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
首页 / 科室列表

妇产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妇产科在福建省具有领军地位。目前是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级四级妇科腔镜培训基地;福建省危重症网络救治转诊的省级医疗单位。是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围产医学分会、福建省输血协会妇产科患者血液管理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同时也是福建省医学会妇产科分会产科学组、福建省医学会围产医学分会促进自然分娩学组挂靠单位。科室现有床位120张,医护人员110人,其中高级职称19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中青年后备20人。年均门诊病例数>10万例,年住院病人例数>5000例,年均三、四级手术病例数>3000例,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高水平妇产疾病诊治中心之一。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是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直属教学医院,妇产科具有丰富的学科管理和人才培养经验。首任科主任马炎辉教授曾担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院长,是福建省首批妇产科学硕士生导师,我院妇产科培养200多位硕士研究生,已遍布全省各级医院医疗第一线,并成为省内外妇产科领域的学术带头人及临床骨干。秉持\"传承与创新\"的理念,注重医、教、研全面发展,目前我院妇产科较为成熟的亚专业有:妇科肿瘤、妇科内分泌、生殖医学、生殖外科、女性盆底、宫颈病变、母胎医学、产前诊断、产科危重症、普通产科等。妇科肿瘤专业组熟练完成腹腔镜下各种妇科肿瘤根治术,同时在福建省内率先开展腹盆腔淋巴示踪术;生殖内分泌专业组可以完美演绎IVF及生殖外科技术,包括重度宫腔黏连松懈术、复杂输卵管整形术、生殖道畸形矫治术、深部子宫内膜异位病灶切除术,在生殖健康、不孕不育、试管婴儿领域取得丰硕的成果;女性盆底专业开展了盆底康复训练、阴道断端骶骨固定术、高位骶韧带悬吊术。母胎医学、产前诊断、妊娠合并症及并发症等危急重症等亚专业齐头并进,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为母婴健康保驾护航。近年来对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处理,取得了出血少、保留子宫率高、并发症少的良好效果,在省内处于领先地位。教学领域也硕果累累。我院妇产科是福建医科大学《妇产科学》课程负责人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妇产科学教研室主任联席会主席单位,多次荣获福建医科大学优秀临床教研室的称号。科室青年教师多次参加国家、省级及校级青年教师教学技能比赛,成绩斐然。指导\"第七届大学生临床技能大赛\"获全国冠军。主持编写《临床医学技能操作教程》(妇产科部分)被列为\"十三

儿科 查看详情

儿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二级医学学科,经过几代附一儿科人的不懈努力,学科发展迅速,现为我省儿科临床医疗、教学、科研中心之一,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国家综合癫痫中心的核心科室;国家级和省级儿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医院儿童生长发育中心牵头科室、医院变态反应(过敏)中心和睡眠监测中心的成员科室,福建医科大学《儿科学》课程教学团队负责单位、儿科教研室主任联席会负责单位及儿科学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科室先后荣获省直机关\"五一先锋岗\"和省直级\"青年文明号\";所承担的《儿科学》课程先后被评为福建省高等学校\"优质课程\"、省级\"精品课程\"及省级\"一流线下课程\"及福建医科大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科室为福建医科大学校级教学团队。儿科现有教授、主任医师5名,副主任医师6名,其中2人具有博士学位,90%以上医师具有硕士学位,硕士生导师3人。儿科共有核定床位138张(含滨海院区),设有新生儿、神经、康复、消化、感染、呼吸、内分泌、肾脏、儿童保健与营养、风湿等专业;开设儿科病区(包括儿童癫痫、儿童神经系统疾病及儿童炎症性肠病等专病病房)、新生儿病区(包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新生儿袋鼠护理病房、母婴同室病房)及儿童康复治疗区(滨海院区),开设有小儿神经、消化、肝病、呼吸、肾脏、内分泌、早产儿随访及儿童保健门诊,儿童癫痫、慢性腹痛、性早熟及儿童哮喘专病门诊;配备有儿童视频脑电图室、儿童胃肠镜检查室、儿童食道24小时pH+阻抗监测室、儿童肺功能检查室、儿童纤维支气管镜室、新生儿听力筛查室、新生儿超声检查室、新生儿振幅整合脑电检查室及新生儿发育行为评价室等。先后承担多项福建省科技厅、教育厅、卫生厅(卫生计生委)及福建医科大学等科研项目;在《FrontiersinGenetics》、《FrontiersinPediatrics》、《InternationalJournalofMedicalScience》、《JournalofClinicalLaboratoryAnalysis》、《中华儿科杂志》、《中国实用儿科杂志》、《中国当代儿科杂志》及《中华围产医学杂志》等国内外期刊发表论文300余篇。共获科技成果奖25项(含合作完成),其中,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7项,福建省卫生厅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2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福建省医学科技进步三等奖1项;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

中医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是我省综合性医院中最早成立的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科室,曾获得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全国综合医院中医药工作示范单位、福建省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科等多项殊荣。参加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重点专科\"眩晕(高血压)\"等优势病种诊疗方案的制定工作。拥有的中医细胞分子生物学实验室已通过国家2级实验室标准,中医心血管、脑血管专业获得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SFDA)药物临床试验专业资格认定。目前科室开放病床45张,医疗技术力量雄厚,有教授、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9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10人。其中陈金水教授是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福建省名中医,科室设有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陈金水教授学术经验传承工作室。行政科主任吴天敏教授是中医药管理局第三批全国优秀中医临床人才,福建省基层老中医药专家师带徒指导老师,入选2020中国医院影响力排行版中国影响力医生,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标准化专家库专家,福建省高级技术职务评审委员会专家库成员。此外,科室成员在全国、省中医药学会、中西医结合学会担任分会主任委员、副主任委员、常委、秘书、委员的有9人。学术氛围浓厚,先后承担省级科研项目10余项,在省级以上学术刊物发表论文200多篇。获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一项、二等奖两项,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两项。主编国家卫健委规划教材、全国高等学校教材《中医学》第九版,主编配套教材《中医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三版。参编《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中医心血管疾病医案荟萃》等多部学术专著。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中医教研室设在该科室,每年承担福建医科大学本科及海外生的《中医学》教学任务。"}]

骨科 查看详情

学科简介:(一)创伤骨科、足踝外科创伤骨科、足踝外科始于1970年吴天中教授与王涵光教授所创立的我院骨科。随着业务发展,在林建华教授的规划指导下,于2008年建立为骨科一区(创伤骨科),叶君健教授担任病区负责人(2008-2018);2016年成为福建省创伤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增设足踝外科专业并更为现名,现任病区负责人为谢昀教授。本病区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名,医学博士4名,具备创伤外科、足踝外科、显微外科、修复重建外科、脊柱外科、关节外科等不同亚专业的医学教育背景或研究背景,高职称与高学历人数比例在我省同类科室中位列第一;并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内外医疗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会诊机制。科室现为:福建省创伤医学中心(福建省人民政府)骨盆微创救治中心(北京医学奖励基金会、北京301医院)中华慢病学院伤口分院常委单位(中华医学会杂志社)骨伤愈合PRP合作中心(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临床应用基地(福建医科大学基础医学院人体解剖学系)下肢功能测评协同中心(福建师范大学体育科学学院足研究实验室)足踝外科工作站(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筹建中)本病区24小时均有高、中、初级职称人员值守,处理突发创伤、骨折;每个工作日上午8点全体医师集中讨论手术方案,为患者提供最佳诊疗服务。专科特色(1)骨折微创治疗:微创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对骨折部位组织损伤最小的手术,有效保护了骨折周围血液循环,从而改善骨折愈合时间,增加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2)老年人跌倒骨折治疗: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我科建立了老年人跌倒诊疗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救治、优先手术、康复支持,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家属陪伴照顾负担。同时依托我院强大的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实力,通过多学科会诊有效处理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肺炎、褥疮等并发症。(3)足踝损伤的综合治疗:足踝部位复杂的结构与生物力学,导致该部位疾病诊断困难。我科长期以来致力于踝关节扭伤(崴脚)、拇外翻(大脚骨)、扁平足、足跟痛、内外\"八字脚\"等足踝疼痛或畸形的诊疗,运用护具、药物、手术、康复训练等多种形式,有效解决疑难复杂的足踝部位疼痛问题。(4)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救治交通事故、高空作业导致的多发性损伤是对整个医院综合实力的考验。我科作为福建省创伤医学中心的一部分,充分发挥多学

男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男科成立于2014年,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的正规男科医学中心,是我国少数、福建省首家独立建制的专业西医男科,也是中国男科医师培训(福建)基地、中国性学研究(福建)中心、福建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挂靠单位。科室人才结构合理,由专职男科医师、技师及护理团队组成,其中主任医师、医学博士、教授、博士生导师1人,副主任医师、硕士生导师1人。拥有独立的男科诊室、治疗室和病房,配备蔡司高端手术显微镜,RigiScan勃起功能检测治疗仪、Nicolet阴茎电生理检测仪、Renova低能量冲击波治疗仪、精囊镜、腹腔镜、前列腺电切仪等多种男科诊疗设备。科室联合检验科设立男科实验室,开展精子质量、精子形态学、精子DNA完整性、精浆生化等精子相关检测。科室年门诊量、收治病人量、手术量等位于国内省内行业领先。科室专业技术力量雄厚,在学科带头人、国之名医获得者周辉良教授的带领下,学科建设取得阶段性成果,诊疗技术种类全面,多项医疗技术为国内先进、省内领先水平。科室主要围绕男性生殖系统发育、内分泌、畸形、损伤、炎症、肿瘤等,以及性医学及性心理等,全面开展男科学及性医学的各项基础研究与临床诊疗工作。在常规诊治男性不育的同时,联合生殖中心开展辅助生殖,尤其在各类无精子症的诊治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性功能诊疗技术为省内最全面,如阴茎勃起功能监测、早泄及射精困难神经电生理检测、低能量冲击波治疗勃起功能障碍等。男性生殖器疾病手术理念先进,注重功能与整形并重。开展的特色手术包括:\"显微镜下精索静脉结扎术、显微镜下输精管-附睾吻合术、显微镜下输精管-输精管吻合复通术、显微镜下睾丸切开取精术、经尿道射精管口切开术、精囊镜手术、阴茎畸形矫正术、阴茎离断再植、阴茎假体植入术等\";同时还常规开展男科手术如\"经尿道前列腺电切术、腹腔镜前列腺癌根治术、腹膜后或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等。科室作为福建医科大学泌尿男科学的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为国内培养、输送了众多的男科专业人才。近年来,科室医生在SCI源刊物及中文核心期刊发表三十余篇论文;获省部级等多项科研立项及科技成果奖;主译《男性不育临床医师实用指南》,副主编《男科学》教材、《中国男科疾病诊断治疗指南与专家共识(2016版)》、《男科急症救治速查手册》,参编《吴阶平泌尿外科学》专著及《外科学》教材等;多次在国际、国内会议上做学术演讲,定期举办国

眼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中心是福建省眼科研究所、福建省斜视与小儿眼科防治中心、福建省颌面医学中心(眼科、耳鼻喉科、口腔科及整形外科)、国家眼科临床药理研究基地、福建省眼库、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福建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福建医科大学眼科学与视光学系、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卫生部\"视觉第一中国行动\"福建省培训基地和福建省防盲办公室的挂靠单位,是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单位,国家眼科学博士硕士研究生培养点,集眼科医疗、教学、科研和防盲治盲为一体。规模大、专业齐全、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先进、整体学术水平高。2019年中国医院影响力排行榜眼科专科排行全国的第22位,专科声誉排名多次进入华东区提名。中心人才济济,现有教授、主任医师10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8人,博士12人。眼科学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8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省教学名师1人。学科带头人朱益华教授,博士生导师,现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眼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眼科医师分会副会长,福建医科大学医学工程学院眼视光学系副主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眼科中心主任,眼科及视光学教研室主任,《中华眼科杂志》及《中华实验眼科杂志》等多本专业杂志的编委或通讯编委。学科带头人徐国兴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现任国家卫健委全国防盲指导专家组副组长,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委会副主委,福建省颌面医学中心主任,福建省眼科研究所所长,福建省防盲办公室主任,担任《国际眼科杂志》副主编,《中华眼科杂志》等10余本国家核心期刊编委。中心现有床位数73张,日间手术床位15张,拥有独立的百级和万级层流手术室6间,引进当今国际一流的全套眼科诊疗设备,包括美国博士伦、爱尔康、眼力健等主流品牌白内障超声乳化仪5台、超乳玻切一体机2台,德国Zeiss公司OCT、海德堡SpectralisHRAFFA+ICGA造影机、美国光视OptovueOCTA机、Pentcam眼前节分析仪、德国ROLAND多焦多功能电生理仪、加拿大OTI三维眼科AB超、活体超声生物显微镜、角膜内皮细计数仪、德国蔡司最新角膜屈光手术系统、科医人多波长激光、美国Avedro公司角膜胶原交联仪、德国蔡司和澳大利亚EllexUltraQReflexYAG激光治疗仪等。诊治的疾病

神经内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内科由国内知名的神经病学专家慕容慎行教授早年一手创立,于2012年被列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曾先后被评为福建省医学重点学科、福建省优先发展学科、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重点学科以及院重点学科。1986年获硕士学位授权点、2003年获博士学位授权点。现为福建省研究生与专科医师培训双基地,为福建省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的挂靠单位,并成立有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目前开放病床一百四十余张(含分院),拥有视频\/动态脑电图、肌电图、经颅多普勒(TCD)等一系列相关辅助科室。通过几代人的努力,在临床医疗、教学及科研各方面均取得了长足进步,形成了神经遗传病、神经肌肉病、脑血管病、癫痫、神经变性、神经免疫与感染、神经心理与认知障碍、头面痛及神经病理性疼痛等稳定的亚专业方向。取得了具有国内外先进水平的一系列标志性成果,形成了可持续发展的良好基础,成为位居国内同类学科前列的先进学科,在福建省医疗卫生事业的发展中发挥着关键的龙头作用。本科室在神经遗传病和肌肉疾病领域具有传统优势,保持了鲜明的特色和强劲的发展势头,目前处于国内领先地位,学科带头人王柠教授目前任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神经遗传学组组长。此外,卒中的整体治疗、重症肌无力、多发性硬化、隐球菌性脑膜炎等多种神经科疑难病诊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科室拥有一批梯队结构合理的高素质人才队伍,现有医师40余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9人,副教授\/副主任医师13人,人才队伍中研究生学历比例达80%以上,不仅有德高望重的全国知名专家,也有在国内颇具影响力的学科带头人,此外,还有一个专业的护理队伍。学术团队中曾有2人为\"新世纪百千万人才工程\"国家级人选、2人为中国青年科技奖获得者。近年来,本学科注重对外合作与交流,与台湾同行保持着密切的联系,多次开展了闽台两地专家互访和学术交流。科室教学力量雄厚,本科、硕士教学分别成为省精品课程和省优质硕士课程,现有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7人,常年招收博、硕士研究生及进修生,并已接受博士后进站。神经内科具有强大的科研实力,近年来获得了13项国家自然基金以及一批省部级重大、重点项目资助,近年来发表论文300余篇,其中包括NatureMedicine、NatureGenetics、Science等国际顶级杂志在内的SCI源论文30余篇,主编、参编专著、教材7部,获得包括福建省科技进步

消化内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消化内科是福建省内消化系统疾病医疗、教学、科研中心之一,技术力量雄厚,现有医护人员40余人,主任医师(教授)6名、副主任医师7名、主治医师8名;博士学位5人,硕士学位16人。消化内科核定床位茶亭院区45张、滨海院区15张、生物制剂注射室5张。每年门诊量13万人次、出院病例4000多例,多为福建及周边省份转诊的消化系统疑难杂症。连续3进入中国专科排行榜前百名、名列福建省第一名。2021年与上海复旦大学华山医院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的契机,消化内科将进入新时代高水平发展的快车道,为健康福建贡献更大的力量。消化内科长期致力于消化系统常见病、多发病的防治研究、以及消化系统少见病、罕见病、疑难杂症的攻关研究。特色领域主要有炎症性肠病(包括克罗恩病、溃疡性结肠炎等)、胰腺疾病(包括自身免疫性胰腺炎等)、幽门螺杆菌感染和胃癌防治、酸相关性疾病、功能性胃肠病和消化心身疾病等。最具特色的研究领域是炎症性肠病,从2003年开始消化内科在福建省内和国内都是首先开展炎症性肠病的基础和临床研究,处于省内领先、国内先进水平,一直是福建省炎症性肠病研究的组长单位,是中华消化学会炎症性肠病学组认证的全国首批炎症性肠病区域诊疗中心、福建省炎症性肠病中心、中国炎症性肠病诊疗区域中心,是中华消化学会和福建省的炎症性肠病重要师资培训单位。2019年开始开设炎症性肠病专病门诊,积极构建包括消化内科、胃肠外科、病理科、影像科、临床药学和营养学科在内的多学科联合诊疗团队,为炎症性肠病患者量身订制多科学的诊疗方案,实施精准化治疗,\"一站式服务\"解决患者来回奔波以确诊和对诊疗方案无所适从的看病难问题,获得广泛好评。消化内科也是福建省炎症性肠病学组、福建省幽门螺杆菌学组、福建省消化心身联盟等组长单位。学科团队成员在福建省医师协会、福建省消化医师协会胃肠病专业、福建省炎症性肠病学组、福建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分会、福建省医学会消化病学会分会消化病理学组、福建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微生态专业委员会、福建省消化病学会老年消化病学组、福建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幽门螺杆菌学组、中华消化心身联盟福建省委员会、福建省医学会消化病分会IBD学组、福建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肝病专委会、福建省肠内外营养学分会、吴阶平医师基金会IBD联盟福建省委员会等协会均有学术任职。科室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活动活跃,注重国内外学术交流及国

内分泌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内分泌科是福建省内分泌代谢病领域领军团队。现为国家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分中心、福建省代谢性疾病临床医学研究中心、福建省糖尿病防治研究院、福建省糖尿病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福建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和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挂靠单位。也是福建省糖尿病及并发症防治技术创新联合实验室、福建医科大学代谢病研究所等科技创新平台,以及福建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创建单位,连续四年入选复旦版《中国医院最佳专科声誉排行榜》华东区提名榜。科室现有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5人;医学博士7人;博士生导师3人,硕士生导师6人。学科带头人杨立勇教授、博士生导师、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国之名医;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6-8届常委、中国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1-4届常委、福建省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1-2届主任委员,现任中华医学会内科学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内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科室主任严孙杰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骨质疏松和骨矿盐疾病分会委员、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与微循环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健康促进与教育协会糖尿病教育与管理分会常委、福建省医学会骨质疏松与骨矿盐疾病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内分泌代谢科医师分会副主任委员等。科室设置健全的亚专科,开设垂体疾病、肾上腺疾病与继发性高血压、肥胖与性腺疾病、骨质疏松专病门诊,是我省收治内分泌代谢疑难、危重病例重点单位。在省内率先建立以糖尿病、肥胖、脂肪肝、骨质疏松等代谢性疾病标准化管理平台,实现对代谢性疾病从病史采集、检查、病情评估、疾病诊疗、数据管理、患者随访等一站式标准化慢病管理体系,多次上榜全国MMC(国家标准化代谢性疾病管理中心)明星医院,多次应邀赴省内、外推广代谢性疾病管理的\"附一模式\"。科室承接国际、国内多中心研究,先后主持国家自然基金、国家科技项目中央引导地方科技发展专项、中华医学会专项资金、中国微循环学会糖尿病基金重大项目和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计划重点项目等,在JAmSocNephrol,Metabolism,MolCellEndocrinol,DiabetesMetabResRev等期刊发表学术论文300多篇,研究成果先后获得国际糖尿病联盟西太区大会杰出青年研究者奖、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等诸多专业殊荣。参与多部指南、专家共识制定和编写。科室连续主办、承办多届国家级医学继续教育项目,培养大批博士生和硕士生。

心血管内科 查看详情

心内科具有一支高职称、高学历、高水平的技术队伍,学科团队包括医师34人,护士4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6人,主任医师、副主任医师14人,拥有博导2名、硕导5名。现有核定床位115张,CCU22张。全科年均诊治门诊病人100000余人次,住院病人5000余人次。心内科拥有一大批国内知名的心血管病专家:老一辈的专家有创办《中华高血压杂志》的陈达光教授;获得\"中国高血压防治终身成就奖\"的吴可贵教授;林金秀教授现任\"中国高血压联盟\"副主席,《Hypertension》中文版执行主编,《EHJ》中文版副主编;柴大军教授是美国心脏病学院院士(FACC)、欧洲心脏病学血管生物学工作组成员。心内科已培养博士研究生14人,硕士研究生100多人,主持国家及省部级科研项目100多项,发表SCI文章150余篇,参编临床内科学和临床诊断学教材各一部,出版十多部学术专著,获省部级科技成果奖10多项。学科综合影响力不断提升,2018年中国医院影响力心血管内科专业排名64,位居华东地区心血管专科前列。心内科历经三代人的努力,形成技术力量雄厚,医疗、教学、科研水平全省领先,专业特色明显的科室。心内科自2009年以来连续举办14届福建省心血管病高峰论坛,4届福建省胸痛中心论坛,6届闽江心律学论坛,在本省拥有良好的学术交流平台。与上海交通大学附属仁济医院和上海胸科医院合作举办了6届沪闽心血管病论坛,搭建跨省协作的学术交流合作平台。2021年以来与复旦大学华山医学共同创办第1届华福心血管病论坛,构建国家级区域医疗心血管病合作平台。心内科在省内率先成立了福建省心血管病专科发展联盟,与省内各级医院建立了广泛的联系,建立了良好的双向转诊机制和技术合作关系,为全省范围内的临床研究合作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感染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将与华山医院感染科共建,作为国家区域中心重点、优势的三大学科群的科室之一,将整合微生物研究、临床诊疗服务、疾病防控及临床教学等多平台为一体,建设高水平、有特色、成规模的、成辐射力的专科。目前感染科团队(包括滨海院区)医师6人,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华山医院),硕士研究生导师2名。科室主要负责诊治肺部感染、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合并感染、发热待查、中枢神经系统感染、败血症、泌尿系统感染、皮肤软组织感染、骨关节感染、血流感染、感染性心内膜炎、脑膜炎、肝脓肿、肾脓肿等感染性疾病,诊治多重耐药细菌、真菌、结核等难治性感染性疾病。呼吸系统感染性疾病及呼吸疑难鉴别诊断、发热待查等为科室的专科特色。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感染科行政副主任(主持工作)丁海波主任担任福建省医院协会呼吸病学研究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海西医药卫生发展中心介入呼吸学专业委员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和感染学组、慢阻肺学组委员;2020年初参加福建支援宜昌医疗队,荣获\"湖北省新时代最美逆行者\"、\"宜昌抗疫功臣\"、\"福建医科大学最美逆行者\"、\"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工作抗疫先锋\"等称号。科室先后参与国家及省部级科研数项目,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数篇等。科室将与华山医院感染科长期合作,依托华山医院感染科的力量,优势互补,加快医、教、研实质性飞跃发展脚步。

风湿免疫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始建于1988年,是我省最早成立的风湿免疫专科,是福建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一、二届委员会挂靠单位。我院叶德富教授为福建省风湿免疫学科创始人,历任福建省医学会风湿病学分会第一、二届主任委员。经过多年不懈努力,科室不断发展壮大,现为福建医科大学风湿病专业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上海\"仁济风湿专科联盟\"成员单位,福建省风湿免疫专科联盟成员单位,是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于一体的临床科室。全科共有医生11人,其中主任医师\/(副)教授5人、主治医师5人,博\/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3人、硕士5人。我科始终秉持\"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风湿免疫科主要诊疗范围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多肌炎\/皮肌炎、痛风、系统性血管炎、干燥综合征、系统性硬化症(硬皮病)、骨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抗磷脂综合征等常见及疑难风湿免疫性疾病,尤其在疑难危重患者的诊治与抢救方面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居省内领先水平,每年接诊大量来自全省各地的风湿病患者,成为广大患者十分信赖的优秀科室,是我省风湿免疫病规范诊疗中心。科室承担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5+3\"八年制、五年制专业及海外留学生的《内科学》与《诊断学》的教学任务;先后培养了多名风湿免疫学专业的博\/硕士,遍布全省及全国各地,成为当地的医疗技术骨干力量;每年接收来自全省各级医院的规培生与进修生来我科进修学习,成为我省风湿免疫病学专业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科室还承担多项国家、省部及厅局级科研课题同,先后在SCI、CSCD等重要期刊杂志上发表大量论文,是福建医科大学风湿病学研究室挂靠单位,已成为我省风湿免疫学科研工作的重要单位。科室荣获2020年度中国医院影响力排行榜风湿免疫榜全国排名第四十九名、华东地区第一十三名。

血液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液科是福建医科大学血液病专业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拥有一支团结奋进、朝气蓬勃的医疗团队。一、人才梯队建设本专科队伍由老中青三代医师组成,现有医师12人,其中高级职称5人,教授2人、副教授2人,博\/硕士生导师4人,博士学历5人。学科带头人陈君敏教授现任中华医学会血液学分会浆细胞疾病学组委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骨髓瘤分会常务委员,中国抗癌协会血液肿瘤专业委员会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工作组副组长、慢性淋巴白血病工作组委员,《中华细胞与干细胞杂志》编委会委员,福建省血液学会副主任委员、实验血液学学组组长,福建省医师协会血液科医师分会副会长、多发性骨髓瘤学组组长,CSCO-UCLI福建省抗淋巴瘤联盟副主任委员,福建省海峡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理事,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器官移植学会常务委员。此外,尚有一批年富力强的青年血液病专家正在茁壮成长。二、技术水平科室拥有费森尤斯血细胞分离机、超净台、超低温冰箱等血液干细胞移植设备,设有百级垂直层流净化移植病房和日间化疗病房。我科是福建省医师协会血液学分会骨髓瘤学组和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血液学分会骨髓瘤学组组长的挂靠单位。先后主持完成6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及多项省厅级项目,并承担多项临床研究,发表SCI文章数十篇,获多项省厅级科技奖。多年获中国医院复旦榜华东区血液科声誉排行榜提名。三、专科特色2016年我科牵头成立了淋巴瘤-骨髓瘤多学科诊疗中心,形成了以多发性骨髓瘤和恶性淋巴瘤为重点的专科特色,1.多发性骨髓瘤我们以主要研究者开展了一系列多发性骨髓瘤的临床研究,并以此为依托开展基因层面指导临床诊疗的预后分析,探索在延长患者生存的基础上,采用毒性更低的方式进行长期治疗,提高患者的生存治疗。2.恶性淋巴瘤我们根据最新免疫治疗的进展,开展了一系列免疫治疗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恶性淋巴瘤的临床研究,尤其在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方面,不仅诊治的病例数在国内位列前茅,而且初步临床研究结果显示,我们的治疗方案获得完全缓解的比例明显高于国际上已有的报道,患者的生活质量也得到了明显提高。3.\"微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我们在2014年率先在福建省开展了\"微移植\"治疗恶性血液病,为不能接受强烈化疗的患者提供了较好的支撑治疗,疗效好,安全性高。

神经外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神经外科建科近50年,是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外科(神经外科方向)专业基地、国家首批神经外科专科医师培训基地、高级脑卒中中心、中国医师协会神经内镜医师培训基地、全国综合癫痫中心、国家临床药理基地(神经外科专业),是首批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福建医科大学神经外科研究所,也是福建省癫痫治疗质控中心、福建省医学会神经外科学分会、具有独立法人的福建省抗癫痫协会等的挂靠单位,与神经内科一起成立福建省神经医学中心、福建省神经病学研究所、福建省脑卒中质控中心,是蛇牌学院(中国)神经外科微创诊疗技术培训中心、福建医科大学神经外科博士后、博士、硕士培养点、福建省优质护理示范科室,获得国家脑血管病及神经系统疑难病诊治能力提升工程资助,综合实力连续5年进入华东地区最佳专科排行榜前5名,4次获全国提名,是福建省神经外科医疗、教学、科研和人才培训中心,全国影响力不断提升,是国家区域医疗中心三大学科群之一。一、硬件设施与学科队伍台江3个病区,床位135张(含神外ICU15张),滨海院区一期3个病区,床位107张(含神外ICU17张)。拥有现代化数字一体化专科手术室、复合手术室和教学系统,具备了开展现代微创神经外科临床诊疗和专科人才培训所需的各类先进设备。构筑了以高层次人才为主体的人才队伍。目前拥有医师50余名,博士生研究生导师5人,硕士生研究生导师9人,正高级职称专家13人,副高级职称专家11人,具有硕、博士学位41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2人,国家卫计委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1人,国家卫健委脑卒中防治工程突出贡献奖1人,福建省科技创新领军人才1人。二、工作业绩近5年,年门诊人数最高达43994人、住院病人数4000人左右,年手术台数超过3000台,三、四级手术占比93%。承担国家、省部级研课题40余项,牵头及参与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10余项,已发表论文、综述、译文等857(其中SCI70篇),在各级学术会议上宣读和收录的论文210篇,历年来共获部、省、厅、校级成果奖20项。主持、参与共识、指南编写20余部。主编、副主编、参编专著及国家规划教材12部,医院新技术新项目奖40余项。2011年开始每年举办全国\"锁孔\"微创手术培训班。举办国家级继续教育项目20项、省级40项。培养硕士、博士110余名。建立了显微神经外科培训中心、神经内镜培训基地和微侵袭神经外科解剖实验室

麻醉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麻醉科是我省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大型麻醉医学临床基地,医疗技术力量雄厚。现为福建省麻醉质量控制中心挂靠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麻醉学研究所挂靠单位、麻醉学博士、硕士研究生授予点。有多位学科带头人曾经或正在担任全国麻醉学会委员、福建省麻醉学会主任及副主任委员。科室现有医护人员85人,其中麻醉医师71人,70%以上麻醉医师已获得或在读博士或硕士学位,技术力量雄厚,人才结构合理。作为福建省最大的综合性三甲医院之一,麻醉科拥有先进齐全的各种设备以及多种特殊功能测量仪,能承担各种类型及疑难杂症的手术麻醉,包括器官移植等,同时还开展了急慢性疼痛治疗、无痛人流、无痛分娩、无痛胃肠镜等,设立了完善的麻醉专家门诊及术后疼痛治疗管理流程。科室是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技能教学中心重点单位,负责本硕博士生培训、临床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进修医师的教学工作。至今培养博士研究生十余名,硕士研究生百余名,为全省医疗系统输送了大批优秀的麻醉人才。科研实力雄厚,学术地位全省领先,近5年共获得国家级科研项目3个、省级18个、厅级26个。近年来获得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4项,发表论文130余篇。科室发展全面,未来可期:茶亭院区拥有35个高标准层流净化手术间,以及DSA、复合手术室等,年手术麻醉例数40000例左右。还有孟超医院、闽南分院、滨海院区。其中滨海院区拥有49个高标准层流净化手术间(中心手术间36间,中心复合手术间2间,DSA手术间4间,门诊手术室7间),是一个设施齐全、技术优良的数字化手术室集合系统。手术中心实行现代化和信息化管理,拥有智能化运维管理系统,配置有术中MRI、术中CT、术中DSA、超高端手术显微镜,4k荧光腔镜、大C臂等,是医院最核心的高科技诊疗部门之一。科室师资力量雄厚,人才济济:教研室43人,包含(教授4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8人、博士学位8人、硕士学位33人。)科室培训理念先进,人才辈出:丰富的教学内容,还拥有多样化的教学方式,例如规范全面的临床技能培训中心(各种模拟培训模型和高端智能模拟人)为每位住院医师提供多样化的临床技能模拟培训。科室硬件设施现代、环境优越:拥有先进的围术期生命监测仪,如唯捷流Vigileo、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TEE、肌松监测仪、BIS.熵指数、血气分析仪、脑氧监测仪、闭环把控属猪系统、超声、

血管外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血管外科创立于2008年,是福建省内建立的第一个\"血管外科\"专科。血管外科是福建省规模最大的血管病诊疗单元,是福建省内唯一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以血管外科与血管腔内外科为一个治疗单元的特色专科。为全国临床重点专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普外科的重要组成科室、福建省医学会血管外科学分会挂靠单位、福建医科大学血管外科硕士研究生学位授予点、首批卫生部外周血管介入诊疗技术培训基地。血管外科由郭平凡教授创建于上世纪九十年代末,是国内最早开展血管外科手术的医院之一。目前作为省内规模最大的优势专科,科室创建伊始便积极开展主动脉瘤(胸、腹)、主动脉夹层、大动脉炎、肾血管性高血压、布-查氏综合症、颈内动脉硬化性闭塞、内脏缺血、内脏动脉瘤、颈动脉体瘤、下肢急慢性缺血、血管创伤、糖尿病足、血液透析通路的建立与维护、静脉血栓栓塞症、先天性血管畸形、胸廓出口综合征与慢性淋巴水肿等疾病的诊治工作。在国内最早引进并开展血管创伤控制处置(Damaged-controlProcedure)、休眠血管理论(HybernatingVessel)与血管单元(AngiosomeModel)在动脉硬化闭塞的腔内治疗中的作用、超声引导下下肢动脉硬化性闭塞症的腔内治疗、女性盆腔静脉充血综合征腔内治疗等。近年来,积极开展主动脉疾病腔内治疗中重建内脏血管、破裂腹主动脉瘤的综合治疗、内脏缺血性疾病的诊治及慢性血栓栓塞性肺动脉高压的腔内治疗等技术,是全省及周边省份血管外科疾病疑难重症的转诊中心,为医院建设国家区域医疗中心做出应有的贡献。科室现有医生16人,其中拥有高级职称6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14人。科室近年来共获得国家自然基金、省自然基金、卫教联合攻关项目及科技厅资助项目等科研项目约10余项,完成或正参与的全国多中心临床研究项目共约有15项,已发表SCI文章约10余篇,其中参与的一项多中心临床研究发表于JACC:CardiovascularInterventions(JCR分区:一区)。科室有护士30人,其中有4名拥有国际伤口治疗师的证书,积极开展慢性难愈性伤口方面的综合诊治,深受患者好评。本科医护人员始终秉承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系患者,自觉履行\"质量、安全、服务、费用\"理念,努力营造和谐的医患氛围,为建设国内一流科室的目标而努力奋斗!"}

肿瘤内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肿瘤内科系福建医科大学博士及硕士研究生培养点、福建省癌痛规范化治疗示范病房、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肿瘤专业所在科室。现有肿瘤内科专业医务人员63人:高级职称8人、中级职称31人,其中博士7人(2位为留美博士后)、硕士19人;系国家卫健委临床药师及师资培训基地,配有抗肿瘤专业专职临床药师团队。科室擅长复杂难治性恶性肿瘤(如恶性淋巴瘤、鼻咽癌、乳腺癌、肺癌、食管癌、肝癌、胃癌、胰腺癌、结肠癌、黑色素瘤、脑肿瘤及原发灶不明的恶性肿瘤等)的诊断,并按国际最新诊疗规范进行化疗、分子靶向治疗、免疫治疗(如抗PD-1\/PD-L1)、内分泌治疗为主的肿瘤内科综合治疗及癌痛规范化病房;承担多项国际、国内多中心抗肿瘤新药临床研究工作。在科研方面,负责承担肿瘤领域3项国家自然基金课题及10余项省厅级课题。参与国家卫计委\"十三五\"临床医学英文版规划教材《肿瘤学》及《医患沟通技能训练》第二版(国家卫健委\"十三五\"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规划教材)编写,完成论著《结直肠肿瘤》化疗章节的编写;在国际肿瘤权威期刊发表多篇学术论文。科室拥有一支朝气蓬勃、充满活力和凝聚力的医护队伍,获得省直级\"青年文明号\"、\"五一先锋岗\",始终把患者的利益放在第一位,坚持\"肿瘤精准治疗\"、\"规范化与个体化结合\"、\"用最佳临床证据解决临床实际问题\"以及\"肿瘤多学科诊疗模式\"等新理念,为广大肿瘤患者提供高水平的诊疗服务;注重提供人文关怀、心理及社会活动服务指导,注重提高其生活质量,得到广大患者及家属的好评。

皮肤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皮肤科创建于1937年,作为福建省皮肤性病领域的领军单位,目前已发展为集皮肤内科、皮肤外科、性病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小儿皮肤科等亚专科于一体的三甲医院大专科,日常开展皮肤病、性病、医学美容、激光美容等相关医疗业务。我科为卫生部化妆品不良反应诊断机构、皮肤与性病学硕士学位授予点、国家级药理临床试验机构基地、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福建省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福建省中西医学会皮肤病学分会及福建省中医药学会皮肤病学分会挂靠单位,并设有福建省皮肤性病研究所及福建医科大学皮肤病研究室。规模宏大,学科齐全科室现有专科技术人员33人,其中正高职称8人,副高职称8人,中级医师12人,初级5人;年门诊量达28万人次,最高日门诊量1300余人次。拥有福建省规模最大的病房,是福建省急、危、重、疑难及罕见疾病的集中地,床位数32张,年收治病人数900余人次。建立了特色专科专病诊疗体系,包括皮肤科、皮肤外科、中西医结合皮肤科、医学激光美容中心、性病科、小儿皮肤科;在这些亚专科的基础上开设脱发、银屑病、痤疮、白癜风等专病门诊。传道授业,孜孜不倦为福建医科大学皮肤性病学专业硕士、博士学位授予点,学科团队由教授1人,副教授6人为骨干,有博士研究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3人,共同承担博士、硕士研究生,及本科生、海外留学生临床、基础教学的一线工作,每年本科生见习教学540学时,理论课教学学时340学时。获福建省精品课程,课程开放共享3个学校,学习者数257人。近十年共培养包括来自台湾地区的硕士研究生50人。近年来还作为承担福建医科大学来自15个国家的留学生全英文皮肤性病学教学主力。目前还是福建省最大的皮肤性病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出站及在培的皮肤科住院医师65人。每年接收进修生平均约8人,已接收福建省各地基层进修医师110余人。每年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医学教育项目3-4项。全科人员主编、副主编、参编著作20余部。科研学术,锲而不舍我科着重于临床的同时也致力于科学研究及学术交流。近五年发表学术论文100余篇(其中SCI论著20余篇),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级科研基金,获得多项科技成果。2017年获批国家药理基地,已承接药物临床试验近20项,目前在研5项。我科近年发展迅速,在国内外学术会议中发声,程波教授带领团队成员通过不懈的努力,学科学术影响力从最初的旁观者转变到参与者,并带

口腔颌面外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口腔科是省首批口腔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技术力量雄厚,医护人员42人,医生中高级职称10人、硕士博士学位占48%。近年承担国家部级、省自然基金、省科技厅重点项目、教育厅和卫生厅等科研项目10多项,编译编著专业书籍,在国内外专业刊物上发表论文近百篇。获省科技进步奖和省卫生厅科技奖6项。与美国、奥地利、瑞士、韩国等国家和港台地区进行学术交流,并有3名医师出国访问研修。专家中有担任中国整形美容协会理事,中华口腔医学会理事,中国医师协会口腔医师分会委员;中国抗癌协会头颈肿瘤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委员等。是我省培养口腔专业人才的重要基地。口腔门诊:诊室宽敞舒适,进口牙科综合治疗椅20台、有各种先进的口腔诊疗设备、器械、材料如进口超声波洁牙机、冷光牙齿美白机等,备有先进的数字化X光室。严格执行无菌操作,\"一人一机\"等消毒程序,杜绝交叉感染。专业齐全,涵盖各种口腔及颌面部疾病的诊治。1.牙髓牙体科:龋病的预防和综合治疗,牙本质过敏症的综合治疗,牙齿美白、美容,牙髓病和根尖周病的治疗。2.牙周科:开展各种类型牙龈、牙周疾病的诊断与系统治疗。3.修复科:开展口腔修复领域的所有治疗业务,包括:牙体缺损的全瓷冠、瓷嵌体、瓷贴面修复,各类牙列缺损、缺失的固定和活动义齿修复、牙美容修复等。4.正畸科:开展儿童期颌骨生长发育畸形的早期引导性矫治;青少年各种牙列畸形、成人面部颌骨发育畸形的矫治;唇腭裂患者的序列治疗、颞下颌功能紊乱综合征的综合治疗等。5.黏膜科:开展常见的口腔黏膜病治疗,如复发性口腔溃疡、扁平苔藓、白斑等。6.种植科:开展单颗牙到全口牙的所有种植手术。病房(口腔颌面外科):独立病区,核定床位35张。技术水平省内领先,是省口腔颌面外科专业委员会及福建医科大学面部整复与重建研究室挂靠单位。专业特色如下:1.口腔颌面-头颈肿瘤:口腔癌、腮腺肿瘤、颌骨肿瘤、面部肿瘤、颅底肿瘤和颈部肿瘤等的综合治疗。头颈部的血管瘤和脉管畸形综合治疗。2.面部整形重建:唇腭裂的序列治疗;正颌外科;面部整形和器官重建:包括鞍鼻、小下颌、国字脸、长脸、半侧颜面萎缩、面瘫等整形,以及鼻、唇、面部器官的重建。3.面部创伤:治疗各种面部骨折,软组织及器官、腮腺、面神经等的损伤。此外还开展牙及牙槽外科、口腔颌面部炎症、颞颌关节疾病、口腔及颅颌面部缺损的种植修复

病理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病理科是福建医科大学硕士学位授予点,经过20余年的顽强拼搏和努力进取,如今已经成长为福建省临床病理重点专科、国家级病理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国家级病理专科师资培训基地,连续4年获得复旦大学版华东地区病理专科声誉排名提名。我科长期致力于人才培养和梯队建设,专业技术队伍构成合理,医技团队45人,其中高级以上职称13人,博士(含在读)6人,8人分别在中华病理学会专科学组上担任委员。现任科主任张声主任医师是胸部学组副组长,同时担任国家级协会(学会)副主任委员、常委,中华病理学会委员,以及《中华病理学杂志》、《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和《诊断病理学杂志》编委。科室设备先进,是福建省最早获得P2实验室认可的单位,致力于病理诊断流程的规范化和流程化,技术力量雄厚,年承担外检量逾8万(含细胞学)例。科室加强病理形态、免疫组化及分子病理综合诊断平台建设。2017年在全省率先实行病理诊断亚专科建制,架构淋巴造血系统疾病病理、骨软组织疾病病理、中枢神经病理、乳腺病理、女性生殖系统病理、头颈病理、胸部疾病病理、男生殖泌尿系统病理、皮肤病理、细胞病理等亚专业,已初具规模,开展精细化的病理诊断;建立和完善分子病理诊断平台,包括NGS诊断平台,在肿瘤发病机制、诊治标志和分子分型方面进行探索性研究,为病理诊断和肿瘤个体化治疗提供有力保障。作为教学医院的病理科,我科是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临床病理学教研室,同时是我校基础医学院病理学系副主任所在科室,长期承担我校病理学的大课与实验课教学工作,临床病理学见习、实习带教以及海外留学生临床教学工作,是福建医科大学重要的病理学教学基地、福建省病理科人才培养的重要基地,现有硕士研究生导师4人,已累计培养省内外硕士研究生近50人。我科历来学术氛围浓厚,学术活动活跃,注重国内交流及国际接轨。近年来多次邀请国内外知名病理学专家来我院进行学术讲座及培训。经常派出人员参加国际及国内大型学术会议,多次举办国家级及省级病理诊断和病理技术新进展学习班。科室注重区域病理发展,常年担任基层医院病理科医生的进修、规范化培训及短期培训工作,是福建省对口支援新疆、宁夏人才培训的重要科室,先后培训省内外(包括新疆)病理医师和技师200余人。我科立足临床、积极探索,在科研领域也深耕不辍。针对多个亚专科的肿瘤侵袭转移等机制进行了较为深入的系列研究,成绩显著。近年来

影像科 查看详情

我院医学影像科是福建省医学会放射学分会四届主任委员及福建省口腔医学会口腔颌面放射专业委员会挂靠单位,福建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硕士和博士培养点、福建医科大学医学影像技术学专业硕士培养点、国家级及省级放射(大影像)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是我省影像业界领军力量,肩负全省放射专业诊断及技术发展风向标使命。科室经过多年奋斗发展,现已成为我省医学影像诊断、教学、科研和人才培训中心,连续两年进入复旦版中国医院华东区专科声誉排行榜提名。科室现配置有技术先进、精良齐全的影像设备,包括磁共振机10台,其中3.0T磁共振机6台,术中3.0T磁共振机2台;CT机11台,其中术中CT机2台;3台动态平板、2台平板乳腺摄影机和多台双板DR机。滨海院区已经获批、即将购买世界最先进的7.0T磁共振。科室现有员工126人,其中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12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13人,人才结构合理。科室多人次在全国各学术团体担任要职,共担任全国性二级专科分会副主任委员2人次,常委6人次,委员8人次,学组副组长2人次,学组委员20余人次,青委5人次。我科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曹代荣教授学术造诣深厚、业内声誉极高,担任两个二级分会的副主任委员及中国医师协会放射学分会常务委员等多个全国性学术团体要职,获得福建医科大学\"十佳医师\"等多项荣誉称号,其带领的包括神经系统、头颈部在内的多个亚专业团队经过多年潜心研究、经验积累、建设发展、突破创新,现在相关领域均处于全国行业领先水平,取得了包括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福建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福建省医学科技奖等多个卓越成果。科室凭借过硬的业务技术,在长期的医疗实践中形成了影像指导临床的科室特色,覆盖全院各科室MDT团队,为提升临床诊疗水平提供了重要支撑力量及后续保障。其中脑肿瘤多模态成像、头颈部肿瘤的多模态成像、磁共振非对比剂血管成像、磁共振血管高分辨成像、心脏磁共振成像、脑脊液电影成像、内耳钆造影及小肠磁共振影像诊断等优势项目在技术壁垒方面取得了重大突破及科研创新,成为我省业内发展标杆,解决了众多临床疾病诊断上的难点及痛点,成为临床诊疗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首要环节。同时,科室着力于将科研扎根临床实际问题并积极进行成果转化,现已积累了雄厚的科研实力。近五年来,累计发表临床论文超百篇,其中SCI论文30余篇,中科院分区2区及以上达1\/3;主持国家自然科学

超声影像科 查看详情

超声影像科始创于1984年,现已发展为以科研为基石、临床为动力、教学为传承相互融合多维发展的研究型科室。各个亚专科发展迅速且具备多种特色项目,满足综合性医院各专科发展需求并对周边地区有很高的影响力,连续多年获华东区专科声誉排行榜提名;作为国家级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和福建医科大学超声医学教研室及超声医学硕士学位授予点,是超声医生成长的沃土。科室现有人员55人(医师50人),其中教授、主任医师5人,硕士生导师7人,医学博士3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学科带头人阮琴韵教授是福建医科大学医学影像学系副主任、超声影像学教研室主任;科室专家团队多人兼职国家级各种超声学术团体委员或专委会的常委、委员,以及省医师协会、医学会、抗癌协会超声分会的副主委、常委员等。设备先进,全面开展超声医学亚专科业务与特色项目:现有各类高端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50多台,开展心脏、血管、腹部、妇产、浅表器官、肌骨关节与外周神经等各系统超声诊断及介入超声诊疗业务,开展超声造影、三维超声、弹性超声等各种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与临床学科联合开展以疾病为中心的多学科诊疗(MDT)活动,特色项目有:(1)心脏功能的精准评估,心肌病的早期超声诊断,心脏介入诊疗的术中监测;(2)与脑血管病相关的颈-脑动脉及心脏一体化的超声综合评估;(3)各种肿瘤的介入性超声诊断和治疗;(4)子宫输卵管实时三维超声造影检查、卵巢储备功能的超声评估;(5)产前超声筛查和诊断,复杂性多胎妊娠及病理产科超声诊断;(6)血液透析相关的血管通路构建的术前评估以及术后并发症的早期诊断;(7)运动系统疾病的超声评估与慢病管理;(8)肠道疾病的超声多模态评估。教学实力雄厚:承担福建医科大学超声影像学及国家级超声医学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的教学任务,已培养近百名研究生获得硕士学位,每年招收规范化培训学员及进修医生人数在省内名列前茅,每年举办国家级、省级继续教育项目及各种学术沙龙,教学质量与效果深受业界好评。科研助力临床:开展超声新技术的临床应用与基础研究,以及以疾病为中心的临床研究。近10年主持国家级、省厅级科研项目3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1项),在核心期刊发表论文100多篇(其中SCI源20多篇),获福建省医学科技奖1项。主编、副主编、参编教材与著作6部。秉承\"严谨、创新、仁爱、奉献\"的院训,附一超声影像科近年来发展迅速,诊疗水平不断

创伤骨科、足踝外科 查看详情

创伤骨科、足踝外科传承于吴天中教授与王涵光教授所创立的骨科。于2008年,在林建华教授的规划下,建立为骨科一区(创伤骨科),叶君健教授担任病区负责人(2008-2018);2016年成为福建省创伤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2019年增设足踝外科专业,现任病区负责人为谢昀教授。病区现有教授1名、副教授2名,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4名;医学博士4名,在读博士1名;谢昀教授担任福建省医学会运动医疗分会主任委员,陈春永教授担任福建省医学会组织修复与再生分会主任委员,是我省创伤骨科专业中学术任职、高学历人数占比最高的专业病区。目前与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北京301医院)、日本早稻田大学等国内外医疗机构建立了密切的会诊机制。专科特色(1)骨折微创治疗:微创技术是近年发展起来的对骨折部位组织损伤最小的手术,有效保护了骨折周围血液循环,从而改善骨折愈合时间,增加骨折愈合率,减少并发症。尤其在膝关节胫骨平台骨折、肘关节骨折方面进行了深入的研究。(2)老年人跌倒骨折治疗:随着我国人口老龄化加剧,我科建立了老年人跌倒诊疗绿色通道,实行优先救治、优先手术、康复支持,最大程度地减少患者家属陪伴照顾负担。同时依托我院强大的内科、麻醉科、重症医学科实力,通过多学科会诊有效处理因长期卧床导致的肺炎、褥疮等并发症。(3)足踝畸形损伤的综合治疗:足踝部位复杂的结构与生物力学,导致该部位疾病诊断困难。我科长期以来致力于足部畸形(高弓足、扁平足)、踝关节扭伤(崴脚)、拇外翻(大脚骨)、足跟痛等足踝疼痛或畸形的诊疗,运用护具、药物、手术、康复训练等多种形式,有效解决疑难复杂的足踝部位问题。(4)严重多发伤的救治:救治交通事故、高空作业导致的多发性损伤是对整个医院综合实力的考验。我科作为福建省创伤医学中心的一部分,充分发挥多学科联动的优势,挽救了大量生命垂危的重伤患者。(5)慢性感染的修复重建:科室以修复结构、重建功能、改善外形为临床目标;以骨与关节感染、畸形、缺损修复与重建为主攻方向。主要收治范围包括:①创伤性畸形和缺损:机械伤、交通伤、高处坠落伤等所致的四肢缺损和畸形,含复杂的四肢骨折、骨不连、骨缺损等。②感染性畸形和缺损:骨外露、骨髓炎、软组织感染、内固定钢板感染等。③先天性畸形和缺损:多指(趾)、并指(趾)等。④肢体功能受限或肢体功能障碍的相关慢性疾病或退变性疾病。,,,

耳鼻咽喉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耳鼻咽喉科创建于上世纪五十年代,经过几代人的努力,已成为一个人才梯队和专业结构合理,医、教、研总体实力处于国内先进水平的学科。目前是国家耳鼻咽喉科学博硕士研究生培养点、中国医师协会内镜培训基地(鼻科+咽喉科)、国家药品临床实验耳鼻咽喉科基地、中华医学会及中华国际医学交流中心眩晕临床诊治中心、中国残联贫困聋儿人工耳蜗抢救性康复项目定点手术医院、国家级耳鼻咽喉科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福建省重点学科、福建省医学重点专科、福建省颌面医学中心、福建省高校精品课程、福建省耳鼻咽喉科学研究生教育创新基地、福建省新生儿听力筛查诊断中心。福建省医学会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分会、福建省医师协会耳鼻咽喉科医师分会及福建省耳鼻咽喉研究所挂靠单位。科室技术力量雄厚、人才济济,现有医师26人、其中高级职称16人,博士导师3人、硕士导师11人,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2人。开放床位数60张,年门诊量9万人次,年手术超过3500台。科室配备有一流的耳鼻咽喉科诊疗设备,开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各亚专科常见病及疑难疾病的诊疗工作,全面开展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各级手术,在耳科及侧颅底外科、鼻颅底外科、头颈肿瘤手术+修复、鼾症、嗓音疾病、眩晕诊治等方面优势明显,近年来医教研各项工作居全省领先地位,连续多年获得复旦专科排行榜华东区提名。\"耳硬化症的基础及临床研究\"获国家科技进步奖二等奖;\"基础结合临床研究中耳炎乳突炎及胆脂瘤的诊疗\"获中华医学奖三等奖;\"鼻咽血管纤维瘤:组织病理、影像检查和治疗方法的研究\"等获得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率先在福建省开展现代人工电子耳蜗植入术并已超过1500例,耳鼻咽喉内镜微创手术成为科室特色之一。先后承担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子课题、国家自然基金及省部级等科研课题60余项,历年来共发表论文500余篇。获得各类科技成果奖50余项,其中国家科学技术进步二等奖1项、部省级科技奖16项。每年举办2-3期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参与编写国家级专科疾病诊治指南及共识10余项,负责及参与10项多中心临床研究,主编及参编\"十二五-十四五\"规划国家级教材10余本。"}

放疗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放疗科创立于1999年,通过22年的艰辛耕耘,今天科室不仅成为医院的重点专科,而且成为省内具有重要影响的特色专科。科室是福建省医学会放射肿瘤治疗学分会、福建省抗癌协会放射肿瘤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放射治疗科分会副会长,福建省放疗质控中心副主任任职单位。我科是放射肿瘤学国家级住院医师规培基地,已培养30余名规培生,放疗教研室已承担6学期福建医科大学医技与工程学院《肿瘤放射治疗学》大课与实习教学,科室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多年来,已培养硕士研究生30余名。科室现有专业技术人员70名,其中高级技术职务12名,博士3名,科室拥有瑞典医科达直线加速器(Infinity),美国瓦里安直线加速器(ClinacTrilogy5918),山东新华后装治疗机(XHDR18),西门子大孔径CT模拟定位机(SOMATOMDefinitionAS),瑞典Raysearch三维外照射治疗计划系统(RaystationV4.7.5),医科达三维外照射治疗计划系统(Monaco),新华三维近距离放射治疗计划系统(FonicsPlanV3.0)等高端设备,可开展高精度适形调强放射治疗、四维容积调强放射治疗、立体定向放射治疗、近距离三维后装治疗等高新技术,现有床位60张,科室每年收治各类肿瘤病人2000余例,在鼻咽癌、脑肿瘤、宫颈癌、口腔癌、喉癌、肺癌、食道癌、乳腺癌,直肠癌、前列腺癌等肿瘤调强放疗技术的临床应用研究中取得显著成效。2008年成立放射生物研究室,积极开展相关基础研究工作,2014年立项放射生物福建省高校重点实验室,2018年通过验收。目前共有20余项临床及基础科研项目得到资助研究,近三年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项。尤其是鼻咽癌放射治疗的营养状况和心理状况对患者治疗相关副作用和治疗疗效的影响方面取得了一系列的研究成果,对鼻咽癌患者放疗后的康复有着很大的帮助。另外,在防治放射性肺损伤等基础和临床研究中也取得一定成果,对减轻胸部肿瘤患者放射性肺损伤有着较好的临床指导意义。科室共获国家发明专利授权3项。已有发表100余篇论著,其中SCI收录30余篇。现任科主任蔡传书主任医师是我省资深肿瘤放射治疗专家,已从业34年,主要从事鼻咽癌、头颈部肿瘤放射治疗,是我院鼻咽癌首席专家。科室现有医师20名,分头颈肿瘤放疗、胸部肿瘤放疗、腹部肿瘤放疗组

肝病中心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肝病中心是省内第一家整合肝内、外科及相关学科骨干力量,集肝脏疾病的临床、教学与科研于一体的高水平医疗单位;是福建省医学会肝病分会挂靠单位,福建医科大学重点学科,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先发展学科。肝病中心肝内科为集医疗、教学、科研于一体的专业技术人才高度密集的科室,医生均具有硕士以上学位,博士学位人员占比1\/3。目前肝内科拥有教授3人,副教授6人,博士生导师2人,硕士生导师6人,为博士\/硕士学位授予点。科室连续4年(2015、2016、2017、2018)获复旦版华东地区医院最佳专科排行榜提名(传染科);是\"中国慢乙肝临床治愈(珠峰)工程项目\"福建省示范基地,及首批\"中国脂肪性肝病临床研究协作\"全国二十五家合作单位之一。科室的亚专科建设是目前我省综合医院中规模最大、技术力量最强、专业设置最完整、能对病毒性肝炎、非病毒性与各类遗传代谢及免疫性肝病进行相关检查并做出正确诊疗的医疗单元;是福建省肝病规范治疗的示范单位、妊娠期肝病省内指定医疗中心,和疑难、危重肝病的会诊中心。科室已开展各项领先、先进的技术:超声引导的肝癌射频消融、无水酒精消融术、放射性粒子植入术;使用FibroScan对肝脂肪变性及肝硬度进行无创定量检测及评估肝纤维化、肝硬化的无创模型评估;重症肝病的血液净化治疗;门脉高压症的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TIPS);终末期肝病的干细胞移植等。同时拟开展超声三维成像与3D打印技术相结合射频消融治疗大肝癌,并进一步开展超声三维成像联合CT\/MRI导航技术经皮引导肝癌射频消融;开展经皮肝穿刺肝内门体分流术等。近年来科室主编专著4本,已发表CSCD\/SCI论文近百篇;承担了国家重大科技专项子课题的研究,获得省级厅级科研课题资助20余项;2017年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福建省医学科技二等奖1项。参与讨论、制定《中国慢性乙型肝炎防治指南》,执笔编写、制定《HBV\/HCV相关性肝细胞癌抗病毒治疗专家共识》;参与《全国脂肪肝诊治中心规范》、2019年版的《中国脂肪性肝病诊疗规范化的专家建议》,及2018年版的《酒精性肝病指南》的制定。已建立临床研究、流行病学研究、转化医学研究、基础研究和生物信息样本库平台,科室牵头在省内开展多项肝病多中心的临床研究,目前在病毒性肝炎临床免疫学发病机制、脂肪肝发病机制和干预性研究、炎症与肿瘤机制研究、

肝病中心肝内科 查看详情

肝内科是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重点学科及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优先发展学科,也是福建省综合性医院中唯一独立设置的肝病专科。目前开放病床86张,2022年即将再增加感染病房床位200张(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福建医院)。经过多年建设,肝内科凝练出病毒性肝炎、脂肪性肝病、酒精性肝病、自身免疫性肝病、遗传代谢性肝病、肝纤维化\/肝硬化、肝衰竭、肝脏肿瘤及细胞治疗等亚专业方向,是福建省亚专业设置最完善的肝病专科。每年开展经颈静脉门-体分流术、肝癌粒子植入术等四级手术200余例,开展肝癌射频消融术等三级手术100余例。肝内科已成为全省肝脏疑难疾病的会诊中心和肝病规范化诊疗的示范单位,从2014年起每年获得复旦版华东地区医院最佳专科排行榜提名(传染科)。肝内科技术力量雄厚,共有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7人。其中教授4人,副教授5人。学科创建人江家骥教授曾任福建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主任委员、连任多届中华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常务委员,现任科主任朱月永教授担任福建省预防医学会感染性疾病预防控制委员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肝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是全国知名的肝病专家。肝内科目前有博士生导师4人(人数居福建省医疗系统各专业之首),硕士生导师9人。肝内科是福建医科大学博士生及硕士生培养点。2016年-2020年期间共培养30余名硕士、博士。多名研究生荣获国家奖学金、优秀毕业生。团队荣获\"2019年省级专业学位研究生导师团队建设\"称号。肝内科主持国家十三五重大专项子课题、973子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以及省级、校级课题20余项。科研经费超500万元。近5年发表学术论文86篇,SCI论文超过一半。其中,2020年发表SCI论文26篇。2020年以来发表5分以上SCI论文6篇。肝内科潘金水主任医师等关于急性肝炎疾病负担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之间相关性研究成果发表于国际消化肝病领域顶级期刊JournalofHepatology,影响因子达25.083分,是福建省消化肝病专业单篇最高分。肝内科还建设有规模庞大的标本库,附设有完善的实验室、数据库,为开展科学研究提供有力支撑。从2016年起,肝内科每年主办一期省级肝脏疾病学习班;从2018年起连续主办4届肝脏相关感染性疾病华福论坛,邀请台湾、香港及国内著名肝病学者授课,提高了学科影响力与辐射力。肝内科高度重视对外学术交流,每年安排1-2名中级以上医

肝胆外科 查看详情

肝胆外科专业是福建省肝病科学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是卫生部批准开展肝移植的省内唯一地方单位。院本部共有床位81张。建立和完善以肝胆疾病为主要对象的肝胆外科技术体系和以终末期肝病为对象的肝移植技术体系。多学科、多专业优势互补,组建国内首个综合医院中的肝病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我国肝脏外科创始人、肝癌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吴孟超教授为中心名誉主任。学科建设实现从传统的专业分科向现代的专科化、综合中心转变,实现从专业技术特色向功能优化拓展,并依托三甲综合医院的技术和学术优势,建立和完善国内所有肝病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平台。每年完成的肝胆肿瘤手术切除总例数及手术质量居全省领先、国内前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突破肝脏手术禁区,在国内为最早一批单位开展下列肝胆外科新技术18项包括数字化虚拟肝脏治疗计划系统;巨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全尾状叶肝切除;中央型及肝腔结合部肝癌手术切除;选择性肝门阻断肝切除术;不解剖第一肝门的无血切肝术;规则性肝段切除术;原位肝切除术;肝癌射频消融和微波固化治疗;肝外伤的非手术治疗;改良悬吊法肝切除术;肝癌术后复发再切除和肝移植治疗等。形成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的肝癌综合治疗的技术体系,建立并完善各种诊断、术后抗复发、复发再治疗等技术方法,明显提高肝癌的远期生存率和肝癌病人的生存质量,成为肝癌诊疗的中心。主要学科带头人刘景丰参与中国《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选择》及《原发性肝细胞癌诊疗专家共识》的编写制定过程,可以为每个肝癌病人制定详细的规范的个体化诊疗方案。科室与国内先进单位及国外6个著名中心进行密切的协作和交流,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教育部基金及福建省重大科研项目,部分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或先进水平。先后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60%发表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及国外杂志上,SCI源1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及国家规划外科学教材10本。"}]

干部保健科 查看详情

干部病房是福建省华侨医疗服务中心及省干部医疗保健基地,设干部一区(内科楼10楼)、二区病房(外科综合楼24-26层)、干部病房门诊(外科综合楼23层)。我科同时也是高血压中心、老年医学科。科室技术力量雄厚,拥有享受特殊津贴心血管病专家吴可贵教授和谢良地教授。目前有主任医师7名,副主任医师11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4名。科室以高血压病、老年病为特色及核心,具有心血管、内分泌、呼吸、消化、肾内、神经内科等专业专家。科室拥有一批优秀的护理人员,曾获\"福建省整体化护理优秀病区\"、\"省直青年文明号\"等称号。我科能独立进行彩超检查、动态血压及动态心电图、动态血糖、血管功能、直立倾斜试验、心肺运动功能评估、睡眠呼吸监测、漂浮导管测肺动脉压等检查。开展冠状动脉介入、肾动脉造影、分侧肾上腺静脉取血、彩超引导下动静脉瘘狭窄扩张术、胰岛素泵安装、心脏临时起搏器安装、无创呼吸机治疗、支气管镜下吸痰等操作。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临床诊断学》、《老年学》的授课主要由我科承担。福建省高血压研究所、《中华高血压杂志》、福建省高血压质控中心、福建省高血压慢病管理中心等挂靠我科。近3年,我科共获得国家级课题4项,省级课题4项,福建省医学奖3项,发表SCI论文10余篇。

核医学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核医学科成立于1978年,为福建医科大学影像医学与核医学专业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点,是福建省核医学医疗质量控制中心、福建省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的挂靠单位。科室现有工作人员34人,包括医师、药师、物理师、技师和护理人员,拥有高层次人才队伍,其中博士3人,硕士15人。曾获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奖五项,省科技进步奖三项;参与编写《临床技术操作规范-核医学分册》和《核医学》等教材;2017年获评国家级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核医学专业骨干师资培训基地;连续6年获复旦大学核医学专科声誉排行榜华东区提名;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共十余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申请国家发明专利2项。核医学科的设备先进,居国内领先水平,拥有高性能PET\/MR(省内唯一)、PET\/CT、SPECT\/CT等高端影像设备,还配备了高能、带固体靶的回旋加速器,可以生产多种正电子核素,开展多脏器功能显像及肿瘤显像、神经和心血管显像,以及68Ga标记PSMA、生长抑素受体、CXCR4、Exendin4、NEB等多种新型分子探针的显像,对前列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胰岛素瘤、血液系统肿瘤及淋巴疾病等的诊断具有明显的优势。1989年率先在省内建立核素治疗病房,目前滨海院区拥有病床23张,居全国前列;开展的治疗项目包括碘-131治疗甲亢和甲状腺癌、锶-89治疗骨转移癌以及皮肤血管瘤、瘢痕的核素治疗等。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为福建医科大学呼吸系病研究所挂靠单位,也是国家药物临床试验专业基地,福建省睡眠呼吸疾病诊治中心,福建医科大学医学博士、硕士培养点,国家呼吸临床研究中心核心单位及分中心,GINA-ARIA中国医师培训项目教育中心,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支气管哮喘疾病规范管理项目示范单位,\"自由呼吸中国行\"项目定点医院,全国哮喘研究协作组-委员单位,慢性气道疾病规范化管理培训示范基地,全国肺功能检查规范化培训单位,全国首批遴选的呼吸与危重症医学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及睡眠疾病、肺功能单修基地,于2018年5月被评为优秀学科建设单位。科室设有两个病区,设有独立的睡眠呼吸疾病诊治中心和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具有肺功能室、支气管镜室、省睡眠呼吸疾病诊治中心、内科胸腔镜室,开设了肺小结节多学科门诊、睡眠呼吸疾病、肺血管疾病、慢性气道疾病、慢性咳嗽等疾病的专病门诊,在睡眠呼吸障碍性疾病、肺栓塞、呼吸衰竭、哮喘、慢阻肺等疾病的医疗水平位列省内前茅。科室现有人员23人,其中高级职称10人,中级职称8人,初级职称5人,教授2名,副教授3名,博士生导师3名,硕士生导师6名,长期承担福建医科大学本科及研究生实习、见习等教学任务,为福建医科大学培养70余位硕士研究生,3位博士研究生。科室人员积极参与各级学会工作:陈公平主任福建省医学会呼吸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华医学会呼吸分会睡眠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分会肺癌专业委员会成员、中国医药教育协会肺部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睡眠科学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肺癌专业委员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肺癌学组副组长及睡眠学组组长,福建省抗痨协会理事。林其昌主任担任福建省呼吸病学分会荣誉主任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常务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呼吸病预防与控制专委会常委,中国肺癌防治联盟预防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基层呼吸疾病防治联盟主席,福建省慢阻肺联盟主席,福建省呼吸康复分会主任委员;邓朝胜主任担任福建省海峡医学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预防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还有多名年轻医师在福建省内各学会担任委员等工作。在全体科室成员共同努力下,在科研工作方面取得一定的成绩,尤其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肺血管疾病、间质性肺疾病等疾病的临床及基础研究等方面已有

急诊医学中心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急诊医学中心是集临床、教学、科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占地面积3000多平方米,具有规范的、设备先进的急诊抢救室、急诊重症监护室(EICU)、急诊病房、观察室、输液室,急诊手术室、急诊药房、急诊检验、超声、CT、空中直升飞机救护平台等配套的急诊设施。担负着\"120\"出诊抢救任务、各种大型活动及会议保障、院内外危重病人的抢救会诊工作。近三年急诊量年均18万余人次,年抢救急危重患者万余人次,能够开展各种急危重症的抢救和规范治疗。附一急诊团队是一支朝气蓬勃、奋斗有为的年轻队伍。目前急诊医学中心共有医护人员133人,其中高级职称12人,具有博士学位2人,硕士学位43人,副教授及硕士研究生导师5人。是福建省急诊医学分会及急诊科医师分会的副主委单位,福建省心电学会急诊心电学分会主委单位,有多人在全国学及福建省各级学会担任常委、委员等职务。急诊医学中心设备先进,配备自动心肺复苏仪、纤维支气管镜、有创无创呼吸机、除颤器、亚低温治疗仪、床旁POCT、床旁超声、临时心脏起搏器、CRRT机、血液灌流仪、PICCO、食道调搏仪等先进的抢救监护设备。能独立开展各种动静脉穿刺置管术、急诊人工气道建立、无创体外心脏起博、床边心内临时起博器安装、心肺脑复苏、食道调搏、有创\/无创血流动力学监测、有创\/无创呼吸支持、纤维支气管镜、急诊胃镜、血液净化、急诊危重症评估等先进的抢救技术。能为各类危重患者提供全方位的生命支持,特别是对心肺复苏、严重脓毒症及休克、严重创伤、多器官功能衰竭患者进行早期快速诊断、早期干预、实时监测、精细化评估、多脏器功能维护、大大提高患者的生存率,改善预后。科室是省卫健委指定的院内创伤救治中心,与相关科室联合建立了全国胸痛示范中心、高级卒中中心及创伤中心,并与福建省120急救中心及其网络医院建立联动,为急诊严重创伤及心脑血管急症患者提供快速、精准的治疗,实现了院前急救——急诊抢救——手术\/非手术综合治疗\/重症监护的无缝隙一体化救治。我科作为全国急诊医师规范化教育培训基地和急诊医学教研室,担负福建医科大学急诊医学专业的教学和培训任务,是美国心脏学会心血管急救培训中心,开展对全省医护人员BLS及ACLS培训。自2003年以来已成功举办十五期《福建省实用急救新技术新进展学习班》暨《福建省急诊论坛》。2015年以来,\"急诊八闽行\"活动走进八闽大地近30

内镜中心 查看详情

内镜中心整合胃肠内镜、胆胰内镜和呼吸内镜诊疗技术,配备最先进的全高清内镜系统,注重医疗服务质量,开展放大内镜、超声内镜、小儿胶囊内镜和磁控胶囊内镜等全面内镜诊疗技术,场地设置注重患者就诊体验,满足患者不断增长的诊疗需求。目前团队形成包括消化道早期癌诊治、胆胰疾病诊治、呼吸道内镜诊治、肠内营养通路建立和复杂消化道出血止血在内的多个专科特色方向,具备成熟、丰富的治疗经验,年内镜诊疗量逾6万例次,三、四级内镜手术逾4000例次,特别是在内镜下肠内营养通路建立和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内镜治疗方面拥有多项技术创新,部分原创技术被相关中国指南及专家共识收录。中心拥有实力强大的内镜医师队伍,其中专职内镜医师13名,主持福建省科技厅重大项目、省自然科学基金等各级科研课题,获中国专利20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3项,福建医大附一医院新技术二等奖4项、三等奖3项。发表学术论文130余篇,其中SCI收录30余篇。先后与日本埼玉医科大学、日本东京女子医科大学、日本鸟取大学医学部消化内镜诊疗部建立长期学术交流机制。团队常年开展内镜技术帮扶工作,为省内外兄弟医疗单位培训、培养大量专业人才。承担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导论》的整体课程建设和多项精品教改课题,多位老师获全国\"优秀临床技能培训老师\"、福建医科大学及第一临床医学院\"优秀教师\"、\"优秀临床技能培训老师\"荣誉称号,获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优秀成果二等奖1项。团队成员担任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学分会营养通路协作组副组长,中国抗癌协会肿瘤营养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营养通路学组副组长,福建省医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胃食管静脉曲张学组组长,福建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病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内镜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抗癌协会肿瘤内镜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消化内镜质量控制中心副主任,福建省医师协会消化医师分会常委、消化内镜专委会副主任委员,JNutriOncol、肿瘤代谢与营养电子杂志和微创医学杂志编委等学术兼职。

全科医学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概况我院全科医学科是国家级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重点基地,也是福建省慢病(高血压)防治中心挂靠单位,福建医师协会全科医师分会会长单位。荣获2020年度优秀全科专业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现有高级职称医师5名,中级职称医师2名,住院医师5名,其中博士学位2名,硕士学位10名,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3名。科室拥有优秀的护理团队,获福建省\"青年文明号\"称号。科室拥有心电图机、动态血糖仪、彩色多普勒超声仪、24小时动态血压、动态心电图、多导睡眠监测仪等仪器。我科以整体性、连续性、综合性的\"全人\"治疗为特色,立足于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医疗资源,整合多学科技术力量,做到疾病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诊疗范围涉及常见病、多发病、未分化症状的诊治以及慢病管理、共病管理等,运用先进的全科医学服务理念为病人提供优质健康的医疗服务。全科医学人才培养是全科医学科的重要任务,全科医学教研室拥有临床经验丰富、教学能力突出的全科师资队伍,与医教科、临床各科室以及基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通力协作,构建规范全科规培体系,开展多层次的全科医学教育、培训、科研工作。我科还面向基层全科医师长期开设远程教学、社区临床实践带教、全科医生执业能力提升培训等教学工作。通过全科医学教学、培训实践,探索综合医院全科医学科与基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相结合培养合格全科医学人才的新模式,致力于培养职业素养良好、基础知识扎实、基本技能过硬及善于沟通的全科医生。二、特色诊疗常见病、多发病的早期发现、早期诊断、早期整体综合治疗。多系统疾病(共病)的综合诊治与管理。内科慢性病患者在社区治疗、管理效果欠佳或无效者。症状学(如发热、水肿、消瘦、头痛等)为主的未分化症状的早期诊治。指导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对规培生的带教工作,负责指导、提高社区卫生服务中心的整体诊疗水平。健康体检咨询,主要对健康报告进行解读,对健康问题进行指导,对存在的疾病进行诊断及治疗。

疝外科 查看详情

肝胆外科专业是福建省肝病科学研究中心依托单位,是卫生部批准开展肝移植的省内唯一地方单位。院本部共有床位81张。建立和完善以肝胆疾病为主要对象的肝胆外科技术体系和以终末期肝病为对象的肝移植技术体系。多学科、多专业优势互补,组建国内首个综合医院中的肝病中心,中国科学院院士、国家最高科技奖获得者、我国肝脏外科创始人、肝癌研究的重要开拓者吴孟超教授为中心名誉主任。学科建设实现从传统的专业分科向现代的专科化、综合中心转变,实现从专业技术特色向功能优化拓展,并依托三甲综合医院的技术和学术优势,建立和完善国内所有肝病治疗的方法和技术平台。每年完成的肝胆肿瘤手术切除总例数及手术质量居全省领先、国内前列,达到国内先进水平。突破肝脏手术禁区,在国内为最早一批单位开展下列肝胆外科新技术18项包括数字化虚拟肝脏治疗计划系统;巨大肝癌手术切除治疗;全尾状叶肝切除;中央型及肝腔结合部肝癌手术切除;选择性肝门阻断肝切除术;不解剖第一肝门的无血切肝术;规则性肝段切除术;原位肝切除术;肝癌射频消融和微波固化治疗;肝外伤的非手术治疗;改良悬吊法肝切除术;肝癌术后复发再切除和肝移植治疗等。形成以外科手术切除为主的肝癌综合治疗的技术体系,建立并完善各种诊断、术后抗复发、复发再治疗等技术方法,明显提高肝癌的远期生存率和肝癌病人的生存质量,成为肝癌诊疗的中心。主要学科带头人刘景丰参与中国《原发性肝癌外科治疗方法选择》及《原发性肝细胞癌诊疗专家共识》的编写制定过程,可以为每个肝癌病人制定详细的规范的个体化诊疗方案。科室与国内先进单位及国外6个著名中心进行密切的协作和交流,主持或参与多项国家863项目子课题、国家973项目子课题、国家\"十一五\"攻关项目、国家重大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卫生部基金、教育部基金及福建省重大科研项目,部分成果达国内同类研究的领先或先进水平。先后获省科技进步二等奖3项。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60%发表在中华医学会系列杂志及国外杂志上,SCI源10余篇。主编和参编专著及国家规划外科学教材10本。"}]

生殖医学中心 查看详情

生殖医学中心创建于2015年,是省内最具实力的医、教、研全面发展的生殖医学诊疗机构之一。目前卫健委批准开展业务:常规体外受精-胚胎移植技术、卵胞浆内单精子显微注射技术、夫精人工授精、供精人工授精等。依托全国百强综合性三甲医院,生殖中心具有多学科联合诊疗、攻克疑难病的优势,尤其对高龄不孕不育、试管婴儿反复失败、各类无精子症等疑难\/复杂病例诊治经验丰富。近3年来业务量迅速增长,至今已完成试管婴儿近4000周期,临床妊娠率达56%以上。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项,省部级及厅级课题十余项,近年在SCI及CSCD杂志发表学术论文二十余篇,研究成果获得多项福建省科技奖。在福建医科大学开设辅助生殖技术选修课广受学生好评,同时接受多名省内外临床进修生。中心主任郭玉佳,主任医师、研究员。现任中华医学会福建省生殖医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等。从事生殖医学工作近30年,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2014年作为人才引进,主持建立生殖医学中心。带领团队针对高龄、试管婴儿反复失败等疑难病例,通过改善卵巢功能、黄体期促排卵、孕酮控制、自然周期取卵、生殖免疫调控等一系列新方法,极大提高妊娠率。2016年实现超薄内膜(5mm)临床妊娠并顺利生产,以他为首的团队凭借丰富的临床经验、科学的管理让中心的妊娠率稳健上升。中心副主任、妇产科主任陈丽红,主任医师、副教授、硕导。现任福建医学会妇产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妇产科医师分会副会长、中国女医师协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等。从事女性生殖相关专业的临床、科研和教学工作近30年,对妇科内分泌、不孕症、反复流产、多囊卵巢综合征及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的诊治经验丰富,擅长宫腹腔镜技术,获得福建省科技奖2项。中心副主任、男科主任周辉良,主任医师、教授,博导。现任中华医学会男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男科学分会主任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常委等,从事男科临床、科研、教学工作近30年。其带领的男科团队专业技术力量雄厚,拥有男科门诊和病房,全面开展男科各类疾病的诊断治疗工作,是福建省最重要的男科疾病诊治中心。胚胎实验室主任刘奇才,副教授、副主任技师、硕导。现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生殖健康专委会常委、福建省医学会生殖医学分会委员等。福建省高校杰青,承担3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参与2项国家重大基础研究\"863\"计划。近5年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发表IF>5.0SCI论文8篇;以第一完成

疼痛科 查看详情

学术水平我院疼痛科成立于2009年,目前是院重点建设学科之一。多年来专注疼痛疾病的诊疗,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形成学科优势。治疗方法包括药物治疗、物理治疗、神经调控技术、微创介入技术、外科手术等。在诊断及治疗颈肩腰腿痛、头面部疼痛、骨关节疼痛、带状疱疹疼痛、癌痛等技术国内、省内领先。多次获院内年度\"新技术新项目新疗法奖\"表彰。参与《中国疼痛病诊疗规范》、《肌筋膜疼痛综合征诊疗专家共识》、《离子通道类药物治疗慢性疼痛病中国指南》和《富血小板血浆在临床的应用》指南规范的编撰。参与编著《富血小板血浆技术在临床的应用》。在教学方面,我科是福建省唯一一家国家卫生健康委能力建设和继续教育中心疼痛病诊疗专项能力培训基地。学科带头人林章雅教授先后获得福建省高等教育教学成果特等奖、中华医学会教育技术优秀成果二等奖。在科研方面,我科学科带头人主持多项省自然科学基金、省科技厅、省财政厅课题,近年来在国内外刊物发表论文30余篇,SCI10余篇,科研水平获得国内外专家肯定。专科特色开展的技术有富血小板血浆(PRP)技术、脊髓电刺激植入术、鞘内泵植入术、经皮低温等离子颈\/腰椎间盘消融术、椎间孔镜技术、经皮脊神经节射频调制术、三叉神经射频热凝术、经皮腹腔神经丛化学毁损术、超声引导肌肉骨骼神经系统介入治疗、神经阻滞、冲击波治疗等。人才队伍学科带头人林章雅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现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党委书记。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疼痛医师分会常委,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前主任委员。学科带头人江昊,副主任医师,现任疼痛科行政副主任。NewYorkPain&RehabilitationCenter访问学者。中华医学会疼痛学分会骨骼肌与关节学组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肌骨与浅表专委会委员;中国女医师协会疼痛专委会委员;福建省医师协会疼痛科医师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医学会疼痛学分会委员兼学会秘书。专长脊柱源性疼痛、关节痛、神经痛及癌痛的影像导向下微创介入手术;PRP治疗肌腱韧带损伤及退行性骨关节病;肌骨神经系统病变超声诊断与治疗。莫海兵主治医师,专长慢性颈肩腰腿疼痛,慢性软组织损伤性疼痛及带状疱疹神经痛的神经调制治疗。谢恬主治医师,对慢性疼痛性疾病,如颈肩痛、腰腿痛,关节痛,带状疱疹后神经痛,三叉神经痛,癌痛等有丰富的临床经验。何龙住院医师,对颈肩痛、腰

胃肠外科二区 查看详情

16区胃肠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也是福建省创伤医学中心重要临床基地,长期以胃肠道疾病的诊断和微创治疗理念为发展方向。科室团队技术高超,实力雄厚,处于省内领先水平,目前作为福建医科大学硕博士学位培养点以及博士后培养点、国家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以及专科医师临床与科研培训基地,是一个集临床、科研、教学于一体的胃肠道专科和胃肠道肿瘤中心。胃肠外科目前开放床位60张,配备医师16名,其中高级职称医师8名,中级4名。科室人才储备充足,取得博士、硕士学位者占比90%以上,2位医师先后赴日本和美国进修学习。并且拥有博士生导师1人,硕士生导师4人。科室每年完成1千多台胃肠手术,开展的诊疗项目包括:胃癌、结直肠癌、肠瘘、炎症性肠病、胃肠间质瘤、胃肠息肉、直肠肛门良性疾病(痔疮、肛肠专业)等胃肠道疾病。同时,科室长期致力于胃肠外科微创手术的研究探索,开展了包括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胃癌根治术、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结直肠癌根治术、腹腔镜和达芬奇机器人辅助下超低位直肠癌保肛手术等学科前沿技术,大力推行规范的胃癌根治术、结直肠癌根治术治疗,深入贯彻加速康复理念(ERAS),积极传播胃癌和结直肠癌现代外科治疗新理念,在腹腔镜下胃癌、结直肠癌的新疗法领域有着突出的成绩。同时,科室本着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特色化开展多学科讨论(MDT)制度,对肿瘤病例及疑难病例进行充分评估,详细分析,综合各学科意见,制定合理的治疗方案,对患者生存时间的延长、生存质量的改善至关重要。近年来,我科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和省部级科研课题20余项,在恶性肿瘤领域的研究取得了一些列的研究成果。全科发表各类学术论文约200篇,其中SCI论文约40篇,培养100余名研究生,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先后获得福建省级、厅级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二等奖一项、三等奖三项,取得良好的社会效益。

胃肠外科一区 查看详情

17区胃肠外科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及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普通外科,福建省创伤医学中心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室拥有主任医师、教授4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人,博士研究生导师1人,硕士研究生导师6人,已培养博士及硕士研究生近百名。科室已建立和完善以胃癌、结直肠癌、肠瘘、炎症性肠病、胃肠息肉等胃肠道疾病为主要对象的外科技术体系,目前开放床位60张,年收治住院患者近3000人,年开展手术约1500台,开展的诊疗技术包括: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包括全腹腔镜下UncutRoux-en-Y吻合、双通道DST吻合等)、腹腔镜下结肠癌根治术、腹腔镜下直肠癌根治术(TME)、胃肠恶性肿瘤的扩大根治术、腹膜后巨大肿瘤切除术、残胃癌根治术、消化内镜下胃肠造瘘术、消化内镜下胃肠道息肉及肿瘤切除术(EMR、ESD),肠梗阻消化内镜下金属支架植入术、经口经肛型肠梗阻导管置入术、消化内镜与腹腔镜双镜联合治疗技术等。医疗技术水平居全省领先、国内先进。科室特色与优势技术包括:胃肠恶性肿瘤多学科综合诊疗模式(MDT),对于进展期恶性肿瘤,采用多学科方法达到降低分期,提高切除率,显著延长生命的目的;规范化腹腔镜微创手术技术,在保证根治性切除的同时,减轻病人的创伤和疼痛;围手术期加速康复外科技术,采用综合措施减少术后并发症,促进病人术后恢复,显著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和费用;此外,科室还拥有成熟完善的消化内镜外科技术;规范化的肠内肠外营养支持治疗;伤口与造口护理。科室近年来获得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1项,省级厅级科研项目20余项,发表SCI论文30余篇,国内核心期刊论文近百篇。学科带头人,科主任:李良庆教授,福建省卫生系统跨世纪学术和技术带头人后备人选,美国纽约大学和哥伦比亚大学访问学者,美国纽约Monsina医院访问学者,福建省外科学会委员,福建省消化内镜学会委员,中国医师学会肿瘤外科委员会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胃癌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抗癌协会微创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研究型医院学会肠外肠内营养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科室副主任:何庆良教授。福建省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肠外肠内营养分会快速康复外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肛肠医师分会肠外肠内营养学组副组长,国家卫健委医管中心加速康复外科委员会胃肠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专业委员会胃肠学组委员,福建省医学会外科学分会加速康复外科学组副组长等。"

小儿外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小儿外科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包括教授1人,副教授2人,在读博士2人,硕士研究生导师3人。目前,我院小儿外科已发展成为福建省的一支骨干队伍,每年手术量达1000余例,其中三四级手术达半数以上。近年来我科致力于开展微创治疗,腹腔镜下巨结肠根治术、单孔腹腔镜下胆总管囊肿根治术、气膀胱下输尿管再植术、腹腔镜下肾盂输尿管成形术、胸腔镜下膈疝修补术、胸腔镜下胸腔肿瘤根治术等,达到了省内先进技术水平。依托于省级综合性医院强大的学术团队,小儿实体性肿瘤的规范化治疗及多学科会诊提升了中晚期肿瘤的治愈率及生存率。小儿泌尿男科亚专业对小儿性发育异常疾病研究深入,临床治疗效果好,为福建省小儿尿道修复重建中心。我科近5年发表SCI核心期刊论文4篇,先后承担福建省科技厅省自然基金课题、福建省卫健委、福建省教育厅等科研课题,曾获福建省科技进步二等奖,福建省医药卫生进步三等奖,中华护理学会科技进步一等奖,福建省护理科技进步三等奖等。因在先天性结构畸形救治项目2018年度工作中成绩优秀,我院被国家卫健委妇幼司评为优秀定点医疗机构。目前为福建省少儿重特大疾病医疗人道救助工作的定点单位。近年来,共有数百位困难家庭的患儿得到了救助。我科作为福建省小儿外科规范化培训基地和硕士研究生培养基地,先后培养小儿外科规培学员和小儿外科研究生20余名,学员分布在福建省各个县市级医院,为各地市小儿保驾护航。我科多名医师作为外科学基础教研室及小儿外科教研室的骨干成员,承担了福建医科大学多项教学任务,为培养福建省医学人才默默耕耘。"}]

心脏外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外科室是集医疗、科研、预防和人才培养为一体的医学研究和教育科室,拥有独立手术室、重症监护室(ICU)和住院病区。附一心外科拥有一支高素质的医疗护理人才队伍,目前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2名,主治医师5名,其中博士3名,硕士5名,专科护理人员17人。目前心外科拥有专用手术室和设备精良的独立ICU监护病房,配备。依托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强大平台,融入大量影像、网络和信息技术打造的可视化手术平台给术者提供了在手术中随时决策依据。我院心外科以\"让患者和家属满意就是我们工作的全部\"为目标,始终贯彻\"服务于患者,奉献于社会\"的理念,在科主任李增棋博士的带领下,全体医护人员团结协作,以病人为中心,不断提高医疗水平和服务质量。科室为确保手术安全,加强业务学习,狠抓医疗质量,并千方百计降低医疗成本、严格执行国家DRG付费政策,减少患者住院时间,减少住院费用,以实际行动帮助患者缓解了看病贵的困境。目前,我科的手术死亡率、术后并发症、平均住院日、平均住院费用均为全省最低,而且还先后在宁化、云霄、漳浦、长乐、福鼎、建瓯、周宁等地开展心脏手术,深受当地人民的热烈欢迎与高度称赞,大大缓解了广大群众对心脏手术高风险性的恐惧心理。在院领导与相关科室的大力支持下,心外科全体人员共同努力,艰苦创业,精心组织技术攻关,在危重婴幼儿先天性心脏病纠治术、重症多瓣膜替换术、心脏不停跳下冠脉搭桥术、成人先天性心脏病二次手术、大血管替换(如Bentall术、Wheat‘s术、主动脉弓人造血管替换、人造血管支架植入术等)等高难手术取得重大突破,手术死亡率与术后并发症均为省内最低,居省内先进水平。大力发展部分胸骨切口,右腋下小切口及腔镜手术等心外科微创技术,开展常规微创体外、静脉负压辅助引流、区域性灌注、改良超滤、体外膜肺氧合(ECMO)等技术,近几年还大力开展新技术、新项目,联合兄弟科室开展术中血液稀释、术中食道超声,协助开展经导管主动脉瓣置换术(TAVI)等新技术。

新生儿科 查看详情

一、专科团队新生儿科是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点发展的科室之一,系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省直级\"青年文明号\"。在编医师8名,均为研究生学历,其中博士学历2名,并有硕士生导师2名,多人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福建省医学会、海峡两岸医药卫生交流协会、福建省翻译协会等担任学术职务。科室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同期在岗轮转医师5-6人。护理队伍中副主任护师1名、主管护师7名,均具有大专以上学历,其中1人曾随福建省卫健委组织的援博茨瓦纳医疗队对当地进行医疗支援。科室医护人员多人次于日本、香港、上海、北京、浙江等国内外著名新生儿中心进修学习,具备良好的临床思维和国际视野。二、医疗服务新生儿科开放床位20张,技术力量雄厚、仪器设备精良,科室成员具备重症超声培训班(CCUSG)资格证书、\"丹佛发育筛查(DDST)测验\"资格证书、中国抗癫痫协会脑电图专业水平考试资格证书、新生儿听力筛查资格证书等资质,常规开展床旁超声、振幅整合脑电图、肺功能测定等心、脑、肺重要器官功能床旁监测,可进行各种呼吸管理、中心静脉导管尖端超声定位、纤维支气管镜及消化内镜检查、自动听性脑干反应测试、神经行为测定、袋鼠式护理等先进救治技术,并率先在福建省开展锁骨骨折床旁超声零辐射诊断。科室安排专人对出院后患儿进行系统管理,建立规范完善的随诊体系,为高危儿提供营养状况、神经发育及远期康复的一站式评估及指导。三、多学科合作新生儿科重视产儿科协作,建立了我省唯一的产儿联席会机制,并受邀加入产前诊断多学科诊疗团队,提高了高危妊娠分娩新生儿的抢救成功率,且极大保障了母婴同室新生儿的健康。科室与儿外科、耳鼻喉科、骨科等外科联系紧密,对合并先天畸形的新生儿进行围手术期管理,加速术后康复。四、教学科研新生儿科承担福建医科大学临床医学及留学生的理论课教学、见习及实习带教,每年承接近20名住培生、进修生的培训教学任务,并承担福建省卫健委援非医疗队全英文培训任务。科室成员曾获福建医科大学青年教师讲课比赛二等奖、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英文讲课比赛一等奖,参与拍摄的《儿科学》课程为福建省高等学校\"优质课程\"、省级\"精品课程\"、省级\"一流线下课程\"及福建医科大学校级\"课程思政\"示范课程。科室承担多项省级、厅级、校级科研课题,并在国内外本专业期刊发表多篇论著,参译专著《胎儿和

胸外科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胸外科是我省最早开展胸腔手术和国内首批开展胸腔镜微创手术的老牌单位,经过数十年的快速发展,现已成为全国一流、省内领先的胸外科疾病诊治中心。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胸外科分会、福建省胸腔镜外科学组、吴阶平医学基金会交感神经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手汗症专家组和福建医科大学手汗症研究室等协会组织、科研机构挂靠该科。该科专业人才荟萃,现有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人,主任医师、教授5人,副主任医师、副教授5人,副主任护师1人,其中医学博士6人。多人次先后荣获\"福建省卫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福建医科大学优秀共产党员\"、\"福建医科大学优秀教师\"、\"医院十佳优秀医生\"等荣誉。该科技术力量雄厚,在肺癌、食管癌、手汗症、重症肌无力、纵膈肿瘤和其它胸腔疑难疾病诊疗方面居国内领先或先进水平,腔镜微创技术尤具特色和优势,在国内或省内率先开展新技术十余项,多次荣获\"福建省科技进步奖\"和\"福建医学科技奖\"。该科深受广大患者信任,年门诊量1.2万余,年出院量3000余,年手术量约2000台次。2019年该科荣获福州市\"五一先锋岗\"。该科科研成果斐然,多项科研课题获国家自然科研基金、福建省自然科研基金、福建医科大学重大科研项目等资助,发表了SCI源学术论文30余篇,主编副主编出版学术论著三部,多人次受邀参加国际会议作专题演讲,主办十余次国家级和省级胸外科新技术学习班。新时代,附一胸外科人坚持一贯\"以病人为中心\"的理念,以更精湛的医疗技术、更优质的服务水平、更先进的医疗设备,服务于社会,服务于患者朋友。

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科 查看详情

学科带头人简介:陈金水,男,1957年出生于福建长乐。教授、主任医师,第五批、第六批全国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名老中医药专家传承工作室建设项目专家,福建省名中医。1978年毕业于福建医科大学中医系,1985年中国中医研究院研究生班结业。先后担任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副院长、第一临床医学院副院长、附属第三医院筹建办副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中华中医药学会心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血栓病分会副主任委员、脑病分会常务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分会常务委员,福建省中医药学会副会长、脑病分会主任委员、内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福建省中西医结合学会脑心同治分会主任委员、微循环分会主任委员、心血管病分会副主任委员等职务。2011年荣获全国第二届中西医结合贡献奖。从事中医临床、教学、科研工作40年,对中医内科杂病、疑难病证的辩证施治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尤其对心脑血管疾病的中医诊疗具有较深的研究。所领导的科室——心血管科,先后被评为省级、国家级中医重点专科,以及省级临床重点专科。在国内外专业杂志发表论文70余篇,先后获福建省医药卫生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二等奖2项,福建省科技进步三等奖2项。主编2004年执业医师资格考试习题及模拟试题系列《中医执业医师分册》《中医执业助理医师分册》《中西医结合执业医师分册》《中西医结合执业助理医师分册》共290万字,参编《高血压病中西医结合诊治研究》《脑膜瘤》《中医心血管疾病医案荟萃》等多部学术专著。2007年参编全国高等学校卫生部\"十一五\"规划教材《中医学》第7版,2012年被聘为全国高等学校卫生部\"十二五\"规划教材《中医学》第8版副主编、配套教材《中医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2版)主编、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卫生计生委\"十二五\"规划数字教材《中医学》副主编;2017年被聘为全国高等学校国家卫生计生委\"十三五\"规划教材《中医学》第9版主编,配套教材《中医学学习指导及习题集》第3版主编、全国高等学校五年制本科临床医学专业国家卫生计生委\"十三五\"规划数字教材《中医学》主编。学科简介: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中医科是我省综合性医院中最早成立的具有中西医结合特色的科室,先后获得福建省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中西医结合心血管科、福建省临床重点专科、全

重症监护病房 查看详情

福建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重症医学科(ICU)创建于1990年,是我省成立最早、规模最大的综合性危重症治疗病房,系福建省重症医学质控中心挂靠单位、福建医科大学硕士培养点。2018年成为国家卫计委及中国医师协会全国遴选的全国第二批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2020年成为国家卫健委重症医学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近几年重症医学科更是连续荣登全国百强榜及华东科技榜,获得专科提名。目前拥有茶亭及滨海两个病区,共68张病床并配备有先进的监测及治疗设备,每年收治危重症患者1000余名,抢救成功率达95%以上,在省内居领先地位。目前科室在危重症患者的脏器功能监测及支持居全省前列,尤其擅长ARDS、MODS、严重创伤感染的救治,重大手术围手术期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早期康复,OPO供体的养护及肝移植的围手术期治疗护理,以及各种疑难危重症患者复杂感染的救治,各种技术达到省内领先水平。学科带头人林建东教授,硕士生导师,现任福建医科大学第一临床医学院重症医学教研室主任、重症医学科主任、主任医师、医学博士、硕士生导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重症医学分会副会长、中国病理生理学会理事、全国病理生理学会ICU专业委员会常委、福建省重症监护质量控制中心主任委员,并兼任《中华急诊医学杂志》、《中国危重病医学杂志》编委,先后承担多项省级科研项目。ICU现有各级医护人员一百多人,其中副高级及以上职称6人,4人具有博士学位,硕士、博士及副高以上人员占比达60%以上,人才结构合理。二十几年来,我院ICU在不断提高危重患者救治率的同时,也承担全省各地市病人的会诊,并开展各类型培训班,为全省各兄弟医院培训的数百名本专业医护人员及管理人员,已成为当地医院骨干力量。目前,ICU承担多项国家级及省级科研项目,学术上不断开拓进取,已有数十篇医学论文在各级刊物上发表及获奖。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