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日友好医院
首页 / 科室列表

妇产科 查看详情

科室发展历程:1984年中日医院建院伊始即成立妇产科;2015年建立国际医疗部妇产科病区,2016年建立西区妇产科。2014年成为首批北京市住院医师培训基地,国家药品实验基地20余年,卫计委内镜培训基地近10年。2014年成为中国医师协会微无创医学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单位,2016年成为中华预防医学会生殖健康分会主任委员单位。妇产科历任主任:姜梅,邢淑敏,吉淑芳,卞美璐教授。科室现任主任为凌斌教授,副主任为梁静、潘晓玉和梁海燕,目前妇产科已聘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17人、护师42人。医师队伍中博士和硕士占95%。门诊、病房设置:门诊包括妇产科门诊、国际部妇产科门诊、西区妇科门诊、北区妇科门诊,西医妇科实验室。病房包括西医妇科、产科、国际部妇产科病区、妇科三病区、西区妇科,共计五个病区,床位120张。诊疗设备介绍:拥有先进的达芬奇手术机器人Xi、腹腔镜、宫腔镜、尿动力学检查仪、盆底康复治疗仪、超声影像等设备;实验室设备包括Prepstain自动细胞染片机,MatePrep染片助手和EppendorfCentrifuge5810离心机等。科室诊疗特色:妇科:1.妇科肿瘤:开展腹腔镜下手术治疗子宫颈癌、子宫内膜癌和卵巢癌等疾病近20年,恶性肿瘤腹腔镜手术率达90%。妇科肿瘤发生年龄趋于年轻化,注重保留女性性器官及生育功能方面。较早开展对晚期、复发的妇科恶性肿瘤患者进行免疫、靶向、中药等综合治疗和相关的临床实验。2.普通妇科:开展子宫肌瘤、卵巢囊肿、子宫内膜息肉、子宫粘膜下肌瘤、生殖系统畸形疾病诊治,微创手术占普通妇科手术的98%。尤其擅长子宫肌瘤和子宫腺肌瘤的诊治,将我科原研的腔镜下无瘤防御体系成功用于临床,为无数来自于全国各地巨大、特殊部位复杂肌瘤、腺肌瘤患者成功实现微创和保留子宫的手术愿望,开辟了一个微创手术的新时代。同时开展单孔腔镜、经阴道的自然腔道手术尽可能多地为患者保留美观。3.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国际创新开展\"腹腔镜下腹膜外腹壁线性子宫悬吊术\"治疗子宫脱垂、阴道穹窿脱垂等中盆腔缺损,经过长期的临床实践充分验证了该术式有效、安全,开辟了盆腔脏器脱垂治疗的全新术式。4.宫颈病变中心:在国内较早开展宫颈病变筛查及诊疗,宫颈病变治疗规范、经验丰富,并建立有相应的宫颈筛查实验室。5.不孕不育与妇科内分泌:擅长各种不孕不育相关疾病的诊断和微创治疗,以及更

男科 查看详情

男科男科门诊于1995年成立。经过20多年的发展,临床综合实力迅速提高,中西医并重,药物与物理治疗相配合。2014年成为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生殖医学专业委员会的主委单位。科室人员构成:科室主任为王传航。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1人、技师3人、护师2人等。博士学历2人、硕士学历3人,高级职称3人、副高职称1人、中级职称3人,科主任王传航兼任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副主任委员和常务委员、中华医学会常务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主任委员和秘书长、北京中医药学会副主任委员等重要学会职务。门诊、病房设置:科室开设不育症、精索静脉曲张、前列腺疾病等专病门诊。设有男科功能检查室1间,男科实验室1间。诊疗设备介绍:科室设有独立的男科实验室、检查室和治疗室。拥有生育检查设备3台、前列腺诊疗设备5台、性功能障碍诊疗设备4台,能开展系统全面的男科专科检查,能进行特色的中西医外治疗法(穴位刺激治疗、温经通络热疗、生物反馈治疗等)。科室诊疗特色:(1)男性不育症与育前检查:开展的项目有精液自动分析、精子形态学和生精细胞学检查、生殖道感染筛查、生殖内分泌激素检测、生殖系统超声检查、精索静脉高位结扎术、中西药物综合治疗等。我科的核心技术精子形态学和生精细胞学检查,承担了大量各地医院的会诊工作。(2)前列腺疾病:结合全面检查,根据病因个体化治疗。采用中西药物,配合体外热疗、生物反馈治疗及生活方式指导,达到缓解症状、改善生活质量甚至治愈的目的。(3)性功能障碍:开展阴茎硬度测量、彩色多谱勒超声、敏感度测试等特色检查,有助于明确病因、指导治疗。中西药物配合毫米波穴位治疗、心理疏导等综合治疗方式,可显著改善患者勃起功能、延长性生活时间。现有专病门诊:科室开设男性不育、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疾病等专科门诊,主要包括:(1)生育功能的检查、评估和治疗体系:精液质量全面检查(精液常规、精子形态、生精细胞学、精液微生物、精浆生化等,国际部男科还可以进行精子碎片DNA检测);男性生殖系统超声检查;性激素、病毒、优生四项等血液检测;对配偶反复胎停育、严重少精子或无精症、遗传病史的人群,与检测机构合作开展了染色体核型分析和Y染色体微缺失检查。参照检查结果,结合生育史、性功能状况、个人生活史、既往病史、家族史及配偶生育能力,特异性的对每个患者的生育能力进行个体化评估。在此基础上进行综合化及个体化治疗,包括中医特色的补肾填精、疏肝理气、

眼科 查看详情

自1984年中日友好医院建成开业以来,眼科经过35多年多的发展,在历任主任高应弼、孙心铨、金明、陈术和王志军的带领下,科室由小变大,由弱变强,现在已经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期。在眼底病诊治、重度开放性眼外伤救治、小儿眼底病、复杂眼底手术、白内障手术、近视屈光手术及中西医结合眼科方面形成了自己的特色。现在中日医院眼科整体医疗水平在国内眼底及眼外伤专业有良好声誉,同时中西医结合治疗疑难眼病、视神经萎缩独树一帜。随着2015年中日友好医院西区眼科中心的成立,眼科整体诊疗实力迎来更大的飞跃。目前中日友好医院眼科开放床位数50张,年出院近5000人,年手术量达5000余例,年门诊量近10万人次。科室人员构成: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5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2人、技师5人、护师17人等,博士研究生学历占科室医生比例达到了57.9%,其中,王志军主任医师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全国委员,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副主任委员,眼外伤组副组长;陈宜主任医师担任中华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青年委员及学术秘书,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教育会常委,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眼科分会委员,中国眼微循环协会委员,中国老年学和老年医学学会常务理事,眼科杂志副主编。有中华中医药学会眼科分会主任委员1人、北京医学会眼科分会委员3人、青年委员1人;北京中医药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1人,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眼科专业委员会委员1人,北京市残联\"白内障复明项目\"专家委员会成员2人,担任各类眼科杂志编委4人。我科返聘孙心铨教授为国内眼科激光治疗组第一任组长,在复杂眼底疾病尤其是黄斑病及激光治疗方面造诣颇深,经验丰富。门诊、病房设置:科室在本部及西区开设普通门诊、专家门诊、专病门诊、特需门诊等门诊;专病门诊包括眼科屈光门诊、黄斑病门诊及视神经病变专病联合门诊。住院病床共50张。本部及西区设有完善的眼科功能检查室,能开展验光、视野、UBM、OCT、B超、眼底荧光血管造影等,另外,还有分子生物实验室1间。诊疗设备介绍:门诊目前有综合验光仪、角膜地形图、眼前节分析(Pentacam)、A\/B型超声扫描、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眼底荧光血管造影(FFA)、超声生物显微镜(UBM)、干眼分析仪、动态视野检查等多种特殊检查。眼科手术室有蔡司手术显微镜,博士伦超声乳化机,爱尔康超乳玻切一体机等设备

风湿免疫科 查看详情

风湿免疫科科室发展历程:风湿免疫科创建于1984年,为国内成立最早的风湿免疫学科之一,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连续10年在复旦大学全国医院最佳专科排行榜中排前10名。是北京协和医学院、北京大学医学部硕、博士点;为首批北京市住院医师和卫生部风湿免疫内科专科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国家药物临床试验机构,卫生部骨质疏松规范化诊疗基地,全国风湿免疫内科进修基地,国际肌炎评估和临床研究组与欧洲肌炎注册研究组成员单位,欧洲血管炎研究组单位。科室人员构成:科室主任为王国春教授,科室副主任为卢昕教授,护士长为张影。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5人、技师2人、护师19人等。实验室研究人员5人,其中副研究员1人,助理研究员2人,技术员2人。多人先后兼任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华医学会风湿病分会秘书长、中华医师协会风湿病学分会顾问、《中华风湿病学》杂志副主编及国际肌炎协会执委等学术职务。门诊、病房设置:住院病床共40张。诊疗设备介绍:科室拥有先进抗核抗体检测设备、肌肉病理全套完整设备、流式细胞仪等。科室诊疗特色:1.多发性肌炎\/皮肌炎:\"肌炎\/皮肌炎\"的诊断和治疗是科室重要特色,特别是复发、疑难或危急重症的肌炎\/皮肌炎的处理具有丰富的临床经验。诊治水平处于国际及国内领先水平。2.各种常见风湿病、危急重症与疑难风湿病以常见和疑难的风湿病(包括:系统性红斑狼疮、神经精神狼疮、类风湿关节炎、骨关节炎、强直性脊柱炎、痛风、反应性关节炎、银屑病关节炎、干燥综合征、硬皮病、系统性血管炎、不明原因发热、自身免疫性肝炎、IgG4相关性疾病)的诊疗为基础,以内科危重及各种疑难病为特色综合发展,成立了良好的亚专科学科骨干梯队(教授-副教授-主治医师-住院医师诊治队伍)。在国内有相当高的知名度、很强的影响力和辐射力,大多数患者来自全国各地。3风湿病新药临床试验基地是全国较早批准的风湿病新药临床试药基地之一,为患者提供国内外最新药物治疗。科室科研成果:科室承担了\"十一五\"、\"十二五\"科技支撑计划、\"863\"项目、国家自然基金、北京市科委、教育部、卫生部等多项科研项目。主要围绕着\"肌炎、皮肌炎及其间质性肺炎\"的发病机制及诊治开展研究,取得了丰硕的成果。获得北京市科技进步奖一项。科室教学情况:1.本科生教学:承担北大医学部五年制与八年制及北京中医药大学本科教学工作

血液科 查看详情

血液科成立于1984年,与中日友好医院同龄。目前科室主任为李振玲,护士长为邵雪燕。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6人、住院医师4人,其中本科1人,硕士4人,博士8人。实验室5人:主管技师1人,技师3人,助研1人其中本科1人,硕士4人,博士8人。护士20人:主管6人,护师8人,护士6人其中本科19人,大专1人。门诊、病房设置:住院病床共54张(本部40张普通床、2张移植床,西区12张普通床)。拥有独立骨髓穿刺室及实验室。科室配置流式细胞仪、染色体核型分析仪、FISH、细胞培养室、PCR仪、免疫固定电泳仪及血细胞分离机,对血液系统疾病进行精准诊断和治疗。科室诊疗特色:血液科年门诊量2万人次,年出院病人数2600人次。专业优势:血液肿瘤的MICM精确诊断、分层、预后及疗效评估;血液肿瘤的精准综合治疗,包括免疫化疗、靶向治疗、细胞治疗、造血干细胞移植、放疗等。优势病种:淋巴瘤、浆细胞病、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慢性骨髓增殖性疾病、老年髓系白血病、难治ITP、不明原因血细胞减少、再生障碍性贫血、噬血细胞综合征等。为新药临床实验基地,首医MDS基地。CLL、WM、Castleman病工作组成员。现有专病门诊:浆细胞病、淋巴瘤、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白血病专病门诊。科室教学情况:北医、北中医及首医系统课内科学大课;北医物诊、见习;北中医见习;轮转住院医师及进修医师培训;组织讲课、教学查房、MorningReport及大内科病例讨论等。其他重要事项:新冠疫情期间支援发热门诊,坚持收治门诊及住院患者,做好复工复产,派出多位同志参加新冠疫苗接种工作;多位同志参加青海、内蒙、西藏支边、陕西榆林地区(子州、清涧、神木、榆林)巡回医疗;国庆70周年天安门活动保健等。院内位置:血液科门诊位于内科门诊2层,本部住院病房位于A1东侧、西区病房位于6层。科室电话:门诊:010-84205252;病房(本部):010-84205379,护士站(本部):010-84205306;病房(西区):010-53236555,,,,{:"

泌尿外科 查看详情

科室发展历程:泌尿外科于1984年医院建院时成立,在鲍镇美、姜永金、张钊、刘乃波、张冠、周晓峰等历任主任带领下,科室在医教研等领域取得了快速发展和长足进步。科室技术力量雄厚,对泌尿外科疾病的诊断、治疗均处于国内前端水准。科室人员构成:科室现任主任为周晓峰,护士长为李俊杰。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1人、技师1人、护师20人等。科室医生学历构成:博士、硕士占比超过90%。重要社会兼职情况:周晓峰主任,现任泌尿外科科室主任,医疗保险办公室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协和医学院、首都医科大学研究生导师。全国青联委员,中央国家机关青联委员。中华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男科学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男科与性医学医师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基础与转化学组副组长,北京医学会器官移植分会委员,北京医学会男科分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务理事,北京肿瘤学会泌尿外科分会常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北京泌尿外科分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分会泌尿外科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医学委员会委员,中国老年医学委员会肿瘤分会常委,国家食品药品监督管理局医疗器械评审专家,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评审专家,北京市科委专家库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损害鉴定专家。科室发展中的重要人物及其影响力:鲍镇美教授采用调整细胞内钙离子的方法处理嗜铬细胞瘤,并应用于包膜下肾上腺嗜铬细胞瘤剜出术,减小了嗜铬细胞瘤的危险性,降低了手术死亡率,为此,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授予\"DecreeofMerit奖状\",以表彰他在这方面的成就。他曾获英国剑桥世界名人传记中心授予\"DecreeofMerit奖状\",享受国务院颁发的政府特殊津贴。门诊、病房设置:科室开设前列腺增生、尿路结石、尿失禁、肾移植与男性功能障碍、前列腺癌、肾移植术前评估、膀胱肿瘤等专病门诊。住院病床共55张。设有泌尿外科检查治疗室,体外冲击波碎石室,造口治疗室,门诊膀胱镜检查室。诊疗设备介绍:科室拥有进口泌尿系检查台、高清电子腹腔镜及配套超声刀、双极电凝、柔性电凝等手术设备、数字电视内腔镜监视系统、双极等离子电切系统、电子尿流动力学检测仪、纤维输尿管镜、纤维尿道膀胱镜、经皮肾镜、输尿管软镜、EMS腔内气压弹道、超声碎石机、钬激光碎石机、体外冲击波碎石机、经直肠超声、结石成分红外光谱分析仪等多种医

皮肤科 查看详情

皮肤科成立于1984年,由原中华医学会皮肤病分会主任委员陈锡堂教授创建。多年来,科室在陈锡堂、范廉洁、邹铭西、徐参、黄敬彦、杨惠兰、钱文燕等老一辈专家教授及所有医生的不懈努力下,不断充实、进步和发展,形成中西医为特色的临床专科。2015年以来,在引进科主任崔勇教授带领下,学科医教研全面发展,形成\"一体两翼\"的发展模式,本部皮肤科门诊+病房为一体,西区毛发医学中心+国际部美容皮肤科为学科两翼。复旦及医学科院排行榜均迅速提升,近三年均稳定在前20名。承担国家卫生健康委医政医管局皮肤病学质控研究项目。学科目前是我国皮肤影像、远程皮肤病学和皮肤病人工智能领域的领衔学科,在医工结合(微针研发、护肤品研发等)领域已经形成特色。科室主任为崔勇教授,副主任为杨顶权教授,教学主任由郑占才教授担任,姚琳任护士长。科室共有二级教授2人,主任医师11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5人,技师5人,护师6人。门诊、病房设置:科室开设银屑病、中西医结合银屑病、毛发、瘢痕、痤疮、湿疹、性病、美容皮肤科等专病门诊。住院病房共10张病床。2017年西区开展毛发医学中心,成立毛发医联体。2017年国际部开展国际部美容皮肤科。诊疗设备介绍:(1)科室美容设备:ARTAS植发机器人、SRT-100浅层X线放射仪、Elosplus超光子、科医人王者之冠、科医人LightsheerDuet(月光真空脱毛)、赛诺秀C10激光、Profile工作平台、飞顿辉煌360平台、Plasma离子束、二氧化碳激光、红蓝光治疗仪、MIT瘢痕注射仪、德玛莎水光仪、皮肤清理仪、PRP治疗仪等。(2)皮肤影像设备:FotoFinder皮肤镜工作平台,康奥皮肤共聚焦显微镜(皮肤CT)工作平台,TPM皮肤高频超声、VISIA皮肤检测仪。(3)窄波紫外线2台(全身、局部):治疗银屑病、副银屑病、白癜风、皮肤瘙痒、玫瑰糠疹、淋巴瘤等疾病。(4)光动力治疗仪:治疗尖锐湿疣、痤疮、血管瘤等疾病。(5)皮肤分离仪:用于白癜风自体表皮移植术。科室诊疗特色:(1)皮肤数字影像中心:是我国皮肤影像学组组长单位、中国皮肤影像技术体系牵头单位,拥有皮肤镜、皮肤三维CT、皮肤高频超声、VISIA皮肤检测仪等无创检查,为诊治疾病提供有力工具。拥有强大的皮肤病理团队,并开设远程诊断中心,与国内外高水平医院合作,可组织专家远程病理阅片,节约患者时间

针灸科 查看详情

科室发展历程:针灸科是中日医院开院后成立的第一批一级临床科室之一,成立于1984年。经过近四十年的发展,科室医疗水平和学术地位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本科是全国最早从事针刺麻醉研究的单位之一,在上个世纪80年代即广为人知;20世纪末,随着中医国际化的脚步加快,本科又成为最先走出国门向瑞士等西方国家传播针灸技术的单位;近二十年来,科室在建立健全学术架构方面着重发力,科室技术能力和社会影响力发生了脱胎换骨的变化:2005年科室开始建构针灸-针刀并重的\"新针灸技术体系\",2010年在国内外率先完成系统的针刀应用解剖学研究,奠定了针刀医学的临床解剖学基础,对促进针刀医学学科的健康发展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2018年在国内外率先完成超声引导下的针刀系列微创技术的研究并成功运用于临床,发表了一系列SCI论文,多项技术为本科作者首次发表,这些研究推动针刀技术进入了可视化时代;2018年科室成为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单位,标志着科室在全国领先的学术地位的确立;2019年科室在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领衔成立超声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委员会,引领全国相关学科在互联网时代向纵深快速发展。科室人员构成:科室主任为李石良教授,全科医生中有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护师1人,其中医学博士4名,医学硕士3名,硕博士学位获得者占比为87.5%,科主任李石良教授担任中华中医药学会针刀医学分会主任委员及国家远程医疗与互联网医学中心超声可视化针刀微创技术委员会主任委员,是超声可视化针刀技术的代表性人物,在针灸、针刀、疼痛及软组织病等领域具有重要影响。门诊设置:每周一至周五全天门诊。诊疗设备介绍:科室拥有三氧制备系统、超声诊断系统、超声药物导入治疗仪、颈椎牵引治疗仪等先进诊疗设备。超声诊断系统可以保证可视化针刀等微技术的顺利实施,超声的应用可以清楚的显示人体的解剖层次及病变部位的结构,神经、血管的分布情况等,做到高质量的术前诊断、术中导引和术后评估,提高针刀治疗的精准性和安全性,可以确保患者得到高质量的医疗服务,提升就医感受。三氧治疗是全世界公认的对抗软组织无菌性炎症的有效方法,尤其是在关节内滑膜炎症、关节积液的治疗中优势突出,本科的三氧制备系统支持三氧气和三氧水两种治疗方式,是多种疾病治疗过程中的重要辅助手段。科室诊疗特色:科室主要开展针灸与针刀两种医疗技术

耳鼻喉科 查看详情

开院首批建立的科室之一。1984年10月23日中日友好医院正式开院,耳鼻喉科同时建科。建科之初技术力量主要来自北京协和医院、北大医院及北京医院,主要成员为:协和医院王忠植主任医师、杨继生副主任医师、张小伯主治医师,北大医院王又孚副主任医师、北京医院魏殿纯主任医师、山西医学院王大昌副主任医师,以及新分配的刘丹丹、喻妮、纪辉、乔炎和陈仁5名住院医师组成。建科初期科室现代化医疗设备十分匮乏,给医疗科研工作的开展带来极大的困难。鉴于当时的实际状况,首任科主任王忠植教授凭借其所具有的前瞻性的学术思想和对医疗设备特有的专业知识,经过两年的努力,科室先后购进了4台永岛牌耳鼻喉科综合治疗台、Olympus和Zeiss手术显微镜、多功能纤维鼻咽喉镜、硬性耳鼻喉内镜,Stryker手术电钻,并建立了设备完善的听力功能检测室,逐步达到国内八十年代先进水平。在王忠植主任领导下医疗工作迅速达到北京三甲医院的水平。同时为尽快建立自己科室的特色,在杨继生、张小伯医师的共同努力下,先后开展了翼管神经切断术治疗常年变应性鼻炎、大剂量硬化剂注射治疗咽喉及鼻咽部血管瘤及内镜、显微镜下鼻窦外科手术及喉显微外科手术等一系列先进技术。又进一步扩大了科室在国内外的影响。在科室初期的创业阶段,我们同时得到了国内外前辈及同道的无私的帮助和指导,包括协和医院邹路德教授、301医院姜泗长教授、杨伟炎教授、方耀云教授等以及日本饭沼寿孝教授、山下公一教授等,对此我们始终铭刻在心。进入九十年代先后在杨继生、张小伯两任科主任领导下,科室进入蓬勃发展阶段,在头颈肿瘤的综合治疗、内镜鼻窦外科及嗓音显微手术方面取得了进一步发展。张小伯主任在国内首次系统总结出嗓音显微手术的基础理论、手术方法、手术适应症等,在中华耳鼻咽喉头颈杂志发表多篇文章。在此基础上,结合能与手术显微镜同步实施的二氧化碳激光技术,将嗓音显微手术应用于早期喉癌的治疗,并系统总结了早期喉癌的概念、诊断方法、分期标准及治疗原则。2003年张秋航教授担任第四任主任。在他的带领下,科室的发展步入了更新、更高的发展时期。科室普通病房床位由原来的24张扩展到38张,引进了先进的医疗设备。并在国内较早开展了内镜经鼻颅底肿瘤切除术,包括前颅底、鞍内、岩斜坡、颞下窝、岩尖等各颅底区域的肿瘤切除,并使我科在鼻颅底外科领域步入国内先进水平。2006年我院成为\"听力重建启聪行动\"全国首批

检验科 查看详情

科室发展历程: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大型综合性临床检验中心,成立于1984年,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专业配置合理、检验项目设置齐全的现代化检验科。拥有诸多国内外先进检测设备,能完成近600余项检测。为方便患者就诊,检验科急诊化验室、肠道\/发热筛查实验室24小时为临床服务。90%以上的检验项目能当天准确发出报告。2008年4月,检验科顺利通过由国家认可委组织的医学实验室国际标准化组织(ISO)15189国际医学实验室认可。检验科同时是朝阳区及北京市传染病监测网络实验室,同时检验科自2006年起检验科成为卫生部和北京市住院医师\/技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包括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实验诊断学课程教学工作。检验科先后获得中日友好医院先进集体、先进教学集体、及优秀党支部等多项荣誉,检验科志愿者咨询窗口先后多次获得北京市及国家级青年文明号。质量方针:患者至上准确及时持续改进。科室人员构成:科室主任为曹永彤,质量负责人为韩呈武,技术负责人为李江、于雪莹、张铁。其中主任医师1人、正、副研究员2人、主任技师1人、副主任技师6人、主治医师8人,住院医师6人、助理研究员3人、技师62名。我科现有博士14名、硕士12名,本科45、专科18、中专12,本科以上学历者71名占总人数78.8%。曹永彤,男,医学博士,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研究生导师。现任中日友好医院检验科、输血科主任。相继从事临床外科、临床检验、临床输血治疗工作20余年,承担国家科技部支撑课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课题、国家\"863\"专项及北京市首都特色专项课题,发表SCI论文40余篇。现兼任中华医学会检验医学分会委员、中华医学会临床输血学分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常委、中国医师协会检验医师分会常委、北京医学会医学检验分会常委、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检验医学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门诊、病房设置:检验科设有以下专业组:基础检验组(包括临检室、血液形态室)、急诊组、生免疫组、临床分子细胞遗传实验室、前处理组(包括服务台)、北区及西区专业组。诊疗设备介绍:主要设备有:XN全自动血细胞分析流水线、全自动尿液分析流水线(UF1000i尿沉渣分析仪、京都4280干化学分析仪)、STAGORvolution血凝分析仪、贝克曼FC500流式细胞仪、贝克曼全自动生化分析仪AU5800、罗

营养科 查看详情

科室发展历程:营养科成立于1984年,担负着医学营养治疗、营养教学查房、科研等任务,主要负责患者的会诊、门诊和营养宣教工作,为病患制定营养诊疗计划,开具治疗膳食食谱,指导营养厨师制作治疗膳食。营养科是全国\"临床营养示范单位\",\"中国医师协会孕期营养课堂\"承办单位,中国健康促进基金\"非药物干预体重管理科研与培训中心\",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学专业委员会\"营养食疗科建设与管理指南\"首批试点单位,北京营养师协会营养师首批营养师培训实践基地。科室人员构成:科室负责人为石劢。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1人、技师4人。科室人员学历构成,博士3人,硕士2人,本科2人,专科2人。科室负责人石劢,副主任医师,医学博士。兼任兼任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健康管理与促进专业委员会副秘书长,中国中医药信息研究会生命质量研究分会常务理事,北京医学会临床营养学分会第十届委员会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宫廷医学研究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营养专业委员会学术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全国孕期营养课堂\"专家委员会委员,光明网健康科普传播智库专家顾问。门诊、病房设置:科室开设特色营养门诊、孕期营养门诊、非药物体重管理门诊、肠外肠内营养咨询等专病门诊。设有普通门诊1间,体重管理诊室1间,肠外肠内营养室1间。诊疗设备介绍:人体成分分析仪(通用型,孕妇专用型,便携式)、皮褶厚度计、握力器等。科室诊疗特色:1、特色营养门诊:对糖尿病、妊娠糖尿病、肥胖、肾脏疾病、心脑血管疾病、慢性阻塞性肺疾病、肿瘤、苯丙酮尿症、营养不良等90多种疾病开展医学营养治疗。2、体重管理门诊:体重管理经验丰富,借助于多种测量手段(体成分监测、内脏脂肪评估、身高体重曲线等)开展\"全人群\"(孕产妇、婴幼儿、学龄儿童、成人、老年人等)的体型判定,通过生活方式(营养+运动+体质调养)干预对与营养相关体重异常开展管理,发挥营养参与防病治病的作用。3、孕期营养门诊:备孕期、孕期、哺乳期等各期的营养指导及生活方式干预,诊治妊娠期出现的糖尿病、体重过度增\/减、营养素缺乏等各种问题。4、亚健康状态及婴幼儿、学生、孕妇、老人等特殊人群的营养状态评价,包括身高、体重、体脂分布、膳食史分析、生化检查等。5、配合临床科室开展肠内及肠外营养支持,提高疾病的治愈率。6、为患者制定基本膳食、治疗膳食、管喂膳食和代谢实验膳食四大类约几十种

介入医学科 查看详情

介入医学科,原名介入超声医学科。成立于2013年,主要从事超声引导下介入诊疗工作;2021年由\"介入超声医学科\"改名为\"介入医学科\",专注于开展不同影像介导下(超声、CT、DSA)肿瘤微创诊疗服务。目前,科室主任为于明安教授,科室人员组成包括:主任医师3名,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2人、技师1人、护师3人等。医护人员中博士学位7名,本科学历3名,大专学历1名。各位主任医师和副主任医师在不同肿瘤微创相关学会具有多个任职。门诊、病房设置:科室开设甲状腺结节微创诊疗专病门诊、乳腺结节微创诊疗专病门诊、肝脏肿瘤微创诊疗专病门诊及子宫肌瘤微创诊疗专病门诊。与其它科室共用病床12张。科室拥有三个介入手术室,其中包括国际最先进的肿瘤综合介入手术室(配有DAS\/CT\/超声一体机)。诊疗设备介绍:科室拥有肿瘤介入诊疗相关仪器设备,在品质、数量和种类方面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其中介入引导设备包括彩色超声5台、CT机1台、DSA血管造影机1台;肿瘤微创治疗设备包括微波消融机1台、射频消融机1台、氩氦刀冷消融机1台、放射性粒子植入设备1套。肿瘤综合介入手术室拥有的\"DAS\/CT\/超声一体机\"可使不同类型设备数据交互共享和图像融合,支持术中不同设备协同引导,达到引导方式最优化、辐射最小化和疗效最大化的作用,是国内外最先进的影像引导设备,代表肿瘤介入微创领域未来发展的方向。另外肿瘤治疗手段涵盖了热消融、冷消融、放射性粒子植入和化学消融等不同方法,可以根据患者病情达到最优化选择或不同方法组合介入治疗,达到肿瘤介入微创治疗的个体化。科室诊疗特色:肿瘤介入微创治疗是科室的特色,多个领域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过去五年科室接待亚洲、欧洲十余个国家的三十多位介入专家来科室观摩学习,并到多个国家进行学术交流和手术指导,所指导的介入医生已经在不同国家成功开展介入诊疗服务。科室在国内组建第一个由103家医院组成的\"介入超声医联体\",在医联体内进行临床指导、病例会诊与转诊、科研讨论与多中心研究,成功将科室介入优势向医联体合作单位扩展。具体诊疗特色包括:甲状腺结节微创治疗: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科室每年完成甲状腺结节微创治疗近千例,包括良性结节和恶性肿瘤。基于大量临床实践和不断进行技术细节总结,在甲状腺恶性肿瘤消融方面处于国内外领先水平,涉及病种包括甲状腺乳头状癌、髓样癌和未分化癌,

保健二部 查看详情

科室发展历程:保健部二部成立于2021年9月,由原保健部四部和原保健部三部合并而成。其中保健部四部前身为1984年建院时成立的中医老年病科,2012年更名为老年医学科,2017年更名为保健部四部,主要从事副部级保健医疗;保健三部前身为高干保健病房,成立于2002年1月,是我院最早接收正部级保健对象的病房。后先后更名为干部保健一病区、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A栋、保健部三部。2021年9月保健部四部和保健部三部合并为现保健部二部,是拥有多位中西医专家,以中西医结合和呼吸危重症的诊治为主要特色的科室。科室人员构成:科室主任为陈欣,副主任为李求兵,护士长为吴瑾、甘旭菲。科室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5人,主管护师19人、护师12人。科室博士12人、硕士4人,副教授4人,硕士生导师3位。退休返聘专家3人。科主任陈欣为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抗衰老研究分会常务委员,世界中医药学会联合会呼吸病专业委员会常务理事,曾任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呼吸睡眠障碍学组委员、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秘书、中国哮喘联盟联络人、中国哮喘联盟网站编辑委员会栏目主编、中国医师协会睡眠医学专家委员会委员、中国医疗保健国际交流促进会睡眠医学分会委员、美国哈佛大学医学院麻省总医院老年医学访问学者。作为负责人主持1项国家科技部重点研发课题,1项中华医学会临床医学科研专项基金3项,作为骨干多项参与\"九五\"科技攻关,\"十一五\"国际科技支撑计划和北京市首发基金等多项科研课题。发表论文50余篇,参与编写医学专著4部。门诊、病房设置:科室开设呼吸、睡眠障碍、老年记忆障碍、老年衰弱等专病门诊。住院病房位于北区A栋9、10、11、12层,共34张病床。诊疗设备介绍:科室拥有840呼吸机6台,Maquet呼吸机3台,V60呼吸机1台,经鼻高流量吸氧装置11台,支气管镜1台。科室诊疗特色:科室诊疗特色为呼吸危重症及老年病中西医结合防治。1、慢性阻塞性肺病、过敏性哮喘、不明原因咳嗽的中西医结合治疗。2、高龄呼吸衰竭患者气道管理和肺部感染的防治。3、老年记忆障碍、痴呆的诊治;老年记忆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4、中医药治疗睡眠障碍。5、老年抑郁焦虑障碍的中西医结合治疗。6、老年衰弱症的管理及中西医结合防治。7、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急性脑卒中。8、中西医结合治疗老年心血管疾病如老年冠心病、高血压及其相关疾病

保健三部 查看详情

科室发展历程:干部病房于1984年建院时成立,早期承担干部及外宾医疗工作,2009年改为干部医疗东病区,2015年病房迁至中日医院北区,更名为干部医疗科\/保健部五部\/保健部三部,目前病房设在北区干部保健楼A栋7层、8层。科室人员构成:科室主任为郑霄云主任,护士长为贾婧。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3人,专业方向包括老年心血管、内分泌、消化等老年医学内科重要领域。护士共18人,其中主管护师11人,护师7人,专科护士5人,涉及危重症、静疗、肿瘤、老年4个专业。门诊、病房设置:科室开展老年心内门诊,老年综合门诊等专病门诊。住院病床共36张。科室诊疗特色:我科诊治患者平均年龄85岁左右,诊治最大患者104岁。按照老年性疾病特点设置了跨学科、多专业融合团队,开展老年综合评估,制定以患者为中心的全人管理、综合干预及个体化诊疗方案。对老年及老老年内科疑难危重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救治积累了丰富经验。诊疗特色:(1)老年心血管疾病:擅长老年冠心病、高血压、心力衰竭、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诊治,特别对老年心脏舒张功能不全早期诊断进行长期研究,积累了丰富的临床经验。长期从事超声心动图检查,可开展危重病人床旁超声心动图检查。(2)老年脂代谢异常:设有老年调脂专病门诊,对脂代谢异常进行全面管理。(3)老年内分泌疾病:擅长内分泌系统疾病诊治,如糖尿病及其并发症、甲状腺疾病等疾病,特别对骨质疏松及代谢性骨病等方面的诊治有着丰富经验。(4)老年神经系统疾病:长期从事老年神经心理评估,擅长阿尔茨海默病、额颞叶痴呆等记忆障碍疾病诊治。科室拥有经颅多普勒超声仪,可行脑血管床旁检查。(5)老年消化系统疾病:擅长老年消化系统疾病诊治,如消化系统肿瘤的早期诊治,胃肠动力监测,胃肠镜的检查等。(6)老年营养管理:我科为<老年科临床营养实施示范基地>的组成科室。科室医师及护理团队对老年营养的评估、实施及护理均有丰富经验。(7)老年及老老年共病管理:我科诊治最大患者104岁,医师对老年共病的综合诊疗、老年内科疑难危重症、多脏器功能衰竭的救治经验丰富。(8)老年综合评估:根据老年患者特点,对老年躯体功能状态、营养状态、精神心理状态、衰弱、肌少症、疼痛、共病、多重用药、睡眠障碍、尿失禁、压疮等进行评估。现有专病门诊:老年心内门诊(北区:每周一下午)老年综合门诊(北区:每周三下午)科室科研成果:科室承担及参与完成\

放射诊断科 查看详情

科室发展历程:中日友好医院放射科诊断成立于1984年,是集医、教、研为一体的综合性科室,经过三十余年的发展壮大,已经形成专业配置合理、检查项目设置齐全的现代化放射诊断科。拥有诸多国内外大型先进放射检查设备,近3年年均检查人次MR约5万余、CT约20万余人次。为方便患者就诊对抗疫情,我科开设了方舱CT,为发热患者提供24小时影像服务。我科开展了多学科MDT—呼吸、神经、肝胆外科、急诊疑难病例会诊、检查随时响应,优先保障干部保健。我科与19家医院形成医联体,协助朝阳区周边社区医院完成影像学诊断及会诊。我科成为首批卫生部和北京市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承担包括北京大学医学部、北京中医药大学等高校的影像诊断学课程教学工作。科室人员构成:科室主任为谢晟,科室副主任为黄振国、刘敏,护士长为朱炜。在编医师33人,博士学位15人,目前在职博士4人,高级职称7人(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3人),技师40人,中级职称19人,高级职称1人。张雪哲教授,医学博士,主任医师,卫生部中日友好医院放射诊断专业首席专家,兼任中华医学杂志常务编委,英国皇家医学会会员,美国加州大学SANDIEGO骨俱乐部终身会员。曾先后发表论文、综述、述评等256篇,主编书7本,在国内率先进行CT引导下穿刺活检。2005年获中华医学杂志创刊90周年\"贡献奖\"。2005年被聘为\"中央保健委员会会诊专家\"。2005年被授予\"中央保健工作先进个人\"荣誉称号。2006年被评为\"中华医学会医疗事故技术鉴定优秀专家\"。1994年起,获国务院特殊津贴。谢晟教授,北京大学医学部博士毕业,任放射诊断科主任,任中华放射学分会神经学组委员,北京放射学分会常务委员,中国肺癌早期诊治协作组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呼吸医师分会呼吸放射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磁共振专业技术委员会常务委员,《中华放射学杂志》编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编委。目前已经发表论著百余篇,其中以第一作者和责任作者发表SCI文章24篇,参与著书十余部。专业方向:功能神经影像学、胸部影像学。指导毕业研究生4名。黄振国,主任医师,放射诊断科副主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副教授、硕士生导师,中华医学会放射学分会骨组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二届放射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华临床医生杂志》审稿专家,《EURJRadio》杂志及《BrJRadiol》杂志审稿专家,擅长肌

骨科·关节外科 查看详情

骨科关节外科源于中日医院西医骨科,成立于建院伊始的1984年,首任主任为著名骨科专家张光铂教授(同期成立中医骨伤科)。2000年前后中医骨伤科并入,合称骨科,由李子荣教授担任主任。随着学科的发展,骨科逐渐形成\"关节外科\"、\"脊柱外科\"和\"创伤骨科\"亚专业方向,并与2009年进行分科设置,正式成立\"骨关节外科\",郭万首教授担任主任(同时成立\"脊柱外科\"和\"创伤骨科\")。2018年1月起骨科实行大部制,骨关节外科更名为\"骨科一部\",王卫国教授担任骨科及骨科一部负责人。2021年7月起骨科一部更名为\"骨科.关节外科\",王卫国教授担任科主任,护士长为徐雅萍。目前,科室共有主任医师9人、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护师16人、秘书2人。全部医师具有硕士以上学历,其中14人具有博士学位、1人具有硕士学位,副主任医师以上均有国外学习或工作经历。多名医生在中华医学会、中国医师协会、中国康复医学会、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华裔骨科学会、中国医促会、国际矫形与创伤外科学会(SICOT)、北京医学会、中国研究型医学协会、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等学术组织担任职务。经过近40年几代人的努力,关节外科已成为在国内外享有盛名的关节疾病诊疗专业机构,在股骨头坏死病因和诊疗、骨关节炎的病因和阶梯治疗、人工关节置换和关节镜微创手术等方面取得瞩目成绩,是医院重点建设的特色学科之一。门诊、病房设置:科室在普通门诊、特需门诊和国际部分别开设关节外科门诊。住院病床共40张。设有免疫炎性疾病北京市重点实验室1个。诊疗设备介绍:关节外科拥有Siemens床旁X光摄片机1台、Smith&Nephew关节镜系统4台、ConMedLinvatec关节镜系统1台、Smith&Nephew髋关节镜专用牵引床1台、Cobe2991血细胞分离仪1台。与骨科其它科室共同拥有Ziehm术中CT1台、Siemens及OEC\"C\"型臂透视机5台。科室诊疗特色:科室的临床诊疗技术和科学研究水平均居国内关节外科领域领先地位,尤其擅长股骨头坏死、膝骨关节炎、髋关节疑难疾病、关节运动损伤等疾病的治疗。科室的博士医生团队和专业护理队伍共同为患者提供与国际先进理念同步的诊疗服务:1.人工关节置换术:开展以髋膝关节为主的人工关节置换术已有30余年,每年完成关节置换手术800-900例,具有丰富的手术、围手术

核医学科 查看详情

科室名称:核医学科科室发展历程:成立于1984年科室人员构成:科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为富丽萍。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技师9人。博士后1人,博士5人,硕士4人,本科8人,专科1人。科室负责人富丽萍,神经生物学博士,博士后,协和医学院硕士研究生导师,兼任中国医师协会核医学医师分会委员、中国医学装备协会核医学装备与技术委员会第四届常务委员、北京医学会核医学分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核医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北京医师协会核医学专科医师分会理事会常务理事,《阿尔茨海默病及相关病杂志》杂志通讯编委,《中国医学影像技术》杂志编委等社会职务,主持带领着在科室向前发展。主持完成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在研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科技部项目及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各1项;参加省部级以上课题3项。发表论文30余篇,其中SCI论文18篇,参编专著5部。门诊、病房设置:科室开设核素碘-131治疗甲状腺功能亢进和PET\/CT在肿瘤的诊断专病门诊。设有甲状腺功能检查室1间。诊疗设备介绍:科室拥有PET\/CT设备1台、SPECT设备2台、双光能X线骨密度仪1台,甲状腺功能测试仪1台。其中PET\/CT设备为目前国内外最先进机型,具有检查时间短、分辨率高、药物注射剂量少等优势,能够满足临床及科研需求。科室诊疗特色:科室目前开展:开展18F-FDGPET\/CT及SPECT检查,主要包括18F-FDG肿瘤显像、18F-FDG存活心肌显像、18F-FDG脑代谢显像、肾动态显像、心肌灌注显像、V\/Q显像、脑显像、骨显像、甲状腺显像、甲状旁腺显像等。其中PET\/CT在肺部疾病的应用,为临床治疗决策的制定提供了客观依据,年完成量为3500多例;V\/QSPECT\/CT在肺血管疾病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价值,年完成量约400多例。此外,开展了核素碘-131治疗甲亢及骨密度测定等工作。现有专病门诊:PET\/CT在肿瘤的诊断专病门诊。科室科研成果:科室近5年内获得省部级以上资助课题1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面上项目),院级课题6项;发表SCI5篇,核心期刊文章15篇。多次参加国内外学术会议并做大会发言。科室教学情况:科室承担教学任务包括北京市住院医师核医学规范化培训、北京大学医学部临床教学、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教学等工作。院内位置:科室门诊位于C栋一层。科室电话:服务台:010-8420539

康复医学科 查看详情

康复医学科于1984年建科,2011年正式更名为康复医学科。历经30余年的发展,2015年康复医学科扩展为:门诊部(含治疗室)680㎡、北区康复医学科1500㎡、国际医疗部物理治疗室120㎡、住院部(开放24张床位)、西区康复医学科60㎡,合计2400㎡左右。现有病床24张。人员构成:正高2人、副高6人、中级12人、初级28人,其中医师11人、技师28人、护士9人。拥有博士学位者4人、硕士学位者9人。现任科主任谢欲晓教授,是国内著名中青年康复医学专家、中国科协首席康复科学传播专家,兼任中国康复医学会理事兼副秘书长、科普工作委员会副主委、康复医学教育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语言康复学组组长,中国女医师协会总会常务理事兼康复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国医院协会社区康复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养生康复分会副秘书长,全国医用电器标准化管理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康复医学会骨科分会副会长,北京市专科医师考试专业委员会副主委等;《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中国康复医学杂志》、《国外医学康复医学分册》、《中国康复》、《健康管理》等杂志编委。、科室拥有国内外先进的康复医疗设备共计160余套,包括全自动机器人步态训练与评估系统1套、智能化上下肢康复机器人3套、平衡测试训练系统1套、三维运动采集与分析系统1套、德国水疗设备1套等。医疗特色:科室以\"对各科患者提供良好的医疗服务\"为宗旨,致力于增强临床治疗效果,缩短治疗过程;为伤残患者提供积极的康复治疗,消除或减轻其功能障碍,帮助他们在身体条件许可的范围内尽可能恢复其生活能力或劳动能力,重新参加社会生活。开设记忆障碍、平衡功能障碍、慢病、慢阻肺、骨质疏松康复专病门诊。特色病种:神经康复:脑血管病、颅脑损伤、脊髓损伤、帕金森综合征、周围神经损伤等。骨关节康复:骨折术后、关节置换术后、颈椎病、肩周炎、腰椎病、骨性关节炎等。慢病康复、内科康复:冠心病、心脏起搏器植入术后、慢性阻塞性肺病、糖尿病、肥胖、高血压、骨质疏松症等。小儿康复:小儿脑瘫、运动发育迟缓、孤闭症等。科室先后承担各级别课题10余项,包括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九五、十五、十一五、十二五课题各1项、北京市科委重大项目2项、世界健康基金会慢性病管理项目子项目1项、中华医学会慢病专项课题1项、中日友好医院院级课题4项等;发表各类学术论文100余篇;主编、参编论著10余部。同时与美国、意大利、

神经科 查看详情

中日医院神经科成立于1984年10月建院伊始。科室前主任、著名神经内科专家王国湘教授曾荣获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对我国遗传性小脑共济失调疾病诊断领域的发展做出了突出贡献。目前神经科主任为彭丹涛教授,科室副主任为刘尊敬教授及汪仁斌主任,护士长为徐艳。科室共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10人、主治医师18人、住院医师3人、副研究员1人、技师16人、护师16人。其中博士28人,硕士5人,本科2人。经过多年努力,中日医院神经科在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排名从2015年第96名跃居2020年第65名,。门诊、病房设置:共有神经科门诊9间,住院病床共90张。设有神经科功能检查室10间,神经科实验室1间。诊疗设备介绍:科室拥有经颅及周围血管多普勒诊断监护系统、肌电图诱发电位仪、视频脑电图系统等先进设备。科室诊疗特色:科室开展临床心理测评、经颅磁刺激、认知康复、老年痴呆的基因、影像、分子生物学、肠道菌群及临床药物研究,卒中溶栓取栓绿色通道,肉毒素治疗、神经电生理、神经病理等项目,在老年痴呆、脑卒中、神经肌肉病变、帕金森病、神经免疫疾病、神经遗传疾病及睡眠障碍等几方面拥有很高的诊疗水平与专业特色。老年痴呆的临床诊治水平位于全国前沿。现有专病门诊:科室开设记忆减退专病门诊、脑血管病专病门诊、运动障碍专病门诊、帕金森专病门诊、神经肌肉专病门诊、神经免疫疾病门诊、神经视觉障碍专病门诊、癫痫专病门诊。科室科研成果:神经科承担国家卫计委属(管)医院临床学科重点项目,主持及参与多项科技部、教育部及厅局级、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市自然科学基金及首都医学发展基金课题等。牵头全国认知障碍诊治指南3项,牵头全国抗痴呆药物临床研究3项。制定国家和卫生行业标准1项。在国内外具有影响力的刊物上发表了大量医学论文,其中SCI收录著论一百余篇,数篇发表在国际神经病学杂志如AnnalsofNeurology,Neurology,JAMANeurology,TheJournalofNeuroscience上。科室教学情况:科室承担北京大学医学部,中国协和医科大学、首都医科大学、北中医的博士、硕士生培养及教学任务,作为住院医师培训基地,承担了培训北京市神经内科住院医师的任务。科室获得荣誉:获卫生部科技进步一等奖、国家科技进步二等奖、中华中医药学会一等奖、中国老年保健医学研究会科学技术进步奖一等奖等多项

手术麻醉科 查看详情

手术麻醉科成立于1984年。科室承担全院各类手术麻醉、急救复苏以及各种急性疼痛治疗工作。拥有功能齐全的手术室共41间,包括日间手术室13间,年均手术量3万余台,涉及外科各个领域,其中肺动脉内膜剥脱术、肺移植术(包括双肺移植)、冠状动脉搭桥术联合颈动脉内膜剥脱术的麻醉技术位居国内领先水平。此外,手术麻醉科常规开展无痛人流、无痛分娩、无痛内镜等项目,经验丰厚。科室在传统麻醉的基础上,不断引进理念和技术。除了广泛应用喉罩,还全面普及硬质气管镜、可视喉镜、纤维支气管镜引导下的气管插管。结合高频喷射、高频震荡等通气技术的应用,使科室在困难气道处理方面独具特色。伴随手术技术的不断发展,超声技术也逐渐得到普及,我科多名麻醉医师已熟练掌握超声引导下的神经阻滞、血管穿刺,以及TEE等技术。包括2张儿童床位在内的14张床位的麻醉后恢复室,在麻醉并发症防治和提高手术室运行效率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人才队伍:现任科室主任为赵晶教授,主任医师,博士生导师。毕业于中国协和医科大学,担任北京协和医院教学副主任及北京协和医学院学系副主任多年。多次前往美国医疗中心工作和进修。在教学队伍的建立、规范化培训、先进教学理念的引进方面具有丰富的经验和热情。多次被评为院校级优秀教师,带领协和麻醉科教学团队获得协和医学院\"优秀教学团队奖\"。科室临床副主任张亚军教授,副主任医师。具有丰富的临床麻醉经验,尤其擅长小儿麻醉、心血管麻醉、肺移植和肺动脉内膜剥脱等疑难危重手术麻醉。北京地区优秀中青年医师获得者。曾任北京医学会麻醉学分会青年委员会副主任委员。科室教学副主任尹毅青教授,主任医师,北京大学医学部教授,硕士生研究生导师。将国外教学经验如导师制和双向反馈制度引入科室,有效提高了住院医师教学质量,被医院和北京市评为优秀教学管理人员,同时带领麻醉科多次获得医院优秀教学集体。科室现有主任医师3人,副主任医师4人、主治医师20人、硕士及以上学位人员比例高达90%。拥有美国心脏协会急救复苏区域导师三名,在教学以及模拟培训方面经验丰富。特聘著名加拿大多伦多大学总医院Slinger教授和德国海德堡大学医院Bardenheuer教授为名誉教授,长期对科室工作进行学术指导和交流。医疗特色:危重症患者的围麻醉期处理,包括肺移植、肺动脉内膜剥脱、冠状动脉搭桥术、颈动脉内膜剥脱术、高龄、婴幼儿和高危产妇的麻醉处理等。现已开设国际医疗部

体检中心 查看详情

体检中心2012年6月成立并独立设置,由初步的健康体检向健康管理发展。2017年3月整体搬迁至中日友好医院北区,占地5000平米,配置先进的健康体检设备。评为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科室人员构成:正主任医师8人、副主任医师7人、主治医师9人、技师8人、护师20人等。博士4人,硕士4人,本科和大专31人。健康管理师、全科医师、国际营养师、心理咨询师、运动指导师等。门诊、病房设置:科室开设中西医结合治未病专病门诊。诊疗设备介绍:CT、MRI、PET-CT、TTM、QCT、彩超、DR、心电图机、四肢动脉硬化检测仪、脑血流图机、骨密度仪、肺功能检测仪、肝纤维弹性检测仪、无痛数字化纤维胃镜、肠镜、身体成分分析仪,碳13红外光谱仪、彩色眼底照相仪、非接触眼压计等。科室诊疗特色:1、先进的各种临床试剂检测。2、慢病健康管理。3、肿瘤专项筛查。4、心理健康测试。5、个体化定制体检(VIP)。6、开设专业免费咨询门诊。7、中西医结合治未病门诊(医保)。8、全过程的健康管理服务。9、检后就医绿色通道等。现有专病门诊:中西医结合治未病门诊(医保)科室科研成果:1、2015年与中医药大学合作国家自然基金青年课题;2、牵头参与多个中国健康促进基金会多中心研究课题:3、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4、全国早期胃癌筛查应用研究中心;5、非药物体重管理示范基地。科室教学情况:承担住院医师基地轮转培训任务。科室获得荣誉:全国健康管理示范基地,中国健康管理协会理事单位。其他重要事项:承担副部级干部、院士专家、国家卫生计生委司局级、中央保健对象的体检及保健工作。地理位置:北京市朝阳区文学馆路47号,中日友好医院北区C栋一层、二层、三层。体检预约电话:010-84153885个检咨询电话:010-84206885团检咨询电话:010-84206764检后咨询电话:010-84206775、010-84206773VIP咨询电话:010-84206875\},{:"

消化科(含内镜中心) 查看详情

消化科(含内镜中心)消化科是我院重点科室之一,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主任委员单位,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西医结合临床国家重点学科。科室由门诊、病房、内镜中心、胃肠动力检查室、消化科实验室组成,年门诊量12万余人次,设有病床53张,年收治病人1600余人。拥有面积达620m2的大型内镜诊疗中心,配备先进的胃镜、结肠镜、小肠镜、胶囊内镜和超声内镜、海博刀等设备,每年内镜诊治患者超过35000例次。医疗特色:我科以消化系疾病的内镜诊治、慢性肝病、功能性胃肠病和胃肠动力障碍性疾病以及炎症性肠病为主要医疗特色和研究方向,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医疗特色:1、消化道早期癌的内镜下诊治:科主任赵洪川教授长期从事消化道早期癌的研究,开展早期癌的内镜下治疗,包括内镜下粘膜切除术(EMR)、内镜粘膜下剥离术(ESD),远期疗效确切。同时在国内较早开展消化道大息肉内镜下治疗,切除大息肉直径6cm,每年切除大息肉500余例。2、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ERCP)及治疗:胰胆学组针对胆总管结石、胰管结石、梗阻性黄疸、胰胆肿瘤进行诊断治疗,与以往开腹手术比较具有并发症少、创伤小、费用低等优点,且疗效确切。3、消化道动力检查及胃肠功能障碍性疾病的综合诊治:我科的胃肠动力检查室配备有国际先进的检查及治疗仪器,我科对胃食管反流病、功能性消化不良、慢性便秘、肠易激综合征等动力相关疾病有丰富的诊疗经验。4、慢性肝病的中西医结合综合治疗:慢性肝病的个体化和综合治疗是我科的主要研究和诊治方向之一,肝病学组在北京市中西医结合肝病学会主任委员姚树坤教授的带领下,着重强调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明显改善预后,提高生活质量。5、消化道狭窄扩张、支架治疗:包括由良、恶性疾病引起的食管、幽门、胰胆管等狭窄。通过扩张及支架置入治疗可减轻梗阻,恢复正常生理功能,尤其适用于无法进行手术治疗的病人。6、上消化道出血及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和套扎治疗:我科在国内率先开展并推广了内镜下食管胃底静脉曲张硬化套扎治疗,效果良好。7、直肠癌的综合微创治疗:消化内科暨内镜中心以术前联合放化疗与腹腔镜微创手术相结合为特点,与多科合作,致力于为直肠癌患者提供规范化、个体化、微创化的优质治疗。8、胶囊内镜及小肠镜:我科是国内较早引进胶囊内镜检查和小肠镜诊治的医院之一,具有较高的技术水平,提高了小肠疾病的诊治及预后。科研情况:我科先后承担\"重大新药创制\"科技

心理门诊 查看详情

胸外科 查看详情

胸外科成立于中日医院建院之初(1984年)。首任院长辛育龄教授亲自组建胸外科。此后,在葛炳生主任、赵凤瑞主任的带领下,开展气管隆突成型全肺切除,全食管切除颈部吻合,支气管剔除治疗支气管扩张等一系列高难手术,均处于国内领先地位。科室1996年开展肺移植工作,属于全国起步较早的医院之一,带动了我国肺移植事业的发展,并大力开展新的科研项目,同时着力开展与国外的交流合作,使得胸外科逐步与国外先进水平接轨。开展双袖肺叶切除,人工血管置换,胸腔镜微创手术等一系列高难手术,并继续进行临床肺移植,肺减容及肋间神经冷冻治疗止痛等具有国际先进水平的临床尝试,均取得良好的效果,为后期进一步应用奠定了基础。近15年来,科室在刘德若主任的领导下,胸外科得到了更加全面发展,手术例数逐年增加,开展大量科研工作,重视培养年轻医生和科室人才梯队建设,保持发展与国内外先进单位的交流,使得胸外科整体持续发展。2007年卫生部推行器官移植准入制度,我院获得肺移植准入资质,2009年刘德若成功开展序贯式双侧肺叶移植,标志着我科临床肺移植技术的完全成熟。2009、2010连续两年获得卫生部、财政部重点支持,2010年建成两间胸外科专用一体化手术室并投入使用。在陈静瑜主任、梁朝阳主任的带领下,组建中日医院肺移植团队,年肺移植手术量100例左右,效果居国内先进水平。作为国家呼吸疾病临床研究中心和国家呼吸医学中心组成科室,主持多项国家及省部级科研课题,多次获奖。2011年我科被卫生部评为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2012、2013年度获得复旦大学排行榜提名,标志着中日医院胸外科的发展开始了崭新的篇章。2018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胸外科学,第10名(2019年公布);2019年度中国医院科技量值(STEM)胸外科学,第7名(2020年公布)。目前胸外科主任为梁朝阳,科室副主任为马千里,张真榕,强光亮(兼),护士长为石玉慧(本部),王敏(北区)。科室有主任医师4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7人、住院医师4人、科研专职人员1人,技师1人、护师29人等。其中博士15人,硕士7人。门诊、病房设置:科室开设肺癌、肺移植等专病门诊。住院病床共67张(本部47张,北区20张)。设有气管镜检查室1间,肺癌实验室2间,肺移植实验室2间。诊疗设备介绍:胸外科现有4个固定手术间其中2间为胸外科专用一体化手术室,配备达芬奇机器人、4K

中西医结合心脏内科 查看详情

科室成立于1984年,原名中医心肾科,2005年成立全国中西结合心血管病中心,科室改为中西医结合心内科,为心血管病中心重要组成部分,科室经过30余年的发展,在武泽民主任、史载祥主任、黄力主任、李宪伦主任的领导下,成为集医疗、科研、教学于一体的现代化临床科室,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重点学科,拥有国内外知名中西医心血管专家、一流的人才梯队及先进的仪器设备。在国内著名心血管病专家李宪伦教授的带领下,整个团队与时俱进,以精湛的医术、严谨高效的工作作风、热情的服务态度吸引了大批全国各地的患者,并得到一致赞誉。科室人员构成:科室主任为李宪伦主任医师,护士长为刘力平副主任护师。其中国家级名老中医\/首都国医大师1名,主任医师\/教授7名,副主任医师3名,主治医师6名,住院医师3名,其中拥有博士学位9人,硕士学位10人,多名医师曾赴美国、日本及澳大利亚等地著名心血管病中心研修学习,人才梯队配备合理。门诊、病房设置:设有门诊、普通病房、CCU、导管室、超声心动图室、心血管功能检查室及心脏康复室,科室开设中西医结合冠脉介入随访、心力衰竭及心脏康复、心律失常与心脏起搏等专病门诊。住院病床共50张。诊疗设备介绍:中西医结合心内科拥有血管造影机、GEVIVIDE9心脏超声仪、心肺运动康复仪、血管内皮功能检测仪等大型设备。科室诊疗特色:目前年门诊量达到6万余人次,年住院患者2000余人次,在诊治各种心血管疾病及疑难重症的基础上,以冠心病、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和心脏性猝死的综合防治为特色,能够开展项目齐全的心脏介入诊疗项目,包括经皮冠状动脉支架术、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ICD)植入术、心脏再同步治疗(CRT)、心脏电生理检查及射频消融术及外周血管介入治疗。每年完成心血管病介入诊疗手术逾1500例,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达到国内先进水平。(1)复杂冠心病介入治疗:积极开展复杂冠心病(如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CTO、钙化病变、多支血管病变)的介入治疗,手术成功率高,并发症少。在与国外著名心血管病中心学术交流的基础上,慢性完全性闭塞病变一次性开通成功率超过95%,达到国内先进水平。建立针对急性冠脉综合征等高危重症急救绿色通道体制,并在中西医结合的基础上,积极探索建立复杂冠心病综合治疗方案及体系。(2)心律失常:针对缓慢性及恶性心律失常,常年开展心脏起搏器和除颤器(ICD)植入术、心脏再同步治疗(C

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 查看详情

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成立于1984年,首任科主任张代钊教授为全国中西医结合肿瘤学科创建者之一,于上世纪70年代、80年代在中医药防治食管癌研究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共同研制了抗癌乙丸,防治食管癌前病变进展,在中医药防治放化疗不良反应方面奠定了基本治则、治法,以扶正解毒冲剂方药为代表,在提高肿瘤生活质量方面具有一定疗效。第二任科主任李佩文教授,为首都国医名师,全国中医传承指导导师,曾研制了实脾消水膏、痛块消乳膏、平肺口服液等中药制剂,广泛应用于癌性胸腹水、癌性疼痛等肿瘤并发症。现任科主任贾立群教授,为中华预防医学会中西医结合预防与保健分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理事、肿瘤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国家药典委员会委员、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原主任委员,在传承、创新的精神指导下,建立了中医外治肿瘤并发症技术体系,研制了通络散洗剂、温通穴位贴、消胀散等外用剂,主编首部肿瘤外治法专著,并且作为全国中医肿瘤协作组牵头人,在食管癌高发区开展中医肿瘤筛查与防治,创建了中西医结合肿瘤专科医联体。科室是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全国肿瘤临床药理基地、中华护理学会肿瘤专科护士临床教学基地。科室主任为贾立群,科室副主任为李园,护士长为齐红莹。科室现有博士研究生导师4名,硕士研究生导师7名。主任医师7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5人、住院医师4人、主管护师7人、护师11人。万冬桂教授任北京乳腺病防治学会中西医结合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刘猛医师任中国中医药信息学会青年医师分会首任主任委员,娄彦妮医师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肿瘤专业委员会常委兼秘书长。门诊、病房设置:科室开设了肺癌、消化道肿瘤、乳腺癌、神经内分泌肿瘤等各种恶性肿瘤专病门诊。全科现有住院病床共73张,分为本部和西区两个病区。设有中西医结合肿瘤实验室1间。科室诊疗特色:科室依托中日医院大型综合诊治平台,以中医为特点,结合现代肿瘤先进防治技术,开展肿瘤化疗、放疗、靶向及免疫治疗、肿瘤冷冻介入治疗等,在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延长生存期等方面取得显著成果。科室科研成果:荣获国家科学技术进步奖及省部级科学技术奖共8项,获国家专利5项,主编肿瘤学专著20余部,科普丛书30余本。院内位置:科室本部门诊位于M栋2层,本部住院病房位于A栋5层东侧。中日医院西区位于北京市朝阳区双泉堡甲2号,科室西区门诊位于2层,住院病房位于6层。科

中医肺病一部 查看详情

中医肺病一部成立于2007年,设置床位20张。2011年,科室申报\"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一举成功,同时科名更改为中医肺病科(中医呼吸科),床位由20张增加至36张。近10年来,科室医教研工作进入全方位的快速发展轨道,目前本科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肺病诊疗中心项目、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路径肺系病组长单位,承接北京中医药薪火传承\"3+3\"工程(晁恩祥名医传承工作站、工作室)。目前科室主任为张纾难,护士长为王巧。科室共有主任医师5人,副主任医师6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2人、护师15人等。科室人员以博士学历为主。目前为北京中医药大学博士、硕士培养点。先后承担和参加国家和部局级课题研究多项,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临床路径肺系病组长单位。科室首席专家晁恩祥教授为全国中医肺系病领军人物,国医大师,首都国医名师,中央保健专家。门诊、病房设置:科室开设慢性阻塞性肺疾病、慢性咳嗽等专病门诊。住院病床共36张。设有中医外治室1间,肺功能检查室1间科室诊疗特色:1、中医药内外治辨证配合无创呼吸机治疗慢性阻塞性肺疾病取得良好疗效;国家级课题中药对COPD稳定期的治疗取得进展,大大提高了患者的生存质量与预后。2、在国内同行间较早(上世纪90年代初)开始探索中医药治疗肺间质疾病(纤维化)的研究,中医药内外治配合中医磁疗治疗本病在国内具有特色和优势。3、中医辨证及中西医结合治疗慢性咳嗽(如咳嗽变异型哮喘,感冒后咳嗽等)、哮喘、鼻炎等临床疗效显著。4、在开展中医内外结合的肺康复(包括冬病夏治的系列中药外治)配合中医磁疗治疗慢性肺疾病方面独具特色。5、中医、中西医结合诊治肺癌,肺部感染,胸膜炎,支气管扩张,肺源性心脏病,各种发热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等在缩短疗程、提高疗效方面具有科室特色。专业组设置:①限制性肺疾病组(肺间质病,纤维化等)组长:韩桂玲副主任医师;②阻塞性肺疾病组(慢阻肺,哮喘等)组长:韩春生主任医师;③热病与杂病组(感染发热性疾病,过敏性疾病,肺癌,鼻炎等)组长:杨道文主任医师;④门诊组组长:陈燕主任医师。科室倡导\"和谐互助,严谨求实\"的文化理念,践行\"一次挂号两科就诊,一次就诊终生服务\"。致力于建成以\"三结合\"(中西医、内外治、药物与非药物治疗结合)模式诊治呼吸系统疾病、感染发热性疾病及过敏性疾病为专长,以临床医疗为主体,

中医风湿病科 查看详情

中医风湿病科中医风湿病科成立于1998年,前身为中医内科、中医甲级病房,在焦树德、阎小萍教授两代全国名老中医的学术思想和临床经验传承下,在现任科主任陶庆文教授的带领下,专科在业界享有盛誉。2006年评为中日友好医院知名专业,2007年被授予\"北京市中医特色专科(风湿病)\",2008年获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风湿病重点专科并担任风湿病协作组组长单位,2011年获批国家临床重点专科,2012年获评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学科,2017年获批\"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三优教学团队\"、北京中医药大学临床特色模块教学基地、中日友好医院优势学科,2018年获批国家区域中医(风湿病)诊疗中心。科室人员构成:专科主任为陶庆文,专科副主任为王建明,同时担任Attending主诊医师,护士长为刘婷。主任医师6人,副主任医师3人、主治医师2人、住院医师1人、护师14人等。医师中全部具有博士学位。科主任陶庆文教授是临床医学博士,北京中医药大学、中日友好临床研究所博士研究生导师,全国第四批名老中医阎小萍教授学术经验继承人,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风湿病三优教学团队首席师,第二批朝阳区中医药专家下基层暨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兼任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主任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主任委员,中国民族医药学会风湿病分会副会长,世界中医药联合会骨质疏松分会副会长、风湿病分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风湿类疾病专业委员会常务委员,第一届华北地区中西医结合防治风湿病协作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医药学会风湿病专业委员会副主任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第三届老年病专业委员会委员,国家食品药品监督局中药保护委员会委员,《世界中西医结合杂志》、《风湿病与关节炎》编委,国家自然基金委评审专家,中华医学会、北京医学会医疗鉴定专家,国家住院医师培训规范化教材《中医内科学·中医风湿病分册》副主编,中日友好医院学术委员会委员等。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北京自然科学基金、北京中医药科技项目等科研课题8项,以主要研究者参与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项目、国家中医药行业专项、国家科技支撑项目、首都医学发展基金重点课题、北京市中医科技项目、北京中医管理局\"3+3\"薪火传承建设项目等科研课题20余项。参编著作8部,公开发表论文100余篇,其中SCI收录6篇。获2011年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科技

中医妇科 查看详情

中医妇科成立于1984年10月中日医院建院之初,国医大师许润三教授担任首届科主任,此后历任科主任有邵象仪、毛静之、赵红、刘弘,至今已成为我院特色专科、北京市中医妇科特色诊疗中心、北京市十二五重点专科、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培养基地、国家临床药理试验基地、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病协作组成员、国医大师许润三传承工作室(国家级、北京市及中日友好医院)、中医妇科国医大师传承创新联盟许润三国医大师北京站。科室人员构成:科室副主任为刘弘(主持工作),护士长为王倩如。主任医师1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3人、住院医师2人、主管护师6人,护师1人。医生博士以上学位占比85.7%;护士本科学历以上占比71.4%。科室拥有国家第二届国医大师许润三教授,中国中医科学院首届学部委员,全国中医妇科名师,全国老中医药学术经验传承优秀指导老师,首都国医名师,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赵红主任医师,曾担任中医妇科科主任近廿十年,现为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副主委,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科学传播专家,中国中医药协会女性生殖健康药物研究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中医药研究促进会中西医结合妇产与妇幼保健分会副会长、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妇产科专业委员会名誉主委、国家药监局药品评价中心评审专家、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认证中心命审题专家。现任科副主任刘弘,博士学位,全国中医药传承博士后,北京中医药大学兼职副教授,北京中医药大学学系副主任,国医大师许润三传承工作室负责人,中华中医药学会妇科分会委员,中华中医药学会生殖分会委员等。门诊、病房设置:科室开设门诊诊室3间,诊台5个,设有妇科检查床与治疗床。住院病床共20张,设有妇科检查室、宫颈治疗室、中医治疗室等。诊疗设备介绍:科室拥有电子阴道镜、电子妇科检查台、妇科冲洗器、艾灸仪、半导体激光治疗仪、输卵管通液治疗仪、宫颈超声聚焦治疗仪等,辅助进行检查或治疗妇科各类疾病。输卵管通液治疗仪可遥控操作,配合使用完成X线子宫输卵管碘油(碘水)造影、超声子宫输卵管造影、子宫输卵管通液术等检查。科室诊疗特色:中医妇科以中西医结合为特色治疗妇科经、带、胎、产、杂病,既有中医辨证论治,开展中药口服、灌肠、外敷、离子导入、皮内针、艾条灸等传统疗法,也有宫颈超薄细胞筛查、人乳头瘤状病毒检测、白带常规、造影、监测排卵、血清性激素等妇科常规化验与检查,此外还可根据病情需要进行常规西药治疗。1、女性不孕症:在

中医脾胃病科 查看详情

中医脾胃病科于2007年成立,是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一五\"\"十二五\"脾胃病重点专科协作组成员,2012年成为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十二五\"、\"十三五\"重点专科建设项目单位。科室由中医消化科更名为中医脾胃病科,发展至今已成为中日医院中西医结合消化病治疗重点协作科室及医院\"中西医结合学科群\"的重要组成部分。科室人员构成:科室副主任(主持工作)为张喆,护士长为石静。科室医生在职人员8人,其中副主任医师2人,主治医师4人,住院医师2人,护师7人等;学历分布:博士7人,学士1人。科室成员于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北京医学会中西医结合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学会脾胃病分会、北京中医药学会脾胃病专业委员会、中华中医药研究促进会消化整合医学分会等多个学会兼职多项学术任职。科室副主任(主持工作)张喆,临床医学博士,师从于国之名医姜良铎教授,世界中医药联合会消化病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消化系统疾病专业委员会急性胰腺炎专家委员会委员,北京中西医结合学会呼吸专业委员会委员,《JournalofTraditionalChineseMedicalSciences》青年编委,主持省部级课题一项,参编《中医药与微生态学》、《姜良铎内科方药心得》、《全国中医献方类编》等书籍,研究成果曾获中国抗癌协会科技三等奖、中国民族医药学会科学技术奖一等奖、江西省科学技术三等奖等。科室姚树坤主任医师,教授,博士生导师,曾任职中日医院副院长。先后培养博士生30余人,硕士生50余人,发表SCI论文20余篇,学术科技论文300余篇。研制清肝化瘀方、脂肝宁、清热理气冲剂等多种中成药;主持多项国家级及省部级课题,荣获多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一等奖、二等奖、三等奖等;主编《临床肿瘤学》等、参编《胃肠动力学基础与临床》等多部著作。兼任中国中医药学会感染病分会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学会常务理事,中国中西医结合消化病专业委员会副主委,中国中西医结合肝病专业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中西医结合医师分会常委,国家\"十一五\"科技支撑计划中医药咨询专家委员会委员,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评审专家等多项学术任职。科室符思主任医师,教授,硕士生导师,擅长中医药防治脂肪肝、高血脂、溃疡性结肠炎、功能性消化不良等消化系统疾病。曾任中医脾胃病科科主任,发表学术论文90余

中医外科 查看详情

中医外科科室发展历程:中日医院中医外科成立于我院建院之初,历经30多年的发展,科室在诊治中医外科传统疾病的基础上,形成了中西医结合治疗甲状腺疾病、乳腺病、创面等疾病的特色和优势,尤其在中医药治疗桥本氏病、亚甲炎、甲状腺癌术后等方面居国内领先地位。1989年伍锐敏教授研发了4种治疗甲状腺疾病的医院制剂,沿用至今,赢得了广大患者的信赖和赞誉。2010年夏仲元主任编写的气瘿(即甲状腺结节)中医诊疗指南成为行业标准。科室承担了多项省部级乳腺增生病、甲状腺癌、亚甲炎中医药研究课题。科室人员构成:科室主任为夏仲元。科室现有主任医师2人,副主任医师1人、主治医师1人、住院医师1人。科室有博士3名。夏仲元主任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分会常委、中国中医药促进会乳腺病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北京市中医住院医师规培化培训中医外科专委会主任委员等学术职务。伍锐敏教授为享受国务院政府特殊津贴专家,兼任中华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分会顾问、北京中医药学会中医外科分会顾问、《中医杂志》特约编审。门诊、病房设置:除日常门诊以外,科室开设有乳腺疾病专病门诊和创面修复等专病门诊,设有专门的乳腺治疗室和外科换药室。诊疗设备介绍:科室拥有先进的乳腺治疗仪和湿热敷治疗仪等。科室诊疗特色:1.甲状腺疾病的中西医结合治疗:诊治桥本氏甲状腺炎、甲状腺结节、亚甲炎、甲亢、甲减、甲状腺癌术后等。科室有治疗甲状腺病的院内制剂,如治疗桥本氏甲减的益养丸、治疗甲亢的平潜丸、治疗甲状腺肿大结节的消瘿丸以及理活丸等。治疗亚甲炎单用中药口服,配合紫色消肿膏外敷效果显著。中西医结合治疗甲亢、甲减能提高疗效,减少西药剂量和不良反应。桥本氏病中医药治疗有助于降低抗甲状腺抗体,抑制甲状腺肿大等。对甲状腺癌术后采用中医药等综合治疗,可增加患者免疫功能,调节内分泌紊乱,预防复发转移。2、乳腺疾病的中医药治疗:科室开设有乳腺专病门诊和乳腺病检查治疗室,采用中药内服外敷、乳腺仪治疗、手法排乳、中药换药、针灸等治疗乳腺增生、乳腺结节、急性乳腺炎、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产后少乳、乳头溢液、乳腺癌术后、男性乳房发育症等。急性乳腺炎治疗不影响哺乳。特别是对难治性浆细胞性乳腺炎、肉芽肿性乳腺炎等采用中医非手术治疗,如药线法、溻渍法、敷贴法等能有效促进肿块消失、伤口愈合,减少乳房外形的损伤。3、慢性创面的中西医结合治疗

在线咨询

电话咨询

预约挂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