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麟:医学博士。首都医科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主任医师。先后兼任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心脏中心副主任、大内科主任、内科教研室主任、老年科主任及苏州明基医院哈特瑞姆-心脏中心主任。社会兼职卫生部“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专家组成员、中国高血压联盟理事、中国心力衰竭学会常务委员、北京市高血压学会委员、江苏省心脏康复联盟常务委员。从事临床工作45年,积累了大量的临床经验。擅长应用基础实验方法验证并解决临床实际问题,重视多脏器多功能损伤和内科疑难病症的诊断和处理,特别是老年多发病、多系统疾病的综合治疗。主要研究方向:1.心力衰竭与相关疾病的基础与转化医学研究:重点在探讨心力衰竭与高血压、冠心病、心律失常、心肌病和老年病的相关性以及病理机制。1995年以来先后从蛋白、离子和基因水平证实了免疫学机制参与心力衰竭与相关心血管疾病的病理生理过程;2008年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发现并证实“M2-乙酰胆碱能受体基因变异是我国家族性扩张型心肌病的致病基因之一”,同年论著在国际心血管疾病的顶级杂志(CIRCULATION RESEACH)发表,并获中国知识产权专利两项;2.心力衰竭与相关疾病的临床研究:20年随访756例患者,观察到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证实多种治疗心衰的药物通过检测相应的自身抗体,能够提供每位患者个体的用药剂量及最佳维持剂量;2018年关于慢性心衰患者随访15年的论著“慢性心衰患者长期预后严重指数研究”发表在国际(LIFE SCIENCES)杂志,文章特别强调个体化治疗能明显提高慢性心衰患者5年的存活率,较国外报道提升70%,同时生活质量有明显改善,证实长期随访患者的重要性和必要性。 先后承担国家科技部课题2项,国家人类基因组北方基因中心子课题2项,国家自然基金3项,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3项、首都重大科研基金1项。以第一作者或通讯作者在国内外医学杂志发表论著160余篇,SCI收录51篇。多次在美国心脏病大会发言。主编或副主编医学专著5部。获省部级科学技术三等奖三项、优秀奖一项。获吴阶平优秀教师荣誉奖,优秀博士生导师荣誉奖、北京市巾帼英雄荣誉称号等,先后获国家专利两项。 在对756例心力衰竭患者随访并治疗长达20年的研究中,发现心理疏通加精细的个体化非药物、药物及康复治疗,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的前提下,10年死亡率较国外报道降低7
[收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