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
首页
简介
医生
科室
指南
评价
首页
/
科室列表
内科
查看详情
外科
查看详情
产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产科成立于1982年,经过三代妇产科医师的努力成为年分娩量达到2000例,具有救治高危孕产妇能力的科室,产科病房现有医师10多位,其中教授1人,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护理人员47名,其中主管护师6名。病房现有3个医疗小组,每个医疗小组组长均为临床经验丰富的副主任医师担任;负责每个病人的产前、产时及产后。为满足广大产妇的要求,病房分为不同档次,病房分2个病区,内设4-6人病房,2人病房及小单间。豪华病房共有10套,装饰豪华、环境温新,设施宾馆化,配备彩电、冰箱、空调、电话、微波炉、洗手间等。每个病区都设有监护室。二、专业特色我们产科是以\"坚持母亲安全,婴儿优先;为孕产妇提供系列化的优质服务\"为中心原则,并在其指导下展开工作的科内拥有一支思想素质好、愿奉献,经过系统培训,技术水平较高的老中青结合的骨干队伍,有丰富临床经验。产科病房舒适、幽雅、充满温馨气息,并配备了较完整的检查、监护设备,为高危孕产妇的接产和诊治提供了必要的条件。在各个病区都配有力量雄厚、团结一致的医护技术队伍。鉴于夜间分娩量较多这一特点,夜班也配有了坚实的技术力量,全心全意的为每一孕产妇提供全方位的服务。第一:尊重孕产妇的知情权和选择权,随时向其讲明病情变化的处理方案。第二:严格执行收费标准,自觉接受孕产妇的监督。第三:近年来,剖宫产全部选用新式剖宫产术式(横),其手术时间短,刀口美观,刀口疼痛轻,愈合快等优点越来越受到广大孕妇的欢迎。第四:新生儿全部到母婴同室,由专职儿科医生管理。第五:对新生儿精心护理:每日沐浴、抚触、按时指导接种,按时新生儿疾病筛查。三、常见疾病经过多年的围产医学临床实践及研究工作,产科形成了以下几个方面的特点及优势:1.完善、系统的产前咨询及诊断:*对有习惯性流产、胎儿先天畸形史者,可到遗传专科门诊咨询,必要时可予夫妇双方行染色体诊断(包括C、G带,银染)。*对孕期初检的孕妇,常规行地中海贫血、G-6PD这些广东地区常见病的初筛检查,对筛查阳性者可予α、β-地中海贫血的产前基因诊断。还有优生四项检查,它包括风疹、巨细胞、单纯疱疹病毒、弓形虫,若孕早期感染以上病原,可致胎儿畸形。另有唐氏筛查,可反映胎儿患TOWN`S综合征的风险。*超声动态观察胎儿宫内发育情况.在孕10-13周测量胎儿颈部NT值排查胎儿的TOWN`S综合征;在孕18-24周行
儿科
查看详情
广州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儿科成立于1982年,30余年来,经过全科人员的不懈努力,现已发展为以临床为主、预防保健结合,并集教学、科研为一体的,具有一定特色及实力的临床科室。在儿科危重、疑难病例的诊治工作,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逐渐成为海珠区最大的儿童疾病诊疗中心之一。我科年门急诊量约10万人次,出院近1800人次;现有医师22人,学历和职称结构合理,满足可持续发展的需要;正高职称6人,副高职称3人。近年来,以开展专科为突破口,在呼吸、消化、小儿神经康复及儿童保健等方面均办出特色,疑难病的诊断及危重症抢救水平迅速提高。儿科病房收治包括呼吸、泌尿、消化、神经、心血管、血液系统等疾病,由经验丰富的专科医师负责,坚持三级医师查房制度,并与广州十二家医院协助联盟,以保证病人得到及时合理有效的治疗。我科小儿呼吸专科门诊工作,针对目前广州地区小儿哮喘、慢性咳嗽、反复呼吸道感染患儿呈逐年上升的趋势,通过我科新引进的肺功能仪,积极开展儿童肺功能检测,并结合我院新兴优势学科过敏反应科过敏原测定等检查,对这些患儿的病情进行及时的诊断,建立小儿哮喘患儿档案,进行病情跟踪系统随访,针对个体因素,通过调节营养、提高机体免疫-抗病能力等方法,避免哮喘发作,提高生活质量,既促进了科室专科的发展,又吸引了大批病人,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益。我科儿童保健门诊继续大力开展幼儿神经行为发育评估项目,并开展了儿童保健专家门诊,主要针对小儿神经行为发育及喂养困难展开工作,拥有专门医护人员对生长发育落后患儿进行体疗及对康复训练指导,对生长发育迟缓、脑瘫等患儿及时诊断、康复治疗,对喂养困难的小孩寻找原因并给予喂养指导,收到了一定的成效及广大患儿家长的好评。三十多年来,儿科人坚守\"仁爱、精诚、团结、创新\"的院训,发扬\"艰苦创业、求真务实、勇于开拓\"的广医二院人精神,实行全方位优质服务,以\"更好的质量、更好的服务、更好的环境、更合理的费用\"为目标,精益求精,追求卓越,以严谨的作风、精湛的医术、优质的服务,构建和谐稳定的医院文化,凝聚人心,营造规范有序的良好氛围。
肿瘤科
查看详情
皮肤性病科
查看详情
中医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中医科成立于1975年,由中医内科、中医正骨科、针灸科、中西医结合病区、中医治疗室及番禺院区中医科组成。2013年获评\"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2019年获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十三五\"中医重点专科立项—老年病方向;2019年获广州市中医特色专科培育项目立项—老年病科(眩晕)方向;2019年分别获广东省名中医工作室、广州市名中医工作室建设项目立项;2017年获广州市中医护理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立项。2015年通过广州市\"十二五\"中医正骨重点专科验收;2018年通过广州市\"十三五\"中西医结合眩晕病重点专科验收。中医内科在治疗心血管病、外感病、妇科病、小儿病、肿瘤康复、风湿免疫病等方面独具特色;中医正骨在治疗骨关节炎、骨折、腰椎间盘突出、颈椎病及骨质疏松症等方面独树一帜;中医针灸在治疗中风后遗症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中西医结合病区于2010年10月成立,目前开放床位22张,一直秉承\"坚持中西医结合,发扬中医传统特色\"的理念,坚持中西医结合,以中医为主,建立规范的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已发展成为人才齐备、技术精湛、设备先进、医疗服务完善的综合病区。目前已将眩晕病(椎动脉型颈椎病)、中风病(脑梗塞恢复期、后遗症)、胸痹心痛病(冠心病)、风温咳嗽病(社区获得性肺炎)、肺胀病(慢性阻塞性肺病、哮喘)、脘腹胀痛病(慢性胃肠炎、消化性溃疡)、腹泻便秘病(肠易激综合征、功能性便秘)、痹病(风湿、类风湿)、颈肩腰腿痛病(肩周炎、椎间盘突出、膝关节炎、痛风)等疾病纳为优势病种,实行中西医双重诊断,建立规范的中西医结合诊疗方案,实施专科重点病种及临床路径管理,力求做到中西医诊断辨证准确、治疗操作系统规范。二、人才队伍中医科现有教授1名,主任医师5名,副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8名,副研究员1名,博士后5名,博士3名,硕士12名;香江学者1名,广州医科大学\"南山学者\"1名,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3名,博士后合作导师3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第五批、第六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指导老师1人,广东省名中医1人,全国第四批优秀中医人才1名,广东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4名,广东省优秀中医临床人才2名,广州市卫生高层次重点人才1名,广州市卫生高层次骨干人才1名,广州市优秀中医临床人才9名,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传承人4名,广东省名中医学术经验传承人2名。
骨科
查看详情
男科
查看详情
耳鼻喉头颈外科
查看详情
眼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具有悠久的历史,先进的设备,雄厚的技术实力,经几代人数十年来的不懈努力下,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防盲治盲为一体的先进临床科室。我院眼科中心是广州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澳大利亚国际光明之行白内障手术医疗队、国际狮子会白内障手术合作医院、广东省首批\"眼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广州市眼科疾病质量控制中心。诊治的患者来自全省、全国、香港、澳门、美国、加拿大、澳洲及周边国家,中心整体实力位于国内领先水平。本中心具有完备的学科分类及专业人才梯队,综合诊治各类眼科常见病及疑难病。在国内及省内较早开展微创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手术、全飞秒激光治疗近视、ICL植入治疗超高度近视、角膜移植、间接检眼镜直视下视网膜脱位复位术、玻璃体切割术及视网膜激光光凝术治疗各类眼底病及复杂眼外伤、复合小梁切除术及青光眼引流阀植入术治疗青光眼、内窥镜直视下进行泪道手术、各类眼整形手术、斜视手术等。眼科中心主任、学科带头人为沙翔垠教授,眼科学博士,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中山大学中山眼科医院临床博士研究生毕业。现任中华医学会广州市医学分会眼科学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激光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广东省眼健康协会防盲治盲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广东省医学会眼科学会常委、中国老年医学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眼科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眼外伤职业眼病杂志》、《中华生物医学杂志》,《广州医科大学学报》等学术杂志编委,荣获\"羊城好医生\"及\"岭南名医\"称号。二、科室规模我院眼科中心由昌岗、西院、番禺眼科三大诊疗区域共同组成,现有床位70张,年门急诊及住院手术量达5000余例,年门诊量逾10万人次。门诊人次、出院人次及手术量在广州市各大省属、市属代表性综合医院中名列前茅。我们拥有结构合理的人才梯队,目前有眼科医护人员70余人,眼科医生26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及硕士学历医生占71%。三、学科优势广州市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澳大利亚国际光明之行白内障手术医疗队专家医院国际狮子会白内障手术合作医院2010年获得广东省首批\"眼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资格2013年被评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并被推荐参加全国眼科重点专科申报2015年获得国家级\"眼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资格20
口腔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口腔科成立于医院建院之初,是首批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临床重点专科。科室由口腔科门诊、口腔颌面外科病房、高级医疗中心口腔门诊和西院区口腔门诊组成。门诊设有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科、口腔正畸科、口腔种植科、口腔X光照片室、口腔技工制作室等。病房收治各类口腔颌面及头颈部炎症、外伤、先天畸形、肿瘤、阻塞性睡眠呼吸障碍等患者。口腔科拥有雄厚的师资和医疗队伍以及先进的医疗设备,共有医师近四十人,高级职称7人,中级职称10人,现有口腔综合治疗台31张,口腔颌面外科病房拥有固定病床18张。月专科门诊人数7000余人次,就诊患者遍及泛珠三角地区及海内外。二、专科优势(一)口腔内科:包括牙体牙髓病专科、牙周病专科、儿童口腔专科和口腔黏膜病专科。治疗范围包括龋病、非龋性疾病、牙外伤、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牙龈炎、牙周病和口腔黏膜病。开展的治疗项目有龋病的充填修复、牙外伤的处理、根管治疗、牙髓治疗失败病例根管再处理、根尖外科手术、超声龈上洁治、超声龈下洁治、根面平整、各类牙周手术和中西医结合口腔黏膜病治疗。(二)口腔颌面外科:口腔颌面外科是华南地区口腔颌面外科医疗、教学和科研水平最高的队伍之一。医疗设备先进,专业技术力量强大,广泛开展各项临床工作,部分口腔颌面部疾病的治疗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主要诊治口腔部、腭骨及面部、颈侧区、咽旁侧颅底区的疾病,包括发生于这些部位的良、恶性肿瘤、炎症、外伤,腮腺、颌下腺、舌下腺等涎腺疾病,先天性或后天性畸形,颞下颌关节疾病,面神经炎及三叉神经痛等。开展各种复杂的良、恶性肿瘤治疗、整复及正颌外科手术。(三)口腔修复科:治疗范围包括牙体缺损、牙列缺损或缺失、美容治疗、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症(OSAHS)的口腔矫治器治疗等。开展的治疗项目有嵌体、贴面、单冠、桩核冠、固定桥、活动义齿、隐形义齿、全口义齿、精密附着体、套筒冠等。(四)口腔正畸科:治疗范围包括牙列不齐、牙列拥挤、牙列稀疏、前牙反牙合、下颌前突(地包天)、前牙深覆盖(哨牙)、双颌前突等各类错牙合畸形。开展功能矫治、直丝弓矫治、种植支抗等治疗技术。(五)口腔种植专科:治疗范围包括牙列缺损和牙列缺失。拥有瑞士ITI种植系统和以色列Cortex种植系统。开展各类牙种植术、引导性骨再生术、上颌窦提升术、即刻种植、前牙美学种植等各项治疗
整形美容科
查看详情
医技科
查看详情
其它科室
查看详情
神经内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内科创建于1982年,1993年评为广东省高教局重点扶植学科,1994年获硕士学位授予点,1997年评为广东省卫生厅科教兴医\"五个一工程\"重点学科,2003年成为广东省卫生厅医学特色专科和广东省教育厅和广州市教育局重点学科,2004年获博士学位授予点,并建立博士后流动站,2007年批准为广东省高等学校重点学科,2012、2015年度分别评为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神经内科由门诊、急诊、住院病房及电生理诊断室组成,设置四个临床病区,开放床位184张。有10个成熟的亚专业:脑血管病专科、癫痫和睡眠障碍专科、神经免疫病专科、神经遗传病专科、神经变性病专科、神经肌肉病专科、神经心理专科、神经电生理专科、眩晕及神经介入专科,覆盖了神经内科的绝大部分疾病。并配备科研实力雄厚的基础实验部。神经内科医疗、科研设施完善。在临床方面有TOSHIBAInfinixVS-i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TYCO高压注射泵、KODAK计算机放射成像系统、飞利浦彩色多普勒超声成像系统IE33、肌电图诱发电位系统、脑电图机、长程视频脑电图监测诊断系统、数字视频脑电图收录\/回顾系统、伟康睡眠监测睡眠监护系统、640排CT、3.0MR、ECT、γ-刀、MMTVISUALEYES红外视频眼震电图仪、颅内压监护系统等一系列先进、精密的诊断设备,完全满足全部专科医疗技术的开展。科研方面,基础实验部拥有实验用房2200平方米,分为神经形态学、分子生物学、神经电生理、神经生化、神经病理、蛋白分析、基因表达调控、动物行为学、细胞培养等实验室,装备有Leica激光共聚焦显微镜、OLYMPUS荧光显微镜、Leica冰冻切片机、激光相机、SHANDON全密封组织脱水机、SHANDON自动染色机、SHANDON恒温冷冻切片机、JEOL扫描电镜、JEOL透射电镜等重要科研设备,创立了国内较先进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科研平台,能开展各种神经系统常见疾病的动物模型建立及病理机制研究。目前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及省部共建教育部重点实验室(神经遗传与离子通道病实验室),是我国目前唯一的该方向的实验室,为该领域的重要研究平台。神经内科设施先进,专业齐全,技术力量雄厚,学术水平高,是集临床医疗、科研、教学三位为一体的医学研究机构,在脑血管病、癫痫、儿童神经病、眩晕和神经免疫性疾病等神经系统疾病的诊
消化内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消化内科作为重点发展学科,主要由消化病区和消化内镜诊疗部组成。经过多年的不断发展和经验积累,目前已经成为一个成熟的全方位专业学科,负责消化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与治疗,研究生、本科生及进修生的教学以及科研各项工作。消化内科属省级青年文明号,是国家消化道早癌防治中心联盟成员单位、佑安肝病感染病专科医疗联盟成员单位。消化内科配设齐全,包括消化内科病房、内镜诊疗部、专科门诊以及内科教学等。消化内科目前拥有教授1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5人,博士8人,硕士6人。本学科年门诊量超十万人,每天有2~3名副主任医师以上的消化专家在门诊为广大的病友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目前科内病床数47张,危重病床6张,年住院病人约2500人,治愈好转率超过95%,消化道大出血抢救成功率达98.5%。科室配有高清晰电子胃镜、十二指肠镜、电子肠镜、染色内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爱尔博电高频电外科工作站、氩气发生治疗器、微波治疗仪以及消化道动力测定仪等现代化设备,拥有极为丰富的内镜检查和治疗经验。现已全面开展包括ESD、STER、POEM、EUS-FNA、EMR等国内领先内镜技术。新建成的消化内镜诊疗部拥有先进的内镜设备、完善的电子信息传输系统和内镜消毒系统。我科以\"优质医疗、优良服务、规范收费、依法行医\"的宗旨,以良好的精神状态,自觉的服务意识,务实的工作作风,求精的业务技能,努力以合理的费用、最佳的疗效,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满意的医疗服务。二、医疗特色(一)消化内镜诊疗特色:消化内镜诊疗部使用面积1300M²,各功能区布局合理,环境温馨舒适,能让患者在诊治过程中享受到专业、便捷、舒适的医疗服务;我们拥有由专业的消化内镜医护人员、麻醉医护人员组成的医疗团队,同时配备了60多条检查及治疗内镜并拥有电凝电切工作站、氩离子凝固电切设备(氩气刀)、数字减影X光设备和呼吸机等设备,拥有极为丰富的内镜检查和治疗经验,设备能充分满足各项检查及微创治疗需要。我科已开展的内镜项目如下:1.无痛消化内镜检查技术,减轻胃、肠镜检查中的痛苦,使内镜下各项治疗操作顺利开展,运用放大内镜、NBI及化学染色技术行消化道早癌筛查,可清晰、准确地发现胃肠道早期肿瘤;2.食管静脉曲张套扎治疗术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剂+组织胶注射治疗术,对食管-胃底静脉曲张
普通内科
查看详情
内分泌科
查看详情
一、学科简介内分泌科是广东省临床医学重点专科,是广东省医学会内分泌学分会副主任委员单位,是临床医学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科室现有退休返聘教授\/主任医师3人,在职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3人;博士5人,硕士4人。我科现有病床58张,拥有胰岛素泵、动态血糖监测仪等先进设备,诊治过多种多样的内分泌疑难杂症。近年多人获得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在内的各级科研立项,每年发表多篇SCI论文。二、学科特色技术1.持续血糖监测-持续皮下胰岛素输注(俗称半闭环胰岛素泵)技术持续血糖监测可以完整反映糖尿病患者血糖变化,在此基础上持续皮下胰岛胰输注可以尽快使血糖有效又安全的平稳下降。二者还可以分开单独使用,用于血糖波动大、易发生低血糖患者,缩短住院时间,降低医疗总费用。2。甲状腺细针穿刺技术。我科上世纪九十年代在广东地区率先开展甲状腺粗针穿刺技术,近年又紧跟国际潮流率先开展细针穿刺技术,即鉴别出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避免了良性结节不必要的大手术,同时对部分结节达到治疗的目的。我们发明的利用三通技术治疗甲状腺囊肿是目前最有效安全和简单的方法。3.健康减肥。我科采用低热量饮食、运动和药物三结合的方法减少肥胖患者脂肪含量,可以在患者无饥饿感的情况下,十天之内减少身体脂肪3~5公斤。如果能够坚持,还可以减少更多。4.简易防治骨质疏松。老年和绝经后妇女容易发生骨质疏松,而骨质疏松容易骨折。一旦骨折,各种并发症的死亡率甚至超过肿瘤。我院有诊断早期骨质疏松的骨密度仪,敏感性高。先进的药物一只注射可以起作用一年,使用非常方便。5.多种介入诊断和治疗技术。我科与介入科和外科合作,开展了外周血管扩张和支架植入技术、胰腺分支静脉取血技术等,为多种疑难内分泌疾病的诊治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心血管内科
查看详情
感染科
查看详情
肝病/肝炎科
查看详情
风湿免疫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风湿免疫科是伴随着1992年广东省风湿病学组的成立而建科,是广东省三甲医院中最早独立成科的风湿免疫专科之一,现拥有4间门诊专科诊室、45张病区病床,独立风湿免疫实验室可进行疑难风湿病全套抗体筛查。目前共有医生10名,其中高级职称7名,博士5人,硕士2名,近5年先后派出多名学术骨干赴美国、澳洲参加风湿专科医师培训,派遣专科护士赴港进修,自2018年起连续三年被评为\"广东省风湿免疫最强科室\"。诊治病种包括各种疑难风湿免疫病,如重症或难治性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血管炎、白塞病(贝赫切特综合征)、抗磷脂综合征、骨关节炎、骨质疏松症、高尿酸血症和痛风、强直性脊柱炎、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纤维肌痛综合症、风湿性多肌痛、各种反应性关节炎、成人still病、POEMS综合征、复发性多软骨炎、结缔组织相关肺间质病等,诊治水平在全国处于较先进行列,其中肌骨关节超声、微创针刀镜针对重症类风湿关节炎、痛风性关节炎及骨关节炎进行腔内治疗及痛风石清理处于国内领先。风湿免疫科发展迅速,全年门诊量近4万人次,现已开设周一至周五全天专科门诊。科研方面,科室在近五年间发表国内外期刊文章20余篇,包括SCI论文6篇。新增课题9项,其中国家级、部级课题2项,总研究金额200余万元。2005年通过了国家药物临床基地的评审,也是广东省风湿病专业首批国家药物临床基地之一。近年来参加了风湿专业3项国际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试验以及14项全国多中心药物临床研究,是广东省开展国际、国内风湿药物临床试验最多的医院之一,代表风湿免疫治疗前沿水平的生物制剂和小分子化合物在国内上市之前均在我科进行了Ⅱ\/Ⅲ期药物临床试验。风湿免疫科作为一个朝气蓬勃积极向上的科室,保持了良好的发展态势,受到患者和同行的肯定。科室会在今后的工作中不断进取,更好的为患者服务。三、风湿免疫专科实验室风湿免疫专科实验室在1992年建立,率先在广州地区开展自身抗体的检测和研究,经过风湿科同仁近30多年的不懈努力,现已成为集临床检验、教学、科研于一体的特色实验室。实验室面积近达200平方米,实验设备有超低温冰箱、高速离心机、超净台、二氧化碳培养箱、生物显微镜、蔡司荧光显微镜及其成像系统、荧光免疫加样仪、全自动酶免仪、荧光定量分析仪、全自动化学发光仪等。实验室的检测类别在
高压氧科
查看详情
过敏反应科
查看详情
一、过敏反应科简史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变态反应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始建于1979年,是在目前华南地区众多综合性大型医院中唯一独立设科,拥有实验室,医、技、护人员配备齐全,专门从事各种过敏性疾病病因的基础研究和临床过敏原检测、免疫治疗研究的学科。变态反应科技术力量较强,目前有正高2名,副主任医师2名及1名副主任护师,主治医师1名及众多技术熟练的专业护理和科研人员。变态反应科主要是从事过敏性疾病和致敏原的研究和临床诊疗工作,配备有多种先进的致敏原检测设备,可进行目前常见的100多种致敏原的体外及体内检测及食物不耐受检测。目前已开展了过敏性鼻炎鼻粘膜激发试验检查、鼻阻力检查、支气管激发试验及新鲜水果与煮熟肉类的皮肤点刺试验,奥马珠单抗对过敏性鼻炎、支气管哮喘及特应性皮炎的治疗,每年开展1-2项药物临床试验。通过对广东地区气传花粉的检测,发现百慕达花粉为近年新增的重要气传花粉,并对此类花粉过敏患者进行脱敏治疗。科室每年接收全国各地医师来院进修学习,通过研发、应用和推广临床新技术,不仅进一步提高了学科的学术地位,而且更好地带动了学科的发展。自建科以来,己诊治来自全国20多个省、市、港、澳及海外的过敏性疾病患者十余万人次,近三年来每年门诊量22000人次左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良好的治疗效果得到病人及社会的认可。变态反应科设有广东省过敏反应与免疫重点实验室,前身是1979年组建的\"广医二院临床变态反应研究室\",经过40余年的建设和实践,目前已发展成为由广医二院、广医一院、广州霍夫曼免疫研究所等相关临床与基础研究力量组成的系统性实验室。2009年成为呼吸疾病国家重点实验室变态反应研究室,2011年成为广州市重点实验室,2013年成为广东省重点实验室,2017年得到广州市科创委进一步支持并建立\"广州市过敏反应转化医学研究中心\",2019年通过验收。2018年获广东省卫生健康委立项为\"广东省变态反应及免疫性疾病转化医学创新平台\"。实验室也是广州医科大学广东省高水平大学重点建设免疫学专业的支撑单位。目前实验室常驻研究人员49名,另有40多名博士、硕士研究生常驻实验室。实验室已获得国家重大科技专项课题等数十项课题立项,近三年获得纵向研究经费达3700多万元,新增专用仪器设备4500多万元。二、专科临床特色过敏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是一种可以预防、可以治疗的常见病
呼吸科
查看详情
肾内科
查看详情
一、肾内科专科简史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肾内科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始建于1988年,经过20多年的发展,现在已经成为一个学科全面,人员精良,设备完善,诊疗手段先进的临床学科,拥有慢性肾脏病、血液透析、腹膜透析、肾脏病理等4个亚专业组;本科室从1986年开始开展血液透析,1989年开始进行肾脏穿刺活检术,1999年开展腹膜透析治疗;现在有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4名。其中硕士生导师1名,医学博士2名,医学硕士4名。就诊病人遍及珠江三角洲及部分省外地区。二、专科临床特色肾内科主任由广东省医院协会血液净化中心管理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省肾脏病分会常委、广东省医师协会肾脏内科医师分会常委梁剑波主任担任,在梁主任的带领下,本科室坚持以病人为中心的宗旨,全心全意为肾脏病人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病房拥有病床46张,收治各种原发及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小管-间质疾病、肾血管疾病、遗传性肾脏病、和急性、慢性肾衰竭,在诊治疑难重症上具有丰富经验。肾穿刺病理检查是确诊肾脏病的重要手段,目前本科室每年做肾穿刺近200例,迄今为止已为近5000例患者提供了肾脏病理诊断,保证了诊疗高水平。腹膜透析是我们的医疗特色之一,我科是广州市较早开始腹膜透析治疗的单位,目前在我院维持性腹膜透析患者近300人,在广州市的三甲医院中名列前茅,并以每年50人的速度增长,是广州市最大的腹透中心之一。我科为华南地区最早开展血液透析的单位之一,1986年即开展血液透析,;目前已经形成拥有65台血液透析机,6台血液透析滤过机,1台多功能血液净化装置,大型直供式双反渗水处理机的国内先进的血液净化中心。肾内科充分利用广州医科大学及广医二院的实验室科研平台,在国内外杂志已经发表了论文论著40余篇,目前承担国家自然基金课题1项,省自然科学基金课题2项,省卫生厅科研立项2项,中医药科研立项1项。本科室还承担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负责广州医科大学本科生临床教学,还接受肾脏病临床医师、护士进修,每年都为国家培养出大量骨干专业人才。三、血透中心(1)血透中心介绍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透中心创建于1985年由郑文徽教授主持创办,1986年4月从日本隆泰公司引进一套JMSBC供液装置(主机),十台JMSGC-06型床边透析机,一台TORAY-700多功能血液透析、滤过机,一台KM-8500型双重过滤血
血液科
查看详情
泌尿外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泌尿外科建科于1973年,经全国著名的凤仪萍教授、郑文徽教授、陈志光教授、周兴教授等为首的数代泌尿外科专家的共同努力和悉心建设下,本专科以标准化、专业化、学术化为特色,以微创外科技术为主线,不断开展各类复杂性临床新技术,使得泌尿外科在微创和泌尿生殖系肿瘤方面处于华南地区领先水平。现有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6人,讲师、主治医师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拥有院本部昌岗院区及番禺院区共3个病区,泌尿外科专科门诊及男科门诊,膀胱镜检查治疗室,体外冲击波碎石室,尿流动力学检查室,男科综合治疗室,结石分析及多媒体制作室等部门。下设泌尿生殖系肿瘤、泌尿系结石、前列腺疾病、女性泌尿外科、小儿泌尿外科、男科学及泌尿系先天性畸形整形等七个亚专科。我院拥有先进的医疗设备为高、精、尖手术保驾护航。在临床业务方面率先开展了各类腹腔镜手术治疗,包括根治性膀胱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或回肠新膀胱术,保留性神经的前列腺癌根治术,肾癌的肾部分切除术,肾癌根治术,肾盂癌根治术,肾上腺肿瘤切除术,累及下腔静脉的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肾包膜下切除严重感染粘连肾,肾盂成型术,复杂性膀胱\/尿道阴道瘘修补术等。其中,腹腔镜膀胱根治性切除-原位乙状结肠新膀胱术多次被评为广东省和广州市临床特色技术。率先在省内开展了SonixGPS超声导航引导下经皮肾镜碎石术,输尿管软镜钬激光碎石术,经尿道前列腺电汽化切除术,经尿道膀胱肿瘤激光切除术,经阴道无张力性后尿道吊带术,尿道下裂及隐匿型阴茎矫形术等。在人工海绵体置入治疗ED、尿道悬吊盆底重建治疗尿失禁以及两性畸形整复等技术有独到之处。本专科还拥有一支以\"优质服务\"为宗旨的专科护理团队,可为病人提供优质、满意的护理服务,该团队曾多次获得\"广州市优质护理服务示范工程先进集体\"、\"女教职工建岗立业标兵岗\"等称号。本专科每年面向全国以新技术培训班及高级研讨班等形式举办省级、市级的继续教育项目和学术交流活动。每年承担广州医科大学临床医学系和护理本科生、留学生的理论课和实习教学任务。此外,我科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规培基地,每年承担外科学住院规范化培训的任务。自2003年以来,学科学术带头人及学术团队先后承担了国家级科研立项2项,省部级6项,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发表论文共90余篇,SCI收录15篇,其中单篇
普通外科
查看详情
神经外科
查看详情
广州医科大学神经疾病研究所神经外科正式成立于1985年5月。至1988年已发展成为一级科室,可开展大部分的神经外科手术、立体定向丘脑核团破坏治疗帕金森氏病、精神病外科治疗等诊疗技术及手术。在华南地区首先建立神经外科监护室(床位10张)和独立神经外科手术室4间。1989年起全面开展脑血管病介入治疗,1990年开展颅内压监测的临床研究及应用,1991年配置手术显微镜开展显微神经外科手术,1993年引进全国第一批第三台,华南地区第一台伽玛刀,省内第一台接触性激光并开始临床应用。1993年省内率先设立外伤、肿瘤、血管及脊髓,功能神经外科,小儿神经外科亚专业组,同年通过三级甲等重点科室评审。90年代,每年各类手术例数近1000例,已可开展颅内动脉瘤夹闭、AVM切除、脑干肿瘤切除、经鼻蝶入路垂体瘤切除、CT立体定向技术,血管内介入治疗等复杂高难度手术,肿瘤手术死亡率1.3%,远低于当时国内外平均水平。2017年10月,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疾病研究中心成立,包括临床病区5个,床位200张(院本部150张,番禺院区50张),独立神经外科重症监护室(床位20张),独立神经外科手术室4间,配备手术显微镜5台,神经导航3套,超声吸引2台,神经内镜2套,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2套,每年收治病人4000人次,各类手术约2500例。可开展中枢神经系统肿瘤、脊髓脊柱神经外科、功能神经外科、脑血管病、神经内镜下各类手术,中枢神经系统先天畸形,颅脑损伤等神经外科疾病的诊治、手术及危重症的救治及临床研究,具备血管介入、神经电生理监测、皮层脑电图、显微荧光等先进神经外科技术及设备。建立了神经外科解剖实验室,为临床科研、年轻医生的成长、进修生学习提供必备的条件。以临床、解剖实验室和基础实验室为基础,成立了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神经外科疾病研究中心,搭建医教研一体的平台,使科研与临床的结合更紧密,互相支持促进,加快科研成果转化。医师团队共41人,正高13人,副高13人,中初级15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5人学科带头人:王业忠,医学博士,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社会任职:世界华人神经外科联合会委员,中国神经科学学会理事,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华神经外科杂志》审稿专家,《中华神经外科杂志(英文)》编委,卫生部脑卒中筛查与防治工程基地医院专家委员会委员,
麻醉科
查看详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麻醉科是一个拥有深厚底蕴、朝气蓬勃、勇于创新的科室。胸外科医护人员集优良的医德与医技于一身,继承优良传统同时,不断创新,勇于开拓,在广大患者中赢得了良好的口碑。
肛肠科
查看详情
肝胆胰外科
查看详情
乳腺外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乳腺外科成立于2004年,在学科带头人章乐虹教授的带领下,经过十余年的不懈努力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集外科手术、内科化疗、内分泌治疗、生物治疗以及放射治疗于一体的新型科室,同时兼具乳腺癌及乳腺良性疾病的普查、咨询、诊治、随访和保健服务。本科室技术力量雄厚,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3名,其中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医学博士2名,硕士3名。病床数25张,年收治病人1500余人次,年专科门诊8000余人次,年手术量800余台次。二、专科特色专注乳腺外科专注于各种乳腺疾患的诊疗,深究各种乳腺疾病最佳诊疗模式,广纳各项乳腺疾病治疗新技术,心无旁骛,十年如一日,正是这种精神成就了今天的乳腺外科。全面乳腺疾病的治疗是一种综合治疗,需要各种治疗手段的配合才能达到最佳治疗效果,乳腺外科目前已拥有全面的各种先进治疗手段,涵盖手术治疗、化疗、术中术后放疗、内分泌治疗、生物靶向治疗等精细乳腺疾病崇尚以人为本,个体化治疗。基于最佳诊疗水平,最精的尖端设备,乳腺外科的医生能为每一位患者制定出最佳的诊疗方案,使患者获益最大化。三、专科项目1.各期乳腺癌的早期诊断及涵盖手术,化疗,术中及术后放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生物治疗全方面的综合治疗。2.各种良性乳腺疾病的诊断及治疗。3.新技术:乳腺癌保乳手术联合术中放疗:术中放疗精准定位瘤床,缩短放疗时间,部分患者可免除术后放疗。肿瘤整形手术:弥补传统保乳手术术后外形欠佳的特点,最大限度保持女性形体美。乳腺癌患者一期乳房重建及术后乳房重建:对于需要切除乳腺的患者,即刻或术后乳房重建帮助患者重新的乳房。乳腺良性疾病的微创治疗:微创旋切术仅需要极小的切口即可切除良性肿瘤,术后愈合后切口几乎不可见,具有极佳的美容效果。四、专科疾病1.乳腺癌居女性恶性肿瘤的首位的乳腺癌是我科常见疾病之一。乳腺好发于45至60岁女性,最常见的临床表现为无痛性肿块,肿块质地很硬,边界不清,表面不光滑,可有分叶,肿块不能推动或活动不佳。肿块侵犯皮肤是可出现皮肤呈桔皮样改变或局部凹陷形似酒窝。有时伴有乳头溢血或腋窝扪及肿大淋巴结。早期乳腺癌摸不到肿块,仅靠B超或乳腺X线检查发现。我科配备有国际先进的乳腺彩超机和乳腺钼靶摄像机,大大提高乳腺癌的早期诊断率。治疗上乳腺癌目前推荐手术为主联合化疗、内分泌治疗、分子靶向治疗,放射治疗的综合个体化
血管外科
查看详情
一、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血管外科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广医二院)血管外科是广东省极少数设有血管外科专科的三甲医院之一,目前包含昌岗院区(两个病区)及番禺院区三个病区,共开放床位48张。经过多年的发展与创新,广医二院血管外科建立了一整套完善的血管疾病诊疗常规,拥有一支生机勃勃的专业队伍,并配备专业的伤口治疗师,患者遍布华南乃至全国和港澳地区。血管外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2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专业伤口治疗师1人,为广州医科大学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主持并完成省部级课题8个,获省、市级科技进步三等奖各一项,获得国家实用新型发明专利一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在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林少芒教授的带领下,广医二院血管外科已经具有了相当的规模和技术力量,并成为省内外具有影响力的特色专科,与国内外时刻保持紧密学术交流,每年定期举办广东省和广州市血管外科新技术新进展和伤口处理学习班以及广州医科大学血管论坛,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学术声誉。二、血管外科常见疾病及诊疗特色1.腹主动脉瘤(AAA):腹主动脉局限性或者弥漫性膨出称为腹主动脉瘤,常以腹部搏动性肿块而就诊,部分病人有轻度腹痛或背痛。当腹主动脉瘤破裂形成腹膜后血肿时,则出现剧烈的腹痛或背痛,死亡率极高。我科常规开展腹主动脉瘤腔内修复术或腹主动脉瘤切除+人工血管置换术,尤其是对累及内脏区复杂腹主动脉瘤患者,开创性的使用半透膜支架及开窗、烟囱支架等杂交技术,勇于挑战手术禁区,完成高难度复杂腹主动脉瘤手术多例。2.主动脉夹层(AD):血流将主动脉内膜和中膜撕裂并进入血管壁,进一步撕裂动脉壁形成假腔,导致部分血液在主动脉腔外流动,称为主动脉夹层或主动脉夹层动脉瘤。患者起病突然,剧烈胸痛或背痛,死亡率高,我科常规开展主动脉夹层腔内修复术,并采用\"3D打印\"联合\"弓上杂交\"手术成功救治累及主动脉弓部复杂主动脉夹层患者,手术创伤小,并发症少,该诊治技术已达到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3.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ASO)和血栓闭塞性脉管炎(Buerger病):由于下肢动脉壁硬化内膜增厚或血管严重导致动脉狭窄甚至闭塞的一组下肢缺血性疾病。以患肢怕冷,行走易疲劳、间歇性跛行,疼痛甚至肢端、肢体坏死等为临床表现。我科常规开展Turbohawk斑块旋切、涂药球囊扩张、支架植入等微创技术治疗下肢动脉硬化闭塞,对下肢血栓闭
血管外科
查看详情
妇科
查看详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传统优势学科,教育部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妇产科博士后工作站、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妇产科专业临床药物试验基地、卫生部妇产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州市青年文明号、院级优质护理服务病房、院级优秀护理集体。广东省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分会主委单位、广州市医学会\/广州市医师协会妇产科分会副主委单位。妇科以妇科肿瘤、盆底疾病微创和综合诊疗为特色,同时开展妇科内分泌、宫颈疾病、子宫肌瘤、子宫内膜异位症\/子宫腺肌病等亚专业方面的基础与临床研究,致力于为妇女健康事业做出贡献。在搭建妇科恶性肿瘤多学科诊治(MDT)平台同时,建立保护生育力治疗常规,以达到对恶性肿瘤患者的个体化和精准化治疗。经过几代人的努力,目前已形成一支人员结构合理、技术精湛、服务优良、科教水平高的学科队伍,具有较强的解决本学科疑难、复杂、危重病症的能力,以及对本专业最新关键技术、项目进行应用、创新和推广的能力。全科医务人员共50余名,其中教授1名,主任医师6名,副教授1名,副主任医师5名,主治医师5名;博士5名,硕士11名。科室设施齐备,拥有3D高清腹腔镜系统、荧光腹腔镜系统、宫腔镜电切、刨削系统、阴道镜检查系统等多套先进设备。门诊共有10余间独立诊室、两个妇科B超室,并设有妇科门诊手术室、阴道镜室、盆底治疗室、阴道冲洗室等诊疗区;年均门诊量10万人次左右,专家门诊人次近3年每年以10%左右速率递增。为方便广大女性患者就医,科室开设多个特色门诊—\"妇科肿瘤、生殖不孕、月经病、更年期保健、多囊卵巢综合征、计划生育\"门诊,并在8号楼开设有特需门诊。妇科病房设有两个病区,开放床位数74张,年住院人数平均超过2500人次,年均手术量近2000台,微创手术量和三四级手术量逐年上升,广泛开展腹腔镜下尤其是单孔腹腔镜下各类微创手术,开展宫腔镜下和阴式各类手术,在医院的医疗质量综合管理评审中排名良好。科室人员致力于科研和教学工作,近10年获得部省级、市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等科研论文50余篇;在每年承担研究生、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学员、本科生、进修生的理论和实践教学工作基础上,积极进行教研教改项目,成绩斐然,多次获评优秀教研室,并取得多个国家级、省级等教学课题,主编、副主编著作3部。科室积极承担并出色完成各种对口帮扶工作和公益项目,致力于
产科
查看详情
妇科内分泌
查看详情
儿科
查看详情
计划生育科
查看详情
试管婴儿/人工授精
查看详情
肿瘤内科
查看详情
放疗化疗科
查看详情
皮肤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皮肤科是1982年建院时首批设立的二级临床学科,经过不断努力和开拓创新,目前已建设成为一支学术梯队合理、学科力量雄厚、医疗技术精湛、诊疗设备先进的学科队伍,并形成一套具有自身特色的皮肤性病诊治方法。2005年成为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并正式招生,2010年获得卫生部皮肤性病专科医师培训基地资格,2013年获得国家药物临床试验专业资格。目前设置有普通门诊、专家门诊、性病专科,特应性皮炎(AD)\/湿疹专病、银屑病专病、硬皮病专病,皮肤外科治疗室、医学美容激光室、紫外线光疗室、专科治疗室、皮肤性病科病房。皮肤科门诊面积约380平方米,日门诊量达300~500人次。本学科在特应性皮炎\/湿疹、荨麻疹等过敏性皮肤病、儿童皮肤病、带状疱疹及后遗神经痛、各型药疹、天疱疮、银屑病、硬皮病、红斑狼疮、红皮病、皮肤肿瘤、白癜风、梅毒、尖锐湿疣等常见及危重、疑难皮肤病的临床诊治方面有丰富的经验。各项诊断及治疗项目齐全,开展了多种激光、冷冻、高频电灼、射频、皮肤微创手术、窄谱中波紫外线、308准分子光、光动力、甲沟炎(嵌甲)治疗等多种治疗,可进行祛痣、局部注射、皮肤肿物切除、皮肤活检术,引进了先进的美国帕罗玛晶钻光多功能治疗平台、MedLiteC6双波长激光美肤系统、755翠绿宝石激光、激光生发仪,能治疗色素性疾病、血管性疾病、皮肤疤痕以及皮肤松弛、光老化皮肤、脱发等。诊断检查方面开展了皮肤镜、伍德灯氏灯检查、皮肤过敏原检测、斑贴试验、真菌荧光镜检等项目。二、专科优势特应性皮炎\/湿疹专病门诊:特应性皮炎(AD)、湿疹因反复发作、瘙痒给患者造成不同程度上的困扰。现我科开设了特应性皮炎\/湿疹专科门诊,多名临床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医师组成专科医疗团队,以多种药物、窄谱紫外线光疗、生物制剂等治疗手段为基础,提供规范、高质量的特应性皮炎\/湿疹的专病治疗。银屑病专病门诊:银屑病是一种慢性、复发性、免疫介导相关性皮肤病,因反复发作、瘙痒、脱屑给患者带来了极大地生理和心理负担。为了规范化治疗银屑病,现开设了银屑病专病门诊,多名临床经验丰富的高级职称医师组成专科医疗团队,以多种药物、窄谱紫外线光疗、生物制剂等治疗手段为基础,旨在提供高质量的银屑病的专病治疗。硬皮病专科:硬皮病作为一种罕见病,发病率低,但治疗棘手,早期诊断和治疗是目前改善硬皮病预后的有效方法。为了帮助更
性病科
查看详情
中医内科
查看详情
针灸科
查看详情
中医骨伤科
查看详情
骨外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骨科是集临床、科研、教学为一体的专科科室,经过30年发展,目前已形成脊柱外科学、关节外科、创伤外科、骨肿瘤等专科高水平科室。现有固定床位约110张,学科设备精良,配有目前先进各种骨科手术设备,包括:术中实时Obic3D导航仪、Medtronic术中神经脊髓监护仪、德国MAXmore微创椎间孔镜、椎间盘镜、关节镜、超声骨刀、C臂X光机和专用手术导航手术台等骨科先进设备及手术工具。学科现有正高职称9人,副高职称3人,主治医师3人,其中,教授3名,副教授1人,博士5名,硕士6名,硕士生导师2名。科室现有广东省骨科专业、关节外科和脊柱外科各专业副主委4人。已取得国家住院医师专科规范化培训资格,目前承担国家、广东省自然基金,广东省科技厅等省市重大科研基金课题数项。近年发表SCI论文及核心期刊论文数十篇,获得省市级以上科研一、二、三等奖多项,申请骨科专科器械发明专利两项。我们还主动推行强强联合,与国际国内先进医疗机构合作,共同协作攻关,共同探索医疗新技术、新发展,为学科的持续快速发展奠定良好的技术基础,所有技术骨干均有国内或出国进修深造的经历,具有先进的学术理论和丰富的临床工作、科研经验。二、脊柱外科特色:我科是广州地区最早开展颈椎手术的医院之一,与国内先进医院同步开展各种新手术,开展国内外各种新技术。已开展各种脊柱微创手术、非融合技术和各种前后路固定技术,如:椎体成形术(PVP、PKP)、椎间孔镜技术及射频消融技术微创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颈椎病的前路减压技术、前路融合技术;颈椎疾病的后路双开门或单开门椎管扩大减压成型术,各种胸腰椎退变性疾病(如腰椎间盘突出症,腰椎管狭窄症等)的综合治疗,包括微创手术、非融合技术和各种前后路固定技术。术中实时Obic3D导航仪及Medtronic术中神经脊髓监护仪先进仪器的使用为颈椎病、胸腰椎间盘突出症、椎管狭窄、脊柱滑脱、脊柱侧弯畸形、强直性脊柱炎、脊柱肿瘤、脊柱结核等各种高难度脊柱手术成功开展提供技术保障。三、关节外科特色:关节外科专业是国内较早开展人工膝、髋关节置换术的科室之一。开展关节镜下的微创手术治疗治疗骨关节和韧带损伤及退行性变,如半月板损伤、十字韧带损伤和多类关节炎等疾病。全面开展人工膝、髋、肘、踝、肩关节置换术。擅长股骨头坏死的综合治疗,在关节置换术后感染、松动翻修、髋关节发育不良、先天性髋关
脊柱外科
查看详情
骨关节科
查看详情
男科
查看详情
耳鼻喉科
查看详情
眼科
查看详情
眼底
查看详情
口腔科
查看详情
口腔正畸科
查看详情
口腔种植科
查看详情
牙周粘膜科
查看详情
口腔修复科
查看详情
口腔颌面外科
查看详情
整形科
查看详情
检验科
查看详情
病理科
查看详情
药剂科
查看详情
营养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一)营养科于1996年正式成立,是医疗部门的重要组成部分。目前有专业技术人员4名,其中硕士3人,本科1人;高级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初级1人。本科室在历任院领导及科主任带领下,科室建设稳步发展,拥有肠内营养配制室,配置了国内最先进的代谢车和人体成分分析仪。工作内容包括膳食管理,营养会诊,营养门诊,肠内营养配置,营养宣教。目前开展有10多个肠内营养制剂的营养配送,协助临床进行住院患者肠内外营养治疗,对提高全院危重病人的抢救成功率,减少并发症,促进康复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二)专科临床特色1、儿童营养障碍治疗:挑食、厌食、营养不良、食物不耐受、生长发育障碍、孤独症、抽动症、多动症。2、恶性肿瘤营养治疗:手前术后营养支持,使用肠道微生态对放化疗、免疫治疗、靶向治疗的增效减毒,针对肿瘤的膳食模式指导。3、难治性癫痫、免疫相关性癫痫的生酮饮食治疗和肠道微生态治疗。4、银屑病的营养治疗。5、肥胖症、糖尿病的低碳水化合物治疗。6、帕金森病的营养治疗。7、痛风的营养治疗。8、过敏性鼻炎的营养治疗。9、胃肠功能障碍,肠激惹综合征,便秘、腹泻的营养治疗。(三)科研、教学与学术交流1、生酮饮食治疗难治性癫痫:该项目的研究先后获得广州医学院留学归国人员项目基金、广东省医学科学技术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的支持,发表了5篇论文,对于实施和减少副作用积累了较多的临床经验,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2、低碳水化合物膳食模式治疗糖尿病和减重研究:获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支持,发表论文2篇。3、肠道微生态临床研究:开展临床和基础科研8项,获广州市医药卫生科技项目支持,发表文章多篇。,{:"
超声科
查看详情
介入医学科
查看详情
放射/影像科
查看详情
体检科
查看详情
重症监护室
查看详情
急诊科
查看详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急诊科历经近三十年的学科建设和发展,成为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急诊医疗中心。急诊科成立于1989年,第一批加入广州市\"120\"急救网络,成为广州急救指挥中心的中心急救站;2002年,成立《急诊医学》本科教育高校急诊医学教研室,急诊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2010年,成为广东省首批急诊专科医师培训基地和急诊专科护士培训基地;2011年,获博士学位授予点及博士后流动站资格;2012年,被评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2013年成为了广州市医学重点学科;2015年成为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急诊科现有编制医师35人,护士70人。高级专业技术职称医师15名,研究生学历逾50%。业务用房占地4000余平方米.年急诊量逾16万人次,留观量达2万人次,抢救成功率达97%;年出车量超5千次,位居广州市各网络医院首位。急诊科设置了内科、外科、妇产科、儿科、眼科、耳鼻喉科、皮肤科、口腔科、特殊诊室、发热和肠道门诊的独立诊室,设有配备完善的综合抢救室、急诊重症监护室、急诊观察病房、独立的手术室。并设有独立的急诊挂号收费处,急诊药房、急诊检验和放射检查,能较好地满足24小时接诊各种急诊病人。科内配有中央监护系统、心肺复苏系统、无创\/有创呼吸机\/多功能除颤起博监护仪、洗胃机、彩色B超诊断仪、纤维支气管镜和床旁快速检查仪等先进仪器。优秀的医疗队伍,功能良好的医疗分区,完善的先进设备,为急危重病患者提供了院前急救、院内急诊和危重症监护(EICU)一体化的救治绿色通道。近10多年来我科积极开展床旁诊治和监测技术,包括临时起搏器植入、主动脉球囊反搏、食道调搏术以及床旁纤维支气管镜、胃镜、床旁超声引导穿刺技术、床旁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等技术,较大地提高了急性中毒、心源性休克、急性上消化道出血并休克、恶性心律失常等急危重症患者的救治成功率。近几年,急诊科协同多学科建立了胸痛中心和卒中中心,进一步畅通了救治急性心血管、急性脑血管危重症患者的绿色通道,尽早对急性心肌梗死和急性脑栓塞患者进行溶栓和血管介入治疗,提高救治成功率。急诊科还承担着广州市各类大型的医疗保障工作,有力地保障了广州马拉松赛、广州龙舟国际挑战赛和广州春秋季进出口商品交易会等大型活动的医疗安全,具有较强的应对各种公共突发事件的能力。急诊科一直注重教学工作,急诊教研室有博士导师1名,硕士导师3名,教授3名,
康复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成立于1975年,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帮助下,在本部、西院区、番禺院区分别设置康复医学科,现有2个独立护理单元,床位63张,治疗面积达3700余㎡,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语言治疗、康复工程等亚专业分化完善。目前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国家及广东省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省康复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广东省康复治疗师培训基地、广州市康复医疗人员培训牵头单位、广州市康复医疗体系建设试点单位。历经40余载发展,我院康复医学科已发展为广东省内综合医院康复医学科中综合实力较强的学科之一,在急重症患者早期康复介入、糖尿病足康复治疗、作业治疗方面达到国内领先水平。二、专科优势及特色作为三级综合医院的康复医学科,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康复医学科定于位早期、重症康复,率先在神经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开展早期床边康复治疗。康复治疗亚专业建设成熟,康复治疗区域划分为门诊理疗部、康复评定室、物理治疗部、作业治疗部、语言及吞咽治疗部、康复工程室、肌肉骨骼康复治疗部、传统康复治疗室、高压氧治疗部,并在神经内科病房区域设置独立的早期康复治疗部,专门针对神经科患者进行早期及超早期康复。科室能全面开展康复评定、物理治疗、作业治疗、言语治疗、吞咽治疗、认知治疗、假肢\/矫形器制作、中国传统康复治疗、高压氧治疗等诊疗项目。已成为省内临床康复项目最全面的科室之一,在医疗规模和质量管理等方面处于省内综合医院中领先的水平。尤其在作业治疗亚专业方向,与台湾中山医学大学职能治疗学系合作,进行作业治疗理论与临床教学师资培养,科室已先后派出5名青年骨干到台湾中山医学大学进修学习,现已全面开展作业治疗业务,在治疗人次、治疗区域规模、开展项目、收治病种及区域辐射与影响力方面都已达到国内领先水平,首创的团体治疗模式与辅具创意设计大赛模式已被全国多家机构复制。此外,在脑卒中后的早期康复治疗、糖尿病足综合康复治疗方面已形成专科特色。1.综合康复治疗部(早期康复):开展神经内科、外科、重症医学科、急诊科等相关学科早期床边康复,如脑卒中急性期功能障碍的康复。2.门诊理疗部:开展糖尿病足溃疡、颈肩腰腿痛及肩周炎、软组织损伤、关节炎等慢性劳损性疾病、肺炎、鼻炎、带状疱疹、乳腺增生、妇科炎症、伤口、感染创面及失眠、头痛、面神经炎等病症的康复治疗。业务项目有光疗、电诊断、电疗、蜡疗、水
老年病科
查看详情
老年病科(综合科)是广州市南区重点干部保健基地,并与多间社区医疗机构及养老机构建立合作和转诊关系。亚专科涵盖心血管区、内分泌科、肾内科、呼吸科、消化科。科室设备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梯队合理,诊治水平先进,临床经验丰富,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承担了《老年病学》的本科教学任务。其中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5名。科室收治高血压、脑梗塞、脑出血、脑动脉硬化症、眩晕症、面神经麻痹、老年痴呆症、脑萎缩、冠心病、心绞痛、心衰、心律失常、肺炎、慢性支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糖尿病等老年性综合疾病和各种危重病人,目前开放床位67张,可满足老年常见病、急危重症诊疗。老年病人由于各项机能减退,会有并发症多、患病种类多、疑难杂症多等特点,而老年全面综合评估是老年病科的特色,科室以全新的一体化治疗模式、优质的服务质量,在老年人防跌倒、压疮、营养风险、深静脉栓塞风险、吞咽障碍评估等方面综合评估全面细致,开展移动平衡能力评估、糖尿病慢病管理、老年肺康复、老年营养管理、老年吞咽功能及防跌倒康复训练、老年骨关节炎的关节内注射治疗等技术,以及吞咽评估、排便训练等综合评估及指导的专科护士门诊,延续出院患者的护理,致力于为就诊病人提供高品质个性化的医疗、护理及预防工作。
特色医学科
查看详情
心理精神科
查看详情
超声诊断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广医二院自1984年起开展常规超声检查,1987年受香港爱国人士杨元龙先生捐赠东芝65A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率先在华南地区开展彩超检查。同年,超声诊断科和超声诊断教研室成立。经过历任领导的培育,超声科人才队伍逐步发展壮大,目前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设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业务特色鲜明的综合性超声科。广医二院医学影像学为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超声诊断科作为其重要组成部分,技术力量雄厚,设门诊部、住院部、高级医疗服务中心、超声介入室、番禺院区超声科及西院区超声室。现有医生31名,其中高级职称10名,硕士以上人员16名,其中博士2人。超声诊断学教研室承担广州医科大学超声诊断学理论课程、见习课程、实习带教任务,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1名。超声科作为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每年接收进修人员及规范化培训医师数十人。超声诊断科学术研究气氛浓厚,在研市级以上教学及科研立项6项,获国家专利2项,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承担国家统编教材副主编1部,承担科技出版社医学云平台超声资源库建设。二、科室业务超声诊断科仪器设备精良,拥有美国GE、荷兰Philips、德国Siemens、法国Supersonic、日本Hitachi、日本Toshiba、意大利Esaote、国产迈瑞等中高档彩超机30余台。科室常规开展腹部、心脏、四肢血管、浅表器官等部位常见病、多发病及疑难疾病的超声检查。科室特色业务包括血管超声检查、男性生殖系统超声检查、器官移植超声检查等。(1)血管超声检查:静脉彩超主要用来观察静脉瓣功能是否正常及有无血栓形成。动脉彩超用于清晰显示血管内中膜、斑块、血管狭窄及闭塞等。我科关于颈内动脉形态异常的超声研究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男性生殖系统超声检查:90年代,我科在国内率先进行精索静脉曲张彩超相关研究,并提出一系列彩超诊断标准;在睾丸超声检查方面,我科自引进超声弹性成像技术以来,一直处于国内领先水平,为监测睾丸病变的治疗效果及判定睾丸肿物的良恶性提供了更有价值的参考信息。(3)器官移植超声检查:我科综合应用彩超、超声造影及超声弹性成像等手段,进行移植肾术前超声检查及术后功能监测,具有重要临床意义。近年来,我科还开展了超声造影检查、超声弹性成像检查、超声引导下器官组织穿刺活检及介入治疗术、经食道超声心动图、术中超声、经直肠超声等多项超声新技术,为医生及患者提
放射科
查看详情
广医二院放射科下辖普通放射、CT室,介入室,2003年新增MR室。现科室主任陈德基,副主任吴锡标、谭理连。全科现有工作人员51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11人,医师4人;其中博士2人,在读博士1人,硕士7人,在读硕士研究生4人。主管技师6人,技师7人,技士3人;主管护师4人。医院领导非常重视放射科的发展,在原有SIEMENSPLUS4POWER西门子单排螺旋CT及普通X光机的基础上又再增添了GERevolutionXR\/d全身DR-X光机,GERevolutionXQ\/i数字化胸片机,GEPRESTIGE-II多功能数字胃肠机,GEDMR+钼靶乳腺X线摄影机,TOSHIBAInfinixVS-i大型数字减影血管造影X线机,SOMATOMSENSATION16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柯达多槽式CR900数字化CR,西门子16排螺旋CT机、GESIANAEXCITEⅡ1.5T超导型核磁共振机(MR)、等一大批高新设备,使我院影像诊疗技术得到了迅速发展,达到了一个新的水平。近年来,我科相继开展了一系列高新技术项目,如:DR双能量减影数字化胸部摄片技术、组织均衡摄片技术、数字化胃肠机排粪造影、结肠运输试验、螺旋CT多平面重建、三维重建、仿内窥镜成像、血管成像(SCTA)、骨关节三维重建、磁共振胆道及尿路造影、弥散张力成像、波谱分析等,并获得了医院及市科技局多项奖励。在影像信息数字化建设方面,从2001年影像科在原有先进设备的基础上建立了影像存储和输送系统(PACS),现全科已实现了无胶片化。广医二院放射科是一支经验丰富,综合素质高,充满朝气的以医生与技术员为主体的专业技术队伍,并承担着广州医学院医学影像学系的教学及临床实习带教。多年来在科主任陈德基的带领下,全科上下同心协力,锐意进取,为医院的医疗技术的发展提供了重要的支持,诊断水平始终位居广州市一级单位前列。近5年获市厅级以上科研项目9项,承担国家级科研项目3项;获市厅级以上科研成果奖6项;获得学院级以上教学成果奖6项,承担学院级以上教学研究项目8项。放射科介入治疗室自1991年建立以来,全方位开展了各类介入手术,已经形成了以各种肿瘤、腔道狭窄及心血管病、神经系统疾病等介入治疗为特色的学科。正在建立从介入门诊到介入病房的完整体系,拥有介入病房15张,年手术近1000台,开展的治疗项目达30余
放射治疗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放疗科(原广州伽玛刀治疗研究中心)成立于1993年,经广州市计委和卫生局批准,由原广州医学院神经科学研究所与深圳广播电视有限公司(后改名为深圳奥沃国际科技发展有限公司)合作开办,是全国最早开展伽玛刀立体定向放疗的医疗机构之一。科室于1993年引进了瑞典医科达LeksellB型头部伽玛刀,并在此基础上,参与研发国产头部伽玛刀——奥沃旋转式伽玛刀于1997年获得美国FDA认证。2014年更新为瑞典新一代LeksellPerfexion型伽玛刀,目前头部伽玛刀已治疗15000余例,尤其在颅内转移瘤、脑膜瘤、颅内动静脉畸形、垂体瘤、原发三叉神经痛等病例上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其显著疗效得到社会的认可。2000年6月我科引进体部伽玛刀,主要用于肺癌、肝癌、胰腺癌、前列腺癌等胸腹部肿瘤的立体定向放疗,能够在大剂量精准摧毁肿瘤组织的同时,最大程度地保护正常组织免受损伤,十余年来,我科通过体部伽玛刀治疗患者数千例,疗效显著。科室拥有一支由神经外科医师、放疗科医师、物理师、技师等专业医护人员组成的训练有素的医疗团队,相关人员赴瑞典、德国完成培训学习,并获得卫生部颁发的大型医疗设备上岗证。科室还为国内十余家伽玛刀中心提供人员培训及技术支持,在国内外享有较高的声誉。二、设备介绍(一)头部伽玛刀由瑞典医科达公司生产的第六代Perfexion伽玛刀,是目前世界上最先进的立体定向放疗设备之一。该设备应用192个钴-60放射源,治疗过程中的自动化程度、精确度和安全性得到了进一步提升。新设备主机为双层防护设计,大大减少了工作中对医护人员和患者的辐射作用。伽玛刀治疗室内辐射水平相当低,患者接受的全身剂量是射波刀治疗时的1\/100,第五代伽玛刀的1\/20。ExtendFrameSystem是一套配合LeksellGammaKnifePerfexion的头架定位系统。该系统采用刚性碳纤维的结构提供了最大的稳定性。使用Extend定位头架,无痛无创,为无法安装传统的固定于颅骨的定位架或需要在短期内进行重复多次伽玛刀治疗的病人以及病灶位置过低传统定位架无法定位的病人,提供了一种安全无痛苦的治疗的途径。(二)体部伽玛刀体部伽玛刀采用无创性定位,利用旋转聚焦原理,安装在旋转式源体上的30个钴-60放射源做锥面旋转聚焦运动,在靶点处产生足够大的剂量,短时间内将病灶组织摧毁。
肝胆外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肝胆外科是以肝胆胰脾疾病为主要研究对象,兼顾甲状腺、疝外科共同发展的综合学科,是广东省高校重点扶持学科、广州市重点学科、我院重点品牌学科、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单位。多年来在历任科主任的领导下,走出了一条教学、临床、科研结合的发展道路,打造了以微创为中心,临床结合科研的治疗肝胆胰疾病的品牌,在华南地区和广东省都有广泛的学术影响。目前肝胆外科共有床位100多张,每年收治病人2500例以上,开展各种手术2000例以上,我院肝胆胰外科是国内较早开展腹腔镜及ERCP微创治疗肝胆系列疾病的科室之一,配备了高清腹腔镜系统、胆道镜系统、电子消化内镜系统、设备齐全的内镜及外科介入手术室、多用途彩色超声系统、肿瘤微波消融系统等高尖端设备,具备开展高水平教学、医疗和科研工作的场所和优越的条件。同时配套的外科实验室可以完成动物实验、细胞培养、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等实验,医院的分子实验中心可以完成PCR、流式细胞技术、蛋白电泳、ELASA等分子生物学技术。现有教授(主任医师)6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人,讲师(主治医师)3人。拥有留学归国人员2人,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6人。多人先后在德国、英国、美国或国内兄弟院校学习培训;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技术交流。在临床医疗方面:能独立完成三甲医院常规临床技术项目:肝三叶联合切除术、复发性肝癌再次切除术;肝门部胆管癌根治术;复杂高位肝内胆管狭窄或结石手术、三镜联合应用治疗复杂胆道疾病;复杂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胰腺全切除术;消化道肿瘤多器官联合切除术;重症胰腺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处理;复杂肠漏、胆漏、胰漏及联合漏的手术处理;能完善处理各种少见病及罕见病。在教学科研方面:目前有多人在省市学术团体任职;先后获广东省科技进步三等奖4项,广东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广州市科技进步二等奖5项,主编专著3部。目前承担国家级自然科学基金1项、省级基金5项、市级基金重大、重点项目和攻关项目6项,国家发明专利1项,实用新型专利1项,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12篇)。学科一直承担广州医科大学本科及研究生教学任务,已培养毕业研究生20多人,2007年获教育部本科教学评估优秀教学科室。自2003年以来举办国内国际学术会议8次,进行国内外访问学者学术交流活动5人次。二、特色技术我院肝胆外科于1991年开始施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是全
感染病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感染病科(原名传染病科)建立于1984年,是一个医疗、教学和科研全面发展的综合性临床科室。20多年来,在院党委的正确领导及科主任的带领下,依靠全体医护人员的积极努力,在医疗、教学和科研方面取得了较好成绩,使学科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上均走在同类医院科室的前列。感染病科现有32张病床的住院病房和传染病普通门诊、肝炎专科门诊及肠道病专科门诊、发热门诊(门诊每天接诊病人100人以上)。同时也兼为广州医学院第二临床学院传染病学教研室,承担广州医学院临床医学、影像学、麻醉、预防等专业专科、本科、硕士研究生的传染病学、临床医学概论的理论、见习和实习的教学。现有医务人员28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2人、硕士导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和主管护师12人,护师和护士8人。二、专科临床特色注重以\"病人为中心\",有良好的服务态度,深受患者和其家属的好评。医务人员关注国内外发展动向,应用前沿新技术,对危重病人抢救成功率高,尤其在重型肝炎,晚期肝硬化,重型流行性出血热,难治性多重耐药的细菌感染,乙型、丙型病毒性肝炎的抗病毒治疗,阻断乙型肝炎病毒的母婴传播,中枢神经系统感染,发热原因不明等疾病的诊治方面,有丰富的临床经验,有良好疗效。提高病人的生活质量和延长了病人的生命。开展多科合作,开展B超介导下的肝脏穿刺术,X光介导下的肝癌的介入栓塞治疗,X光引导下的胆汁引流术。开展人工肝、血浆置换抢救重肝病人、血液透析抢救流行性出血热、钩端螺旋体病病人。应用放射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定量,弥补了酶联免疫法检测乙肝两对半的漏检情况,且有利于对乙肝抗病毒治疗的疗效观察,在感染性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水平上均走在同类医院科室的前列。三、常见疾病不明原因发热,脂肪肝,肝硬化,肝癌。病毒感染性疾病:病毒性肝炎,病毒感染性腹泻,流行性感冒,麻疹,水痘和带状疱疹,流行性腮腺炎,肾综合征出血热,登革热。立克次体感染:恙虫病细菌感染性疾病:伤寒,细菌性食物中毒,细菌感染性腹泻,细菌性痢疾,猩红热,流行性脑脊髓膜炎,败血症,感染性休克,新型隐球菌性脑膜炎,结核性脑膜炎,化脓性脑膜炎,肝脓肿,难治性多重耐药的细菌感染。螺旋体感染:钩端螺旋体病。原虫感染性疾病:疟疾,弓形虫病。蠕虫感染:华支睾吸虫病,囊虫病。四、科研、教学与学术交流感染病科积极开展科研工作,承担省、省厅、市局和学院及医院
核医学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核医学是应用放射性核素进行疾病诊断与治疗的一门学科,是核物理、电子工程学、化学、分子生物学和计算机技术与医学相结合的学科。核医学科成立于1982年,经过30多年的不断发展,成为具有相当规模,在广东省及全国具有一定影响力的科室,是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之一,也是广州市教委重点实验室。核医学科现有实验室面积400平方米,仪器设备先进。1985年引进华南地区第一台SPECT,1991年引进华南地区第一台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使核医学临床工作进入了高速发展阶段。核医学科现有一台双探头符合线路SPECT(带CT定位功能),一台双能量X线骨密度仪,一台核多功能测定仪以及BIO-RAD全自动糖化血红蛋白分析仪、全自动γ计数仪等体外分析设备。核医学科现有专业技术人员10人,其中正高2人,副高3人,中级3人,硕士研究生以上学历3人。核医学科目前开展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心肌正电子显像,门电路心血池显像,脑血流灌注显像,肺通气灌注显像,甲状腺显像,全身骨显像,肾动态显像,唾液腺显像,正电子亲肿瘤显像等多种脏器显像,以及甲状腺功能亢进,皮肤血管瘤,恶性肿瘤骨转移,颅咽管瘤等放射性核素治疗。此外,还开展多种体外分析检测项目(包括AFP、CEA、CA50、TK1等多种肿瘤体检项目、高血压5项、肝纤维化4项、糖化血红蛋白),每年检查5万人次以上,能满足临床诊断的要求,促进医疗水平不断提高,取得较好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在教学方面,于1993年成立了临床核医学教研室,承担了广州医学院医疗本科《临床核医学》,影像本科、专科《影像核医学》等课程。年教学时数达200学时,学生人数达400人。参与了20所院校协编教材《核医学(案例版)》。多媒体教学软件设计获广东省高教厅科研立项,并获广东省高教厅多媒体设计二等奖。在科研方面,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纳米氧化铁介导的双探针反义基因显像评价实体肿瘤多药耐药性研究\";省级科技项目2项:\"原性性骨质疏松相关基因多态性分析及其一级预防措施的研究\"、\"骨代谢新的信号分子OPG-OPGL\/RANKL-RANK基因单核苷酸点突变与原发性骨质疏松症相关性研究\";此外还获得广东省卫生厅,科技局重点攻关立项课题多项,承担了国家九五攻关课题(协作组成员)。在成果方面:《小儿股骨头无菌性坏死的机理研究》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第二获奖者);《骨动态显像在股
呼吸内科
查看详情
一、呼吸科简史及专科情况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呼吸内科历史悠久,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专科,是广州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在历任著名的医学专家建设下,科室稳步发展,医护队伍不断壮大发展,目前科室由呼吸内科病区、肺功能室、支气管镜室、呼吸睡眠监测室及呼吸专科门诊组成。呼吸内科病区有开放床位数64张(重症病床4张),年门诊量9万多人次,住院人数2千多人次。科室设备和技术力量雄厚,科室现有高级职称人员10名,中级职称人员3名,初级职称人员2名,其中博士3名,硕士10名,科室人员结构合理,临床经验相当丰富。科内有获广东省抗\"非典\"一等功二人、二等功二人、三等功二人,广东省\"五.一\"劳动奖章和青年五四奖章各一人。2013年我科被评为广东省重点临床专科和国家临床药物试验基地。二、专科优势及临床特色设备和技术:重症病床备有不同种类的重症监护和治疗设施,如多功能呼吸机、多功能监护仪、物理治疗仪、床边血氧监护仪、心电图机、除颤机等。拥有设备先进、齐全的肺功能室(包括常规肺功能,气道激发试验、呼出气一氧化氮检测等项目),内窥镜室设备先进,有3条电子支气管镜、4条纤维支气管镜,已开展经支气管镜检查30多年,可进行微波及高频电消融治疗肺癌等;经支气管镜钳取气管、支气管内异物;利用支气管镜行肺泡灌洗等治疗危重症肺部感染、支气管扩张、手术后肺不张等;可进行经气管镜气道支架植入术治疗各种良恶性气道狭窄。呼吸睡眠监测室拥有多台先进的多功能睡眠监测仪,监测夜间睡眠呼吸障碍、白天嗜睡及打鼾者,已开展对呼吸睡眠障碍疾病诊治10余年。与其他有关科室合作开展在CT、B超引导下经皮肺活检术,使我科的肺部病变病理确诊率保持在90%以上,利用医院拥有的国内最先进DSA机,采用支气管动脉栓塞术治疗支气管扩张等的大咯血,效果显著。本专科对支气管哮喘、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肺心病、胸腔积液、支气管扩张、肺炎、自发性气胸、肺栓塞、间质性肺病、胸肺部良恶性肿瘤、慢性咳嗽、睡眠呼吸障碍和呼吸衰竭等呼吸内科疾病的诊治有较高的水平。三、科研、教学与学术交流我们参加过许多国内外重大临床科研工作,如由钟南山院士组织的用羧甲司坦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急性发作的作用(PEACE研究)的多中心临床研究;卫生部组织的\"安可来\"治疗支气管哮喘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等等;目前正在开展睡眠呼吸障碍机制和早期诊断肺癌及其转移的研究等。已发表论
全科医学科
查看详情
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广医二院)西院区位于广州市海珠区工业大道中广纸路21号,服务范围近20万人。西院区包含:①院本部延伸过来的全科医学科、眼科、康复科三个特色专科,按照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技术标准进行管理。其中的全科医学科是2014年成立的全国首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专业基地,承担全科住院医师的规范化培训、临床医学本科生的社区实践、全科医学研究生的临床带教工作,广医二院也成为广州市最早单独设置全科医学科的综合性医院。②此外,还设有一所由广医二院直接承办的社区医院(海珠区南石头街社区卫生服务中心),是广医二院紧密型医联体的成员单位。全科医学是一门整合了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人文社会等学科相关内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学科,其服务涵盖不同性别、年龄的对象及其所涉及的生理、心理、社会各层面的健康问题。全科医学科是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集医疗、教学、科研、健康管理为一体的特色临床科室。其重点在于为国家培养一支高水平的全科医师队伍,承担国民健康和医保费用管理守门人的重但。现任科主任为江涛主任医师,从事临床工作、医学教育30余年,2016年曾到英国伯明翰大学进行全科医学的学习交流,2018年被评广州市\"羊城好医生\"。目前开放病床20张,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全科医学科诊疗范围有哪些]1、常见病、多发病的诊治;2、无法确定健康问题或疾病所属专科的病人的诊治;3、涉及多器官、多系统的慢性病的诊治;4、代谢综合症、心脑血管疾病的高危因素评估与干预治疗;5、常规健康检查及健康咨询、健康评估;6、中医适宜技术的特色治疗。[全科医学科特色医疗有哪些]1、常见病、多发病的整体综合治疗;2、症状学(如发热、水肿、消瘦)为主的未分化疾病的早期治疗;3、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及代谢综合症的规范化治疗;4、中医\"治未病\"与健康管理;5、慢性颈肩、腰腿疼痛的综合治疗。[全科医学科技术优势有哪些]1、以慢性病、多发病、常见病的整体性、连续性、综合性的\"全人\"治疗为特色;2、科学合理地运用各种适宜技术做到常见疾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3、开展超声波颈A硬化斑块的检测,骨密度的检测、心肺功能检测等先进检查技术,可科学评估心脑血管疾病的早期病变和危险因素;4、与社区合作开展心脑血管疾病的综合防治,有效减少脑率中卒死等并发症;5、依托广
疼痛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疼痛科是于1989年建立疼痛门诊,1997年设立广东省首家三甲医院疼痛病房。1999年被授予\"中华疼痛学会第一临床中心\",2008年注册为一级临床学科,建立疼痛科独立病区,拥有42张病床。2013年成为国家重点建设学科,为全国六家获此殊荣的建设单位之一。现拥有6个门诊诊室和42张病床的病区。目前疼痛科配备专职医师16人和护士19人,其中博士4人和硕士6人,高级职称医师5人。二、专业特色疼痛科诊疗范围为慢性疼痛,广医二院疼痛科专攻方向为神经病理性疼痛的诊疗。学科分为三个亚组,分别为头面痛+神经病理性疼痛组、腰腿痛+关节痛组、癌性痛+脊柱相关痛组。疼痛科以经皮穿刺,靶点去除神经异常信号、神经调控等的微创疗法为主要特色。充分发挥医院雄厚的设备和科技力量,利用影像学(DSA、CT及超声等)和神经电生理刺激的准确定位,最高程度地缓解患者的疼痛、保证治疗质量和病人安全。疼痛科擅长诊治神经病理性疼痛,如带状疱疹神经痛、三叉神经痛、颈源性头痛、椎间盘突出症神经卡压痛,其它慢性疼痛如骨关节、肌肉筋膜痛,以及癌性疼痛的微创介入治疗及疼痛管理。在全国首创影像引导下无痛射频治疗三叉神经痛、顽固头痛、外周神经卡压痛、顽固性肌筋膜痛、癌性疼痛、肢体缺血性疼痛,积极开展脊髓电刺激植入带状疱疹神经痛脊髓神经调控治疗、无线wifi程控智能化镇痛泵输注快速镇痛、植入吗啡输注系统治疗癌性痛、硬膜外腔镜诊治手术后疼痛综合症、脊柱镜治疗椎间盘突出症与椎管狭窄症等顽固性疼痛等新技术,并取得显著疗效。为此,省内外来广医二院疼痛科就诊的病人络绎不绝,多家媒体甚至中央电视台作了多次采访报道。我科培养了十几名医学硕士,每年举办的国家级\"疼痛诊疗新技术学习班\"都有几百名来自全国各地的医师来参加,或来我科进修培训。我科主编的\"神经治疗学\"和\"射频镇痛治疗学\"进入了国家十一五重点图书系列,完成了8项国家级、省市科研项目,发表了100多篇有关疼痛诊疗的科学论文,其中SCI论文6篇。疼痛科尚加强与国际同行的合作与交流,分别于2014年、2015年聘请美国克利夫兰医学院疼痛中心程建国教授、华盛顿大学医学院疼痛瘙痒研究中心陈宙峰教授为我科客座教授,每年定期回国给予学术讲座和新技术、研究新进展的交流,同时加强年轻医生的临床技能和科研能力的培养,先后选派4位医师分别赴美国、德国和日本
微创介入科(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中心)
查看详情
【科室简介】广医二院微创介入科(肿瘤微创介入治疗中心)是国内较早开展微创介入诊疗的单位之一,微创介入科历经20多年的发展已成为省内、国内在介入放射学领域的带头学科,现已形成集肿瘤介入治疗、肝脏疾病介入治疗、腔内外血管介入治疗、非血管介入治疗为一体的临床诊疗和研究中心。微创介入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是教育部临床医学硕士、博士、博士后培养点,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广东省医院协会介入医学分会、广州市医学会介入医学分会主委单位。我科现有医生10人,教授、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3人。其中具有博士学历5人、硕士学历3人,博士、博士后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2人。我科具有独立的微创介入专科病房,目前拥有床位58张,年手术量超过3000台。我科拥有DSA手术室4间、CT介入手术室1间,配备国际一流的高档大平板数字减影血管造影机(DSA)4台、大口径CT机1台、麻醉机2台、肿瘤消融机3台、臭氧治疗仪1台、彩色多普勒超声机1台等先进医疗设备。在强有力的临床支持下,我科充分注重学科的基础科研建设,以肝癌、肺癌的生物标记物纳米分子探针的合成、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等基础研究为立足点,学科基础研究能力和临床诊疗实力跻身于国内先进行列。近5年,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4项、国家自然科学-国际交流项目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项目2项、省级科研项目10项,在国际著名期刊JClinOncol、Radiology、Carcinogenesis、EurRadiol、Nanomedicine等发表SCI论文40余篇,主编专著4部,获广东省科学技术奖一等奖1项、教育部科技进步奖一等奖1项。【诊疗范畴】(1)肿瘤疾病的介入治疗,包括肝癌、肺癌、食管癌、胃癌、胰腺癌、肠癌、膀胱癌、妇科肿瘤、头颈部肿瘤、骨肿瘤、转移性肿瘤等。治疗技术包括动脉灌注术、动脉化疗栓塞术、经皮消融术(射频、微波)、放射性粒子植入术等。(2)肝脏疾病及肝硬化上消化道出血、顽固性胸腹水的介入治疗,治疗技术包括经颈静脉肝内门体支架分流术(TIPS)、胃冠状静脉栓塞术、部分性脾栓塞术等,以及肝静脉、下腔静脉阻塞的布-加综合征和门静脉血栓的介入治疗。(3)血管性疾病的介入治疗,包括大血管疾病(主动脉夹层、主动脉瘤)、动脉、静脉血管狭窄\/闭塞(肾动脉狭窄、下肢动脉硬化闭塞、上腔静脉压迫综合
胃肠外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胃肠外科是治疗胃肠道肿瘤、腹部良性疾病、肛肠疾病、甲状腺疾病和腹外疝等为主的专科。是我院成立的特色专科之一,医教研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批有良好学术背景、扎实理论基础、具有创新意识和科研能力的中青年骨干,学术梯队建设合理,胃肠外科专业医护队伍30余人包括:硕导2人,正高级职称4人,副高4人,中级2人,初级2人,博士学位4人,硕士2人。均受过普通外科及肿瘤外科治疗的严格训练,均具有丰富的胃肠外科和普通外科临床工作经验。拥有70多张病床,每年收治胃肠道肿瘤和普通外科疾病近2500人次,其中胃肠肿瘤约400余例。胃肠外科专业在现任主任洪楚原主任医师的带领下,秉承精细的手术风格,严谨的科学作风。特别注重肿瘤手术的根治性原则,在广东省乃至国内享有一定的知名度。其中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根治术、联合脏器切除、腹腔镜复杂切口疝修补、腹腔镜胃癌根治术、全盆腔脏器切除、腹腔镜甲状腺切除术等各类高难度手术领域取得了良好的手术效果。近年来,胃肠外科针对早期胃肠肿瘤及良性疾病,积极开展腹腔镜微创手术、内镜与腹腔镜结合的双镜联合手术,使一部分患者获得根治手术的同时,减少了传统手术的手术创伤,具有创伤小,出血少,肠道功能恢复快,住院时间短、手术切口美观等优点。对胃肠道肿瘤进行定期多学科会诊,采取多学科治疗,使得胃肠道恶性肿瘤的生存率明显提高,达到国际水平。胃肠外科专业与国内国际的学术交流密切,新技术、新术式及标准化的诊疗常规与国际接轨。胃肠外科近年获各类基金资助10余项,其中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在国内外发表相关论文50余篇,同时积极举办了胃癌规范诊治国际研讨会等学术会议,每年举办一次肠友会积极跟进随访结直肠癌患者情况。胃肠外科定期举办的腹膜前疝修补治疗学习班为广大基层医院培养了大批从事胃肠外科专业的技术骨干。
心理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心理科成立于1984年,是广东省及全国最早成立的综合医院心理科之一。科室开设诊室4个单元,儿童青少年咨询室1间,沙盘游戏治疗室1间,脑波治疗仪、生物反馈仪及光疗仪治疗室1间,同时还有心理测量室2间,现日均门诊量近200人次,在广东省及华南地区位居前列。同时我科还承担广州医学院本科、专科、护理各专业的精神病学及医学心理学教学任务。我科即将开设病房,人员齐备,治疗手段安全、多样。全体医护人员在科室主任的带领下,竭诚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服务。二、专业特色现已开展各种心理障碍的诊断与治疗,尤其是对情绪障碍、神经症、精神分裂症、儿童青少年情绪以及行为障碍有着丰富的治疗经验。同时开展各项心理测量,如智力测验、人格测验、儿童注意力和发育行为方面的测验、职业兴趣、婚姻质量以及生活幸福感等等,心理测量为广大少年儿童身心的健康成长、为帮助患者客观评价自我提供了依据。药物治疗对于精神心理科疾病的治疗至关重要,我科专家对于精神疾病的药物治疗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能够及时、安全的控制精神疾病发作,使其尽快康复,重新融入家庭和社会。尽快减少患者本人和家人的躯体和精神负担。科室引进了脑波治疗仪、生物反馈仪、光疗仪等多种心理治疗设备,开展了生物反馈治疗、脑波治疗和光疗,对各种精神疾病或心理障碍患者具有明确治疗作用,且无毒副作用,治疗过程安全、舒适,而对于高血压、糖尿病、癫痫等躯体疾病也具有肯定的疗效。这也使得我科的治疗手段得到了极大的丰富和加强,我们将继续加大开展新的治疗项目的力度,努力为患者提供最优质的服务。心理咨询和心理治疗是我科的特色治疗,相对于药物治疗,心理治疗具有疗效稳定、持久,无毒副作用等特点。我科开展的家庭治疗是将家庭作为一个治疗单位,治疗师有规律地与全体家庭成员进行面谈,促使家庭成员之间的关系发生某些变化,使得各个家庭成员觉察到自己的内在生活状态,寻找出更丰富的内在资源,使生命更加完整,家庭更加幸福。沙盘游戏治疗是十分有效的心理治疗方法,适用于各个年龄阶层的来访者。沙盘能够反映来访者的组合能力、感觉统合能力、协调性以及空间感觉能力。对沙子的挖掘和堆砌能激发人的童心与纯真感,会使人紧张焦虑的心情彻底放松。沙的质感能刺激和发展儿童的视觉和触觉运用能力。沙盘主题的构建过程是暴露内心潜意识的过程,这种直观的感受会使得压抑在潜意识中的焦虑、抑郁、不安等负性情
心内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心内科成立于1984年,1996年,被评为广东省卫生厅\"五个一科教兴医\"工程重点专科。2003年,心内科成为第七轮广东省重点扶持学科,是第八轮广东省重点学科(内科学)的主要研究方向之一。2005年成为国家药物临床试验基地。2008年,心血管研究团队成为广州市教育系统科研创新学术团队。2009年被批准为广东省首批心血管介入资质准入单位。2011年心内科入选首批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同年,成为广州市重点学科(心血管病与心血管药理)。心内科现有医师23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9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人,博士11人,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刘世明教授为广东省医学会起搏电生理分会副主任委员。心内科目前开放床位120张,包括现代化的冠心病监护室1个、病区3个及心导管室、心电生理室及心血管实验室。心导管室装有TOSHIBA大型数字减影X线机(1000MA)心血管造影机,具有电动操作功能、数字减影功能和\"路途\"功能,影像质量和放射防护条件良好,配备医学影像图像管理系统(PACS)。心导管室还配备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泵、临时起搏器、自动除颤监护仪、CARTOXP电生理导航系统、多导生理记录仪、PHILLIPIE33超声诊断系统、BostonScientific血管内超声诊断系统、BostonScientific旋磨介入治疗仪,心血管实验室拥有ZeissLSM710激光共聚焦显微镜、GE双向电泳仪、膜片钳等大型实验研究设备。二、专科优势本学科积极开展心血管疾病的临床和基础研究。2009年,以转化医学为方向,成立了广州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实行交叉整合和资源共享,为心内科的发展搭建了良好的平台,以推进学科发展。积极开展介入性心脏病学的临床应用研究。开展了大量冠状动脉造影、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术、经皮二尖瓣球囊扩张术、射频消融治疗快速性心律失常、缓慢性心律失常的起搏器植入术、先天性心脏病等各种心血管疾病的介入治疗技术,特别是在急性心肌梗死的急诊PCI治疗方面己达省内先进水平,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直接PCI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死亡率控制在50%以下,达国内先进水平。开展冠脉血流储备分数以及血管内超声指导冠脉介入治疗和冠脉内旋磨技术,保证了较高的冠脉介入治疗质量。依托广州心血管疾病研究所,并与国外研究所保持长期合作,开展临床
新生儿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我院新生儿专科始创于1994年,2002年创建新生儿科,设有新生儿重症监护病房(NICU)床位10张,新生儿病房设床位20张,母婴同室病房婴儿床位40张。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一批素质高、业务强、服务好的专业人员。现有主任医师、教授1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1人,其中硕士生导师1人,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在护理人员中,主管护师3名,护师7名,护士5名,其中具有大学本科学历7名,具有大专学历8名。学科带头人刘海燕教授,新生儿科主任,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为广州医学院儿科专业督导专家、中华医学会广东儿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州儿科及围产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广东分会小儿危重病及保健学组委员。二、专业特色1:新生儿重症救护及转运:我科在早产儿、极低\/超低体重儿、新生儿危重症、新生儿疑难杂症以及新生儿围手术期处理等的诊疗方面具有较好的水平。应用常频\/高频呼吸机、肺表面活性物质替代疗法成功救治大量早产儿肺透明膜病、新生儿重症肺炎、胎粪吸入综合征和呼吸衰竭患儿;在早产儿、极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管理、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和持续肺动脉高压的诊治方面积累了丰富经验;并能应用同步快速换血疗法、大剂量静脉丙种球蛋白疗法及综合治疗方法治疗重症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溶血病(尤其是Rh溶血病)及各种严重感染等。病房配备新生儿重症监护、诊断及治疗仪器、设备,包括进口的新生儿常频\/高频呼吸机,心电、呼吸、脉搏、血压、体温多功能监护仪,婴儿保温箱,辐射抢救床,危重新生儿转运暖箱(内置呼吸机),蓝光治疗箱,冷光源黄疸治疗仪,输液泵,经皮胆红素测定仪,胃肠粘膜内pH监测仪,床边X光摄片机等,具备对各种危重新生儿提供全天24小时连续监护和抢救的能力。实验室能进行快速微量血的血气分析、血糖、红细胞压积、血清胆红素、血电解质、C反应蛋白等指标的检测,为准确、高效的抢救提供了良好条件。同时病房进行了全面的改造和装修,扩大病床数量,并配置10套进口的NICU专用吊塔系统,以及相应的新生儿重症监护设备,使我科新生儿病房设备条件更加完善,满足了早产儿及危重新生儿监测、诊断及各种治疗的需要,并能承担对外院重症新生儿的转运工作。近几年来,我科不断推广护理新技术,例如静脉留置针的成熟应用、外周动静脉换血疗法的开展、外周中心静脉导管留置(PICC)、脐静脉置管、危重症患儿的紧急转运护理、
胸外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简称广医二院)胸外科是广东省临床重点专科,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拥有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医护队伍,具有国内一流的医疗技术和最先进的诊疗设备,在医、教、研等方面已达到国内外先进水平。胸外科住院病区位于医院新住院大楼六楼,拥有床位31张和专科ICU。配备国际先进水平的微创数字化手术室。医疗队伍全科医护人员25人,其中医生6人,包括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副教授1人,主治医师1人,医师2人。研究生导师1人,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人。二、科室特色微创胸腔镜手术及肺癌和食管癌的规范化综合治疗是本科室最具特色的项目,技术已达国内国际同行先进水平。科室医疗业务发展迅速,临床诊疗技术先进,完成胸部手术6000例,病种涵盖几乎胸部外科病的全部病种,包括了胸部各种组织器官如胸壁、胸膜、气管、支气管、肺、食管、纵隔、膈肌、心包以及大血管等,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微创电视胸腔镜手术微创电视胸腔镜手术是本科室的特色和优势,我科约80%的胸部手术病人由微创手术完成,目前已完成3000多例,使广大患者获益。该手术除与传统手术相同的手术质量外,具有手术切口小,外观美、出血少、创伤小、恢复快、安全可靠等优点。目前大量而成熟开展的胸部微创手术主要包括肺癌根治术,食管癌根治术,纵隔肿瘤切除术,重症肌无力胸腺扩大切除术,肺大疱切除术,肺楔形切除术,肺段切除术,食管平滑肌瘤摘除术、胸外伤血气胸止血修补术,胸壁肿瘤切除术,手汗症胸交感神经切断术、漏斗胸矫治术(Nuss术)、肺气肿肺减容术,恶性胸腔积液胸膜粘连固定术等。三、教学科研本科室承担广州医科大学的本科和研究生的教学任务,是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培养进修医生和实习医生的学习基地。2007年完成广州医学院的教育部本科教学评定优秀级别的任务。目前已培养硕士毕业生12人,在读硕士生3人。科研项目:近年获省部级以上科研立项5项,发表SCI论文8篇,国家级论文20余篇,获实用新型专利授权1项。四、医疗信息肺癌为高发肿瘤,排恶性肿瘤的第一位,肺癌中75%为非小细胞肺癌(NSCLC)。手术治疗是NSCLC的最佳治疗方法。但NSCLC被发现时,仅30%的病例有手术指征,约65%~70%的病例为不适宜手术的。III、Ⅳ期患者,即使能够手术,手术后约有70%的患者发生复发和转移。如此,要获得肺癌
血液内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简介广医二院血液科始建于1987年,在社会各界、医院领导的支持和关怀下,经过几代学术带头人及全科人员的艰苦努力,目前已成为一支科研水平高、学术队伍合理、医疗技术精湛、服务优良、颇具规模的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现代医学学科。2001年获得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2003年获得广州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重点学科,2004年获得广州医学院重点学科。血液科有固定病床20张,百级层流病床2张(主要用于骨髓\/外周血干细胞移植),简易层流病床3张。具有设备先进的血液实验室,承担全院的血液学形态、血液分子生物学以及部分出凝血项目的检测,并为研究生提供实验研究基地,是目前广东省开展出凝血疾病研究最早、项目最齐全的实验室,1997年被评为广州市教委重点扶持实验室。同时,我科还拥有先进的百特CS-3000血细胞分离机,主要用于采集造血干细胞和进行血液成份单采术治疗。国内一流的分子生物学实验室为血液病的诊断及治疗提供了坚实的基础。血液科现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技师1人,主治医师(讲师)5人,其中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2人,在读硕士2人。并有一批基础扎实、认真负责的专业血液护理队伍。就诊患者遍及省内外,月专科门诊患者1200余人。二、专科临床特色学科的研究方向主要为血液肿瘤的诊治、出血性疾病诊治和血栓性疾病的的基础与临床研究,居广东省先进行业。我科是目前省内唯一开展肿瘤药敏检测和对耐药逆转研究较深入的单位。首先开展白血病体外肿瘤药敏试验;重点研究白血病细胞的生长规律、对化疗的药物敏感性、耐药产生的机制及耐药逆转、白血病细胞的基因变化、癌基因在白血病发病中的作用、癌基因检测对白血病诊断、疗效判断、监测复发等方面的意义、反义核酸封闭癌基因的疗效等。1991年我科在广州市级医院中率先开展异基因、自体骨髓或外周血干细胞移植治疗恶性血液肿瘤(如急性白血病、慢性白血病、恶性淋巴瘤、恶性组织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症等),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及丰富的治疗经验,移植相关死亡率为0,急性白血病最长无病生存时间达15年。此外,应用蛇毒C组分治疗血液肿瘤也是我院首创并已在全市推广使用的。1998年起针对重型再障的预后差、支出费用大、治疗难度大等存在问题,开展用ATG+环胞素A等免疫治疗为主的综合手段治疗重型再障,获得较好成果,先后治愈重型再障10例(年龄7-69岁);对遗传性贫血的诊断和早期诊断
药学部
查看详情
一、药学部简介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药学部是集药品供应管理、临床药学、制剂生产、科研和教学为一体的综合性学科。设有住院药房、门诊西药房、中药房、高级医疗服务中心药房、静脉药物配置中心、制剂室、药库、临床药学室和I期临床药理研究室)9个部门。药学部现有技术人员92人,其中主任药师5人,副主任药师5人,主管药师28人,药师27人。近3年主持省市级以上课题10项,科研经费20余万元。药学部为广东药学院、广州医科大学、广州中医药大学和白云卫校的本科、大专、中专生实习、见习基地。二、专业特色1、药品供应和调剂工作药品的供应和调剂工作是科室的主要工作之一,从1996年开始医院实行网络化管理,逐步开通病区、住院处、各药品调剂部门、药库等相关部门的联网,实现信息共享,可动态监测实时库存,及时请领药品,保证药品供应,提高工作效率,缩短了患者侯药时间;另外,门诊病人无须排队,只需在大厅安坐,药房配好药品后自动把病人姓名显示在屏幕上通知病人取药,免除病人排队取药之苦。同时,药库和各调剂部门实行药品管理每月盘点制度,保证了帐物相符率。严格的药品购入渠道和选择使用的药品品牌,使其药品质量得以保证。调剂工作的规范化管理和调配,以及配发药品的双检制,保证了调剂工作的质量,确保了患者用药安全、有效。药库设有冷库、阴凉库和麻醉药品库等,药品储存条件符合按GSP标准进行管理。药库每天按各调剂部门提前在计算机发送的药品请领单进行药品下送到各调剂部门,为窗口服务调剂规格齐全,价格准确,保质保量的药品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中心药房现有药品约1000种,负责为全院28个病区,近1000张病床住院病人的药品供应和用药指导,以提供优质的药学服务作为工作目标。在为患者提供合格药品的同时,提供相关的药品知识,指导患者正确用药;对临床科室在保证药品供应的基础上,提供用药咨询服务,并指导临床药品保管;同时协助临床药学室进行药物不良反应监测及抗生素使用监控。门诊中西药房实行严格的校对制度,配药药师负责调配处方,由另一药师校对后再把药品发给病人,从而大大的降低了差错的发生率。门诊西药房每日处理处方约3100多张,担负着门诊、急诊病人、夜间住院病人等24小时的配药工作。门诊中药房负责门诊病人的中成药和中草药的发放,现有中成药品种大约200种,主要剂型有胶囊、丸剂、片剂、口服液、粉末剂等,免煎中药品种300种;并提供电子煎药机熬煎
重症医学科
查看详情
一、重症医学科简史广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二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2000年6月,是华南地区较早成立的综合监护病房(ICU),其主要功能是危重病患者的抢救和生命支持,经过20余年的不断探索和进取,学科已经实现了从技术先进的高水平ICU到集医疗、科研、教学全面发展的跨越,2011年被评为广东省首批临床重点专科,是医院各专科危重症患者临床救治的强大后盾,并为全市、全省的重症患者提供了一定的救治保障。2021年被评为国家级青年文明号。重症医学科由三个层流病区组成,目前共开放48张病床,年均救治重症患者1200余人次。拥有雄厚的专业技术力量和一批经验丰富、技术娴熟的专业医护队伍。现有专科医师23人,其中正教授或主任医师5人、副教授或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5人。拥博士生导师1名,硕士生导师3名,具有博士学历4人,硕士学历18人。拥有专业的重症护理队伍,目前有专业护士110名。二、专科临床特色学科属大型的综合重症监护室,设置先进的层流式无菌空调病房。除配备先进的监护设备外,还拥有多种先进设备,包括:体外膜肺氧合仪(ECMO)、床旁连续血液净化设备(CRRT仪)、血流动力学监测仪(PICCO)、重症超声仪等,配备各种高档呼吸机、无创呼吸机、无创高浓度氧合仪,纤维支气管镜、震动排痰机、降温毯等。根据我院临床学科特色,形成了重症呼吸、重症心脏、重症肾脏、重症营养等特色的亚专科医疗小组,收治的病种涵盖了内科重症、外科重症、神经重症及综合重症患者。救治各种重症感染、急性肺损伤和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脏器功能不全、急性心肌梗死伴心源性休克、大面积脑梗塞及脑出血急性期、重症肌无力危象、病毒性脑炎、多发性创伤、急性重症胰腺炎等为主。开展以下现代ICU的几大核心技术:以体外膜肺氧合和机械通气为代表的心肺功能支持技术、床旁血液净化为代表的肾脏替代和液体管理技术、PICCO和重症超声相结合的血流动力学监测技术。科室除了接收院内外危重症病人外,还承担着广州市乃至华南地区危重症的抢救、会诊以及相关专业人员的培训任务。重症医学科秉承\"坚持实践,刻苦读书,善于思考,勤于笔耕,不断创新\"的方针,强调以人为本、人性化管理、个体化施治,立足本职工作,紧跟世界重症医学迅猛发展的步伐,抢救水平不断提高,其中严重感染、感染性休克、急性肺损伤、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等急危重症的抢救成功率居国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预约挂号
首页
简介
医生
科室
指南
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