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心提示: 尿蛋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有毒作用,患者进入肾衰竭后,肾小球系膜区会有大量血浆蛋白沉积,这些大分子物质会导致膜细胞损伤、膜细胞增殖和膜基质增加,导致肾小球硬化;

肾病24小时尿检的常识

       24小时尿检是一种常用的临床肾病检查方法,主要用于肾病的初步判断和患者病情的总体定位。根据尿检结果和正常值的比较,可以得出相应的结论。当然,还有其他因素导致尿检结果的差异,因此定期检查非常重要。接下来,权威专家解释了24小时肾病尿检的常识。

       24小时尿检是什么?

       小时尿检是指收集24小时内排出的所有尿液进行定性试验的尿检方法。

       24小时尿检的临床意义

       临床上,通过尿常规检查中尿蛋白的定性和定量两个指标,综合判断肾病的发生情况。尿蛋白的定性指标通常被称为尿蛋白是阴性还是阳性。如果尿蛋白检检查结果是阳性的,那么肾脏疾病的反应程度有多少呢?+。尿蛋白定量判断能更准确地反映受试者的肾功能,常用的诊断指标是24小时尿蛋白定量。

       24小时尿检 尿蛋白的危害

       尿蛋白作为参与肾病过程的独立因素,也会损害肾脏。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尿蛋白对肾小球系膜细胞有毒作用。进入肾衰竭后,大量血浆蛋白沉积在肾小球系膜区。这些大分子物质在系膜区的沉积会导致系膜细胞损伤、系膜细胞增殖和系膜基质生成增加,导致肾小球硬化;

       2.尿蛋白会损害肾小管间质。正常肾小球过滤的少量小分子蛋白被肾小管上皮细胞吸收,在溶酶体内分解。在病理状态下,肾小球渗透性的增加导致大量血浆蛋白泄漏到肾小管腔,而近端肾小管上皮细胞过度吸收白蛋白蛋白,导致血浆中溶酶体活性增加,导致细胞损伤;

       3.大量蛋白尿增加肾小管对蛋白质的重吸收,促进氨的产生,肾组织中氨的产生在进行性间质病变中也起着一定的作用。此外,重吸收和消化大量蛋白质需要额外的能量,这会导致小管细胞缺氧,增加氧自由基的产生,损害小管细胞。

       肾病的治疗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患者选择的治疗方法。当然,及时发现病情也很重要。不难看出,如果条件允许,建议定期体检,24小时尿检是检查的可行途径。

温馨提示:文章内容仅供参考,如果您有就诊需求,可以将病症信息提交给我们,以便我们能及时与您联系! 预约就诊

专家推荐

肾病症状

肾病治疗

肾病病因 肾病饮食
肾病医院 肾病专家