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积水潭医院
首页 / 科室列表

妇产科 查看详情

科室基本情况妇产科成立于1956年。首任主任为留日专家田作宾教授,他为妇产科的建设和发展做出了巨大的贡献。1977年继任者为曾任中华医学会妇产科学会主任委员的张颖杰教授。60多年来妇产科在各位主任的领导及全科职工的共同努力下不断发展壮大,培养了大批有丰富临床经验的妇产科专业人才,先后选派多人到国外或国内著名医院的重点科室进修学习或参加学术交流,是一个拥有高素质人才队伍的科室。目前妇产科下设妇科、产科、计划生育三个专业组,同时每一专业组中又分为若干专病学组,均由有丰富临床经验并具有高级职称的医师主持把关,使疾病诊断治疗的效果达到最优。妇产科历届科室主任为:田作宾、张颖杰、张缦云、董万驿、刘燕儒、孙丽芳、王永军。历届副主任及主任助理为:景美德、刘桂琴、章文素、盖文丽、蒲冶清、李少芬、郑秀丽。历届党支部书记为:关睢、陆艳楠、张颖杰、吴育春、刘燕儒、孙丽芳、刘庆妍。设备配置妇产科病房于2013年4月搬至回龙观院区,共有床位66张,均为1-3人间,每间病房均有很好的卫生洗浴设施,住院条件得到了极大的改善。相关设备配置齐全:中央控制的胎心监护系统2套、胎心监护仪10台,新生儿辐射台4台、转运暖箱4台,宫腹腔镜3台,3D腹腔镜1台、B超2台、阴道镜2台、盆底治疗仪3台,另有多功能电凝系统、超声刀、LEEP手术系统、聚焦超声治疗仪等。2021年9月6日,新龙泽院区病房启用后,妇产科床位由原来66张升至90张,妇科床位近50张,同时还有日间手术病房和特需病房等平台可充分利用,作为京北地区最大三级甲等医院,其妇产科服务能力将大幅提升,将为京北地区、乃至全国的妇产患者提供妇科、产科、计划生育以及生殖等优质、高效、全方面的服务。新龙泽院区目前主要布局妇科,暂不开设产科。新院区拥有宽敞、舒适病房、现代信息化电子服务平台,妇科配备包括4K腹腔镜、3D腹腔镜、全高清腹腔镜、全高清宫腔镜、多功能能量平台、高强度聚焦超声治疗系统等先进的、现代化的硬件设备,更拥有高素质的妇产科医师服务团队,包括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8名,主治和住院医师15名,硕士以上学历占比97%以上,可以全面开展妇科恶性肿瘤、良性疾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宫腔镜内疾病的治疗。新病房启用后将全面、重点布局妇科宫腹腔镜微创技术、盆底与宫颈病变一站式一体化治疗、日间手术、围手术期加速康复以及针对不同患者需求的差异化、舒适化的特色医疗服

皮肤性病科 查看详情

科室基本情况(一)科室沿革皮肤科成立于1956年建院之始,1989年因性病复燃,按照市卫生局统一要求更名为皮肤性病科。任诚、龙振华、何木兰等老一辈专家为科室的专业发展做出了很大贡献。(二)设备配置二氧化碳激光治疗机(3台)、激光\/脉冲光光子工作站(2台)、光子治疗仪(2台)、Q开关Nd:YAG激光治疗仪、射频治疗机、紫外线治疗机、高频双极电凝器。(三)专业技术1、业务专门从事皮肤病性病的诊断治疗,主要包括:过敏性皮肤疾患:利用皮肤斑贴试验、血清过敏原IgE28和IgG14等项技术查找致病原因并做针对性治疗。感染性皮肤疾患:利用细菌学、真菌学、病毒学和相关病原体及抗体检查诊断急慢性感染性皮肤病。美容性皮肤疾患:利用多种激光等物理治疗设备并结合药物治疗,对于常见的痤疮、瘢痕、黄褐斑、白癜风、皮肤松弛老化、多毛等损容性疾病进行治疗。以皮肤损害为主的风湿性疾病(结缔组织病)的诊治。筋膜炎、银屑病性关节炎、植入物引起的系统性接触性皮炎、创(烧)伤性湿疹、糖尿病性皮肤损害、淤积性皮炎等与其他科室相关性疾病的诊治。皮肤体表肿物切除。2、人才梯队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主管护师1人,护师2人。其中医学博士5人,硕士2人,3名护士中有本科2名,并逐渐形成了脱发治疗团队,激光治疗团队,银屑病治疗团队等有特色的治疗门诊,开展精细化治疗,深受患者好评。(四)科研教学与学术交流1、专著、论文《念珠菌病》、《实用梅毒学》、《梅毒病学》、《性传播疾病诊断与药物治疗学》、《龙振华教授诊治皮肤病经验集》。2、教学承担北医本科及护校教学工作。3、学术交流1980年至1983年,龙振华主持每月一次的周三下午全市皮肤科会诊。1989年9月,龙振华主持北京首届性传播疾病研讨会,邀请北医、协和的皮肤性病学专家交流探讨普及性传播疾病。1990年6月,龙振华主办性传播疾病学习班,学院来自多省市。4、人才培养潘靖、苗钢完成在职硕士学习,王玲艳完成公派瑞士苏黎世大学医院学习。(五)应急救援事件1990年何木兰、陈岩参加北京亚运会运动员村医疗中心工作。1998年9月邝捷参加抗洪医疗队赴内蒙赤峰救灾。2003年苗钢参加我院抗击非典一线战斗。2004年至2006年邝捷参加中国第19期几内亚医疗队。2008年苗钢参加北京奥运会场馆医疗服务。(六)主要荣誉1、国家级2007年,龙振华获得中国

中医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沿革1956年建院设科,时有医生9人,护士1人。首任科主任佟阔泉,副主任张仲元、梁仪韵。科内还有白云峰、付定葊、邵道斋、刘玉初、王秋侠等老中医。1957—1958年,佟主任带领中医科参加儿科病房重症抢救工作,治疗小儿麻疹、肺炎、流脑、乙脑、中毒性痢疾等疾病,降低了死亡率。1970年,毕业于北京第二医学院的马圣华、卢世贤、耿昱成为中医科的首批高校毕业生。他们跟随老中医学习,成为中西医结合工作的骨干。1981年7月—1984年5月,设立中西医结合病房,病床8张,主要收治消化系统疾病患者,开展\"胃血宁治疗消化道出血\"和\"青黄散灌肠治疗溃疡性结肠炎\"临床观察。共收治病人230人,疗效很好。1983年至1986年设立家庭病房,共收治患者148人。1986年林珠任中医科主任。1990年,北京市启动名老中医经验继承整理工作,林珠、杨玉华分别带教马学清、梁志齐,形成了完整的师承体系。1991年,马圣华任中医科副主任,马学清任中医支部书记。1992年5月—1998年11月设立中医病房,病床4张,收治患者294人。2000年,整合中医科、正骨科、针灸科为传统医学科,首任传统医学科主任马圣华。2008年,传统医学科参加北京市中医管理局\"北京市综合医院示范中医建设项目\"。全科共同努力,基本完成建设项目的要求,但因中医病房一项院内暂时不能落实,未通过验收。2012年回龙观院区正式启用,我科日均门诊量150人以上。中医科学历构成:博士1名,硕士5名,本科4名。在岗医护有正主任医师4名(含返聘3名),副主任医师3名(含返聘1名),主治医师5名,住院医师2名,主管护师2名。(二)专业技术1、业务目前中医科有呼吸、消化、心血管、妇科、儿科、内分泌、风湿病、骨质疏松症、股骨头坏死、更年期综合症征、代谢综合征、情感障碍性疾病、亚健康、皮科等专业门诊。2、人才梯队建科初期拥有清代御医佟阔泉及北京名中医张仲元、梁仪韵等著名中医专家。在他们的培养下,又成长起北京市名老中医林珠、杨玉华,以及薛强、王荣龙等经验丰富的临床医师。经过近50多年的历程,中医人才队伍不断壮大。形成了老中青衔接的人才梯队。(三)科研教学与学术交流1、科研1988年,参与北京市卫生局\"七五攻关\"课题—\"脾虚实质的探讨\",子课题\"加味四君子汤(健脾益气方)的临床疗效观察和实验研究\"、\"神经介质和消化道激素与

眼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眼科成立于1956年建院之始。是北京三级甲等医院较早开设的眼科专科之一。在医院领导的扶持、历届科主任的带领下,一代代眼科人秉承着积水潭医院\"精诚、精益、精心\"的院训,团结奋进、务实创新,科室规模逐渐扩大,医疗水平和患者满意度逐年提升,人才梯队建设日渐完善,科室教学和科研方面也取得了长足的进步。眼科逐渐发展成为一个业务精湛、技术全面、服务周到、设备先进、诊疗经验丰富的现代化科室。新龙泽院区开业后,眼科引进更多先进设备和优秀人才,在新院区设立门诊和日间手术室,科室的发展也将迎来新的机遇与挑战。科室特色和代表性成果眼科现有医护人员32名。其中医师13名,技师6名,护士13名。大多毕业于北京大学医学部、首都医科大学等重点医学院校,具备硕士、博士学位。科室分布于新街口、回龙观、新龙泽三个院区。回龙观院区开放床位19张。是全国眼视光联盟及北京眼视光联盟成员、北京医管中心眼科学科协同发展中心成员、白求恩基金会光明中心项目医院。是一支具有高素质、医疗技术过硬、热情为百姓服务的医护队伍。目前眼科拥有国际最先进的仪器设备,包括:瑞士进口裂隙灯的综合诊台、血流OCT、免散瞳广角激光眼底照相机,眼表综合分析仪、眼科专用A、B超声、UBM、IOL-Master、HRT、角膜激光共聚焦显微镜、SPECTRALISHRA+OCT、全自动视野计等。能够对各种眼科疾病进行系统而全面的检查。同时配备国际最先进的治疗设备,包括白内障超声乳化仪、玻璃体切割机、多波长眼底激光、YAG激光、SLT激光、泪道内窥镜系统等,能够对各种外眼、眼前节疾病及眼底疾病进行治疗。对白内障、青光眼、眼底病、角结膜疾病、干眼症、青少年近视防治、斜弱视治疗、泪道疾病、眼整形、眼外伤及烧伤等均有丰富的治疗经验。科研方面,注重发挥科室和医院特色,在眼部烧伤动物实验和羊膜移植、整形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发表了多篇论文。近年来,随着人才梯队建设的日益壮大,在眼表、角膜、白内障、眼底各疾病方面科研也取得重大进步。近5年来,承担市级课题2项,院级课题1项。发表SCI论文4篇及国内核心期刊论著十余篇。申请实用新型专利4项。教学方面,一直承担北医五年制、八年制学生的眼科教学工作,北京护校学生的眼科护理教学工作,社区医生轮转实习带教工作;培训来自泰国、新疆、黑龙江、平谷的眼科医生和实习生多名,受到学生的一致好评。不断提高教学水平,在

口腔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基本情况(一)科室沿革自1956年建院以来,经过几代杰出口腔医务工作者的不懈努力,现在已成长为一个集医疗,教学,科研,预防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我们共有医护人员35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6人。我们崇尚精诚、精益、精心的工作精神,为每位患者提供最佳治疗方案和个性化服务。根据患者就诊的不同需求,我科室设有口腔内科、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正畸、牙周科等特色部门。同时我们拥有进口牙科综合治疗台21台,并具备国际先进水平的消毒设施,严格执行消毒措施,实行一人一机一消毒,彻底杜绝了交叉感染。口腔科常年设置了24小时急诊。在完成临床工作的同时,我科还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第四临床医学院及北京护校的教学任务。为了使患者享受到高水平的医疗服务,我们不断提高业务水平,定期邀请知名专家,组织科室学习,进行交流培训,同时还选送科室工作人员出国深造,努力与国际医疗水平接轨。(二)设备配置我科在新街口及回龙观两院区共设置牙椅21台,并配备先进的数字化牙片机及数字化曲面断层机、放大镜,完备而先进的消毒室设备,依托我院网络中心衍生的科室信息化管理系统等,这些先进的设备不仅保证了医疗质量的提高,同时也为我们的进一步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三)专业技术1.业务:北京口腔医学会理事单位。设有牙体牙髓病、口腔颌面外科、口腔修复、口腔正畸、牙周、种植、粘膜等医疗,严格按照北京市卫生局颁布的收费标准进行公开而且规范的收费,为患者提供高水平的医疗服务。目前口腔各亚专业的治疗项目均可高水平完成,并在微创拔牙、镍钛根管治疗、精密铸造、精密附着体修复、种植义齿修复、成人错颌畸形的正畸治疗、种植支抗辅助治疗、牙周病的系统治疗等方面具有自己的特色2.人才梯队。科室七名副高以上专家在北京口腔医学会多个学会任职,拥有中华口腔护理委员一名、中华口腔青年委员一名及北京口腔医学会常委2名。主治医师4名,98%以上医师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两院区设有护士长两名,共有11名护理人员。(四)科研教学与学术交流1.科研科室人员多从事临床科研,自2007年至今,承担科研项目3项(含北京市自然基金重点项目一项,北京市科委科技项目2项)。2、专著、论文2010年后,科室共撰写统计源以上文章20篇,含SCI文章3篇。3、教学多年来承担北大医学部及北京护校的教学任务,2007年后有两人次教师获得北京大学医学部优秀教师资格。4、学

神经内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基本情况(一)科室沿革神经内科的前身是综合内科学系神经科专业组,1992年建科并于2002年从大内科独立出来。初期病房设立于西一病区,有病床26张,医生9名,护士19名。98年增至30张。2003年搬迁至南三病房,床位增加为35张。2013年新院区建成,整体搬迁至回龙观院区八层西侧病房。现拥有42张病床,医师19名,护士16名,医技人员5名,科室秘书1名。目前新街口、回龙观、新龙泽三院区均设有专家及普通门诊,脑电图室,回龙观院区增设肌电图室。2013年回龙观院区增设脑卒中专病门诊,2015年又先后增设头痛、睡眠障碍专病门诊。神内除了本科的日常诊疗工作,还承担全院会诊工作,协助其他科室解决疑难及专科问题。历任主任:王金岩(1992-1996),孙玉衡(1996-2008)现任主任:胡洪涛(2008-今)(二)设备配置实验室设备配置:日本产光电脑电及睡眠监测脑电图仪、美国产尼高力肌电图及诱发电位仪、德国产DWL型TCD仪、海斯曼心理CT单机系统及硬件(心理CT-2013A)、脑脊液细胞学显微镜、及部分神经心理学量表测试等辅助检查。病房设备配置:建科初期仅有铝制病历夹、手摇离心机、放敷料的储槽、手工捻制的棉签、搪瓷治疗盘、人工搬运的沉重氧气瓶及当时最高级的设备-西门子900C呼吸机。经过近30年的发展,科室逐步配置了电脑、打印机、投影仪、复印机、神经肌肉治疗仪等设备。现在更拥有了中央监护信息系统(CICPro)、病人监护仪(DASH4000-高配9参数)、除颤仪(LIFEPAK20)、气道清除系统(VEST104)、呼吸机(Savina)、自动心肺复苏器(LUCAS2)、足底泵(SCDEXPRESS)、冰毯机、冰帽(P&C-A)、容积输液泵(InfusomatP)、营养泵(泰科)等配置高端的设备。(三)专业技术1、业务熟练诊治各类神经内科常见多发病(如急性脑血管病、常见脱髓鞘疾病、部分周围神经病和肌肉病以及神经系统变性病等)。多年来我科治疗工作重点放在了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rt-PA溶栓治疗方面,设立卒中单元病房,在北京地区较早开展急性缺血性脑血管病rt-PA溶栓治疗。总体治疗效果好。近几年来,结合我院骨科及本科室实际特点,工作重点又增加了脊髓相关疾病的诊疗。包括脱髓鞘性脊髓病(多发性硬化、视神经脊髓炎、孤立性脊髓炎等),感染性脊髓病(脊髓梅毒等),椎管内或髓内占位

消化内科 查看详情

【科室沿革】1985-1991年为内科消化专业组,负责人:吴文静(大内科副主任);内窥镜科为独立科室,甘毓麟任主任,具有当时先进的纤维胃镜、结肠镜、支气管镜、腹腔镜,并设立病理检查室,开始进行内镜资料的计算机管理。1992年消化内科建立,内窥镜科归入消化科,主任甘毓麟。在\"幽门螺杆菌相关病变\"、\"烧伤患者应激性粘膜病变\"等方面深入研究并获奖。1995年8月-2000年张小晋担任消化内科主任。在大内科系统率先开展消化专业查房及多科室联合查房;完善了消化内镜计算机数据库和图文管理系统,对内镜资料保存、临床研究及学术交流起到促进作用。完善Hp检测系列检查方法(包括尿素酶试验、Hp抗体检测、13C呼气试验、病理Hp检测等)。2000年至今,蓝宇担任消化内科主任,建立胃肠动力室并不断完善胃肠动力检查方法,应用于临床及研究,在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方面研究达到国内先进水平,成果在地区及全国及国际学术会议上交流,发表文章,获北京市科技成果奖,形成消化特色医疗。消化内科,现有病床42张,医师19人,其中,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7人,医师4人;主管技师1人;护士15人,其中,主管护师2人,护师5人。【设备配置】90年代初,病房只有心电图机、除颤仪、简易呼吸机。现增加了中央监护系统,输液泵、营养泵、足底泵、冰毯机、便携式B超仪。内镜中心:80年代即建立内窥镜科,之后内镜系统不断更新,现拥有先进的电子胃肠镜、十二指肠镜、放大内镜、超声内镜,胶囊内镜、小肠镜等所有种类内镜,有ERCP专用操作间。胃肠功能检查室:配有专门技术人员,消化道压力检测系统、24小时pH阻抗监测仪、氢呼气、甲烷检测仪、13C呼气检测仪、生物反馈治疗仪、体表电刺激治疗仪等先进设备。【专业技术】内镜资料计算机管理早在80年代在甘毓麟主任带领下对内镜资料进行计算机管理,并在北京市范围进行推广。1988年论文\"胃镜资料统计管理系统\"在中医学会第二次全国消化内镜学术会议上交流。幽门螺杆菌相关疾病研究与北京流行病学研究所合作,80年代即开展幽门螺杆菌(HP)与胃十二指肠疾病关系研究及抗HP对胃十二指肠疾病疗效观察,其后与病理科、检验科合作建立起一套完整诊断HP感染检测系列。幽门螺杆菌相关消化性溃疡的研究报告及论文多次在全国及地区学术会上发言交流。烧伤后上消化道应激性粘膜病变研究利用我院烧伤科优势,在国内8

内分泌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内分泌科正式成立于1994年,自成立之初,便坚定不移地走临床科研相结合的发展道路,把\"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大力引进培养人才、优化梯队建设\"作为科室发展的第一要务,经过多年的努力,已成长为具有雄厚实力、人员设备齐全的专业科室。二十年来相继开展了对糖尿病、甲状腺疾病、骨质疏松症等疾病的研究。目前内分泌科主要研究方向包括糖尿病、肥胖症、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骨质疏松症、痛风、糖尿病足等,拥有医护人员共35人,其中主任医师4名,副主任医师6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6名。包括副教授4名,博士学位10名,硕士学位4名,硕士以上学历占94.1%。内分泌科有病床44张(新龙泽院区内分泌科病房在南楼七层,有病床18张),目前是全国住院患者血糖管理继续教育基地并开展智能化全院血糖管理。2019年成立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骨骼疾病专委会。在全国首创骨质疏松日间病房,并开展了甲状腺结节穿刺和设立了甲状腺结节穿刺一日病房。主要收治糖尿病、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疾病、代谢性骨病、痛风、肾上腺疾病体、垂体疾病、肥胖症等患者,尤其对糖尿病围手术期血糖管理、妊娠期糖尿病及甲状腺疾病管理、糖尿病足、代谢性骨病、肥胖及痛风治疗具有独到之处。内分泌门诊分为专家、专业门诊及普通门诊:包括糖尿病、甲状腺、代谢性骨病、肾上腺、垂体等内分泌疾病。开展了骨质疏松门诊、脆性骨折门诊、甲穿门诊、肥胖门诊及痛风门诊等多个特色门诊。目前内分泌科已具备招收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型硕士研究生资质。多年来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及内科基地轮转医师、全科医学轮转医师的理论授课和临床带教任务,中青年师资力量雄厚,多名医师在医院及北大医学部的讲课比赛中获奖。科室5名医生曾先后留学德国、美国、澳大利亚和荷兰。近年来近百余人次参加国内外各种学术交流活动,科室的医疗和教学水平始终位居国内先进行列并广泛开展国际交流活动。

风湿免疫科 查看详情

随着风湿免疫病的发病率逐渐升高,患病人群也逐渐趋于年轻化,然而人们对风湿病的认知并未提高,很多人对风湿病的诊疗范围也并不了解。北京积水潭医院风湿科作为最早在新龙泽院区启用病房的科室之一,在医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在科室主任宋慧的带领下,全科医护人员努力为京北地区群众带来专业的技术和优质的服务,受到当地群众的关注和好评。1996年初,风湿免疫科在新街口院区开设门诊,1998年3月开设病房,2004年12月独立成科。2005年科室获得了\"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风湿免疫专业\"认证,通过了\"北京市内科住院医师一阶段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评审,获得了\"卫生部科风湿免疫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资格。目前,风湿免疫科开展了骨与关节疾病的多科室合作,与手外科开展了针对早期少关节炎的合作诊疗,与足踝外科开展了踝关节肿痛的合作诊疗,与骨肿瘤科开展了不明原因骨关节痛的合作诊疗,与康复科开展了针对类风湿关节炎和脊柱关节炎关节肌肉症状的综合康复治疗,与产科开展了免疫性妊娠不良的合作诊疗,与营养科开展了结缔组织病患者营养状况评估及支持的合作诊疗。经过25年的发展,风湿免疫科与医院骨科优势相伴而行,医疗服务范围涵盖全国20多个省市自治区的患者,时有国外的旅居华人及周边的外国朋友前来求医问药。门诊量逐年增加,至今风湿免疫科年门诊量已达4万余人次。擅长诊治各类关节炎(类风湿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骨关节炎、痛风等)、骨质疏松症、结缔组织病(系统性红斑狼疮、干燥综合征、皮肌炎、多发性肌炎、系统性血管炎等等)、SAPHO综合征、嗜酸性筋膜炎、进行性肌营养不良症的诊断、鉴别诊断及治疗均有深入的研究及丰富的临床经验。出诊信息专家门诊新街口院区:周三上午回龙观院区:周一上午,周二、周五上午;周一下午妊娠专家门诊;周一夜间特需专家门诊。新龙泽院区:周四上午普通门诊新街口院区:周一至周五,周六上午回龙观院区:周一至周五,周六周日上午新龙泽院区:周一至周五备注:所有院区周二下午无门诊专病门诊新街口院区:关节炎的内科治疗周三下午免疫炎症与软组织病变专病门诊周四下午风湿病的中西医联合门诊周五上午,,,,,{:"

肾内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肾脏内科创建于1970年,现有正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4名,住院医4名,其中博士2名、硕士9名。专业血液净化护师13人,均为大专及以上学历,其中,主管护师4名。肾内科拥有门诊、病房、血透中心,知识结构合理,各层次人员配备较为齐全,是一支团结协作、学术思想端正的队伍。肾内科一直以来都是把满足患者需求、为患者提供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放在科室工作的首位,注重诊疗质量,保障患者得到及时、安全、有效的诊治。可诊治各类原发或继发性肾脏疾病:慢性肾脏病的连续性诊疗,急、慢性肾功能衰竭;急进性肾炎;肾病综合征;泌尿系感染;糖尿病肾病;狼疮性肾炎;高血压肾动脉硬化;造影剂肾病;肾性骨病等。肾内科病房应用相差显微镜检查、В超引导下肾穿刺技术,提高了肾小球疾病临床诊断的准确率。开展了尿酶测定、尿细菌学检查、血液免疫学检查、肾同位素检查、双能骨密度测定、QCT、细胞因子测定、骨生化指标测定等项技术,使肾小管疾病、继发性肾小球疾病、肾性骨病的诊断水平有了很大提高。北京积水潭医院血透室始建于1984年,早于许多市、部属同级医院,三十余年的临床实践培养出一支技术精良的医护队伍。肾内科血透室坚持高年资医生每日巡查制度,全体护士均为大专或大本学历,建立了一个安全、有效和高质量的透析治疗体系。新街口院区血透室于2013年再次装修改造更换全新水处理机,2015年透析机更新;2013年回龙观院区血透室正式开放,满足回龙观人民的医疗需求。两院区血透室布局合理,医疗分区明确,为患者提供了温馨整洁、宽敞明亮的治疗环境。目前可以开展包括常规血液透析、在线血液透析滤过、在线血液滤过、血液灌流、高通量透析、持续床旁血液净化、血浆置换、吸附等多种血液透析治疗手段;双级反渗水处理设备、密闭循环式中心供液系统为血液透析提供了高质量的反渗水及透析液;血压脉搏监测、呼吸机、监护仪、除颤器等各种抢救设备齐全,又为安全透析提供了充分的物质保证。精心制定的个体化透析方案、娴熟准确的穿刺及机器调试技能为慢性肾功能衰竭患者提供了优质的医疗服务,也成功救治了许多因创伤、烧伤、溶血、药物毒性所致的急性肾功能衰竭及急性药物中毒、心力衰竭等患者。新龙泽院区肾内科血液净化中心拥有世界先进的血液净化设备:透析机、血滤机、床旁血滤机等,目前设透析机位46台,可开展如下业务:一、血液净化治疗:各种常规血液透析、在线血液透析滤过

泌尿外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由建院之初的泌尿外科学组发展而来,在1956年至1977年,我国泌尿外科奠基人吴阶平院士每周到我科进行查房及指导工作,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科室不断壮大。目前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已成为学科队伍完备,技术力量一流、设备先进、医教研防为一体的独立学科。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目前是北京大学医学部和清华大学医学院临床教学基地,也是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科室现拥有床位45张,在职医师15名,其中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1名,主任医师7名,副主任医师4名,主治医师2名,住院医师2名,拥有博士11名,硕士3名。目前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有8个项目获北京市或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奖,有多个研究获中华医学会科技成果三等奖。在泌尿外科主任(北京市西城区政协委员)满立波教授的带领下,科室始终秉承\"精益求精、德达天下\"的科训,逐渐形成了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的特色:设备好、技术专、人性善。目前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对泌尿系统疾病的诊治已达到国内的领先水平,并且在北京市泌尿外科学界具备了一定的影响力,主要体现在四个方面:一、在北京尿道手术做的最多。二、泌尿系肿瘤手术切除范围最大:依托于我院脊柱外科和骨肿瘤科的技术优势,可以行扩大范围的肿瘤切除手术:肾脏联合脊椎切除治疗肾癌脊柱转移,全盆腔脏器联合骨盆切除治疗膀胱癌骨盆侵犯。三、泌尿系结石手术的平均住院日最短,平均费用最低:我科已在泌尿系结石的患者开展了\"日间手术\"和\"局麻经皮肾镜碎石术\",大部分结石患者都能做到24小时内住院、手术和出院。已举办30余期的经皮肾镜必成班,为国内培养数百名治疗结石的医疗人才。四、冲击波治疗疾病的范围最广:冲击波可以有效治疗很多疾病,其治疗范围从泌尿外科疾病(泌尿系结石、慢性前列腺炎)到骨科疾病(跟痛症、网球肘、肩周炎),从男科疾病(阴茎硬结症,勃起功能障碍等)到血管性疾病等等。冲击波治疗范围几乎涵盖了全身各个系统的疾病。北京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特色技术专:积水潭医院泌尿外科目前已经形成了人人有特长,术业有专攻的和谐局面。为患者能享受到最优质的医疗服务提供了良好的技术支持。王海教授擅长泌尿系结石的治疗,尤其是经皮肾镜碎石术,被称为\"全国经皮肾镜手术进步最快\"的专家。王海教授目前的经皮肾镜碎石术的手术量累计达到了5000余台,其会诊手术的区域遍布23个省市自治区的各家医院。在泌尿系结石诊治方面积

神经外科 查看详情

伴随着全国创伤烧伤抢救中心在积水潭医院正式挂牌的喜讯,2002年有着多年在北京天坛医院神经外科工作经验的专家,怀着对神经外科事业的追求和热爱在积水潭医院成立了有专科特色的神经外科。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历经十几年的艰苦创业,北京积水潭医院神经外科已经成为在国内有着较强的学术和专业影响力临床科室。目前拥有病床22张,医生9人,其中博士3人,硕士6人。神经外科是一个高精尖的学术领域,为了与国际水平接轨,我科非常重视人才的引进与培养。目前有海外留学博士2人,每年均选派优秀人才去国内外学习进修。同时为了开展显微外科手术并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我科拥有国内乃至国际一流的医疗设备,如顶级德国莱卡神经外科专科显微镜、德国蛇牌动力系统、术中B超、术中神经电监测、脑电监测、脑室镜、术中超声吸引器、颅内压监护等。由于积水潭医院是全国著名的创伤急救型医院,每年有大批的外伤患者来我院救治,我科在国内率先开展了重型颅脑损伤、复合伤和脊髓损伤的亚低温治疗,尤其在重型颅脑损伤合并复合伤的早期和超早期治疗中,取得了满意的效果。与此同时,我科开展的微创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治疗,使得高血压脑出血的手术成功率达90%以上,极大的减少了患者死亡率和致残率。此外,颅骨相关疾病的治疗也是我科的特色治疗,包括原发、继发性颅骨肿瘤及外伤的治疗。其中通过计算机辅助塑型治疗复杂性颅骨缺损,其修补外形居国际领先水平。积水潭医院还拥有全国为数不多的骨库,可以-70C°保存患者颅骨,为自体、异体颅骨修补创造了先决条件。我科于2004年成功开展了国内第一例用颌面可吸收内固定材料进行儿童颅骨缺损的修补手术,取得良好的效果并填补了国内儿童颅骨修补的空白。在以颅脑外伤、颅骨疾患为主体医疗的同时,我科成功完成了各种脊髓肿瘤,Chiari畸形,脊髓空洞、脊髓栓系、脑血管病,颅脑肿瘤,功能神经外科等多领域的手术。其中利用显微外科技术,每年完成近300例脊髓肿瘤及寰枕区疾患的治疗,尤其是针对髓内和高颈髓肿瘤的治疗中,取得了令人满意的效果。同时我科开展了臂丛神经损伤后顽固性疼痛、残肢痛、幻肢痛的手术治疗,开辟了神经外科治疗疼痛的先河。在医院\"精诚,精艺,精心\"的院训和学术氛围的引领下,神经外科也非常重视自身在学术领域范围内的学习和修养。目前,我科在国际专业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二篇,国内刊物上发表学术论文数十篇,学科领头人任中华医学会神经外科分会

麻醉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麻醉科于1958年成立。经过多年几代人的努力,现已发展成为集医疗、教学和科研为一体的现代化临床科室,综合实力位于国内领先地位。大事记:1996年开设麻醉后恢复室(PACU),为各种危重、复杂手术病人手术后麻醉恢复创造良好的条件。1998年开展术中自体血回输等节约用血技术,大大节约临床用血,并成功地抢救多例大出血的外伤病人。1998年规模开展病人自控镇痛(PCA)技术2002年急性等容性血液稀释(ANH)应用于临床2002年开始使用神经刺激仪引导外周神经阻滞,在国内一直处于领先水平2006年临床使用超声引导外周神经阻滞和深静脉穿刺等操作2010年临床常规实施血流动力学监测2012年成立亚专业组,进一步深化各个领域的临床实践与科研临床常规实施麻醉深度监测2013年回龙观院区年初正式开业成为首批\"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区域麻醉培训中心\"成为\"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吸入麻醉培训中心\"2014年成为首批\"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血液保护培训中心\"临床常规实施靶控输注(TCI)静脉麻醉2015年成为首批\"中华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骨科麻醉培训中心\"成功举办首次\"亚奥麻醉培训中心区域麻醉培训班\"举办首次\"全国区域麻醉讲师培训大会\"被评为\"全国优秀区域麻醉培训中心\"麻醉科科室基本情况——(一)科室沿革麻醉科成立于1958年(国内首批),由首任主任金鸣苍教授带领当时的3名医护人员组成,当时手术间仅有8间,麻醉方法以硬膜外麻醉及神经阻滞麻醉为主,年均麻醉例数5千例。到九十年代,手术间扩增到18间,年均麻醉上万例。21世纪初,麻醉科改建后手术间增至26间,2013年回龙观院区落成使用,两个院区的总手术间已达50间,年均手术5万例。期间,伴随着急诊手术室、烧伤手术室和回龙观院区手术室的落成和使用,2009年麻醉科和手术室合并,科室成员高达上百人。至2015年,拥有麻醉医师72名,麻醉科护士14名,科室秘书1人。建科至今,科室综合医疗、护理实力显著提高,综合实力始终保持国内领先地位。(二)设备配置建科初期,麻醉设备仅有8台国产103麻醉机以及血压计、开口器这些简单的抢救和监护设备。现在的手术室在拥有国际先进的数字化办公的管理系统的同时,更是大量引进了国内、外先进的麻醉监护设备和仪器,有效降低了手术患者围术期安全风险隐患,推进了临床麻醉医生对于最前沿的麻醉技术操作的

血管外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血管外科尽管是我院最年轻的专业科室,得益于高科技产业所带来的血管外科专业技术飞速发展,依托北京积水潭医院雄厚的技术资源、50余年的专业积淀以及国际一流的诊疗平台,更有院内外同仁的大力支持与指导,经过10余年的开拓进取、锐意创新,科室建设取得完美成功,既全面开展临床业务又保持我院传统优势特色。专业技术亦得到业界的广泛好评与认可,目前已是:北京医学会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创面修复学会、北京医师协会血管与腔内血管外科专家委员会、北京中西医结合血管外科学会、中华医学会组织工程与血管外科专业委员会、中国医师协会血管外科学会委员单位。科室现拥有固定的血管外科床位14张,有专业的血管外科检查室、导管室,在本市同级医院中较早建立手术+介入一体化手术室,开展微创化\"杂交式\"血管外科手术。全面开展了周围血管外科的各种业务:主髂动脉瘤、动脉硬化闭塞、内脏动脉、颈动脉、肢体动静脉的各种疾病手术及介入治疗已做为常规开展的治疗项目。每年完成三级以上手术千余例,其中:血管损伤重建修复水平在我院相关科室的共同努力支持下,一直处在国内领先地位。本世纪重点课题:血栓栓塞症的防治在我院已取得长足进步,制定了高危人群的筛查流程,肺栓塞防治时机选择指南等,大幅度降低血栓栓塞症的发作,每年院内4万台大手术的条件下保持近乎\"肺栓塞零死亡率\"。相关内容每年多次与欧美专家交流,部分业务远远领先于发达国家水平。长期与德国蛇牌学院合作不定期举办学习班,在国内外大力推广技术经验。科室发展得到医院的大力扶植,为使病人获得更微创、更高水平、更便利的服务,建立了血管外科专业微创手术室,除常规额外配置:西门子ARTISU移动DSA血管造影机(近期可能更新换代),美国GE公司LOGIQe术中彩色超声,德国PolyDiagnost腔内血管镜等先进设备以便术中快速诊断、快速治疗全力保证病人安全。科室现有主任医师1名,副主任医师3名,工作作风秉承我院\"精诚、精艺、精心\"的院训,竭力追求打造:高水平的病人获益、注重远期的疗效、公开透明治疗方案的\"高、远、亮\"科室医疗文化。每周一、二、四、五开放门诊,全天侯开放血管外科急诊,经治病人开放医生手机,高效率服务病人。科室现还承担着北京大学医学部八年制、清华大学医学部八年制的教学任务,长年与院内重点科室及业界权威合作进行临床科研,每年培养专科进修医师1-2名。

脊柱外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沿革:脊柱外科前身是在矫形骨科成立的脊柱外科小组,由矫形骨科医生田伟1995年从日本弘前大学留学归来创建,他将国外脊柱外科先进的理念和技术引入中国,开展的第一例手术是为腰椎管窄症的病人行腰椎板开窗术。1997年9月17日,脊柱外科成立了,是北京市最早成立独立的脊柱外科专业科室,当时是将中楼一层原产房改造成脊柱外科病房,床位30张,首任科主任:田伟,医生是原来的矫形骨科脊柱小组成员:刘波、李勤、胡临、李志宇、袁强和胸外科来的王峰,护士长:高小雁,护士是矫形骨科部分护士及全院调配的护士组成:孙玉珍、王茜、冯晓青等11人。2010年10月,列为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脊柱外科现有床位122张,医生38人,护士43人。2015年脊柱外科门诊量120473人次,手术3355例。(二)设备配置:建科初期,手术放大镜只有二副是日本专家送的,气泵磨钻,手术器械简易,现手术放大镜医生人手一副,术中导航、超声波、显微镜,还有微创高速磨钻、碳素手术床、微创器械等先进设备。(三)专业技术:业务在田伟教授领导下,建科伊始即努力向世界先进水平看齐,在国内率先创新、使用了多项新理念、新技术,多项技术处于世界先进水平。1995年率先在国内将珊瑚人工骨用于颈椎前后路手术中,2002年12月,率先将导航技术应用于脊柱外科,2003年12月率先开展人工颈椎间盘置换术,2015年8月,成功实施世界首例机器人辅助上颈椎、胸腰段手术,均为世界领先水平。目前,主要业务有:颈椎后路棘突纵割式椎管扩大成型术;Magerl+Brooks手术治疗寰枢椎半脱位;颈椎椎弓根螺钉内固定高难度手术;颈椎、腰椎人工间盘置换术;胸椎后路手术治疗胸椎韧带骨化症;ALIF、PLIF、TLIF手术治疗腰椎疾患;导航辅助下脊柱开放微创手术;机器人辅助下脊柱微创开放手术。脊柱外伤及退行性疾病的治疗。人才梯队:建科时,医生6人,博士1人,学士5人,副主任医师1名,主治医师3名,住院医师二名。护士11人。现有医生38人,护士43人,正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13人,主治医师6人,博士28人,硕士3人。(四)科研教学与学术交流1科研目前,共计获国家级奖项1项,省部级奖项7项。具体内容有:1995年始,在田伟教授的主持和指导下,科室开始进行珊瑚人工骨在颈椎外科应用的基础与临床研究。2002年,开展新型人工骨材料——具有增强细胞黏附力的双亲性高

耳鼻喉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耳鼻咽喉科成立于1956年,自2005年彭本刚教授担任我科学科带头人、科室主任后,凭借其丰富的临床和科研工作经验,带领科室真正成为北京地区具备一定影响力、设备齐全的三甲医院耳鼻咽喉科,确立了\"公平、包容、关怀的人文精神;热忱、诚实、守信的生活态度;严谨、求实、奋斗的工作作风\"为耳鼻咽喉科科训。我科在耳鼻喉科常见病、多发病方面保持了规范化治疗,对各类慢性中耳炎、各种耳源性眩晕、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鼻及鼻窦急、慢性疾病等常见病、多发病的常规诊疗及手术具备较高国内水平。同时也形成了自身的学科特色,在国内率先开展、建立了与国际前沿接轨的慢性中耳炎规范化、标准化手术模式;在多平面阻塞性睡眠暂停低通气综合征诊疗方面,探索、归纳了一套具备国内先进水平的诊疗原则;在眩晕诊疗及手术方面具备较高的国内学术水准,科室多次受邀在央视做直播宣传。另外在鼻内镜下治疗慢性鼻-鼻窦炎等鼻部疾患,注重鼻腔整体塑形在慢性鼻-鼻窦炎手术治疗方面的作用,使我科慢性鼻-鼻窦炎治疗有效率达到国内领先水平,复发率明显降低。同时结合我院特色,开展外鼻正畸手术治疗,在变应性鼻炎的诊断治疗上也积累了诸多经验。喉显微激光手术治疗以声嘶为主要表现的喉早期良、恶性病变。门诊按北京三甲医院配置了足够的诊疗空间及齐全的先进设备,拥有完善的听觉系统检测系统,包含常规听力检查及听觉诱发电位、言语及行为测听,美国MMT前庭检查系统等。同时还配备德国XION高清动态喉镜、日本奥林巴斯高清耳、鼻内窥镜及电凝止血,鼻刨削动力系统等多种设备,能够全面进行耳鼻喉科门诊常见疾病的诊断、治疗。手术室配备德国蔡司NC4及莱卡手术显微镜、德国博医来光学导航系统、美敦力鼻科动力系统及术中面神经监护系统、德国史宾格耳科动力系统、德国STORZ和XION高清鼻内窥镜数字手术系统、美国科医人二氧化碳激光系统等完善齐全的先进设备及常规手术器械,能够胜任任何类型的耳鼻喉科手术操作;病房配备德国XION高清喉镜及鼻内窥镜系统、澳大利亚康迪多导睡眠呼吸监测仪、英国吉姆鼻声反射鼻阻力鼻呼吸量仪三合一设备等,保证了了病房医疗工作的高水平进行。目前主任医师一名,副主任医师四名,主治医师四名,住院医师三名。科室在积水潭医院新街口、回龙观、新龙泽三个院区开设门诊,回龙观院区设立病房,共有床位23张,目前年门诊量近6.2万余人次,年住院量1200余人次。

检验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检验科,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中心实验室,自1956年1月28日建院同期建成。在屠德康、徐纯芝、商宝文、张会英历任主任及现任主任吴俊的领导下,几十年的努力成就了今天实力雄厚的检验科:实验室硬件建设迈上三个台阶,从半自动、多专业全自动化流水线、继续往智能化实验室迈进;实验室质量管理向科学化、规范化迈进、通过ISO15189医学实验室认可。检验科秉承\"精诚精艺精心\"的院训,践行\"质量求生存、管理求发展\"的科训,为临床医疗提供准确依据、为科研提供可靠数据、为医患提供有力证据。一、硬件设施建设及人才团队更上层楼检验科分为回龙观院区、新龙泽院区和新街口院区工作,三院区共拥有近6000平方米的实验用房,各设3个综合专业:临检血液、生化免疫、微生物及临床细胞分子遗传;全科共80名员工,高级职称7名,中级以上职称占43.8%;博士研究生11名,硕士研究生11名,本科以上学历人员占66.25%;检验医师占10.1%;全科拥有国内外领先大型仪器设备两百余台,开展临床检测近420项,具有齐全的血栓与止血项目。拥有血液、尿液分析流水线,全自动生化流水线,免疫流水线,流式细胞分选仪,液质联用质谱分析仪,高通量测序仪等前沿装备。拥有3个病毒实验室及2个常规PCR实验室,日检测核酸能力10000管以上,为北京市核酸检测基地。二、教学工作不断取得进步自七十年代以来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医疗系5年制、8年制、北京护校的实验诊断学教学,以及北医检验系专业课教学,北京卫生学校、首都医科大学燕京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夜大学等实习带教任务,同时接收来自全国各地的检验专业进修生;作为北京市检验技师培训基地,接收本院及外院检验技师轮转培训,至今培养检验技师32名;参与及主编全国住培教材,职称考试习题集。2016年获批为北京大学临床检验诊断学硕士培养点。2018年起开设积水潭血凝学进修班,已为全国近50家医院培养了血凝学专业人才。三、学科特色鲜明,推进行业进步多年来,我科围绕本院骨科、烧伤的医疗特色,开展出凝血疾病诊断、静脉血栓、骨代谢标志物检测、骨科及烧伤感染病原微生物等研究。获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一、二等奖4次,北京市卫生局科技成果一、二、三等奖5次,北京市中医管理局科技成果二等奖3次,近5年发表论文43篇,今年更在Naturecommunications等重要刊物发表文章。目前在研基金

病理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病理科成立于1958年,历经乔振刚、刘家淇、金树桢、韩巽,毕五蝉、黄啸原等全国知名教授任病理科主任,现在科主任丁宜领导下,共有医技人员及工勤人员19人,其中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4人,住院医师3人,主管技师2人,技师7人。拥有博士学位者6人,硕士2人,学士2人。设有病理诊断室、病理疑难会诊室、病理技术室、免疫组化室,分子病理室及病理资料室。拥有Olympus显微镜,自动显微照相系统、多媒体彩色病理图文分析系统,病理数字全息扫描系统等先进设备。技术室拥有Leica切片机及冰冻切片机、自动脱水机、免疫组化自动染色机,荧光原位杂交仪等设备。病理科日常开展常规外科病理、细胞病理、冰冻病理、分子病理及全国疑难骨及软组织病理会诊等工作。每年病理科诊断病例总数近20000例,切片7万张。其中骨科病例标本量约占半数,骨肿瘤病理标本量居全国之首。我院病理科在骨与软组织肿瘤诊断方面拥有丰富的经验,是全国著名的骨与软组织诊断权威研究机构,除负责临床诊断工作外,还致力于科研工作,发表多篇SCI及核心期刊论文。病理会诊须知:北京积水潭医院病理科每个工作日(星期一到星期五8:00-16:30)有多位资深专家接受各地区各医院的骨与软组织肿瘤病理会诊。会诊结果以书面写出,根据提供资料情况,结果可能是四类中的任何一类(1基本肯定、2倾向性意见、3形态学描述、4资料不宜分析)。您如果需要骨病理会诊请提供如下资料:1、全部病理切片2、初诊医院病理报告复印件(如果还没有签发正式报告,也需有书面的初步意见)3、如果曾经其他医院会诊,提供其他医院的病理报告复印件4、手术医生(或活检操作医生)的术中所见描述和对疾病的临床初步印象5、影像学资料:术前与术后的X光平片、CT、MRI、ECT胶片和放射科报告复印件6、病史简介。注:如果您提供的情况不全或有偏差,会诊结果就可能有偏差。联系电话:010-58516533\/58516823

营养科 查看详情

我院营养科成立于1956年建院初始,在设立初期就形成了具有一定营养医疗和病人膳食加工制作兼具的模式。营养科现有营养医师2名,营养师4名,其中副高职称1名,中级职称5名,其中硕士3名。近年来我院营养科在院领导大力支持下,于2013年实现膳食医嘱及订餐医院HIS信息化,2019年设立FMSP系统,营养科的各项工作落实质控化管理。随着人群疾病谱的变化,营养科的重点工作面向临床营养治疗建设发展,现科室承担的主要临床营养工作包括两院区的治疗膳食谱制定、治疗膳食质控监督,实现糖尿病(1200千卡-2000千卡)、高蛋白、低脂、低盐、低嘌呤等十余种治疗膳食谱标准化,治疗膳食质控管理流程化,保证患者临床治疗。承担两院区的病房会诊、重点病房营养风险筛查。在糖尿病(包括妊娠糖尿病)、老年病、肾病、创伤骨科等多种特殊人群中开展临床营养支持。营养师开具的肠内营养处方配制各种类型的肠内营养制剂,对贫血、低蛋白、腹泻及围手术快速康复及慢性肾病等疾病,应用肠内营养支持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在营养门诊中开展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肾病、痛风、心脑血管疾病以及高血脂、高血压、肥胖症、脂肪肝等的营养治疗与营养管理。科主任赵霞担任北京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临床营养质控中心委员,北京营养师协会理事,北京围手术期医学研究会常务理事等。2011我院营养科被中国营养学会临床营养分会授予\"中国临床营养示范基地\",2019年被北京营养师协会授予\"营养师临床营养培训基地\",每年承担临床营养基地学员的实习教学任务。营养门诊时间:周三、周四全天、周二下午、周五上午半天营养门诊地点:回龙观院区门诊楼二层营养科将秉承积水潭医院的院训\"精诚、精艺、精心\",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临床营养专业发展不断努力!

急诊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沿革积水潭医院急诊科前身是在建院之初1956年1月28日成立的综合急诊室,1960年2月创伤急诊从综合急诊室分出,期间综合急诊室由大内科统一管理。1984年12月经医院批准综合急诊室从大内科分出,改为急诊科。今天的急诊科成立于2002年7月,占有建筑面积3987平方米,为独立的二级学科。同时还设有放射科、检验科、药房和功能齐全的手术室。同年,经卫生局批准成立\"北京市创伤、烧伤抢救中心\"。2014年11月,建筑面积1572平方米的回龙观院区急诊科也正式开业。科室领导班子进行了调整,任命王聪为科主任助理,刘辉任护士长。(二)设备配置急诊科在建科之初设备比较简陋,包括心电图、呼吸机、监护仪等均为国产。成立创伤烧伤抢救中心后设有大型抢救室1个,抢救床4张,6张床位的重症监护室1个,床旁全部采用飞利浦监护仪并配备中心监护设备,有各种呼吸机9台,除颤仪4台;留观病房6间,床位20张;临时输液椅40张。2014年成立的急诊科回龙观院区。设有4张床的抢救室,8张床位的重症监护室,14张床位的留观室和可容纳40张座椅及床位的临时输液区;有各种呼吸机12台,除颤仪3台,PiCCO一台,床边超声一台,血滤机一台。(三)专业技术1、业务目前气管插管、深静脉穿刺、有创和无创呼吸机的使用、床旁超声检查都是作为每位急诊医生必会的技能。对于各种危重急症的识别、抢救、诊治取得了长足进步,如多发创伤、重度烧伤、心脏急诊、呼吸衰竭、脓毒症、多脏器衰竭、休克、急性中毒等。可以开展各种床旁POCT的监测,床旁超声,有创血液动力学监测,床旁血滤的治疗。2012年开始对急诊压疮病人进行规范管理,通过压疮护理小组采用的新理念和新药物管理压疮病人,取得了较好的效果,压疮的好转率和治愈率大幅度提高。2、人才梯队1984年成立的急诊科没有固定的急诊医生,出诊医生均为大内科医生轮值,护士有20人均为中专学历。今天的急诊科医护总人数133人,内科急诊专业医师28人,其中正高1人、副高2人,主治医师11人;博士1名,硕士21名;护士105人,其中副高1人,主管16人,护师44人;本科28人,大专77人。(四)科研教学与学术交流1、科研与北大医院的杜军保团队合作围绕缺氧性肺动脉高压发病机制、急性肺损伤的发病机制和脓毒症的发病机制先后申请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5项,吴阶平医学基金1项。2、专著、论文近10年来医生在国内

超声诊断科 查看详情

超声诊断科概况:1956年1月28日诞生于王府旧址的北京积水潭医院,经过历届领导的建设,现今已发展成为以骨科和烧伤科为重点学科的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其脊柱外科、创伤骨科、矫形骨科、手外科、小儿骨科、骨肿瘤科、运动医学科和烧伤科的医疗技术达到世界及国内领先水平。北京积水潭医院超声诊断科成立于1983年,一直以来秉承着\"医、教、研\"为科室理念,三十余年不断发展壮大,业务梯队逐渐完善,技术力量不断加强,承担全院门急诊及住院的全部超声检查工作。科室设置腹部肌骨、综合、心脏、妇产专业组。经过全科人员的不懈努力,发展成为北京积水潭医院的特色科室。承担了多项全国及市级科研课题的实施。肌骨超声与临床骨科密切合作,在运动损伤、外周神经病变、软组织与骨肿瘤及婴幼儿发育性髋关节发育不良等小儿骨科疾病的超声诊断中积累了丰富的经验,每年肌骨超声诊查等约几万例,被中国医师会超声医师分会评定为\"中国肌骨超声培训基地\"。超声诊断科在两个院区现共有检查室19间,均采用国内外先进设备,诊室环境整洁,各诊室均为单间设置,充分保护患者隐私权益。教学特色:超声诊断科紧紧依托骨科学科优势和丰富病例病种资源,通过理论教学与操作实践相结合的教学方式,\"手把手\"\"一对一\"上机实操,注重理论基础与临床知识相结合,让学员们不但在超声诊断规范及技巧上有所提高,而且对骨科疾病临床知识也有了更加深入的理解,让学员逐步形成肌骨疾病的全面系统的诊断思路。以陈涛主任带领肌骨超声团队积累了丰富的进修教学经验,真诚相待、倾囊相授。很多毕业的进修学员已经成为了当地肌骨超声检查的业务骨干和中坚力量,也成为科室的好朋友。超声诊断科致力研究超声在诊断骨骼、肌肉与软组织疾病中的应用,努力使这一积水潭医院的特色项目位于国内领先水平。承编及参编《肌肉骨骼超声学》《肌肉骨骼超声影像学》《实用超声诊断学》、《积水潭实用骨科学》、《骨肿瘤学》与《骨科临床诊断手册》等多部著作,科研成果充分于临床,为临床患者提供优质、全面的超声影像服务。,,

创伤骨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介绍创伤骨科成立于1957年,是北京积水潭医院建立最早的骨科临床科室之一。创伤专业组建立后,逐步建立创伤专业、急诊与病房工作的医疗、护理常规,并承担北京市乃至国内重大抢救任务。2010年10月,列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创伤骨科在新街口院区、回龙观院区及新龙泽院区均设有病房,共有病床191张。拥有医生人数63人,护士人数70人,正主任医师18人,副主任医师26人,博士31人,硕士14人;平均年门、急诊量超过10万人次,平均年手术量超过1万人次。作为全国知名的创伤骨科中心,每年接待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翻修以及并发症处理的患者。其中,新龙泽院区设有病床50张,医生13人,其中正高4人,副高4人,主治1人,住院医师1人,护士17人,以诊治四肢骨关节创伤为主要临床任务和研究方向,拥有骨盆髋臼、肘关节、肩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足踝、骨质疏松、老年骨折、机器人导航、骨感染不愈合、外固定架、ERAS加速康复外科、区域急救救治、创伤康复等十多个国际水平学术专业组。各个专业组在国内均处于领先地位或领导地位。(二)科室优势\/特色:创伤骨科以诊治四肢骨关节创伤为主要临床任务和研究方向,拥有骨盆髋臼、肘关节、肩关节、腕关节、髋关节、膝关节、足踝、骨质疏松、老年骨折、机器人导航、骨感染不愈合、外固定架、ERAS加速康复外科、区域急救救治、创伤康复等十多个国际水平学术专业组。各个专业组均做出了大量相关的临床及科研工作,在国内处于领先地位或领导地位。作为北京市创伤烧伤急救中心的重要组成科室,担负着北京乃至中国北方地区重要的多发、严重创伤抢救任务,还随时派出人员配合国家在各地的重要应急救治任务。作为全国知名的创伤骨科中心,每年要接待数万名来自全国各地的疑难、翻修以及并发症处理等患者,并诊治。80年代后期,创伤骨科在国内首先引进AO内固定理论与技术,从1989年开始每年举办AO学习班,为全国创伤骨科事业的发展培养学科骨干。近10余年来,每年还举办多个专业的学习班,培养了大量专业人才。现任学科带头人吴新宝主任担任国际骨科内固定学会(AOASIF)中国区主席、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创伤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常委、中国医促会加速康复外科学会创伤骨科分会主任委员;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骨科康复专家委员会创伤康复组组长;中国老年医学学会骨与关节分会创伤骨科

放射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放射科自1956年1月成立以来,经过几代积医放射人的不懈努力,发展成设备先进,技术领先,教学师资力量雄厚,集医、教、研、防于一体的以骨科放射为特色的三甲医院综合放射科。包括普通放射、CT、磁共振、导管室和骨密度室5个部门。现有职工88人,其中高级职称8人、博士6人、硕士12人,硕士导师3人。目前放射科拥有64CT、3TMRI、DSA、DR等先进影像检查设备,全科职工在程晓光主任和彭晓新书记带领下,每年完成20多万人次的影像检查和治疗工作。放射科积极探索各种先进影像设备在肌骨系统的临床应用,形成了积水潭医院特色的肌骨影像检查和肌骨介入治疗体系。在满足临床影像检查需求的基础上,积极开展各项科研工作,取得可喜成绩,在国内肌骨放射领域居领先水平。放射科自成立以来,紧紧依托本院的骨科优势和医疗资源,形成了以骨关节影像学为重点兼顾其它系统的临床和科研模式,在肌骨系统的影像诊断和介入治疗方面积累了丰富的临床诊断经验。王云钊教授等创造性应用大切片技术,积极开展骨关节创伤、感染、关节炎、骨与软组织肿瘤等肌骨系统疾患X线病理对照研究,奠定了放射科在全国的肌骨影像学的地位,涌现出以王云钊和屈辉教授为代表的国内知名骨放射学家。放射科累计在国内外核心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0余篇,出版专著十余部。获奖科研成果二十余项,其中国家级3项,部级3项,市级7项。放射科累计培养硕士研究生约18人,部分成为国内骨放射学的骨干。自1965年受卫生部委托承办全国骨放射进修班,共培养来自全国各级医疗卫生单位的放射科进修医师近300余人,培养了大量骨放射学人才。程晓光、彭晓新、顾翔等年轻一代积医人继承和发扬优良传统,开拓进取,积极开展先进影像技术在肌骨系统的应用研究。积极参与国内外学术交流,通过举办学术会议,学习班,进修班以及走出去讲学等形式扩大积水潭医院的学术影响,为积水潭医院发展贡献力量。会诊包括:骨肿瘤及肿瘤样病变骨及软组织创伤、骨肌运动损伤骨先天发育疾患、遗传和代谢导致的骨疾患其他骨骼肌肉系统的疑难病症会诊人员构成:由具有多年从事肌骨影像学临床诊断经验的副主任医师或主任医师进行(详见专家简介)会诊地点:北京积水潭医院门诊大楼一层西侧,放射科医生办公室会诊收费标准:副主任医师:50元\/人;主任医师60元\/人会诊联系电话:010-58516196会诊时间:周一到周五,上午8:00-11:30,

感染疾病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沿革北京积水潭医院感染疾病科于2005年1月正式成立,现已走过十余个年头。在这十多年中我科逐渐发展壮大,门诊包括发热门诊、肠道门诊、肝炎门诊三个部分。2013年4月,回龙观院区感染疾病科开诊,两院区共有观察床位14张,医护人员共18人,承担着传染病及其相关疾病的筛查与诊治,责任重大。并多次接受北京市卫健委、CDC及医院的检查,受到一致好评。二、设置配备自2005年成立之初,配置呼吸机,1台,除颤仪1台,老式心电图一台。目前科室拥有呼吸机2台,监护仪3台、除颤仪3台、心电图机4台,静脉泵3台,脉氧饱和仪2台、电子血压计4台。三、业务技术1.业务感染疾病科分为肝炎门诊、肠道门诊及发热门诊,布局合理。接诊医师均为高年住院医师、主治医师以上的工作人员,临床经验丰富。护士多为具有多年工作经验的护师及主管护师担任,护理工作细致、到位,注重人性化的服务,得到了患者的好评,并多次收到患者的表扬信及锦旗。目前年门诊量从早年的3000人次到目前年门诊量1.38万余人次,形成了一套正规的传染病接诊诊疗制度。2.人才梯队感染疾病科目前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主管护师3人,护师6人,护士3人。四、科研教学与学术交流1.科研:李真主任医师曾作为积水潭医院主要参加人之一参加由加拿大蒙特利尔呼吸疾病研究所、麦吉尔大学医学中心,北京朝阳医院、北京呼吸疾病研究所等十家医院对\"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生活质量的评估\"的课题研究。陈亮主治医师曾于2009年获得院级科研基金\"耐亚胺培南鲍曼不动杆菌的基因检测\"的课题研究。2.专著与论文:成立近10年在《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国际流行病学传染病学杂志》、《药物不良反应杂志》、《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等核心及专业期刊发表论文24篇。孙成栋主任主编了《卫生机构急诊急救培训教材》、《内科学主治医师考试试题》、《医学三基训练-内科学》,孙成栋还副主编了《冠心病的防治手册》,参编了《急性胃肠道功能衰竭》。3.教学:我科承担了医院医护人员的传染病培训与宣教,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系的临床教学工作,护理系的传染病教学课程。并参与北京大学医学部传染病学系的教学活动。我科也承担了内科基地轮转医师的教学工作。科内经常进行小讲课及相关传染病的学习。4.学术交流:我科室孙成栋主任担任兼任中国老年学学会老年医学委员会青委副主任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学会医养结合促

骨质疏松诊疗研究中心 查看详情

2021年8月,北京积水潭医院成立骨质疏松诊疗研究中心。该中心完全实行多学科诊疗模式(MDT),对院内资源进行整合,骨质疏松相关专业医生集中出诊,充分发挥慢病防治方面的优势,结合放射科、麻醉科、老年科等相关科室,达到行之有效的骨质疏松诊疗。如果一个患者需要多科共同制定方案或者病情疑难,会由相关科室共同讨论后确诊或者制定诊疗方案。患者一旦进入MDT诊疗模式,他面对的就不再仅是一个接诊医生,而是一个诊疗专家团队,得到的是更及时、更规范的治疗,这就是骨质疏松诊疗和管理的\"积水潭模式\"北京积水潭医院成立了具有特色诊疗模式的骨质疏松诊疗研究中心,该中心旨在整合院内医疗资源,加强多学科综合管理,规范诊疗流程及科研平台建设,不断提升骨质疏松患者的就医体验。骨质疏松诊疗研究中心首席专家蒋协远院长,下设多科专家团队。诊疗范围包括:原发及继发骨质疏松症、各种代谢性骨病及肢体畸形矫正、骨质疏松性骨折、肌少症、骨质疏松疑难病例多科会诊等。同时开展肌力测定、跌倒风险筛查、步态评估、基因测定、营养运动、药学、护理指导等项目,提供个体化的精准治疗方案,不断优化患者就诊体验。早在1995年10月30日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质疏松门诊成立,专家来自内科、外科、骨科、妇产科、中医科、物理康复科、放射科等副主任医师以上的专家。经过二十余年的临床实践,骨质疏松门诊在骨质疏松预防和治疗方面总结出丰富的临床经验。到目前为止,已接诊病人10000余例,积累骨密度资料22000余例。其中有很多是合并骨折的严重骨质疏松患者。骨质疏松门诊在诊治大量的骨质疏松患者的同时,也成为对骨质疏松特殊人群进行调查和预防宣教的窗口,为进一步开展对骨代谢与骨质疏松的深入研究和对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坚实基础。骨质疏松门诊的专家以及技术人员积极参加国内、外学术交流活动,二十多年来,利用骨质疏松门诊的条件和病历发表了大量文章,在国内外有较大影响。骨质疏松门诊在诊治大量的骨质疏松患者的同时,也成为对骨质疏松特殊人群进行调查和预防宣教的窗口,为进一步开展对骨代谢与骨质疏松的深入研究和对流行病学调查奠定了坚实基础。以此为基础的\"防治骨质疏松症\"被列为卫生部\"国家重点新技术推广示范推广项目\"。骨质疏松门诊举行了多次的骨质疏松咨询义诊活动、宣传活动、为骨质疏松患者献爱心的送医送药活动。骨质疏松门诊配有DEXA骨密度测量仪、定量CT、跟骨超声骨密

骨肿瘤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肿瘤科由新街口院区搬至新龙泽院区南楼十层,8月16日正式启用并收治病人。新院区设立50张床位,科室现有18名医生,23名护士,正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8人。骨肿瘤科简介北京积水潭医院骨肿瘤科是国内第一个专门收治骨与软组织肿瘤的临床专科。中国骨肿瘤先驱宋献文教授为我科第一任科主任,徐万鹏教授和蔡槱伯教授分别为第二、三任科主任,骨肿瘤科逐渐发展壮大,2005年牛晓辉教授任第四任科主任,科室在医教研诸多方面开始了快速发展。到2021年6月为止,收治住院骨与软组织肿瘤患者26000余例,拥有国内单中心首屈一指的数字化肌肉骨骼系统肿瘤资料库,原发肿瘤、恶性骨转移以及造血系统肿瘤骨病等率先在国内采用术前化疗-手术-术后化疗的综合疗法治疗骨肿瘤,骨肿瘤导航等数字骨科技术、首创瘤段截除、灭活再植、旋转上移等保肢新方法,大大提高了患者生存率及保肢率;脊柱、骨盆及骶骨肿瘤的手术方法研究处于国际国内领先水平。骨肉瘤术后5年、10年生存率达国际先进水平。收治病种涵盖各类骨与软组织原发与继发肿瘤。专业特长骶骨、骨盆肿瘤外科治疗、原发恶性骨肿瘤的保肢治疗、灭活再植治疗恶性骨肿瘤、骨巨细胞瘤及良性骨肿瘤的外科治疗,数字骨科下的精准治疗和微创治疗,软组织肉瘤外科治疗,骨转移瘤的外科治疗,血液系统肿瘤累及骨骼的外科治疗,骨与软组织肉瘤多学科综合治疗,晚期骨与软组织肉瘤二线治疗,肉瘤的靶向和免疫治疗。新院区的建成,将给来自全国各地的患友提供更加舒适和便利的门诊和住院条件,骨肿瘤科医护人员将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就医体验。(一)科室沿革1977年,积水潭骨肿瘤独立成组。1984年,积水潭骨肿瘤独立成科,成为中国第一个专门治疗骨与软组织肿瘤的专业科室。中国骨肿瘤先驱宋献文教授为我科第一任科主任。1986年徐万鹏教授为第二任科主任,骨肿瘤科病床数由20余张逐渐增至50余张。1996年蔡槱伯教授任第三任科主任。2005年牛晓辉教授任第四任科主任。现在每年收治骨与软组织肿瘤病人约1400余例,其中新发骨肉瘤约180例,规范化疗的骨肉瘤5年生存率达78.5%。牛晓辉主任担任中国抗癌协会肉瘤专业委员会侯任主任委员、中国抗癌协会临床肿瘤学协作专业委员会(CSCO)肉瘤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骨肿瘤学组副组长、国际保肢协会(ISOLS)常务委员(Boardmember)等学术职务。(二)设备配置

核医学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核医学科是北京市最早成立的核医学科之一,在北京市最早拥有γ像机,1997年又引进了双探头SPECT。2004年的新设备——带符合线路的新型ECT兼具SPECT和PET功能,并有CT定位和衰减校正、图像融合,更为病人的医疗诊断发挥了重要作用。科室主要的诊疗项目有:全身骨扫描和骨三时相显像诊断骨肿瘤和良性骨病;心肌灌注显像评价心血管疾病;肺灌注显像和双下肢静脉造影诊断急性肺栓塞;肾动态显像观察双肾血流、测定肾功能和尿路梗阻;神经、内分泌和消化系统的核医学影像检查;FDG肿瘤功能代谢显像;用同位素对不宜手术的骨肿瘤进行治疗。科室的工作特色是:发挥医院骨科的优势,对骨骼疼痛、骨质疏松和病理性骨折的诊断与鉴别诊断;骨骼转移性肿瘤疼痛的治疗。一、骨疼和病理性骨折的诊断和鉴别诊断1、老年性骨质疏松和骨关节退行性变2、骨骼的内分泌代谢疾病(如甲状旁腺瘤和肾性骨病等)3、原发性骨肿瘤和良性骨病4、骨转移性疾病5、血液淋巴系统疾病(如多发性骨髓瘤)二、转移癌骨疼的89Sr治疗89Sr是一种亲骨性核素,进入体内几乎与钙一样参与骨矿物质代谢,并在骨骼浓集,发射βˉ粒子能量1.46MeV的射线,射线辐射效应持久杀伤癌细胞,镇痛治疗骨骼转移癌。对于病理结果证实的、骨扫描表现为多发成骨改变的转移性骨肿瘤,89Sr一次注射后10天左右可以得到明显的止痛效果或完全止痛,效果持续3-5个月。由于89Sr发射的βˉ射线射程仅2-3mm,因而对环境和他人无明显影响。教学工作承担历年北京大学医疗系和北京市护校的临床课,每年30学时。2004年又承担了8年制教学。为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培养了众多的优秀医生和护士,很多学生毕业后成为出色的医务工作者;科内的授课老师也多次被评为北京大学优秀教师。科研工作的重点是临床研究,追踪国内外先进水平和发展趋势,将本专业的优势项目应用于实践,开展科学研究,并不断把新知识、新理论、新技术用来造福病人。1998年获得北京市科学技术进步奖1项(97西-3-10-02)。北京积水潭医院核医学科自2019年5月正式投入使用Discovery710型PET\/CT。目前已有数千例患者完成了此项检查,PET\/CT的诊断结果为后续治疗方案制定提供了重要参考依据。欢迎有需要的病患前来咨询。地址:北京积水潭医院新街口院区住院部一层北楼与中楼连廊电话:010-58516541\/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是集医疗、教学、科研为一体,门诊病房、RICU统一管理的独立临床科室,为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士生培养点、住院医师一阶段、二阶段以及全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为国家药物临床实验基地。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五年制、八年制本博连读医学生、护生及北医夜大医学生的教学任务。科室由新街口及回龙观两院区组成,共设有床位57张,其中呼吸普通床位48张,呼吸重症监护床位(RICU)9张。两院区分别设有呼吸功能检查室、睡眠呼吸监测室,并设有呼吸数字化内镜中心,其中包括气管镜室,内科胸腔镜室及麻醉恢复室。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4人,副主任技师1人,主管技师2人,各级护理人员47人。其中医学博士7人,医学硕士4人,在读博士2人。年收治病人1800余人次,年门诊量四万余人次。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拥有高素质多层次人才梯队,具有全新的管理理念及人文化服务模式,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及强烈的爱伤观念。可诊治各种呼吸系统疾病,在感染性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支气管哮喘、间质性肺疾病、肺部及胸膜肿瘤、睡眠呼吸障碍等疾病的诊治上形成了成熟的诊疗策略和有效的治疗方法;对各种呼吸疑难杂症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特别是在呼吸危重症领域,具备先进的监护抢救设备及训练有素的医护队伍,具有系统、熟练、快速、正规的抢救支持技术及呼吸道管理方法。在两院区分别设有呼吸重症监护病房(RICU),配有多台无创、有创多参数监护仪、多种无创、有创呼吸机、数字化输液装置、脉搏指示持续心输出量血流动力学监测(PICCO),及血气分析等各种仪器和抢救设备。可进行床旁持续动静脉血滤和透析、床旁超声及经皮气管切开等操作技术,使我科在呼吸衰竭、多器官功能衰竭、创伤、烧伤所致急性肺损伤及肺栓塞等危重症救治中具有很高的抢救成功率。我科室两院区分别设有呼吸内镜室。基于荧光电子支气管镜、超声支气管镜、气管插管镜、纤维喉镜、内科胸腔镜等先进诊治设备,开展了经支气管镜淋巴结针吸活检(TBNA)、透壁肺活检(TBLB)、肺泡灌洗(BALF)等技术,有助于早期发现肺部肿瘤及进行肺部疾病的鉴别诊断,并开展了全肺灌洗技术、支气管镜下氩气刀及冻融冻切技术,可进行镜下肿瘤消融治疗、内镜支架植入技术及其他四级内镜技术;此外,为了减轻患者操作中的痛苦,开展了无痛电子支气管镜检查,为广大患者带来了福音。内科胸腔镜

矫形骨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沿革北京积水潭医院成立于1956年,孟继懋任第一任院长,成立大骨科,共有北一、北二、北三三个病房,其中北一病房以骨病为主,包括小儿骨病、先天畸形、外伤(一个病房),北二、北三病房以创伤为主。1957年,梁栋、王福权分配到北一病房工作,1958年,周桐轼、宋献文从协和医院、郭兴唐从北京市立三院调到我科,崔甲荣、郭狄萍从普外科调入骨科,崔甲荣任大骨科党支部书记。另外在我科工作的还有贾佑民、贾化成、王金城等老一辈骨科专家。1958年成立手外专业组,1960年大骨科分为创伤、矫形、手外三个专业组,崔甲荣任大骨科主任,宋献文、王澍寰、王亦聪、郭兴唐任副主任,宋献文兼任矫形专业组负责人。同年,王福权、周桐轼离开我院,吴承华、吴钟秀分配到我科工作。1968年成立小儿骨科专业组。大骨科主任继续由崔甲荣担任,宋献文为第一副主任,郭兴唐、程绪西任副主任。1979年骨肿瘤科从我科分出,宋献文任骨肿瘤科主任。1980年成立显微外科。此时积水潭医院骨科分为创伤、矫形、手外、显外、小儿、骨肿瘤六科。在矫形骨科工作的有郭兴唐、郭狄萍、贾佑民、吴承华、吴钟秀、金蔺池、王金城等,郭兴唐任矫形骨科主任。1985年王金城接任矫形骨科主任。1996年周乙雄担任矫形骨科主任。1997年10月从矫形骨科分出脊柱外科。2007年周一新主任开始主持本科工作。1996年以后,矫形骨科进入了发展的黄金时期。社会进入老龄化,关节病患者日益增多,为了顺应社会发展的趋势,我科于2005年1月扩展至两个病区,共62张床位,最多可加床至80张。时至今日,我科共有医生31名,护士27名,其中主任医师9名,副主任医师11名、主治医师8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有博士26人,主管护师2名、护师22名、护士3名。历任护士长刘桂林(1977-1990),孙春华(1990-2001),张竞(2001-2011),李春敏(2011至今)。(二)专业技术自1975年,贾佑民主任先后15次东渡日本,进修、学术交流、发表论文,介绍我院年轻医生到日本学习,加强两国骨科领域交流,我院聘请日本丹雨、园田教授为我院名誉教授。他和王金城主任在日本学习并第一次向国内介绍了髋臼旋转截骨术,我们一直沿用这一技术治疗早期髋臼发育不良,目前共完成该手术约300例,随访时间超过20年。近年来我们还引进欧洲的Ganz截骨术,从不同的切口施行骨盆周围截骨术。我们是全

老年医学科 查看详情

在社会人口老龄化、老年人\"一体多病\"日渐突出的时代背景下,北京积水潭医院老年医学科在以往干部医疗科的基础上创新发展而来。为适应新时代的需求,科室逐渐由最初单一的干部医疗向老年医学急速发展。在完成干部医疗任务的同时,科室把在干部保健服务中积累的慢病综合管理经验推广到老年患者中,为更多\"一体多病\"的老年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经过40多年发展,目前老年医学科拥有独立门诊系统,两个病房,床位54张,拥有一支专业的医疗团队:医生24人,其中高级职称9人,博士6名,硕士15名;以及训练有素的老年科护士28人。科室包含老年心血管专业、老年内分泌专业、老年呼吸专业、老年神经内科专业、老年骨质疏松专业、老年围手术期管理专业、老年综合评估等,能够更好地为一体多病的老年人提供综合服务。多年来科室一直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本科生及研究生培养工作;多名医师获有市级局级科研课题;近5年发表SCI及中文核心期刊近50篇。另拥有独立老年心电血压检查室及技师1人。2021年3月,在院领导的支持帮助下,成立积水潭医院\"老年医学中心\"。全体医护人员立志以患者为中心,努力工作,积极创新,打造一个以老年内科为基础,结合积水潭医院重点的骨科特色,集医疗、教学、科研一体的老年医学中心,为广大老年患者提供全方位的服务,预防和治疗老年相关疾病(包括老年各种慢性疾病,各种老年综合征),最大限度维护老年人的功能状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01采用先进的健康管理理念,进行医防结合、慢性疾病长期管理。02建立评估体系,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全面了解患者健康与疾病状况,给予相应建议与措施,以减少或延缓老年综合征的发生,提高老年患者生活质量。03采用一系列老年友善相关策略,设施、人文关怀等,为老年患者提供多方位服务。04医护团队具有\"一专多能\"的人才架构,一方面具备一定的急危重症抢救能力,另一方面,对于高龄疾病终末期病人开展安宁照护。05依托积水潭医院骨科强大的平台,深入开展老年骨质疏松的诊治,直接参与老年骨科全程围手术期管理及其他骨科会诊任务。2021年7月,随着积水潭医院新龙泽院区投入使用,新龙泽院区老年医学科门诊正式开诊,出诊医师均为副主任医师及以上高级职称医师,全体医护人员将竭诚为京北地区老年患者提供优质便利、力所能及的医疗服务。门诊就诊预约时间新街口院区门诊地址:综合楼一层,老年医学专家门诊出诊时间:每周一

普外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普通外科是1956年建院时最早成立的科室之一,是三级甲等综合性医院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北京大学第四临床医学院教学工作的骨干力量。历经60多个春秋,在历任主任的带领下,积水潭医院普外科在医疗,教学,科研等各方面均取得了让人瞩目的成绩。借着积水潭医院回龙观新院区和新龙泽院区的先后开业,普外科也将迎来新的辉煌。目前普外科在三个院区现有床位70张,在新龙泽院区有22张床位,设有肝胆胰肿瘤、胃肠肿瘤、乳腺和甲状腺疾病、甲状旁腺功能亢进、胆石症、肛肠、减肥及糖尿病外科等亚专业,诊疗范围涵盖了普外科全部病种。尤其在肝癌和胰腺癌的综合治疗、胆石症的外科手术、甲状旁腺功能亢进的诊治、腹腔镜微创手术和减重代谢手术等领域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普外科自1993年即开展了腹腔镜外科手术,是北京地区最早建立腔镜微创外科的医院之一。至今已完成各种腹腔镜手术5000例以上,能够实施包括腹腔镜下胰十二指肠切除、肝切除、胃肠肿瘤根治性切除、胆囊和胆管手术、疝、甲状腺以及减重代谢等各种术式,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近年来,普外科与麻醉科等相关科室合作,引入并实施加速康复外科理念,显著减轻了患者围手术期的痛苦,促进了身体康复,患者住院时间明显缩短、满意率显著提高。回龙观院区和新龙泽院区有着全新的优雅舒适的就医环境,有着世界上先进的诊疗设备,有着世界上一流的数字化手术室,有着专业的医疗团队和优质的护理团队,秉承\"精诚精艺精心\"的院训,积水潭医院普外科全体医务人员将遵守\"健康所系,性命相托\"的医学誓言,全心全意地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一、简介:◆床位数:总床位70张◆人员构成: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8人。具有教授职称2人,副教授职称3人。具有硕士学位10人,博士学位6人、博士后2人。二、临床工作:按照外科疾病的特点,分为肝胆胰、乳腺、头颈、胃肠、肛肠、减肥及糖尿病外科等亚专业,诊疗范围涵盖了普外科全部病种,并在以下专业方面做出了一定成绩:◆腹腔镜微创外科:自1993年即开展了腹腔镜外科技术,是北京地区最早建立腔镜微创外科的医院之一。至今已完成各种腹腔镜手术5000例以上,手术效果好,并发症发生率低。目前,我院普外科腔镜微创手术所涉及的疾病包括:肝脏肿瘤、胆囊结石、胆管结石、胰腺肿瘤、脾脏疾病、胃结直肠肿瘤、腹壁疝、甲状腺疾病、急慢性阑尾炎、腹腔

烧伤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沿革北京积水潭医院烧伤科始建于全民炼钢的1958年,北京积水潭医院建立了烧伤救治组,是我国最早建立的烧伤专业之一。1960年,为了适应危重患者抢救的需要,创建了烧伤重病抢救病房。随着治疗水平的提高,1977年,烧伤救治组独立成烧伤科。1981年,建立独立的烧伤楼,烧伤科病房扩大为三个病区(西一、西二、西三病房):整形与修复重建病区、中小面积烧伤治疗病区及大面积烧伤救治病区,同时建立烧伤实验室。1992年,为满足不断增多的烧伤病人的救治需要,烧伤科规模进一步扩大,三个病区调整为西二、北二、北三病房。1995年成立北京市烧伤研究所。2008年,烧伤科进一步扩建,除了三个普通病区(西二、西三、北二病房)外,新建成启用独立的烧伤ICU病区。2014年,烧伤门诊迁入新扩建的门诊大楼,设有普通烧伤门诊、烧伤专家门诊、整形专家门诊。2021年进行创面修复中心授牌。60余年来,经过几代人的不懈努力,烧伤科由一个单纯治疗专业组,发展成为技术力量雄厚,医疗水平一流,仪器设备先进,科研成果丰硕,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全国最大的烧伤中心之一,在国内外享有崇高声誉,是北京市重点临床学科和国家卫建委临床重点学科建设单位。(二)设备配置在北京市重点临床学科项目、国家卫建委临床重点学科和医院的支持下,烧伤科对BICU、病房和门、急诊进行了全面的改造。1、病房床位配置:三个普通病区常规开放床位百余张,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常规床位6张,可扩展至8张,能应对成批重伤员的抢救。2、门急诊配置:烧伤科门诊分为普通门诊、烧伤专家门诊及整形专家门诊。年门诊量近5万例。烧伤科急诊24小时开诊,具有先进的抢救设备,随时可以进行危重烧伤病人的接收、处置、抢救,并随时跨学科合作抢救严重复合伤的病人,年就诊量近万人次。3、仪器设备配置:烧伤重症监护病房(BICU)拥有先进的空气层流设备,同时配备了最先进的烧伤抢救和监护设备,如picco监测仪、多参数心电监护仪、血滤机、先进的Dragon呼吸机、数字化纤维支气管镜系统、红外线烤灯、悬浮床、床旁血管B超等,能满足对严重伤员进行抢救、救治的需要;烧伤科门诊设有专门的创面处置室,瘢痕光电治疗室并配备新的离子束、CO2点阵激光治疗仪和染料激光治疗仪,在瘢痕综合治疗的基础上开展瘢痕的光电治疗。4、手术室配备:拥有设备先进的烧伤专用手术室,配备有层流和负压系统以及各种

社区保健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基本情况(一)科室沿革预防保健科成立于1960年,起初负责地段预防保健工作。2000年重新定位开展了新的工作有:全科医学医疗及教学、本院职工保健、社区出诊、健康体检、计划外免疫接种、社区对口支援、健康大讲堂、外国专家医疗保健等工作。2013年1月回龙观院区体检中心成立,新的体检中心技术力量雄厚,设备先进,年体检量达一万余人次。历任科主任或负责人:闫玉春、王明波(已故)、杨霞云、黄瑞西(已故)、么惠玲、王彬兰、李东、陈狄(二)设备配置1960年成立之初科室只有血压计。2000年以来由于新工作的开展科室配备一台心电图机,一台黑白B超。到了2013年再次增配了彩超、肢体动脉硬化检测、眼压计、眼底镜、裂隙灯、耳鼻喉综合检查台、口腔牙椅、超声身高体重仪、显微镜、DR影像机等先进医疗设备。(三)专业技术业务新街口院区社区保健科开展骨科家庭病房工作30余年,为不适宜手术的股骨颈、粗隆间骨折的老年病人提供皮牵引、康复等保守治疗。为在我院手术后行动不便的患者提供上门拆线等服务,受到广大家属和患者的高度认可和好评,有很好的社会影响度。对于疫苗管理始终坚持安全第一的原则,开展了常见二类疫苗的接种工作,每年均能顺利通过上级有关部门的检查。本院职工保健也是科室的重要工作之一,每年组织职工体检、建立健康档案,免费接种流感疫苗等。进年来开展了骨健康管理工作,引进了骨密度检查仪和骨质疏松治疗系统。深入社区开展骨质疏松筛查,跌倒风险评估与干预。回龙观院区体检中心开展全面健康体检、心理体检以及健康管理。常年派医务人员驻友谊宾馆为外国老专家进行医疗保健工作。(四)科研教学与学术交流1、科研2000年以来科室参加了国际国内多项大型科研项目:参与国家医学发展研究中心\"知己促健康\"项目研究和实践\"社区慢病监测管理研究\";卫生部医院管理研究所合作完成了卫生部基妇司招标课题;\"城市社区卫生服务机构与医院双向转诊实施和管理办法的研究;参加全球15国多中心合作课题\"PURE(城乡前瞻性流行病学研究)\"至今仍在持续进行中;参加国际多中心合作老老年高血压病研究课题\"HAVET研究\";参加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课题:\"(CHIEF)高血压综合防治研究\";北京市科委重大科研项目子课题\"社区康复服务示范及评价研究\";科室自主课题研究:健康管理对改善医院医务人员健康状况的疗效评价研究;基于PUR

手外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现有床位165张,医生人数40人,护士人数52人,正主任医师13人,副主任医师19人,博士24人,硕士4人,2012年,列为国家卫生部临床重点学科。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由\"中国手外科之父\"、中国工程院王澍寰院士创建于1958年。1963年,他成功创造了世界第一例\"断指再植\"手术,震惊世界。1978年主编出版了我国第一部《手外科学》。为了促进我国手外科事业发展,王澍寰院士于1984年组建了全国\"手外科学组\",该学组于1994年晋级为\"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分会\",他被推举为第一任主任委员。1996年成立了\"北京市手外科研究所\"是一所具备高质量科研水平的专业研究机构,同时是手外科诊治和国家培养专业人才的培训中心。60多年来在王澍寰、程绪西、杨克非、韦加宁、田光磊、陈山林等科室主任的带领下,在诊治断肢(指)再植,腕关节损伤及疾患、臂丛神经损伤的治疗及晚期功能重建、先天畸形和手部肿瘤等领域均居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在国内率先开展手部支具康复治疗系统,组建全国手外科学组,培养手外科医生近4000余名,被誉为\"中国手外科的摇篮和发源地\"。我科多次成功举办了国际腕关节论坛及腕关节镜操作高级工作坊、\"聚手京港\"联合教育课程、以及穿支皮瓣、周围神经损伤、上肢损伤与功能重建等高级学习班,为广大医师提供了一个学习手外科专业新进展、新技术的平台。腕关节损伤和疾患是手外科常见病之一,对腕关节疾患特性的深入研究和认识是指导临床诊治工作的重点。我科多年来致力于这方面的研究,在国内率先开展了腕关节镜手术,并率先成立腕关节特色门诊。举办多次国际论坛和工作坊,发起创建亚太腕关节协会。数字化骨科领域,在田伟院士的关怀指导下,将计算机辅助设计导航及骨科机器人技术,用于治疗复杂骨关节疾患,使腕部损伤与早期股骨头坏死的精准治疗变成现实,使众多患者从中获益。北京积水潭医院手外科作为全国知名小儿先天手畸形诊疗中心,对于复杂先天畸形性手部畸形,创立了一系列分型和诊疗常规,探索新的治疗方法,近年来在四肢先天畸形等罕见病方面积累了大量病例,临床经验丰富,我中心目前作为国家卫生计生委医药卫生科技发展研究中心专项临床研究——罕见病临床队列研究单位之一,在小儿手畸形诊治方面已和国际接轨。现我科特开设手及上肢先天畸形遗传咨询门诊,为患者制定更为全面、优质的诊疗方案。在周围神经损伤方面,率

物理康复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物理康复科自1956年建院以来,受到孟继懋等各位院长的重视。经过历届老同志的建设,成为北京积水潭医院较有特色的科室。物理康复科依托骨科、烧伤科等重点科室的广大医患的需求,经过多年实践,并积极学习国外先进经验,基本形成自己成熟的诊察、治疗规范。对手外伤、小儿骨病、骨关节损伤、烧伤的康复治疗效果居国内领先地位,部分病例的治疗效果接近国外先进水平。如:十指离断再植后的康复、前臂缺血挛缩的康复、关节僵直、烧伤的晚期康复等。物理康复科现有工作人员21人。其中: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2人,副主任治疗师1人,主管治疗师6人,治疗师10人。郭险峰主任对颈椎、腰椎、神经损伤的诊治水平为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物理康复科医师及治疗师都有深厚的的康复工作背景,临床工作经验丰富,对脊柱科、创伤骨科、矫形骨科、运动损伤科、手外科、小儿骨科、烧伤科、神经内科的常规工作和疑难病例都能顺利完成和深入探索。目前物理康复科医师正在积极开展足踝康复,超声下疼痛微创治疗、偏瘫痉挛患者肉毒素治疗,将为广大患者带来福音。物理康复科在新街口、回龙观两个院区分别以骨科康复、神经康复为重点。其中,新街口院区现有医师诊疗室,手功能评定室,大型机器评定训练室,足底压力测评训练室,体疗室,作业治疗室,理疗室,总面积600平米。回龙观院区现有医师诊疗室,体疗大厅,作业治疗室,理疗室,总面积1200平米。物理康复科除具有常规康复诊察、评定、治疗设备外,并拥有电脑手功能评定仪,足底压力测定治疗仪,biodex训练治疗仪,Tergumed评定训练仪,BTE评定训练仪,三维步态分析治疗仪等先进诊察评定和治疗用设备。物理康复科欢迎广大颈肩腰腿痛、骨关节损伤、手外伤、小儿骨病、烧伤后功能障碍、足踝功能障碍和脑血管病患者来就诊,接受我们真诚、精心的治疗。以我们的劳动换取你们高品质的生活!科室专业特色:物理康复科根据医院重点科室如脊柱科、创伤骨科、矫形骨科、运动损伤科、手外科、小儿骨科、烧伤科、神经内科等患者的需求特点,开展了多项有针对性的专业康复项目,为患者提供更优质的康复诊疗技术及服务。

小儿骨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沿革1963年,在中国骨科界元老孟继懋教授的积极倡导和支持下,组建成立了小儿骨病组,地点在北一病房日光室,仅有10张病床,隶属于积水潭医院创伤骨科的矫形专业组,部分骨科医生开始侧重于儿童骨科疾病的专科治疗工作,由此成为小儿骨科的前身。在崔甲荣教授领导下开始了对14岁以下年龄儿童的各种先天性畸形、骨与关节感染、骨病及肿瘤的诊治工作,当时的主攻目标是脊髓灰质炎后遗症(小儿麻痹)的治疗。1964年9月小儿骨科专业组搬入门诊楼东侧组建小儿骨科病房,病床数增加到36张。此期间曾在小儿骨科病房工作过的医生有崔甲荣、梁栋、贾佑民、荣国威、吴仲秀、崔寿昌、范源等,建科时的护士长为郑允宜同志。1966年开始的\"文革\"打乱了正常的科室分工和医疗秩序,各项工作处于无序状态。70年代小儿骨科的工作人员发生多次变化,直至1983年正式成立小儿骨科,作为独立的专业科室开始了再创业历程。历经几代人的辛勤工作和无私奉献,积水潭医院小儿骨科已经发展成为目前国内规模最大的专业科室,拥有两个病区共85张病床,全日专科门诊、专家门诊和特需门诊,24小时全天开放的独立急诊室,形成了学术领先、特点突出、特色鲜明的专业性极强的科室。(二)专业技术1、业务负责新生儿到14周岁儿童及青少年的运动系统疾患的诊断和治疗工作,诊疗内容主要包括先天性和发育性畸形,骨与关节损伤,儿童手畸形和外伤,儿童骨肿瘤和类肿瘤疾患。60年代初,小儿骨科梁栋医生即在国内率先引进并开展了Zahradnicek手术方法治疗先天性髋脱位的工作。1965年,崔甲荣医师开始引进髋骨截骨术(Salter术式)治疗先天性髋关节脱位。此后,各种小儿畸形的矫形手术治疗相继开展。特别是进入八十年代后,科室迎来了高速发展的时期。先天性髋关节脱位的治疗逐渐趋于系统化和规范化,从小婴儿各种挽具的应用、闭合复位分期石膏有限制动,到不同年龄段的切开复位、髂骨截骨、股骨近端短缩旋转内翻截骨术综合手术治疗,使得对于先天性、发育性髋脱位的治疗达到国际先进水平。此外,先天性马蹄内翻足、先天性高肩胛症、先天性垂直距骨、先天性胫骨假关节等疾病,均在国内率先开始临床研究和各种手术矫形治疗,积累了比较丰富的治疗经验。对于部分既往认识不清的疾病如臀肌筋膜挛缩、三角肌挛缩、外旋肌群挛缩等有了正确的诊断和相应的治疗措施,使治疗更为合理规范。儿童创伤方面,在国内最早开展儿童陈旧

小儿内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小儿内科创建于2013年8月,是一个年轻而富有朝气的科室。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和万乃君主任的带领下,科室人员经过8年的不懈努力,医护队伍不断壮大,诊疗范围不断拓展,专业水平不断提高,从建立之初仅设2间门诊诊室,发展到目前开设11间专业诊室,以儿内科常见疾病诊疗为基础,儿童内分泌、儿童哮喘及慢性咳嗽、儿童保健等多个特色专业共同发展,集医疗、保健、教学、科研为一体,在京北地区具有一定知名度和影响力的现代化科室。随着新龙泽院区的开业及回龙观院区的进一步发展,即将开设新院区门诊及儿科专业病房,小儿内科全科上下凝聚一心、蓄势待发,翘首迎接蓬勃发展的新阶段。科室特色及代表性成果:小儿内科拥有多种现代化的医疗设备,如激光治疗仪、超声骨密度仪、听力筛查仪、肺功能检测仪、体成分检测仪、除颤仪、无创呼吸机、心电监护仪等,能够满足多种儿童疾病的筛查、诊断和治疗需要。儿科设有独立的候诊区域、输液大厅及雾化区域,能够为广大患儿提供更为安全便捷的服务。我们具备一支经验丰富的高素质医护团队,共有医护人员27名,其中医生9名,包括高级职称3名,中级职称4名;具有研究生以上学历医师8名,其中博士3名,硕士5名;外聘首都儿科研究所专家12名,均为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护理团队共18人,包括主管护师1名,护师11名,护士7名,其中本科以上学历13人。科室注重人才培养,多名医师曾在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儿童医院、北医三院等进修学习,多名医护人员参加儿童肺功能检查规范化培训、儿童保健系列项目培训等学习班,通过考核并取得专业证书。一、\"专全结合\"的发展模式目前小儿内科的业务范围包括:内科疾病综合诊疗、儿童内分泌\/生长发育、儿童哮喘及慢性咳嗽、儿童保健,在保障儿童常见内科疾病诊疗的基础上,为不同需求的儿童提供更加具有针对性的特色诊疗和保健服务。1、综合诊疗:综合诊疗的主要内容为儿内科疾病,包括呼吸系统、消化系统、泌尿系统等的常见病和多发病。为了给周边儿童提供更为便捷的医疗服务,小儿内科自2015年4月开始开设双休日门诊,坚持至今、风雨无阻,同时从首都儿科研究所附属医院聘请多名不同专业领域的专家坐诊,极大程度满足了京北地区儿童的诊疗需求,年门诊量超过8万人次,位于北京市属医院前列。2、儿童内分泌\/生长发育:本专业是我科的重点特色专业,目前已经建立起一支完善的专业医护团队,主要提供儿童内分泌系统及生

胸外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是一所大型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胸外科作为医院的重要科室,负责诊治胸廓、肺脏、食管、纵隔相关胸外科疾病。我院又是北京创伤烧伤抢救中心,接诊大量北京、周边乃至全国创伤烧伤病人,承接院际会诊,对胸外伤、合并胸外伤的全身多发创伤获得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我科根据病情为患者制定保守治疗或者手术治疗的治疗方案。胸外科成立于1990年7月,现任科主任张强主任医师,共有医师7人,床位28张,新街口、回龙观、新龙泽三个院区门诊和新街口、新龙泽两个院区病房。目前科室有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其中博士2人,硕士4人。胸外科技术水平已达到北京市及全国先进行列,年门诊量10000余人次,年急诊量1500余人次。主治医师以上医师均能独立完成肺癌、食管癌和纵隔肿瘤切除术。随着肺癌发病率的升高,近年来我科在胸外科微创手术方面取得飞速发展,胸腔镜下行肺叶切除+纵隔淋巴结清扫已成为早期肺癌的标准术式。现我科联合呼吸内科、病理科等可提供多学科诊疗模式(Multidisciplinaryteam,MDT)的标准化肺癌诊疗方案。科内广泛开展了胸腔镜肺癌根治术,胸腔镜纵膈肿瘤切除术,胸腔镜全胸腺切除术等腔镜手术,在国内较早开展射频消融治疗肺癌技术,为晚期无手术根治机会的胸部肿瘤提供了另一种治疗选择。并在国内率先应用计算机导航下射频消融治疗晚期肺癌,取得良好效果。肺癌CT引导穿刺活检技术,为肺部结节的病人提供了另一种诊断方法。依托北京积水潭医院骨科优势,本科室对\"胸部创伤、胸廓畸形、胸壁肿瘤(胸骨、肋骨和软组织肿瘤)、胸壁感染和肺转移瘤等\"疾病的诊疗达到国内及国际先进水平。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对多发创伤,胸腹联合伤及胸部重度创伤患者的治疗,获得了大量临床经验,手术取得良好效果;对胸骨骨折、多根多段肋骨骨折,国内率先采用先进的可吸收合成树脂人工骨肋骨钉、胸骨钉、钛合金加压锁定板进行内固定手术,取得非常好的疗效;在胸廓畸形治疗方面,在国内较早应用胸腔镜辅助微创治疗漏斗胸、鸡胸的患者(NUSS手术),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对于胸壁恶性肿瘤、胸骨\/肋骨骨髓炎扩大切除术后的大范围胸壁缺损是胸壁重建的难题,通过皮瓣外科学的手段处理大范围胸壁缺损是我院一大特色,使得众多手术变得可行,采用肌皮瓣、生物材料、金属材料等对胸壁缺损进行重建,其疗效与治愈率亦走在国内前列;在胸骨及肋骨肿瘤治疗方面,在国际

血液内科 查看详情

一、科室介绍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的历史已有40年,前身是1981年成立的血液内分泌组。1991年,内科血液亚科成立,设床位14张,首任负责人是李银水主任。2005年1月,北京积水潭医院血液科正式成立,白砚霞主任成为首任科室主任。血液科在开展血液病诊疗工作的同时,先后加入首都医科大学及北京大学医学部血液病学系。2013年1月,血液科病房正式迁至回龙观院区,床位扩展至29张。2021年8月23日,血液科新龙泽院区病房正式启用,位于南楼14层,是国内超一流的层流洁净病区。设有床位14张,全部为独立的百级单人层流洁净病房,配有智能面板数字化操控,并设有专门的家属探视走廊及医护人员专用通道。血液科病房的正式启用,将为干细胞采集、干细胞移植患者及大剂量化疗患者提供更优越的诊疗条件、更温馨舒适的住院环境和更可靠的保护。血液科同时开展三院区门诊。2015年6月,鲍立主任接任血液科主任。血液科全体医护人员在鲍立主任的带领下兢兢业业地开展一系列临床、科研工作。目前我科年门诊量逾1.2万人次,年出院患者超过2500人次。2016年3月,我科开展了第一例多发性骨髓瘤的自体造血干细胞移植,之后自体干细胞移植的病种逐渐扩大,数量逐年增长,我科也已成为欧洲骨髓移植登记组(EBMT)成员单位。2018年,为减少患者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我科成立了日间病房,用于骨髓瘤、淋巴瘤及白血病患者的化疗。目前,血液科日间病房每年入出院已达千人次以上。六年来,我科坚持定期同我院骨肿瘤科、脊柱外科、病理科、放射科、肾内科等兄弟科室进行临床多学科交流讨论(MDT)。特别是血液科和骨科的MDT,在国内血液学领域独具特色、享有盛誉,使我科成为MDT全国示范基地,不断有其他医院、其他专业的同道加入MDT中来,更好地解决了患者临床实际问题。在医疗工作的同时,我科大力进行了专科实验室建设,从2015年开展4色流式细胞检测,到之后采用8色流式细胞检测、游离轻链检测、荧光原位杂交(FISH)检测及二代测序(NGS)检测,都为血液病患者的精确诊断提供了帮助。同时,我科也在临床实践中建立了独特的骨髓瘤免疫分型检测及基因测序方案,并已申请专利。2020年,我科进行药物临床试验机构的备案并顺利通过审核。2021年1月,第一项淋巴瘤的药物临床试验项目已开始招募患者,为血液病患者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择。这些都标志着血液科学科建设的逐渐完善和

运动医学科 查看详情

六十余年来,在浓厚的骨科学术氛围中,一代又一代医学学子投身于积水潭医院的骨科事业中,为之奉献的同时也被培养成为中国骨科栋梁之材。1999年初,一批有才华、有抱负的年轻骨科医生在经过国外的系统培训后回国,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他们将自己所学习的先进理念和技术付诸于实践,开始拓展一个全新的骨科领域——运动损伤。在经历了最初十年的艰苦创业阶段后,积水潭医院运动损伤科如今已经发展成为国内首屈一指的运动医学科。现设有病房48张床,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7人,其中博士研究生6人,硕士研究生5人,硕士生导师2人,副教授1人,教授1人。目前以膝、肩、肘、髋、踝关节运动伤病为主体开展较大规模的各类关节镜和切开手术,年手术量近3000例,包括膝关节各种韧带损伤、半月板修复和移植、软骨修复、髌骨关节不稳定、肩关节不稳定、肩袖损伤、肩部骨折及人工肩关节置换、肘关节关节镜、不稳定及置换术、髋关节撞击症及盂唇损伤、踝关节不稳定及踝关节镜等。作为绩效突出的医院重点科室,运动损伤科从开始组建就着眼与国际接轨。依照骨关节运动损伤现代诊疗理念更新了诊疗和康复常规、引入了主流的关节镜微创外科手术技术、建立了系统正规的国际化评估和随访体系。科室的医生全部都经过国外系统培训、专科培训、专项技术培训、定期参加权威的专业学术会议。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可以迅速将最新的技术应用于临床。十年来,科室开展了大量的开创性工作,填补了积水潭医院及国内专业领域多项技术空白,其中一部分属于国际首创。他们成功诊治了大量的运动损伤患者,形成了崭新的患者群体,取得了显著的社会效益。作为国家体育总局指定的运动员就诊医院,近年来为国家级运动队作了大量的工作,得到了国家体委及运动员们的肯定,在为运动员提供\"一站式\"医疗保障的同时,也最大程度满足了人们对运动医疗健康的需求。科室临床科研水平起点很高。承担了十余项国家级、市级科研项目,如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国家十五攻关项目、国家体育总局皮划艇队和赛艇队的调研课题、北京市卫生局\"十百千\"项目,科技新星项目,首都科学发展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等。在创新的思路引导下,开展了关于肩关节置换、肩关节不稳定、肩袖损伤、肘关节镜、踝关节不稳定、髋关节撞击症、半月板移植、后外复合体重建、髌骨关节不稳定、导航下关节镜手术等多项新技术研究,其中有些技术属国际首创。近年来,在国内、外核心期刊上共发表学术论文

中医针灸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针灸科成立于1956年,首任科主任就是在京城素有盛名的\"南王北胡\"之称的北胡-毫发金针胡荫培,同期还有刘久庵,冯治中等著名针灸医师,建院伊始慕名前来找胡老看病患者众多,每天都近百人。在胡老的精心教育培养下,又带出了王木琴,陆续华,吴佳起等高徒。吴佳起主治医师与本院张书鹏袁珍等人合作发明的《推按运经仪治疗胆囊结石410例研究》,该成果1987年获北京市科技进步一等奖,1988年获国家中医管理局医药科技进步奖二等奖,1989年获国家科技进步三等奖,在全国医药卫生科技成果展览会上获奖并受李鹏接见。2002年,针灸科王志芹,熊大昌二位医师,受卫生部派遣作为第十八批援助几内亚医疗队队员,克服重重困难,远离家庭,到世界上最贫穷落后的国家之一的西非国家几内亚进行援外医疗工作。很快熊大昌医师成为医疗队核心队员在工作之余,还参加了几内亚高管的几乎所有保健工作,如几内亚三军参谋长卡马拉,国防部办公室杜尔少将及时任的财政部长,总统府办公室主任,农业部长等等,都进行过保健治疗,尤其是2003年初,时任几内亚总统孔戴突发脑梗死引起右半身麻木不利,求助于中国医疗队进行治疗,熊大昌医师运用中国传统针灸配合适当按摩,很快似的孔戴总统病情得到好转,稳定和恢复。为此孔戴总统在2004年十八批医疗队归国前,特意召见医疗组成员表示感谢并合影留念。2004年下半年,正值派出以积水潭医院为主的第十九批医疗队缺少一名针灸医师,熊大昌再次主动申请二赴几内亚进行援外任务,并于2006年圆满完成援外任务归国,成为北京市第一个连续二届援外的医疗队员。现状:现在针灸科成为传统医学科的一部分,科室现有人员6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护师1人,其他人员1人。科室虽小但仍然承担了北医的教学,院内会诊以及回龙观新街口两院区的门诊,及周末节假日的值班任务。针灸科诊疗特点:针灸科是在中医理论和针灸理论的基础上,运用针刺等物理治疗方法,结合中医中药,发挥物理疗法结合内服及外用的综合治疗优势。具有适应症广泛、疗效迅速显著,无毒副作用等特点。在中医\"治未病\"和\"治病求本\"的治疗思路的指导下,运用中医和针灸的专业技术,对疾病进行预防和治疗。以敬业求实的精神和优质真诚的态度,为广大病患服务。针灸科特色治疗:针刺疗法、拔罐疗法、耳针疗法、三棱针放血治疗、电针、红外线治疗、穴位敷贴疗法、腕踝针疗法、火针疗法等。针

中医正骨科 查看详情

中医正骨科始建于1958年,由当时北京市骨伤科名医夏锡五、黄乐山等人创建。开展了小夹板治疗闭合骨折,陈旧性关节脱位手法治疗的工作,与创伤骨科合作开展腰痛门诊工作,对腰椎间盘突出进行系统研究.逐渐形成了以骨折闭合整复小夹板固定,和腰椎间盘突出症推拿手法治疗为特色的治疗体系。通过培养、引进人才,提高业务水平,先后开发出腾药、正骨洗药、万应膏、关节痛丸(原四零四丸)、当归活血丸等一系列药物,用以治疗骨科的常见病和多发病,取得了良好的效果。在历任主任夏锡五,黄乐山,张世坦,李建民等人领导下,经过数十年几代人的不懈努力,中医正骨科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开展了多种治疗项目,充分挖掘中医传统疗法在骨伤科疾病治疗中的优势,依托西医骨科各专业的学科优势,通过加强学科交流,提高学术水平,不断完善诊疗技术。目前已经成为人才梯队完整,诊疗水平先进,在医疗,教学,科研等方面均衡发展的临床科室。针对骨科常见病及多发病均有独特的治疗方法,治疗水平达到国内一流水准。人才梯队: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1人专业技术:中医正骨科运用传统中医理论为基础,结合现代医学的诊疗手段,应用中药内服、外敷、手法推拿、牵引、中医理疗、小夹板治疗骨折等保守方法,治疗骨科常见疾病,特别在中老年退行性关节病(如颈椎、腰椎、膝关节等)、颈背肌筋膜炎、急慢性腰疼颈椎病、腰椎间盘突出、症肩关节周围炎、肱骨外上髁炎(网球肘)、股骨头坏死及急慢性骨与关节的损伤等疾病的治疗中,方法独特,疗效明显。

重症医学科(ICU) 查看详情

重症医学科团队经过二十二年的努力,医疗水平不断提高,人员队伍不断壮大,整个团队年轻而充满活力。随着新龙泽院区开诊,重症医学科正式开启\"一院三区\"发展模式。为了满足群众的医疗需求,配合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步伐,经过科学的评估和测算,重症医学科重新对三个院区医疗护理特点、重点、难点进行梳理和定位,以便为患者提供更加精准、优质的医疗服务。新街口院区为配合非首都功能疏解,新街口院区重症医学科暂时在西一病房过渡,并有望在2021年底搬进重新装修的新病房。新街口院区重症医学科是根基和发源地,也是大本营,成立于1999年,从无到有,从小到大,从弱到强。重症医学科发展的二十年,也是积水潭医院优势科室发展的黄金阶段。重症医学科充分发挥安全保障和挽救急危重症患者生命,提高生存率和生存质量的作用,培养了一批危重症专业医疗人才和专科护理人才。依托北京市创伤烧伤救治中心的特点,主要收治各类多发创伤,严重复合伤合并失血性休克的急危重患者。较早开展了有创监测、床旁血液净化治疗,经皮气管切开,纤维支气管镜应用,床旁超声等危重患者诊疗技术,以及危重患者俯卧位通气,徒手放置空肠营养管,重症护理超声,高龄老年骨折患者的围术期管理,推行快优康复的理念,通过早期床旁坐起以及功能锻炼等综合干预促进骨科术后的康复等护理特色。回龙观院区重症医学科多以疑难复杂的危重症为主,面向全院各个科室接收危重患者:各种严重休克,多器官功能不全的支持与管理,急性重症胰腺炎、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以及高危孕产妇等。同时兼顾重大手术后患者的管理,要求更加精细化和更综合的知识理论支持。新龙泽院区新龙泽院区以科技和信息化见长,设备先进功能齐全,单间病房的设计更加注重隐私和独立性,更好的避免交叉感染和嘈杂的噪音影响,更加人性化,就诊感受好。由于手术科室居多,新龙泽院区重症医学科以收治各种疑难复杂的手术患者为主,包括普通外科肝胆胃肠的复杂手术、胸外科的开胸手术以及骨科各亚专科的重大手术等。在医院的大力支持下,重症医学科引进先进的生命支持设备和高水平的重症医疗护理人才,不断提升凝聚力和业务水平,打造一个综合救治实力强大,医疗护理覆盖面广,科技信息化水平高的专业科室,为医院高质量发展贡献力量。科室简介一、科室基本情况(一)科室简介北京积水潭医院重症医学科,成立于1999年12月,成立之初,面积不足一百平米,仅有3张床,一名医师,8名护士,承担全院外

足踝外科 查看详情

北京积水潭医院足踝外科是医院8个骨科专业科室之一,成立于2018年3月,秉承\"诚实善良努力团结\"的科训,科室队伍不断发展壮大,迅速成为国内足踝领域的\"领头羊\"。2021年8月,科室的36张床位全部搬迁至新龙泽院区,新院区的投入使用成为足踝外科发展的\"助推器\",加速开启了\"临床+科研\"双向发展的新模式。科室现有9名足踝外科专业医生,包括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3人;护士队伍13人。其中7位医生具有博士学位,并都有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瑞士、新加坡进行专业进修学习的经历。年门诊量达到14000余人次,年手术量约1800台。仅用三年时间,足踝外科就走在了国内同行的前列。在学科带头人武勇教授的带领下,医生们具有优秀的职业精神,基础扎实,技术先进,专业性强,从临床、科研和教学全面发展,努力做到足踝外科科训:诚实,善良,努力,团结,以病人为中心,踏踏实实做工作,确保治疗质量,为患者解除病痛。足踝外科的治疗范围包括:1、足踝部位的骨折创伤:踝关节骨折,Pilon骨折,跟骨骨折,距骨骨折,Lisfranc(跖跗关节骨折脱位)损伤,陈旧性骨折,骨折后遗症。2、足踝部位的运动损伤:运动造成的肌腱和韧带等软组织损伤。踝关节不稳定、距下关节不稳定、跗中关节、跖跗关节及跖趾关节不稳定。距骨骨软骨损伤等距骨病变。3、足踝部位先天性及后天获得性非创伤性疾患:拇外翻,平足畸形,高弓足畸形,跟腱止点疾患,足踝部位的肿瘤,糖尿病足踝疾患,痛风性关节炎,踝关节骨性关节炎的保踝治疗,包括关节镜下清理,踝上截骨,外架牵引,全踝关节置换,踝关节融合。治疗各种先天性足疾患,小儿麻痹,大脑瘫等引起的复杂足畸形(外固定架应用)。4、足踝部位疾患应用导航机器人,关节镜,微创技术的治疗。,,,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