动静脉穿刺、鸟巢护理、新生儿抚触等技术。新生儿中心承担着首都医科大学儿科系授课、见习、实习,首都医科大学留学生见习、
新生儿外科
查看详情
目前国际上新生儿外科已成为评价小儿外科水平的一个重要标志。我院外科新生儿专业创建于1972年,专业发展至今已有近50年。成功救治了大批新生儿外科疾病患儿,在国内成功的进行了首例联体儿分离术,率先开展了新生儿期巨结肠根治术、新生儿期中位无肛骶会阴肛门成形术、新生儿期腹腔镜手术如巨结肠根治术、幽门环肌切开术等,目前本专业在国内处领先水平。本专业拥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博士3人、硕士6人。临床和科研技术力量雄厚。大量的进修医生都成为当地医疗技术骨干和学术带头人。在诊断和治疗新生儿外科疾病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及良好的治疗效果,诊治患儿数量国内居首,抢救了无数危重的新生儿患者并获得良好的生活质量。先天性食管闭锁并气管食管瘘的治疗代表新生儿外科的技术水平,目前对于本病的抢救及治疗成功率很高;每年收治新生儿巨结肠近百例,近10余年来广泛应用腹腔镜及经肛门路径治疗新生儿期巨结肠,手术打击明显减小,术后恢复很快,切口疤痕微小,随访效果良好,深受患儿家长欢迎;对腹壁裂、脐膨出的治疗效果处国内领先水平;对于各种消化道先天性畸形的治疗及产前咨询有着大量的经验;先天性膈疝的治疗有着很高的治愈率;。本专业还开展小儿胃肠功能监测检查,如胃食管反流等疾病的24小时食管pH监测,小儿便秘的肛门直肠测压检查,为一些疾病的临床诊断提供了有效的帮助,对于先天性疾病有系统长期的诊疗经验,对于各种术后并发症的处理,以及患儿远期生活质量的评估有长年的经验。进年来,针对早产极低体重重症患儿的外科治疗也获得了重大进展,围手术期的外科治疗取得了长足的进步。新生儿期疾病发病紧急,患儿体质弱小,为方便患儿就诊,我专业保证每日均有专业人员门诊出诊,并与院内相关科室之间有着良好的协作关系,可以确保危重患儿及时得到救治,对于产前发现的先天性畸形可以提供咨询和指导,并开通产后治疗的绿色通道,使患儿出生后能够及时获得有效的诊治。
新生儿中心
查看详情
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已有40多年的历史,于2008年在新生儿内科病房及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基础上正式成立。新生儿中心拥有床位100张,医师37名、护士69名。其中正主任医师8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医师8名;副主任护师2名,主管护师12名;拥有博士4名,硕士20名,并拥有硕士生导师,技术力量雄厚。科室技术力量雄厚,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新生儿内科病房成立于1972年,现有床位60张,该专业人员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治呼吸、感染、消化、心血管、泌尿、血液、神经、内分泌、遗传代谢等系统各种疾病,如肺炎、败血症、化脓性脑膜炎、破伤风、黄疸、贫血、腹泻病、硬肿症、消化道出血、缺氧缺血性脑病、颅内出血、早产以及遗传代谢病、复杂畸形等的诊治都处于国内领先水平。在治疗新生儿溶血症伴重度高胆红素血症方面取得良好效果,尤其率先在国内开展了新生儿溶血病的交换输血术,换血成功率100%,成功救治了大量患儿。新生儿内科病房每年救治新生儿患者约2000多例,抢救成功率达99%,居国内领先水平,成功救治了大量患儿。新生儿内科病房可开展新生儿换血治疗,治疗新生儿母子血型不合溶血病等高胆红素血症病人,避免胆红素脑病的发生。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成立于1990年,现有床位40张,专业技术力量雄厚,每年救治危重新生儿约1000例,抢救成功率达99%。开展了胃肠外营养、重力喂养、高频通气、肺表面活性物质的应用、新生儿腹膜透析等先进技术、中心静脉导管技术(PICC);并开展了危重新生儿病人的镇静、镇痛治疗;综合采用先进的技术治疗极低出生体重儿,提高他们的生存率和生存质量;同时开展外科围术期新生儿监护、治疗,大大提高了各类先天畸形(特别是先天性心脏病\/先天消化系统畸形)患儿的救治成功率。全方位提高了新生儿危重病人尤其是极低出生体重儿的监护、抢救水平。2008年8月,新生儿内科病房与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合并,整合为北京儿童医院新生儿中心。合并后的新生儿中心配有最先进的长颈鹿暖箱39台,为早产及危重新生儿抢救提供了良好条件。中心拥有心电监护仪72台(其中44台为中心监护仪),可进行床边心电、呼吸、氧饱和度、血压等监测,为监测新生儿生命体征提供依据。还可进行畸变耳声发射、脑干测听、床旁摄片、超声心动、经颅多普勒超声、视频脑电图、床边振幅整合脑电图、经皮胆红素监测等无创检查,以及微量血气
胸外科
查看详情
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建于1972年,是目前国内专门独立从事儿童普胸外科疾病诊治的专业之一,居国内小儿胸外科领域领先地位。胸外科现有正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3名,设有床位24张。现每年施行胸外科手术量约1100例。胸外科专业特色:漏斗胸微创NUSS手术,特别是复杂胸壁畸形的微创综合诊治;胸部肿瘤、肺部疾病的胸腔镜微创手术技术;纵隔肿瘤、先天性肺疾病的达芬奇机器人手术。漏斗胸是发病率最高的胸壁畸形,从上世纪80年代始,胸外科采用\"胸肋骨V形截骨矫形\"治疗漏斗胸,术后效果良好,先后取得了北京市级\"漏斗胸科研奖\"、\"研制漏斗胸器械奖\"等两项奖项。2000年,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开始对漏斗胸微创手术进行了探索,于2002年正式引进漏斗胸微创NUSS手术专用器械及内植入支架。该术式于1998年由美国DonaldNuss医生首先报道,因其切口小而隐蔽,手术时间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不需要游离胸壁肌肉皮瓣,不需切除肋软骨及胸骨,可以长期保持胸部伸展性、柔韧性、弹性,被称为胸壁矫形手术的革命,在漏斗胸手术治疗历史上具有里程碑意义。经过10余年的经验总结,目前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可完成各种复杂、不对称、复发等胸壁畸形手术,并在标准NUSS术式的基础上进行了多项有益的改良,包括手术技术的改良以及手术器械的改良。根据不同类型的漏斗胸,采用不同的手术方式。经过技术改良,手术切口已减小到1cm,切口更加隐蔽,手术更加安全,更加微创。现已实施各种漏斗胸微创NUSS手术5200余例,手术技术及诊治水平居国内领先,也是世界上实施此手术最多的医院之一。2008年,胸外科在NUSS手术治疗漏斗胸的基础上,应用微创NUSS手术原理率先在国内开展微创手术治疗鸡胸,现已实施微创胸骨沉降术治疗鸡胸460余例,是世界上最早实施此手术也是完成例数最多的医院之一。近年来,胸外科专业在国内率先开展应用悬吊法腔镜辅助技术治疗叉状肋,已通过新技术新项目申报。由曾骐教授作为第一发明人申报的国家专利\"鸡胸矫形器\"已应用到临床。通过多年的经验积累和总结,胸外科团队申报的\"胸壁畸形微创矫形技术相关研究的应用与推广\"获得2019年北京医学科技奖三等奖。北京儿童医院胸外科先后于2007年、2009年、2010年、2011年、2013年、2015年、2019年分别在北京、杭州
血液二科
查看详情
2021年4月1日起,血液二科(原血液肿瘤中心-血液三病房)在血液病中心的基础上正式成立,目前设有出凝血血栓疾病、红细胞疾病、组织细胞病、骨髓增殖性疾病等4个专业组,人员梯队完善。在血液二科正式成立之前,作为血液肿瘤中心下设的血液三病房,经过50余年的不断发展,学术水平始终处于全国领先地位,并与国际接轨,承担国家级及省部级科研项目十余项,每年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相关研究论文近百篇,是国内小儿血液病诊治研究的牵头单位。1、出\/凝血、血栓疾病专业组诊断治疗疾病主要为:血友病等儿童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等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和各类儿童静脉、动脉血栓类疾病(包括遗传性和获得性血栓)。上述疾病诊断治疗水平属全国领先地位。(1)开展以儿童血友病为主的遗传性出血性诊疗工作,作为全国第一家通过国家卫生健康委罕见病联盟资质评审、获批\"中国血友病综合管理中心\"的医疗单位,我专业门诊具有全方位的综合管理团队,涵盖了血液、护理、实验诊断、外科、口腔、心理、药学、理疗、放射、等多专业;设有方便患儿\/家长就诊的固定时间、固定地点、当场不限号的血友病专业门诊(每周二上午在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3层30诊室)、开展血友病及遗传性出血性疾病患儿和家庭的全方位、全程随访和患教工作。到目前为止,注册登记血友病及遗传性出血性病例超过两千例。从2007年起,坚持每年组织举办全国儿童血友病专业会议,推广规范、与国际接轨的血友病诊治工作;从2008年起,每年风雨无阻坚持举办儿童血友病夏令营、冬令营的公益患者教育活动,为家长和患儿普及血友病诊治知识。自2003年多位专业医生担任\"中国血友病之家-北京血友之家罕见病关爱中心\"的医学顾问,义务为病人及家长解答专业问题。2004年在中华血液-止血血栓组中国血友病治疗协作组成立之日起即为该组成员,并于2008年成为儿科组组长单位。名称:\"血友病专业门诊\"时间:固定在每周二上午地点:北京儿童医院门诊楼3层30诊室病种:血友病和遗传性出血性疾病(如血管性血友病等)挂号方式:患儿及家长可以现场加号,当场不限号。(2)开展以儿童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为主的获得性出血性疾病工作:目前有3位不同年资的专业出诊医生、专业的实验室检测团队以及开展专业诊治的专业病房。全方位开展儿童ITP危重症救治、一线、二线、三线治疗以及ITP患儿的长期随访和管理。主持了
药学部
查看详情
药剂科是以病人为中心,以临床药学为基础,对临床用药全过程进行有效的组织实施与管理,促进临床科学、合理用药的药学技术服务部门。由药事管理、质量监控、临床药学、药学信息、制剂、药品调剂、药品供应、临床药理及药学实验室等部分组成。现有药学技术人员101人,其中博士研究生1名、硕士研究生11名、大学本科生50名。高级职称4人,中级职称42人。临床药学:现有药师13人,其中临床药师6人,常年开展以合理用药为核心的临床药学工作,参与临床病例的讨论、治疗,为患者提供药学技术服务,为医院提供各项合理用药基础数据与评价指标。同时还承担着处方点评、抗菌药使用监测、用药错误监测与上报、药物不良反应监测等工作。药剂科收集、整理、分析、上报药品不良反应信息,每年上报药物不良反应报表100余份,为临床安全、合理用药提供了保证,连续多年被评为\"北京市先进集体\"。药学信息:掌握药学信息是发展医院药学的重要手段,药学信息组负责收集国内外药学情报资料,了解药物研究、应用的动态和进展,及时筛选出相关的信息,定期编写、出版我院《儿科药讯》、《合理用药信息通报》,为临床提供循证依据。同时登载相关政策法规、本院用药动向及存在问题、药物不良反应、新药介绍等内容,受到临床医生们的欢迎。定期更新本院《药物手册》,为医生正确开具处方提供便利。制剂中心:自建院以来,一直本着服务于临床的宗旨对儿科特色制剂进行研制和生产。现有正式批文的法定制剂11种,非法定制剂25种,年产值850万元。这些制剂在我院的医疗、教学和科研工作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以\"疗效显著、使用安全、价格低廉\"深受临床医生、广大患儿及家长的欢迎,也为临床用药提供了更多选择。同时,制剂中心以我院著名老中医方剂为基础研发新的医院制剂,为患者生产品质可靠、安全有效的中西药特色制剂。质量监控:建立健全药剂科质量监控组织、制度及全院药品质控网络,定期面向临床科室及患者做对药学工作的满意度调查。组织召开质控会议,总结和提升质控工作水平,提高药学技术服务质量。药品调剂:目前门诊药房全部实施了药品计算机网络化管理,主要承担门诊病人的收方、审核、调配、发药工作,全年调配处365万余张。按照《药品管理法》对麻醉药品、精神药品、毒性药品、易燃易爆药品进行管理。急诊药房负责急诊病人及留院观察病人用药的调剂,24小时全天候服务。病房药房承担着全院34个病区1100余张病床的药品
影像中心
查看详情
北京儿童医院影像中心(放射科)成立于1956年。在老一辈专家的指导下,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科室不断发展壮大,专业学术水平在国内保持领先地位。是国内儿童医院中规模最大、检查齐全、诊治患儿最多的影像中心。影像中心设备先进,配置齐全。拥有Philips公司先进的全数字化的Ingenia1.5T、Achieva3.0TTX、IngeniaCX(3.0T),GE公司DISCOVERYMR750(3.0T)磁共振成像系统共四台。拥有GE公司宝石能谱CT(DiscoveryCT750HD)、GERevolution256排宽体CT扫描机共两台;Siemens双向平板检测器心血管造影及介入系统一台,数字胃肠造影机3台,数字泌尿造影机1台,DR及CR数台。具有国内上线最早内存最大的PACS系统。影像中心人才梯队强大,现有员工92人,其中高级职称18人,正高8人、副高10人。拥有博士后1人,博士13人,硕士21人。临床工作、科研工作、教学工作相互促进,协同发展。影像中心可以开展儿童全身各系统、各种影像学检查,包括常规X线、消化系统造影、泌尿系统造影、CT、磁共振(MR)、介入等诊治项目,可以为患儿提供最齐全、最优质的服务。科室承担了科技部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科委重点项目等多项科研课题。近年来,科室在国内核心期刊发表文章200余篇,SCI文章40余篇;主编专著4部,参编专著多部。开展多方面的国内外学术交流,科室人员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和专业会议,和美国、法国、日本等国家开展多种形式的合作。每年承担国家级继续教学项目,举办儿科影像诊断新进展学习班,并成功主办两次国际学术大会。承担首都医科大学等教学任务,是影像医学与核医学硕士和博士研究生培养点,近年培养博士研究生10人,硕士研究生25人。
肿瘤外科
查看详情
北京儿童医院肿瘤外科最早于1970年代在我国小儿外科奠基人张金哲院士亲自指导下成立,是国内最早开展儿童肿瘤研究,并成立肿瘤专业建制的儿科中心。肿瘤外科在几十年临床诊疗经验的基础上,参考国际最新诊断标准和治疗方案,制定适合中国实际的小儿肿瘤诊疗常规,并在临床治疗中推行和提高,肿瘤分期及治疗方案得到统一及规范,形成了以外科手术为中心的儿童肿瘤综合治疗体系。肿瘤外科现有在职医生11人,其中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2人。病房设有手术病床14张,实体瘤化疗门诊设有病床8张及治疗椅8张。2018年开始建立国家儿童医学中心肿瘤外科保定病区,目前运行病床48张。肿瘤外科团队以精湛的技术、饱满的热情致力于我国儿童肿瘤防治工作,手术经验和诊疗技术不断创新,多学科综合治疗、无血手术、复杂巨大肿瘤分块切除、血管骨骼化手术、微波切割消融、腹腔热灌注化疗复合手术等经验不断成熟和推广,肿瘤外科在小儿肿瘤的临床治疗方面始终走在全国前列。肿瘤外科专业成立之初,1970年代由郭哲仁教授主持工作,并有王东方医生参加。主要从事儿童肿瘤的活检诊断、病理研究和手术切除,并与美国合作开展复合细菌毒素提取物治疗儿童恶性肿瘤的研究,在当时很有影响。当年还建立了儿童肿瘤实验室,有关工作一直延续至1990年代末,后由于全院实验室优化组合而取消。1980年代末至1990年代,肿瘤外科专业由李家驹教授主持工作,李家驹教授曾任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和北京抗癌协会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这一时期,科室对主要的儿童肿瘤的手术治疗取得了稳定的效果,手术成功率提高,同时开展了儿童肿瘤的化疗,并与北大医院放疗协作,儿童肿瘤综合治疗取得了初步的成效。2000年代初,肿瘤外科工作由祝秀丹教授主持。祝秀丹教授曾任中国临床肿瘤学会(CSCO)全国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小儿肿瘤专业委员会委员和北京抗癌协会儿童肿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祝秀丹教授曾到美国威斯康星儿童医院、St.JudeChildren`sResearchHospital参观学习,回国后将符合国际规范的新辅助化疗与外科手术有机结合,儿童肿瘤综合治疗的模式开始完善。2007年以后肿瘤外科专业逐渐由王焕民教授负责,2012年北京儿童医院外科扁平化,肿瘤外科独立成科,王焕民教授担任科室主任。王焕民教授现为国家卫健委儿童肿瘤专家委员会副主任委
重症医学科
查看详情
北京儿童医院重症医学科(PICU)成立于1983年,是国内最早成立的PICU之一。自建科以来,即受卫生部、联合国儿童基金会(UNICEF)委托,成为我国儿科急危重专业人员的培训基地,并与意大利、美国、加拿大、新加坡和香港等国家和地区的儿科重症专业保持交流。2010年PICU成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现设PICU(儿童重症监护病房)和经颅多普勒脑血流图室2个部门。拥有多功能监护仪、血气分析仪、有创和无创呼吸机、床旁血液净化仪、ECMO、床旁X-线、床旁彩色超声、床旁经颅多普勒超声监测等先进的危重症监护抢救设备和一支技术过硬、富有经验和创新精神的医疗护理团队,在国内儿科率先开展了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高频通气、肠外和肠内营养、床旁血液净化、体外膜肺氧合等多种实用危重症监护抢救技术,具有国际一流的医疗设备。经多年发展,已形成较为完整的急救医疗体系,综合医疗、科研、教学水平在国内一直居领先地位,有些项目己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目前已有7名医师获得美国心脏协会(AHA)基础生命支持和儿科高级生命支持导师资格,每年在院内外举办\"儿童高级生命支持学习班\"10余期,承担对院内外医护人员培训重症患儿早期识别和救治实用技术推广的任务。儿童重症监护病房(PICU)北京儿童医院PICU是国内最早成立的PICU之一,位于急救中心楼6层,现有床位27张,包括2个生活设施齐全的陪住房间,以方便家属陪住、促进患儿康复。收治范围包括各种小儿内科、外科危重症和疑难重症患者术前、术后监护及中毒、溺水、车祸等意外伤害病儿。在国内儿科率先开展了有创和无创机械通气、高频通气、一氧化氮吸入、体外膜肺、经皮中心静脉置管、肠内外营养、空肠喂养、床旁血液净化、动静脉与中心静脉置管、骨髓输液及呼吸功能监测、无创和有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经颅多谱勒超声监测、床边心脏及胸腹B超监测等实用重症抢救监护技术。对呼吸衰竭、休克、多脏器功能衰竭患儿的抢救成功率居国内领先水平,综合医疗、科研水平在国内居领先地位,有些项目已接近或达到国际水平。2010年被评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经颅多普勒超声(TCD)室经颅多普勒超声(TCD)是对颅内大血管血流动力学检查和动态监测的一种无创方法。我院TCD室成立于1994年,为国内儿科首家开展脑血管疾病检查及危重病TCD监测的单位,也是我院重症医学科特色之一。随着TCD应用的不
综合病房
查看详情
北京儿童医院综合病房是亲子陪住病房,配备有多学科资深医师和专业的护理团队,旨在为患儿提供便捷、优质的综合医疗服务。高素质的诊疗队伍综合病房医疗团队由北京儿童医院各专业资深医师及护理人员组成,同时可申请全院各学科资深专家会诊提供技术支持,保证高水平的医疗质量。方便快捷的就诊程序综合病房将为住院患儿提供便捷快速的诊疗服务,诊疗过程有辅医、服务人员全程导诊。温馨舒适的就诊环境综合病房全部为单间陪住病房,病房环境整洁舒适,服务设施齐备,配备卫生间、电视、DVD机、空调、冰箱、沙发床等,满足就诊家庭住院期间的各项生活需求。同时病区内提供儿童娱乐休闲场所,设有海底世界互动游乐区、图书角、玩具窗、自助售卖机等,将为患儿创造一个轻松愉快的住院氛围。,,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预约挂号
首页
简介
医生
科室
指南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